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写作教学计划与教案
《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歌曲教案
《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歌曲教案精选第一章:教学目标1.1 让学生通过学习《山里的孩子心爱山》这首歌曲,了解山里孩子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特色。
1.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1.3 引导学生通过歌曲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背景介绍:《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是一首描绘山里孩子生活情境的歌曲,歌词中展现了山里孩子的活泼可爱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2 歌曲结构分析:这首歌曲由四个乐段组成,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欢快。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会《山里的孩子心爱山》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3.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特别是高音部分的演唱。
第四章:教学方法4.1 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进行歌曲的演唱,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4.2 采用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加强团队协作能力。
4.3 采用互动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歌曲创作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热身活动: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2 歌曲引入:教师播放《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5.3 歌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学习歌词,让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
5.4 旋律练习:教师教授歌曲的旋律,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5.5 合唱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加强团队协作能力。
5.6 歌曲展示:让学生进行歌曲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歌词学习、旋律练习和合唱练习。
6.2 演唱技巧:评估学生在歌曲演唱中的音准、节奏和发音准确性。
6.3 创作能力:鼓励学生在合唱练习中发挥创造力,进行歌曲创作和表演。
第七章:教学延伸7.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山里孩子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特色,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7.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参与合唱练习,增进家校互动。
如何写唱歌课音乐教案模板
如何写唱歌课音乐教案模板教案标题:如何写唱歌课音乐教案模板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唱歌课程提高歌唱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2. 学生能够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如节奏、音高和音调。
3. 学生能够欣赏和分析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教学时长:45分钟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指定的歌曲。
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意义和情感,并通过演唱传达出来。
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演唱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和音乐播放器。
2. 指定的歌曲歌词和乐谱。
3. 麦克风和扬声器(可选)。
4. 学生的音乐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课程主题:唱歌课。
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音乐概念,如节奏、音高和音调。
3. 播放一段简短的歌曲,让学生通过听觉感受音乐的魅力。
正文(30分钟):1. 向学生展示指定的歌曲歌词和乐谱,并解释歌曲的意义和情感。
2. 分析歌曲的结构,如诗歌的节奏和押韵方式。
3. 分解歌曲的每个部分,逐句进行演唱练习。
4. 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中的重要音符和音程,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5.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演唱,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整体演唱指定的歌曲,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2. 回顾今天学到的音乐概念和技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音乐、多唱歌,提高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扩展活动(可选):1.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并制作自己的演唱视频或录音。
2.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合唱比赛,展示他们的歌唱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可以学习和演唱其他类型的音乐作品,如民歌、流行歌曲等。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准确性和表达能力。
3. 收集学生的音乐笔记本和演唱作品,评估他们对音乐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步骤和内容。
2. 教师应提供充分的练习时间,让学生逐步提高演唱技巧。
大海啊故乡音乐教案范文
《大海啊故乡》音乐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海洋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对《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3. 通过对歌曲的学唱,提高学生的声乐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介绍:《大海啊故乡》是一首富有浓厚海洋特色的歌曲,描绘了大海的美丽和人们对家乡的眷恋。
2. 歌曲结构分析:歌曲为ABA型,旋律优美,节奏流畅,易于学唱。
3. 歌词解析:歌曲通过歌词表达了对大海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大海啊故乡》,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情感。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处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欣赏、学唱、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歌曲内容。
3. 分组练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大海啊故乡》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海洋音乐的魅力。
2. 歌曲欣赏:引导学生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 歌词解析:分析歌曲歌词,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4. 学唱歌曲:教师示范,学生跟唱,注意指导高音部分和节奏处理。
5.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合作,提高学唱效果。
6. 展示环节:每组选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歌曲《大海啊故乡》的掌握程度,包括旋律、歌词和情感表达。
2. 观察学生在学唱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情况,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通过学生的演唱和讨论,评估学生对海洋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准备歌曲《大海啊故乡》的乐谱和歌词,以便学生学唱和复习。
2. 收集相关的海洋图片和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3. 准备音频播放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进行音乐欣赏。
培养学生音乐创作能力教案
培养学生音乐创作能力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创作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培养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和实践能力;3.通过音乐创作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音乐创作的概念和分类;2.音乐创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3.音乐创作的实践活动。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介绍音乐创作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了解学生对音乐创作的理解和认识。
步骤二:讲解(15分钟)1.教师讲解音乐创作的分类,如即兴创作、改编创作等,并举例说明每种创作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2.教师介绍音乐创作的基本要素,如旋律、和声、节奏等,并讲解各要素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教师讲解音乐创作的一些基本技巧,如和弦搭配、变调变位等,以及如何运用乐器和音效进行创作。
步骤三:实践活动(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创作形式,如编写歌曲、创作钢琴曲等。
2.学生分组合作,互相交流创作思路和想法,并共同完成一首小型音乐作品。
3.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和心得。
步骤四:总结(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音乐创作知识和技巧,思考音乐创作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2.教师提醒学生继续坚持音乐创作的实践,并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发展自己的音乐创造力。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音乐创作活动中的积极程度和表现;2.收集学生的音乐作品并进行评价;3.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讨论,了解他们对音乐创作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五、教学资源:1.音乐创作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2.乐器和音效设备;3.学生的音乐创作作品。
六、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参加音乐创作比赛和演出,提升他们的音乐创作能力和舞台表演经验;2.组织学生进行跨学科创作,如与美术、舞蹈等学科合作进行创作表演。
【教案结束】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音乐创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技巧,培养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际创作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歌曲牧童教案范文
歌曲《牧童》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牧童》,了解并感受中国牧童的生活场景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歌曲学习,体验团队合作,培养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牧童》,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意义。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调和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牧童》乐谱,相关牧童文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教学设备:音响设备,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牧童文化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牧童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 教学歌曲:教唱歌曲《牧童》,讲解歌曲的节奏、音调等音乐要素。
3. 歌曲分析: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
4. 练习: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提高演唱技巧。
5. 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歌曲《牧童》的演唱技巧?2. 学生对牧童文化的了解程度是否有所提高?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何?是否有集体荣誉感的体现?4. 针对学生的表现,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如何调整和改进?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牧童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牧童的生活。
2. 引导学生创作关于牧童的绘画作品,展示他们对牧童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歌曲《牧童》,并尝试解释歌曲背后的文化意义。
2. 布置一篇关于牧童文化的短文写作,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表达。
八、课程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演唱展示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2. 关注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对牧童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九、课程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牧童》的文化价值。
2. 强调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积极表现,以及对牧童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十、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将继续学习关于牧童的歌曲,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深入了解牧童文化。
歌词写作教学课程设计
歌词写作教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歌词写作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歌词的基本结构和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歌词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旋律、节奏、押韵等,并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创作歌词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歌词创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歌词创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歌词的基本结构、创作方法以及音乐理论知识。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节课:介绍歌词的基本结构,如旋律、节奏、押韵等,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第二节课:教授歌词的创作方法,如如何构思歌词的主题、如何进行情感表达等,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第三节课:介绍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阶、和弦等,并教授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歌词创作中。
第四节课:进行歌词创作的综合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歌词创作。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具体安排如下:讲授法:用于讲解歌词的基本结构和创作方法,以及音乐理论知识。
讨论法:用于讨论歌词创作的技巧和心得,以及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一些经典的歌曲歌词,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歌词的创作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歌词写作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参考书:提供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
多媒体资料:收集一些经典的歌曲歌词,用于案例分析和学习参考。
实验设备:如音响设备等,用于播放歌曲,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具体安排如下: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歌曲《乡间的小路》教案
歌曲《乡间的小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学会歌曲《乡间的小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3. 通过歌曲学唱,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乡间的小路》的歌词及其含义。
2. 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唱技巧。
3. 乡村生活的画面及其描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歌曲《乡间的小路》,了解其歌词含义和乡村生活的描绘。
2. 难点:歌曲的旋律演唱技巧,以及乡村生活的理解和描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乡间的小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歌词讲解: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解释歌词中的乡村生活画面。
3. 旋律学习:教师教唱歌曲,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
4. 演唱技巧指导:教师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如呼吸、音准、节奏等。
5.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与展示:学生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乡间的小路》。
2.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歌曲中的乡村生活画面。
3. 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如呼吸、音准、节奏等。
4. 学生表现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六、教学资源:1.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2. 乐谱或投影仪3. 乡村风光图片或视频4. 歌词卡片5. 合唱microphone七、教学步骤:1. 初步感受:播放《乡间的小路》录音,让学生整体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 歌词解析:分析歌词,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对乡间生活的描绘和赞美。
3. 旋律学习:逐步教唱旋律,特别强调歌曲中的特色节奏和旋律线条。
4. 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音响效果。
5.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与《乡间的小路》相关的音乐或舞蹈作品。
八、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创建乡村环境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歌曲。
少儿歌曲写作教案
少儿歌曲写作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少儿歌曲的特点和写作要求;2.掌握少儿歌曲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3.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少儿歌曲的特点和写作要求;2.少儿歌曲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3.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少儿歌曲范例、乐器或音乐软件;2.学生准备,纸笔、乐器或音乐软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优秀的少儿歌曲,让学生欣赏并讨论其特点和魅力,引导学生对少儿歌曲的兴趣。
2.讲解少儿歌曲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通过课件和范例,讲解少儿歌曲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包括简单易记的旋律、明快简洁的歌词、贴近儿童生活的主题等。
3.分析少儿歌曲的基本结构。
教师分析少儿歌曲的基本结构,包括曲式、节奏、编曲等要素,并通过范例进行示范和讲解。
4.讲解少儿歌曲的写作技巧。
教师讲解少儿歌曲的写作技巧,包括如何选取主题、构思歌词、编写旋律等,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5.分组创作少儿歌曲。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主题,进行少儿歌曲的创作,包括歌词和旋律的编写。
6.展示和交流。
每组学生展示他们创作的少儿歌曲,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并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创作心得和经验。
7.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创作水平。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少儿歌曲的特点和写作要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少儿歌曲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培养了音乐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进行少儿歌曲的创作,写出一首完整的少儿歌曲,并准备下节课进行展示。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少儿歌曲的写作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教案适用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唱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音乐兴趣。
2.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 通过对歌曲的学唱,锻炼学生的歌唱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理解歌曲意境。
教学难点: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歌曲磁带或CD、乐谱。
二、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教师简要介绍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歌教学:(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2)学生跟唱,教师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节奏,唱准音准。
3. 歌曲练习:(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练习,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2)学生分组练习,相互观摩,提高歌唱能力。
4. 歌曲展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曲展示,鼓励每个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2)学生自由选择展示方式,如独唱、合唱等。
三、教学反思1. 学生对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学生的疑难问题,如音准、节奏等。
3. 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展示所学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3. 学生对照乐谱,自行练习歌曲,提高歌唱能力。
五、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如音准、节奏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提高歌唱能力。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音乐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的掌握程度,包括歌词记忆、音准、节奏等方面。
歌词写作教学课程设计
歌词写作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歌词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掌握歌词的结构与韵律。
2. 学生掌握至少两种歌词创作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3. 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歌词风格,能够分析其特点及表达效果。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首歌词的创作,运用所学的创作方法与技巧。
2. 学生能够在团队协作中,与他人共同创作歌词,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创作歌词,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歌词创作的兴趣,激发创作热情,树立自信心。
2. 学生通过歌词创作,学会表达情感,培养同理心,关注社会现象。
3.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歌词创作的基本知识、技巧和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歌词创作感兴趣,但创作能力有限。
教学要求:注重实践,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潜能。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歌词创作基础知识:包括歌词的结构、韵律、节奏等基本概念,以及歌词与诗歌的区别。
- 教材章节:语文课本中有关诗歌和歌词的部分。
- 内容列举:歌词的基本结构、韵律种类、节奏感的表现。
2. 歌词创作技巧与方法:介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歌词中的应用,以及叙事、抒情等创作方法。
- 教材章节:修辞手法及作文指导相关章节。
- 内容列举: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叙事、抒情、议论等创作方法。
3. 歌词风格与类型:分析不同风格和类型的歌词特点,如民谣、流行、摇滚等。
- 教材章节:音乐、文学作品中关于不同风格歌词的介绍。
- 内容列举:民谣、流行、摇滚等风格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4. 歌词创作实践:指导学生进行歌词创作,鼓励尝试不同风格和创作方法。
- 教材章节:作文练习及创作实践相关章节。
歌曲写作教学计划与教案
《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一、教学目标《歌曲分析与创作》是高师音乐专业学生重要的必修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单声部歌曲的构成与技法,广泛了解中外优秀歌曲的风格特点、体裁特点及创作特点,开阔学生音乐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歌曲作品和创作歌曲的能力。
歌曲艺术作为一种结构短小、形式简便、易于普及的艺术,而深受人们喜爱,在社会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歌曲分析与创作》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重要的必修课之一。
歌曲写作能力的提高,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音乐语言,而丰富多彩的生活阅历与实际的感情体验,更是歌曲创作的根本。
歌曲写作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大量分析优秀歌曲实例的基础之上。
《歌曲分析与创作》旨在通过对中外优秀歌曲实例的分析,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从中学习创作经验,提高实际运用技巧的能力。
尽而达到开阔学生艺术视野,丰富学生音乐修养,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掌握歌曲创作的基本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谱写单二部及单三部结构的歌曲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要求《歌曲分析与写作》的教学必须建立在以下音乐基础之上:具有熟练的读谱、记谱能力;较深入的基础乐理水平;一定的文学分析理解能力、较强的音乐语言组织能力和较高水平的音乐综合修养。
学生必须认真领会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完成课下作业。
三、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设及歌词的基本内涵、构成旋律的各种要素、主题及其发展的基本手法、歌曲的主要结构形式、歌曲的高潮、歌曲的从属部分、歌曲常见的体裁、歌曲的演唱形式、人声的分类及音域、歌曲写作实践的相关思考、歌曲写作技能技巧的基本训练等。
本课中歌词与旋律的关系、歌曲主题的构思与创作、歌曲主题的发展技巧、歌曲曲式结构的设计、歌曲高潮的布局与形成以及歌曲前奏的设计与创作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为保证本课教学计划高质量地完成,本课将采取以下教学原则与方法:1.围绕高师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本着“兼收并蓄”的原则,精选中外各个时期的经典歌曲作为分析内容。
音乐教育:如何编写歌唱活动教案
音乐教育:如何编写歌唱活动教案。
歌唱活动教案的编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在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兴趣、学习水平的基础上,综合虑教材、课程进度、教学目标等因素,才能编写出一份优秀的歌唱活动教案。
下面是一些关于如何编写歌唱活动教案的建议。
一、把歌曲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在编写歌唱活动教案时,首先需要选择好适合孩子们的歌曲。
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孩们的年龄、兴趣、学习水平以及教学目标等因素,选出适宜的歌曲。
在选择歌曲的同时,还需要把歌曲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比如,如果是教授节奏的话,就需要选择一首节奏明显的歌曲;如果是教授调式的话,就需要选择一首曲调比较清晰的歌曲。
只有将歌曲和教学内容相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兴趣。
二、把歌唱活动教案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步骤在编写歌唱活动教案时,需要根据歌曲的内容、教学目标等因素,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步骤。
在每个教学步骤中,需要明确教师需要做的事情,比如,如何引导学生唱歌、如何纠正错误等。
三、设计产生学生兴趣的活动环节在编写歌唱活动教案时,需要设计一些活动环节,产生学生兴趣,比如唱歌比赛、唱歌比较、唱歌学习小组等。
通过这些活动环节,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提高课堂效果。
四、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在编写歌唱活动教案时,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活泼有趣。
有些学生喜欢用手势、表情等方式来表达歌曲,有些学生喜欢天真烂漫的唱歌方式,还有一些学生喜欢更加细腻的唱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得学过程更加适合学生发展。
五、注意教学目标的实现在编写歌唱活动教案时,需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实现。
比如,如果是教授节奏的话,就需要确定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表演这个节奏。
如果是教授调式的话,就需要确定学生是否能够掌握调式的基本原理。
只有深入尝试和理解,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六、评估课堂教学效果在编写歌唱活动教案时,需要考虑到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
歌曲创作教案模板及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歌曲创作的基本要素,包括旋律、歌词、节奏等。
2.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歌曲创作。
教学重点:1. 歌曲创作的基本要素。
2. 歌曲创作的步骤。
教学难点:1. 歌曲创作的创新性。
2. 歌曲创作的团队合作。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歌曲创作素材3. 歌曲创作小组分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一首经典歌曲,让学生欣赏并感受歌曲的魅力。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吗?二、歌曲创作基本要素1. 介绍歌曲创作的三个基本要素:旋律、歌词、节奏。
2. 分别讲解这三个要素的特点和作用。
三、歌曲创作步骤1. 确定歌曲主题。
2. 创作旋律。
3. 创作歌词。
4. 调整节奏。
四、小组合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
2. 每组讨论并确定一个歌曲主题。
3. 各组分别进行旋律、歌词、节奏的创作。
五、展示与评价1. 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2. 全班同学对各组的作品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歌曲创作基本要素和步骤。
二、创新性歌曲创作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歌曲具有创新性。
2. 各组讨论并修改自己的作品,提高歌曲的创新性。
三、团队合作1. 引导学生总结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2. 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四、展示与评价1. 各组展示修改后的作品。
2. 全班同学对各组的作品进行评价。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歌曲创作知识和技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创作歌曲,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创作教学,让学生了解了歌曲创作的基本要素和步骤,培养了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歌曲创作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音乐词曲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音乐词曲创作与欣赏二、课时安排:共8课时,每周1课时三、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词曲的基本概念和创作方法。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词曲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学会运用音乐词曲进行简单的创作实践。
4. 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四、教学内容:1. 音乐词曲的基本概念2. 音乐词曲的创作技巧3. 音乐词曲的欣赏与评价4. 音乐词曲创作实践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以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引入,引导学生回顾音乐词曲的基本概念。
2.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二、音乐词曲的基本概念1. 讲解音乐词曲的定义和作用。
2. 分析音乐词曲在歌曲创作中的地位。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歌曲及其词曲特点。
2. 教师点评,总结音乐词曲的基本特点。
第二课时:一、音乐词曲的创作技巧1. 讲解音乐词曲创作的步骤和方法。
2. 分析音乐词曲创作的关键要素。
二、课堂活动1. 学生根据所学技巧,创作一段简单的歌词或旋律。
2.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创作。
第三课时:一、音乐词曲的欣赏与评价1. 讲解音乐词曲欣赏的方法和标准。
2. 分析优秀音乐词曲的特点。
二、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词曲作品。
2. 教师点评,总结优秀音乐词曲的欣赏要点。
第四课时:一、音乐词曲创作实践1. 学生根据所学技巧,创作一首完整的歌曲。
2.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完善作品。
第五课时:一、音乐词曲创作实践(续)1. 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歌曲作品。
2.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提高创作水平。
第六课时:一、音乐词曲创作实践(续)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评。
2. 教师点评,总结优秀作品的特点。
第七课时:一、音乐词曲创作实践(总结)1. 学生总结音乐词曲创作的经验和体会。
2.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在音乐词曲创作方面继续努力。
第八课时:一、音乐词曲创作实践(展示)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分享和交流。
2. 教师点评,总结本课程的学习成果。
小学歌曲音乐教案范文
小学歌曲音乐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辨别并使用唱歌所需的基本肺部呼吸技巧。
2. 运用自己学习的知识来学唱和理解歌曲的意义。
3. 能够自信地表演唱歌。
二、教材分析教学歌曲:《小星星》歌曲描述:《小星星》是一首著名的儿歌歌曲,歌词简单易懂,旋律动听,感觉轻松愉快。
歌曲突出表达了小朋友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光明希望的向往,同时也强调了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及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
三、教学重点1. 对歌曲基本音乐元素的理解和掌握。
2. 注意歌唱的发音和歌曲表演的流畅性。
3. 学习和练习唱歌技巧,提高唱歌水平。
四、教学步骤1. 课前热身老师可以先告诉学生让他们松弛肌肉和舒展身体。
最好让学生快步走走,同时伸展双臂和腿。
2. 引入歌曲学生们可以听一遍歌曲《小星星》。
唱几句让学生们更容易地了解这首歌曲。
3. 呼吸应用老师带领学生们进行一些基础唱歌呼吸训练。
告诉学生们,在唱歌的过程中应该采用深呼吸的方法,让肺部充分利用空气。
4. 语音练习教师会在板书上写下一些音符,并且贴上歌词。
教师会逐字逐句制作这首歌的全部歌词和音符,以便学生们掌握。
这个过程,要让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学习如何唱歌,先让学生重复唱这首歌。
5. 练习和演唱老师会让学生们跟着自己唱这首歌,这时老师要注意看看有哪些学生还不是很懂。
6. 反馈评价结束后要评价学生的表演,鼓励同学们多练习,以便成为一个更好的歌者。
五、教学效果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较好地掌握了《小星星》的基本要素和唱歌技巧。
在教学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清楚地演唱这首歌曲。
总结:教学歌曲是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通过教学歌曲,可以使孩子们更好地体会音乐的力量,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感受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注重教学效果,还要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和学生思维体验。
综合来看,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表现,获得优秀的教学效果。
声乐歌曲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声乐歌曲《XXX》教学二、教学对象:XXX年级学生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歌曲《XXX》的基本旋律和节奏。
- 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以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内涵,表达歌曲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模仿、练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技巧。
- 通过小组合作、集体演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四、教学重点:1. 正确的发声方法。
2. 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五、教学难点:1. 歌曲情感的把握。
2. 团队合作演唱的默契。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歌曲音频、教材。
2. 钢琴、音响设备。
3. 学生分组。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歌曲《XXX》音频,引导学生欣赏。
2. 提问:这首歌曲的旋律是怎样的?节奏是怎样的?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二)歌曲学习1.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XXX》,引导学生注意旋律、节奏和发声方法。
2. 学生跟唱,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
3.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情感表达1. 引导学生思考歌曲的情感内涵,如何通过演唱表达这种情感。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3. 教师总结,强调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四)团队协作演唱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位领唱,其他成员合唱。
2. 教师指导,纠正合唱中的问题。
3. 学生进行团队协作演唱,教师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和改进建议。
3.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复习歌曲《XXX》,注意发声方法和情感表达。
2. 家长监督学生练习,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教师歌曲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演唱歌曲,理解歌曲的基本结构,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创编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对象XX年级XX班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重点1. 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歌词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五、教学难点1. 歌曲的节奏感。
2. 歌词的准确发音和情感表达。
六、教学准备1. 歌曲录音、视频或乐谱。
2. 教学课件。
3. 钢琴或电子琴。
4. 相关图片或道具。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歌曲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提问: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歌曲中有哪些乐器?(二)学习歌曲1. 聆听歌曲,引导学生说出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2. 教师范唱,学生跟唱,注意歌词的发音和节奏。
3. 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
(三)节奏练习1. 教师出示节奏卡,引导学生说出对应的节奏。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随机抽查,纠正节奏。
(四)情感表达1. 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和创作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
2. 学生分组讨论,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3. 学生代表分享,教师点评。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
2. 学生齐唱歌曲,结束本节课。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抽查。
(二)创编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创编动作或舞蹈。
2. 学生分组展示,教师点评。
(三)表演1. 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教师点评。
2. 邀请家长观看表演,分享学习成果。
八、教学反思1.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2.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3.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歌曲教学的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3. 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技巧、节奏感、旋律感。
2. 教学难点:歌曲的节奏感、旋律感以及歌曲的意境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多媒体设备。
2. 歌曲乐谱、伴奏音乐。
3. 演唱工具:麦克风、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歌曲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分享对歌曲的感受,为歌曲学习做铺垫。
2. 歌曲分析(1)介绍歌曲的背景、作者及创作意图。
(2)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特点。
3. 歌曲演唱技巧(1)讲解歌曲的演唱方法,如呼吸、咬字、音准等。
(2)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示范演唱。
4. 歌曲练习(1)学生分组练习,互相指导,共同提高。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错误。
5. 歌曲演绎(1)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绎,展现歌曲的意境。
(2)教师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6. 总结与反思(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歌曲的演唱技巧。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演唱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力。
3. 学生对歌曲的感悟和审美情趣。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学习的歌曲演唱技巧。
2. 在家中与家人或朋友一起演唱歌曲,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写作编歌教案
学生写作编歌教案教案标题:学生写作编歌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2.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音乐素养;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2. 纸和笔;3. 学生的课本和学习材料。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在课堂开始时,播放一首简单易懂的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力量,并引导他们讨论歌曲的特点和吸引之处。
知识讲解:2. 介绍编写歌曲的基本要素,如歌词、旋律、节奏等,并让学生了解歌曲的不同类型和风格。
创作主题选择:3. 给学生提供几个创作主题的选项,如友谊、家庭、环境保护等,让他们选择一个主题作为歌曲的创作内容。
歌词创作:4. 分组让学生共同讨论、构思和编写歌词,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旋律创作:5. 引导学生使用简单的乐器或声音来创作旋律,或者提供一段简单的旋律给学生进行改编和创作。
编曲和编排:6. 学生根据歌词和旋律,选择适合的伴奏和编曲方式,并进行编排,可以使用简单的乐器或音频编辑软件进行创作。
排练和表演:7. 组织学生进行排练,指导他们在演唱、舞蹈或伴奏等方面的表现,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作成果。
展示和评价:8.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展示和互相欣赏,鼓励他们分享创作心得和体会,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延伸活动:9.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歌曲录制成音频或视频,并分享给家人和朋友,扩大创作的影响力。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和表现;2. 评价学生的歌词创作和旋律创作的质量;3. 评估学生在排练和表演中的表现和沟通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提高写作和音乐素养,同时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延伸,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声乐教案怎么写
声乐教案怎么写标题:声乐教案编写指南引言:声乐教案的编写对于声乐教师来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一个好的声乐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为您提供声乐教案的编写指南,帮助您撰写一份高质量的声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1.明确教学目标:在教案中明确指出学生在本节课中应该达到的具体目标,例如技巧的提高、歌曲的演唱等。
2.符合学生水平:根据学生的年龄、声音类型和音乐素养等方面的特点,确定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准备:1.教材选择:选择适合学生水平和教学目标的声乐教材。
2.教学资源准备:准备适当的音乐播放设备、乐谱、课堂展示材料等。
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引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播放一段优美的声乐作品、提问等。
2.知识传授:介绍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例如发声技巧、歌曲演唱技巧等。
可以通过讲解、示范、演唱等方式进行。
3.练习与巩固:设计一系列的练习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可以包括声音练习、呼吸练习、歌曲演唱等。
4.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四、教学扩展:1.创设情境:通过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例如合唱团排练、舞台演出等。
2.拓展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例如研究声乐大师的演唱风格、了解声乐发展历程等。
五、教学评价:1.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品展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
2.总结性评价:在教案的最后,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结语:声乐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进行灵活调整,以上提供的指南仅供参考。
教案的编写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步骤的合理性、教学资源的充分准备以及教学评价的全面性。
希望本文能对您撰写一份优秀的声乐教案提供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一、教学目标《歌曲分析与创作》是高师音乐专业学生重要的必修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单声部歌曲的构成与技法,广泛了解中外优秀歌曲的风格特点、体裁特点及创作特点,开阔学生音乐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歌曲作品和创作歌曲的能力。
歌曲艺术作为一种结构短小、形式简便、易于普及的艺术,而深受人们喜爱,在社会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歌曲分析与创作》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重要的必修课之一。
歌曲写作能力的提高,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音乐语言,而丰富多彩的生活阅历与实际的感情体验,更是歌曲创作的根本。
歌曲写作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大量分析优秀歌曲实例的基础之上。
《歌曲分析与创作》旨在通过对中外优秀歌曲实例的分析,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从中学习创作经验,提高实际运用技巧的能力。
尽而达到开阔学生艺术视野,丰富学生音乐修养,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掌握歌曲创作的基本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谱写单二部及单三部结构的歌曲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要求《歌曲分析与写作》的教学必须建立在以下音乐基础之上:具有熟练的读谱、记谱能力;较深入的基础乐理水平;一定的文学分析理解能力、较强的音乐语言组织能力和较高水平的音乐综合修养。
学生必须认真领会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完成课下作业。
三、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设及歌词的基本内涵、构成旋律的各种要素、主题及其发展的基本手法、歌曲的主要结构形式、歌曲的高潮、歌曲的从属部分、歌曲常见的体裁、歌曲的演唱形式、人声的分类及音域、歌曲写作实践的相关思考、歌曲写作技能技巧的基本训练等。
本课中歌词与旋律的关系、歌曲主题的构思与创作、歌曲主题的发展技巧、歌曲曲式结构的设计、歌曲高潮的布局与形成以及歌曲前奏的设计与创作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为保证本课教学计划高质量地完成,本课将采取以下教学原则与方法:1.围绕高师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本着“兼收并蓄”的原则,精选中外各个时期的经典歌曲作为分析内容。
不断充实新创作的、富于时代特色的优秀歌曲,丰富更新教学内容。
2.本课程的教学应与其它专业课程紧密结合,以保征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协调一致。
注重结合学生在《声乐》以及《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名作欣赏》等课上所接触到的歌曲进行分析鉴赏。
并通过分析鉴赏,加深对歌曲艺术表现技巧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歌曲创作水平。
3.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以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形式为主,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拓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形象思维。
4.教书育人。
在教学中,注重对民族优秀歌曲作品的赏析。
从而起到弘扬民族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5.通过多种形式,如课堂提问、组织讨论,作业讲评、考查、新作品试唱会等形式,对学生对所学所知识的理解,歌曲分析能力、歌曲创作能力进行考查。
6.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贯彻从中等学校音乐教学实际出发的原则组织教学。
7.本课程注重音乐教学的特殊要求及教学规律,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启发学生从声音、图像、文字等方面全方位地理解歌曲艺术。
四、教学进度与学时安排按音乐专业教学大纲规定时间执行。
(参见附表)五、教材及教学参考用书1.使用教材:《歌曲分析与写作》方智诺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参考教材:《歌曲写作教程》朱敬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歌曲创作90题》杨瑞庆编著北岳文艺出版社《歌曲创作与小乐队配器》王好亮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歌曲分析与写作》徐希茅著江西高校出版社《歌曲写作教程》陈国权著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华百年歌典》上海音乐出版社《声乐教学分级曲库》张幼文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附:教材简介本课采用教材是21世纪高师音乐教材《歌曲分析与写作》(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方智诺编著)。
本教材针对高师音乐专业教育特点而编写。
全书共分为总论、歌词常识篇、旋律分析篇、写作实践篇。
内容设及歌词的基本内涵、构成旋律的各种要素、主题及其发展的基本手法、歌曲的主要结构形式、歌曲的高潮、歌曲的从属部分、歌曲常见的体裁、歌曲的演唱形式、人声的分类及音域、歌曲写作实践的相关思考、歌曲写作技能技巧的基本训练等。
其内容较为详实,体例新颖,是一本较适于我院《歌曲分析与创作》课教学的教材。
六、考试考核方法考试试题遵循《歌曲分析与与创作》教学大纲的要求,试题内容覆盖《歌曲分析与与创作》课程的基本内容,注重广泛性,同时注意突出重点。
既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识记和理解,也要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的检验。
考试试题难易分为三级,即较易、一般、较难,所占分数比重大体是40%、50%,10%。
考试形式主要为主卷和平时成绩相结合。
主卷考试采用闭卷形式。
七、教学手段本课各章节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应用教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课件、音频录音软件、MIDI音序软件、作谱软件、截图软件等。
八、实践教学要求本课以讲授为主,附以课堂讨论,课下作业、平时作业、最终考试等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践环节,组织新作品试唱会等话动。
九、其他:教学反馈:电子邮箱:QQ号码:8127814《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主讲人:王转红第一讲歌曲艺术概述一、教学要求了解歌曲艺术的形式特点;理解学习《歌曲分析与创作》的意义。
了解中国歌曲艺术创作之路及中国近代创作歌曲的内容、风格之演变。
二、内容要点歌曲是怎样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国歌曲(特别是近代歌曲)走过了一种怎样的创作之路。
三、重点难点歌曲的艺术形式及特点。
四、教学建议要求学生掌握歌曲的形式及特点;充分认识歌曲艺术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充分认识学习和学好本课的的意义。
五、课后训练(本讲之后)第一节歌曲的艺术形式歌曲是音乐表现中的形式之一,通指有伴奏或无伴奏的声乐作品。
所有歌曲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歌词与音乐同时随着时间的延续得以展现。
两者以其有声的表达方式结合为统一的、完整的艺术形式——歌曲。
歌曲艺术是一种结构短小,形式简便,易于普及的艺术。
深受人们喜爱,在社会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歌曲的艺术形式歌曲是歌词与音乐一对姊妹艺术的结构形式,是两种语言的结合。
歌词通过文学的形象,歌词的语言、诗韵,直感清晰地表述内容。
音乐以抒情见长,不以描绘为特征。
一切自然界的声响溶化到音乐中,便具有的人世间的感情因素。
歌曲艺术使词曲相得益彰,给音乐艺术开拓了宽阔的表现天地。
二、学习《歌曲创作与分析》的意义音乐艺术的各门类中,歌曲艺术由于具有结构短小、形式简便、便于理解、易于普及等特点,因而深受人们喜爱,在社会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歌曲创作与分析》课程的学习,可起到提高音乐素质、丰富音乐修养等方面的作用。
第二节中国歌曲创作回顾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的歌曲艺术经历了诗经、楚词、乐府诗、绝律诗、词曲等不同体制的发展与演变,从而使歌曲形式不断得到完善,并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
形成了以“情”为核心内涵;以“字正腔圆”为审美标准;对“声音”音色的独特选择;“润腔”的创造性歌唱;重“表演”与“表现”的中国歌曲创作与演唱的独特风格。
一、原始社会时期的歌曲原始音乐与劳动生活在着密切关系。
相传黄帝时作的《弹歌》,反映狩猎生活:《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的“八阕”,则是反映农牧民生活的组歌。
《礼记·郊特牲》记载的一首古祭歌:“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表现爱情的歌曲有以写禹的妻子等待他回家的——“侯人兮猗”公元四世纪的《九歌》中有这样的歌词: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少司命》二、汉代乐府歌曲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三、唐代的歌唱艺术永新是唐代开元年间著名的宫廷歌手,她的歌唱“喉啭一声,响传九陌”。
相传玄宗设宴,观者数万,人声喧哗,淹没鱼龙百戏之音。
永新出场歌唱,“广场寂寂,若无一人,喜者闻之气勇,愁者闻之肠绝。
”四、宋、元时期的歌唱艺术瓦栏、勾舍、茶坊、酒楼林立,唱赚、诸宫调、杂剧、散曲流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静沙·秋思》满江红——(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还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
五、明、清时期的歌唱艺术城市集镇扩展,戏曲音乐兴盛,京剧艺术形成,民间歌舞流行。
明人卓柯月说:“我明诗让唐、词让宋、曲让元,庶几《吴歌》、《挂枝儿》、《打枣杆》、《银纽丝》之类,为我明一绝耳。
”六、中华民国时期的歌唱艺术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政府。
新音乐的启蒙与发展“学堂乐歌”七、三四十年代的歌曲创作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刀进行曲》、《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解放战争时期的《团结就是力量》等,对于唤起民众觉醒,推动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鼓舞人民精神起到巨大的作用。
例:毕业歌----聂耳曲《毕业歌》是聂耳1934年为电影《桃李劫》写的主题歌。
表达了在国土不断沦丧的情况下,青年学生日益高涨的爱国热情和担负起天下兴亡重任的决心。
它问世后,在群众中,特别是在青年学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当时许多进步青年唱着这首歌奔赴抗日救亡的战场。
例:玫瑰三愿——龙七词黄自曲例:团结就是力量——牧虹词卢肃曲八、五十年代的歌曲创作五十年代是我国歌曲艺术的高潮时期。
刚刚解放的人民兴高采烈,出现一大批优秀的歌曲。
如:《歌唱祖国》、《我是一个兵》、《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多么幸福》等。
总之,五十年代是我国歌曲创作十分繁荣的时期。
例:祖国颂——乔羽词刘炽曲《祖国颂》创作于1957年,是《歌唱祖国》《我的祖国》之后又一首杰出的祖国颂歌。
歌曲以饱满的激情赞美江山的壮丽,人民的豪迈,欢呼社会主义事业的丰硕成果,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九、曲折前进十年中的歌曲创作(1957--1966)1957年“反右”开始,歌曲创作在阶级斗争中起伏。
这一时期,歌曲风格形成了战斗性、英雄性、歌颂性的特点。
歌曲题裁主要集中在歌唱祖国、歌颂党、歌颂领袖、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等。
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歌曲,如:《祖国颂》、《长征组歌》等。
对于不符合上述情调的歌曲予以排斥。
六十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遇到严重困难。
在这个非常时期,音乐家们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群众歌曲,以昂扬乐观的音调抒发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排除暂时困难,迎接光明未来的坚强意志。
《我们走在大路上》是这一时期群众歌曲的代表作。
音乐激奋有力,生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豪情,成为代表时代特征的歌曲之一。
十一、文革十年中的歌曲创作(1966--1976)文化大革命是文化大倒退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