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_全球供应链将面临的挑战
《麦肯锡模式》课件
![《麦肯锡模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5058c3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b.png)
产品定位
通过麦肯锡模式的方法,能够帮 助企业进行产品的定位和产品线 的设计。
营销策略
麦肯锡模式的方法,在市场营销 策略中也能大显身手,帮助企业 建立起优势地位,实现更高的盈 利。
人力资源管理
麦肯锡模式的方法在企业的人力 资源管理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并 已经成为人力资源领域的研究热 点。
麦肯锡模式的五种工具
1 SWOT分析
通过SWOT分析,能够全 面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的 优劣势,指导企业调整策 略和方向。
2 业务模型画布
在设计商业模式时,能够
3 商业模式变革五力分
析
通过业务模型画布的方式,
通过商业模式变革五力分
更加清晰的建立完整的商
析,识别行业内的现状和
业模式体系。
变化趋势,帮助企业寻找
更好的商业模式。
甘特图法注重时间安排,可用来制定项
贝尔蒙多贝雷模型
2
目进程,进行进度管理。
贝尔蒙多贝雷模型主要应用于风险分析
和管理领域。
3
ABC成本法
ABC成本法主要用于制造业的成本分析 和控制。
麦肯锡模式的关键要素分析
战略规划
麦肯锡模式的基石,能够找到最 优解决方案。
市场研究
市场信息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是 商业模式的设计和实施的必要条 件。
苹果
苹果公司在设计和推广iPhone 时,采用了麦肯锡模式的工具 和方法,成功地破解了手机产 业的瓶颈问题,掌握了竞争优 势。
奇瑞汽车
奇瑞汽车在企业高速发展过程 中,采用麦肯锡模式进行企业 规模扩张和组织优化,走出了 一条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的创新 之路。
麦肯锡模式的优势和不足
1 优势
麦肯锡模式能够从企业的运营流程、市场营销、产品设计等多个角度出发,进行全面而 深入地探索,有效构建创新型企业。
麦肯锡insight
![麦肯锡insight](https://img.taocdn.com/s3/m/0840614ee518964bcf847ca0.png)
地区性谋略,本地化行动:争夺亚洲消费者的四项措施为了适应亚洲地区快速演变的高增长市场,最成功的全球消费品企业正在大刀阔斧地重塑其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
2009年11月• Todd Guild来源:零售业务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正在引领世界走出经济衰退,亚洲地区的消费者也正在从过度消费的发达国家消费者手中接过接力棒。
那些规模最大的全球消费品企业对于这种重大变化做好充分准备了吗?麦肯锡的经验表明,为了实现在亚洲的增长潜力,即便是那些精明老道的跨国公司,也必须进行重大变革。
亚洲地区疆域辽阔而又丰富多彩,其市场按照不同的规模和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类型,其消费者来自各个不同的民族,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他们的品位和爱好也在不断演变。
即使是那些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管,也会对亚洲消费品市场的变化速度和规模感到始料不及。
为了应对这种挑战,全球企业就必须从地区性的层面来组织自己,以最有效的方式协调战略和利用资源,与此同时,又要从非常本地化的层面去迎合消费者的口味爱好。
在亚洲高速增长的市场中,这些全球企业面对的是:来自低成本的本地同行企业的激烈竞争;收入不高、爱好各异、品牌忠诚度极低的消费者;以及零乱而不完整的分销渠道。
有些问题将会随着该地区的经济走向成熟而逐渐消失。
然而,那些最明智的企业眼下正在将其古老的管理方式——包括基本独立的以国家为单位的运营和中央集权式的行政管理结构——转换为更精益、更快速、更灵活,以及地区协作性更强的管理方式。
它们正在加强其国内运营,同时创建小巧精悍、行动迅速,以及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地区性领导团队,这些领导团队最擅长跨市场配置资源,充分利用稀缺的管理人才,将创新从一个市场推向另一个市场,以及坚持不懈地削减成本。
为了通过一种既考虑整个亚洲地区,又立足于本地行动的战略去影响亚洲新的消费者,可将需要采取的变革措施总结为四条基本原则。
第一,全球企业必须调整其企业结构,从而使在亚洲的运营活动享有与其长期盈利潜力相称的重要地位,并让亚洲享有获得重大成果所必需的自主权。
麦肯锡服务方案
![麦肯锡服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76e7c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e3.png)
麦肯锡服务方案1. 概述麦肯锡(McKinsey)是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公司,为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和机构提供独特的管理和战略咨询服务。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麦肯锡的服务方案,包括其服务领域、方法和流程,以及客户案例和优势。
2. 服务领域麦肯锡的服务领域广泛涵盖各个行业,包括金融、制造业、能源、医疗健康、信息技术等。
公司基于其在不同行业和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管理咨询服务。
麦肯锡的核心服务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战略规划和定位•业务优化和效率提升•组织架构和人才管理•市场营销和品牌策略•战略投资和并购3. 服务方法和流程麦肯锡采用系统化的方法和流程,以确保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
其服务方法和流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3.1. 诊断和分析麦肯锡的顾问团队将与客户合作,深入了解客户组织的业务模式、运营情况和现状。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麦肯锡能够全面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挑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和分析。
3.2. 解决方案设计基于对客户的诊断和分析,麦肯锡将制定一套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这些解决方案可能包括战略规划、业务优化、组织调整等方面的措施。
麦肯锡的顾问团队将与客户合作,确保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3. 实施和监控一旦解决方案确定,麦肯锡将协助客户进行实施,并监控其效果。
顾问团队将与客户团队密切合作,确保解决方案的顺利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调整和优化。
3.4. 成果评估麦肯锡非常注重成果评估,以确保其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在项目结束后,麦肯锡将与客户一起评估项目的成果,并进行反馈和总结。
这有助于麦肯锡不断改进和提升其服务质量。
4. 客户案例麦肯锡已经为众多客户提供了成功的管理咨询服务。
以下是一些麦肯锡的客户案例:4.1. 客户A:制造业公司麦肯锡为客户A提供了全面的业务优化和效率提升方案。
通过重新设计生产流程和优化供应链,客户A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成本降低,市场份额增加。
《供应链大发现:神奇的传送带、人工智能与未来工作》记录
![《供应链大发现:神奇的传送带、人工智能与未来工作》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e31ea1db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5.png)
《供应链大发现:神奇的传送带、人工智能与未来工作》读书札记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书籍简介 (3)1.2 作者介绍 (4)二、供应链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 (5)2.1 供应链的定义 (6)2.2 供应链的发展历程 (7)三、神奇的传送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8)3.1 传送带在物流中的作用 (10)3.2 传送带对供应链效率的影响 (11)四、人工智能在供应链中的应用 (12)4.1 人工智能技术简介 (14)4.2 人工智能在供应链中的具体应用 (15)五、未来工作的挑战与机遇 (16)5.1 未来工作面临的挑战 (18)5.2 未来工作的机遇 (19)六、案例分析 (20)6.1 案例一 (22)6.2 案例二 (23)七、结论与展望 (24)7.1 本书总结 (26)7.2 对未来供应链发展的展望 (27)一、内容描述《供应链大发现:神奇的传送带、人工智能与未来工作》是对阅读这本书后所形成的一系列思考和感悟的汇总。
本书深入探讨了供应链领域的最新发展,包括神奇的传送带技术、人工智能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对未来工作的影响。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于书中的精彩观点和前沿理论,我进行了详细的笔记和感悟记录。
在第一部分,书中对神奇的传送带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作者详细描述了传送带技术的历史演变,以及在现代供应链中的重要作用。
我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深入了解了传送带技术如何改变供应链的运作方式,提高物流效率。
我也对传送带技术的未来发展有所期待,思考其可能带来的更大影响。
第二部分则聚焦于人工智能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书中分析了人工智能如何帮助优化供应链流程,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预测能力。
我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记录,尤其是关于人工智能如何提升供应链的智能化水平,以及可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第三部分则是对未来工作的展望,书中探讨了供应链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这些趋势如何影响未来的工作岗位和技能需求。
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2c4b91fdd36a32d737581bc.png)
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专业姓名学号:教师2015年 4月 10 日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 体量巨大,供应链管理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
本文首先介绍了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含义,通过对我国企业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行分析,分析了我国企业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愿意提出了解决现在我国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对策目录一、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4)(一)供应链的含义 (4)(二)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5)二、我国企业供应链的现状分析及问题分析 (5)(一)我国企业供应链的现状分析 (5)(二)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问题 (6)1.产品不规范标准化程度低 (6)2.各企业间未形成战略伙伴关系 (6)3.信息不能及时掌握决策失误增多 (7)4.管理模式不科学 (7)5.供应链的响应速度慢 (7)6.供应链的设计不合理 (7)三、解决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7)(一)树立真正的供应链管理意识 (7)(二)寻求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8)(三)加强供应链中成员企业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建立、健全中国信用体系 (8)(四)重建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 (8)(五)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8)(六)供应链的风险控制 (9)结论 (10)参考文献 (11)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企业供应链管理是就单个公司所提出的含有多个产品的供应链管理,该公司在整个供应链中处于主导者地位,拥有主导权,如,沃尔玛公司的供应链。
在这样的供应链中,必须明晰主导者的主导权是什么,以及它能否成为统一整个供应链理念的关键要素。
如果这种主导权模糊不清,不仅无助于计划、设计的指定与实施,而且,也无法维系整个供应链的运转及建立起强有力的管理组织。
基于企业供应链的供应链管理,不仅考虑与供应链上其他成员合作,也较多地关注企业多种产品在原料购买、生产、分销、运输等技术的资源优化配置问题。
CMO是怎样蜕变的?
![CMO是怎样蜕变的?](https://img.taocdn.com/s3/m/98329182680203d8ce2f24e5.png)
CMO是怎样蜕变的?少有职位像CMO那样面对如此多的挑战:新媒体的崛起,服务接触点的增加,以及客户群体细分的碎片化。
渊远文化调查显示早在2007年,麦肯锡就撰文称:在未来几年,少有职位像CMO那样面对如此多的挑战和改变,包括新媒体的崛起,销售和服务接触点的增加,以及客户群体细分的碎片化。
麦肯锡指出,虽然许多CEO和董事会认为自己这位高级营销官可以完全应付得来各种状况,但是真实情况是,CMO必须对角色职责再定义,即更多地扮演“消费者传声筒”,并凭借这一角色参与整个公司从产品开发到渠道到生产的所有流程中。
在麦肯锡提出“CMO角色再定义”话题之后,新媒体趋势愈演愈烈,2011年,IBM推出对1700名CMO的《全球CMO调研》,指出CMO将会面临一些传统职责之外的新任务,福布斯则在2012年10月推出文章《CMO已死(CMO is Dead)》,将CMO职责话题再度升温。
那么,CMO角色究竟面临了哪些挑战?当消费者主导逐渐成为现实,当社交媒体等外界环境形成了全方位的品牌-消费者接触点,原本处于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CMO的职责该有何不同?CMO 已死?在几年前,一个首席营销官的工作相对来说要简单得多。
由于媒介环境相对简单,信息的控制权更多地集中在公司这边,因此一个品牌如何被构建,相对来说是可以控制的过程,CMO 的工作更多的是,找一个很棒的第三方机构、瞄准对的消费群体、在曝光率高的地方展示广告而已。
然而游戏规则开始变化——对于一个品牌的诠释力,越来越归在权利不断增大的消费者手中。
一方面,企业和消费者沟通的渠道越来越多,各个接触点都成为企业品牌管理的重点;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企业建构的形象,有着更多的“反诠释”权利,即通过自己的发声和品牌互动,对品牌建构有更多的参与权。
渊远文化调查发现可以说,消费者在品牌管理的过程中有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以顾客为中心”开始从理念,逐渐地一步步落实到真正的企业运营中来,尤其是大数据的兴起,让这种“顾客聚焦”有着真正的可执行性。
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cfdafa0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2.png)
热;I中国经贸导刊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国经济发展将乘势而上,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新发展成效。
“十四五”时期,开放型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部门,应在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国市场优势,借鉴高标准经贸规则,促进国际互利合作,从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
一、基本背景(一)对外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不管国际环境如何变化,我国始终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持续融人全球经济体系,统筹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持续提升。
2020年,尽管受疫情冲击,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仍达32.16万 亿元人民币,约合4.6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进口分别 为17.93万亿元和14.22万亿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 位持续巩固;服务进出口总额4.56万亿元人民币,约 合0.66万亿美元,成为新的贸易增长领域;全年实际 使用非金融类外商直接投资折合1444亿美元,对外非 金融类直接投资折合1102亿美元,两者均多年稳居世 界前列;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22万亿美元,已多年居 全球第一。
(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征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经济规模将再迈上大台阶,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乡居民收人差距大幅 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经济发展更为平衡充 分。
对外将继续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水 平和能力,促进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我国的经济 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体相当。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治理,推 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国际经贸规则和国际经济 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将有较大提升。
(三) 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十四五”时期,我国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 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中国经济前景“双循环”与宏观资源配置体系改革
![中国经济前景“双循环”与宏观资源配置体系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48c02c8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0a.png)
中国经济前景:“双循环”与宏观资源配置体系改革◎ 张 平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呈收缩态势。
这次由自然灾害导致的全球经济冲击不同于以往的全球化危机,是继全球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后的第三种类型的危机,即自然危机冲击。
1929-1933年全球经济危机,以及2008年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都源于经济体内部的失调。
经济危机被定义为有效需求不足的危机。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周期波动源于“私人占有与社会大生产的矛盾”,是私人占有导致的消费不足和资本追逐利润导致的无限性扩大社会再生产的矛盾,即资本剥削劳动导致的供需内生矛盾。
经济危机内生问题一直困扰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了解决经济危机,西方国家采用了改良主义思路,以凯恩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与政治家强调通过刺激“有效需求”来平缓经济危机冲击,短期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熨平波动,长期通过建立社保体系、增加教育投入等公共支出改善社会福利,进行要素收入再分配调整,扩张有效需求,平抑周期。
然而公共福利扩张降低了效率,增加了负债。
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冲击,西方国家出现了“滞胀”,随后提出了“减税”与技术创新推动新周期,希望供给创造需求,但之后遭遇互联网泡沫危机,因此一直未能消除有效需求不足的内生矛盾。
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为维持福利支出或刺激需求进行负债性扩张,开始持续降息,通过提高住房信贷规模来扩张需求,经济从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向以房地产和金融为基础转变。
低利率和财富效应推动了需求增加,经济进入“大缓和”阶段。
但低利率和负债驱动的需求是不可持续的,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引发全球金融危机,2010年欧洲国家爆发欧债危机,其鲜明特征即是高负债与流动性的危机,靠负债来平衡需求的方式再次遭到了打击。
政府通过国家信用进行“量化宽松”“扭转交易”等方法缓解流动性矛盾,并依靠降低利率来缓解资产负债表恶化趋势,但危机仍没有被消除,只是被延缓了,债务累积越来越高。
麦肯锡 新材料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计划
![麦肯锡 新材料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808b614b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70.png)
麦肯锡新材料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计划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新材料企业发展战略与经营计划:麦肯锡视角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科技环境中,新材料行业正扮演着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关键角色。
麦肯锡-供应链管理-流程与绩效
![麦肯锡-供应链管理-流程与绩效](https://img.taocdn.com/s3/m/7fd689dfad51f01dc281f1b2.png)
• We brainstormed on “what could go wrong along the supply chain”:
– What are drivers of performance from a quality, time and cost point of view.
McKinsey • Proprietary and Confidential
LShop/Ldn/22Oct97Rp-fc/kf
-5-
We used a generic supply chain framework as a basis for our analysis . . .
Supply Chain Framework
McKinsey • Proprietary and Confidential
LShop/Ldn/22Oct97Rp-fc/kf
-7-
We began with a brainstorming session on the key drivers for quality, time and cost
• Respect all sources of data:
Blind-sided Intuition Qualitative Opinion Discussion Survey Functional Measures KPIs External Best Practice Quantitative
LShop/Ldn/22Oct97Rp-fc/kf
-3-
Possible data sources
GLMP国际物流师-模块一-供应链管理-复习提纲
![GLMP国际物流师-模块一-供应链管理-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aede7c3f1eb91a37f1115cea.png)
模块一供应链管理Unit1-1供应链管理概述1.国际物流环境物流:物流是一个过程,它对企业及其所有营销渠道,从战略的角度按照原材料,零部件和最终库存品的采购,流通和存储,以整体供应链物流的低成本完成订单,从而实现当前和未来的利益最大化。
供应链:是个由相互联系,相互依靠的组织构成的网络,这些组织相互合作,共同经营,控制,管理并改进从供应商到客户的物料流和信息流。
影响因素:(1)多种国家语言环境(2)不同的渠道伙伴(3)迥然的生活习惯(4)文化因素(5)货币汇率波动1.1全球供应链1.2新兴国家1.3多边贸易组织多边贸易组织: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拉丁美洲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等一体化的结果促使跨越国际的市场活动更加容易,但是偶尔也会阻碍贸易组织间的活动2.物流业的现状总体来说:物流业的现状是发展缓慢,难以琢磨的复兴。
物流成本占GDP的8.3%(中国约18%)3.世界物流绩效指数排名物流绩效指数(LPI):企业物流绩效是指在一定的经营期间内企业的物流经营效益和经营者的物流业绩,就是企业根据客户要求在组织物流运作过程中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所创造的物流价值的对比关系。
4.Gartner供应链前25强高纳德咨询评选条件:(1)财务数据:资产收益率(ROA)、库存周转率及收入增长注: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2)公司理念:高纳德专家分析组和同行业专家分析组3项财政指数和2项理念投票,两项数据综合评选出统一的分数Unit1-2供应链战略和操作流程1.供应链控制塔1.1供应链控制塔简介控制塔是带有系统集成“信息中心”的跨部门组织,能够提供供应链可视性服务。
控制塔通常用来监测、计量及管理供应链上的运输以及仓储活动。
战略层:对供应链整体网络设计提供控制战术层:根据市场需求对采购、操作和分配实行预先设计操作层:涵盖多种实时功能,如运输管理、库存跟踪和异常管理控制塔创造一种大量储存有价值供应链的方法,使客户驱动的供应链实现了端对端控制。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数字全球化:全球流动的新时代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数字全球化:全球流动的新时代](https://img.taocdn.com/s3/m/66b376d1a1c7aa00b52acbef.png)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数字全球化:全球流动的新时代(一)2016-09-0220世纪快速增长的国际贸易与金融流动自2008年以后就开始趋于平缓或下降。
然而全球化趋势并未逆转。
相反数字流正大幅增长——在世界范围内传递信息、思想和创新并且扩大对全球经济的参与。
⏹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互联。
新兴经济体占全球贸易流动的一半以上,而南南贸易成为增长最快的连接类型。
⏹商品与金融流已失去增长动力,但自2005年以来投入使用的跨境带宽增长了45倍以上。
据预测,随着商务、信息、搜索、视频、通讯和公司内部网络流量等数字流持续激增,未来五年跨境带宽还将增长9倍。
⏹数字平台改变了跨境营商的经济学,降低了国际交往与交易的成本。
数据平台创造了全球规模的市场与用户群体,从而为企业提供了庞大的潜在客户基础及接触这些客户的有效方式。
⏹通过使用易趣(eBay)、亚马逊(Amazon)、脸书(Facebook)和阿里巴巴(Alibaba)等数字平台与其他国家的客户和供应商联系,世界各地的小企业逐渐成为“微型跨国公司”。
即使最小的企业也可以天生成为国际性企业:我们调查的86%的科技型初创企业都会参与某些跨经业务。
小企业接触新市场的能力为各地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持。
⏹人们可以使用数字平台学习、找工作、展示才能以及建立个人网络,直接参与全球化。
约9亿人在社交媒体上建立了国际联系,约3.6亿人参与跨境电子商务。
⏹十年间,全球流动使全球GDP至少增长了10%;仅2014年一年各国因全球流动增加的价值总和高达7.8万亿美元。
现在数字流在该影响中所占比重要大于全球商品贸易。
全球流动主要通过提高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而各国从商品、服务、金融、人员和数据的流入与流出中都有所受益。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连接指数(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Connectedness Index)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让我们了解各国如何参与商品、服务、金融、人员和数据的流入与流出。
关于3D打印技术(中英文)
![关于3D打印技术(中英文)](https://img.taocdn.com/s3/m/183cec5f856a561252d36fd4.png)
关于3D打印技术(中英文)3D打印技术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
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
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
3D打印机3D打印机(3D Printers)是一位名为恩里科?迪尼(Enrico Dini)的发明家设计的一种神奇的打印机,它不仅可以“打印”一幢完整的建筑,甚至可以在航天飞船中给宇航员打印任何所需的物品的形状。
不要走开,英文介绍在下边哦2015年我国3D打印技术发展前景分析随着3D打印技术的深入,目前已有上汽、大众等部分整车企业联合零部件企业制作汽车内外饰件的3D产品。
这说明制造商们已经开始接受3D打印技术。
《计划》的发布将促使汽车制造企业能够抛开传统加工生产思路,运用科技创新思路,把3D打印与汽车行业联系起来,完成体系创新。
如果政府能够协助行业建立一个有效平台,把高校、企业与零部行业联合,则可以快速有效推动3D打印技术在零部件行业的应用与发展。
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了解,尽管3D打印前途光明,但仍是一条充满挑战的创新之路。
设计师需要极高的想象力。
同时,市场的供应链条也将受到挑战:交付周期、设计策略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尽善尽美。
而3D打印市场也将不可避免地走向个性化,如何利用定制和本地资源,将成为3D打印成功的关键。
3D打印服务企业无疑会较快地带来收益。
因为应用推广期间,本质上是一个市场创造的过程。
下游企业出于风险的考虑,不会贸然采购设备,改变已有的制造流程。
因此,需要专业的3D打印服务商提供服务,除了产品的直接打印制造之外,还包括CAD模型辅助设计服务,模具开发制造等。
麦肯锡兵败实达之我见
![麦肯锡兵败实达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dbc1a74de45c3b3567ec8bb0.png)
麦肯锡兵败实达之我见2010级图书馆学2班刘芳2010302480052 【摘要】:本文主要从全球咨询业巨头麦肯锡的角度分析了在1998年进军中国市场时兵败实达这一轰动事件的经过及原因,具体从麦肯锡的服务对象选择、服务理念与态度、、服务方法及服务内容的特性几个角度入手,并根据分析得出了对于咨询公司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麦肯锡实达服务中国市场一、麦肯锡概况麦肯锡公司是世界级领先的全球管理咨询公司。
自1926年成立以来,公司的使命就是帮助领先的企业机构实现显著、持久的经营业绩改善,打造能够吸引、培育和激励杰出人才的优秀组织机构。
麦肯锡采取“公司一体”的合作伙伴关系制度,在全球52个国家有94个分公司。
麦肯锡中国分公司包括北京、香港、上海与台北四家分公司,共有40多位董事和250多位咨询顾问。
在过去十年中,麦肯锡在大中华区完成了800多个项目,涉及公司整体与业务单元战略、企业金融、营销/销售与渠道、组织架构、制造/采购/供应链、技术、产品研发等领域。
二、从麦肯锡的服务主体分析其兵败原因(一)、服务对象(麦肯锡对于实达的情况了解过浅)放眼全球,自1926年成立的麦肯锡咨询公司可以算作是咨询业界的老大,是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咨询管理服务的专业战略管理公司。
同时,相对应于其高水平的服务,麦肯锡对自己的客户的选择也是十分挑剔的。
1994年,麦肯锡公司进军中国,一直以来它的服务对象都是具品牌影响的企业服务,并主要是为企业高层主管解决战略管理议题。
【1】“从16个人到16亿”,实达公司是在20世纪90年代是激励一代又一代创业青年的神话的创造者,以计算机外设、PC和网络产品等主营业务在高科技产业异军突起。
【2】1998年,实达公司为了企业成长,不惜花高价300万请来“外脑”巨头麦肯锡公司为其出谋划策,一心想要进行管理体系的改革,麦肯锡公司也对此下了“猛药”,为实达公司提供一个“一步到位”的方案,在集团内部进行全局性的大调整。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_亚洲-未来已至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_亚洲-未来已至](https://img.taocdn.com/s3/m/8d9d4edde53a580216fcfed8.png)
未来已至2019年8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创立于1990年,始终致力于深刻理解全球经济的演变。
作为麦肯锡公司的商业和经济研究智库,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旨在为各界领袖提供商业、公共、社会等领域的真知灼见,帮助他们制定管理决策和政策决策。
我们的研究融合了经济学和管理学,并整合商业领袖的智慧洞见,形成独特的经济学分析工具。
我们运用“从微观到宏观”的方法论,通过剖析微观经济的产业走势,更好地把握影响商业决策和公共政策的宏观力量。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深度报告覆盖了20余个国家和30余个行业,目前的研究主要聚焦以下六大主题:生产力和增长,自然资源,劳动力市场,全球金融市场演变,科技创新对经济的影响,城市化。
近期的研究报告评估了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对就业的影响,收入差距,生产力难题,消除两性不平等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全球竞争新时代,中国创新以及数字技术和金融全球化等问题。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由以下三位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领导:Jacques Bughin、华强森(Jonathan Woetzel)和James Manyika(兼任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院长)。
研究院全球董事合伙人包括Michael Chui、Susan Lund、Anu Madgavkar、Jan Mischke、SreeRamaswamy和Jaana Reme。
资深研究员包括Mekala Krishnan和成政珉(JeongminSeong)。
我们的项目团队由研究院全球董事合伙人以及资深研究员领导,囊括了麦肯锡在全球各地分公司的咨询顾问。
各个团队依托于麦肯锡公司遍布全球的合伙人网络和行业及管理专家。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委员会成员来自世界各地,拥有多样化的行业背景,由以下成员组成:Andrés Cadena、Sandrine Devillard、Tarek Elmasry、Katy George、RajatGupta、Eric Hazan、Eric Labaye、Acha Leke、Scott Nyquist、Gary Pinkus、SvenSmit、Oliver Tonby和Eckart Windhagen。
麦肯锡-概述与基本框架-组织
![麦肯锡-概述与基本框架-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9e69a96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e.png)
变革驱动因素
外部环境变化
随着市场、技术和社会观念的 变化,企业需要不断调整自身
以适应这些变化。
内部成长需求
企业规模扩大和业务多元化, 需要更高效、灵活的组织结构 来支持其发展。
竞争压力
面对竞争对手的挑战,企业需 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提高自身 的竞争力。
客户需求变化
随着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 化,企业需要更好地满足客户
麦肯锡-概述与基本框架-组织
contents
目录
• 麦肯锡概述 • 基本框架-组织 • 麦肯锡的组织结构 • 麦肯锡的组织设计 • 麦肯锡的组织变革
01 麦肯锡概述
公司历史
1926年
公司成立,由James O. McKinsey创立,初期专注于会计
和审计业务。
1940年代
开始涉足管理咨询领域,逐渐转型 为一家专注于为企业提供战略、运 营和组织方面的咨询服务的公司。
持续监控与调整
在变革过程中,需要持续监控进展情 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 变革效果达到预期。
变革效果评估
短期效果评估
长期效果评估
在变革实施后的一段时间内,对变革的效 果进行评估,包括员工满意度、生产效率 、客户满意度等指标。
在变革实施一段时间后,对长期效果进行 评估,包括企业的盈利能力、市场份额、 品牌形象等指标。
1980年代
开始全球化扩张,逐步发展成为全 球领先的管理咨询公司之一。
公司文化
客户至上
始终将客户的利益放在 首位,致力于为客户提
供卓越的咨询服务。
团队协作
鼓励团队之间的协作与 交流,充分发挥集体智
慧,共同解决问题。
创新精神
不断探索新的管理理念 和方法,引领行业变革
全球价值链重构与跨国企业高质量发展
![全球价值链重构与跨国企业高质量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f26ea4769dc5022abea00d6.png)
全球价值链重构与跨国企业高质量发展◎张熠涵摘要:当前全球价值链处于新一轮重构机遇期,这为我国跨国公司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提供了重要机遇。
我国消费市场蓬勃发展有助于企业打破“低端锁定”困境,高技术服务能力成为主导全球价值链重构的重要驱动力,制度性话语权成为保障一国企业价值链地位的重要因素。
对此,政府应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积极参与国际规则重构。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重构;对外直接投资;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识码:A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价值链快速发展。
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输出研发设计以及营销服务等智力成果获取价值链高附加值,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吸收低附加值产品满足自身消费需要;而发展中国家利用以劳动力红利为主要特征的后发优势融入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贸易体系并提升了技术水平,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20多年来,全球价值链发展的实质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体系向覆盖全球各国的贸易体系进行扩张,实现了从发达国家间比较优势配置向全球各国比较优势配置的转变。
这一分工体系满足了当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同的诉求需要,形成了以“中心-外围”为主要特征的国际分工格局。
跨国公司是全球价值链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在最大化利用东道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禀赋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了当前全球价值链的基本格局,主导了全球价值链的发展。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受到严重冲击,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快速成长。
依靠着前期艰苦的积累和各国坚定的支持,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兼并收购了部分发达国家较为优质的企业,逐步形成了一些以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价值链、产业链。
然而,由于前期准备和顶层规划不足,这些跨国公司全球布局碎片化、短视化的问题较为严重。
当前,全球价值链面临新一轮的发展重构,这为我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主导全球价值链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期。
全球价值链重构的主要表现1.全球价值链东升西降、南升北降特征明显,新兴经济体崛起较为明显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增加值规模不断扩大,中国、韩国、印度、俄罗斯、墨西哥与巴西等国家快速崛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7
7
应对挑战和综合平衡
虽然高管们正在制定的战略目标表明了一种期望 :在 未来 5 年中,将会形成更具有可预测性的商业环境,但受访 高管在自己的企业可以如何有效管理这些挑战的问题上存在 分歧(图表 4)。无论对于大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以及在 不同职能部门的高管中,这一结果都同样适用。
好消息是,对于高管们列举最多的 3 项挑战(全球性 竞争、不断提高的消费者期望值,以及客户需求的复杂模式),
当前
与运营团队一起,积极制定供应链战略,并与他们共同努力,
10
确保该战略得到执行
与运营团队一起,积极制定供应链战略,并让他们自己去执行
12
未来 5 年 21 18
展望未来
根据我们的经验,高管层的参与,包括 CEO 的亲力亲为、 高度重视,是管理跨职能综合平衡工作的关键,这种综合平 衡是许多供应链决策的基础。然而,在我们调查的许多企业中,
管们在自己的企业为迎接这些挑战所做的准 是关心成本。
备上存在分歧,并且至少有 2/3 的高管预期,
关于供应链管理的目标,调查结果显示,除了成本控制以外,
供应链风险将会增大。此外,本次调查凸显 企业关注程度正在增大的另一个指标“改进客户服务”过去与未
出一些令人不安的麻烦迹象,而这些麻烦与 来的重要性也出现了类似变化(图表 2)。当然,高管们并没有完
许多未来的供应链挑战将要求企业更好地掌握单独的成 本和客户信息。然而,只有大约 1/4 的受访高管预期自己的 企业在未来 5 年中将对 I T 系统进行投资,而只有 10%的受 访高管表示,自己的企业在利用社交媒体来确定客户对服务 的需求。
图表5
当前,您所在企业的CEO在供应链管理上发挥何种作用?
您预测在未来5年中,CEO会发挥什么作用?
年 10 月 12—22 日进行的一次麦肯锡全球网 年将其确定为未来 5 年头号挑战的高管比例几乎翻了一番,达到
上调查,共收到代表不同地区、行业、任期 了 21%。这就表明,企业的预期正在回归一种新的常态,在这种
和职能专业的 639 名首席级高管的回复。高 常态中,企业至少可以在某些时候专注于其他一些问题,而不只
图表6
评估增加的成本(包括与增加新产品或企业产品组合发生变化有关的、在供应/原材 料、制造能力和人员等方面新增的成本来源)
在企业总体层面 上,详尽程度有 限地跟踪供应链 成本
30
没有详细了解 或跟踪这些成 本
11
12
15
非常详尽地了解 整个供应链的成 本,并跟踪对每 个客户的成本
我们对这些 成本有定性 了解,但缺 少定量信息
智库
Think Tank
麦肯锡:
全球供应链将面临的挑战
高管们表示,自己的企业对关键的综合平衡工作进行了良好的管 理,但要实现更佳的绩效,还存在许多障碍,如不断增大的风险、 缺乏协作和CEO参与程度低
随 着世界各地的经济体从金融濒临崩 溃的境地转危为安,并开始调整到一
无疑问,这是波及全球所有行业的消费支出大幅下降的一种后 果。不过,在展望未来 5 年的挑战时,关注重点发生了变化 :受
不过,高管们预测的供应链风险数量没有太大的变化(图表 3)。超 极参与制定供应链战略,或亲力亲为执行该战略(图表 5)。
过 2/3 的受访高管表示,过去 3 年来供应链风险在增大,而且有几乎相同 受访高管期望在未来 5 年中 C E O 能更多参与供应链战略的
比例的高管认为,今后风险还会继续增大。与任何其他地区的受访高管相 制定与执行,这是企业希望弥补关键的跨职能沟通不畅的一
2010 年,n = 639 2010 年,n = 273 2010 年,n = 3172
2010 年,n = 639
16
53
33 23
44 42
在未来 5 年中,供应链风险将如何变化?
19
49
17 15
26
10 2
61
7
2
14
11
3
销售 / 营销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协作难度最大,有 23% 的高管指出,该部门与制造部门之间的协作存在问题,有 21%的高管表示,该部门与规划部门之间缺乏协作。此外, 有 1/3 的受访高管表示,在管理综合平衡时,跨部门协作
比,亚洲发达国家的高管更为忧心忡忡:有 82%的高管表示,在未来 5 年, 个有希望的迹象。
商务周刊 FEBRUARY 5-20, 2011 105
智库
Think Tank
图表4
为了应对未来5年的供应链挑战,企业未雨绸缪的程度
(用回复“未来最终大的挑战”的首选项所占的百分比来衡量)
已经做好准备 尚未做好准备
企业对供应管理的2个首选目标
降低运营成本 降低整体库存水平 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改进客户服务 使产品或服务更快上市 降低资本成本 减少风险 减少碳足迹 / 创建更“绿色”的供应链
图表2
过去 3 年 未来 5 年
41 30 12
25 29 21 36 21 34 16 9 14 16 3 16
对过去与未来 目标回复的百 分比变化
然而,如果企业要做出明智的决策,就需要进行跨职 能部门讨论的情况并不常见。对于这次调查所研究的 6 种 综合平衡措施中的每一种,定期举行跨职能部门会议被列
图表3
显著增大
略有增大
没有变化
在过去几年中,供应链风险有何变化?
略有减小
显著减小
为决策时最常见的流程,但有 31%—40%的受访高管表示, 自己的运营团队从未或很少与销售和营销部门一起开会讨 论供应链面临的压力。此外,跨职能部门的受访高管表示,
23
物流 / 运输成本压力不断增大
30 在我们运营的各个地区,不同的监管
14
25 要求使企业面临不断加大的监督风险
24
来自全球竞争的压力不断增大
27 供应商格局的复杂性不断增大
14
35
15
提高
12
24
21
消费者的需求模式日益复杂化
24 地缘政治的不稳定性
尽管作为一种供应链挑战,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至关重 要,但只有 28% 的受访高管表示,自己的企业准备管理这种 波动性。应对这种不确定性的一种方法是 :将供应链资产视 为一种风险对冲。通过考虑对当前并不一定成本最低(但可 能很快就会如此)的生产资源进行投资,企业就能使自己在
未来的定位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我们拥有关于这些方面成本的 有限定量信息
应对这些企业已经确定的挑战——改进服务、应对新 的消费者期望和客户需求模式,需要掌握更多和更好的信 息,无论地理范围有多大,或供应链有多长,都是如此。随 着市场日益变得支离破碎,更好地保持对客户信息和成本的 跟踪,可以鼓励和支持开展人与人之间、职能部门之间的讨 论,从而帮助企业为应对未来供应链的各种不确定性而未雨 绸缪。
29
在一定的总体详尽程度上, 跟踪供应链各个特定部分的 成本,但不跟踪针对每个客 户的成本
非常详尽地了解 整个供应链的成 本,但不跟踪针 对每个客户的成 本
我们不评估 这些成本
9
我们了解这些方面所有 的成本信息,并将其用 于业务规划和管理综合 平衡 11
20 30
我们拥有关
24
于这些方面
成本的完整
定量信息
来自全球竞争的压力不断增大, n = 220 消费者对客户服务 / 产品质量 的期望值不断提高,n = 185
消费者的需求模式日益复杂化, n = 174 物流 / 运输成本压力不断增大 n = 154
金融波动性不断增大(例如 :货币的 币值波动,较高的通胀率 )n = 142
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性不断增大, n = 145
23
22
26 供应商格局的复杂性不断增大,n = 90
24
23
25
28 地缘政治的不稳定性 .n = 49
5
37
67
务水平的目标时,最有可能采取一种“一刀切”的方法。 有一半的高管表示,自己的企业对于在原材料、制造能力 和人员上增加的成本,只有相当有限或非量化的信息,有 41%的企业并未在任何有用的详尽程度上跟踪每个客户的 供应链成本。
种新的常态,企业面临着与经济衰退最严重 访高管列举最多的挑战是来自全球竞争的压力不断增大。从我们
时截然不同的一系列供应链挑战——其中包 2008 年的调查以来,一些受到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如气候变化
括不断增大的全球竞争压力和消费者期望 和自然资源的利用)的重要性排名一直较低。尽管如此,与在过
值,以及日趋复杂的客户需求模式。2010 去 3 年的调查中表示环境问题是最大挑战的受访者比例相比,今
远远没有达到我们的经验表明是审慎而稳健的程度(图表 6)。例如, 力、能在短期内解决环境影响的各种机会,并准备迅速回
客户服务正在成为一种更重要的优先任务,高管们表示,自己的企业 应在环保期望和要求上的任何突然变化,将是一种明智之
它们一门心思关注的是如何平安度过这次 第二。
金融危机。过去三年最频繁提及的挑战是
高管们还表明,随着他们的企业走出经济衰退的阴影,供应链
客户需求的波动性不断增大(图表 1)。毫 的绩效在效率和效益两方面都有所提高,许多企业已经实现了过去
104 FEBRUARY 5-20, 2011 商务周刊
图表1
自己企业的供应链风险会进一步增大。
的最大障碍是 :各职能部门不了解自己部门对其他部门的
的目标。例如,近一半的受访高管表示,自己企业现在的服务水平比三年 影响。
前有所提高,39% 的高管表示,成本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而
这种脱节状态可能会因为调查显示的首席执行官相对
有 45%的高管表示削减了库存量。
较低的参与水平而进一步恶化 :绝大多数企业 C E O 并未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