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词在人文自然类纪录片中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解说词的种类

解说词的种类

解说词的种类摘要:1.解说词的定义与作用2.解说词的种类划分3.各种解说词的特点与应用场景4.解说词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正文:解说词,顾名思义,是在影视、广播、纪录片等媒体作品中对画面、声音、情节等进行解释、说明和补充的文字。

它是一种传递信息、引导观众理解作品内涵的重要手段,对于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引导观众情感、提升观看体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解说词的种类繁多,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

其中,最常见的划分方式是根据解说词的内容与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情节解说:主要对作品中的情节、剧情进行解释和梳理,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事件发展等。

这类解说词通常以叙述为主,需要简洁明了地陈述事实,让观众迅速捕捉到关键信息。

2.背景解说:主要介绍作品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等内容,为观众提供丰富的知识补充。

这类解说词要求具有较高的知识性和权威性,以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3.人物解说:主要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介绍和评价,包括人物的身份、性格、成长经历、成就等,帮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关注人物。

这类解说词要求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以突显人物形象的个性与特点。

4.情感解说:主要从观众的角度出发,对作品的情感内涵进行解读和传达,引导观众产生共鸣。

这类解说词要求富有诗意和哲理,能够触动人心、引发思考。

5.技术解说:主要对作品中的技术细节、制作工艺等进行解释,满足观众对技术成果的好奇心。

这类解说词要求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客观性,以展现技术实力和创新成果。

在实际应用中,解说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语言简练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句子和生僻词汇,以免影响观众的理解。

2.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尊重作品的原创性和观众的主观感受,避免过多的主观评价。

3.适应不同类型的作品和观众,灵活运用各种解说词的特点,提高解说效果。

4.解说词与画面、声音等元素相协调,共同构建作品的整体风格和氛围。

总之,解说词是影视、广播、纪录片等媒体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分析

《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分析

《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分析《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分析解说词在纪录片表达上占据重要地位。

在社会人文类纪录片中,解说词承担着叙事功能、补充和强化功能、连接结构功能以及抒情答意和提炼升华作用。

而作为美食类纪录片的《舌尖上的中国》,其文案创作很细腻,其解说词既言简意赅,又不失文化涵养,既体现主题又体现了文化的魅力,饱含人文情怀。

一、《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创作理念分析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时代的变化,纪录片呈现市场化和多元化的趋势。

同样作为电视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解说词,也在发生着变化,呈现多元化发展。

(一) 从传播者视角来看解说词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通过细腻的文字来感染受众,受众会作出相应的反应,即通过解说词的感染,来影响受众的行为。

而《舌尖上的中国》对现代及历史文化的挖掘,思考,纪录,对社会典型人物、事件的纪录,则是其社会舆论引导作用的体现。

这部纪录片的解说词,不论其教育意义还是舆论导向都做得很好。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二集《心传》中这样写到日照时间逐渐变短,又到了采挖蕨根的时候了。

欧洲考古发现,最古老的面包,是用蕨类根中提取的淀粉,烘焙而成。

莽山瑶族的先辈,也发现了这个秘密,从蕨根中获得淀粉,制成一种原始的中式糕点,糍粑。

邓开风的祖辈过着游耕游居的生活,被称为过山瑶。

过去粮食产量有限,蕨根糍粑成为了过冬主食。

如今制作蕨粑,不仅有对美味的留恋,也是祖辈提醒后代,不忘艰难时日。

这段解说既写出了传统的美食糍粑的用材,又写出了中国古人的居安思危的生存智慧。

(二) 从传播内容视角分析《舌尖上的中国》每集节目都有自己的主题,如脚步,心传,时节,家常等,其解说词的创作,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地域的美食进行介绍,同时更加注重体现其所包含的文化和人文情怀。

《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创作注重深入探究从美食表面来发觉其所包含的文化精髓,同时也注重美食的发展变化,以此来探讨中国美食的历史背景和审美追求。

《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也注重对普通而又平凡的美食的描写,其内容的主角多半是寻常百姓,没有采用华丽的道具,通过普通的双手制作出神奇的美味,这正是《舌尖上的中国》所体现出的人文情怀。

纪录片《美丽中国》—生态文明之路观后感

纪录片《美丽中国》—生态文明之路观后感

纪录片《美丽中国》—生态文明之路观后感《美丽中国》是表现中国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观的大型电视纪录片,看过之后给了我深深的触动。

纪录片作为“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的电影电视艺术形式”,其手段在于对真实素材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其目的在于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

但是,自然类纪录片因为较少有人的参与,缺少人与人之间一目了然的矛盾冲突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与社会类的纪录片相比,它更多地表现为单纯的猎奇与对真实镜头的捕捉,在思维品格上难以胜出。

在纪录片创作中,创作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创作者在拍摄纪录片之前,先要对所表现的事物进行思考。

任何一部纪录片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作者对艺术和生命的态度,纪实的品格上升为思维的品格,才能使创作进入审美的层次。

国际自然类电视节目主席帕萨`萨拉斯曾说:“自然类影片绝不只是动物、树和昆虫等非常近的镜头和放大镜头,还有被称为自然精神的东西。

也就是说拍摄自然类纪录片,首先需要摄制者对自然的热爱和了解,要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它需要一种人文精神,而绝不只是为了追求感官刺激。

”他同时还说:“现今社会强调的人文精神,并不是单纯的指对人的价值、人的个性、人的尊严、人的地位、人的发展与人的自由的关怀、看护和尊重,还有我们所在的这个大自然,包括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人文精神就是一种关怀,真诚的对自然世界的一种关怀。

”《美丽中国》是一部反映中国自然生态的纪录片。

由BBC 环球公司与中国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拍摄,英文名称为”WILD CHINA”,也有译为《野性中国》《锦绣中华》,历时三年拍摄,共六集。

与其说这是一部纪录片,不如说它是一场视觉的盛宴。

诗一般的画面、伴之纯粹大自然的声音、独具中国气质的磅礴之声相结合的美丽画面……都给我们带来了一种久违的震撼,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带给我们的是全新的视听完美享受。

然而,不仅如此,纪录片《美丽中国》中更有一种陷于画面和音乐背后的、厚实的浓浓的情怀,一种博大警世的人文关怀流淌其中,它不仅给我一种视觉的震撼,更让我有了对自然的震撼与敬畏。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创作特点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创作特点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创作特点电视纪录片是在电视媒介上制作的一种以真实记录为素材的艺术品,其中解说词是纪录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解说词的实质是讲给听众听的故事,它需要借助语言的力量,深入浅出地进行主题讲解,以达到纪录片传达内容的效果。

在电视纪录片中,解说词的创作特点有三个方面:取材讲解、语调语气和声音形态。

一、取材讲解。

纪录片的拍摄对象不同,取材讲解也要相应调整。

在选取素材方面,要从视觉、音频和情感方面展现出一个完整的世界。

比如,在拍摄“人与自然”类别的电视纪录片时,解说词会采用贴近自然、具有感性表现的方式。

比如,对于大自然如何运转的问题,解说词可能会引用科学知识,但是在讲解时不会冷冰冰地讲解,而是把自己置于自然世界的角度,生动地诠释自然中的奥妙之处。

二、语调语气。

语调语气是解说词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影响听众是否愿意听下去。

解说词的语调和语气应该与画面相符。

如果是拍摄讲述文化史的电视纪录片,解说词需要采用严肃、清晰的语气,强调历史感,并配合配图,突出主旨。

如果是拍摄讲述艺术设计的电视纪录片,解说词可以采用灵动自然的语调,把设计艺术的灵感和细节展示出来,让听众听到即可感受到设计之美。

三、声音形态。

声音形态是指解说词发音的音质。

在电视纪录片中,解说词的声音形态至关重要。

解说词的发音必须把握好速度和语气,以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如果解说词的音效不好,将会影响听众的听觉体验。

此外,在不同的情境下,解说词也需要一定的调整。

比如,在情感表现方面,语音的音质变化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信息,展现出电视纪录片中的人物关系、情感主题等。

总之,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创作需要在素材讲解、语调语气和声音形态上,达到完美的平衡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观众理解电视纪录片所呈现的世界,让观众真正感受到电视纪录片的魅力。

纪录片《大林之北》第3集:广袤森林-解说词旁白文案

纪录片《大林之北》第3集:广袤森林-解说词旁白文案

纪录片《大林之北》第3集:广袤森林-
解说词旁白文案
这是纪录片《大林之北》的第三集,本集主题是广袤的森林。

我们将深入探索大林北部地区的森林生态,并带您了解这片自然宝藏的美丽和神秘之处。

第一幕:森林之谜
我们来到了一个面积广袤的森林区域,这里隐藏着许多令人惊叹的事物。

首先,我们将揭秘森林中栖息的各种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息环境和独特特征。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森林的重要性,它们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许多生命的存在。

第二幕:森林的生态系统
在这一幕中,我们将深入了解森林的生态系统,包括不同层次的植物和动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您将看到树木的生长过程,从种子开始到高耸入云的巨木。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森林中的食物链和能量流动,让您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第三幕:森林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们将重点介绍森林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面对日益严重的森林砍伐和生态污染问题,人类需要采取行动来保护这片宝贵的自然资源。

我们将介绍一些成功的森林保护项目和可持续发展实践,鼓励观众积极参与到保护大林北部广袤森林的行动中。

结束语
通过本集纪录片,我们希望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大林北部广袤森林的美丽和重要性,同时唤起对森林保护的意识。

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充满神秘与奇迹的自然世界吧!
感谢收看《大林之北》第三集:广袤森林!。

人文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要注意

人文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要注意

人文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要注意一、解说词的作用解说词在人文纪录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连接画面和观众的桥梁,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片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解说词的写作至关重要,需要具备客观、准确、生动和情感化的特点。

二、解说词的语言风格1.客观准确解说词需要以客观、准确的语言表达纪录片所呈现的内容,避免主观情感的干扰,让观众能够从中获取到真实的信息和感受。

可以通过使用一些客观描述和客观事实来增加解说词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2.生动形象为了让解说词更加生动形象,我们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富有想象力的比喻、修辞和描写,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片中所展现的内容,增加观众的感受和共鸣。

3.情感化在解说词中适当地加入一些情感化的语言,能够让观众更加投入到纪录片的世界中,产生情感共鸣。

但需要注意的是,情感化的表达不能过于主观,要保持客观性和中立性。

三、解说词的结构和逻辑1.清晰逻辑解说词需要按照清晰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引导观众从浅入深地了解纪录片所呈现的内容,避免出现混乱或不连贯的情况。

2.段落分明解说词的结构应该清晰明了,采用段落分明的方式进行组织,有利于观众对片中内容的理解和接受。

3.重点突出在解说词中需要突出表达纪录片的重点内容,可以通过语音语调、音量大小等手段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更加准确地理解片中所呈现的重要内容。

四、解说词的配音和配乐1.语音语调解说词的配音需要注意语音语调的自然流畅,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节奏的掌握来增加解说词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2.配乐搭配在解说词中适当地加入配乐,可以增强纪录片的氛围和情感,并与解说词内容相呼应,让观众更好地融入片中所展现的世界。

五、总结人文纪录片的解说词写作需要注意客观、准确、生动和情感化的语言风格,有着清晰的结构和逻辑,通过适当的配音和配乐来增加解说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到位,才能让纪录片的影响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现代社会中,人文纪录片作为一种具有深刻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形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等多元内容,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和情感体验。

纪录片解说

纪录片解说



2. 语言要生动 生动就是要通过语言的表述在人们的头脑中再造事 物的形象,引起人们的思考或情感活动。心理学研 究表明:对感官富于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 的兴趣。前苏联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创造了两种信号 系统学说:第一信号系统以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具体 刺激如声、色、味的刺激,作为信号刺激,这是人 和动物所共有的;第二号信号系统以语言作为信号 刺激,这是人类所特有的。如果在电视纪录片解说 词的写作上能掌握第二信号系统的规律,善于使用 那些对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在节目中就能紧紧 地吸引观众。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就要善于用生动 的语言,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善于将事物的形态、 特征具体而形象地展现给观众,这样可以增强观众 的观看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3. 语言要具体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对语言具体生动要求非常严格。 直观可见的画面语言必须有相应的具体解说,才能把事 件、思想、观点、人物传达得清清楚楚,才能把一般性 的意思和抽象的道理叙述得栩栩如生、具体实在,才能 使观众产生一种明晰的印象,便于理解和接受。比如, 画面出现一个企业场景时,解说词要说明这是哪个企业, 当出现一个人物在讲话时,解说词要说明这个人是谁, 免得让观众费心猜测。电视画面稍纵即逝,不容观众细 细琢磨,如果不具体生动,人们看过之后就会烟消云散。 所以为了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就要求新闻本身所有 的因素都应该具体、生动,既有人物,又有思想;既有 声音,又有色彩,构成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创造出生活 的立体感,这样的纪录片解说词才能引起观众的感情共 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旁白的重要作用

从素材的分析我们知道,旁白对于纪录片来说 是一种人工添加的材料。并不是所有的纪录片 都需要使用旁白,有相当一部分纪录片,特别 是那些陈述性的纪录片不使用旁白。

解说词在纪录片中的表现和作用

解说词在纪录片中的表现和作用

声屏世界2023/9文艺直通车纪录片之旅解说词在纪录片中的表现和作用阴李得铭摘要:以纪实为主要创作原则、以真实人物为表现对象的纪录片,通过画面、音乐、音响和解说词等视听元素来揭示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解说词在纪录片中的运用,不仅可以突出作品的主题内涵,还有助于受众对画面的理解,升华作品的主题思想。

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解说词可以更加明确地表现创作者的表达意图,丰富作品的叙事。

文章结合作者自身创作经历与相关研究理论,探析解说词在纪录片中的表现和作用,以期为纪录片解说词的创作提供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纪录片解说词叙事功能情感表达在影视美学中,以纪实为主要创作原则的纪录片,需要通过客观真实的画面语言来记录表现对象。

近年来随着《人生一串》《风味人间》等优秀纪录片作品的出现,将普罗大众的视线聚焦于传统饮食文化之上,既实现了真实客观的内容核心,又在解说语言上推陈出新,打破了传统记录式的解说风格,采用多元化的、符合当下时代语境的热词用语,营造出一场视听文化盛宴。

纪录片中声音的运用让作品从“冷冰冰地说话”迈向了更加积极的表述方式,成为一种更加直观有趣的艺术形式。

纪录片中的解说词就是有声电影发展中诞生出来的元素,具有重要的叙事功能与表情功能。

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纪录片的基本模式就是“画面+解说”的结合,而画面发挥着较强的表现作用,解说词往往充当着辅助画面叙事的角色。

如今,随着新媒体平台的不断完善,多部美食纪录片在新媒体领域中不断爆火,引发了更多关注。

碎片化、扁平化作为新媒体领域的两大特点,也同样影响到纪录片的发展,人们不再只关注于画面的精美,更加注重解说词对于画面内容本身不同的解读与内涵。

纪录片种类繁多,但是不论是何种类型的纪录片,解说词作为一种传递情感、烘托氛围的重要元素,既可以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又可以提升影片的质量。

在承担完善叙事、抒情表意、解释说明、转场过渡以及对纪录片人文价值提炼升华等方面,优质的解说词可以实现纪录片在艺术领域的深化发展。

试论解说词在纪录片中的功能及作用——以B站《人生一串》解说词为例

试论解说词在纪录片中的功能及作用——以B站《人生一串》解说词为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播方法/试论解说词在纪录片中的功能及作用----以B站《人生一串》解说词为例◎刘小津张博文[摘要K人生一串》是由哗哗哩和旗枳传媒联合出晶的国内呈现.国人烧烤情结旳专題纪.录片。

一经播放就曼到了观众的热刑追捧,其解说诃也被众多网友调伉为“神丈變”。

本丈从《人生一串》解说_诃与■«.隶片、画而的关系出发,指出解说词是纪■求片的有机组成成分,并总结出解说诃的三大功能,它们分别是“传逋佶息”、“剪样叙事”和"营造气质”。

[关键词]《人生一申》解说诃a*一、纪录片解说词与画面的关系解说词是口头解释、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它有电影解说词、电视解说词、文物古迹解说词、专题展览解说词、幻灯解说词、导游解说词等。

呈现在纪录片中的解说词,便是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的,对画面场景、人物乃至更深层的意义价值进行解释与说明的声音或文字。

因此,解说词也就成为了纪录片的有机组成成分。

由于纪录片是一种将真实生活作为创作素材,并以反映真实为特证的,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

所以,解说词也必须秉承“真实”的内涵,忠于纪录片创作的规律。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创作人员往往会根据画面是否充分传达了作品的意图,决定该纪录片是否需要解说词。

不同于解说词与纪录片的明晰关系,真正让人疑惑的,还是解说词与画面的关系。

它们两者都是纪录片的组成成分,前者提供观看的画面,后者提供画面之外的解说,它们彼此之间是何种关系呢?在我国电视创办之初,纪录片摄制技术还不够成熟,此时解说词往往需要更多地代替画面,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这就使得我国早期电视纪录片拍摄方式是先撰写解说词后拍画面,最后再进行后期剪辑,这个时候,解说词引导画面。

直到1991年,被誉为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的里程碑式作品《望长城》出现,它采取的是先拍摄后撰写解说词的方式,此时,画面作为主体引导纪录片的节奏和走向逐渐成为主流。

试论人文地理类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要领

试论人文地理类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要领

试论人文地理类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要领摘要在人文地理类纪录片中,解说词的地位是非常特殊的,因为它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解说词作为声音元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传达作用。

在纪录片中,视觉元素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解说词则有助于让观者更为清晰明了、简单深刻地接受视觉元素所传达的信息。

解说词通过对事物的描述、画面的补充说明和渲染,使观众可以更加轻松地了解整部片子的发展走向,了解影片的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对《舌尖上的中国》和本人所拍摄的《明清大院中的老粗布》来探讨解说词在人文地理类纪录片当中的重要功能。

人文地理类纪录片的解说词作为电视屏幕上的有声语言,能够反映社会生活、表明创作意图、阐明作者思想,这些都是通过作用于观众的听觉来客观表达的,而怎样使人文地理类纪录片解说词生动形象、街接串联、新颖独特,这需要在解说词的创作时掌握一定要领。

关键词:人文地理类纪录片解说词写作要领Essentials of Writing Various DocumentarymentaryAbstract:In human geography class documentary, mentary position is very special, because it is not are independent individuals, mentary as the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ponent in the auditory factors, assume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ocumentary, the proportion of visual factors is very important, it helps to make the viewer more clear, simple, profound message receiving visual factors. mentary by descriptions of things, added and rendering of scene, the audience can more easily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film, understand the theme of the film.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on the tip of the tongue of China" and I have taken t he old coarse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courtyard to discuss mentary in documentary important function of human geography class. The documentary mentary of human geography as a TV screen, the sound language can reflect social life, show that intent, to elucidate the author thought, these are all objective expression by auditory effect on the audience, and how to make human geography class documentary mentary series, novel and unique, vivid image, the need to master certain things when in the mentary of writing.Key words: Documentary mentary position目录第一章人文地理类纪录片的定义1第一节什么是人文地理类纪录片1第二节人文地理类纪录片的特点1一、相对真实性1二、独立严谨的结构与个性化的风格样式2三、解说词占有重要地位2第二章解说词与人文地理类纪录片的关系3第一节解说词与人文地理类纪录片的关系3一、解说词是对人文地理类纪录片中画面的补充3二、解说词是人文地理类纪录片的一种剪辑形式4三、人文地理类记录片的主题需要解说词来升华4四、人文地理类纪录片需要解说词来表现其深度4五、人文地理类纪录片的意境营造与细节的表现需要解说词的帮助4第二节实例分析5第三章人文地理类记录片解说词的写作要领7第一节人文地理类记录片解说词的特点7一、解说词与画面相辅相成7二、解说词是人文地理类纪录片画面的补充7三、解说词在表现主题、营造意境方面的特长8第二节人文地理类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要领8一、解说词要生活化和口语化9二、提高解说词的幽默程度9三、解说词分寸感的把握10结论13致谢14参考文献15第一章人文地理类纪录片的定义第一节什么是人文地理类纪录片人文地理类纪录片的定义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包括一些拍摄自然的纪录片,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

《舌尖上的中国2》解说词

《舌尖上的中国2》解说词

《舌尖上的中国2》解说词《舌尖上的中国2》解说词解说词在纪录片表达上占据重要地位。

在社会人文类纪录片中,解说词承担着叙事功能、补充和强化功能、连接结构功能以及抒情答意和提炼升华作用。

下面是《舌尖上的中国2》解说词的内容,欢迎阅读!不管是否情愿,总在催促我们迈步向前,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起灶火。

从个体生命的迁徙,到食材的交流运输;从烹调方法的演变,到人生命运的流转,人和食物的匆匆脚步从来不曾停歇。

西藏林芝,印度洋吹来暖湿的季风,正在疯长,又到了白马占堆最忙碌的季节。

天麻和灵芝是重要的经济来源。

但是,一个月后,它们将消失得无影无踪。

从峡谷到雪山,7000米的海拔高差,让林芝成为世界高山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地区。

弟弟高中毕业,白马得迅速挣够他读大学的学费。

在此之前,他为弟弟准备了一件特殊礼物。

西藏80%的森林集中在这里,白马占堆努力搜寻几天前发现的蜂巢,现在,他得想办法到达树顶。

在当地人眼中,蜂蜜是宝贵的营养品,值得为它冒险。

听起来难以置信,但是这种风俗,已经延续数百年。

白马选了一根藤条使自己与大树相连,从现在起,这跟藤条关系性命,看起来进展不错,1个小时过后,白马爬了很高,但还有更长的距离要爬。

父亲放心不下,匆匆赶来。

白马占堆已经不敢用双手砍树,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3个小时过后,白马接近树冠,现在,他准备摆脱藤条。

40米高,并且没有任何保护,这是一次危险的行走。

野蜂并不怕人,白马从长辈那里学会了点燃烟雾,迫使蜜蜂放弃抵抗,砍开蜜蜂藏身的树洞,就可以得到最甜美的蜂蜜。

在与世隔绝的大森林里,甜食非常难得,而蜂蜜是白马能带给家人最珍贵的礼物。

甜是人最简单、最初始的美食体验。

蜂蜜80%的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作为早期人类唯一的甜食,蜂蜜能快速产生热量、补充体力,这对我们的祖先至关重要。

和人工提取的蔗糖不同,蜂蜜中的糖不经过水解,就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

在中国的厨房,无论烹饪菜肴,还是制作甜点,蜂蜜都是糖类无法替代的。

浅析电视解说词的作用——以纪录片为例

浅析电视解说词的作用——以纪录片为例

浅析电视解说词的重要作用——以纪录片为例摘要:解说词是电视纪录片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也是区别于电视画面的另一种对纪录片信息表达的有声语言。

解说词可以弥补无法展现的内容,也可以在有限的画面空间里,运用解说词创造无限的画外空间。

本文以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为主线,总结解说词在电视纪录片中的作用。

关键词:纪录片解说词画面电视节目是一个综合性的统一体。

它由三种“语言”构成:画面、解说词、音乐音响,这三种“语言”汇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语言。

“以视为主,视听结合”是电视节目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这种手法意味着,画面虽是电视语言特色所在,但解说词亦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担负着弥补画面语言固有弱点的职责,其在信息传达上的作用绝非画面语言能够取代。

特别是在纪录片中,解说词构成了其中不可或缺的电视语言元素。

解说词是以文字媒体的形式进入声画影像,这使得它既不同于标准的文字媒介,又要考虑到配合画面,也就是为“看”而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完美地展现电视纪录片的魅力。

电视纪录片的内容是在视觉和听觉的共同感知中发展的。

当画面与自然语言组合在一起,实现视听结合时,在画面和解说之间表现出某种带有规律性的关系。

这种带有规律性的关系,是“声画语言结构."一、补充画面、扩大容量电视纪录片的所有画面都是在进行时态下拍摄,但要完整表现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就必须涉及过去和未来,对此仅靠画面是无能为力的,于是解说词承担了画面所不能完成的职能。

解说词在电视记录片中和画面一起相互串联、铺垫,互相补充,从而构成完整又形象的专题信息。

例如:《雕塑家刘焕章》中,画面出现刘焕章在正在雕刻,仅从画面中我们仅能知道这个雕塑家正在雕刻,而这时解说词便告诉我们“他从少年时候就开始和石头、木头打交道了。

”等一系列关于刘焕章过去的发展历程。

这就扩充了整个画面的信息含量,使观众从中得到更多无法直接从画面得到的信息。

二、整合画面、衔接内容电视记录片是由一个个画面组合而成的,如果没有解说词的衔接、整合,画面则可能因为没有明确的指示关系而显得无序、杂乱。

纪录片解说词

纪录片解说词

纪录片解说词纪录片作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电视节目形式,其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其主题的吸引力,还需要一些精彩到位的解说词来支撑和推动整个节目的发展。

纪录片解说词是纪录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节目的内容,而且可以引导观众对节目进行正确的理解和观看。

这篇文档将深入探讨纪录片解说词的重要性以及其影响力。

首先,纪录片解说词是一种文字风格的表述,它不仅可以传递节目的信息,还可以将信息形象化,使观众在听解说词时有一种目睹节目实景的感受,从而更加贴近节目的主题,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纪录片的内容,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

因此,一个好的纪录片解说词应该是简单明了、内容翔实、语言生动等特质的综合体现,才能充分发挥解说词的作用。

其次,纪录片解说词的适当运用还可以帮助节目的节奏和节目冲突的转折。

很多的纪录片都是以某个主题或者人物为线索展开的,而在整个节目进程中必然会有一些剧情的发展或者冲突的引出,而解说词的运用可以在这些地方进行转换和引导,使观众更好地了解节目的进展方向和节奏把握的程度,从而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更加的自然而又带有播放的节奏规律。

最后,那就是纪录片解说词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地位。

纪录片作为文化形态之一,其传播的核心是文化内涵和文化沉淀,在这个层面上,纪录片的解说词宣传有力度、语言生动、意义深刻等要素将成为纪录片文化积淀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几乎每一个优秀的纪录片都会具有其所在文化的特点,其中也包含对文化领域的一些问题的研究及探究,而这些都需要较好的解说词来进行梳理和呈现,才会使观众对其中的内容感到兴趣,并且容易被接受和理解。

综合来看,纪录片解说词在整个节目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帮助纪录片更好的传递信息、引导观众、保持节目的逻辑性,而且可以在文化领域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和文化思想,使其具有更深的文化积累和文化学术话语权。

因此,纪录片解说词在纪录电影及传媒领域发展中将会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解说词在人文自然类纪录片中的重要性

解说词在人文自然类纪录片中的重要性

解说词在人文自然类纪录片中的重要性——以《世纪台湾》为例摘要: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

而纪录片的解说词是区别于画面的另一种对纪录片信息表达的有声语言。

解说词一般对画面有依附感,但不是对画面的简单重复,它对画面有高度的补充、丰富、点题、渲染等作用。

因此在纪录片表达上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通过《世纪台湾》来研究解说词的重要性。

关键词:解说词纪录片世纪台湾重要性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

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

本文将介绍人文自然类的电视纪录片中的解说词,来说明其起到的重要作用。

而这一类纪录片往往吸引着大多数观众的眼球。

各大制作公司都投入巨大资金来制作这类的大片。

此类著名的纪录片有《美丽中国》,《地球脉动》等等,它们不仅仅以优美的景色和神奇的奥秘来引起大家观众,更重要的是通过解说词,以一个个故事的形式来讲述纪录片里真实而精彩的画面。

由于受到画面和环境的制约,纪录片常常呈现为无序状态,叙事结构不完整,需要画面外的解说词来承担这一部分的叙事任务,以此来达到自然流畅的传播效果。

观众在感受到有限的画面空间时,运用解说词来再造无限的画外空间,使观众的思维得到释放和扩展,丰富了画面内容的同时,也使纪录片的情节更富有连贯性和叙事性。

所以解说词是我们再谈起纪录片时不得不提到的重要的角色。

大型电视纪录片《世纪台湾》是台湾政府为了宣传台湾,促进台湾旅游而拍摄的十一集系列纪录片。

《世纪台湾》将全部以高清晰度方式拍摄,将使观众置身于中国台湾的多彩风光和人文景观中,包括时空走廊--苏花公路,日昇之岬--恒春半岛与古城,婆娑花神--白河莲乡,神圣之旅--阿里山与森林铁道等组成的以自然风光为主,人文景观相辅相成的绝美纪录片,其中还展现了纯朴又热情的民风。

而我将以第三集:琉璃世界--水沙连与日月潭为例,来说明解说词的重要作用。

纪录片解说词对纪录片的意义和作用

纪录片解说词对纪录片的意义和作用

纪录片作为‎使用影像记‎录外在客观‎世界的一种‎影视作品,单纯运用镜‎头画面往往‎难以达到记‎录世界的目‎的,相对于纸质‎记录方式而‎言,镜头往往只‎是从现象上‎去记叙而无‎法去使人更‎深层的理解‎,通过听觉从‎外部世界获‎得信息从来‎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这种‎情况下,纪录片的文‎本解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纪录片‎的解说词,它不仅仅是‎为了配合纪‎录片的画面‎而存在,更是为了使‎受众更好的‎理解纪录片‎所想要表达‎的内涵,把需要让人‎理解的方面‎使用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加强理‎解,同时纪录片‎的解说词也‎成为提升纪‎录片观赏性‎的一种手段‎。

纪录片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单纯一种‎记录文本,它已经开始‎向娱乐化发‎展。

其实现在的‎技术手段已‎经可以达到‎“情景再现”,它突破了“画面缺失”的历史语境‎,充分发挥影‎像表达的魅‎力,以另一种文‎字无法表达‎的意境方式‎去阐释内容‎。

但是在当下‎娱乐化的风‎潮之下,电视纪录片‎要赢得受众‎的关注,仅凭镜头和‎画面是不够‎的。

其解说词的‎内容表达开‎始显得愈发‎重要。

以内容为王‎道的电视纪‎录片无论的‎想要走传统‎记叙客观世‎界的路线还‎是更多地走‎娱乐性的特‎质,文本的题材‎选择,主题表现,包括解说词‎的写作,都对于纪录‎片有很大意‎义在我国纪录‎片的发展史‎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虽说解说词‎在纪录片中‎的分量明显‎下降,纪录片更加‎偏向于事件‎的影像记录‎,但这并不意‎味着纪录片‎的解说词变‎得不重要了‎,相反,解说词变得‎更加重要,更为精炼,更加恰当,更加有力。

它回到了解‎说词该有的‎位置上,成为纪录片‎声画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纪录片是叙‎事的艺术,但是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所涉及的时‎间,人物,地点等等基‎本背景和事‎实有很多是‎难以用画面‎去进行的。

为了避免这‎种画面上解‎释的偏差,叙事便成为‎了解说词的‎基本功能。

人文素养纪录片推荐稿

人文素养纪录片推荐稿

人文素养纪录片推荐稿《人文素养纪录片推荐稿》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所具备的一系列人文特质,是指能够使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行为方式的综合能力。

纪录片作为一种重要的影像艺术形式,通过真实记录的方式展现各种不同主题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几部具有人文素养意义的纪录片。

1. 《人类大历史》《人类大历史》是一部以科学视角解读人类历史演变的纪录片。

它通过对历史上重大事件和人物的追溯和分析,展现了人类社会和文明的演化过程。

观看这部纪录片,人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更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塑造自己的人文素养。

2. 《人间世》《人间世》是一部以人类生活为主题的纪录片系列。

它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普通人的生活进行观察和描述,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这部纪录片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全球各地的人文风情,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自己生活方式的思考和反思。

3. 《走进大博物馆》《走进大博物馆》是一部以博物馆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片。

它通过深入博物馆,介绍了世界各地不同博物馆的展品、馆藏文物和背后的故事。

观众通过这部纪录片,不仅可以欣赏到珍贵文物,还能够了解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保护工作的意义,进而提升了人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品鉴能力。

4. 《边缘天堂》《边缘天堂》是一部以社会边缘群体为主题的纪录片。

它深入探访了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遭受困境和边缘化的人们的生活,展现了他们艰辛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对生活的态度。

观众通过这部纪录片,能够感受到贫困和边缘化的现实,进而引发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思考,培养了对他人的关怀和人文关怀。

5. 《大自然的呼唤》《大自然的呼唤》是一部以大自然为题材的纪录片。

它以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为背景,记录了地球上各种生物和自然现象的奇妙之处。

观众通过这部纪录片,不仅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更能够认识到地球的脆弱性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纪录片解说词的特点、地位和作用

纪录片解说词的特点、地位和作用

纪录片解说词的特点、地位和作用(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纪录片解说词的特点、地位和作用【摘要】:解说词在不同种类的纪录片中具有不用的特点、地位和作用,原因在于它是以文字媒介的形式进入声画影像,这使得它既不同于标准的文字媒介,又要考虑到不同的配合画面,才能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恰到好处的展现不同纪录片的魅力。

【关键词】:纪录片;解说词;画面;作用;解说词,顾名思义即口头说明解说的词。

也可以说,解说词是“口头文学”。

它是依靠文字来对事物、事件或人物进行描述的,是用词语的渲染来感染受众,使人们在对其所表述的内容有所认识和了解的同时,还起到加深认知和感受的作用。

在声画兼容的纪录片视听空间里,画面的主体性是毋庸置疑的。

但声音语言,特别是解说词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它对纪录片画面中上下的穿缀、历史的阐释、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叙述、主题的升华、情感的抒发、意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不同种类的纪录片中,解说词的地位与作用又是有些区别的,纪录片的分类,没有固定的统一标准,依照题材与表现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以下几类:政论、时事报道片、历史、传记、生活、人文地理片、舞台、专题系列等。

下面我们将从三种不同种类的纪录片探讨一下解说词的地位和作用。

一、补充画面、扩大容量?电视纪录片的所有画面都是在进行时态下拍摄,但要完整表现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就必须涉及过去和未来,对此仅靠画面是无能为力的,于是解说词承担了画面所不能完成的职能。

解说词在电视记录片中和画面一起相互串联、铺垫,互相补充,从而构成完整又形象的专题信息。

?例如:在传记纪录片《雕塑家刘焕章》中,画面出现刘焕章在正在雕刻,仅从画面中我们仅能知道这个雕塑家正在雕刻,而这时解说词便告诉我们“他从少年时候就开始和石头、木头打交道了。

”等一系列关于刘焕章过去的发展历程。

这就扩充了整个画面的信息含量,使观众从中得到更多无法直接从画面得到的消息。

《美丽中国》解说词分析

《美丽中国》解说词分析

《美丽中国》解说词分析------------------------------------------作者xxxx------------------------------------------日期xxxx《美丽中国》是第一部表现中国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观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这部记录片主要以地域的划分开始讲述中国这片净土,纪录片的第一集《美丽中国之锦绣华南》更是以长江为线索,讲述了沿江的人文风光以及珍惜动物,还以一年四季的时间过度为主线,讲了春天插秧,夏天捕鱼,秋天收割以及冬天大雁南飞。

《美丽中国之锦绣华南》的解说词磅礴大气,用词优美,对画面起到了补充,引导和压缩的作用,更是通过解说词埋下伏笔。

以及运用了拟人,修辞等手法使本片更加富有趣味性,引人入胜。

纪录片中开头部分“最后的隐世净土——中国。

数世纪来,旅人传诵着关于这片神奇土地,以及那些神奇生物的传说。

中国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而如今是最恢宏的。

那数十亿人民,现存超过五十个民族,以及各式各样的贴近自然的传统生活方式。

我们知道中国面临着众多社会问题,环境问题,但是这里也存在着令人窒息的美丽。

中国有着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广袤的沙漠,最冰寒的湿地,以及隐匿着无数的珍稀生物的最神秘的原始森林。

最广阔的草原以及富饶的热带海洋世界。

现在,我们第一次有机会,深入探索这片伟大的土地,接触栖息与此的珍稀的动物,目睹中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人与野生世界的羁绊。

这就是——原味的中国。

”这段解说词对中国的描写与赞颂,辞藻优美,也是对接下来画面的引导,不仅概括了全片的内容,也引导了接下来画面的展开,解说词配合画面与画面紧紧贴合,让画面恢弘大气。

影片开始讲述了当地一家居民到春天播种季节时“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今年的收成决定来年的生活,所以选择好播种时间十分关键,理想的播种时间取决于今年的气候往往难以预测,但是他们有自己的判断方法。

” 此处埋下了一个伏笔,让观众产生疑问“是什么样的判断方法?” 后来的“每年爷爷都会记下燕子回来的日子,苗族人相信燕子的到来预示着播种季节的来临” 这时解开谜底,说明他们独特的判断方式也说明燕子重要性,不仅因为他们象征着美满幸福,燕子回来还象征着播种季节的到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说词在人文自然类纪录片中的重要性
——以《世纪台湾》为例
摘要: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

而纪录片的解说词是区别于画面的另一种对纪录片信息表达的有声语言。

解说词一般对画面有依附感,但不是对画面的简单重复,它对画面有高度的补充、丰富、点题、渲染等作用。

因此在纪录片表达上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通过《世纪台湾》来研究解说词的重要性。

关键词:解说词纪录片世纪台湾重要性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

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

本文将介绍人文自然类的电视纪录片中的解说词,来说明其起到的重要作用。

而这一类纪录片往往吸引着大多数观众的眼球。

各大制作公司都投入巨大资金来制作这类的大片。

此类著名的纪录片有《美丽中国》,《地球脉动》等等,它们不仅仅以优美的景色和神奇的奥秘来引起大家观众,更重要的是通过解说词,以一个个故事的形式来讲述纪录片里真实而精彩的画面。

由于受到画面和环境的制约,纪录片常常呈现为无序状态,叙事结构不完整,需要画面外的解说词来承担这一部分的叙事任务,以此来达到自然流畅的传播效果。

观众在感受到有限的画面空间时,运用解说词来再造无限的画外空间,使观众的思维得到释放和扩展,丰富了画面内容的同时,也使纪录片的情节更富有连贯性和叙事性。

所以解说词是我们再谈起纪录片时不得不提到的重要的角色。

大型电视纪录片《世纪台湾》是台湾政府为了宣传台湾,促进台湾旅游而拍摄的十一集系列纪录片。

《世纪台湾》将全部以高清晰度方式拍摄,将使观众置身于中国台湾的多彩风光和人文景观中,包括时空走廊--苏花公路,日昇之岬--恒春半岛与古城,婆娑花神--白河莲乡,神圣之旅--阿里山与森林铁道等组成的以自然风光为主,人文景观相辅相成的绝美纪录片,其中还展现了纯朴又热情的民风。

而我将以第三集:琉璃世界--水沙连与日月潭为例,来说明解说词的重要作用。

这一集主要讲的内容有日月潭当地蝶种将近八十种,舞姿翩韆的蝴蝶蔚为景观,世界顶极「阿萨姆红茶」
的茶园就位在鱼池乡猫蓝山,风景秀丽,是当地产业的「绿色宝石」。

全台湾硕果仅存的「蛇窑」更焠炼出闻名全国的民艺陶。

台湾真正的地理中心位于埔里的虎头山,「埔里酒厂」更是文人雅士心中所嚮往的浪漫酒乡。

「玄光寺」供奉著中国唐朝高僧玄奘大师的灵骨,人间天堂何需远求,喜悦自在的东方琉璃世界就在眼前。

正是由于解说词与画面的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相互加强的关系中形成自身的特点,所以他发挥着独特的功能。

一、叙事功能
纪录片是叙事的艺术。

在叙事过程中,为了使观众迅速地了解事件的概括,对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进行交代。

第三集开始之初,画面停留在一片种满茶叶的山坡上,然后是整片的鲜花,微风吹拂着花海。

这时,便借用一段富含哲理的解说词引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亩田,若能以希望和梦想为种子,勤家照料,就能灌溉出一片春风和煦的幸福花园。

”引人入胜的感觉,想立即进入画面中去游览。

接着便指出地点所在,“就在台湾的正中心,隐藏着一座满溢这幸福的梦想花园,便是位于南投县的水沙连,与日月潭紧紧相依着。

”观众就知道,自己现在看到的就是闻名遐迩的日月潭。

开头部分,还引用了一个传说“邵族的祖先为了猎捕一头白鹿而发现了日月潭。

”讲述了其由来,随后邵族渔民就逐波而居,形成了日月潭边「水上人家」的特色景观。

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无限遐想。

二、补充和强化功能
运用长镜头、特写镜头加以表现和突出时要结合解说词对画面的补充,使观众对细节产生深刻的印象。

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少不了有当地土著民的寄居。

画面中出现了一群穿着极具民族特色服装的少男少女,伴随着欢快的音乐激情地舞蹈。

觉着很新奇,很好玩,但是不知道是什么人在跳什么舞。

于是解说词便告知观众是邵族的后人在跳着传统的舞蹈,还有关于他们的一些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居住的水上阁楼。

远看一簇簇野草似的漂浮在水面上,听解说词才知道。

那是渔民种植在水面上的蔬菜,因为他们世代居住在水上,所以就用橡皮筒围成一块块水上田地来种植用。

后来,长镜头又移交到初始见到的满山遍野绿油油的茶叶。

不懂茶的人们还以为那就是普通的绿茶。

结果一听解说词便吃惊了,那就是世界顶级的阿萨姆红茶。

世界三大红茶之一。

听它补充的说明,长见识了。

早在1926年,日本政府从印度引进阿萨姆红茶。

由于气候和水土条件优越,培育出顶级品种的红茶,曾经还是日本天皇的贡品。

当地居民也以种植阿萨姆红茶而收益颇丰。

当特写镜头给到滚动着水滴的叶片时,还真看不出茶叶有什么区别。

解说词虽然简短几句,便能让我们知道了不少。

三、抒情表意和提炼升华功能
从目前的纪录片看来,没有哪一部纪录片可以摆脱人为的参与,或多或少都残留着创作者的思想印迹。

由于画面的有限性和局限性,无法完全地展现创作者的意图,只有运用解说词来加以对画面内容的延伸。

片子的结尾部分,是作者对这篇热土的无限赞美。

运用优美的,拟人的解说词来表达对水沙连和日月潭的热爱。

“动人美景,醇如美酒。

景不醉人,人自醉。

景物如诗,江山如画。

这片撼动人心的灵性之乡,能让顽石点头,在庸庸碌碌的心也能体悟几许禅意。

”多么有韵味的诗句是作者对美景的真切感受。

“抛开世俗枷锁,将水沙连与日月潭的美景尽收眼底,洗净心中的尘埃,让内在的光芒与湖山大地相映生辉。

”作者仿佛参透了人生,欲成仙而去。

正是突出了日月潭的纯净和秀丽,也使纪录片的主题得到了升华,而正是得益于解说词的功效。

四、结构功能
纪录片的画面往往是跳跃、无序、散乱的,只是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最有代表性意义的片段进行组接来表现作者的创作目的。

为了使纪录片叙事结构完整,就需要解说词进行辅助串联。

其中有一段的画面是这样的。

正在沏茶,然后品茶,随后就跳到窑洞了。

如果没用解说词,还真是不能理解这是为什么。

因而,你会听到,“好茶还得需要搭配好茶具,才能两全其美。

好茶具不需要天涯海角的寻找,距离日月潭不远的水底乡,就能寻觅的相亲浓厚的绝世好陶。

”接下来就引出台湾硕果仅存的蛇窑陶器。

可谓是衔接的恰如其分。

好茶需要好陶,陶器需要好的窑洞才能烧制出来。

结构上就显得自然了。

还有一处画面,溪水流着就流进酒窖中去了。

原来是当地的好水被酿造成极品的女儿红。

这种酒还远销海外,而这种酒的原型就是全国有名的绍兴酒。

一切都从解说词说了解到。

这种类型的纪录片,主体始终是画面,为的是让观众好好的欣赏画面。

而这种片子的解说词,它的用声轻美柔和,节奏舒缓,语言亲切真挚,也是为了让观众听的舒服,配合着画面更好的欣赏片中的宜人风光。

画面与解说词的搭配在记录片中实现了传达思想,表达主题。

纪录片的画面需要靠文字来对事物、事件进行描述,以及词语的渲染来感染受众,使人们在对其所表述的内容有所认识和了解的同时,起到更进一步加深认知和感受的作用。

完美的人文自然类记录不仅取决于画面的唯美,更加关系到解说词在纪录片中的作用。

若一部纪录片依赖于长镜头来叙事只会显得枯燥单调,在通过摘取若干片段进行组接,根据画面特点来灵活地结合解说词,使彼此割裂的画面更自然,也更生动更具体地传达纪录片中的主题思想,真正地发挥出它的魅力。

所以解说词在纪录片中的重要是任何无法取代的。

参考文献:
付娥--《电视解说词写作的艺术追求》《新闻爱好者》2008年8月(下)《记录之门》谭天陈强编著暨南大学大学出版社
《电视写作教程》姚冶兰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电视解说词写作》徐舫州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