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等式是什么
会计等式
第一节会计等式一、第一会计等式资产和权益客观上是相等的关系,这种关系就叫资金的平衡关系。
即从数量上看,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定有相等数额的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必定有相等数额的资产,即权益与资产在数量上必然相等。
这种平衡关系用公式表示就是会计平衡式。
即:资产= 权益= 债权人权益+ 所有者权益= 负债+ 所有者权益这一平衡公式反映了会计基本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数量关系,反映了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
二、第二会计等式企业经过一定时期的经营,必然会发生一定的费用,取得一定的收入,而收入与费用之差就是利润,即:收入—费用= 利润这一平衡关系式反应了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反映了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三、第三会计等式利润的增加必然引起会增加所有者权益,因此,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利润=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或:资产+ 费用=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这个会计等式是动态的,表示企业经营过程钟发生的增值情况。
在会计期末结算时,将收入与费用配比,计算出利润,并进行利润的分配,转入所有者权益中,让这个平衡等式又恢复为: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三、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平衡等式的影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大量的经济业务,这些经济业务在会计上称作“会计交易或事项”。
这些交易或事项的发生会引起会计要素之间数量的变动。
但是,无论什么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上述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
尽管经济业务多种多样,但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从大的方面来说不外乎以下四种类型。
(一)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和权益双方同时等额增加这类经济业务不会影响会计等式的平衡,单经济业务发生前后会计等式的金额增加了。
(二)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和权益双方同时等额减少这类经济业务不会影响会计等式的平衡,单经济业务发生前后会计等式的金额减少了。
会计等式
会计基础各类会计公式总结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扩展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账户期末余额=账户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资产账户增加额合计+权益账户减少额合计=权益账户增加额合计+资产账户减少额合计资产账户期末余额合计=权益账户期末余额合计资产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短期借款利息:短期借款利息=借款本金×利率×时间购入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实际买价+采购费用税额公式: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销项税额=销售额×增值税税额进项税额=购进货物或劳务价款×增值税税额材料采购费用的分配:材料采购费用分配率=共同性采购费用/分配标准合计某材料应负担的采购费用=采购费用分配×该材料的分配标准不含税价款=价税款总额÷(1+税率)增值税税额=价税款总额-不含税价款制造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分配率=待分配费用总额/分配标准总额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分配标准额×制造费用分配率完工产品的计算公式: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 期末在产品成本商品销售收入的计量方法:销售净收入=不含税单价×销售数量―销售退回―销售折让—商业折扣主营业务成本:本期应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本期已销售商品的数量×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本期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数量×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一次加权平均法: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入库存货数量)发出存货成本=加权平均单价×发出存货数量期末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成本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入库前结存成本+本次入库存货成本)/(本次入库前结存数量+本次入库存货数量)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收入=不含税单价×销售数量—销售退回—销售折让—商业折扣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值税销项税额=销售货物的不含税售价×增值税税率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应交消费品的销售额×消费税税率应交城建税=(当期的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城建税税率应交营业税=转让收入×营业税率利润:利润(或亏损)总额=英语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净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企业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所得税前利润中予以调整的项目各期预交所得税:当前期累计应交所得税=当前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当前期应交所得税=当前期累计应交所得税—上期累计已交所得税企业利润分配: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净利润—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以前年度非分配利润+公积金转入数本年末未分配利润=可供投资人分配的利润—优先股股利—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积—普通股股利原材料采购:原材料采购成本=买价+采购费用实地盘存制:期末存货结存数量= 实地盘点数量本期发出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末存货实地盘存数×单价存货结存数量=存货盘点数量+在途商品数量+已提未销数量—已销未提数量本期减少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成本银行存款清查: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项—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项=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项—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项明细账余额计算: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明细帐(借余)-坏账准备+预收账款明细帐(借余)预付账款=预付账款明细帐(借余)+应付账款明细帐(借余)应付账款=应付账款明细帐(贷余)+预付账款明细帐(贷余)预收账款=预收账款明细帐(贷余)+应收账款明细帐(贷余)待摊费用=待摊费用明细帐(借余)+预提费用明细帐(借余)预提费用=预提费用明细帐(贷余)+待摊费用明细帐(贷余)(记忆口诀:两收合一收,借贷分开走;两付合一付,各走各的路)―未分配利润‖项目=―本年利润‖账户余额—―利润分配‖账户余额收益性支出按资本性支出处理——利润虚增、资产偏高资本性支出按收益性支出处理——利润虚减、资产偏低库存现金日记帐:日余额=上日余额+本日收入额—本日支出额会计科目:资产类: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存货跌价准备、待摊费用、长期股权投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溢负债类: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其他应收款、预提费用、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预计负债所有者权益类: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成本类: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损益类: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财务会计报告:根据总账余额直接填列: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应交税费其他应付账款、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根据总账余额计算填列:货币资金、存货、未分配利润根据总帐与明细账余额分析计算填列:长期借款、长期待摊费用根据有关账户余额减去其备抵账户余额后的净额填列: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资产负债表内容表首:报表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报表编号、货币名称、计量单位等正表:报告式(上下结构)和账户式(左右结构)在我国,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利润表内容表首:报表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报表编号、货币名称、计量单位等正表:单步式和多步式在我国,利润表一般采用多步式。
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一)会计等式的含义会计等式亦称会计恒等式或会计平衡公式。
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
资产=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等式表明企业在一定时点上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
从企业的一定时期即动态来观察,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要发生各种费用,也取得各种收入,因而会计平衡公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二)企业资金运动变化的四种情况企业资金的任何变化,都会表现在数量上的变化。
经济业务的发生,会引起企业资金运动发生四种情况的变化:1.一种资产增加,同时,另一种资产减少。
2.一种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增加,同时,另一种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减少。
3.一种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增加,同时,一种资产增加。
4.一种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减少,同时,一种资产减少。
涉及资产和权益的经济业务发生后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一、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增减金额相等。
二、一项权益增加,另一项权益减少,增减金额相等。
包括:1.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2.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3.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4.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负债减少。
三、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双方增加金额相等。
包括:1.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增加;2.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四、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双方减少金额相等。
包括:1.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减少;2.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涉及收入和费用的经济业务发生后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在会计年度开始时,基本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在会计年度中,企业由于经营一方面会取得收入,并因此增加资产(或减少负债);另一方面要发生费用,并因此减少资产(或增加负债)。
这类经济业务发生时所引起会计等式中有关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概括起来也不外乎上述第一类经济业务发生对资产和权益影响的四种类型,即:一、收入发生引起资产增加,等式双方同增。
二、收入发生引起负债减少,等式右方两个项目之间此增彼减。
会计经验:会计基本等式_最基本的会计等式
会计基本等式_最基本的会计等式
会计基本等式_最基本的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是指根据企业有一定资产就有相应权益的关系来表达的会计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平衡公式。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最基本的会计等式
任何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定有一定数量的资产,而每一项资产,如果我们一分为二地看,就不难发现:一方面,任何资产只不过是经济资源的一种实际存在或表现形式,或为机器设备,或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另一方面,这些资产都是按照一定的渠道进人企业的,或由投资者投人,或通过银行借人等,即必定有其提供者。
显然,一般人们不会无偿地将经济资源(即资产)让渡出去,也就是说,企业中任何资产都有其相应的权益要求,谁提供了资产谁就对资产拥有索偿权,这种索偿权在会计上称为权益。
这样就形成了最初的会计等式:
资产=权益
这一等式表明,会计等式之所以成立就是因为资产和权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归企业所有的一系列财产(资产),另一方面是对这些财产的一系列所有权(权益)。
权益通常分为两种:一是以投资者的身份向企业投人资产而形成的权益,我们称为所有者权益;另一种是以债权人的身份向企业提供资产而形成。
会计等式
二、会计等式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或会计平衡公式,是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恒等式。
会计等式如下:资产= 权益资产可以分为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
债权人权益包括银行借款、应付账款、应交税金等。
都有是企业应归还的债务,是企业负债。
所以上述公式又可表达为:(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通常称为第一会计等式。
这一等式反映了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数量关系,即一定数额的资产必定有一定数额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是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经济资源,即必须有一定的经营资金或一定的实物财产,企业才能开始生产经营活动,这些资金和财产就形成企业的资产。
怎样获得这些资金,只有两条途径,一是来源于债权人提供的资金,形成企业的负债;另一是来源于企业所有者的资本投入,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表明了企业的资金占用在哪些方面,资金从何处来。
实质上,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构成了同一价值运动的两个方面,从数量上来说,其来源必然等于占用。
所以,资产的价值量必然等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和。
每笔业务都会引起企业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只要计算,记账没有错误,无论怎样变化,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都不会被破坏。
虽然经济业务千变万化,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九种类型: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2.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增加;3.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4.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减少;5.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6.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7.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8.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9.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负债减少;现举例说明以上九种类型经济业务发生,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例1-1】某企业2005年1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1)该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1800元。
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一、会计等式的含义及种类:1、会计等式的含义:也称会计平衡公式,或会计恒等式。
它是运用数学方程的原理描述会计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表达式。
2、会计等式的种类:(1)基本会计等式(也称第一会计等式,或静态会计等式、存量会计等式);A.组合方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所有会计等式中排在第一位,反映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反映各要素在特定时点的余额)注:负债(债权人权益)与所有者权益合称权益B.对基本会计等式的理解:第一,基本会计等式体现了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侧面:资金存在形态与资金来源渠道。
第二,在以货币计量时,会计等式双方数额相等;即,有一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必定有一定的资金存在形态;反之也是一样。
第三,资产会随负债、所有者权益增减而增减。
C.基本会计等式的作用:第一,表明了某一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时间点所拥有的资产权属关系;第二,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方法建立的理论依据。
(2)动态会计等式(也称增量会计等式)(反映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变动的结果会增加资产、权益)A.组合方式:收入-费用=利润(★若考虑利得和损失时,等式应为:收入-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
★利得和损失并不属于会计要素!)B.对动态会计等式的理解:▲第一,利润的实质是企业实现的收入减去相关费用以后的差额——收入大于费用时为利润;收入小于费用时为亏损。
▲第二,在假定费用不变的情况下,利润会随着收入的增减而增减。
▲第三,在假定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利润会随着费用的增加而减少,或反之。
(3)扩展(综合)会计等式A.组合方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扩展会计等式(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B.对综合会计等式的理解:▲第一,资金两个不同侧面(资金存在形态<资产+费用>与资金来源渠道<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扩展。
▲第二,收入与费用使基本等式双方在数额增加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平衡相等。
三个会计恒等式
三个会计恒等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通常称为第一会计等式。
2、收人-费用=利润,这一等式可称为第二会计等式,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是编制损益表的依据,是一定时期的动态数字。
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这是将第一会计等式和第二会计等式相结合的第三会计等式,是利润分配前的会计等式。
等式一: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状况,也就是企业经营中的某一天,一般是开始日或结算日的情况;
等式二: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情况,所有的资产都是为了赚钱,而资产一旦运用并取得收入时,资产就转化为费用,收入减去费用即为利润,又叫净收益。
净收益又会做为资产用到下一轮的经营,于是就产生了等式三。
等式三:等式三并没有破坏等式一,当利润分配后,分成股东收益和一部分交税后,等式三便消失了,又成了等式一。
所以会计六要素不管如何转变,最后都会回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
在实际工作中要是等式不平了,那就说明记账有错。
会计等式基本类型
会计等式基本类型
会计等式是会计基础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用于描述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
会计等式基本上有两种类型,即资产等于负债加权益,以及收入减费用等于利润。
1.资产等于负债加权益(Assets = Liabilities + Equity):
●这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也称为会计平衡表。
它表示一个企业的资产,即所有拥有
的资源,等于它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总和。
这个等式反映了企业的基本财务平衡。
●资产(Assets):代表企业所有的资源,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
●负债(Liabilities):代表企业应付的债务,包括应付账款、长期负债等。
●权益(Equity):代表企业的净资产,即所有者对企业的投资。
2.收入减费用等于利润(Revenue - Expenses = Profit):
●这个等式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盈利状况。
企业的收入减去费用等于净利润,
也称为盈利或利润。
●收入(Revenue):代表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等业务活动中所获得的货币或
货值。
●费用(Expenses):代表企业在运营业务时发生的成本和支出,如工资、房租、采
购成本等。
●利润(Profit):代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净盈利,是收入减去费用的结果。
这两个基本的会计等式是财务报表的基础,为财务会计提供了基本的框架。
企业的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都是基于这些等式来编制和呈现的。
会计等式相关知识点
会计等式相关知识点会计等式是会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它是会计思维和会计逻辑的起点。
了解和掌握会计等式相关的知识点是学习和应用会计的基础。
一、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的核心是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
这是整个会计体系的基础,通过这个等式,将所有的经济事物分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部分。
资产是指企业拥有的有形或无形的资源,负债是企业所负的债务,所有者权益是企业归属于业主的资金。
通过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的等式,反映了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以及这些资源的来源。
二、会计等式的扩展除了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的基本等式之外,会计等式还可以通过扩展反映更多的会计信息。
通过将资产进一步细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将负债进一步细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可以得到以下扩展等式: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 长期负债 + 所有者权益非流动资产 = 长期负债 + 所有者权益通过这样的扩展,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和分析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结构,有助于进行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财务管理。
三、会计等式与会计方程式会计等式也可以与会计方程式进行对比。
会计方程式是以会计学的视角来看待会计等式的,它表示为: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会计方程式强调了会计的双重入账原则。
按照这个原则,每一笔会计记录都必须有相应的借方和贷方,使借贷方相等。
这种双重入账造成了会计等式的平衡。
通过会计方程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会计等式的本质。
四、会计等式的运用会计等式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概念,它在实际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会计等式是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
无论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还是现金流量表,都是在会计等式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的。
其次,会计等式也是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的重要工具。
通过比较不同期间的会计等式,可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此外,会计等式还在会计核算和内部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会计等式是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它体现了会计的基本逻辑和思维方式。
会计基本等式是什么
会计基本等式是什么〔会计〕等式是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即数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恒等式。
那你知道会计基本等式是什么吗?接下来我就告诉你会计基本等式是什么。
会计基本等式是什么:会计等式是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即数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恒等式。
它是各会计主体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报表的理论依据。
会计等式提示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反映资产负债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反映利润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
任何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定有一定数量的资产。
而每一项资产,如果一分为二地看,就不难发现,一方面,任何资产只不过是经济资源的一种实际存在或表现形式,或为机器设备,或为现金、银行存款等。
另一方面,这些资产都是按照一定的渠道进入企业的,或由投资者投入,或通过银行借入等,即必定有其提供者,显然,一般人们不会无偿地将经济资源(即资产)让渡出去,也就是说,企业中任何资产都有其相应的权益要求,谁提供了资产谁就对资产拥有索偿权,这种索偿权在会计上称为权益。
资产=权益=债权者权益+所有者权益这是怎么回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抽象的代表"资产负债表'的会计恒等式。
利润=收入-费用,这是抽象的代表"利润表'的会计等式。
而一般会计教材上写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它的实质是告诉你"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间存在的勾稽关系,那就是"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抽象成收入减费用)最终会归属到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中去,变成使所有者权益增加的因素。
所以你观察这个等式的时候,心里要明白它表达的经济关系的实质,而不要去纠结在某一时点每个要素的金额最后是否能相等。
会计等式
货币计量前提包含两层含义
会计反映的是能用货 币计量的经济活动
货币计量隐含币值稳 定的假设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 价物,能用以计量所 有会计要素,也便于 综合。 使实际成本原则、可 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 则等会计核算原则的 建立成为可能。
I WILL……
(三)会计要素计量原则 会计计量是指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 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 金额的过程 ,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 1.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 计量属性是指所予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 方面,如桌子的长度、铁矿的重量、楼房的 面积等。 从会计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 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 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A会计主体从B会计主体购入材料一 批,款项未付
A会 收入增加, 债务增加
B主体做收入 增加,债权 增加
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其经 济活动是持续正常进行的,不会面临破产清算。会计 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而不应考虑企业是否破产清算等,在此基础上考虑会 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
一个法律主体可以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一个会计主 体不一定是一个法律主体。
工行某省的分行,不是一个法律主体,但是独立进 行会计核算是一个会计主体 企业集团公司,内部销售部门,生产车间等都可以 单独进行会计核算,都是会计主体,但都不是法律 主体
会计主体假设限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为会计人 员的会计核算提供了立场。 会计主体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 计量假设以及全部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例2-6】公司签发并承兑无息商业汇票(由付款 人或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由承兑人承 兑,并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 一种票据。)一张,面额50000元,以抵偿所欠购 料款。 负债内部的增减变化 【例2-7】债权人将其原赊欠给公司的货款50000 元转作向企业投资。 负债减少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会计常用计算公式
会计常用计算公式
在会计中,有许多常用的计算公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会计计算公式:
1. 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润=收入-费用
2. 会计账户: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3. 试算平衡公式:
发生额试算平衡
4.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计算公式。
5.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先进先出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
6. 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率: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 ÷ (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100%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
×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同版本的会计书籍和培训教材中可能会有不同的会计计算公式,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会计等式
一、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所以者权益+(收入-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账户期末余额=账户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资产账户增加额合计+权益账户减少额合计=权益账户增加额合计+资产账户减少额合计资产账户期末余额合计=权益账户期末余额合计资产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资产=负债+所以者权益+利益(亏损)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或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二、会计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三、发出存货计价方法:1、个别计价法2、先进先出法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加权平均单价=实际成本÷存货数量4、移动加权平均法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四、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率: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五、销售商品的核算:1、毛利率法: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2、售价金额法;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六、固定资产折旧方法1、年限平均法:年折旧率=(1 -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受命(年)X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X月折旧额2、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X(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X单位工作量折旧额3、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 ÷预计使用受命(年))X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率=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X月折旧率4、年数总和法: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X100%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X月折旧率七、完工百分比法劳务收入及费用公式:1、本期确认的收入=劳务总收入X本期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收入2、本期确认的费用=劳务总成本X本期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费用八、企业利润的计算公式第一步: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第二步: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中: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第三步: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第四步: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其中:所得税=应税所得*所得税税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九:利润分配1、可供分配的利润=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2、未分配利润=可供分配利润-提取盈余公积(包括公益金)-应付利润(或应付股利)3、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净利润-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以前年度非分配利润+公积金转入数4、本年末未分配利润=可供投资人分配的利润-优先股股利-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积-普通股股利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短期借款利息:短期借款利息=借款本金×利率×时间购入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实际买价+采购费用税额公式: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销项税额=销售额×增值税税额进项税额=购进货物或劳务价款×增值税税额材料采购费用的分配:材料采购费用分配率=共同性采购费用/分配标准合计某材料应负担的采购费用=采购费用分配×该材料的分配标准不含税价款=价税款总额÷(1+税率)增值税税额=价税款总额-不含税价款制造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分配率=待分配费用总额/分配标准总额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分配标准额×制造费用分配率完工产品的计算公式: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 期末在产品成本商品销售收入的计量方法:销售净收入=不含税单价×销售数量―销售退回―销售折让—商业折扣主营业务成本:本期应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本期已销售商品的数量×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本期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数量×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一次加权平均法: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入库存货数量)发出存货成本=加权平均单价×发出存货数量期末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成本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入库前结存成本+本次入库存货成本)/(本次入库前结存数量+本次入库存货数量)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收入=不含税单价×销售数量—销售退回—销售折让—商业折扣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值税销项税额=销售货物的不含税售价×增值税税率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应交消费品的销售额×消费税税率应交城建税=(当期的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城建税税率应交营业税=转让收入×营业税率企业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所得税前利润中予以调整的项目各期预交所得税:当前期累计应交所得税=当前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当前期应交所得税=当前期累计应交所得税—上期累计已交所得税原材料采购:原材料采购成本=买价+采购费用实地盘存制:期末存货结存数量= 实地盘点数量本期发出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末存货实地盘存数×单价存货结存数量=存货盘点数量+在途商品数量+已提未销数量—已销未提数量本期减少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成本银行存款清查: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项—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项=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项—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项明细账余额计算: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明细帐(借余)-坏账准备+预收账款明细帐(借余)预付账款=预付账款明细帐(借余)+应付账款明细帐(借余)应付账款=应付账款明细帐(贷余)+预付账款明细帐(贷余)预收账款=预收账款明细帐(贷余)+应收账款明细帐(贷余)待摊费用=待摊费用明细帐(借余)+预提费用明细帐(借余)预提费用=预提费用明细帐(贷余)+待摊费用明细帐(贷余)(记忆口诀:两收合一收,借贷分开走;两付合一付,各走各的路)“未分配利润”项目=“本年利润”账户余额—“利润分配”账户余额收益性支出按资本性支出处理——利润虚增、资产偏高资本性支出按收益性支出处理——利润虚减、资产偏低库存现金日记帐:日余额=上日余额+本日收入额—本日支出额会计科目:资产类: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存货跌价准备、待摊费用、长期股权投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溢负债类: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其他应收款、预提费用、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预计负债所有者权益类: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成本类: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损益类: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财务会计报告:根据总账余额直接填列: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应交税费其他应付账款、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根据总账余额计算填列:货币资金、存货、未分配利润根据总帐与明细账余额分析计算填列:长期借款、长期待摊费用根据有关账户余额减去其备抵账户余额后的净额填列: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资产负债表内容表首:报表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报表编号、货币名称、计量单位等正表:报告式(上下结构)和账户式(左右结构)在我国,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利润表内容表首:报表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报表编号、货币名称、计量单位等正表:单步式和多步式在我国,利润表一般采用多步式。
会计等式的定义 会计等式有哪些?
会计等式的定义会计等式有哪些?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平衡公式,它揭示了六大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或控制一定数额的资产。
企业的资产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由投资者投入,即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二是向债权人借入,即企业的负债。
资产表明企业拥有或控制哪些经济资源以及多少经济资源,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表明这些资源的来源。
从数量上看,企业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就必然有一定数额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因此,企业的资产总额与负债和所有者总额永远保持平衡关系。
这种平衡关系随着企业所处的经营期间不同,其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
在企业经营初期,由于会计要素中只有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因此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又称为第一会计等式,属于静态等式。
它反映了企业资产的产权关系,是复式记账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进行,企业会发生相应的成本费用支出并取得收入。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收入扣除相关的成本费用后,即为企业的利润,于是出现了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这一等式被称为第二个会计等式,它反映了企业经营成果与收入和费用的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企业取得利润,表明企业的资产增加。
企业的利润是属于所有者的,取得利润意味着所有者权益也增加。
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亏损,则使企业资产减少,同时所有者权益也减少。
将利润或亏损并入基本会计等式,出现了第三个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这是一个动态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之间关系的会计等式。
从这个会计等式可以看出,企业的经营成果最终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利润会使企业的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亏损则使企业的资产减少、所有者权益减少。
当一个会计期间结束后,利润(或亏损)被并入所有者权益项目,会计等式又恢复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基本形式。
该期末的会计等式也就是下一期期初的会计等式,它将随着企业下一期经营活动的进行发生变化。
会计的基本等式是什么_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什么作用
会计的基本等式是什么_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什么作用〔会计〕等式是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即数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恒等式。
那你知道会计的基本等式是什么吗?接下来我就告诉你会计的基本等式是什么。
会计的基本等式是什么: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抽象的代表"资产负债表'的会计恒等式。
利润=收入-费用,这是抽象的代表"利润表'的会计等式。
而一般会计教材上写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它的实质是告诉你"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间存在的勾稽关系,那就是"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抽象成收入减费用)最终会归属到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中去,变成使所有者权益增加的因素。
所以你观察这个等式的时候,心里要明白它表达的经济关系的实质,而不要去纠结在某一时点每个要素的金额最后是否能相等。
不要简单的从金额数量的角度去思索它,而要明白它所抽象出的经济内涵。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分开的,因为资产负债表是"时点'报表,而利润表是"期间'报表。
你如果简单的依据这个公式把"期间'数据(收入、费用)加在"时点'数据(资产、负债、权益)上,这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缺乏明晰的会计理论功底的就很容易产生混淆。
下面给你转一段关于这个式子的具体阐述,你再理解一下: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
会计等式(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即:资金运用=资金来源。
该等式是会计记帐、核算的基础,也是编资产负债表的基矗它说明了股东与债权人两者在企业的资产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额。
在负债不变时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方向变化。
所有者权益不变呢,资产就与负债同方向变化,而当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都变化的时候,其资产的变化则等于两者之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等式是什么?会计恒等式有哪些?
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平衡关系的计算等式,也称为会计恒等式。
它有效地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联系在一起,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
1.静态的会计等式
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其资金无非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1)投资人投入; (2)借债。
自有资金和外来资金构成企业经营的全部资金来源。
这些资金或者投入物(机器、设备)形成了企业的资产;来源于债权入(如银行)的资金,形成负债;来源于投资者的资金形成所有者权益。
而这三者之间就存在一个基本的恒等式:
企业资金占用=企业资金来源(等式1)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即:资金运用=资金来源
这个等式反映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这种关系也表现为一种静态的关系,表现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某一时点,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对等关系。
这个基本等式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本依据。
2.动态的会计等式
开办企业的同的是为了盈利,上一个等式并不能反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是盈利还是亏损,因此,我们给出下面的等式,可以充分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
收入一费用=利润(或亏损) (等式2),即:得到的-付出的=赚的(或亏的)企业的目标就是赚钱,只有取得的收入抵消为这笔收入所花的费用还有剩余,企业才算是盈利了。
其中,如果利润>0,则表现为企业盈利;如果利润<0,则表现为企业亏损。
之所以将这一等式称为动态指标,是因为我们可以从企业不同阶段的利润变化中分析企业的盈利状况。
动态的会计等式也是编制“利润表”的主要依据。
3.动静结合的会计等式
从第一个等式中只能看出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情况,即某一个时点的状况;而第二个等式只能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动态情况,即赚了多少钱,而无法反映企业的规模。
再仔细思考一下,我们会发现,资产运用会取得收入,同时也产生了费用,而利润的增加一方面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加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资产或减少了企业的负债。
因此,产生了等式3:
资产+利润=负债+所有者权益+(收人一费用) (等式3)
由于企业的利润最终要归入新的资产中,减少负债或增加所有者权益,等式3最终可以转化成等式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