深信因果才能心平气和地面对一切
有智慧的人无论什么事情来临,都能保持平常心坦然面对
有智慧的人无论什么事情来临,都能保持平常心坦然面对文仁德上人一个具有般若大智慧的人,无论出现什么样的事情来临,自己的内心都能明明白白地知道,如理如法地应机因缘的恰当处理好。
无论出现什么样的天灾人祸,无论出现什么样自己想不到的事情,自己的内心都能保持一颗平常的心,坦然处之。
决定没有什么震惊惶恐,没有任何的担心害怕。
因为自己的内心已经彻底明白,该来的事情总是要来,该去的事情你也留不住。
只要你的内心坦荡、清净、安详,事事知道明白,决定不动自己自我的爱憎心,又要把应该处理的事务处理好。
佛法是智信理信,决定不搞迷信。
佛法的宗旨就是让每一个人明白,人的一生是应缘而来、缘了而去。
这是表面的一种虚假的幻相,这是虚幻的幻身的幻生幻灭。
真身法身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来无所来、去无所去,只是做了一次游戏而已,不要把游戏当真,又要把自己该做的游戏做好,明明白白地知道人生就是一场虚幻不实的幻梦。
不能说梦有,更不能说梦没有。
对于梦醒的人,明明白白地知道梦是虚幻不实的,根本就没有。
对于还在睡梦中的人来说,幻梦还是存在的。
你说没有,睡在梦中的做梦人能承认吗?能认可梦是虚幻的吗?人生应该遇到的灾祸磨难是一点也少不了的,无论什么样的磨难与灾祸,都不要把它当成是实有,只是一场梦幻的游戏而已。
你一旦把虚幻的事情当成是实有,你的内心就会有矛盾纠结与烦恼,就会有很多的挂碍执着放不下,就会有很多的恐怖纠结障碍你的清净心。
一旦你把人生的全部看透看明白之后才会突然发现,人生确实就是一场幻梦。
说得再实在确切一点,就连一场幻梦也没有,幻梦也是方便而说。
人生就是这个样子,没有生没有死,没有来也没有去,只是随缘应机做自己应该做的本分事。
天灾人祸、顺逆境界只是人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有些事情你是无法逃避的,该来的事情一定要来,该去的事情一定要了。
你的内心要明白,眼前的一些顺逆境界的事情只是一场梦幻,千万不能把这些梦幻当真,自己应该处理的还要认真地处理,自己能够注意的还是要注意,自己应该能预防的还是要预防。
让一切处于苦难的人得以解脱的真相-庄圆法师《因果的真相》读书笔记
让一切处于苦难的人得以解脱的真相庄圆法师《因果的真相》学习笔记人人都想趋吉避凶,可决定命运的源头在哪里?源头就在于你的内心状态,心中的善恶就是祸福的起源。
人要警惕自己的起心动念。
这世界是心得一面镜子,对待他人邪曲得心会吸引他人对待我邪曲得果。
以慈悲、淳朴、宁静的心待人,会吸引他人或这个世界对待我宁静、慈悲的果。
你的心是祥和的、宁静的、慈悲的、柔软的,你的世界或你的因缘就会与慈悲、祥和、宁静的事情会合,你也会常常碰到祥和的人来善待你,你会碰到很宁静的事物来让你享受到更深入的宁静。
如果你的内心充满了愤怒、冲突、斗争、怨恨、不满、想要毁灭,你的内心累计了这么强大的负性情绪和负性能量在里边的时候,可以说,灾祸就会发生。
这就是因果镜原理。
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纵使在同一个场景下,我们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状态是不一样的,所以命运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所以,凡人害怕祸害损失,有智慧的人害怕不善的心念。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处的境遇、所处的世界负责,没有人需要为你负责,你就是你自己的上帝。
去除内心的邪曲,也就是贪、嗔、痴。
贪是计较,嗔是愤怒生气,痴是不甘心和后悔,这些情绪是祸害的种子。
你身体的各种病变也是你内心不善的心念所产生的,然后投影到你的肉体。
即使没有破坏性的行为,邪曲的不善的心念也会招惹灾祸。
所以要慎独。
如何让祸害找不到你,有没有这样的方法?有!就是放大你的心量,将你的心量显露到跟宇宙的虚空一样的的时候,你就可以得到甜美的果实。
一个人的起心动念都与业力相联结,一定要警惕自己不善的心念。
世界是一面镜子,是你思维模式的镜子。
当你的心情保持喜乐纯真的状态时,你的世界显露出的样子,就是喜乐的事情源源不绝地发生。
纯真的人、纯真的现象会常常出现在你的周围,这是一个宇宙的真相。
让你内心的批判消失,让一切你看不顺眼的人事物、情境环境心境彻底消失。
真正的真诚就是表里如一,请大家扪心自问,你对待你的朋友跟对待你的家人一样吗?你在外面轻声细语,那请问你在家里是不是也这样呢?如果不能表里如一,则是自我造成的。
稻盛和夫:凡事不必担心结果,因为因果必报
稻盛和夫:凡事不必担心结果,因为因果必报展开全文稻盛先生认为,人生由两只看不见的手所控制,除了命运之外,就是因果法则。
原因和结果的吻合度非常高,不过必须从长期来看。
稻盛先生的很多亲身经历都证实了这一点:“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一、主宰人生和的两只看不见的手根本而言,人生由看不见的手所主宰,这无形之手有两只。
一只叫命运。
每个人来到世上,都带着各自固有的命运。
命运的来龙去脉难以知晓,但是我们的人生却处在命运的引导或影响之中。
有人对此持有异议,但我却认为,命运的存在乃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我们确实被某种超越自己意志和愿望的命运之神所支配,它把我们的喜怒哀乐抛在一边,犹如奔腾的江水,裹挟着我们,一刻不休,滔滔流入大海。
那么,我们在命运面前完全无能为力吗?那也不然。
因为还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驾驭我们的人生,它叫“因果报应法则”。
就是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因生善果,恶因得恶果,因果规律,单纯明快。
我们身上发生的各种事情,都有其产生的原因。
这原因不是别的,就是我们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你在想什么做什么,都成为因,而必生其果,你对所生结果如何应对,又成为因,又必有所果。
这种因果规律不断循环,构成我们的人生。
我曾提出“心不唤物,物不至”。
就是说,我们的人生,由我们内心不断的思索描绘所形成。
这个结论也是基于因果报应的法则。
因为我们心中的思维、基于思维的行为,就是种子,它必然结出相应的果实。
我强调了磨炼心志、提高心性的重要性,原因也无非是这个因果法则。
遵循这个法则,磨炼了心志、提高了心性,就能带来美好的人生。
命运和因果,这两项重大的原则支配了所有人的人生。
命运是经纱,因果报应法则是纬纱,两者交织而成人生之布。
人生超脱命运的轨迹,那是因为因果法则这个力量在发挥作用;而另一方面,善行有时并不立即产生善果,那是因为命运的力量在干扰。
在这里,关键的是因果报应的法则要强于命运的法则。
主宰我们人生的这两种力量之间也存在着力学上的关系,因果的力量多少要超过命运的力量。
星云大师:世间一切成败得失 都离不开因果法则
多年以前,一位发心的信徒要将五千万台币捐出来,希望我能办一所大学,但我自认没有这个“因缘”,对于结“果”能否如其所愿没有把握,所以好言婉拒。四十年前,还有一位住在迪化街的信徒在过年时包给我一个十万元的大红包,我只收了一百元,虽然我的经济十分困难,但我自问福薄德浅,恐将愧对信施,有负“因果”,所以将其余款原封退还。刚到美国时,一位久居当地的佛教徒表示想捐二千三百万美金给我办学,另一位虔诚的信徒也声明要捐助三百万美元作为建寺基金,虽然数目庞大耀眼,但我坚持佛教事业应由十方共成,自忖我的功德条件不符,不能由于贪图眼前的利益,让社会大众失去种福田的机会,所以一概辞谢不受。虽然类似的情况发生多次,让我与大心功德失之交臂,但我从不后悔,因为我觉得钱去了有再来的时候,如果在“因”上苟且大意,自己遭受不好的“果”报尚属事小,万一断送了众生的慧命,岂不罪过深重!如今我在世界各地办了多所大学,西来寺也屹立美西,成为发展欧美佛教的基地。这些事实说明了只要我们自己不负“因果”,“因果”必定也不会辜负我们。
我也常对佛光山的义工、金刚们说:“过去的天龙八部经常环绕在佛陀的四周,你们是现代的天龙八部,应当受到我们的礼遇。”佛光山经常举办义工会议、金刚会议,以实质的鼓励回馈为道场出力服务的男女老少,因为我主张:众人奉献佛教的“因”,不必等到将来结“果”,身为佛陀侍者的我们,应该在现世代为及时报答。
甚至我在佛光山手拟各种制度,扬善惩恶,让善“因”继续绵延,善“果”集体成就;我创立佛光会,让十方善“因”结合,共同谋求善“果”。
我常对佛光山的信众们说:“佛光山的帐簿挂在墙上。”大众的功德芳名永远镌刻在佛光山各殿堂的梁柱及陶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因为信徒发心的“因果”,我们必须重视。
我常对佛光山的功德主说:“你们都是佛光山的‘头家’(台语,老板的意思)!”数年前,我组织“功德主会”,施以佛法的教化及心灵的提升,因为对于信施恒长的“因果”历史,我们必须铭记于心。
星云大师语录放得下
星云大师语录放得下星云大师是当今佛教界的一位知名人物,他所说的话不仅深具智慧也带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举7个案例来说明星云大师的语录放得下,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
1. “无论你现在的生活如何,都要珍惜它”这句话是星云大师经常引用的一句话,意思是无论你现在生活的如何,都要珍惜。
这话其实很简单,但却是人生的真谛。
我们常常在追逐自己想要的东西时,总是不断地焦虑和抱怨,但亲身经历过磨难之后,才会发现其实当下拥有并不容易。
因此,无论你现在面临的是快乐还是苦难,都应该好好的珍惜它。
2. “如果有人告诉你无法实现梦想,一定要努力去证明它是错的”这句话是星云大师在很多场合所讲的一句话,意思是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
我们的人生充满挑战和困难,但如果我们有个坚定的梦想,并且不断努力去追求它,即使遇到挫折和困难,也一定能够克服。
因此,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要一步步朝着它前进。
3. “人心的柔软才是盾牌,不是硬气的躯体”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社会中,不是拥有坚硬的身体才能生存,而是要有柔软的心灵。
我们不能太过于地强调自己的战斗力,而忽视了自己的心灵。
当我们拥有了一个柔软的心里时,我们的人生就更加的丰富多彩。
4. “当一个人完全理解自己的罪孽时,他的环境就会发生变化”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的罪孽所带来的影响,如果我们理解自己的罪孽,那么我们就能够真正地改变自己的环境。
只有当我们认识了自己的罪孽,才能真正地去面对它,做出改变,并且获取更好的结果。
5. “好的情感会持续许久,即使时间已经过去”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社会中,好的情感是很重要的。
一个人拥有着好的情感,他的心灵纯净,接受不了一些损害它的事物;如果有不好的情感,能够影响他的人生,甚至让他生活不幸福。
因此,我们要尝试去拥有好的情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6. “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要轻信别人的承诺”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社会中,我们面对的是各种承诺,有些可能是真实的,有些可能仅仅是谎言。
明白因果,就应该要改变因果——往好的做,不要往错的做
知因达果若明白因果,就应该要改变因果──往好的做,不要往错的做。
◎节录自《大悲咒句解》浅释梁朝的志公禅师是一位有大德行的人,没有人知道谁是他的父母。
因为有一天,一位妇女听到树上有婴儿的哭声,于是爬上树,发现一个婴儿躺在鹰巢中,她便将婴儿带回家抚养。
这婴儿貌似人形,但手脚却似鹰爪,长大后出家修道,开悟得五眼六通;因为没有人知道他的父母是谁,他又是从鹰巢中取下的,故一般人皆揣测他是从鸟蛋中孵出来的。
当时,梁武帝很相信志公禅师,而其他一般人也很相信他,不论是什么场合,生小孩、亲友死亡、结婚、丧礼等,都要请志公禅师去念经。
有一次,一位富人请志公禅师去为他女儿的婚礼诵经,并请他在婚礼中讲几句吉祥话,令婚姻顺利。
志公禅师到了那儿,一见新郎和新娘,便说:古古怪,怪怪古,孙孙娶祖母;女食母之肉,子打父皮鼓;猪羊炕上坐,六亲锅里煮;众人来贺喜,我看真是苦。
古古怪,怪怪古,孙孙娶祖母:意思是这种情形从来没有过,这是一件很不寻常、奇怪的事,孙子竟然娶祖母!在世界上,人人互为夫妻,互为父子,互为母女。
如果你不知道过去生中的因缘,就不了解为什么你过去的祖父,今生来和你结婚?或者你的祖母,又托生作为你的女儿?这一切都是不一定的。
这个“孙子娶祖母”的故事,就是在祖母死之前,她告诉家人:“我的儿子已娶,有他自己的儿女;而我的女儿亦嫁,我已不再担忧他们了。
但是我的小孙子,将来谁来照顾他?他将来的太太会对他好吗?我实在不得不担忧他。
”就这样,这个祖母用一只手拉着她孙子的手说:“你这么样子啊,我才挂着你;我死了,眼睛也不闭。
”眼不闭,也还是死了,她就这么不闭眼地死了。
到阎罗王那儿,还要求要照顾她孙子:“这是我的孙子,我看没有人照顾他。
啊!我最挂着他。
”阎罗王说:“好了,那妳就回去照顾他啦!”于是即刻又让她来托生;长大了之后,就给她孙子做太太。
所以这叫“孙孙娶祖母”,这个祖母放不下孙子,回来就给孙子做太太;你说这是古古怪、怪怪古?或不是古古怪、怪怪古呢?志公禅师为什么知道?他有五眼六通,一看这新媳妇,原来就是新郎的祖母,就因为有这么一念放不下,所以又回来给孙子做太太。
平和的心态,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平和的心态,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禅宗三祖僧璨有个只有十六个字的训示:“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意思是告诫人们:所谓的“有缘”机遇不要相信,也不要相信什么“空忍”的束缚,如果能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就能够消除一切来自红尘的骚扰。
训示的中心,竟是“人生拥有平和的心态,才是最高境界”!人是最容易情绪化的动物,嬉怒笑骂,大喜大悲,都是人经常有的情绪。
但是大喜大悲,容易伤身。
平和的心态最易养生,却又最不容易获得。
古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教训。
但往往,说来容易做来难。
任何一个人,不经历风雨,不可能一出生就能有平和的心态。
人在这个世上,多多少少都有欲望,真正的无欲无求是做不到的。
“保持一种平和心境,你才会在欲望的丛林中忘乎所以”。
平和心境,就不会深陷在欲望的泥潭里,而会让自己保持清醒和尺度,不致于失去理智。
那么,既然平和的心态如此重要,但又如此难求,它终究又是如何获得的呢?有两个办法可以试试。
平和的心态,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平和的心态,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在生活中修心诗人穆旦说:“我的全部努力,不过是完全了一个普通人的生活”。
生活,是能修炼人身心的一种方式。
每一个人的生活不同,他所能修炼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这世上,从物质上分,有三等人:有钱人为一等;普通工薪为二等人,生活困苦的为三等人。
一等人享受物质,二等人追求物质,三等人渴望物质。
但是,不管是哪一等人,如果过于看重物质,就无法关注内心的安宁,修心也无从说起。
从精神上分,有二种人:一种是有精神追求的,一种是没有精神追求的。
没有精神追求的,一般偏向于追求物质,喜欢安逸富贵的生活。
有精神追求的,更侧重于精神的丰盈,把精神追求看得更重。
这种人,在前面说过的三个等级的人中都有,因为在精神上的追求,与物质的丰足或者贫乏没有太大的关系。
很多时候,如何在生活中修心?就是看人如何看待物质与精神的区别。
物质欲望越低的人,获得内心的平和就越容易。
相反,物质欲望越强的人,就越容易在乎利益的得失,心境会随着这些得失而欢乐或者痛苦。
深信因果
如果我们看不到外在的世界由我们的业感召,我们可以静下心来观察身体的这个业,这四大是我们内心的心力的惯性感召来的。通过坐禅,你心静下来以后,就一定会体会到心平气和。心如果平了、气如果和了、你身体的四大自然就调和起来,肯定是一天好一天。大家可以试试看。如果每天生气、焦虑,你的身体不可能好起来,哪怕你每天熬药、吃药。心中充满了抱怨,别人熬药熬得不好,你也发脾气,那么你这个病肯定好不了。所以心是一切业的根源。你的心的力量、行为的力量所招致的结果,近的是你身体的感受,远的是你将来的整个世界。你的心情会改变你对世界的看法。如果你心情好,就会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任何时候都是人间好时节;如果你具足慈悲心,看到好人就非常赞叹、欢喜,看到坏人就非常同情、怜悯,你的内心不会受到不良情绪的干扰。如果你情绪不好,看到好人说不定就会嫉妒,我情绪那么差,他为什么那么好?是不是笑话我?如果看到坏人,你就更加难受了。可见世界是由我们的情绪、我们的心来把关的。
我从八九年出家到二零零四年,在这十五年里,基本上不相信命运,只相信因果;但是十五年以后,我又感觉好像是有命运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出家以后可以说是一帆风顺,该遇到的师父就会遇到、该碰的人就会碰、该做什么就会做什么。我心里就想:为什么会这么顺?出家的时我还是会选择出家,这就是命运。是我过去世可能曾经在修行的这条路上走过,甚至发过愿,今生延续而来的,所以十五年以后我觉得命运可能是存在的,可是命运不是宿命论,不是说没有前世,或者说已经被前世卡定了。宿命论对结果是说死的,你前世造了什么因,这世就必然是这个果,而且只有这一个结果。而我们相信因果不是死的,就是说:今天的结果一定是前面种下的因,而我们现在,在你的人生中、在你的生命中,到底该做一些什么事?你就会一目了然。
人生是一场修行_心相34 涵养冲虚,省除烦恼
清代金缨在《格言联璧·存养》中写道:"涵养冲虚,便是身世学问省除烦恼,何等心性安和。
"意思是说培养恬淡虚静的品格,视富贵、声名为身外之物,在幽雅的环境中过着宁静的生活,这便是人立身处世的道理。
只要省除烦恼,心性就会获得不同寻常的安详平和,而这种内心的和谐平衡,正是心灵养生的佳境。
别让烦恼冲散了福气培根说:"一切幸福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逆境也绝非没有希望。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就是"烦"字。
升不了职烦、孩子上不了学烦、挣不了钱烦、挣了钱也烦。
在这一切生活当中,很少有人体会得到快乐与幸福。
在这一点上,我们真的应该学学西方人,学会平心静气地对待任何人与事情,学会在幸福中体会快乐,同样更应该学会别让烦恼冲散了你的福气。
人身在世,一辈子总是与烦恼相伴成长,烦恼总是像影子一样跟着我们,但是我们就是要在这一系列的烦恼之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有一位女士去见禅师,说她有名有钱有地位,有公有婆有父母,有儿有女有丈夫,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快乐,所以希望禅师能指点她几句话。
见了面,禅师问她:"要我告诉你什么?"她说:"我已不缺少什么,只是感到缺少一些自由,就好像一辈子都在为他人而活,所以不觉得有什么幸福。
"禅师便知她需要的是什么,便告诉她:"你不是没有自由,也不是没有幸福,只是少了一点儿智慧,缺了一些慈悲。
也许你最近太累了,需要休息几天吧!"最后禅师还告诉她:"智慧与烦恼相对,不快乐是因为太在乎自己的存在,也太在乎周围环境的存在,这是很累人的。
慈悲与怨恨相对,不幸福是因为自己不想付出太多,相反,他人却还嫌你付出太少,这是很烦人的。
"禅师还说:"如果你有智慧,就知道一切世间的事物,起起灭灭、来来去去,都是暂时有而本来空,何必那样地在乎自己、在乎他人。
心静可通万事理
心静可通万事理
春秋时期,可谓空前的文化繁荣。
这一时期,思想包罗万象,百家争鸣,众多学派汇聚一堂。
这样的时代诞生了鬼谷子这样的天才。
小米是鬼,很神秘。
他胸中有谷,心中装着百家之精。
他成了一个很会说话的人,但他一生都住在鬼谷山。
鬼谷子是鬼谷门的创始人,这里有张仪、苏秦等优秀弟子。
鬼谷子也深谙阴阳之学。
他善于平衡思想,读懂人心。
他的思想在后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提出“合纵连横”这个绝妙观念的,正是鬼谷子的弟子们,从中足可见鬼谷子本人智慧之卓绝。
那么,他究竟是如何看待命运的呢?
鬼谷子说,“一个人能静下心来,一切都能解决,福报自然就来了。
”
鬼谷子说,一个人心平气和,什么事情都可以解决。
《韩非子》这段话,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思虑静,故德不去;孔窍虚,则和气日入。
积德而后神静,神静而后和多,和多而后计得,计得而后能御万物,能御万物则战易胜敌,战易胜敌而论必盖世。
”
这段话,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个人可以安身立命,一切都可以解决。
你想一想,无论是道家,儒家,佛家,或者其他诸多法门,都强调“静”,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突发事件时,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想办法。
简单概述,你想运用自然的规律,首先要训练自己“心静”。
一开始静不下来,没关系,只要有心去做,慢慢就能静下来。
在“静”中,阴阳的能量,会慢慢调和,你的内心会逐渐心平气和。
保持这种状态做事,那么,你就能抗,有办法抗,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经典哲理的人生语句集合89条
经典哲理的人生语句集合89条1、找到一个可以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是你取得成就的关键,为了虚荣或其他不良想法而去竞争不适合你的职位,是极不明智的选择,你应该心平气和地对待自己的工作。
2、做人一定要经得起谎言,忍得住欺骗,忘得了诺言,放得下一切,最后就用笑来伪装掉下的眼泪。
宁愿跑起来被拌倒无数次,也不要规规矩矩走一辈子。
3、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百年时光其实并不长久。
珍惜每寸光阴,不要有那么多的想不开。
遇到挫折是人生的难免,受点委屈、挨点批评、担点辛苦,这些都是生活的家常便饭,不要以为这是他人与自己过不去,因此就在心里与别人产生对立,其实,一切都只是上苍给我们上的人生课。
不经历这些,我们如何能学会坚强?如何学会包容、做到从容?如何能看透人生?所有或坎坷或曲折的人生旅途都是最独特、最旖旎的风景线。
4、你真的介意真的在乎真的想要真的渴望的话,你一定能够做到的。
什么事情都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但,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都清醒的做到,这很难很难。
决定命运的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一个大大的机会,而是每一分钟里你做的一个微小的选择。
所有的差别就只在那一分钟里。
5、命的意义在于圆满觉悟,即如理了知自己的本来面目,境来不拒,境去不留,一切随缘,能获自在,放下即得解脱。
忧则天下皆窄,怨则到处为仇,哀则自己束缚,怒则大敌当头。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善言不离口,善事不离手,善眼不离面,善念不离心。
6、无需太近,不易太远,友情就是这样,适中最美。
太近,易于亲近,把种种心境全部敞开,没有距离,没有神秘,一览无余。
好时,彼此尊重;坏时,彼此折磨。
友情,适中最美,不能太近,不能太远。
太远,易于冷淡,不利沟通,不利理解。
缺少了联系,形同路人;没有了沟通,心灵陌生。
最美的友情,不远不近。
7、什么是年轻的心?不是在[xx]岁时仍然拒绝老去,而是在年轻的时候,有年轻的新鲜和热情,在年华老去的时候,也能坦然地接受渐密的鱼尾纹、松弛的肌肤,并有着当得起这年纪、配得起这岁月的气度和丰富。
因果 果因
因果果因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因果,果因,这是一个深奥而又神秘的哲学命题。
它指的是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法则,探究着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宇宙间的秩序和规律。
在佛教和道家思想中,因果被看作是一种道德伦理的法则,即善因善果,恶因恶果。
而在西方哲学中,因果被视作是宇宙内在的力量和纽带,将一切事物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世界的整体结构。
在中华文化中,因果理念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灵深处。
孟子曰:“无为而治,非人之道也,豈不无为哉?斯网之常理也!君子道不变,救世求因果,感其救急穷。
使因之起相始也。
”他强调了因果的重要性,认为人应该积极行善,因为行善会有好的结果,即“修己以安人,修人以安天地”。
庄子也说:“因果也者,不可谓不矣”,强调了因果关系的不可忽视性。
佛教中,因果被称为“业果”,即众生所感受到的果报是由过去所造的因所决定的。
佛陀教导我们“不要为所不为,其果必止”。
意思是说,只要我们种下了善因,必然会有善果。
佛陀教导我们修行,行善积德,可以消除业障,破除业果的束缚,实现解脱。
在西方哲学中,因果被理解为一种客观的现象,即一切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因果关系。
笛卡儿曾说:“我思,故我在”,强调了因果关系中的思维和存在之间的联系。
亚里士多德则说:“一切现象都有其原因,一切原因都有其果效”,意味着一切事物都是有序和相互联系的。
因果,果因,是宇宙间的一种纽带,连接着一切事物的因果关系。
我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其实就是因果关系的一种具象化表达。
我们应该懂得它,尊重它,并谨慎地面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
因为每一个行为都会产生相应的果报,无论是好是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因果关系的体现。
比如说,一个人努力学习,就有可能取得好的成绩;一个人爱心善行,就会得到他人的尊敬和友情。
而一个人懒惰贪心,就会面临挫折和失败;一个人做恶不得善,就会遭受到惩罚和谴责。
因果,果因,正如一颗种子的成长,需要阳光、水源和土壤的滋养一样,我们的行为和选择也需要懂得因果关系的真谛,遵循它的法则。
正确面对因果,认识因果才能有快乐人生
正确面对因果,认识因果才能有快乐人生每个人一生都会经历很多事,或好或坏,每时每刻,事事相续,从不间断。
但我们必须知道,凡事我们所经历的,就一定是该经历的,这是自己往昔造业因所感得的果报。
有因必有果,自己造因自己受果,造什么因就必然受什么果。
若能吉祥安乐,则应该感恩自己往昔行善积德,更当发心多多利他,积善成德;若事事不顺,常遇磨难,则应知自己往昔善少恶多,理应常发惭愧心,坦然接纳现实,决不再作恶业,多行善法,利乐有缘,免得将来更加不堪。
轮回路上,生老病死,爱恨情仇,悲喜荣辱,富贵贫穷,皆是各造各的业,各受各的果。
见别人好,要多随喜,切不要怨恨嫉妒;见别人困苦,应多救助,不可落井下石。
其实一切众生本质平等无别,只因心迷,随贪嗔痴等烦恼造业,业因不同,所得所受各有不同。
再则,很多人在面临不如意的时候,总是习惯于到外界或者他人身上找责任,推祸根,这是不对的。
更不要怨恨社会,怨恨父母,怨恨国家,怨恨大众。
这不仅是错误的归因,而且这样想本身也是在造新的恶业,日后必受恶果。
我们每时每刻所见,所闻,所受,都是自己的果。
在这些果上又造种种因。
未来还会受种种报。
生命就是这样相续不断。
我们要常发善心,培植德行,利乐一切有情众生。
这样的人,必然心中充实,饱满、坦荡、光明,人生如意,充满快乐。
无论是面对逆境还是顺境,都能够接纳现实,随顺一切所缘境界,以此境界为平台,以利益大众为本分,积极利他的人,当下就是幸福的,将来会变得更加幸福。
这才是正确的面对因果,面对现实的态度。
人人都用这个态度生活和处事,你就是幸福的人,这个社会也必然是幸福和谐的社会。
原标题:久晃(昌辰)法师开示:认识因果才能有快乐人生。
自己因果自己了-自己修行自己好!
自己因果自己了,自己修行自己好!自己修行自己好,自己因果自己了,守好自己的心,管好自己的嘴,才能修好自己的法。
身静养气,气静养心。
遇事能忍是大度,遇事能静方为上。
静可生明,亦能养心。
一个静字,跟随人的一生,却又时常被人忽视。
遇事时,学会静心分析才会少生遗憾;气不顺时,学会静心守嘴才能少生麻烦。
不当说而说,惹祸;不必说而说,惹怨。
心静方可守嘴,心静故能宠辱不惊,处处鸟语花香。
静是一杯清泉,洗去内心的浮躁气,眼中的怨恨气;静是一缕清风,让愤怒降温,让冲动止步。
许多遗憾事,欠缺思虑下而生;多少悔恨事,缺少忍耐中而来。
心是一切之根本,呵它、护它、爱它,才能养它;心是一把尺,平它、正它、度它,才是爱它。
心若静,才有思考;心能静,才有作为。
人可以虚荣,但不要虚伪;人可以虚言,但不能虚捏。
做人,人品为先,能力为次;做事,尽力为要,结果为辅。
被信任很难,被理解很不容易。
珍惜别人的信任,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对得起己心,才能对得起他人。
做什么都别丧品,失什么都别失人心。
目中有人才有路,心中有爱才有度。
心怀谦卑,才有进步;肯于吸取,才有提高;观心自省,才会气和。
不要轻易示弱,示弱只会让自己更难过。
伤你的人不会疼你,疼你的人帮不了你。
可以流泪,但不要随意;可以无助,但要学会坚强。
看客永远比朋友多,落井下石的也不少。
其实,做人何须五十步笑百步,他人失志也只是一时,自己得意也不会是一世。
人生,走过坎坷,历经挫折,才明白生命的意义;看透人情薄凉,感受冷暖,才懂得感情的重要。
懂你的人,一定要珍惜;不懂你的人,一定不要在意。
对于伤害,要做的不是以牙还牙,而是要站得更直,活得更好,只有那样,才是对他最好的还击。
心怀感恩,内心平和;心怀感恩,懂得珍惜。
感恩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品德,当心生感恩时,会明白,活着,就是一种接受。
伤我们的是度我们而来,爱我们的是温暖我们而生。
世间的缘,有长有短,有真有假,有善有恶。
以美好心对待善缘,以观己心对待孽缘,逃不过的学会面对,避不开的学会接受,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就会收到什么样的因果,要知道每个人所得的都是应得的。
心相篇—看透人心的千古奇文
饿死岂在纹描,抛衣撒饭;
瘟亡不由运数,骂地咒天。
甘受人欺,有子忽然大发;
常思退步,一身终得安闲。
举止不失其常,非贵亦须大富,寿可知矣;
喜怒不形于色,成名还立大功,奸亦有之。
无事失措仓皇,光如闪电;
有难怡然不动,安若泰山。
曲意周全知有后,
任情激搏必凶亡。
易变脸,薄福之人奚较;
耐久朋,能容之士可宗。
好与人争,滋培浅而前程有限;
必求自反,蓄积厚而事业能伸。
少年飞扬浮动,颜子之限难过;
壮岁冒昧昏迷,不惑之期怎免?
喜怒不择轻重,一事无成;
笑骂不审是非,知交断绝。
济急拯危,亦有时乎贫乏,福自天来;
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梁栋之材;
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
与物难堪,不测亡身还害子;
待人有地,无端得福更延年。
迷花恋酒,阃中妻妾参商;
利己损人,膝下儿孙悖逆。
贱买田园,决生败子;
尊崇师傅,定产贤郎。
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既贫穷,必损寿元;
【译文】平时“为国献身、为朋友献身”的豪言壮语不离口,这样的人在大事关头、大节时刻,一定会逃掉;滥交朋友的人,即使所谓的“深交”实际上很平常。
·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桥梁之材;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
【译文】能挑起重担又任劳任怨的人,一定是国家的栋梁;碰到一点小事就避嫌,不肯承担一点责任的人,怎么能重用呢。
·消沮闭藏,必是奸贪之辈;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译文】耗损别人的钱财和资源的人,必是奸贪不足的鼠辈小人;血心仗胆、极尽忠诚的侠义之人,一定是英雄豪杰。
佛说人生
佛说人生佛说: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佛说: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
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佛说: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佛说: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
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佛说: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佛说: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
佛说: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
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佛说: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佛说: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佛说: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佛说: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佛说: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佛说: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
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佛说: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佛说: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佛说: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佛说: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佛说:人有108劫你才几劫?佛说: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佛说:将生命结束在爱人面前,瞬间的痛苦,永恒的幸福,无法抵挡的诱-惑。
佛说: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佛说:今日的执着,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佛说: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佛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佛说: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佛说: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佛说:万法缘生,皆系缘分!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佛说: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佛说: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佛说:百态之世原是苦海,看破红尘方为上岸。
佛说: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佛说:前生500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我愿用千万次回眸,换得今生与你相遇!佛说: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心平气和的秘诀佛教的情绪管理语录
心平气和的秘诀佛教的情绪管理语录心平气和的秘诀——佛教的情绪管理语录佛教是一门广泛流传的宗教,但它也是一种生活哲学,提供了许多关于情绪管理的智慧。
对于现代人来说,情绪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技能,能够帮助我们保持心平气和的态度,平衡自己的内心,提高生活的质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一些佛教的情绪管理语录,希望能够为您提供一些灵感和指引。
1. “内心的平静来自于心中的和平。
”这句话传达了佛教的核心理念之一——内心的和平。
佛教认为,内心的和平是一种神圣的状态,它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只取决于我们自己的修行和觉悟。
当我们学会保持内心的和平时,即使在困难的环境中,我们也能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宁静。
2. “不要感到痛苦,因为痛苦只是暂时的。
”佛教教导我们不要沉迷于痛苦中,因为痛苦只是暂时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过去。
当我们意识到痛苦的暂时性时,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处理情绪,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要被痛苦所吞噬,而是要保持积极的态度,相信一切都会过去。
3. “感谢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佛教鼓励我们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因为每一个瞬间都是独特而宝贵的。
当我们学会感激一切时,我们会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境。
感谢的心态能够帮助我们保持平和,持久地感受到内心的喜悦和满足。
4. “放下执着,接受改变。
”佛教教导我们要放下执着,即便是对于自己深爱的事物或人。
执着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焦虑,但当我们学会接受变化时,我们就能以更平和的心态去应对生活中的起起伏伏。
改变是生活的常态,唯有接受它,我们才能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找到平衡和自在。
5. “行善积德,帮助他人。
”佛教鼓励我们行善积德,帮助他人。
当我们关注他人的需要并帮助他们时,我们能够从自我中解脱出来,心灵将变得更加平和和满足。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奉献,我们的情绪会变得更加开放和平静,这对于情绪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6. “修心养性,陶冶情操。
”佛教倡导修心养性,培养高尚的情操。
做任何事要时时想到因果
做任何事要时时想到因果相信因果是佛法中一个基本的理论,人在没有成佛之前,是没法跳出因果圈子的。
有这样的因,一定会产生这样的果,丝毫不能勉强。
有的人做了坏事,硬说不相信因果,这种人只是自己骗自己,其实他心中毫无把握,只是口硬心里慌。
一旦恶果成熟亦无人能替他受。
为什么许多人都不相信有因果呢?因为人类的智慧,只能及到今生今世,过去世怎样的?未来世又是怎样?都是我们知识领域以外的事。
可是据佛法言,今世的因,并不一定在今世成熟,这要看这种因的性质,及轻重而定。
有的因可能要来世或几世之后方才成熟。
今世的果更不一定是由于今生所种的因,而可能是前世或几多世前所种的因,强烈的因是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如即在今世)结果的。
但这只是指非常强的大善或大恶业而言,方能在今世见到现果。
还有,一个人种的因,并不一定全是善因,或是全是恶因,往往是多种善恶的因都有;有的果,也可能由于缘的不足而消沉,因此单看某个人某件作业(因),就很难说他一定会得如何的果。
明白了上面所讲的道理之后,看到世界上往往有许多害人利己的人,终身享乐。
而不少忍让乐善的人,却常常吃亏,就不会有因果无信的感慨,更不必恨人生无是非,无果报,而生悲观彷徨的断见佛法说任何因,不论大小,一定会产生它应有的果。
法华经上明明讲,任何微小的功德,如向佛像低头稍稍致敬,如小声唱念一、二句经句或佛号,这种小因都会渐渐成熟,最后得成佛道。
所以我们倘若能随时随地想到因果,就自然而然的会种下多种善因,无论其大小,至少也可以少种点恶因,此种随时随地想著因果的习惯,一旦养成,力量是很大的。
各位不妨从今天起,尝试试看,在做任何事时,都想想此事的可能因果如何,即是一种极有力量的修法。
深信与人生心语人与人会
深信与人生心语人与人会深信定律,顾名思义,人如果真正深信某件事会发生,则不管这件事是善是恶、是好是坏,这件事就一定能会发生在这个人身上。
比如一个人深信积极的事物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积极的事物就一定会发生。
又如果一个人深信自己命不久矣,那这个人很快就会死去。
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命运修造的原则。
由此看来,有好的信念是一种福报,想给自己种福,必须建立好的信念。
本来今天想讨论一下因果定律,但因果是人生的生死循环的一个大规律,需要涵盖的方面比较广,解释得也比较多,作者又不具有那么多的能力,今天又没有多少时间,姑且留到以后今天就深信定律加以讨论。
深信定律,前文对其意思已经说的很明确,其实它就是提现了人的能动性的一方面,我们在讨论吸引定律的时候也曾详细的解释了人的意志力的重要性。
我们的心念就像一个发射器,所有的起心动念都将是一个发射的信号,但信号总有强弱之分,当我们强烈地关注或者执着一件事或者一个人的时候,其实就是我们发射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根据吸引定律,如果我们所做的符合规律,那我们深信的一定会更快地到来。
我们说的这些事情是不论善恶好坏分别的。
比较现实的就像人类对自己身体健康的态度一样,总希望自己健康的人无论衣食住行都特别注意,包括物质的供给,精神的愉悦,都会不遗余力地去获得。
反之,病人总是讳疾忌医的,即使只是小小的病症也挡不住自己添油加醋地乱想,那种信号也是如此强烈,也加速了自己的恶化。
当然,这里有其基本的规律的支持,决不能把自己漫无天际地胡思乱想,把自己凌驾于所有人之上,那是妄想症了。
这一点还是要注意的。
定律定律,是一种自然规律的总结,关键是我们还要善于应用,违背自然规律肯定也会被自然抛弃,但善用则会成为我们的利器,会让我们的希望更容易达到。
当然这也是一个人心念集中或者散乱的结果的总结,这个需要个人去锻炼,在此笔者不粗制滥造的赘述,大家可以自己查询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
庄子:不要和任何糟糕的事情对抗,接纳便是修行
庄子:不要和任何糟糕的事情对抗,接纳便是修行庄子:不要和任何看似糟糕的事情对抗,接纳便是修行。
人生的所有痛苦,根源并不是外在遭遇的苦难,而是由于内心排斥,一味与世界对抗的情绪。
人生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一味去对抗,要学会接受生命中出现的种种形态,不管人生经历了什么,把这些看似糟糕的事情,想要排斥的事情,从内心去接纳,把它们当做生命本然出现的一种状态。
不管遇见了什么,都能够坦然的接受,你才会遇见一个更好的人生,抛开对抗的情绪,才能更好的减少内心的痛苦。
《庄子》之中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支离叔和滑介叔在冥伯的山丘上和昆仑的虚无之所里游乐观赏,那里曾经是黄帝休息的地方。
过了一会,滑介叔的左手长了一个疙瘩,他感觉到惊恐不安,并且厌恶这个东西。
支离叔就说:“你讨厌这个东西吗?”滑介叔说:“不,我怎么会讨厌他呢?具有生命的形体,不过是借助外物而形成;一切假借他物而生成的东西,就像灰土微粒一时间的聚合和积累。
人的死与生也犹如白天和黑夜交替运行一样,况且我和你一同观察天地万物的变化,如今这变化来到我身上,我怎么会讨厌它呢?”这是庄子通过两人的对话,阐述了人对于外物的一种豁然态度,无论是健康或者是疾病,都是在自己身上的一种反应,当你不在意的时候,这些事情便伤害不了你。
很多时候,伤害我们的东西并不是苦难,而是自己的情绪。
当生命中出现不好的形态时,你越是“对抗”,情绪越是糟糕。
而最糟糕的是,很多人对于“负面情绪本身”也特别排斥,比如说有一些人遇到糟糕的事情,他不由自主的会产生负面情绪,这个时候他又排斥这种负面情绪,认为负面情绪又再次伤害了自己,又有二重对抗之心,这就是痛中加痛。
不管生命出现了什么样的嘈杂和痛苦,又或者是内心出现了负面情绪,都坦然的去接受。
就拿负面情绪来说,负面情绪的出现,也并不完全是坏事,因为人生的修行和境界的提升,都需要建立在痛苦的负面情绪之上。
某一个知名企业的创始人,他说过这样一番话:“顺境不会让一个人成长,只有痛苦才能让一个人变得伟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信因果才能心平气和地面对一切
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作者:达真堪布发布时间:2012-2-28 23:02:07繁體版
佛讲的三世因果是真实存在的。
这个世界上不会有无缘无故的事。
很多人都想不开:“我为他付出那么多,做了那么多事情,怎么没有回报呢?”你没有得到回报,因为你没有真正付出。
你所谓的付出表面上是为了他,实际上就是为了你自己的利益。
你这样付出,实际上是在还债,肯定是前世你欠他的,前世他对你有付出,你对他没有回报。
所以今生你对他有回报,他对你没有回报。
来世也一样,反过来他欠你,又要来还你,就这样不断地欠,不断地还,欠债还债,报恩报怨。
所以没有什么想不通的。
喜欢和讨厌也是一样,有的人讨厌你,有的人喜欢你。
你要求每一个人都喜欢你,每一个人都不能讨厌你,有一个人讨厌你,你心里就不舒服——这都是自己心里的一种奢望。
喜欢和讨厌是相对的,有喜欢就肯定有讨厌,不可能每个人都喜欢你,也不可能每个人都讨厌你。
你喜欢一个人,他却不喜欢你,这时你不要想不开,应该明白:这不是无缘无故的,肯定是前世他喜欢你,而你讨厌他,这是你们之间的因果。
如果你心里想不通,继而痛苦烦恼,这就是不相信因果。
没有修行,没有达到开悟、证悟的境界,讨债还债,报恩报怨都是因果关系。
想不开,想不通,心里总是倍受折磨,烦恼痛苦,这都没有用。
那怎样才能彻底改变这些现状呢?必须要通过佛法,通过修行。
你求菩萨、求神,都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当你深信因果,并且懂得了因果关系,明白了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之后,才会心平气和地面对这些事情,然后你会发自内心地、特别高兴地愿去付出;你不要任何回报,没有任何要求,尽心尽力地、心甘情愿地去为他做事,去关心他,照顾他,你慢慢才能了这个缘,才不相欠,才能解脱。
通过修行,我们最好能超越因果,最起码也要转变因果。
转变因果就是要忏悔自己往昔所造的恶业,彻底断恶行善,这样我们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得已解决,我们的生活最终才能有所转变。
超越因果就是你开悟、证悟了,真正能够了知并且体会到万事万物,山河大地,一切法都是无常,都是空性,都是如幻如梦的,若有这样好的见解与智慧,继而不再去疑惑执着,你不但会超越因果,而且你可以不受任何的因果。
当你真正明白并且深信了这些道理,你一定会想得开,想得通,这就是开悟,你真正用心去落实了,做到了,这就是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