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第三册认识图形(教学方案)
《认识图形》教案(通用5篇)
《认识图形》教案(通用5篇)《认识图形》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识图形》教案(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图形》教案1[教材简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本节教编排体现以下特点:1、以动手操作作为主线。
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设计了大量操作的活动,以使学生在操作中逐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2、在实际情境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教材设计了一些活动,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图形,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应用意识。
[目标预设]:知识目标: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并结合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摸一摸”、“描一描”等学习过程,体验“面在体上”、“面从体来”,感知“体、面”之间的关系,经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能力目标:1、让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及圆的特征,并通过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辨认出这三种图形。
2、渗透分类统计的思想;3、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情感目标:1、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用,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通过摸一摸、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操作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经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教学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设计理念]:本节课我主要以“让学生在快乐中求知,在操作中学习数学,在实践中应用数学”为指导思想,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认识图形》优秀教案(通用
《认识图形》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3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主要详细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图形的分类及性质,以及简单的图形组合与变换。
具体涉及的正多边形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常见的平面图形,理解其基本性质,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培养学生对图形的感知和认知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多边形的识别和性质理解。
难点:图形组合与变换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形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从而引入新课。
2. 基本概念学习(15分钟)(1)教师展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3)教师点评并补充,强调正多边形的对称性和边角关系。
3. 实践活动(15分钟)(1)小组合作,用学具拼出不同的图形。
(2)讨论并分享拼图过程中的发现。
4. 例题讲解(10分钟)例题1:找出下图中哪些图形是正多边形?5. 随堂练习(10分钟)分发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认识图形》2. 主要内容: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正多边形的性质图形组合与变换3.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正多边形实例,并说明其性质。
(2)用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拼出不同的图形,并画出示意图。
2. 答案:(1)生活中的正多边形实例:桌面、窗户、红绿灯等。
性质:对称性、边角关系等。
(2)拼图示例: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正多边形的性质掌握较好,但在图形组合与变换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1)探索其他类型的正多边形。
苏教版《认识图形》教学设计(精选12篇)
苏教版《认识图形》教学设计(精选12篇)苏教版《认识图形》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p、26——27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可以按边数给平面图形分类。
2、让学生通过图形的折、剪、分、拼等操作活动,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变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和合作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边的概念,明白图形按边的数量分类、命名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谈话:暑假中,工人叔叔要给我们学校的地面进行整修,就买来了这两种形状的地砖,(电脑出示)地砖的面是什么形状呢?生回答,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上标出名称)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1、认识四边形小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就像兄弟两个,他们还有个共同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猜猜看?指名几人猜一猜(四边形)。
你们为什么称它是四边形呢?指名学生说。
教师赞同学生的意见,并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反贴出,同时板书“四边形”。
a、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可以叫四边形那好,我们就先一起来数一数长方形的四条边。
(1)操作: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数学书,它的封面就是一个长方形,用左手竖直举在面前。
师示范摸一条边,这就是长方形的一条边。
请小朋友自己摸一摸、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
反馈:你是怎么数的?指名2个学生上台数。
(可能会有不同的数法,要肯定有顺序数的一种,同时强调要记住第一条在哪里)。
跟着电脑一起有顺序的数。
(2)那正方形呢?你也能来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吗?请一人上台指。
电脑演示。
小结:通过数,我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四条边,它们都是四边形。
2、练一练(1)问: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图形里,还有哪个也是四边形?指名学生回答(平行四边形,出示)。
(2)还会有其他形状的四边形吗?(有)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哪些图形是四边形呢?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再校对。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图形》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图形》(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图形》1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生:(每个小组一份)鞋盒、牙膏盒、药盒、磁带盒子;易拉罐、铅笔、茶叶罐;魔方、骰子、小立方体10个;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师: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奖品、四种抽象出的图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出示讲台上的一些实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学生自由说各个实物名称,师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组里有不同的吗?生分组活动:说出带来的东西的名称师:大家带的东西可真多啊!看看这些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鼓励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索1、学具分类,初步感知a、动手操作师:你们看一看这么多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儿吗?请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共同动手分一分。
学生分组操作,师巡视(2分钟)b、汇报反馈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们分了几类?是怎么分的?(3分钟)让学生边说边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他们小组是这样分的,和你们组是一样的吗?c、小结概念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每类物体起个名字吗?指名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各种名称,并板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动手操作,感知特点a、感知长方体师:(举起球)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请你也举起一个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
二年级认识图形 教案
二年级认识图形教案教案标题:认识图形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认识几种常见的二维图形。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绘制、辨认和分类简单的二维图形。
3. 学生能够通过与同伴的合作,发现图形的特征和属性。
教学重点:1. 通过观察和描述,认识几种常见的二维图形。
2. 绘制、辨认和分类简单的二维图形。
教学资源:1. 彩色纸、剪刀、胶棒、彩色笔等。
2. 几种常见的二维图形的图片或实物。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老师出示几种常见的二维图形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和命名这些图形。
2. 学生通过与老师的互动,逐渐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常见二维图形。
示范操作:1. 老师以正方形为例,在黑板上绘制一个较大的正方形,并进行图形的命名和特征描述。
2. 老师邀请学生上黑板来一起绘制正方形,然后与同伴一起欣赏和讨论绘制出的图形。
合作探究: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准备一张彩色纸和一些剪刀、胶棒等。
2. 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一种图形(如圆形),请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制作出该图形。
3. 学生完成后,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然后与其他小组一起辨认、描述和分类这些图形。
巩固扩展:1. 老师出示一些由几种图形组成的复合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辨认其中的各种图形。
2. 学生可以交替担任描述和辨认的角色,锻炼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老师鼓励学生主动寻找身边的图形,并通过绘制和描述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总结回顾:1. 老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的内容,通过提问和讨论来检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可通过绘制、描述和分类图形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在家中或课后探索更多的图形,记录并分享自己发现的有趣图形。
2. 学生可以制作一个图形墙,将自己制作的各种图形贴在上面,并给予彼此评价和赞扬。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观察、描述和绘制图形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图形的认识,还培养了合作、观察和表达的能力。
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三册教案:初步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及分类
小学数学二年级是初步接触到几何图形的课程,第三册主要介绍的是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
对于小学生来说,认识和理解几何图形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几何图形是现实生活中的基础图形,几乎处处可见。
一、点、线、面初步认识几何图形,首先要了解的是点、线、面的定义。
点是没有长度、宽度、高度的物体,用圆点表示。
线是由无数个点连成的,线只有长度和方向,没有宽度和高度,用一条长线段表示。
面是由无数个点和线围成的,面有长度、宽度和高度三个方向,用一个圆形表示。
二、几何图形的性质(一)正方形、长方形的性质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每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性质是:1、四条边相等,每条边的长度相等;2、四个角都是直角;3、对角线相等,且相交于中心点;4、对边平行。
长方形是拥有两组相等的平行边的四边形。
长方形的性质是:1、拥有两组平行的对边;2、相邻角互补;3、对角线相等。
(二)圆形的性质圆是一个封闭图形,具有一定的弧度和周长。
圆的性质是:1、圆心到圆周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2、直径是圆周的最长线段,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3、圆周上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是拥有三条边和三个角的图形。
三角形的性质是:1、三条边的长度和角的大小关系决定了三角形的形状;2、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即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和为180度;3、在等边三角形中,三条边相等;等腰三角形中,两条底边相等;直角三角形中,直角所对的边最长。
三、几何图形的分类(一)平面图形的分类平面图形是只有长度和宽度不具有高度的图形。
平面图形的分类包括以下几种:1、三角形:根据边和角的不同,三角形可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
2、四边形:四边形是四条边的封闭图形,包括矩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等多种图形。
3、多边形:多边形是由多条边和角围成的平面图形,包括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等。
认识图形(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 二年级下册 西师大版
认识图形(教案)一、教学内容1.1 教学目标1.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掌握几何图形的分类和命名方法;3.能够辨认和画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常见几何图形;4.提高学生观察和形象思维能力。
1.2 教学重点1.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几何图形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1.3 教学难点1.能够辨认和画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常见几何图形。
二、教学准备2.1 教具准备1.教具:几何图形图卡,直尺,圆规,铅笔,橡皮;2.课件:PPT。
2.2 教材准备教材:《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1.观察教室内物品,引导学生说出几何图形的常见物品;2.引入几何图形的概念。
3.2 讲授1.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几何图形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3.3 演示1.指导学生使用直尺、圆规等画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常见几何图形;2.引导学生观察并分辨不同的几何图形。
3.4 练习1.分组,每组派一名学生选择一个几何图形进行描述,其他同学猜测几何图形;2.练习画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常见几何图形。
3.5 总结1.总结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总结几何图形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四、教学反思认识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几何的基础。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和区分不同几何图形,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几何知识。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和智慧。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图形》教案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图形》的实践活动课。
拼七巧板是一种传统的数学游戏,它可以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以学生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为起点,通过“拼一拼”的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充分感受到图形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时,本着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原则,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设性地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展示由七巧板拼成的各种小动物图案吸引学生的目光,进而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活动时,先引导学生认识七巧板中的每一块图形,然后从简单到复杂,先是两块、三块,再是四块、五块、六块的拼搭,最后是七块的拼搭。
教师应注重放手让学生自己想象、尝试拼图,然后在交流中互评,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拼一拼”的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拼搭的过程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使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多样性,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七巧板的特征,能利用七巧板拼出已经认识的图形和自己喜欢的图形。
[教学难点] 分别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六块或七块拼出较复杂的图形[教学准备] 教具:七巧板、示范图片、实物投影仪学具:七巧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认识七巧板[导语] 小朋友们,你们玩过拼图游戏吗?瞧,这些是用七巧板拼出来的图形,多漂亮啊![提示] 将人、小狗、金鱼等图形各拆开成七块图形,再将这七块图形旋转、移动,拼成一幅七巧板,介绍有关七巧板的知识。
这神奇的七块图形就叫做“七巧板”。
《认识图形》优秀教案(通用8篇)
《认识图形》优秀教案(通用8篇)《认识图形》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①通过观测、操作,使同学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初步感知其特征。
会辨别这几种外形的物体和图形。
②培育同学动手操作和观测事物的技能,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③通过数学活动,培育同学用数学进行沟通,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④使同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渗透美育和德育教育。
教学重难点:学会辩认和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外形为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和球的生活用具,学习用具和玩具、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一、设景与激趣课程类型:综合探究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标识、常识。
2、通过绘画、表演等多种形式了解图形标识、常识,懂得要遵守公共规章。
3、要留意安全,遵守交通规章,做一名文明的小市民。
教具预备:课件:常见的图形标识图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做好课前预备检查同学学具预备状况,稳定同学心情。
二、导入新课1、说一说:在公路上、杂志里、电视里你都见到过哪些图形标识。
2、同学们看几幅交通标识图。
提问:谁能说出这些标识在哪里见过?它们是什么意思?3、出更多的图形标识——斑马线、禁止鸣喇叭、单行道等要求:让同学自由选择画其中的图形标识。
4、每一个同学找一个伙伴,协作他画的标识,表演其含义。
剪一剪:让同学们剪下画好的图形标识相互辨别是什么标记?活动演一演:谁能当交警〔1〕扮演交警的可以戴上大盖帽。
〔2〕也可以利用手中的标识进行表演。
三、作业要求画一组或一幅生活中常见的标识。
四、同学作业同学作业,老师巡回指导。
速度快的同学画完标识之后可以相互沟通自己画完的交通标识。
课堂延展:可以画想象中的汽车,可以自己设计汽车。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解了各种图形标识、常识,今后同学们肯定要遵守公共规章,遵守社会公德,做一名文明的小市民。
《认识图形》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同学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各种几何图形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各种几何图形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并正确地说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名称。
2.能够画出各种基本几何图形。
二、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地说出基本几何图形的名称。
2.能够画出各种基本几何图形。
三、教学难点:1.能够正确地辨认出几何图形的种类。
2.能够选择正确的几何图形。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几何图形的定义,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你在学校、家里或者在外面,经常可以看到哪些几何图形?”引导学生发现在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
2.新内容的教学(25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幻灯片等方式,依次展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对这些几何图形形状、特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教师解释每个图形的定义、特征等,并反复强调,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说出各个几何图形的名称。
第一步:正方形展示正方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找出图片中正方形应该具有的特征。
教师帮助学生发现正方形有四条等长边、四个直角。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平常上课的桌子是怎么样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那你们桌子的边形状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那就是一个正方形。
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不仅仅在书本中存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第二步:长方形展示长方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找出图片中长方形应该具有的特征。
教师帮助学生发现长方形有四条边,其中两条较长,两条较短,四个直角。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平常会看到长段、短段在多少物品中?”学生可以说出多种物品,如书,包,抽屉,等等。
教师告诉学生,这些物品的外形就是长方形。
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长方形是比较常见的几何图形。
第三步:圆形展示圆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找出图片中圆形应该具有的特征。
教师帮助学生发现圆形具有封闭的圆边界,周长相等。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在生活中有很多圆形的物品,如钟表,检修孔,轮胎,篮球等等,引导学生学习辨识生活中各种圆形物品。
《认识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地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直观地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积累,建立起角的概念,从直观上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学生每人准备教具三角尺一套实物投影图片师:今天我们要在图形王国中认识一位新朋友,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我们学过的图形。
生找出图形后,指名回答。
师:在有些图形中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它也是一种图形,它叫“角”。
你能在图中找出“角”吗?学生独立观察找“角”,教师请同学到电脑前指“角”。
学生指出后,教师利用电脑演示从图中抽出“角”。
1.师:请同学在三角板上指出一个“角”。
学生试着指出“角”,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完整地指。
2.教师示范指,注意动作强调从顶点开始。
1.学生试画师:你能把三角板上的一个“角”,画在纸上吗?学生自己试着画“角”,教师注意巡视,发现学生的不同方法。
师:你能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吗?生1:我把三角板放在纸上,沿着它的两条边描。
师:你是利用三角板把“角”描在纸上,还有谁也是这样描的。
学生大多数都是借助三角板描出一个“角”。
生2:我看着三角板上的“角”,自己画出来的。
2.教师示范描“角”师:有同学用三角板描了一个“角”,请你仔细看老师描,从尖尖的点开始,贴紧它的边描一条直直的线,再从这个尖尖的点开始,贴紧它下面的边描一条直直的线,这样就把这个“角”描下来了。
师:请同学说一说“角”是什么样子的?生1:“角”是尖尖的。
生2:“角”的样子像小于号。
生3:“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
生4:“角”有两条边,比三角形少一条边。
生5:我们只描了一个“角”,比三角形少两个“角”。
师:我们把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大家知道了“角”各部分的名称,一会儿看看谁会用。
画“角”师:请同学仔细看,老师画一个“角”。
《认识图形》教学计划(通用3篇)
《认识图形》教学计划(通用3篇)《认识图形》教学计划篇1(一)单元教材分析初步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应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
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
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
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三)单元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四)课时安排2课时《认识图形》教学计划篇2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 P32 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认识物体。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物体。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二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图形一、学习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三、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三棱柱四、教学过程:1、情境绘本引入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图形王国看一看吧,上一学期我们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你还记得他们吗?那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
师:这是我们认识的第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做-三棱柱(一起读)。
赶紧观察一下你手中的三棱柱,它有哪些特点。
(长长的,尖尖的......)活动一:描一描、印一印师:赶紧看看三棱柱的这一面(不应局限在这一面,师在讲时应带手势,赶紧看看三棱柱的这些面),我想在白纸上得到其中这一个面,你有什么方法吗?生:描师追问:怎么描?(师在黑板上示范描的方法,展示描的过程)师:除了描一描,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在白纸上得到这一面?(印一印)师出示活动要求请生汇报,师板书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刚才摸到的立体图形中的平平的面叫---平面。
圆柱体上容易滚动摸着弯曲的面是曲面,对于曲面,我们以后再研究。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上的平面图形。
回忆一下,我们是从哪里得到这些平面图形的?(立体图形上)师总结:非常好,平面图形都来源于立体图形,我们数学上叫“面在体上”。
(手上动作)师:图形王国西瓜地里的西瓜被偷了,警察已经赶到了现场,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
通过侦查,警察推断,小偷就是我们这几个立体图形中的其中一个,因为他们在西瓜地里发现了一个立体图形的脚印,根据这个脚印,你能排除哪些立体图形?它一定不是小偷。
(圆柱和正方形,因为在前面过分强调描三棱柱三角形的那一面,在这个环节,只有一个学生反映过来,三棱柱上也有长方形)为什么不能排除这两个呢?因为他们都可以印出长方形。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认识图形-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认识图形-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图形的名称、特征与简单应用;2.能正确识别常见图形,如正方形、矩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等;3.能进一步区分和认识各类图形的特征,并能够简单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概念图形是一个平面内的几何形体,是由点和线组成的。
2. 常见图形的名称和特征•正方形:四边相等,四个内角为直角•矩形:四边相对两两相等,四个内角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相邻而成的形状,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度•梯形:有且仅有两边是平行四边形,非平行边成为斜边•圆形:由一个点到平面上每个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3. 应用实例1.外出旅游时,如何识别路标和标志,如何根据路标和标志找到目的地;2.制作纸片飞机和纸船时,需要哪些图形,如何正确拼接和折叠。
三、教学方法1.演示法:教师引入、演示各类图形,让学生观察掌握每种图形的名称和特征;2.实验法: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认真体验和操作各类图形;3.问题导向法:通过提问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类图形的应用。
四、教学流程1. 教师引入1.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图形,如黑板、书柜等,引出图形的概念;2.展示各类图形的图片,如正方形、矩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等,让学生观察特征并记录。
2. 学生操作1.学生根据观察和记录结果,分组讨论,总结各类图形的特征和名称;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图形拼接和制作实验,如纸片飞机和纸船。
3. 教师点拨1.教师根据学生操作情况,逐个指导和点拨;2.教师在操练中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正确识别路标和标志,如何正确拼接和折叠纸片。
五、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如:1.学生识别图形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2.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学生对于问题的答案和思维的拓展。
六、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实验和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较好。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认识图形》教案1.以边为切入口,体验平面图形可以按边的数量分类。
直线图形都有边、有角,图形的特征往往表现在它的边和角上。
研究图形的边和角,是建立图形概念,掌握图形特征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边,体会有些图形的边的数量相等,有些图形的边的数量不等,从而按边的数量对图形分类。
初步认识几边形的学习任务比较轻松,教材在适当引导之后,让学生体验数学内容,形成自己的认识。
(1)安排不同的教学方法,认识多边形。
第26页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教学四边形从已经认识的图形开始,两块地砖的面分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茄子卡通的问题引导学生注意图形的边,通过看看、指指、摸摸等活动体会图形的边,并数出两个图形都有四条边。
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接受豆荚卡通讲的知识:它们各有4条边,都是四边形。
想想做做第1题从两个方面巩固初步形成的四边形概念,一方面是有四条边的图形才是四边形,没有四条边的图形不是四边形;另一方面是四边形中除了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外,还有以前没有学过的图形。
教学五边形和六边形,采用体验与迁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白菜卡通问题的启示下,由学生得出:有5条边的图形是五边形,有6条边的图形是六边形,初步形成有几条边的图形是几边形的概念。
教材里呈现的五边形与六边形都是两个,其中一个是一般的图形,另一个是正多边形。
既接触特殊图形,也接触一般图形,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正确的多边形概念。
(2)用小棒搭图形,体会几边形有几条边。
在例题里教学了有几条边的图形是几边形,想想做做第2题继续体验几边形有几条边,从而完善多边形的概念。
要求学生用小棒分别搭出五边形和六边形,通过至少要用几根小棒体验五边形有5条边,六边形有6条边。
教学时要强调至少,使搭的每条边都只用1根小棒。
小棒的长度可以都相等,也可以不都相等,这样就能搭出各种五边形和六边形,使概念的外延得到充分的展现。
(3)把图形按边的数量分类,获得多边形的概括性认识。
《认识图形》 学历案
《认识图形》学历案一、学习主题认识图形二、学习目标1、能够辨认和区分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
2、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能够描述它们的边、角、面等特点。
3、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4、激发学生对图形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学习资源1、教材相关内容。
2、各种图形的实物或模型,如积木、纸盒、球等。
3、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图形的图片和动画。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黑板、书本、足球、魔方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二)认识平面图形1、展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这些图形的特点。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直角。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圆形:边缘是光滑的曲线,没有角。
2、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这些平面图形,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用小棒摆出这些平面图形,进一步感受它们的特征。
(三)认识立体图形1、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或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触摸,说说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面相同,有 12 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六个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有 12 条棱,长度都相等。
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圆形,侧面是曲面。
球:表面是曲面,没有平面。
2、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这些立体图形的例子,如冰箱是长方体,魔方是正方体等。
(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1、引导学生思考:立体图形上有哪些平面图形?例如长方体的表面有长方形,正方体的表面有正方形等。
2、让学生动手把立体图形展开,看看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
(五)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辨认和区分各种图形。
2、让学生用所学图形创作一幅画,展示并分享。
(六)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七)课后作业1、观察身边的物体,说说它们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图形_苏教版
(2)你能用三块拼出学过的图形吗?
(3)交流拼法。选用哪几块?拼出的是什么?
3、四块拼。(5、6块拼)
(1)能用4块、5块、6块也拼出学过的图形吗?
(2)学生自由拼,然后交流。
4、用七拼。
出示图形:拼出的是什么?用了几块?
(1)用七巧板拼出自己喜爱的图形。
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四条边,是四边行。
试一试:下面哪些是四边形?是的打√
()()()
()
二、认识五边行
出示:
数一数这两个图形各有几条边?是几边行?
出示:
数一数这两个图形各有几条边?是几边行?
论:如何样明白一个图形是几边行?
得出;只要数一数有几条边,确实是几边行。
三、围一围
显现钉子班上的图形,说一说是几边行。
照模样围出能围出这些图形吗?学生用橡皮筋围。
3、你还能围出不同的四边形?五边行?六边行?
四、摆一摆
想一想:搭一个五边行至少要几小棒?六边行呢?学生推测。
2、动手摆一摆验证。
生活中有专门多四边行、五边行、六边行。请同学们想一想,找一找,看谁找的又多有快?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有四条边的图形是四边形是五边形
教学反思
全班展览。
三、全课总结
今天的活动课你们快乐吗?你学会什么?
板书设计
有味的七巧板
教学反思
通过操作、观看、比较,经历了图形的变换过程,空间观念得到了培养,学生学得比较欢乐。
难点:在折、拼、剪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和联系。
1、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2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比较、初步认识四边行、五边行、六边行等平面图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数学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二年级数学:第三册认识图形(教学方案)Mathematics is a tool subject, it is the basis for learning other subjects, and it is also a subject that improves people's judgment,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二年级数学:第三册认识图形(教学方案)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第56~57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摸、找、画、说、拼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在拼图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教学过程活动一运用现实素材引入新知。
师:我们学习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也可以看看我们上课的这个礼堂的周围有什么形状的物体。
生:在老师的讲台上有长方体,有正方体,还有圆柱体。
生:讲台上的黑板是长方体。
生:易拉罐是圆柱体。
生:我的笔盒是长方体。
……师:你们的桌面上也有很多物体,请找出你喜欢的物体。
(学生在桌上各自拿起自己喜欢的物体)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生:我拿的是长方体。
生:我拿的是圆柱体。
生:我拿的是正方体。
生:我拿的是三角体。
师:你为什么说这是三角体呢?生:因为这个物体有一个面是三角形,所以我就叫它三角体。
师:你能给它起这么一个名字真不错,其实这个物体叫三棱柱。
(教师根据学生所拿出来的物体,随机性地在黑板上粘上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师:这些都是我们自己认识的物体,请小朋友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有什么感觉?把你的感觉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学生摸各物体的面,并和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觉)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
想说的就站起来说。
生:我觉得这些面摸起来滑滑的,如果不小心,它还会从手上掉下来。
生:我觉得这些面摸起来冰冰的。
生:我摸的是圆柱,它的上下两个面摸起来感觉平平的,中间这个面摸起来是圆圆的、弯弯的。
师:小朋友通过摸一摸,发现这些物体有的面是平的,有的面是圆圆的、弯弯的,也就是曲的。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平面图形。
(教师出示课题:认识图形)评析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
在导入新课的活动中,教师并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选择学习的素材。
教师所选的素材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物品,这些形状多样的素材,体现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信息的多样化,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这样就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同时,教师创设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的学习活动,既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活动二感受“面”从“体”得。
师:哪一位小朋友知道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图形?生:(齐)长方形。
师:对了,我们可以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找到长方形。
(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个长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长方体模型的旁边,并板书:长方形)师:下面请每个小朋友从桌面上找一个长方体。
(学生动手找)师:请把你找到的长方体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有的学生举的是教师给的学具,有的学生举的是自己的书或笔盒)师:你能从自己手中的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吗?找找看。
(学生认真地从自己手中物体的面上找长方形)师:谁找到了?生:我从这块橡皮上找到了长方形。
师:在哪儿呢?你能摸给大家看看吗?生:(边说边摸)在这里。
师:还有谁找到了。
生:我在笔盒上找到了6个长方形。
师:你真了不起,在长方体上找到了6个长方形。
其他的小朋友呢?生:(齐) 找到了。
师:好,下面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找到的长方形。
(学生认真地摸自己找到的长方形)师:好,大家都很能干,都能从长方体上摸到长方形,那么你们能不能从其他的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生:(齐)能!师:好。
大家找找看,并把你找到的图形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学生从物体的面上边找图形边告诉同组的同学找到了什么图形)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图形?生:我在圆柱上找到了圆形。
生:我在正方体上找到了6个正方形。
生: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生:我在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
生: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还找到了正方形。
师:这个小朋友真能干,在同一个物体上找到了两种不同的图形。
师:刚才大家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从正方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张正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正方体模型的旁边,并板书: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
(从圆柱的一个底面上拿下一张圆形纸片,贴在黑板上圆柱模型的旁边,并板书: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拿出一张三角形纸片贴在黑板上,并板书:三角形)师:(指着贴出的图形)这些都是小朋友找到的图形,认识它们吗?生:(齐)认识。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生:一种是形,一种是体。
生:长方体突突的,长方形扁扁的。
生:长方体能站起来,长方形站不起来。
生:正方体有6个面,正方形只有1个面。
师:大家都很了不起,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都是平平的,它们都是物体的一个面。
评析在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学生从一个长方体物体上找长方形。
接着让学生从各种各样的长方体上找出不同的长方形,之后,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那么你们能不能从其他的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体现了教师先扶后放的策略,有效地突破了学生探索的难点。
教师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像力,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活动,将原有的生活经验数学化。
教师还注重了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了从“体”上找“面”的方法。
教师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异同,深化了对两类图形特征的认识,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感知发展到抽象地认识图形,进一步体验到“面”由“体”得和“体”与“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特别是通过让学生充分参与操作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三:学会用“体”描“形”。
师:下面,请小朋友利用桌面上的物体在纸上描出今天学过的图形。
同一小组的小朋友也可以互相合作。
(学生有的自己描,有的两个人合作描,不会的学生有的主动请教会的学生,有的自己打开课本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描的) 师:这个小组的小朋友描得最快,我们就请他们来把描的图形展示一下,并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的。
生:我用圆柱描出了圆形。
生:我用三棱柱描出了三角形。
生:我用正方体描出了正方形。
师:你们真能干。
评析教师在学生初步学会了从“体”上找“面”的方法,弄清了“体”与“面”关系的基础上,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尝试找出怎样利用物体来描出平面图形的策略,既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层次性,又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
同时,由于摆在学生面前的几何形体是多种多样的,学生描图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学生要描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必须懂得从各种各样的几何形体(多种信息)中寻找自己喜欢的几何形体(有效的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描,这样,学生学会了探索性的学习方式,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的,每个人都从众多解决问题的策略中选择了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
活动四:体现知识应用于生活。
师: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小朋友相互说说。
(同组的学生互相说出自己在哪儿见过这些图形,场面非常热烈)师:谁来向大家说说?想好了就说。
生:我家电冰箱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铅笔上下的面是圆形的。
生:电脑的显示屏是正方形的。
生:窗户是长方形的。
生:黑板是长方体。
师:对,那黑板的面是什么形?生:长方形。
生:有些屋顶的面是三角形。
生:有些窗帘是长方形的。
师:确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这些图形,小朋友要学会仔细观察。
评析教师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活动五:注重探索与实践。
师:小红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电脑出示奔跑的动物和节奏感强的音乐,接着屏幕中出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小女孩说:“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小红,我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师:找到的小朋友请说说。
生:屋顶是三角形的。
生:屋子的门是长方形的。
生:屋子的窗是正方形的。
生:太阳是圆形的。
生:树的叶子是三角形的。
生:草地是长方形的。
师:对,这幅图的草地是长方形的。
师:下面请小朋友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可能和小红的不一样。
(学生合作拼图形,教师巡视,并把拼好的图画展示到黑板上) 师:(问其中一组同学)你们拼的是什么图形?能上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该组的学生选派了一名代表上台说:“我们组拼的是一枝铅笔。
用了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接下来各组小朋友都各自纷纷派了代表上讲台来向大家说明本组拼的是什么,用了什么图形)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拼出了这么漂亮的图画,你们个个都成了小小的发明家和设计师了。
评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从事“再创造”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
教师在此教学活动中,先呈现出一幅漂亮的图画,创设出一个具有较强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