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学第12章

合集下载

基因组学 课件 12基因组学与医学

基因组学 课件 12基因组学与医学

与疾病的相关性 增加心肌梗塞和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几率, 增加心肌梗塞和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几率,造成原发 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增加心肌梗塞和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几率. 增加心肌梗塞和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几率. 增加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几率,TT并且能够 增加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几率, 并且能够 进一步增加ACE的DD基因型携带者发生脑梗死的 进一步增加 的 基因型携带者发生脑梗死的 危险性. 危险性. 增加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几率. 增加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几率. 容易形成高血脂, 容易形成高血脂,也更可能患动脉粥样硬化等与高血 脂相关的疾病. 脂相关的疾病. 可以大大提高血浆胆固醇水平增加患老年痴呆的几率. 可以大大提高血浆胆固醇水平增加患老年痴呆的几率. 携带者患静脉血栓的概率高. 携带者患静脉血栓的概率高. 也能增加携带者患血栓病的发病几率. 也能增加携带者患血栓病的发病几率. 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升高. 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升高. 患高脂血症的风险增加. 患高脂血症的风险增加.
肿瘤遗传易感性多基因检测内容
1,DNA损伤修复能力 , 损伤修复能力
3,毒物代谢能力 , 2,毒物激活能力 ,
5,大肠癌 , 7,肝癌 , 9,膀胱癌 , 11,食管癌 , 13,胰腺癌 ,
4,鼻咽癌 , 6,肺癌 , 8,甲状腺癌 , 10,肾癌 , 12,胃癌 , 14,前列腺癌 ,
代谢与免疫相关疾病遗传易感性多基 因检测内容
二,疾病相关基因的鉴定
(一)检测人类基因变异或突变 (二)疾病时基因组差异表达分析 (三)染色体制图定位及疾病相关基因克隆
(一)检测人类基因变异或突变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变性梯度电泳(DGGE) 变性梯度电泳(DGGE)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

遗传学课件第12章 基因组研究

遗传学课件第12章 基因组研究
The entire genetic information contained within an organism that can be found within a nucleus of a typical cell in the organism.
基因组:真核生物单倍体细胞核,细胞器或 原核生物细胞(或病毒粒子)所含的全部 DNA或RNA分子。
(chromosOME), In the 1990s genome went from
being a highly specialized term not even in much
usage in genetics to a word that is now in
common general currency. As with all
爬行类
两栖类
骨鱼类
软骨鱼类
棘皮类
甲壳类
昆虫类
软体动物
蠕虫类

酶菌
藻类
真菌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

枝原体
106
107
108
109
1010
1011
图 10-37 不同门类生物的 C 值分布(仿 B.Lewin:《GENES》Ⅵ,1997,Fig 21.1)
[概念] C值悖论(C-value paradox):高等 生物具有比低等生物更复杂的生命活动, 所以,理论上应该是它们的C值也应该更 高。但是,事实上C值并不体现出与物种进 化程度相关的趋势。高等生物的C值不一 定就意味着它的C值高于比它低等的生物, 这称为~。
◆基因组学是遗传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后发 展起来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生物体全基 因组的分子特征。
1986年H. Roderick提出从整个基因组的层次研 究遗传的科学称为“基因组学”,主要研究生 物体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2024版年度遗传学第十二章表观遗传学精选课件

2024版年度遗传学第十二章表观遗传学精选课件
9
组蛋白修饰
01
定义
作用
02
03
异常影响
组蛋白修饰是指对组蛋白分子进 行化学修饰的过程,包括乙酰化、 甲基化、磷酸化等。
组蛋白修饰能够改变染色质结构 和基因表达,参与细胞周期、转 录调控等生物过程。
异常的组蛋白修饰与多种疾病相 关,如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024/2/3
10
非编码RNA调控
定义
22
05 疾病发生发展中 作用
2024/2/3
23
肿瘤发生中表观遗传改变
DNA甲基化异常
抑癌基因高甲基化导致沉 默,原癌基因低甲基化导 致激活。
2024/2/3
组蛋白修饰异常
组蛋白乙酰化、甲基化等 修饰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 展密切相关。
非编码RNA调控
miRNA、lncRNA等非编 码RNA在肿瘤中的表达异 常,参与表观遗传调控。
2024/2/3
27
06 药物研发及临床 应用前景
2024/2/3
28
针对DNA甲基化药物设计策略
2024/2/3
抑制DNA甲基转移酶活性
01
通过小分子抑制剂或反义寡核苷酸技术,降低DNA甲基转移酶
活性,从而减少基因甲基化水平。
激活去甲基化酶活性
02
通过激活去甲基化酶(如TET家族蛋白)的活性,增加基因去甲
定义
染色质重塑是指染色质结构和位置的动态变化过程,包括核小体定 位和染色质高级结构的改变。
作用
染色质重塑能够影响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参与细胞分化、细胞周 期等生物过程。
异常影响
异常的染色质重塑与多种疾病相关,如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同时, 核小体定位的改变也可能导致基因表达的异常和疾病的发生。

遗传学课件第十二章PPT课件

遗传学课件第十二章PPT课件

一个碱基被另一碱基取代而造成的突变称为碱基替(置)换突变。
凡是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所取代,或者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
取代的置换称为转换(transition);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嘧啶所取
代或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嘌呤所替代的置换称为颠换
(transversion)。
--
2
第一节 突变的分子基础
--
3
第一节 突变的分子基础
• (二) 移码突变 • 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是指DNA链上插入或丢失1个、2
个甚至多个碱基(但不是三联体密码子及其倍数),在读码时,由于 原来的密码子移位,导致在插入或丢失碱基部位以后的编码都发生了 相应改变。移码突变造成的肽链延长或缩短,取决于移码终止密码子 推后或提前出现。
第十二章 突变和重组的机理
• 第一节 突变的分子基础 • 第二节 重组的分子基础 • 第三节 转座遗传因子
--
1
第一节 突变的分子基础
• 一、基因突变的种类
• 从DNA碱基顺序改变来分,突变一般可分为碱基置换突变、移码突变、 整码突变及染色体错误配对和不等交换4种。
• (一) 碱基替(置)换突变

• (五)抑制基因突变
• 当基因内部不同位置上的不同碱基发生了两次突变,其中一次抑制了 另一次突变的遗传效应,这种突变称为抑制基因突变(suppressor gene mutation)。例如Hb Harlem是β链第6位谷氨酸变成缬氨酸, 第73位天冬氨酸变成天冬酰胺;如果单纯β6谷氨酸→缬氨酸,则可 产生HbS病,往往造成死亡。但Hb Harlem临床表现却较轻,即β73的 突变抑制了β6突变的有害效应。
• (四) 染色体错误配对不等交换

遗传名词解释题

遗传名词解释题

医学遗传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医学遗传学(medical genetics):是遗传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

是研究遗传病发生机制、传递方式、诊断、治疗、预后,尤其是预防方法的一门学科,为控制遗传病的发生和其在群体中的流行提供理论依据和手段,进而对改善人类健康素质作出贡献。

2.遗传病 (genetic disease):遗传物质改变所导致的疾病。

3.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研究人类染色体的正常形态结构以及染色体数目、结构异常与染色体病关系的学科。

4.生化遗传学(biochemical genetics)):研究人类遗传物质的性质,以及遗传物质对蛋白质合成和对机体代谢的调节控制的学科。

5.分子遗传学(molecular genetics):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机制的遗传学分支学科,是生化遗传学的发展与继续。

是从基因水平探讨遗传病的本质。

第二章基因1.基因(gene):基因是决定一定功能产物的DNA序列。

2.RNA编辑(RNA editing):是导致形成的mRNA分子在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不同于它的DNA模板相应序列的过程.3.断裂基因(split gene):真核生物结构基因包括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两部分,编码顺序在DNA中是不连续的,被非编码顺序间隔开,形成镶嵌排列的断裂形式,称为断裂基因。

4.终止子(terminator):一段回文序列(反向重复序列)与5’AATAAA3’组成,是位于结构基因末端起终止转录作用的一段DNA 。

5.GT-AG法则(GT-AG rule):在每个外显子和内含子之间的接头区高度保守的一致序列;每个内含子的5'端为GT;3'端为AG。

以上接头也称GT-AG法则。

6.核内不均一RNA(heterogenous nuclear RNA,hnRNA):在真核细胞核内可以分离到一类含量很高,分子量很大但不稳定的RNA,称为核内不均一RNA (heterogenous nuclear RNA,hnRNA),其平均分子长度为8-10Kb,长度变化的范围从2Kb左右到14Kb左右。

基因组学课件基因组

基因组学课件基因组

大肠杆菌
智人
拟南芥
热海栖热袍菌
Buchnerasp. APS 嗜酸热原体
Escherichia coli 家鼠
Homo sapiens 秀丽小杆线虫
Arabidopsis thaliana Thermotoga maritima
大白鼠
疏螺旋体-眼莱姆病
Thermoplasma acidophilum Mus musculus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人类研究得最为详尽的模式生物 如:K12菌株,全基因组于1997年测定,长460万bp 长度1.6 m,单细胞原核生物,繁殖快
大肠杆菌及其全基因组
Escherichia coli K12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基因组学课件基因组
模式生物(Model Organism)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east)
Nature390:580,1997
Welcome Trust资助英、法科学家于 Sanger中心完成,1997, 12宣布 Science281,375,1998
Science 282:2012,1998
Science291,1304,2001 Nature408:796,2000
Science287,2185,2000
基因组大小与人类相近,约30亿个核苷酸对,有19条染色体 2002年
基因组学课件基因组
第1章 什么是基因组
所有生命都具有指令其生长与发育,维持 其结构与功能所必需的遗传信息,生物所 具有的携带遗传信息的遗传物质总和称为 基因组(genome) 基因组(genome)一词出现于80年前,基 因 组 学 (genomics) 则 是 由 美 国 科 学 家 Thomas Roderick在1986年提出的,是指对 所有基因进行基因组作图 (包括遗传图谱、 物理图谱、转录本图谱) ,核苷酸序列分 析,基因定位和基因功能分析的一门科学

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

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
01 基因的表达调控
探究基因在生物体内的表达机制
02 蛋白质功能研究
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
03 基因的相互作用
分析基因之间的相互调节关系
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的关系
相互关联
基因组学提供了研究对象 功能基因组学帮助揭示基 因组的功能
相辅相成
基因组学研究基因组的结 构和组成 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基因的 功能和相互作用
环境保护
基因组学可帮助研究生物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功能基因组学可以指导环 境修复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农业革命
基因组学将为作物改良和 疾病防治提供新思路 功能基因组学可帮助提高 作物产量和抗逆能力
基因组学对社会 科技发展的潜在
影响
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 将影响人类社会的多 个领域,例如医疗、 农业、环境保护等。 它将推动科技进步, 改善人类生活质量, 但也引发诸多伦理和 社会问题,需要谨慎 应对。功能基因组学 的出现为这些领域提 供更精细、深入的研 究方法,将进一步加 快社会科技的发展步
基因组学与产业发展
01 应用和发展
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
02 推动作用
相关产业的发展
03
基因组学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和应用的未来 趋势
精准医疗 人类遗传学研究 疾病预防和治疗
社会经济影响
医疗成本管理 就业机会增加 科技创新驱动
生物技术前景
转基因技术应用 环境保护与修复 食品安全保障
教育与研究
教育资源整合 人才培养改革 科学研究驱动
基因组学的发展 历程
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 体全部基因组的学科, 主要包括基因组的结 构、功能和变异等内 容。1970年代末, 科学家们首次完成了 原核生物基因组(如 大肠杆菌)的完整测 序,开启了基因组学 的先河。2003年,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 揭示了人类基因组的 组成和结构,引起了

12第十二章 DNA序列测定

12第十二章 DNA序列测定

12-mer的靶 的靶DNA序列: 序列: 的靶 序列 AGCCTAGCTGAA 探 针 运 用 八 聚 体 靶DNA的 的 序列 微型高密度寡核苷酸点阵的制备
DNA 全 自 动 测 序
DNA测序流程 DNA测序流程
序列分析 DNA提取 DNA提取 目的片段扩增 电泳分离 胶回收 获得序列 测序仪检测 产物纯化 测序反应
测序反应
ABI BigDye version 3.0 Kit 反应组成 模板 ?ng 引物 3.2 pmol/µl 1 µl pmol/µl Buffer (5×) (5× 2 µl BigDye (2.5×) 4 µl (2.5× 补齐至20 水 补齐至20 µl
测序反应
平衡1 平衡1:BigDye vs Buffer
测序产物变性
加入10 Hi-Di甲酰胺 加入10 μl Hi-Di甲酰胺, 甲酰胺, 95℃变性 min,迅速冰冷4 min。 95℃变性4 min,迅速冰冷4 min。 变性4
测序仪检测
测序仪结果
Sequencing Analysis 结果
序列分析常用软件
Sequencing analysis Chromas Bioedit Clustal W, X DNASTAR Genedoc
产物纯化
酒精/EDTA/NaAc法 酒精/EDTA/NaAc法
每管加入70 每管加入70 – 100 μl 70% 酒精,混匀, 酒精,混匀, 4℃离心 min, 离心15 12000rpm 4℃离心15 min,马上去除酒 精; 重复70% 酒精洗涤1 重复70% 酒精洗涤1次; 洗涤1次损失50% 洗涤1次损失50% 让残余的酒精挥发干(PCR仪 min) 让残余的酒精挥发干(PCR仪 95℃ 6 min)

12-基因组分析与基因组印记

12-基因组分析与基因组印记

第十二章基因组分析与基因组印记第一节基因组分析一、基因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二、基因组的特点三、人类基因组计划四、基因组分析热潮第二节基因组印记一、概念及实验证据二、人类遗传的印记现象三、可能机理第一节基因组分析(geneome analysis)•一、基因组概念及衡量指标•1、概念:基因组(genome)也称染色体组,是指能够维持配子或配子体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及其所含的全部基因。

•基因组分析:就是分析基因组的序列、结构、功能等。

•2、基因组大小的衡量指标:基因数和C值。

•基因数:基因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物种的复杂程度,如病毒、大肠杆菌、真菌、高等植物、海胆、人等的结构基因数目依次为数十、约3000、约7000、约15000、约14 000、约35000。

•病毒,细菌的基因组比较简单,而真核生物,特别是人的基因组比较复杂。

•C值(C Value):一个物种的单倍体基因组的DNA总量是相对恒定的,通常称之为该物种的C值(C Value)。

※图13-10是不同种类生物基因组DNA的C值分布范围•从图13-10中可以看出,C值最小的是原核生物的支原体,小于106bp,最大的是真核生物中的某些显花植物和两栖动物,它们的C值可达1011 bp。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C值愈大,基因组大小、DNA含量、进化复杂程度、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复杂程度愈高,需要的基因数目和基因产物种类愈多。

•但是,万物之灵的人,其C值只有109bp,而肺鱼的C值则为1011bp,比人的高出100倍。

•C值的大小并不能完全说明生物进化的程度和遗传复杂性的高低,这种生物进化复杂性与C值大小的不一致现象,就是C值悖理(C value paradox)。

•解释:生物复杂性及进化程度依赖于遗传物质的数量和质量。

高度进化及遗传复杂性必需要一定数量的遗传物质作为基础。

在遗传物质较少时,遗传物质数量是进化的主要限制因素,数量的增加,可大大增加生物的复杂性及进化层次。

(动物病毒学)第12章负链RNA病毒

(动物病毒学)第12章负链RNA病毒
抗原转换
(antigenic shift) ---Reassortment
+/genetic mutations
流感难以控制!!
抗原漂移(Genetic mutations)导致免疫失败
1.流感疫苗(2株A型流感病毒和 1株B型流感病毒)
2.免疫后,机体产生针对3种毒株 的抗体
3.在流感流行季节,若有流感病 毒感染机体,体内的抗体与HA 抗原结合,阻止病毒吸附到细 胞上
n1n9血凝素hemagglutininhaproteolyticactivationcleavagehydrophobicmembranedomainhydrophobiccytoplasmicdomainha1ha2ss使其具有血细胞凝集活性是病毒的吸附蛋白病毒以膜融合方式迚入细胞需要ha的水解诱生中呾抗体呾细胞免疫反应决定病毒的亚型ha基因裂解位点与病毒组织嗜性horimotokawaoka2005ha基因中除裂解位点外97108126138217位的氨基酸与毒力的关系也非常密识别细胞受体水解其末端n乙酰基神经氨酸促迚病毒迚入靶细胞病毒在细胞表面成熟时na移去出芽点上的神经氨酸利于病毒粒子成熟呾释放
• 神经氨酸酶活性:
➢NDV的HN蛋白具有神经氨酸酶功能,能水解唾 液酸的糖苷键,使受体从红细胞表面脱离,从而 使已经被病毒凝集的红细胞发生解凝集。
• 细胞融合:
➢NDV复制时,病毒首先吸附于细胞受体,随后病 毒囊膜与细胞膜发生融合。NDV感染还可导致2 个或多个细胞之间的细胞膜融合,形成合胞体
5、NDV的血清分型
Animated slide: Press space bar
以前的几次大流感导致的死亡人数
➢ 1918-1919,H1N1: Spainish flu, 50 M Death ➢ 1957-1958,H2N2: Asian flu, 2 M Death ➢ 1968-1969,H3N2: Hong Kong flu,1 M death ➢ 1977-1978,H1N1: Russian flu,Not known ➢ 1997-Now,H5N1: AIV 493 infection,292 death

基因组学第12章

基因组学第12章

DNA重组
DNA重组有两种方式: 1)同源重组; 2)双链断裂重组。
染 色 体 配 对 与 交 叉
同源姐妹染色体的交换与重组产生的表型 改变称为变异. 变异不涉及基因或染色体的 突变, 但能提供大量的基因型, 是重要的进 化动力之一.
同 源 重 组 Holli day
模 型
大 肠 杆 菌 同 源 重 组 过 程
叉点前移在5‘-A/TTG/C-3’顺序优先停止,该顺序在大肠杆菌基因组中 经常出现. 当RuvAB复合物离开叉点后, 两个RuvC蛋白取而代之,并完 成Holliday结构的解体任务. 交叉DNA中的异源配对双链必需交互切 割才能彼此分开, 切割事件在5‘-A/TTG/C-3’顺序的T和G/C之间.
DNA修复
大多数细胞都有4种不同的DNA修复系统: 错配修复 该系统修复复制中发生的差错,切除 含错误碱基的DNA单链,然后再将缺口补平。 碱基切除修复 将碱基受损的核苷酸周围一段核 苷酸切除,然后再通过 DNA多聚酶重新合成。 核苷酸切除修复 与碱基修复系统类似,只是切 除的受损DNA范围更大。 重组修复 用于修复断裂的双链。
引起突变的因素
1) 化学因素 化学诱变剂: 烷化剂, 硝酸盐类, 苯酚类 2) 物理因素 放射线, 紫外线. 3) 生物因素 DNA修复酶基因突变可引起许多突变
突 变 的 效 应
超突变与程序性突变—
倾向差错修复
1)许多生物种属都有一些专门负责损伤DNA复制的 多聚酶,它们可在特定的条件下以倾向差错或 无差错方式复制DNA。目前已在人细胞中发现具 有倾向差错复制的DNA多聚酶η (eta),该酶如 发生突变,可引起着色性干皮病,这是一种皮 肤癌。 2)生物之所以选择这种高突变率的修复系统可能 同进化有关,倾向差错DNA复制在遭遇不利的生 存环境时能增加突变获得更多的多样性,使种 群得以繁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突变—三核苷酸扩张
三 核 苷 酸 扩 张 机 制
DNA单链的非对称性进化
1)DNA双链的非对称性复制导致延滞链突变率提高 其一, 延滞链的复制总比先行链慢一拍,要求很长的一段单链暴 露,增加了延滞链模板受到伤害的机会。其二,延滞链采 取冈畸模型复制,在引物除去后由DNA多聚酶I填补空隙。 DNA多聚酶I的碱基选择活性及校读能力均比DNA多聚酶 III差。 2)单向复制使暴露链突变率增加 人细胞线粒体DNA的两条 单链有重链(heavy strand,H)和轻链(light strand,L) 之分。重链暴露状态要持续较长时间,受损伤的可能性大 大增加。 3)转录的非对称性使非转录链突变率升高 非转录链则保持 短暂的单链暴露状态,增加了碱基突变的可能。细菌,酵 母和哺乳动物中均有转录偶联修复系统。非转录链缺少相 应的修复机制。转录状态使非转录链脱氨基比例增加4倍。
重 组 时 DNA 单 链 侵 入 同 源 双 链
RecA 与 DNA 结合后形成一个蛋白质包裹的 DNA 纤 丝,侵入同源双螺旋 DNA形成D环结构。 D环 的中间产物是一个三链(triplex),侵入的多聚 核苷酸位于完整的双螺旋主沟内并与其配对的核 苷酸碱基建立氢键连接。
分叉前移的机制
SOS倾向差错修复机制
在复制遇到缺碱基伤口 (X)时,DNA多聚酶III 全酶(polIII,由催化核 心,β夹板和γ复合体组 成)停滞不前。RecA蛋白 与伤口下游的单链DNA结 形成核酸蛋白纤丝。 UmuD’2C复合物在核酸 蛋白纤丝不同位置结合, 但只有结合在断口附近的 复合物才组成突变体 (mutasome),它们由 UmuD’2C,polIII, RecA等组成。突变体协助 复制装置通过伤口,并在 缺碱位置优先掺入dAMP (A).
(1 )
RecBCD 酶与线性分子的未端结合然后解旋,随后朝 前寻找第一个 8碱基基序 5‘GCTGGTGG3’,又称 叉点(chi site)。大肠杆菌基因组平均6 kb有一个 叉点。 RecBCD 的核酸酶在离叉点 3’ 端约 56 个核苷 酸处切开单链产生游离单链未端,然后侵入基因组 同源区段内部。
DNA修复
大多数细胞都有4种不同的DNA修复系统: 错配修复 该系统修复复制中发生的差错,切除 含错误碱基的DNA单链,然后再将缺口补平。 碱基切除修复 将碱基受损的核苷酸周围一段核 苷酸切除,然后再通过 DNA多聚酶重新合成。 核苷酸切除修复 与碱基修复系统类似,只是切 除的受损DNA范围更大。 重组修复 用于修复断裂的双链。
第12章 基因组进化的分子机制
1) 突变 2) 重组 3) 转座
基因组突变的类型
1) 染色体水平的突变 染色体组变异---倍性改变 染色体数目变异---单体, 缺体, 三体, 非整倍性 染色体重排---倒位, 易位, 区段重复, 区段缺失 2) DNA水平的突变 碱基代换, 碱基缺失, 碱基插入, 顺序重复, 一般将DNA碱基顺序的突变称之位点突变.
误导掺入
In tautomerization, for example, an amino group (-NH2), usually an H-bond donor, can tautomerize to an imino form (=NH) and become an H-bond acceptor. Or a keto group (C=O), normally an H-bond acceptor, can tautomerize to an enol C-OH, an H-bond donor.
DNA重组
DNA重组有两种方式: 1)同源重组; 2)双链断裂重组。
染 色 体 配 对 与 交 叉
同源姐妹染色体的交换与重组产生的表型 改变称为变异. 变异不涉及基因或染色体的 突变, 但能提供大量的基因型, 是重要的进 化动力之一.
同 源 重 组 Holli day
模 型
大 肠 杆 菌 同 源 重 组 过 程
复制时延滞链暴露的时间更长
非对称性复制引起的突变
线粒 体
DNA
的单 向复 制与 突变
突变率与生物复杂性
1)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话题。现存生物,包括低等生物 和高等生物基因组的自发突变率约为10-9,这是各种 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理由相信,突变率一定经历 过自然选择。 2)每个基因都有积累突变的风险,由于大多数突变都是 有害的,因此生物含有的基因数越多,发生突变的机 率越大。 3)平均突变率为生物的复杂性设定了一个上限。群体遗 传学家估计,根据DNA复制的忠实性,哺乳动物含有 的基因数不会超过60 000。换句话说,如果DNA突变 率维持在10-8,生物结构的复杂性只到果蝇为止。
复制差错造成点突变的原因
错配突变 从化学角度来看,碱基互补的方式并不特别精确。 根据概率计算,纯化学的碱基配对差错率为5-10%。 误导掺入 每一种核苷酸都有二种互变异构体(tautomer), 它们处在动态平衡中。如果复制叉经过某一胸腺嘧啶碱基, 而后者又恰恰处在烯酮式异构体时,就会发生一次错配。 因为烯酮式胸腺嘧啶更趋向于与G而不是与A配对。稀有的 亚氨基腺嘌呤异构体优先与C而非与T配对,烯醇鸟嘌呤异 构体优先与胸腺嘧啶T配对。 滑序复制 如果模板中含有较短的重复顺序,特别容易在原 位发生插入和缺失突变,起因于重复顺序的滑序复制 (replication slippage)。滑序复制使基因组在许多位点出 现动态的重复顺序数量变化,造成子代群体在同一位点产 生许多不同的等位形式。滑序复制是动态突变的主要原因.
引起突变的因素
1) 化学因素 化学诱变剂: 烷化剂, 硝酸盐类, 苯酚类 2) 物理因素 放射线, 紫外线. 3) 生物因素 DNA修复酶基因突变可引起许多突变
突 变 的复
1)许多生物种属都有一些专门负责损伤DNA复制的 多聚酶,它们可在特定的条件下以倾向差错或 无差错方式复制DNA。目前已在人细胞中发现具 有倾向差错复制的DNA多聚酶η (eta),该酶如 发生突变,可引起着色性干皮病,这是一种皮 肤癌。 2)生物之所以选择这种高突变率的修复系统可能 同进化有关,倾向差错DNA复制在遭遇不利的生 存环境时能增加突变获得更多的多样性,使种 群得以繁衍。
大肠杆菌适应性突变(或称定向突变)
1)大肠杆菌的一个品系在乳糖操纵子中有一移码突变,不 能利用环境中的乳糖。当这些细胞涂抹到只有乳糖的培 养基上时,可发现正常生长的细胞,说明在乳糖操纵子 中发生了第二次突变,恢复了野生型表型。具有这种效 应的突变频率远高于预期值,也高于基因组中其它区域 的平均突变率。 2)上述实验提出一个饶有兴趣的观点,即细菌可以发生定 向突变以适应它们所遇到的选择压力。换句话说,环境 可直接影响生物的表型,如拉马克曾经主张的那样,其 所蕴含的非达尔文主义的观点引起了广泛而激烈的争论。
动物中多倍体物种及为罕见
多细胞动物基因组缺少多倍体的原因可能同动物 的发育模式有关。动物的发育为封闭式, 胚胎 发育时几乎所有未来的器官原基均在同一时间 产生,需要高度协调。多倍体带来的基因剂量 的不平衡会对动物胚胎发育产生致命的影响。 植物的发育是开放式的, 营养器官可以不断地重 复地产生, 生殖器官与营养器官是同源的。此 外植物细胞可直接从外界吸收营养, 绝大多数 细胞都有叶绿体,可以独立进行光合作用获取 能量,降低了器官和组织彼此间相互依赖的程 度。植物这种相对独立的生长发育模式, 可以 忍受多倍体带来的基因剂量不平衡影响,减轻 自然选择的压力。
DNA
修复 的类 型及 其所 需蛋 白质
错 配 修 复
复制时如果发生了碱基错配掺入, 细胞可以根据是否甲 基化来确定哪条DNA单链是新合成链, 从而判别错配的 碱基位置, 并启动修复机制切除错配碱基.
碱 基 切 除 修 复
核 苷 酸 切 除 修 复
光 致 复 活 修 复
复 制 损 伤 修 复
SOS倾向差错修复的调控
LexA蛋白抑制SOS系统基因的表达. LexA蛋白具蛋白酶活 性, RecA蛋白可激活LexA, 使其自我降解, 解除抑制.
DNA损伤时LexA蛋白应激反应
The SOS response is activated when the replication fork stalls and RecA protein binds to exposed ssDNA (or UV-damaged dsDNA). The RecA protein:DNA complex binds a protein, LexA. The LexA protein has proteolytic
叉点前移在5‘-A/TTG/C-3’顺序优先停止,该顺序在大肠杆菌基因组中 经常出现. 当RuvAB复合物离开叉点后, 两个RuvC蛋白取而代之,并完 成Holliday结构的解体任务. 交叉DNA中的异源配对双链必需交互切 割才能彼此分开, 切割事件在5‘-A/TTG/C-3’顺序的T和G/C之间.
染色体组变异---倍性改变
1)已知高等植物中约30-50%的物种为多倍 体. 根据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代表性物 种EST数据的比较分析推断,现存被子 植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组曾经经历过一次 全基因组的加倍。 See: Cui L et al. Widespread genome duplications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flowering plants, Genome Research, 2006, 16:738-749. 2)动物中多倍体物种及为罕见.
activity, and its binding induces a conformational change that causes LexA protein to cleave itself. Because LexA protein blocks expression of many genes encoding a set of proteins mediating error-prone replication, LexA protein’s self-destruction leads to synthesis of these proteins. These proteins then assemble at the lesion and form a mutasome, an errorprone replication apparatus that allows DNA polymerase to replicate past the les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