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乐器
[中学]新疆少数民族乐器22种
新疆少数民族乐器一、拨弦乐器1.冬布拉冬布拉是哈萨克族最普及、最流行的一种拨弦乐器。
琴身象梨子的形状,有两跟琴弦,用右手弹奏,音色铿锵动听。
大都用整块木头凿成,由琴头、琴杆、琴身三部分组成。
琴身用桑木、红柳木或桦木制作。
有两根弦,一般用羊肠制作。
2.达甫达甫即手鼓,是维吾尔、塔吉克、乌孜别克等民族用手击奏的打击乐器。
鼓框用桑木制作,一面用羊皮、驴皮或蟒皮蒙面,圆而扁平,框内边上装有许多小铜环或小铁环。
规格有大、中、小三种,使用比较普遍的是中达甫。
3.都塔尔都塔尔是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钟情的也是唯一的民间弹弦乐器,琴声清脆、悠扬。
它的名字来源于波斯语“dutar”,“独”意为“二”,“它尔”是“琴弦”之意,即两条弦的乐器。
汉语译音也写为“都他尔、都塔尔、独塔尔”等。
4.热瓦甫热瓦甫是维吾尔族民间比较普及的弹拨乐器,古代称“喇巴卜”。
琴上顶端是弯形的,半圆形琴身。
琴身用核桃、桑、杏、桐木等制作,音箱为半球形,以羊皮、驴皮、马皮或蟒皮蒙面。
5.弹拨尔弹拨尔是维吾尔族所有乐器中最长的乐器,长达1米多,琴体像半个水勺,琴体和琴头用桑木或红木做成,用钢丝弦五根,内二弦及外二弦调成同度音,与中弦成四五度关系,音色明净,十分动听。
6.卡龙琴卡龙琴是维吾尔乐器里弦最多的古老民间弹拨乐器,代史籍中称七十二弦琵琶、“喀尔奈”,形状酷似扬琴,发出的声音近似古筝,但比古筝的音色更明亮,是演奏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中不可缺少的乐器。
它盛行于新疆的麦盖提、喀什、和田、莎车一带和哈密等地。
7.艾捷克艾捷克又名哈尔扎克,起源于古代的波斯,是新疆的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和塔吉克族的弓弦乐器,现盛行于新疆的南疆一带,主要用于演奏民间歌曲和木卡姆曲调。
琴筒呈球形,琴的内侧用蟒皮蒙裹,有1~3根主奏弦,在琴杆下两端设有5~10根共鸣弦。
8.萨它尔萨它尔又称“塞他尔”,波斯语意思是3根弦的乐器。
萨它尔的外形与弹拨尔相似,因音色明亮,常常用于独奏、合奏或做为演唱“十二木卡姆”的伴奏乐器。
少数民族吹奏乐器葫芦丝的吹奏方法(吹葫芦丝怎样换气)
少数民族吹奏乐器葫芦丝的吹奏方法(吹葫芦丝怎样
换气)
葫芦丝是一种在少数民族当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民族乐器,葫芦丝目前比较常见于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当中。
葫芦丝一般情况下是很容易吹出声音的,只要稍微进行相关的训练就可以吹出优美的音乐,声音十分动听悦耳。
但是,对于吹葫芦丝的过程当中,学会换气是十分重要的,那如何换气呢?
我认为吹葫芦丝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换气:
第一,循环换气法。
一边用鼻子吸气的同时,一边用嘴角换气,
这是吹葫芦丝换气的主要方法之一。
第二,胸腹换气法。
在吹葫芦丝时,尽量使用胸腹部以下的力量来呼吸,让嘴角在呼气的同时也在吸气,从而保证换气过程流畅完成。
第三,交替换气法。
所谓交替换气法就是在吹葫芦丝时,左右嘴角交替使用,一边换气一边吹,这样确保声音不断的同时换气照常进行。
当然,在具体换气的时候,也需要把握好相关的要求,不能让声音断掉。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请留言发表评论吧!想了解更多的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教育放大镜!。
少数民族打击乐器研究报告
少数民族打击乐器研究报告少数民族打击乐器研究报告打击乐器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音乐工具,在各个民族的音乐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在中国,有着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和音乐传统。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少数民族中的打击乐器的种类、演奏技巧以及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少数民族打击乐器的种类和分类。
根据不同的民族,打击乐器可以分为手持击楞、擦楞、敲击楞、撞击楞和踏击楞等几大类。
比如,藏族的铃鼓、白族的板胡、傣族的哈尼族的象皮鼓等,都是各民族中常见的打击乐器。
这些打击乐器都具有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能够在音乐演奏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其次,打击乐器在少数民族的音乐传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少数民族的音乐往往与其文化和生活密切相关,打击乐器是表达他们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工具之一。
民族音乐乐器众多的原因之一就是其文化多样性和地域性的差异。
例如,藏族的铃鼓是重要的庆祝仪式和战争装备,而傣族的象皮鼓则是用来迎接客人和纪念活动的特殊音乐乐器。
少数民族打击乐器的演奏往往需要特定的技巧和动作,如攀爬、跳跃、左右手交替击打等,这些演奏技巧彰显了这些民族特有的舞蹈元素。
此外,打击乐器在社会和文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打击乐器经常在婚礼、葬礼、节日庆典等社会仪式中被使用。
音乐不仅能够增加喜悦氛围,还能够表达对祖先和神灵的敬意。
少数民族的打击乐器演奏也成为了重要的社交活动,人们常常通过打击乐器来交流和表达情感。
此外,在少数民族的教育、娱乐和传统工艺中,打击乐器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少数民族地域分布广泛,各民族之间文化差异大,打击乐器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困难。
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少数民族音乐受到了现代音乐的冲击,传统的打击乐器演奏技巧和传统音乐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最后,对于少数民族打击乐器的研究和保护还不够全面和深入。
为了推动少数民族打击乐器的传承和发展,我们提出一些建议。
民族乐器大全
民族乐器大全民族乐器分为四类:体鸣乐器;膜鸣乐器;气鸣乐器;还有弦鸣乐器。
一、体鸣乐器:(1)敲击体鸣乐器:叮咚、木棍琴、韵板、基诺竹筒、竹筒琴、锣、铛铛、单打、铓、铜鼓,等等。
(2)互击体鸣乐器:棒棒、铜镜、竹梆、竹杠、钹、布哉、乳钹、头钹、二钹、小钹、铙、大铙、司涅、镲、小镲、碰盅、碰铃、腰铃、阔朔克、板凳、它石、它石、骨板子,等等。
(3)落击体鸣乐器:乐杵、竹捣筒、竹筒、瑶族竹筒、阿嘎、,等等。
(4)摇击体鸣乐器:连厢棍、萨巴依、热巴铃、盘铃、金刚铃、瑶铃、萨满铃、晃铃、串铃、铜铃、八宝铜铃、师刀,等等。
(5)综合奏体鸣乐器:竹簧、蹈到、铁簧、锡伯族铁簧,等等。
二、膜鸣乐器:(1)棰击膜鸣乐器:大鼓、壮族的种劳、瑶族大鼓、水族大鼓、水族大鼓、塞吐、略斗、光拢、赠疆、瑶族猴鼓、苗族猴鼓、腰鼓、板鼓、猪嘴鼓、姜鼓、战鼓、扁鼓、八音鼓、书鼓、火者、如咚、小鼓、太平鼓、日木、环鼓、抬鼓、达玛、纳格拉、达玛如、建鼓、神鼓、那额、达布尔、竹鼓,等等。
(2)拍击膜鸣乐器:夏尔巴鼓、八角鼓、铃鼓、达卜、黄泥鼓、长鼓、光亚、光吞,等等。
(3)混合击膜鸣乐器:手鼓、圆鼓、边鼓、双面鼓、杖鼓、蜂鼓、汪都,等等。
三、气鸣乐器:(1)唇振气鸣乐器:牛角、铜角、刚洞、海螺、鹿笛、长号、筒钦、铓筒、布巴,等等。
(2)嗓振气鸣乐器:合欢箫,等等。
(3)边棱气鸣乐器:胡笳、壮笛、乃依、横笛、横笛、短箫、筒箫、鼻箫、斯布斯额、鹰笛、骨笛、吐任、直通箫、布利亚、巴葛丢冬、列都、笛朽篥、库洛、双管鼻笛、扎令、阿乌、笛老挪、泥哇呜、狍哨,等等。
(4)吹口气鸣乐器:夜箫、侗笛、塞箫、奖、瓦格洛、雄林、苏奈依、嘟噜、低音嘟噜、太平箫、嘎嗦、五月箫、筚箫、筚笋、勒绒、姊妹箫、双管侗笛、波晓呼、决篥杰,等等。
(5)单簧气鸣乐器:巴乌、筚、筚相、苗笛、芒筒、竹叶笛、马布、筚鲁、寸笛、咚咚亏、笔管、大嘀珑、筚多喝、波芦、筚建、利列、利罗、笛列、筚尔、筚朗布浪、芒笛、美都、其篥、双管巴乌、双管筚朗叨、筚总、决列、双管竹叶笛、双管马布、菲察克、筚达、葫芦笙、芦笙、排笙、木叶,等等。
丰富多姿的云南民族乐器
云南民族乐器竹片琴、象脚鼓、弦子、弯琴、佤擺、铜口弦、巴芦丝、四弦、其奔、牛角胡、独弦胡、小藏号、芦笙、古孜、葫芦笙云南民族乐器是我省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一块瑰宝。
它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云南省的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这些民族乐器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
据统计,我省民族乐器约一百多种,多种多样,各具特色。
打击乐器:如傣族的铓、钹、象脚鼓;彝族、瑶族、壮族的铜鼓;佤族的木鼓;基诺族的竹筒琴;克木人的道道。
这类乐器节奏鲜明、音量宏大,多用于节日庆典的仪式中,同时也作为歌舞中的伴奏乐器。
铓:铓又称冬锣。
因锣脐突起呈乳状(半球形),而又有乳锣、奶锣、包包锣之称。
是傣、景颇、佤、阿昌、哈尼、德昂、布朗、拉祜、傈僳、独龙、基诺、怒、彝、纳西、回、布依、土家、壮、苗、毛南、汉等族和克木人常用的敲击体鸣乐器。
景颇族称崩,佤族称罗碰、格龙孟,德昂族称孟、巩蒙,独龙族称笼、冬等等。
常见的铓一般可分为大、中、小三种。
大铓面径40厘米、边宽6厘米、乳脐直径7厘米、乳高5厘米;中铓面径30厘米、边宽5厘米、乳脐直径6.5厘米、乳高4厘米;小铓面径20厘米、边宽3.5厘米、乳径6厘米、乳高3厘米。
铓面边缘突起高度0.5厘米~1厘米,铓边一侧钻孔系绳。
此外,最小的铓,面径仅9厘米、边宽1厘米,音高可达a2;最大的铓,面径72厘米、边宽14 厘米,音低可到F或G。
钹:古称铜钹、铜盘,民间称镲。
打击乐器。
碰奏体鸣乐器的一种。
中国、外国乐队中都使用。
中国古代把铜钹、铜铙或铜盘、镲等,统称为铙钹。
铙和钹是两种乐器,形制近似但略有不同。
二者皆铜制,圆形金属板,中间隆起半球形部分叫碗或帽。
每副两片,相击发声。
通常直径为30~50厘米。
铙和钹的区别在于,铙的碗部较小,发音较响亮,余音较长;钹的碗部较大,发音较浑厚,余音较短。
铙与钹在民间常配合使用,用于民间吹打乐和戏曲伴奏。
除汉族外,钹在众多少数民族中也流行。
象脚鼓:象脚鼓外形似一只精美的高脚酒杯,它是用一整段木材(或几块木料拼粘)制作,通体中空,上端是杯形共鸣体,鼓面蒙皮,鼓皮四周用细牛皮条勒紧,拴系于鼓腔下部,并可调节其张紧度。
浅谈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特征与发展
浅谈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特征与发展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较多的地区之一,其中包括中国的朝鲜族、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
由于长期与汉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也有一定的特征与发展。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音乐中常用的乐器多样,其特色体现在乐器的种类及演奏方式上。
乐器种类方面,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乐器繁多,常见的有二胡、马头琴、笙、板胡、锣鼓等。
这些乐器多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能够较好地表达民族特色。
马头琴是蒙古族音乐中的代表乐器,它的琴颈设计成马头形状,演奏时手指会产生特殊的漏音效果,使得音乐更具独特的韵味。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曲调和节奏多样化。
在曲调上,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常常展现出灵动、激昂的特点。
达斡尔族的“牧马人之歌”采用了悠扬而豪放的曲调,展现出了大自然和民族草原生活的豪迈和壮丽。
而朝鲜族的音乐则多具有宁静、温婉的特点,如《阿里郎》、《你很高兴吗》等曲目都以柔美的旋律和细腻的演奏技巧著称。
在节奏上,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多以快速、有力的节奏为主,常与舞蹈相伴演奏,形成独特的舞蹈音乐风格。
在蒙古族的马头琴演奏中,常常伴有骑马舞等传统舞蹈,以强调音乐与舞蹈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演唱形式丰富多样。
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常常以合唱的形式呈现,如蒙古族的呼麦、朝鲜族的合唱等。
呼麦是蒙古族传统音乐中的一种独特的演唱方式,演唱者通过喉咙的特殊发声技巧,同时发出嘶哑的嗓音和明亮的颤音,以营造出壮美的草原氛围。
朝鲜族的合唱以多声部的编配和和声处理为特点,常常通过人声与乐器的对答演唱,展现出独特的和声美和音乐的层次感。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也在不断发展和演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在与现代音乐的交流融合中,开始涌现出更多的创新元素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一些少数民族音乐家开始尝试将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打破传统音乐的界限,创造出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感的音乐作品。
中国民族乐器介绍
吹管乐器——巴乌
• 巴乌是云南哈尼族的主要传统乐器,外型似笛子,巴乌用竹管制成,有八个按孔(前七后 一),吹口处装一尖舌形铜质簧片 。这种乐器很奇特,说它像汉族的箫吧,却是横吹;说 它像汉族的笛,却又没有笛的声音清脆。
弹拨乐器—古筝
• 《渔舟唱晚》整首乐曲极富诗情画意,旋律流畅,先慢后快,先松后紧,情 绪层层迭进,生动描绘出了夕阳西照下的湖光山色及渔舟竞归、渔人唱和的 怡人境界。
•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 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 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 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 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严铁明的渔歌音调采自云南红河州哈尼族彝族民间音乐曲调清新优美抒发了边疆人民对新生活的赞美此外广为人知的传统乐曲有彝族的约调哈尼族的串田地傍晚的声音苗族的情调约会傣族的咧少调赞哈调芒市坝子调等吹管乐器葫芦丝?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
中国民族乐器介绍
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类
吹管乐器多为竹制或木制。根据其起振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 1)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例如,箫、笛等 2)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例如,唢呐 3)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例如,笙、巴乌等
吹管乐器——笛
• 笛子在古代也称横吹或横笛。相传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传至当时首都 长安的一种横吹乐器,种种史料显示,笛子在我国流传已有两千多年之 久,且一直流行于民间。(横吹笛子竖吹箫)
维吾尔乐器简介
7.Sonay(木唢呐)
斯语"Surnā"的音 译。它发音高亢、 嘹亮,过去多在民 间的吹歌会、秧歌 会、鼓乐班和地方 曲艺、戏曲的伴奏 中应用,后经过不 断发展改进,不但 丰富了演奏技巧, 而且提高了表现力, 现已成为一件具有 特色的独奏乐器并 广泛应用于民族乐 队合奏或戏曲、歌 舞的伴奏中。
10.胡西它尔,原名“艾西它 尔”,是维吾尔族的弓拉弦鸣 乐器。“胡西”维吾尔语是 “欢乐”或“非常悦耳好听” 的意思,“它尔”的译文是琴 弦,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悦耳 的弦乐器”。久已失传,近年 才得以复苏,形似曼多林,音 色脆亮,可用于独奏、合奏或 伴奏。 波斯语为八条琴弦之意的“艾 西它尔”是新疆皈依佛教时期 的回鹘乐器。其外形与古代印 度、尼泊尔一带流行的“萨朗 济”非常相像。有些学者认为 它们和小提琴同出一源。长久 以来,“艾西它尔”被历史烟 云所湮没,是新疆早已失传的 维吾尔族古老的民间乐器。直 到20世纪70年代,维吾尔族著 名的器乐演奏家、民间乐器制 作改革家吐尔逊江才将其复苏, 并使它成为一种性能优良的维 吾尔族系列拉弦乐器。
2.弹布尔:其 声铿锵、悦耳, 十分独特。弹 布尔常用作独 奏乐器,在家 庆宴乐中与热 瓦甫、手鼓等 乐器组台,为 歌舞伴奏。
“弹拨尔”是维 吾尔族所有乐器 中最长的乐器, 乐器长达1米多, 琴体像半个水勺, 琴体和琴头用桑 木或红木做成, 用钢丝弦五根, 内二弦及外二弦 调成同度音,与 中弦成四五度关 系,音色明净, 十分动听。
3.热瓦甫:是维吾尔、塔吉克和乌孜别克等少数民族所喜爱的弹拨乐器,比较 普及。弹奏时左手握颈斜滑走弦,右手持牛角片或竹片弹拨演奏。热瓦甫多为 木制,外形独特,上部是细长的琴身,顶部弯曲,最下方是一个半球形的共鸣 箱,琴面用驴、羊或蟒皮蒙裹,有5-7根弦,通常用最外一弦弹奏旋律,其余 各弦作为共鸣弦,用它弹奏出的音乐音色清亮、纯净,表现力强,所以大多用 于独奏。热瓦甫不但有美妙的气韵更有美观大方的外形,琴身由很多的牛角片 或骨片镶嵌出形式多样的并带有规则性的纹路和图案,显得美观大方且具有浓 郁的民族特色。
新疆少数民族乐器介绍
新疆少数民族乐器冬布拉是哈萨克族最普及、最流行的一种拨弦乐器。
琴身象梨子的形状,有两跟琴弦,用右手弹奏,音色铿锵动听。
大都用整块木头凿成,由琴头、琴杆、琴身三部分组成。
琴身用桑木、红柳木或桦木制作。
有两根弦,一般用羊肠制作。
达甫即手鼓,是维吾尔、塔吉克、乌孜别克等民族用手击奏的打击乐器。
鼓框用桑木制作,一面用羊皮、驴皮或蟒皮蒙面,圆而扁平,框内边上装有许多小铜环或小铁环。
规格有大、中、小三种,使用比较普遍的是中达甫。
都塔尔“都塔尔”的琴声清脆、悠扬,是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钟情的也是唯一的民间弹弦乐器。
它的名字来源于波斯语“dutar”,“独”意为“二”,“它尔”是“琴弦”之意,即两条弦的乐器。
汉语译音也写为“都他尔、都塔尔、独塔尔”等。
热瓦甫是维吾尔族民间比较普及的弹拨乐器,古代称“喇巴卜”。
琴上顶端是弯形的,半圆形琴身。
琴身用核桃、桑、杏、桐木等制作,音箱为半球形,以羊皮、驴皮、马皮或蟒皮蒙面。
手工铜器新疆少数民族在饭前都有洗手的习惯,使用的重要器物是一种叫“阿布杜”的盛水净壶和一种叫“其拉普”的接水容器。
它们已经超越了简单的使用功能,赋予了很多象征的意义,一个家庭的富裕程度和待客的尊敬程度都可以从主人提供的洗手用具上看出来。
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都很注重和喜欢这种铜器,它已成为家中最重要的器物之一,所以工匠们也乐于精心制作,因此出现了无奇不有的造型和争奇斗艳的装饰。
还有一种有代表性的就是茶壶,维语叫“巧滚”,是过去放在火塘里烧茶用的。
贫穷的人家的茶壶多为造型简单且素面超天,富裕的人家往往要求茶壶造型优雅且文饰精美,所以目前保留下来的大量具有高超制作水准的铜器大多都是“巧滚”。
云南少数民族喜爱的民间乐器——口弦
N 在 嘴 早 ,用 - T - 指 轻轻 抚摸 刻 有 女儿 的 竹 片 , 两
合奏 、 伴 奏 , 更 重 要 的 是 口 弦 能 传 情 达 意 。在 云 南
的纳 西 族和 傈僳 族之 间就 有 口弦会 说 话 的传 说 :
姐 妹 就 唱 起 歌 来 给 阿 妈 听 ,说 起 话 安 慰 阿 妈 , 老
的制作 流 程 , 但 不 同 民 族 的 口 弦 在 形 制 上 却 各 具
簧片, 但 制作 方法独特 , 制 作 难 度 也 比较 高 。 口 弦 根 据 制 作 材 料 不 同 ,可 分 为 竹 口 弦 和 金 属 口弦 。
竹 口 弦 选 材 为 质 坚 干 透 的 金 竹 ,削 成 长 约 1 0厘
米 、 宽 约 1厘 米 的 片 状 , 中间刻 成 浅 凹槽 , 槽 底竹
片 拉 成 簧 牙 。但 制 作 口 弦 的 削 片 、 制形 、 制 舌等程
序 在 民间 没 有一 定 的标 准 , 全 靠 制 作 者 的 悟 性 和
特 色 , 如景 颇 族 的金 属 口弦 形 制 小巧 , 长 不 过 三 公 分 , 吹奏 时只 能 用 牙齿 夹 持 : 傣 族 的 口 弦 玲 珑
或“ 弄 果 ” , 傈僳 族 称 “ 玛 哥 ” , 白族称 “ 毕 协 ” , 拉 祜 族 称 “ 阿沓 ” , 佤 族 称 “ 合 朗 ” , 纳 西族 称 “ 阔 阔 ” , 傣
族称 “ 拜 ” 等 等。
口弦 的形 制相 对 简 单 , 但 其 音 色质 朴 、 柔 美 , 中低音 近似 人 声 。 口弦 没有 高 音 , 熟 练 的 演 奏 者 亦能 通 过节 奏 交错 表达 出较 多 的音 阶 , 吹 奏 出 白族 口弦 ( 云 南 省档 案馆 馆 藏 )
少数民族乐器知多少
少数民族乐器知多少作者:王树仁来源:《群文天地》2020年第02期中华民族的乐器宝库中,有成千上百种乐器,并为弘扬民族文化发挥了巨大作用。
现把一些少数民族的乐器简介如下,供读者备忘。
马头琴: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
是蒙古族最重要的独奏、伴奏和合奏乐器。
传说从前有一个牧人,因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小马的腿骨为柱,骨为筒,尾巴为弦,制成了二弦琴,琴杆的顶部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因此而得名。
琴身木制,长约100厘米,共鸣箱呈梯形,以马皮或羊皮蒙面。
长鼓:朝鲜族打击乐器,亦称“杖鼓”。
长约70厘米,鼓身圆筒形,木制,中段细实,用绳绷皮做鼓面。
演奏时挂在胸前或放在木架上,右手执细竹条敲击,左手敲击另一鼓面,两手节奏交错,变化多端。
常用以伴奏歌舞或用于器乐合奏。
东不拉:哈萨克族拨弦乐器。
用红松木或桦木制成。
琴腹呈梨形,分平底和凸底两种,颈细而长,其上缠丝弦以分隔音位,张二弦。
用右手弹奏,音量较弱,常用以伴奏歌舞。
象脚鼓:傣族打击乐器。
景颇、布朗、阿昌、独龙等民族亦采用之。
因形似象脚而得名。
木制鼓身,羊皮蒙面,形制大小不等,大者长约130厘米,鼓声雄壮深沉,演奏时斜挎肩上,用手拍擊鼓面,多用于舞蹈伴奏。
芦笙:苗、侗、水、彝、拉祜、仡佬等民族的簧管乐器,在苗族地区流行更广。
分大、中、小等多种类型,均由笙管、笙斗和簧舌三部分构成。
常用的装有芦竹制成的笙管6根,外侧开有按音孔,下端装置铜簧,每管一音,每两三根笙管上端合套竹管作为共鸣管。
小芦笙的管长八九寸,大芦笙的管长至一二丈不等。
现经改革,笙管数增至20余根。
丹不尔:一作“弹布尔”,维吾尔族拨弦乐器。
琴身木制,瓢形,琴杆修长,缠丝弦以分隔音位。
弦钢丝弦5根,内二弦及外二弦调成同音,与中弦长五度关系。
常用于独奏和伴奏。
大三弦:彝族的拨弦乐器。
全长约130厘米,琴身木制,筒面蒙以羊皮,有3根筋弦,其中1根弹曲调,2根伴奏,弦下端系很多小铁片,随弦振动发声。
演奏时,斜挎肩上,边弹边舞,有时也用于伴奏。
丰富多姿的云南民族乐器
---------------------------------------------------------------最新资料推荐------------------------------------------------------丰富多姿的云南民族乐器云南民族乐器竹片琴、象脚鼓、弦子、弯琴、佤擺、铜口弦、巴芦丝、四弦、其奔、牛角胡、独弦胡、小藏号、芦笙、古孜、葫芦笙云南民族乐器是我省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一块瑰宝。
它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云南省的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这些民族乐器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
据统计,我省民族乐器约一百多种,多种多样,各具特色。
打击乐器:如傣族的铓、钹、象脚鼓;彝族、瑶族、壮族的铜鼓;佤族的木鼓;基诺族的竹筒琴;克木人的道道。
这类乐器节奏鲜明、音量宏大,多用于节日庆典的仪式中,同时也作为歌舞中的伴奏乐器。
铓:铓又称冬锣。
因锣脐突起呈乳状(半球形) ,而又有乳锣、奶锣、包包锣之称。
是傣、景颇、佤、阿昌、哈尼、德昂、布朗、拉祜、傈僳、独龙、基诺、怒、彝、纳西、回、布依、土家、壮、苗、毛南、汉等族和克木人常用的敲击体鸣乐器。
景颇族称崩,佤族称罗碰、格龙孟,德昂族称孟、巩蒙,1/ 3独龙族称笼、冬等等。
常见的铓一般可分为大、中、小三种。
大铓面径 40 厘米、边宽 6 厘米、乳脐直径 7 厘米、乳高5 厘米;中铓面径 30 厘米、边宽 5 厘米、乳脐直径 6. 5 厘米、乳高 4 厘米;小铓面径 20 厘米、边宽 3. 5 厘米、乳径 6 厘米、乳高 3 厘米。
铓面边缘突起高度 0. 5 厘米~1 厘米,铓边一侧钻孔系绳。
此外,最小的铓,面径仅 9 厘米、边宽 1 厘米,音高可达 a2;最大的铓,面径 72 厘米、边宽 14 厘米,音低可到 F 或G。
钹:古称铜钹、铜盘,民间称镲。
打击乐器。
碰奏体鸣乐器的一种。
中国、外国乐队中都使用。
中国古代把铜钹、铜铙或铜盘、镲等,统称为铙钹。
贵州少数民族乐器研究综述
贵州少数民族乐器研究综述贵州少数民族乐器研究综述引言: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其中,乐器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形式,不仅反映了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和审美特点,更深刻地体现了他们的历史、生活和情感。
本文将对贵州少数民族乐器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探索这些乐器在贵州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一、音乐文化背景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拥有16个少数民族,其中著名的有苗族、布依族、侗族、瑶族等。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音乐文化,通过乐器演奏和歌曲传唱来表达情感、崇拜和庆祝。
这种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为研究贵州的少数民族乐器提供了广阔的领域。
二、主要乐器类型1.口弦乐器苗族的口弦乐器是贵州少数民族乐器中的重要代表,主要包括芦笙、弦乐和箫等。
芦笙是苗族的传统乐器,由竹筒和蜡封的簧嘴构成,演奏时通过吹气和抚弄竹簧发声。
苗族的口弦乐器具有悠扬、高亢和富有激情的特点,是苗族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打击乐器贵州的打击乐器种类繁多,主要包括锣、鼓、铙等。
其中,锣是布依族传统乐器的主要代表,通过敲击不同大小的锣面发出不同的音符。
此外,布依族还有一种特殊的打击乐器“八角锣”,由八个同心圆形的锣面组成,音色悦耳、优美,常用于庆典和祭祀等场合。
3.弓弦乐器侗族的弓弦乐器是研究贵州少数民族乐器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侗族的弓弦乐器主要包括竹琴、竹弦等,通过拉弦和弹拨发声。
侗族的弓弦乐器音色婉转动人,演奏时常与歌曲相结合,让人陶醉其中。
4.吹管乐器瑶族的吹管乐器是贵州少数民族乐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主要有唢呐、唢呐簧管等。
瑶族的吹管乐器具有悠扬、豪放和富有激情的特点,演奏时常常与歌曲相结合,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民俗气息。
三、乐器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贵州的少数民族乐器不仅是音乐表演的重要工具,更是他们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乐器常常与歌曲、舞蹈、戏剧等形式相结合,用于庆祝节日、宗教仪式、婚礼等重要场合。
巴乌低音3的吹奏方法
巴乌低音 3 的吹奏方法及技巧
巴乌是一种传统的云南少数民族乐器,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内涵。
在巴乌的音阶中,低音 3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音,它是巴乌演奏中最低的一个音,也是最难吹奏的一个音。
要想吹奏好低音 3,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下面是巴乌低音 3 的吹奏方法及技巧:
1. 吹奏前的准备工作:在吹奏低音 3 之前,需要先调整好巴乌的音高,然后将巴乌放置在正确的位置,确保巴乌的音孔全部打开。
2. 吹奏低音 3 的指法:低音 3 的指法和吹奏其他音的指法是一样的,即关闭所有的音孔,用最缓的气流发出音。
但是,低音 3 的气流需要比其他音更加缓慢,感觉上不用力,只是轻缓地把气送出。
3. 吹奏低音 3 的技巧:在吹奏低音 3 时,需要注意气流的方向和力度。
气流需要从巴乌的孔中轻轻地吹出,而且需要保持稳定的气流,不能过于湍急或过于缓慢。
同时,需要注意嘴唇的位置和形状,嘴唇需要保持圆形,并且需要微微用力,使嘴唇与巴乌的孔壁之间产生一定的摩擦力。
4. 练习技巧:要想吹奏好低音 3,需要多加练习。
可以通过反复吹奏不同的音阶来练习低音 3 的吹奏技巧,同时也可以通过练习巴乌的各种演奏技巧来提高吹奏低音 3 的水平。
总结起来,吹奏巴乌低音 3 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磨练,才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合欢箫,是壮族一种奇特的嗓振气鸣乐器。
合欢萧虽然称作箫,但非常独特,只管端开有吹孔,管身上却没有按音孔。
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邕江之畔邕宁县等桂南一带农村。
中国常见的各种箫笛乐器,管身上都开有吹孔和按音孔。
2、双面鼓,又称两面鼓。
傣族混合击膜鸣乐器。
傣语称光萨、光边、光邦。
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
3、芦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
在中国大地上,只要有苗族人的地方,就有芦笙。
在贵州各地少数民族居住的村寨,素有“芦笙之乡”、“歌舞之乡”的称誉。
芦笙,是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之一,逢年过节,他们都要举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芦笙会,吹起芦笙跳起舞,庆祝自己的
民族节日。
4、神鼓,又名喇嘛鼓。
是藏族、蒙古族喇嘛寺院使用的打击乐器。
流行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内蒙古等省、区。
5、长鼓分两种,一种是朝鲜族长鼓。
另一种是瑶族长鼓。
朝鲜长鼓主要流行于吉
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其它朝鲜族聚居地区,又名伏鼓。
起源于古代的细腰鼓;瑶族长鼓于宋代已流传,多以燕脂木制作,工艺精细,主要用于舞蹈伴奏。
6、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
7、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
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
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
8、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傣语称“筚郎叨”(“筚”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
称。
“郎”为直吹之意,“叨”即葫芦),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
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常用的调为降B、C、D等调。
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9、“都塔尔”的琴声清脆、悠扬,是新疆的维吾尔族钟情的民间弹弦乐器。
它
的名字来源于波斯语“dutar”,“独”意为“二”,“它尔”是“琴弦”之意,即两条弦的乐器。
汉语译音也写为“都他尔、都塔尔、独塔尔”等。
新疆的民族乐器都具有两重性,不但可作伴奏的乐器弹奏音乐,还可做为一件精美华丽的工艺品来展示,乐器经过主人的手工制作和装饰,显得简单古朴,高贵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