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教学大纲2009-6-6

合集下载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2
(1) 某些研究对研究对 象可能带来 痛苦,特别 是关于道德 与偏差行为 (deviant behavior) 的研究。
(2) 告知同意(informed consent):自愿参加研究计划者充分了解所有可能面临风险, 然后签署一份同意书。 4.匿名与保密(anonymity and confidentiality)
肆、 归纳式理论建构(Inductive Theory Construction)
一、 步骤: (1) 观察社会生活(常用田野调查 field research) (2) 找出相对普遍性的原则模式,此乃"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
二、 实例:人们为何吸食大麻(marijuana) (1) 观察校园内学生对大麻的使用情形,发现女性、亚裔、住在家中者,吸食大麻 情形较少。 (2) 用"社会约束"(social constraints)来解释以上三类学生为何较少吸食大麻。
伍、 理论和研究的关连性(nks between Theory and Research)
一、 研究与理论有关: (1) 在演绎法中,用研究来检验理论 (2) 在归纳法中,理论从研究分析而来
二、 研究不使用理论: 例如:人类学(anthropology) 对于某个社会的衣着与食物的观察
三、 现实世界中理论的重要性: 假如你要改变社会,你必须先了解它是如何运作的,而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干 预与介入。例如:贫穷为什么会继续存在?
3
4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讲义(二) 典范、理论和研究
壹、 一些社会科学典范(Some Social Science Paradigms)
一、 典范 (paradigm)的定义: A model or framework for observation and understanding, which shapes both what we see and how we understand it.

精品课件-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教程-第五章

精品课件-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教程-第五章

料和统计数据,只能大致估计产品投放市场会有销路好、销路
一般、销路差三种状态;现有大批量生产、中批量生产、小批
量生产三个方案。
收益值(万元)
销路好
销路一般
销路差
大批量生产
120
80
-20
中批量生产
80
60
10
小批量生产
50
40
30
第一节 决策分析方法
•不确定型决策范例 解:在畅销的状态下,若采取的决策方案是大批生产, 收益值为120万元,比中批量和小批量方案都要好,不会后悔, 即后悔值为120-120=0。若采用中批生产或小批生产,则后悔 值分别为: 120-80=40(万元) 120-50=70(万元) 以此类堆,可以得出在销路一般的状态下,三个方案的后悔值 分别为: 80-80=0(万元) 80-60=20(万元〕 80-40=40(万元) 在滞销的状态下,三个方案的后悔值分别为: 30-(-20)=50(万元) 30-10=20(万元) 30-20=10(万元)
电力4000度和3个劳动日,可获利700元;生产B产品一公斤需耗
煤4T,电力5000度和10个劳动日,可获利1200元。因条件限制,
这个厂只能得到煤360T,电力20万度和劳动力300个,问:如何
安排生产(即生产A、B产品各多少?)才能获利最多,请建立解
活动
产品A生产 产品B生产 资源的限制
决此问资 题源的数学模型。(1公斤) (1公斤)
第一节 决策分析方法
一、决策分析概述
(六)几类基本决策问题分析 决策问题类型划分
不确定型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的主要方法 ✓乐观法(最大最大原则) ✓悲观法(最小最大原则) ✓等概率法(Laplace准则) ✓后悔值法(Savage准则或后悔值最大最小原则)

《公共管理学》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学》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学》教学大纲|《公共管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公共管理英文名称:公共管理时间:32分:2适用专业:公共关系专业课程性质:选修预习课程:1。

课程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公共管理的特殊规律和过程,为他们今后有效管理公共事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2,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研究公共领域管理的特殊规律和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管理功能,结合环境条件的可能性,合理考虑成本、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平衡,以及知道如何提高公众的整体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是公共事务的核心内容。

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的一般规则。

讲座1:导论教学目的:了解公共管理的内容、目的和特点;理解公共管理是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的。

教学内容:1。

理解公共管理的内涵。

了解公共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试题:1。

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有什么区别?公共管理的特点是什么?2.简要描述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讲座2:公共管理学科及其行为特征教学目的:了解政府作为公共管理学科的职能特点和公共管理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1。

理解政府成为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政府的职能本质上是保证整个社会的公平和效率3.公共管理的主要特征是公共管理组织行为的程序性和公共管理人员的层级性特征是公共管理组织行为的程序性和公共管理人员的层级性问题作业:作业占正常成绩的20%问题: 1。

政府成为公共管理主体的基础是什么?2.如何理解政府职能的转变?转变?公共管理的基本功能讲座3:公共管理的基本功能理解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是公共管理的四项基本功能 教学目的:理解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是公共管理的四项基本功能教学内容:1。

理解计划的要素和标准以及制定计划的必要性。

组织是一个为特定目标组合权利的过程包括高级管理层的组织和中低层管理层的重组。

3.协调功能具有多样性4.理解控制的目的是确保管理行为符合计划、既定程序和原则。

思考问题:1。

如何理解制定计划的必要性 2.如何理解不同层次管理者的组织职能和任务 3.了解不同级别经理的协调职能别经理的协调职能公共管理的运行过程讲座4:公共管理的运行过程教学目的:了解如何充分发挥公共管理的基本功能,如何合理发挥运行机制;定期评估和总结运行情况是提高运行效率的必要条件和手段。

公共管理-教学大纲2

公共管理-教学大纲2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负责人:黎民课程中文名称:公共管理学课程英文名称:Public Management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数:3课程学时数:54授课对象:公共管理相关专业本科生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管理学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公共管理学》是公共管理学科包括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和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在内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本专业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原则,以便为进一步学习公共管理学科的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要求: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了解公共管理的发展历史、趋势;掌握公共管理的运行机理。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讲绪论第一节公共管理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第二节公共管理学是时代的产物第三节公共管理学的内涵与研究方法第四节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发展重点讲授: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公共管理学对传统行政学的突破;公共管理学的涵义及特点;公共管理学与中国市场经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二讲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第一节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第二节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第三节新公共管理重点讲授:公共管理的管理学、经济学思想渊源,特别是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管理学的意义;政府失败论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迪;对新公共管理思潮和实践模式的评析。

第三讲公共管理的组织第一节公共组织的理论第二节公共组织的类型第三节公共组织中的人员第四节传统公共组织的困境与变革重点讲授:公共管理的各种主体;公共组织的结构与特征;传统科层制公共组织的困境,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公共组织变革的方向与途径。

第四讲公共管理的产品及供给第一节公共物品第二节公共物品的供给第三节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重点讲授:公共物品的含义与类型;判断公共物品的步骤;林达尔均衡;了解公共物品供给的特点与条件;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与改革的方向。

第五讲公共管理职能第一节公共管理职能概述第二节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第三节市场经济中的公共管理职能重点讲授:公共管理职能的基本内涵、构成、历史沿革;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现实基础、结构与限度;我国传统公共管理职能体系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趋势。

0.北大版《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课程介绍

0.北大版《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课程介绍
(美)艾尔•巴比著《社会研究方法》(第十版)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 2005年版。 该书是美国大学的通用社会学教材,同时它被译成多国文字,是一本具有 世界声誉的经典之作二1975年本书初版已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现已出 至第10版。该书亦有英文版在国内发行。
Earl Babbie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 Wadsworth Publishing ,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英文原版系列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年7月第11版。
主要阅读和参考书目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1997年版。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版)》 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9 。(21世纪社会学系列 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推 荐教材 仇立平著:《社会研究方法》,重庆大学出版 社,2008年版。


授课方式
1、课堂讲授
2、讨论与交流 3、案例和例文解析
4、研究实践指导
考核方式
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规范化的提高
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讨论、小组例文解析、社
会实践、申报研究课题等。 期末成绩为闭卷考试。
课程交流方式
公共邮箱 讨论微博 课程在线平台 老师联系方式: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for Public Management
课程简介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是研修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各个专业学生的基础课。国 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 年)》 1204 公共管理类120401公共事业管理120402行政管理120403劳动与社会保 障120404土地资源管理(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120405城市管 理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是公共管理研究生的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系统学习 和研究,培养学生进行公共管理研究的基本知识、步骤、方法、技巧,使研修 者具备初步的公共管理研究能力。为公共管理研究方法(高级课程)的研修奠 定基础。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为公共管理研究、咨询和实务提供方法论指南。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立足公共管理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实践,扎根于国际公 共管理研究的经典论著、高水平期刊论文、管理咨询和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大量 文献中,在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在吸收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精华的基础上, 总结出公共管理研究的方法论、范式、途径、规范、逻辑、程序和手段,为公 共管理领域的科学研究、管理实践、决策咨询、论著写作提供战略蓝图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120101管理科学(注:可授管理学或理学学士学 位)12010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120103工程管理(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120104房地产开发与 管理120105工程造价(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1202 工商管 理类120201K工商管理120202市场营销120203K会计学120204财务管理 120205国际商务120206人力资源管理120207审计学120208资产评估 120209物业管理120210文化产业管理(注:可授管理学或艺术学学士学 位) 1203 农业经济管理类120301农林经济管理120302农村区域发展 (注:可授管理学或农学学士学位) 1204 公共管理类120401公共事业 管理120402行政管理120403劳动与社会保障120404土地资源管理(注: 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120405城市管理 1205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理类120501图书馆学120502档案学120503信息资源管理 1206 物流管 理与工程类120601物流管理120602物流工程(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 学位) 1207 工业工程类120701工业工程(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 学位) 1208 电子商务类120801电子商务(注:可授管理学或经济学或 工学学士学位) 1209 旅游管理类120901K旅游管理120902酒店管理 120903会展经济与管理

精品课件-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教程-第六章

精品课件-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教程-第六章

第三节 公共管理研究论文规范
(二)章节格式 1、中文格式 (2)四级标题式 一、标题(单独占一行) (一)标题(单独占一行) 1.标题(单独占一行) (1)标题(单独占一行)
①行文中使用
第三节 公共管理研究论文规范
(二)章节格式 2、西文格式 第1章(相当于中文格式第一章) 1.1(相当于中文格式第一节) 1.1.1(相当于中文格式的“一”) 1.1.1.1(相当于中文格式的“(一)”) 1.1.1.1.1(相当于中文格式的“1.”) (1)每段开始使用。概述论点
第四节 公共管理研究论文撰写
一、论文选题 (一)选题的意义 1、合适的选题直接决定研究的价值和成败 2、合适的选题影响研究的方向、角度和规模 3、合适的选题有利于研究者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选题的原则 1、价值性原则 2、可行性原则 3、创新性原则
第四节 公共管理研究论文撰写
一、论文选题 (三)选题方法 1、关注社会现实 2、大量阅读文献 3、原有研究的深化 4、学科交叉渗透
第三节 公共管理研究论文规范
(二)主体部分 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研究者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所查阅的著作、 文章、报纸等资料。参考文献最新标注为国家标准总局于2005年 对参考文献的规定作了新的修订:
参考文献主要类型及标识
参考文 献类型 文献类 型识别
普通 图书
会议
学位
报纸 期刊
报告

论文
数据 计算机程 电子
每一种知识都需要努力, 都需要付出,感谢支持!
知识就是力量,感谢支持 !
----谢谢大家!!
第三节 公共管理研究论文规范
(一)前置部分 3、摘要。摘要即摘录要点,是对研究论文额简洁陈述,提示论文 的主要观点、见解、论据或概括的简单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撰 写摘要注意事项如下: (1)简明扼要,突出论文的核心和精髓。 (2)实事求是,客观说明论文的研究进展以及取得的成果 (3)摘要一般不用第一人称,也很少用第三人称,一般采用“本 文”、“本研究”等第二人称或者不用人称 (4)摘要不需要介绍研究的过程,形式也不需要多样,仅用文字 表达足以 4、关键词。关键词是表述文章关键信息的词组或术语。作用为: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公共管理学以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为核心,突破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界线,把当代经济学、科界线,把当代经济学、管理学、政策分析、管理学、政策分析、管理学、政策分析、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融合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融合到公共管理的研究之中,而形成的一门科际整合的应用性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力求反映国内外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和新信息,以提供多视角的思考空间,使学员在了解和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使学员在了解和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发展动态的同时,开拓视野,时,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更新观念,更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公共管理理论,提高公共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打下坚为进一步学习公共管理理论,提高公共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时分配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3232,学时分配见下表:,学时分配见下表:序号教学内容课内学时第一讲公共管理学导论 4 第二讲公共管理的管理学基础 4 第三讲公共管理的经济学基础 4 第四讲公共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4 第五讲公共部门的角色 4 第六讲公共管理的模式 4 第七讲公共管理的方法 4 第八讲公共管理的未来 432三、教学形式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在职学习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公共管理工作的实践,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启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开展问题讨论,并进行案例教学。

四、教学内容第一讲公共管理学导论识记公共管理和公共管理学的含义。

理解公共管理学形成的实践背景和学科演进历程。

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

学习重点公共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

学习内容第一节公共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一、公共管理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二、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实践三、转型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第二节公共管理学的演进历程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二、新公共行政学的出现三、公共管理学的兴起第三节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公共管理学研究对象(包括公共管理及相关概念辨析)二、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点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讲 公共管理的管理学的基础教学要求识记识记识记 管理的含义与特性,管理职能的含义,管理环境的含义,系统的特征。

公共管理学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本章课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公共管理学的性质,了解公共管理的产生发展过程,明确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把握公共管理学的特质。

要求联系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和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客观需要,深刻理解和掌握公共管理学的性质和特质。

二、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公共管理的意义一、皮瑞和克莱姆的观点。

二、卡尔森和欧尔姆的观点。

三、奥托、海蒂和沙夫里茨的观点。

四、波茨曼与史陶斯曼的观点以及休斯的观点。

五、本书对公共管理的理解。

第二节公共管理学的发展与研究途径一、公共管理学的发展二、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三、公共管理学的特质第三节公共管理的特质以及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一、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

二、多元制衡与自主性。

三、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

四、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

五、政府与市场。

六、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第四节新公共管理一、新公共管理的背景简介。

二、胡德对新公共管理的理解。

三、法汉姆及霍顿对新公共管理的理解。

四、本书对新公共管理的理解。

第五节公共管理:现时代的挑战一、关于回应维持宪政秩序和政府稳定问题。

二、关于如何在公共管理领域维系并发展民主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问题。

三、关于平衡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以促进政府治理的有效性问题。

四、关于回应全球化的挑战问题。

五、关于如何平衡目前及最近未来与较长远未来的需要。

六、关于如何应付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问题。

七、如何应付越来越多的官僚腐败,重振公民对政府的信任问题。

八、关于重振政府的治理能力问题。

九、关于如何发展有效的组织体制的问题。

十、如何构建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模式问题。

十一、公共管理如何应付复杂、不确定与变革的问题。

十二、重建公共管理的道德秩序。

第二章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本章课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公共管理者的角色,把握现代公共管理者的基本知能,了解成功的公共管理者的条件。

要求结合行政管理的实践,充分理解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

二、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作为一般管理者的角色一、明茨伯格的八种研究管理者职能和角色的途径。

《公共管理学》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学》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学》教学大纲学时:54 学分:3制订者:谭放李明审核者:杨旺生一、课程性质《公共管理学》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科类基础课。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提高公共事业管理工作能力。

三、课程改革内容1.《公共管理学》是国内最近几年才新兴起来的一门课程,课程体系及内容尚待完善。

2. 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公共管理学导论(6学时)学习要点:公共管理的概念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新公共管理学的基本观点一、公共管理概述(一)公共管理的概念(二)公共管理的对象(三)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四)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二、公共管理学概述(一)公共管理学的定义(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三)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特征(四)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五)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六)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三、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一)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二)新公共行政学(三)新公共管理运动(四)新公共管理学(五)公共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8学时)学习要点:公共组织的结构类型政府组织的机构设置非政府组织的类型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与管理公共组织变革理论一、公共组织概述(一)公共组织的概念(二)公共组织的特征(三)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四)公共组织的结构类型(五)公共组织的过程与行为二、政府组织(一)政府组织的概念(二)政府组织的特征(三)政府组织的机构设置(四)政府组织体制(五)政府组织设计三、非政府组织(一)非政府组织的涵义(二)非政府组织的特征(三)非政府组织的类型(四)非政府组织产生的背景(五)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与管理四、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发展(一)公共组织生命周期(二)公共组织变革过程(三)公共组织变革理论第三章公共管理环境(6学时)学习要点:一、公共管理环境的基本问题(一)公共管理环境的含义(二)公共管理环境的特征和类别(三)公共管理环境与公共管理的基本关系二、政治环境与公共管理(一)政治环境对公共组织影响的主要表现(二)政治环境的基本要素三、经济环境与公共管理(一)经济环境对公共组织影响的主要表现(二) 经济环境中影响公共管理的因素四、文化环境与公共管理(一)文化环境对公共组织影响的主要表现(二) 文化环境中影响公共管理的因素五、社会环境与公共管理(一)人口(二)日常生活的技术化(三)社会整体进步的程度六、自然环境与公共管理(一)地理位置(二)气候(三)自然灾害第四章公共管理职能(6学时)学习要点:公共管理职能的涵义政府职能的层次和构成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发展政府职能体系的结构重构政府职能体系一、公共管理职能概述(一)公共管理职能的涵义(二)政府职能的涵义(三)政府职能的层次和构成二、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一)传统社会的公共管理职能(二)现代政府职能问题的由来与发展(三)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发展三、公共管理职能体系(一)公共管理职能体系的涵义(二)政府职能体系的结构(三)政府职能体系结构与行政环境(四)重构政府职能体系第五章公共物品管理(8学时)学习要点:公共物品的概念和特征四类物品的划分外部效应的类型政府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效率问题一、公共物品(一)私人物品的概念和特征(二)公共物品的概念和特征(三)公共物品的分类(四)准公共物品(五)四类物品的划分二、外部效应(一)外部效应及其特点(二)外部效应的类型(三)外部效应的经济影响(四)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五)政府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三、公共物品的供给(一)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二)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三)“搭便车”(四)林达尔均衡(五)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效率问题第六章公共政策理论(8学时)学习要点:公共政策的概念、性质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关系公共政策的设计公共政策的执行公共政策的评估一、公共政策的概念、性质(一)公共政策的概念(二)公共政策的性质二、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关系(一)公共管理贯穿于公共政策过程始终三、公共政策的原因与效果(一)公共政策的原因(二)公共政策的效果四、公共政策的设计(一)公共政策问题(二)公共决策系统(三)公共政策制定五、公共政策的执行(一)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二)政策执行研究的途径(三)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六、公共政策的评估(一)公共政策评估的一般标准(二)政策评估结果的处理第七章公共项目评估(6学时)学习要点:公共项目评估的含义公共项目评估的内容公共项目方案的制定公共项目评估成本一效用分析法一、公共项目评估的含义二、公共项目评估的内容(一)公共项目的必要性(二)经济效益评估(三)公共项目影响评估(四)公共管理机构评估(五)公共项目持续性评估三、公共项目的评估程序(一)评估问题的提出(二)评估方案的制定(三)评估材料的收集(四)评估的实施(五)评估总结四、公共项目评估方法(一)成本一效用分析(二)有无对比分析(三)逻辑框架分析第八章公共资源管理(6学时)学习要点: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制度公共财政管理的目标和内容税收管理的核心和要素一、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一)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三)国家公务员制度二、公共财政管理(一)公共财政管理(二)公共预算管理(三)公共收入管理(四)公共支出管理。

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3130001(二)课程英文名称:The Method and Technology of Public (三)开课对象:公共管理专业专科(四)课程性质: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是把当代经济学、管理学、政策分析、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融合到公共管理的研究之中,而形成的一门科际整合的应用性学科,是公共管理专业的专业教育课。

(五)教学目的通过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学科性质、一般理论和知识;通过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应用公共管理的方法与技术。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公共管理主体及行为特征,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公共组织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财政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与电子化政府,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等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案例分析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必须予以重视。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54学时分数:3学分(八)教学方式以讲授和讨论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公共管理学含义、特点和研究方法;了解公共管理学形成的实践背景和学科演进历程。

教学时数:5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一、公共管理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二、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实践三、转型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第二节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的演进历程一、公共管理学的兴起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三、公共管理学与公共管理技术、方法考核要求:1、公共管理公和共管理学的含义(识记)3、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识记)2、公共管理学与公共管理技术、方法(领会)第二章公共管理的主体及其行为特征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了解政府的基本职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和作用,以及转型时期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和公共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教程课件: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概述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教程课件: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概述
一、公共管理的研究范式
(二)公共管理研究范式
三级范式 更次要层次 (研究领域)
更次要层次 组织管理
和执行决策 人事管理
政治/立法机构 与程序
金融与预算
公共管理理论
政策制定与分析
社会经济问题
假定
公共管理中组织管理的重要 性
公共管理中人事管理的重要 性
公共管理中政治/立法的重要 性
公共管理中金融与预算的重 要性
第三节 公共管理研究的流程
一、公共管理研究的特殊性
(1)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中的个体或者群体所构成的组织。 (2)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找和发现组织行为的运动规律以及组织内资 源配置的构造、过程、方式、方法,从而实现和维护资源配置的公 平与正义。 (3)研究的结论往往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得到的理论也难以进行 严格的科学验证。
三、公共管理研究的方法体系
公共管理研究的时间维度、逻辑维度和知识维度三个部分: (1)公共管理研究方法体系的时间维度。即公共管理研究依次进 行的过程,包括选题、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研究实施和研究成果 发表等环节。 (2)公共管理研究的逻辑维度。公共管理研究的逻辑维度包括方 法论、研究方式和研究工具三个层面。 (3)公共管理研究方法体系的知识维度。提出和解决公共管理问 题的思维背景、认知背景和实践背景。
程序
个人群体, 社区、政治 组织结构和
程序
法律制度和 程序
伦理标准和 程序
历史文献、 人物与事件
与管理有关 的问题
问题
如何更高效 和经济的运

如何取得权 利与资源
如何解决冲 突、贯彻法
律和制度
伦理对管理 和社会的影

如何避免历 史错误
如何全面的 理解公共管

高级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高级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高级公共管理研究方法高级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是研究公共管理领域中各种问题、现象及其解决方案的一种科学方法。

在高级公共管理研究中,研究方法的选择对于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高级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

首先,常用的高级公共管理研究方法之一是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通过设计和发放调查问卷来收集研究对象的意见、观点和态度。

它可以快速而广泛地获取大量数据,并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解读。

在使用问卷调查方法时,研究者需要注意问卷的设计和编制,确保问题的准确性和适当性,同时需要考虑样本的选择和调查对象的回答情况对结果的影响。

其次,案例研究是高级公共管理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案例研究是通过深入分析和描述一个或多个具体案例来揭示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案。

案例研究可以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提供详实的实证材料,并通过比较和横向分析揭示案例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在进行案例研究时,研究者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使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如访谈、观察和文献分析等,以获取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此外,实证研究是高级公共管理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实证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实际数据来验证或否定已有理论和假设的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可采用实验、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以量化的数据为基础,通过统计分析和推理判断来验证研究假设和结论的真实性和普遍性。

实证研究可以有力地支持公共管理决策的制定和实施。

最后,比较研究是高级公共管理研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

比较研究是通过对多个国家、地区、组织等进行对比和比较,以揭示其共性和差异,从而获得对公共管理问题的深入认识。

比较研究可以通过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种方式进行,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当的比较对象和比较方法,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高级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是研究公共管理领域问题和现象的科学方法。

问卷调查、案例研究、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是其中的常用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公共管理”教学指导纲要[30页]

“公共管理”教学指导纲要[30页]

“公共管理”教学指导纲要负责人:竺乾威(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教授)“公共管理”教学指导纲要3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公共管理课程英文名称:PublicManagement建议最低学分:3学分建议开设时间:一年级第一学期二、课程基本性质本课程是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的基础课,涉及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等方面。

公共管理是一门以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为支撑,具有科际整合特点的学科。

同时,公共管理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本课程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构成了这一学科最重要的基础。

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公共管理学课程,其基本特点在于对公共管理科学和管理艺术的兼顾。

作为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的一门基础课,本课程适合在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

三、课程地位与作用本课程提供公共管理的基础知识,是一门入门性的课程。

本课程在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中占据核心的位置,因为它是课程体系中其他一系列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它提供的一些基本理论、概念和方法对于理解和掌握其他课程的内容具有基础性与提示性的意义。

四、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概念和方法去分析与解决公共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本课程力图培育公共管理专业学4 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核心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生的一种在处理公共事务过程中“以公共利益为最高原则”的价值观,以及在处理公共事务过程中应该表现出来的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创造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五、课程预备知识本课程学习需要学生自行修习与本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方面的知识,学生也可以阅读一些有关管理实践的书籍,例如有关政治领袖、企业高管或军队将领等管理者的传记或回忆录等。

六、课程内容及课时分配根据《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核心课程“公共管理”的学分设置为3学分。

公共管理研究计策

公共管理研究计策

公共管理研究计策一、公共管理问题类型学在科学研究中只有那些专业共同体和整个人类的知识积累都尚未解决或无法回答的疑问才算是研究问题。

问题可以定义为:“某个给定过程的当前状态与智能主体(人或机器)所要求的目标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

”问题是一个反映了主客观矛盾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概念。

科学研究从何开始?一直是哲学和方法论研究的一个关键主题。

波普尔在《猜想和反驳》一书中总结道:“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

”在公共管理研究中,几乎每个公共管理理论的提出和发展,都是从特定的公共管理问题开始的。

问题作为一个认识论的概念,反映了主观与客观之间的认知矛盾。

虽然诸多科学家和不同流派的哲学家持有不同的方法论,但是科学史和哲学史的发展历史表明,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从方法论层面上开展对“问题”的研究,探究什么是问题、问题的重要意义、问题的结构、问题的类型。

“问题”成了不同流派科学哲学家交锋对话的聚焦点,他们对问题认识的深入,逐渐形成了以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哲学分支领域“问题学”。

目前“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研究已经成为公共管理学界的共识:解决问题是公共管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核心;问题为公共管理研究定向;问题是制定公共管理研究计划的依据;问题指导公共管理研究的观察和资问题对应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尚无一个完美的答案。

类型学(typology),或称作分类学(taxonomy),指研究者结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一维度的简单概念,然后由简单概念的交叉形成新的概念。

本文从问题的定义———“某个给定过程的当前状态与智能主体(人或机器)所要求的目标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出发,根据“差距”的本质特征对问题进行类型化的划分。

按照近代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DavidHume)揭示的事实和价值二分的原则,我们可以将问题中所含的“差距”分为“事实性差距”和“价值性差距”两个维度。

公共管理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公共管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学分:32/2开课学期:第五学期适用对象: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先修课程:行政管理学内容简介:绪论;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公共管理的主要框架及其理论基础;公共管理视野中的政府角色;公共企业;管理内部要素;管理外部要素;公共政策设计、执行和评估;信息资源管理与电子化政府;公共管理中的责任与伦理;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

一、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性质:必修课本课程系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在探讨公共与行政的联系与区别、公共管理兴起的时代和理论背景的基础上,凸现了公共管理的管理、责任和市场化内涵;在介绍公共管理的主要框架和理论,明了公共管理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要素以及公共政策的一般规律和公共伦理的一般知识情况下,展示了公共管理学主要的理论知识.针对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本课程还介绍了当代西方国家为应对这两种趋势而做的企业型政府再造和电子化政府塑造中的经验,并对中国的政府再造问题提供了一些学术上较为公认的研究成果。

总而言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本课程既要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性质,又要了解这门学科的一般知识,更要让学生了解国际国内新的研究成果。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通过本章的学习,力争让学生掌握公共管理学兴起的时代背景;理解公共管理学和行政学的区别,掌握其本质特征求;了解这门课的研究对象与方法.总之,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公共管理学有一个基本认识,具备公共管理学所覆盖的知识掌握能力。

教学重点:深刻把握公共事业管理学的涵义,了解公共事业管理学学科特点。

教学难点:公共管理和公共物品概念的界定1、公共管理2、公共物品教学内容:1、公共管理学兴起的时代和理论背景时代背景理论背景2、公共管理学和行政学的区别行政学是政府管理学,而公共管理学把主体外延至社会其它公共组织从政府管理到公共管理,是管理理念的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熟练地掌握SPSS在典型相关中的运用。
6
结构方程分析,包括构建初始模型、模型的参数估计、模型的评价、模型的修正。
让学生熟练地掌握LISREL软件在结构方程分析中的运用。
7
系统动态学分析,包括系统动态学建模基础、系统动态学建模步骤、系统动态学建模软件的运用。
让学生熟练地掌握Vensim软件在结构方程分析中的运用。
This Course focus on introduce application conditions, methods of data collection, data processing methods, modeling and methods to explain the results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field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uch as, partial correlation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factorial analysis of varianc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path analysis, discriminant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structural equation analysis, system dynamics and neural networks.
三、课程内容外文简介
This course will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bout the stud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Around the study of public management theories, methods and procedures, starting from methodology, research tools and specific research methods, the course systematically teach about the subject for study, research design,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research data, as well as The writing methodsofresearch paper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Connecting closely with the research experience of 10 years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 Professor Blue Zhiyong and professor Fan Bonai, with more public administration case cited, the course is an in-depth and detaileddescription ofthree major statistical packages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Use, that is, SPSS, LISREL, EViews.
1.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论问题;
2.公共管理研究设计问题;
3.公共管理研究的多元定量分析方法;
4.SPSS、LISREL、EView、Vensim软件的使用方法。
六、教材或讲义
范柏乃、蓝志勇教授编著《公共管理研究与定量分析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七、参考书目
1)[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2005
1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论,旨在探讨科学研究的发生、形成、检验以及评价的方法论问题。
拟请郁建兴、郎友兴教授讲授
2
公共管理研究设计与评价,包括公共管理研究的范式,研究设计的基本要素、研究取样、研究的效度与信度分析等。
拟请蓝志勇教授讲授
3
多元回归分析,包括多元线性回归、回归分析的三大基本问题(多重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问题)、LOGISTIC回归、
四、预备知识或先修课程要求
中级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统计学
五、教学目的与要求(不少于200字)
课程围绕公共管理研究的理论、方法和程序,从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两个层面,系统地介绍公共管理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教学让学生熟练地掌握SPSS、LISREL、EView、Vensim等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
课程教学的具体目的与要求包括三个方面:
8
神经网络分析,包括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等内容。
组织学生课堂讨论神经网络分析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运用问题。
九、备注
6)张宜主编,精通SPSS,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7)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8)陈力君、张霭珠编著,定量分析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八、教学日历(授课内容详细至二级标题,实验课、讨论课写出题目或主题)
周次
教学内容(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讨论、考试等)
备注
2)[英]马克·桑德斯,研究方法教程—管理学专业学生用书,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3)王重鸣,心理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5)[美]苏珊.韦尔奇/约翰.科穆著:《公共管理中的量化方法:技术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组织学生对回归分析的三大基本问题开展充分讨论。
4
判别分析,包括判别分析的基本思路、判别分析的基本方法,判别分析模型的构建,以及SPSS在判别分析中的运用。
让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及博士论文研究课题,在实际研究中掌握判别分析方法。
5
典型相关分析,包括典型相关分析思路、典型相关模型的基本假设与数据要求、典型相关分析的统计指标。
联系电话
87962316
任课教师2
蓝志勇
职称
教授
工作证号
E-mail:
lanzhiyong2005@,LAN@
联系电话
课内总学时数及其分配(1学分16学时)
32学时
自学
讲课
பைடு நூலகம்22
讨论
6
实验
4
其他
学分数
2
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二、课程内容中文简介(不少于300字)
本课程对公共管理研究与定量分析方法进行全面的介绍。围绕公共管理研究的理论、方法和程序,从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两个层面,系统讲授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论、研究命题、研究设计和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方法。
课程紧密结合范柏乃教授和蓝志勇教授近10年来的公共管理研究经验,引用较多的公共管理研究案例,系统地介绍SPSS、LISREL、EView、Vensim等统计软件在公共管理研究与定量分析中的运用。
课程重点地介绍典型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判别分析、结构方程分析、系统动力学和神经网络等定量研究方法在公共管理领域的适用条件、数据采集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建模方法和结果解释方法等。
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开课(院)系
公共管理学院
开课学期
夏学期
中文课程名称
高级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授课语言
中文
英文课程名称
Senior Research MethodsinPublic administration
任课教师1
范柏乃
职称
教授
工作证号
0001075
E-mail:
fbona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