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RFID复习
RFID复习题1(参考)
![RFID复习题1(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86c76eea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74.png)
RFID复习题1(参考)一、填空题1、自动识别技术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被识别物品和识别装置之间的接近活动,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常见的自动识别技术有语音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条码识别技术(至少列出四种)。
2、RFID的英文缩写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
①以能量提供为基础的事件模型②以时序方式提供数据交换的事件模型③以数据交换为目的的事件模型中的耦合方式有两种:电感耦合式、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式。
密耦合系统、远耦合系统、远距离系统。
13、典型的读写器终端一般由天线、射频模块、逻辑控制模块三部分构成。
14、控制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通过读写器的接口来完成。
一般读写器的I/O接口形式主要有:USB、WLAN、以太网接口、RS-232串行接口、RS-485串行接口。
15、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对RFID系统的读写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读写器也将朝着多功能、小型化、便携式、嵌入式、模块化的方向发展。
22、完整性是指信息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保证信息完整性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协议、纠错编码方法、密码校验和方法、数字签名、公证。
23、常用的差错控制方式主要有检错重发、前向纠错、混合纠错。
24、差错控制时所使用的编码,常称为纠错编码。
根据码的用途,可分为检错码和纠错码。
25、在发送端需要在信息码元序列中增加一些差错控制码元,它们称为监督码元。
26、设信息位的个数为k,监督位的个数为r,码长为n=k+r,则汉明不等式为:2r-1≥n。
27、两个码组中对应位上数字不同的位数称为码距,又称汉明距离,用符号D(a,b)表示,如两个二元序列a=111001,b=101101,则D(a,b)=2。
28、最常用的差错控制方法有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汉明码。
29、在偶校验法中,无论信息位多少,监督位只有1位,它使码组中“1”的数目为偶数。
RFID原理与应用复习(附答案)
![RFID原理与应用复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991093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ed.png)
RFID原理与应⽤复习(附答案)RFID原理及应⽤复习⼀、判断1.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的缩写,即⽆线射频识别。
(yes)2.物联⽹的感知层主要包括:⼆维码标签、读写器、RFD标签、摄像头、GPS传感器、M-M终端。
(no)3.13.56MHZ,125kHz,433MHz都是RFID系统典型的⼯作频率(yes)4.在物联⽹节点之间做通信的时候,通信频率越⾼,意味着传输距离越远。
( no)5.物联⽹标准体系可以根据物联⽹技术体系的框架进⾏划分,即分为感知延伸层标准、⽹络层标准、应⽤层标准和共性⽀撑标准。
(yes)6.在物联⽹中,系统可以⾃动的、实时的对物体进⾏识别、追踪和监控,但不可以触发相应的事件。
( no)7.物联⽹共性⽀撑技术是不属于⽹络某个特定的层⾯,⽽是与⽹络的每层都有关系,主要包括:⽹络架构、标识解析、⽹络管理、安全、QoS等。
(yes)8.物联⽹中间件平台:⽤于⽀撑泛在应⽤的其他平台,例如封装和抽象⽹络和业务能⼒,向应⽤提供统⼀开放的接⼝等。
(yes)9.RFID拥有耐环境性,穿透性,形状容易⼩型化和多样化等特性(yes)10.物联⽹信息开放平台:将各种信息和数据进⾏统⼀汇聚、整合、分类和交换,并在安全范围内开放给各种应⽤服务。
(yes)⼆、不定项选择题1. 物联⽹的基本架构不包括(CD)。
A、感知层B、传输层C、数据层D、会话层2.物联⽹节点之间的⽆线通信,⼀般不会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 D )A、节点能量B、障碍物C、天⽓D、时间3.下列哪项不是物联⽹的组成系统(B)。
A、EPC编码体系B、EPC解码体系C、射频识别技术D、EPC信息⽹络系统4. 利⽤RFID 、传感器、⼆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指的是(B)。
A、可靠传递B、全⾯感知C、智能处理D、互联⽹5.RFID卡(C)可分为:主动式标签(TTF)和被动式标签(RTF)。
苏州大学RFID复习
![苏州大学RFID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08056fdf90f76c661371a61.png)
第一章1.自动识别技术的概念自动识别技术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信息或数据采集技术,对字符、条码、声音、信号等记录数据的载体进行机器自动识别,自动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
2.自动识别技术的分类A.条码识别技术B.磁卡识别技术C.IC卡识别技术D.射频识别技术3.RFID技术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他通过无线射频信号获取物体的相关数,并对物体加以识别。
第二章1. RFID系统的基本组成:A.电子标签B.读写器C.系统高层2. 电子标签的基本组成一般情况下,电子标签由标签专用芯片和标签天线组成。
(1)电子芯片由芯片和天线组成,可以维持被识别物体的完整性,并随时可以将信息传输给读写器。
(2)电子标签具有一定的存贮容量,可以存贮被识别物体的相关信息。
(3)电子标签天线用于收集读写器发射到空间的电磁波,并把标签本身的数据信号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
3电子标签的基本功能模块(1)电子标签的电源电路(2)电子标签的时钟电路(3)电子标签的数据输入和输出模块(4)电子标签的存储器(5)电子标签的负载调制模块(6)电子标签的天线4读写器的基本组成读写器基本由射频模块,控制模块和天线三部分组成。
(1)读写器由射频模块,控制处理模块和天线组成。
读写器可以在工作在一个或多个频率,可以读写一个或者多种型号的电子标签,并可以与计算机网络进行通信。
(2)读写器天线可以是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内置到读写器中。
读写器天线将电磁波发射到空间,并收集电子标签的无线数据信号。
(3)射频模块用于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
(4)控制模块是读写器的核心,对发射信号进行编码,调制等各种处理,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解码等各种处理,执行防碰撞算法,并实现与后端应用程序的接口规范。
5.读写器的功能模块(1)射频模块(2)基带信号处理模块(3)智能模块(4)天线第三章1.全球物品编码1.物品编码:(1) 条码 (2) 电子产品编码2.条码编码:(1) EAN条码 (2) UPC条码3.EPC码2.物联网名称解析服务(IOT-NS)和信息发布服务(IOT-IS)是物联网的两个组成部分。
RFID复习的题目(最新整理)
![RFID复习的题目(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7ede443d0d233d4b04e6941.png)
波的相位进行键控,二进制相移键控载波的初始相位有两种变化状 频识别技术 、 条码识别技术 (至少列出四种)。
态,通常载波的初始相位在 0 和π两种状态变化,分别对应二进制 2、 RFID 的 英 文 缩 写 是
Radio Frenquency
的 0 和 1。
Identification
。
6.简述 ISO14443 标准的 MI 卡主要指标
播。反射器对入射表面波部分反射,表面波返回到 IDT,IDT 又将反 利用耦合元件实现的,RFID 系统中的耦合方式有两种: 电感耦
射声脉冲串转变成高频电脉冲串。如果将反射器组按某种特定的规 合式 、 电磁方向散射耦合式 。
律设计,使其反射信号表示规定的编码信息,那么读写器接收到的 9、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数据交换方式也可以划分为两种,分别
电脑控制器;
12.载波: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并不是将信签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
信号与一个固定频率的波进行相互作用,这个过程称为加载,这样 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的动作;
一个固定频率的波称为载波。
(5)执行机构按照电脑的指令动作;
2.简述低频和高频 RFID 的工作原理.
6.串联谐振电路:串联谐振电路由电阻 R、电感 L 和电容 C 串联而成。 低频和高频 RFID 基本上都采用电感耦合识别方式。由于低频和高频
电路中的电感 L 储存磁能并提供感抗,电容 C 存储电能并提供容抗。 RFID 的工作波长较长,电子标签都处于读写器天线的近区,其工作
系统借助这种软件,可实现在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共享资源。
3.RFID: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无线射频信号实现无接触信息 二、简答题
传递,达到自动识别目标对象的目的。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 1.简述 RFID 系统的基本组成。
RFID复习提纲
![RFID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e5ca44cf2b160b4e777fcf1d.png)
RFID复习资料1.RFID定义,RFID典型应用定义:射频识别是无线电频率识别(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的简称。
利用无线射频信号实现非接触方式下的双向通信,完成对目标对象的自动识别和数据的读写操作。
应用:第二代身份证、供应链应用、防盗2.RFID的系统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工作过程)(1)RFID读写器将无线电载波信号经过发射天线向外发射;(2)当RFID电子标签进入发射天线的工作区域时,电子标签被激活,将自身信息的代码经天线发射出去;(3)RFID系统的接收天线接收电子标签发出的载波信号,经天线的调节器传输给RFID读写器。
读写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送往后台的计算机控制系统;3.RFID各模块的功能,应答器(标签)的分类(不同分类方法)RFID系统由阅读器、应答器和高层等部分组成。
最简单的RFID系统:由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及天线(Antenna)组成,实际应用时需与计算机及应用系统(数据管理系统)相结合。
最简单的应用系统只有单个阅读器。
各模块功能:(1)应答器(射频卡和标签):存放识别信息的电子数据载体。
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
(2)阅读器:a.以射频方式向应答器传输能量;b.从应答器中读出数据或向应答器写入数据:基本功能;c.完成对读取数据的信息处理并实现应用操作;d.若有需要,应能和高层处理交互信息。
(3)天线: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应答器的分类:根据应答器是否需要加装电池及电池供电的作用,可将应答器分为无源(被动式)、半无源(半主动式)与有源应答器(主动式)。
(1)有源射频标签内部自带电池进行供电,电能充足、工作可靠性高、信号传送的距离远。
(2)无源射频标签内部不带电池,要靠外界提供能量。
无源射频标签具有永久的使用期,支持长时间的数据传输和永久性的数据存储。
缺点:数据传输的距离要比有源射频标签小(3)半主动式射频标签本身有电池,电池只对自身的数字电路供电,数据发送通过阅读器的能量场激活后,通过反射方式发送。
RFID复习题
![RFID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e2b9db7dd88d0d233d46ae1.png)
RFID复习题一、概念题1、RFID常称为感应式电子晶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条码等等,俗称是什么。
2、RFID按工作频率可以分为几种。
3、什么是一种能将接收到的电磁波转换为电流信号,或者将电流信号转换成电磁波的装置,在RFID系统中,射频标签和读写器中都包含该装置。
4、我国UHF RFID的主要频段。
5、典型的RFID系统主要构成,一般我们把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统称为应用系统。
6、什么是一个捕捉和处理RFID标签数据的设备,它能够将数据写到RFID标签中,可以是单独的个体,也可以嵌入到其他系统之中。
7、RFID中间件平台主要分为哪3个层次。
8、RFID系统的安全和隐私威胁涉及的对象主要隐患。
9、RFID系统测试的内容也主要包括内容。
10、EPC编码原则。
11、RFID系统是指采用RFID电子标签为识别标志的应用系统,通常由几部分造成。
12、掌握RFID的应用在哪几个方面。
13、13.56MHz RFID标签的应用在哪些领域。
14、13.56MHz RFID标签是什么15、13.56MHz标签读写器16、在物品识别技术中,哪项不是“有生命”识别技术。
()17、接触式逻辑加密卡的应用领域。
18、 RFID技术特征。
19、读写器中负责将读写器中的电流信号转换成射频载波信号并发送给电子标签,或者接收标签发送过来的射频载波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流信号的设备是什么。
20、什么是一个微型的无线收发装置,主要由内置天线和芯片组成。
二、综合技能题1、RFID系统工作原理图,根据图,简述该系统的工作原理。
2、简述RFID工作频率的分类及主要应用领域。
3、比较EPC和UID标准,分析其主要区别。
4、电子标签的内部结构,描述各模块的功能。
5、RFID中间件系统架构,描述下图中“设备驱动适配”、“事件处理引擎”、“规则引擎”、“规则库”的功能。
6、简述逻辑加密卡的主要应用领域7、什么是125KHZID卡,他的主要优点是什么?8、13.56MHz RFID标签的特点是什么,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9、每章课后作业。
rfid资料复习题
![rfid资料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3989097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7.png)
rfid资料复习题RFID资料复习题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它通过无线电信号来实现物体的识别和数据的传输。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RFID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RFID技术的相关知识,下面将提供一些RFID资料复习题,帮助大家巩固所学的知识。
一、选择题1. RFID系统由哪几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A. 标签、阅读器、天线B. 标签、阅读器、服务器C. 标签、阅读器、传感器D. 标签、阅读器、数据库2. RFID技术主要用于以下哪些领域?A. 物流管理B. 零售业C. 医疗保健D. 所有以上领域3. RFID标签的存储容量通常有多大?A. 几个字节B. 几十个字节C. 几百个字节D. 几千个字节4. RFID标签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通信?A. 红外线B. 无线电信号C. 蓝牙D. 激光5. RFID技术相比于条形码技术的优势是什么?A. 可以同时读取多个标签B. 读取速度更快C. 可以在非直线视线范围内进行读取D. 所有以上优势二、判断题1. RFID标签可以被动式工作,不需要电池供电。
2. 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物体的追踪和定位。
3. RFID技术只能用于物流管理领域,不能应用于其他领域。
4. RFID系统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5. RFID技术对环境的干扰比较大,容易造成数据传输错误。
三、简答题1. RFID技术有哪些应用场景?请举例说明。
2. RFID标签与条形码相比有哪些优势和劣势?3.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请简要描述。
4. RFID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有哪些优势?5. RFID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有哪些?四、综合题请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设计一个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
要求包括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数据传输和处理方式等方面的说明。
通过以上的RFID资料复习题,相信大家对RFID技术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RFID原理与应用复习题
![RFID原理与应用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0bb3bc4dd36a32d737581ef.png)
RFID原理与应用复习题1、RFID是一种短距离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2、RFID中间件一般包含下面4个功能:1、阅读器协调控制;2、数据过滤与处理;3、数据路由与集成;4、进程管理。
P63、通常根据观测点与天线之间的距离,把天线周围的电磁场分为三个区域:无功近场区、辐射近场区、辐射远场区。
P74、RFID技术中,标签天线与读写器天线之间的耦合,根据距离的远近,分为三种类型的系统:密耦合系统、遥耦合系统、远距离系统。
P85读写器收到无源电子标签反射的功率,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2次方成反比。
P116、无源电子标签收到读写器发射的电磁波的功率,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4次方成反比。
P117、读写器与电子标签的通信模型,一般涉及数据传输、时序和能量三个方面的描述。
P128、进行信道编码可以改善数字信号的传输。
P369、信道编码可以增强数值信号传输的抗干扰能力。
P3610、RFID数值信号调制的方式,常有 ASK、FSK、PSK。
P3811、曼切斯特编码是一种利用电压跳变的相位不同来区分1和0两种数值信号,电压从低到高表示0。
P3912、差动双相编码是在半个位周期中的任意边沿表示二进制的0,没有边沿跳变表示1。
P3613、奇偶校验以1个字节为单位,附上1个校验位而形成的9位数据码。
P4614、数据加密标准DES,分组长度为64位,密钥长度为56位。
P6115、数据高级加密标准AES,分组长度为128位,密钥长度有126、192、256位。
P6316、天线按结构分类,有线状天线、面状天线、缝隙天线、微带天线几种。
P6917、低频与高频RFID天线,读写器端采用线圈天线。
P7318、天线的制造工艺,常采用线圈绕制法、蚀刻法、印刷法。
125K电子标签,其天线制作采用线圈绕制法。
P8319、RFID读写器的串联谐振电路,其谐振频率为:1/(2πLC )。
(电感线圈L,电容C)P8820、协助电路的品质因数Q,只与电容和电感有关,与电阻成反比。
(完整版)RFID复习的题目
![(完整版)RFID复习的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8a8695c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e.png)
(完整版)RFID复习的题⽬⼀、名词解释1.物联⽹: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连接起来,进⾏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种⽹络。
2.⾃动识别技术:⽤机器识别对象的众多技术的总称。
具体来讲,就是应⽤识别装置,通过被识别物品与识别装置之间的接近活动,⾃动地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
3.RFID:是⼀种⾃动识别技术,它利⽤⽆线射频信号实现⽆接触信息传递,达到⾃动识别⽬标对象的⽬的。
它是⼀种⾮接触式的⾃动识别技术,他通过⽆线射频⽅式⾃动识别⽬标对象,识别⼯作⽆需⼈⼯⼲预。
4.ISM频段:ISM频段属于⽆许可频段,使⽤者⽆需许可证,没有所谓使⽤授权的限制。
ISM频段允许任何⼈随意地传输数据,但是对所有的功率进⾏限制,使得发射与接收之间只能是很短的距离,因⽽不同使⽤者之间不会互相⼲扰。
5.微带天线:微带天线由⼀个⾦属贴⽚和⼀个⾦属接地板构成。
微带天线适⽤于平⾯结构,并且可以⽤印刷电路技术来制造。
6.串联谐振电路:串联谐振电路由电阻R、电感L和电容C串联⽽成。
电路中的电感L储存磁能并提供感抗,电容C存储电能并提供容抗。
当电感L储存的平均磁能与电容C储存的平均电能相等时,电路产⽣谐振,此时,电感L的感抗和电容C的容抗相互抵消,输⼊阻抗为纯电阻R。
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可以⽤谐振频率、品质因数、输⼊阻抗、带宽等描述。
7.滤波器:滤波器是⼀个双端⼝⽹络,它允许所需要频率的信号以最⼩可能的衰减通过,同时⼤幅度衰减不需要频率的信号。
8.振荡器:振荡器是射频系统中最基本的部件之⼀,它可以将直流功率转换成射频功率,在特定的频率点建⽴起稳定的正弦振荡,成为所需要的射频信号源。
9.混频器:混频器是射频系统中⽤于频率变换的部件,可以将输⼊信号的频率升⾼或降低⽽不改变原信号的特性。
10.调制:调制的⽬的是把传输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变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把信源的基带信号转变为⼀个相对基带频率⽽⾔⾮常⾼的频带信号。
RFID复习材料
![RFID复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889101cc4afe04a1b071defb.png)
复习大纲题型:1、选择题:2*10=20分2、填空题:1*15=15分3、判断题:1*10=10分4、简答题:5小题,27分5、综合分析题:3小题,28分第一章:1、掌握自动识别技术概念,常见的自动识别技术。
答:(1)概念:自动识别技术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被识别物品和识别装置之间的接近活动,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而不使用键盘即可将数据实时输入计算机、程序逻辑控制器或其他微处理控制器的技术。
(2)常见的自动识别技术:条形码识别、生物识别、射频识别(RFID)、智能卡识别(IC)、光学符号识别(OCR)、指纹识别、语音识别2、掌握RFID的概念,应用。
答:(1)概念:RFID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
(2)应用:门禁卡、身份证、食堂卡等3、掌握RFID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功能,及其工作流程。
答:(1)基本组成:一套典型的RFID系统由应答器(电子标签)、读写器(Reader)和高层(应用系统)构成(2)各部分功能:○1应答器(电子标签)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存储容量,可以存储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在一定工作环境及技术条件下,电子标签存储的数据能够被读出或写入;维持对识别物品的识别及相关信息的完整;数据信息编码后,及时传输给读写器;可编程,并且在编程以后,永久性数据不能再修改;具有确定的使用期限,使用期限内不需要维修;对于有源标签,通过读写器能够显示电池的工作状况○2读写器(阅读器)的功能:以射频方式向应答器传输能量;从应答器中读出数据或向应答器写入数据;完成对读取数据的信息处理并实现应用操作;若有需要,应能和高层处理交互信息。
○3高层的作用:对于独立的应用,阅读器可以完成应用的需求。
对于由多阅读器构成网络架构的信息系统,高层必不可少。
针对射频识别系统的具体应用,需要在高层将多阅读器获取的数据有效地整合起来,提供查询、历史档案等相关管理和服务。
RFID复习题.doc
![RFID复习题.doc](https://img.taocdn.com/s3/m/f7a6e89ecc7931b764ce156a.png)
射频识别复习题一、填空题1、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简称,中文名称为射频识别,是利用可用于无线电通信的电磁波射频来自动识别个体的技术。
2、RFID读写器通过天线(线圈)发射能量和信息重叠的电磁变场信号,而RFID电子标签通过天线(线圈)获取电磁变场信号来产生感应电流并读取信号。
3、远场区电磁场脱离天线的束缚进入空间,通过电场的辐射来传输能量和信息,能量的耦合方式为电容耦合方式。
4、在无线电技术中原始的信号叫基带信号,数字调制就是用基带信号控制高频载波的参数--振幅、频率和相位,使这些参数随基带信号变化。
5、用来控制高频载波参数的基带信号称为调制信号,未调制的高频电振荡称为载波。
被调制信号调制过的高频电振荡称为已调波或已调信号。
6、无线通信系统也称为无线电通信系统,是由发送设备、接收设备、无线信道三大部分组成的,利用无线电磁波,以实现信息和数据传的系统。
7、EPC是Electronic Product Code(电子产品代码)的简称8、天线和读写器的组合方式等系统构成会影响到系统的识读率和误码率。
9、对于反射的负面影响,先要分析周边环境,找出可能的反射面,再用吸波材料织成的布片遮住一些面积大的墙壁。
10、通过RFID系统业务流程图,可以明确系统业务目标,清楚地分解某个业务的技术节点,为进一步讨论和验证每个技术细节提供路线图。
11、需求分析决定系统的基本功能、特点、属性,因此需要和用户一同进行收集、编写、协商和修改。
12、详细设计是对概要设计的软硬件结构和数据结构的细化,是系统开发人员和安装测试人员进行具体作业的依据。
二、选择题1、CPU卡也称智能卡,卡内的集成电路中带有微处理器CPU、以及芯片操作系统COS。
()AA、存储单元B、硬盘C、运算器D、控制器2、RFID技术因其识别特性及同时能识别多个个体的特点而具有应用范围广、系统运用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
RFID复习资料
![RFID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42edaf74431b90d6d85c71e.png)
填空题(第一章)1.RFID 的英文全称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
2.典型的RFID 系统主要由阅读器、电子标签、RFID 中间件和应用系统软件组成,一般把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统称为应用系统。
3.读写器和电子标签通过各自的天线构建了两者之间的非接触信息传输通道。
根据观测点与天线之间的距离由近及远可以将天线周围的场划分为3个区域:无功近场区、辐射近场区和辐射远场区。
4.辐射近场区和辐射远场区分界距离R 为(D22 )。
(已知天线直径为D ,天线波长为λ。
)5.在RFID 系统中,实现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能量与数据的传递耦合类型有两种:电感耦合式和反向散射耦合式。
6.按照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作用距离可以将射频识别系统划分为密耦合系统、遥耦合系统和远距离系统。
(第二章)1.编码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对信号的一种变换。
根据编码的目的不同,编码理论有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保密编码3个分支。
2.数字调制的方法通常称为键控法,常用的数字调制解调方式有幅移键控、频移键控和相移键控。
在RFID系统中,使用最多的数字调制方法是幅移键控。
3.RFID常用的编码方式有单极性不归零码编码、曼彻斯特编码、单极性归零编码、差动双相编码、密勒编码、变形密勒编码和差分编码。
4.使用非接触技术传输数据时,很容易遇到干扰,使传输数据发生意外的改变从而导致传输错误。
此类问题通常是由外界的各种干扰和多个应答器同时占用信道发送数据产生碰撞造成的,针对这两种情况,常用的处理方法是校验和法和多路存取法。
5.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常用的纠错编码是校验和法,最常用的校验和法是奇偶校验、纵向冗余校验和循环冗余校验。
6.常用在多路存取(多路通信)方式有空分多路法、时分多路法、码分多路法。
在RFID系统中,主要采用时分多路法。
7.目前,在RFID系统中常用的防碰撞算法包括ALOHA算法和二进制树搜索算法。
(第三章)1.在低频和高频频段,读写器与电子标签基本都采用线圈天线。
RFID期末深刻复习
![RFID期末深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e05d177bb4daa58da0114ad7.png)
RFID期末复习第1章1.什么是RFID技术,它与其他自动识别技术有什么区别,主要优势在哪?答:(1)RFID,即无线射频识别。
它常称为感应式电子晶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条码等,俗称电子标签或应答器。
(2)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可快速的进行物品追踪和数据交换,且其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3)优势:第一,它可以识别单个且非常具体的物体;第二,它采用无线电射频;第三,它可以同时对多个物体进行识读。
2.简述RFID系统的组成及类型。
答:(1)组成:由电子标签、读写器、中间件和应用系统构成。
(2)类型:1)按供电方式: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半无源电子标签。
2)按频率:低频电子标签、高频电子标签、超高频电子标签和极高频/微波电子标签。
3)按封装形式:信用卡标签、线型标签、纸状标签、玻璃管标签等。
3.简述RFID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对未来生活的影响答:(1)RFID结合感测装置(2)RFID结合人体(3)RFID结合显示装置,拉伸了视角(4)RFID结合定位技术,准确快速定位第2章1.简述电磁波频谱的划分与分配?答:频谱的分配,即将频率根据不同的业务加以分配,以避免频率使用方面的混乱;频谱的节约。
2. 简述RFID工作频率的分类及主要应用领域答:(1)低频段射频标签。
应用于动物识别的低频标签外观有项圈式、耳牌式、注射式、药丸式等,典型的应用动物有牛、信鸽等。
(2)中高频段射频标签。
典型应用包括电子车票、电子身份证、电子闭锁防盗等。
(3)超高频与微波频段射频标签。
应用包括移动车辆识别、电子身份证、仓储物流应用、电子闭锁防盗等。
3. 简述RFID天线的主要性能要求及部署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在选择标签天线时主要应考虑:(1)天线的类型(2)天线的阻抗(3)应用到物品上的射频的性能(4)读写器天线读写器天线的设计或选择必须满足以下基本条件:天线线圈的电流最大,用于产生最大的磁通量;功率匹配,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磁通量的可用能量;足够的带宽。
RFID原理和应用课程复习提纲
![RFID原理和应用课程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da272e6dd88d0d233d46abe.png)
R F I D原理和应用课程复习提纲第一章1、什么是RFID? 无线射频识别作为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常用的有低频(125k~134.2K)、高频(13.56Mhz)、超高频,微波等技术。
2、RFID技术特点 1快速扫描2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3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4可重复使用5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6数据的记忆容量大7安全性3、RFID系统的组成:RFID系统主要由阅读器、电子标签、RFID中间件和应用系统软件4部分构成。
4、阅读器的构成以及各部分的功能组成:射频接口、逻辑控制单元和天线天线:天线是一种能将接受到的电磁波转换为电流信号,或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磁波发射出去的装置。
射频接口模块:1产生高频发射能量,激活电子标签并为其提供能量2对发射信号进行调制,将数据传输给电子标签 3接受并调制来自电子标签的射频信号逻辑控制模块:1与应用系统软件进行通信,并执行从应用系统软件发送来的指令2控制阅读器与电子标签的通信过程3信号的编码与解码4对阅读器和标签之间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5执行防碰撞算法6对阅读器和标签的身份进行验证5、电子标签分类、组成及各组成部分功能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电子标签分为利用物理效应进行工作的数据载体和以电子电路为理论基础的数据载体6、RFID中间件的主要功能1阅读器协调控制2数据过滤与处理3数据路由与集成4进程管理7、RFID系统能量耦合方式和数据传输原理根据射频识别系统作用距离的远近情况,标签天线与读写器天线之间的耦合可以分为密耦合系统、遥耦合系统和远距离系统三类。
数据传输原理P108、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阅读器通过天线向周围空间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标签一旦进入阅读器天线的作用区域将产生感应电流,获得能量被激活;激活标签将自身信息编码后经天线发送出去;阅读器接收该信息,经过解码后必要时送至后台网络;后台网络中主机鉴定标签身份的合法性,只对合法标签进行相关处理,通过向前端发送指令信号控制阅读器对标签的读写操作;9、RFID系统的性能指标1射频标签的存储容量2工作方式3数据传输速度4读写距离5多个标签识别能力6射频标签与天线间的射频载波频率7RFID系统的连通性8数据载体9状态模式10能量供应10、RFID系统的频率划分和作用距离射频识别系统读写器发送的频率基本上划归4个范围:低频(30~300KHZ)、高频(3~30MHZ)、超高频(300MHZ)和微波(2.5GHZ以上)。
rfid期末复习题
![rfid期末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fc56a6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9.png)
rfid期末复习题RFID期末复习题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使用无线电信号来识别和跟踪物体。
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物流管理、零售、医疗保健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回顾一些与RFID相关的重要概念和技术。
1. RFID的基本原理RFID系统由三个主要组件组成: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和中间件(Middleware)。
标签是RFID系统中的被动部分,它包含一个芯片和一个天线。
当标签靠近阅读器时,阅读器会向标签发送电磁信号,激活标签上的芯片。
芯片接收到信号后,会将存储在其中的数据返回给阅读器。
中间件则负责处理和管理从阅读器接收到的数据。
2. RFID标签的类型RFID标签分为被动标签和主动标签。
被动标签没有自己的电源,它们依靠阅读器发送的信号来工作。
主动标签则具有自己的电源,可以主动发送信号。
被动标签通常更便宜,但读取距离较短;主动标签读取距离较长,但成本较高。
3. RFID系统的工作频率RFID系统可以在不同的频率上工作,如低频(LF)、高频(HF)和超高频(UHF)。
低频RFID系统通常用于近距离识别,如动物标识。
高频RFID系统适用于近距离和中距离识别,如门禁系统。
超高频RFID系统适用于远距离识别,如物流管理。
4. RFID的应用领域RFID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物流管理中,RFID可以实现货物的跟踪和管理,提高物流效率。
在零售业中,RFID标签可以用于库存管理和反偷窃措施。
在医疗保健领域,RFID可以用于患者身份识别和药品管理。
此外,RFID 还可以用于车辆管理、智能交通系统等领域。
5. RFID的优势和挑战RFID技术具有许多优势,如快速读取、非接触式识别、大规模数据管理等。
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错误。
然而,RFID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成本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需要大规模应用时。
RFID期末复习
![RFID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fe284e5287c24028905fc313.png)
RFID期末复习第1章1.什么是RFID技术,它与其他自动识别技术有什么区别,主要优势在哪?答:(1)RFID,即无线射频识别。
它常称为感应式电子晶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条码等,俗称电子标签或应答器。
(2)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可快速的进行物品追踪和数据交换,且其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3)优势:第一,它可以识别单个且非常具体的物体;第二,它采用无线电射频;第三,它可以同时对多个物体进行识读。
2.简述RFID系统的组成及类型。
答:(1)组成:由电子标签、读写器、中间件和应用系统构成。
(2)类型:1)按供电方式: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半无源电子标签。
2)按频率:低频电子标签、高频电子标签、超高频电子标签和极高频/微波电子标签。
3)按封装形式:信用卡标签、线型标签、纸状标签、玻璃管标签等。
3.简述RFID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对未来生活的影响答:(1)RFID结合感测装置(2)RFID结合人体(3)RFID结合显示装置,拉伸了视角(4)RFID结合定位技术,准确快速定位第2章1.简述电磁波频谱的划分与分配?答:频谱的分配,即将频率根据不同的业务加以分配,以避免频率使用方面的混乱;频谱的节约。
2. 简述RFID工作频率的分类及主要应用领域答:(1)低频段射频标签。
应用于动物识别的低频标签外观有项圈式、耳牌式、注射式、药丸式等,典型的应用动物有牛、信鸽等。
(2)中高频段射频标签。
典型应用包括电子车票、电子身份证、电子闭锁防盗等。
(3)超高频与微波频段射频标签。
应用包括移动车辆识别、电子身份证、仓储物流应用、电子闭锁防盗等。
3. 简述RFID天线的主要性能要求及部署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在选择标签天线时主要应考虑:(1)天线的类型(2)天线的阻抗(3)应用到物品上的射频的性能(4)读写器天线读写器天线的设计或选择必须满足以下基本条件:天线线圈的电流最大,用于产生最大的磁通量;功率匹配,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磁通量的可用能量;足够的带宽。
RFID复习资料全
![RFID复习资料全](https://img.taocdn.com/s3/m/a1fc697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5.png)
RFID复习资料全期末试卷题型和分数分布1、填空题10个,每个2分,总计20分2、选择题10个每个2分,总计20分3、问答题4题,每题4分,总计16分4、画图题5题,每题4分,总计20分5、计算题3题,每题8分,总计24分第⼀章1、物联⽹的含义通过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连接起来,进⾏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种⽹络。
第⼆章1、RFID系统的基本组成:由电⼦标签、读写器和系统⾼层这三⼤部分组成。
2、RFID系统的分类1.)按照频率分类,低频、⾼频和微波系统。
⾼频典型⼯作频率13.56MHZ。
2)按照耦合⽅式分类:电感耦合⽅式和电磁反向散射⽅式3)按照⼯作⽅式分类:全双⼯和半双⼯、时序⼯作⽅式3、电⼦标签的基本组成:标签专⽤芯⽚和标签天线标签芯⽚是电⼦标签的核⼼部分,它的功能包括标签信息存贮、标签接收信号的处理和标签发射信号的处理;天线是电⼦标签发射和接收⽆线信号的装置。
4、读写器的基本组成1)读写器基本由射频模块、控制处理模块和天线三部分组成。
2)RFID的⼯作频率是由读写器的⼯作频率决定的。
3)按照⼯作⽅式分类:全双⼯和半双⼯、时序⼯作⽅式第三章1、基于RFID的物联⽹主要包括5个基本组成部分,分别为EPC码、识别系统(RFID)、中间件、物联⽹名称解析服务(IOT-NS)、物联⽹信息发布服务(IOT-IS)。
2、中间件的结构3、ONS的⼯作原理图4、EPCIS的⼯作原理第四章1、我国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规定800/900MHz频段RFID技术的具体使⽤频率为840-845MHz和920-925MHz。
2、我国第⼆代居民采⽤的频段:13.56MHZ3、 ISM频段(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 Band)主要是开放给⼯业、科学和医⽤三个主要机构使⽤的频段。
RFID复习题
![RFID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a1a966d33687e21af45a985.png)
RFID复习题射频识别复习题一、填空题1、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简称,中文名称为射频识别,是利用可用于无线电通信的电磁波射频来自动识别个体的技术。
2、RFID读写器通过天线(线圈)发射能量和信息重叠的电磁变场信号,而RFID电子标签通过天线(线圈)获取电磁变场信号来产生感应电流并读取信号。
3、远场区电磁场脱离天线的束缚进入空间,通过电场的辐射来传输能量和信息,能量的耦合方式为电容耦合方式。
4、在无线电技术中原始的信号叫基带信号,数字调制就是用基带信号控制高频载波的参数--振幅、频率和相位,使这些参数随基带信号变化。
5、用来控制高频载波参数的基带信号称为调制信号,未调制的高频电振荡称为载波。
被调制信号调制过的高频电振荡称为已调波或已调信号。
6、无线通信系统也称为无线电通信系统,是由发送设备、接收设备、无线信道三大部分组成的,利用无线电磁波,以实现信息和数据传的系统。
7、EPC是Electronic Product Code(电子产品代码)的简称8、天线和读写器的组合方式等系统构成会影响到系统的识读率和误码率。
9、对于反射的负面影响,先要分析周边环境,找出可能的反射面,再用吸波材料织成的布片遮住一些面积大的墙壁。
10、通过RFID系统业务流程图,可以明确系统业务目标,清楚地分解某个业务的技术节点,为进一步讨论和验证每个技术细节提供路线图。
11、需求分析决定系统的基本功能、特点、属性,因此需要和用户一同进行收集、编写、协商和修改。
12、详细设计是对概要设计的软硬件结构和数据结构的细化,是系统开发人员和安装测试人员进行具体作业的依据。
二、选择题1、CPU卡也称智能卡,卡内的集成电路中带有微处理器CPU、以及芯片操作系统COS。
()AA、存储单元B、硬盘C、运算器D、控制器2、RFID技术因其识别特性及同时能识别多个个体的特点而具有应用范围广、系统运用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
RFID原理复习题
![RFID原理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5b1200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69.png)
RFID原理复习题RFID原理复习题1、RFID系统有哪些工作频段,不同频段的特点。
2、简述RFID系统的组成,各个局部的工作原理。
3、按照工作方式对电子标签进展分类。
4、简述电子标签的组成局部及各局部的工作原理。
5、简述电子标签芯片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6、简述不同频段电子标签的特点。
7、常见电子标签天线有几种,不同天线的工作原理。
8、读写器的组成及各局部的功能。
9、简述读写器的工作原理。
10、读写器的天线设计应考虑哪些因素。
11、通信系统中为什么要进展编码和解码?12、通信系统中为什么要进展调制和解调?13、简述曼切斯特的编码原理,为什么合适传输。
14、简述ASK调制和解调的原理。
15、简述过失控制编码的原理。
16、简述电感耦合方式和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的数据传输过程。
17、什么是碰撞?如何检测碰撞?18、解决碰撞的方法有几种?19、简述时隙ALOHA算法的工作原理。
20、简述二进制树形搜索算法的工作原理。
21、RFID系统面临哪些平安攻击?22、RFID系统平安技术解决方案有哪几种?23、简述随机HASH锁方案和HASH链方案的工作原理。
24、智能卡的平安造成威胁的行为有哪些。
25、智能卡平安措施有哪些,工作原理。
26、RFID标准体系有几类标准?27、如何区分开放的RFID系统与非开放的RFID系统?28、简述EPC系统组成,及各局部功能。
29、简述EPC编码的构造,并说明每个字段的意义。
30、简述中间件的作用。
31、简述对象名称解析效劳ONS的工作原理。
32、列举十种RFID系统的应用。
33、什么是副载波调制?34、什么是导电油墨?导电油墨印刷天线技术有哪些特点?35、什么是负载调制,什么是电阻负载调制和电容负载调制,两者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自动识别技术的概念自动识别技术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信息或数据采集技术,对字符、条码、声音、信号等记录数据的载体进行机器自动识别,自动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
2.自动识别技术的分类A.条码识别技术B.磁卡识别技术C.IC卡识别技术D.射频识别技术3.RFID技术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他通过无线射频信号获取物体的相关数,并对物体加以识别。
第二章1. RFID系统的基本组成:A.电子标签B.读写器C.系统高层2. 电子标签的基本组成一般情况下,电子标签由标签专用芯片和标签天线组成。
(1)电子芯片由芯片和天线组成,可以维持被识别物体的完整性,并随时可以将信息传输给读写器。
(2)电子标签具有一定的存贮容量,可以存贮被识别物体的相关信息。
(3)电子标签天线用于收集读写器发射到空间的电磁波,并把标签本身的数据信号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
3电子标签的基本功能模块(1)电子标签的电源电路(2)电子标签的时钟电路(3)电子标签的数据输入和输出模块(4)电子标签的存储器(5)电子标签的负载调制模块(6)电子标签的天线4读写器的基本组成读写器基本由射频模块,控制模块和天线三部分组成。
(1)读写器由射频模块,控制处理模块和天线组成。
读写器可以在工作在一个或多个频率,可以读写一个或者多种型号的电子标签,并可以与计算机网络进行通信。
(2)读写器天线可以是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内置到读写器中。
读写器天线将电磁波发射到空间,并收集电子标签的无线数据信号。
(3)射频模块用于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
(4)控制模块是读写器的核心,对发射信号进行编码,调制等各种处理,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解码等各种处理,执行防碰撞算法,并实现与后端应用程序的接口规范。
5.读写器的功能模块(1)射频模块(2)基带信号处理模块(3)智能模块(4)天线第三章1.全球物品编码1.物品编码:(1) 条码 (2) 电子产品编码2.条码编码:(1) EAN条码 (2) UPC条码3.EPC码2.物联网名称解析服务(IOT-NS)和信息发布服务(IOT-IS)是物联网的两个组成部分。
IOT-NS负责将电子标签的ID号解析成对应的网络资源地址lOT-IS负责对物联网中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发布3 .ONS提供静态和动态两种服务,静态ONS服务通过EPC码可以查询供应商提供的商品静态信息,动态ONS服务通过EPC码可以查询商品在供应链各个环节上的动态信息。
第四章1. ISM频段主要是开放给工业,科学和医用三个主要机构的使用频段。
ISM频段属于无许可频段,使用者无需许可证,没有所谓使用授权的限制。
2.4GHz频段为各国共同的ISM 频段。
第五章1.天线的定义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和能量的,都依靠天线来进行工作,天线是来发射或接收无线电波的装置和部件。
2.研究天线的三个方法:(1)解析解(2)数值解(3)仿真软件3.电基本振子的辐射:(1)天线近区场(2)天线远区场(3)中间区第六章1.RFID天线的制造工艺(1)线圈绕制法(2)蚀刻法(3)印刷法第七章1 RFID读写器的射频前端串联谐振电路:当电感L储存的平均磁能与电容C储存的平均电能相等时,电路产生谐振。
2 RFID电子标签的射频前端并联谐振电路:当频率为谐振频率时,电感L储存的平均磁能与电容C储存的平均电能相等,电路产生谐振。
3.电子标签的直流电压电子标签通过与读写器电感耦合,产生交变电压,该交变电压通过整流,滤波和稳压后,给电子标签的芯片提供所需的直流电压。
4.负载调制负载调制是电子标签经常使用的向读写器传输数据的方法。
负载调制技术主要有电阻负载调制和电容负载调制两种方式。
第八章1.滤波器滤波器是一个二端口网络,它允许所需要频率的信号以最小可能的衰减通过,同时大幅度衰减不需要频率的信号。
2.滤波器的基本类型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四种基本类型。
3.射频滤波器三个模块的概念和作用4.射频低噪声放大器和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区别低噪声放大器主要用于接收信号的前端,第一级放大,增益不能太大,主要是噪声系数小,防止噪声淹没有用信号,为信号的滤波起放大作用。
功率放大器主要用于信号发射的最后一级,主要是增大发射信号的功率,减少噪声在信号传输中的噪声干扰。
5.射频振荡器振荡器是射频系统中最基本的部件之一,他可以将直流功率转换成射频功率,在特定的频率点建立起稳定的正弦振荡,成为所需的射频信号源。
6.混频器混频器是射频系统中用于频率变换的部件,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其可以将输入信号的频率升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原信号的特性。
第九章1.信号工作方式:(1)时序系统(2)全双工系统(3)半双工系统2.信道(1)信道带宽(2)信道传输速率(3)波特率和比特率A.波特率是指数据信号对载波的调制速率,它用单位时间内载波调制状态改变的次数来表示。
B.比特率每秒通过信道传输的信息量称为位传输速率,简称比特率。
(4)信道容量3.曼彻斯特编码在曼彻斯特编码中用电压的跳变的相位不同来区分0和1,其中从高到低的跳变表示1,从低到高的跳变表示0.4.米勒编码米勒编码在位周期开始时产生电平交换。
米勒编码在半个周期内的任意的边沿表示二进制1,而经过下一个位周期中不变的电平表示二进制0.5.RFID常用的调制方法(1)载波: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并不是将信号直接进行传输,而是将信号与一个固定频率的波进行相互作用,这个过程称为加载,这样一个固定频率的波称为载波。
(2)振幅键控(3)频移键控(4)相移键控(5)副载波调制第十章1.数据传输的完整性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1)一个是各种干扰,(2)一个是电子标签之间数据的碰撞2.差错控制的三中国纠错方法:(1)反馈纠错(ARQ)(2)前向纠错(FEC)(3)在这两类的基础上,又派生出一种称为“混合纠错”。
3.误码控制的基本原理为了判断传送的信息是否有误,可以在传送时增加必要的附加判断数据。
如果既能判断传送的信息是否有误,又能纠正错误,则需要增加更多的附加判断数据。
这些附加的判断数据在不发生误码的情况下完全是多余的,但如果发生误码就可以利用信息数据与附加数据之间的特定关系,实现检出错误和纠正错误,这就是误码控制的基本原理。
4.数据传输中的防碰撞问题数据传输的工作方式:(1)无线电广播方式(2)多路存取方式a.空分多路法b.频分多路法c.时分多路法(3)多个读写器给多个电子标签通信而引起的干扰5.时隙ALOHA算法帧是由读写器定义的一段时间长度,其中包含若干个时隙,电子标签在每个帧内随机选择一个时隙发送数据。
当一个时隙中有多个标签同时发送应答时,就会产生碰撞,形成碰撞时隙。
碰撞的标签退出当前循环,等待参与新的帧循环。
6.密码的体制:(1)公钥密码(2)单钥密码(分组密码,序列密码)第十一章1.电子标签的类型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标签这个数据载体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物理效应进行工作的数据载体,一类是以电子电路为理论基础的数据载体。
第十三章1 .RFID中间件中间件是介于应用系统和系统软件之间的一类软件,通过系统软件提供基础服务,可以连接网络上不同的应用系统,以达到资源共享、功能共享的目的。
RFID中间件是一种面向信息的中间件。
其中信息是以消息的形式,采用异步的方式从一个程序传送到另一个多个程序,传送者不必等待回应。
2 .RFID中间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的3个方面(1)控制RFID读写设备按照预定的方式工作,保证不同读写设备之间配合协调。
(2)按照一定规则过滤数据,筛除绝大部分冗余数据,将真正有效的数据传送给后台信息系统。
(3)保证读写器和企业级分布式应用系统平台之间的可靠通信,为分布式环境下异构的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数据通信服务。
3.中间件系统结构读写器接口、处理模块以及应用接口3部分。
4 .RFID中间件处理模块(1)RFID事件过滤系统(2)实时内存事件数据库(3)任务管理系统第十四章1.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PPT上的重点1.存储器组织结构Mifare 1卡片的存储容量为8192×1位字长(即1K X 8位字长),采用E2PROM作为存储介质。
整个结构划分为16个扇区,编为扇区0~15。
每个扇区有4个块(Block),分别为块0,块1,块2和块3。
每个块有16个字节。
一个扇区共有16 Byte X 4 = 64 Byte。
扇区0的块0是特殊的块,包含了厂商代码信息,在生产卡片时写入,不可改写。
其中:第0~4个字节为卡片的序列号,第5个字节为序列号的校验码;第6个字节为卡片的容量“SIZE”字节;第7,8个字节为卡片的类型号字节,即Tagtype字节;其他字节由厂商另加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