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公私营伙伴关系模式

合集下载

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PPP)

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PPP)

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PPP)民间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务管理的模式统称为公私(民)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简称PPP)。

具体是指政府、私人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间合作关系的一种特许经营项目融资模式。

由该项目公司负责筹资、建设与经营。

政府通常与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达成一个直接协议,该协议不是对项目进行担保,而是政府向借贷机构做出的承诺,将按照政府与项目公司签订的合同支付有关费用。

这个协议使项目公司能比较顺利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

而项目的预期收益、资产以及政府的扶持力度将直接影响贷款的数量和形式。

采取这种融资形式的实质是,政府通过给予民营企业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换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及有效运营。

PPP模式适用于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报慢的项目,包括铁路、公路、桥梁、隧道等交通部门,电力煤气等能源部门以及电信网络等通讯事业等。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PPP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项目成功的关键是项目的参与者和股东都已经清晰了解了项目的所有风险、要求和机会,才有可能充分享受PPP 模式带来的收益。

优点1、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在初始阶段就共同参与论证,有利于尽早确定项目融资可行性,缩短前期工作周期,节省政府投资;2、可以在项目初期实现风险分配,同时由于政府分担一部分风险,使风险分配更合理,减少了承建商与投资商风险,从而降低了融资难度;3、参与项目融资的私人企业在项目前期就参与进来,有利于私人企业一开始就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4、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共同参与建设和运营,双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5、使项目参与各方整合组成战略联盟,对协调各方不同的利益目标起关键作用;6、政府拥有一定的控制权。

缺点1、对于政府来说,如何确定合作公司给政府增加了难度,而且在合作中要负有一定的责任,增加了政府的风险负担;2、组织形式比较复杂,增加了管理上协调的难度;3、如何设定项目的回报率可能成为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名词解释ppp模式

名词解释ppp模式

名词解释ppp模式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

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按照这个广义概念,ppp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与bot较之,狭义ppp的'主要特点就是,政府对项目中后期建设管理运营过程参予更深,企业对项目前期科研、立项等阶段参予更深。

政府和企业都就是全程参予,双方合作的时间更长,信息也更等距。

ppp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指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对价。

ppp就是以市场竞争的方式提供更多服务,主要分散在氢铵公共领域、科东俄公共领域。

ppp不仅仅就是一种融资手段,而是一次体制机制变革,牵涉行政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年以来,本市深入细致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和财政部、市政府工作部署,大力推进大力推进ppp投融资模式技术创新,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步入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

(一)政府搭台构筑四大支撑一就是机制提振。

创建分管副市长会同,国土资源、财政、国资、建设等部门出席,市和区县连夜非政府的全市ppp 投融资模式改革工作促进机制,有序协同统率,构成机制合力。

二就是制度提振。

制订了《天津市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指导意见》、《天津市市政公用交通领域推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实施方案》、《天津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前期工作专项补助金资金管理试行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文件,打造出规范化制度管理体系。

公私合营(PPP)模式解析

公私合营(PPP)模式解析

公私合营(PPP)模式解析一、PPP得概念广义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也称3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就是公共基础设施一种项目融资模式。

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得建设。

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合作各方可以达到与预期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得结果。

合作各方参与某个项目时,政府并不就是把项目得责任全部转移给私营企业,而就是由参与合作得各方共同承担责任与融资风险。

双方首先通过协议得方式明确共同承担得责任与风险,其次明确各方在项目各个流程环节得权利与义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优势,使得建设摆脱政府行政得诸多干预与限制,又充分发挥民营资本在资源整合与经营上得优势。

PPP得基本形式包括:运营维护协议、管理协议、租赁购买、BT、BOT、BLT、BOOT、特许经营、非公共机构拥有等。

狭义得PPP就是指政府与私人部门组成特殊目得机构(SPV),引入社会资本,共同设计开发,共同承担风险,全过程合作,期满后再移交给政府得公共服务开发运营方式。

二、PPP模式得典型结构PPP典型得结构为: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通过政府采购得形式与中标单位组建得特殊目得公司签定特许合同,由特殊目得公司负责筹资、建设及经营。

政府通常与提供贷款得金融机构达成一个直接协议,向借贷机构承诺将按与特殊目得公司签定得合同支付有关费用得协定,使特殊目得公司能比较顺利地获得金融机构得贷款。

采用这种融资形式得实质就是:政府通过给予私营公司长期得特许经营权与收益权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及有效运营。

三、PPP得风险归属PPP模式设计得核心就是风险分担。

由公共部门与民营部门共同承担基础设施项目得建设,并且分担相应得责任与风险,这就是PPP模式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广泛应用得原因。

在不同得PPP项目中,由于项目得限制与范围不同,风险得分担情况会有所不同。

公共部门要实现合理得风险转移,这就是公共部门采用PPP模式得一个重要原因,而民营部门则要求在合理得风险分担基础上,要达到预期得投资回报,这就是民营部门参与PPP模式得初衷。

PPP、BOT、BT、TOT、BTO模式简析

PPP、BOT、BT、TOT、BTO模式简析

PPP、BOT、BT、TOT、BTO模式简析目录PPP模式 (1)PPP模式的内涵 (1)PPP模式的目标及运作思路 (1)PPP模式的优点 (2)PPP模式的必要条件 (3)BOT模式 (3)BOT的含义 (3)BOT投资的特点和优越性 (4)BOT模式的参与者 (4)实施BOT的步骤 (5)BOT的具体方式 (5)BOT投资方式的发展 (6)BOT与TOT的区别 (6)PPP模式与BOT模式的比较 (7)BT模式 (9)BT模式的含义 (9)BT模式产生的背景 (9)BT模式的运作 (10)我国实施BT模式的依据 (10)BT模式的运作过程 (10)BT模式的特点 (10)BT模式的风险 (10)BT模式下的“信用担保” (11)BT模式的“多米诺骨牌” (11)风险补救措施 (12)TOT模式 (13)TOT模式的概述 (13)TOT方式的运作程序 (13)TOT模式的好处 (13)TOT模式的优势 (14)实施TOT方式应注意的问题 (15)BTO模式 (15)什么是BTO模式 (15)BTO模式适用 (16)PPP模式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共私营合作制)。

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典型的结构为: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通过政府采购形式与中标单位组成的特殊目的公司签定特许合同(特殊目的公司一般由中标的建筑公司、服务经营公司或对项目进行投资的第三方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由特殊目的公司负责筹资、建设及经营。

政府通常与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达成一个直接协议,这个协议不是对项目进行担保的协议,而是一个向借贷机构承诺将按与特殊目的公司签定的合同支付有关费用的协定,这个协议使特殊目的公司能比较顺利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

PPP模式的概念及内涵

PPP模式的概念及内涵

PPP模式的概念及内涵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模式是一种旨在促进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合作的商业模式,通过将政府和私营企业的优势相结合,共同实施项目,提供公共服务。

PPP模式适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以及其他需要政府和私人部门合作的领域。

1.政府和私人部门的合作伙伴关系:PPP模式强调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政府提供政治、法律和管理支持,制定政策和法规,提供资金支持,制定项目目标和工期要求等。

私人部门则负责项目的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承担相关的风险和责任。

2.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PPP模式强调风险的分担和利益的共享。

政府和私人部门通过签订合同明确各自的权责和利益分配,既要保障私人部门的合理投资回报,又要保证政府和公众的利益得到保护。

这样可以鼓励私人部门投资和参与公共项目的建设。

3.协商性合同和长期合作:PPP模式强调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协商合作,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合同中通常包含了项目的目标、责任、权益、风险管理机制、奖惩机制等细节条款,以确保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和相互约束。

长期合作可以更好地保证项目的持续运营和服务质量。

4.效率和创新:PPP模式鼓励私人部门的投资和创新。

相比传统的政府投资建设模式,PPP模式更能引入私人部门的市场机制和管理经验,提高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私人部门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灵活的投资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技术。

5.公众参与和透明度:PPP模式倡导公众参与和透明度。

政府在PPP 项目中应该充分考虑公众利益,通过公开招标、信息公开、社会评估等方式,确保项目的公正和透明,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总的来说,PPP模式是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合作的一种商业模式,通过政府和私人部门的优势相结合,共同实施项目,提供公共服务。

它强调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协商性合同和长期合作,鼓励创新和效率,保证公众参与和透明度。

投融资模式

投融资模式

投融资模式投融资模式是指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为了满足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需求,通过不同的方式结合公共和私人资本来进行投融资的模式。

常见的投融资模式有PP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BOT(建设-经营-转让)、BT (政府建设-经营)、TOT(转让运营收益权)和TBT(政府发展商建设-经营)等方式。

1. 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该模式是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承担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维护等责任。

这种模式可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效率,同时也能够让私营部门分享项目收益。

2. BOT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该模式是指由私人部门建设、运营和维护基础设施项目,一定期限后再将项目转交给政府。

私人企业在建设和运营期间可以通过收费获取利润,但在项目转交后,收费权将归属于政府。

3. BT模式(Build-Transfer):该模式类似于BOT模式,也是由私人企业负责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不同之处在于,私人企业在一定期限后只需将项目移交给政府,不需要继续经营和运营。

4. TOT模式(Transfer of Operation and Transfer):该模式是指政府将已建成的基础设施项目的运营权转让给私人企业,以获取一定期限内的收益。

私人企业在这一期限内负责项目的运营和维护,通过收取用户费用来获取利润。

5. TBT模式(Transfer of Built and Transfer):该模式类似于TOT模式,但在项目建设阶段由政府发展商承担责任。

政府发展商负责项目的建设,之后转让给私人企业负责项目的运营和维护。

这些投融资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提高项目的效率和质量,并降低政府的财政负担。

同时,私人企业也可以通过参与基础设施项目来获取利润和回报。

不同模式适用于不同的项目和国家情况,政府和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投融资模式。

深度分析PPP融资模式

深度分析PPP融资模式

深度分析PPP融资模式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伙伴关系)模式是一种通过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的方式,共同承担和推动公共项目的开发、建设、运营及相关服务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与私营部门共同分担风险和责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PPP融资模式的核心是公私合作,通过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各自优势互补,协同推进项目的实施。

公共部门提供项目的基础设施与土地资源,组织规划和项目审批,并通过特许权或长期合同的形式将项目交给私营部门进行投资、建设和运营,实现最大化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PPP融资模式在项目资金的筹措上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发行专项建设债券、政府贷款并购、地方政府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直接或间接为PPP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另一方面,私营部门可以通过自筹资金、向金融机构融资,甚至进行项目股权和债权融资,来满足项目的融资需求。

PPP融资模式主要有两个特点。

首先,政府与私营部门在项目的融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政府主要负责提供项目所需的土地、许可证、政策支持等公共资源,私营部门则通过向项目注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来获得项目的控制权和经营权。

其次,PPP融资模式注重风险共担。

政府与私营部门共同承担项目的投资、技术、管理和市场风险,通过合同约束和法律保护来确保各方的权益。

PPP融资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引入私营部门的资金和技术,能够快速推进项目的实施。

私营部门通常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可以更好地满足项目的需求,并提高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PPP融资模式可以有效分散和转移政府的债务压力。

在传统的政府投资模式下,政府通常需要借债来筹措资金,PPP模式中,私营部门的参与可以减少政府的债务负担,降低财政风险。

再次,PPP融资模式可以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和创新。

私营部门参与公共事务的同时,也为社会资本的增长和升级提供了机会,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PPP模式解析范文

PPP模式解析范文

PPP模式解析范文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众-私营合作模式)是一种政府与私营部门之间合作的合作模式,旨在共同投资和管理公共服务项目。

本文将从PPP模式的背景、特点、优势和局限性等方面进行解析,探讨该模式对于公共服务项目实施的重要性和影响。

首先,PPP模式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许多国家面临着公共服务项目的资金短缺和管理不善的问题。

PPP模式的出现,是政府为了弥补财政困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而进行的一种创新探索。

在PPP模式中,政府与私营部门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投资、建设和管理公共服务项目,分享风险与收益。

其次,PPP模式的特点在于各方的合作共赢。

首先,政府可以利用私营部门的投资和管理经验,提高公共服务项目的质量和运营效率。

私营部门也有动力投资和运营项目,以获得回报。

其次,PPP模式通常采用长期合作,政府可以将公共服务项目的资金需求转化为长期的利息支付,降低财政压力。

此外,PPP模式注重投资回报和风险分担的平衡,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创新。

PPP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引入私营部门的资金和管理经验,弥补财政短缺,加快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和提高效率。

其次,私营部门的参与可以引入创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提升项目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再次,PPP模式注重长期合作,政府可以分散风险,降低资金和管理成本。

最后,PPP模式鼓励市场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然而,PP模式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首先,PPP合作协议的签订和执行需要政府具备较高的法律和管理能力,对政府的监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由于PPP模式涉及到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平衡,如果合作协议的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和财政风险的加大。

再次,PPP模式在一些领域(如教育、卫生等)的应用相对较少,其中的原因包括政策限制、市场不成熟等。

PPP模式分析解读

PPP模式分析解读

PPP模式分析解读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即公共-私人合作伙伴关系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合作关系。

在这种伙伴关系模式下,国家政府与私人方通过签订合同,在特定项目领域共同投资、运营和管理,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分担、效益共享的目标。

PPP模式的实施旨在通过调动私人资本,提高公共项目的质量和效能,缓解政府融资压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该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涵盖了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旅游等多个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PPP模式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公共项目实施过程中,政府和私人方通过合作,可以将双方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配置。

私人方可以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支持,政府则可以提供项目土地、政策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支持,减少资源浪费和冗余。

其次,PPP模式可以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由于私人方的参与,公共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得到了更加专业和高效的管理,提高了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私人方通常具有更为灵活和创新的运营方式,可以有效推动项目的进度和效果。

再次,PPP模式可以缓解政府融资压力。

在公共项目实施过程中,政府通常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而PPP模式可以吸引私人方的投资,减轻政府的融资负担。

私人方通过投资项目可以获取一定的回报,同时也承担项目运营和管理的风险,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此外,PPP模式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通过PPP模式实施的公共项目往往具有一定的规模和长期性,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公共项目的实施也能够改善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然而,PPP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政府和私人方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权责问题可能成为合作的瓶颈。

双方在项目的收益分配、合同约定等方面可能存在分歧,需要进行良好的合作沟通和协商。

其次,PPP项目的融资和立项流程相对复杂,需要政府加强监管和规范,防范潜在的风险和腐败问题。

ppp行业知识

ppp行业知识

ppp行业知识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模式是一种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的创新机制,旨在通过合作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维护。

以下是关于PPP行业知识的一些要点:1. PPP模式的定义与特点:- PPP模式是一种长期合同关系,其中私营部门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项目的融资、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

- 其核心特点是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政府和私营部门各自承担其擅长领域内的风险,以期实现项目的整体效益最大化。

2. PPP模式的优势:- 资金筹集:私营部门的参与可以为政府提供额外的资金来源,缓解公共财政压力。

- 效率提升:私营部门的参与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项目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 风险分散:通过合同安排,项目风险可以在政府和私营部门之间合理分配,降低单一主体的风险承担。

3. PPP项目的实施流程:- 项目识别:政府识别并确定适合采用PPP模式的项目。

- 项目准备: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风险评估和合同设计。

- 招标与选择合作伙伴:通过公开透明的招标程序选择最合适的私营合作伙伴。

- 项目执行:双方合作实施项目,包括建设、运营和维护。

- 项目移交:合同期满后,项目资产移交给政府。

4. PPP模式的风险管理:- 政治风险:政策变动、政府换届等可能影响PPP项目的稳定性。

- 财务风险:包括利率变动、汇率波动等对项目财务的影响。

- 运营风险:项目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市场需求变化等。

- 法律风险:合同条款的不明确、法律环境的变化等可能导致的法律纠纷。

5. PPP模式在全球的应用:- 许多国家已经广泛采用PPP模式来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和运营问题,特别是在交通、能源、水务和教育等领域。

- 一些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也积极推广PPP模式,并提供技术援助和资金支持。

6. 中国PPP模式的发展:- 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PPP模式,并在近年来大力推广,特别是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

教育管理中的公私合营模式

教育管理中的公私合营模式

教育管理中的公私合营模式公私合营(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简称PPP)模式是一种结合了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优势的合作方式,它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逐渐引起了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

这一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推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还能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

本文将深入探讨教育管理中的公私合营模式,分析其概念、特点、适用场景及实施中的挑战与对策。

公私合营模式的概念起源于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的合作。

通过资源、技能和风险的共享,双方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在教育领域,公私合营模式通常表现为政府与私营机构合作,以共同提供教育服务或建设教育基础设施。

例如,政府可能会与私立学校、职业培训机构或教育技术公司合作,来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

应用公私合营模式的教育管理具有一系列显著特点。

第一,在资源整合方面,公私合营能够有效整合政府和私营部门的资源,形成合力。

公营部门往往拥有政策支持、资金保障等优势,而私营部门在管理、创新和市场运作方面具有优势。

通过合作,双方可以互相借力,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第二,公私合营模式有助于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教育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私营部门通常在市场竞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创新能力,这些可以应用到教育管理中,从而提升教育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同时,市场化的运作也能够促使学校和教育机构更加关注家长和学生的需求,提高服务的灵活性。

第三,公私合营模式在风险管理上能够实现优势互补。

教育项目往往涉及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市场不确定性高的特点,单靠政府或私营部门难以承担所有风险。

通过公私合营,双方可以有效分摊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例如,政府可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来降低私营部门在项目初期所面临的风险,而私营部门的市场化运营能力又可以为项目的成功提供保障。

公私合营模式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以下几个方面尤为突出。

基础教育领域,许多国家通过引入私人投资建设和运营学校,来缓解公共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

ppp项目是什么

ppp项目是什么

ppp项目是什么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伙伴关系,是指政府与私营部门之间基于长期合作的合作伙伴关系模式,通过双方共享风险、资源整合和责任分担,实现公共服务的有效提供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PPP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政府资金投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的供给逐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PPP作为一种新的合作伙伴关系模式应运而生。

PPP项目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引入私人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公共资源利用效率,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从而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二、PPP项目的原理和特点PPP项目的核心原理是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共同合作,双方在项目的各个阶段都承担相应的责任。

政府主要负责政策制定、监管与约束,以及提供适当的支持与激励机制;私营部门则负责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实现项目的盈利。

PPP项目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长期合作:PPP项目一般是长期性的合作关系,通常需要持续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双方要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并根据合同约定履行相应的权利与义务。

2. 共享风险:政府和企业在PPP项目中共同承担风险,风险分摊比例根据合同的约定而定。

这样可以降低政府单独承担风险的压力,并激励企业为了保证项目的成功而努力。

3. 资源整合:PPP项目需要政府和私营部门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4. 长期回报:PPP项目带来的投资回报一般是长期性的,在一定周期内稳定产生现金流,这符合企业的投资需求,也能够保障公共服务的可持续供给。

三、PPP项目的应用领域PPP项目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涉及交通、能源、水利、环境保护、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各个方面。

例如,占用巨额资金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可以引入私营部门的资金和技术,通过PPP模式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质量;再例如,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不断增加,政府可以通过PPP项目引入私营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ppp(公私伙伴关系)

ppp(公私伙伴关系)

PPP[公私伙伴关系]目录∙ 1 概述∙ 2 伙伴关系∙ 3 利益共享∙ 4 风险分担∙ 5 一般职能∙ 6 特殊职能∙展开全部摘要公私合作制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简称为PPP,国内也译作“公私伙伴关系”。

PPP模式通常是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服务(主要是公用性基础设施建设)而通过正式的协议建立起来的一种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互相取长补短,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PPP[公私伙伴关系]-概述公共(public)和私人(private)两个词都源于拉丁语,前者意指“人们的”,与多数人利益相关,有较多PPP[公私伙伴关系]社会公众参与的事务领域;而后者意思是“分离的”,表示作为私人的事务而与公众事务相分离的领域。

政府提供公共品也可采用“公私伙伴关系”机制,即public(公共)private (私有)partnership(伙伴关系),简称PPP模式。

PPP的实现过程中最为核心的法律关系即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法律关系。

PPP协议中反映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对于公共服务的买卖合同关系,还反映了私人部门作为公共服务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与公共部门作为公共服务市场的监管者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PPP协议形成的是以私人部门参与实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为内容的公法与私法相结合的新型法律关系,应属于兼具公法和私法性质的混合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同时受到公法和私法原则约束。

PPP[公私伙伴关系]-伙伴关系伙伴关系是PPP第一大特征,所有成功实施的PPP项目都是建立在伙伴关系之上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伙伴关系是PPP中的是为核心问题之一,没有伙伴关系就没有PPP。

这种伙伴关系应该是持久且有关联的。

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给予授权,征收税费和收取罚款,但这些事务的处理并不表明合作伙伴关系的真实延续。

即便一个公共部门机构PPP[公私伙伴关系]每年都和同一个供应商合作,这种形式也不能被认为是一种伙伴关系。

PPP模式财务柔性评价

PPP模式财务柔性评价

PPP模式财务柔性评价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模式是指政府与私营部门之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等项目的一种合作机制。

这种模式在中国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和效率。

财务柔性评价是评估财务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在PPP模式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PPP模式的财务柔性评价进行详细介绍,探讨其对PPP项目的发展和实施的意义。

财务柔性评价是指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灵活度和弹性进行评估。

在PPP项目中,财务柔性评价可以通过以下指标来考察:债务水平、短期偿还能力、经营现金流量、盈利能力等。

债务水平是评价企业财务柔性的关键指标之一。

在PPP项目中,债务通常是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

高额债务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柔性产生负面影响。

评估债务水平,包括债务比率、利息支付覆盖率等指标,可以帮助判断企业是否能够适应不同风险和市场变化,保持财务稳定。

短期偿还能力是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PPP项目中,短期偿还能力体现了企业在应对突发事件和市场波动时的能力。

评估短期偿还能力,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可以帮助判断企业是否有足够的流动资产来应对短期债务的偿还。

考察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也同样重要,可以通过现金流量比率、经营净现金流量等指标来评估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

对于PPP项目来说,财务柔性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财务柔性评价可以帮助投资者和贷款机构评估PPP项目的风险水平,从而决定是否投资或贷款。

财务柔性评价可以帮助政府部门监控PPP项目的财务状况,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

财务柔性评价可以帮助企业改善财务状况,提高财务灵活度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实施财务柔性评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应结合PPP项目的特点和产业特征,选择合适的财务指标进行评价。

应将财务柔性评价纳入PPP项目的整体评估体系中,与其他评价指标相结合,形成综合评估体系,全面评估PPP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PPP模式的三大特征及四个内涵

PPP模式的三大特征及四个内涵

PPP模式的三大特征及四个内涵PPP模式是公共-私营-合作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是一种公私合作的模式,旨在通过政府、私营部门和非盈利机构之间的合作来实现公共项目的融资、建设、运营和维护。

以下是PPP模式的三大特征及四个内涵。

一、三大特征:1.公共性:PPP模式注重解决公共需求和问题,例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

通过公私合作,政府和私营部门可以共同提供更优质、高效、可持续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对公共事务的需求。

2.长期合作:PPP模式是一种长期合作关系,政府和私营部门通常会签订长期合同,共同承担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维护责任。

这种长期合作可以确保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利益相互关联,促进项目的成功实施和可持续发展。

3.风险共担:PPP模式是一个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政府和私营部门共同承担项目的各种风险,包括投资风险、运营风险和政策风险等。

通过风险共担,可以降低各方面临的风险,增加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二、四个内涵:1.融资:PPP模式是一种融资机制,通过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合作,实现公共项目的融资。

政府通常会提供一部分资金,并与私营部门共同筹集剩余资金。

私营部门可以通过向政府提供融资支持而获得回报,例如收取用户费用或与政府分享利润。

2.建设:PPP模式也包括项目的建设阶段。

政府和私营部门将协同工作,共同承担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监督等任务。

私营部门通常负责项目的建设和技术部分,政府则负责监督和管理等职责。

3.运营:PPP模式中,私营部门通常负责项目的运营和管理。

政府会与私营部门签订合同,明确运营期限、运营标准和运营方式等。

私营部门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管理,实现项目的收入和利润。

4.维护:PPP模式中,私营部门也负责项目的维护和保养。

政府和私营部门将共同制定维护计划和维护标准,私营部门负责实施和监督项目的维护任务。

通过外包维护工作,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运营效率。

ppp模式及实施方案

ppp模式及实施方案

ppp模式及实施方案PPP模式及实施方案。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模式,是一种公私合作的模式,旨在通过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合作,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

在当今社会,PPP模式已经成为了各国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就PPP模式及其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首先,PPP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发挥政府和私营部门的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政府具有规划、监管和公共资源配置的优势,而私营部门则具有资金、技术和市场运作的优势,双方合作可以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PPP模式可以分散风险,降低项目实施的风险。

由于政府和私营部门共同承担项目风险,可以有效降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再次,PPP模式可以提高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政府和私营部门合作,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激励各方提高效率和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

在实施PPP模式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为PPP项目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其次,政府需要明确PPP项目的定位和目标,明确政府和私营部门在项目中的角色和责任,确保双方合作顺利进行。

再次,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PPP项目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项目按照合同约定进行,保障公共利益。

最后,政府需要加强对PPP项目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各界对PPP模式的认识和支持,为PPP项目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的来说,PPP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公私合作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政府和私营部门的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项目实施的风险,提高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在实施PPP模式时,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明确PPP项目的定位和目标,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PPP项目的宣传和推广,为PPP项目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信在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共同努力下,PPP模式一定会为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共私营合作制)

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共私营合作制)

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共私营合作制)一、法律法规财政部和发改委两个部门推行PPP以来,陆续发布了多个部门规章;同时,各部委以及各个地方政府为了规范专业和当地的PPP项目,也在不同领域、不同地域发布了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一)法律1999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2014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2014年修正)2014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二)、行政法规1995年11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2011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613号2012年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2015年12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658号)(三)最新条例2017年7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起草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规定了总则、合作项目的发起、合作项目的实施、监督管理、争议解决、法律责任等问题。

征求意见稿着力规范项目合作协议,规定政府实施机构与其选定的社会资本方或者项目公司应当签订合作项目协议,并明确规定了合作项目协议应当载明的事项。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资本方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以下简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指政府采用竞争性方式选择社会资本方,双方订立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由社会资本方负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并通过使用者付费、政府付费、政府提供补助等方式获得合理收益的活动。

(PPP的最新定义)本条例所称社会资本方,是指依法设立,具有投资、建设、运营能力的企业。

第三条符合下列条件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可以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一)政府负有提供责任;(二)需求长期稳定;(三)适宜由社会资本方承担。

公私伙伴关系

公私伙伴关系

PPP模式的优点
• 风险分配合理。初期就可以实现风险分配,同时由 于政府分担一部分风险,使风险分配更合理,减少了 承建商与投资商风险,从而降低了融资难度,提高了 项目融资成功的可能性。政府在分担风险的同时 也拥有一定的控制权。 • 有利于转换政府职能,减轻财政负担。政府可以 从繁重的事务中脱身出来,从过去的基础设施公 共服务的提供者变成一个监管的角色,从而保证 质量,也可以在财政预算方面减轻政府压力。 • 应用范围广泛,该模式突破了引入私人企业参与 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组织机构的多种限制,可适用 于城市供热等各类市政公用事业及道路、铁路、 机场、医院、学校等。
PPP模式的意义
• 以PPP模式引入竞争机制,通过适度竞争,可以不 断地完善进入领域的市场规则,。 • 在PPP项目的运作过程中,政府的角色由单纯的监
管者转变为既监管又参与的市场主体,从而提高
政府的服务意识和行政效率。
• PPP模式的推广需要具有法律、金融、财务等多方
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认为中国PPP项目的存在的 主要风险
• 法律变更风险。指由于采纳、颁布、修订、重新诠释 法律或规定而导致项目的合法性、市场需求、产品/服 务收费、合同协议的有效性等元素发生变化,从而对 项目的正常建设和运营带来损害,甚至直接导致项目 的中止和失败的风险。PPP项目涉及的法律法规比较 多,加之我国PPP项目还处在起步阶段,相应的法律 法规不够健全,很容易出现这方面的风险。 • 审批延误风险。指由于项目的审批程序过于复杂,花 费时间过长和成本过高,且批准之后,对项目的性质 和规模进行必要商业调整非常困难,给项目正常运作 带来威胁。PPP 项目的立项不得不面对复杂而耗时的 许可和审批过程。获得基础设施项目的许可和审批往 往会牵涉到不同层级的多个政府部门, 投资者需要与 众多的政府部门官员交涉、磋商甚至谈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quity extraction by contractors 承包商抽取/ 承包商抽取/收回資產
SellSell-on equity interest following completion of construction 項目建成后立即出售資產的利益
Joint ventures 聯營體
Team TMO (temporary multi-organization) multi團隊 TMO(臨時多方組織) TMO(臨時多方組織) “oligopolistic partners” (Dietrich, 1994) 具有市場壟斷經營性質的合伙人 Technology transfer 技術轉移 OwnersOwners-企業所有人 Invest and share profits 投資並分享利潤 Share (perceived) risks 分攤(可認知的)風險 Opportunistic behavior 投機/ 投機/機會主義行為
Organisational Arrangements 組 織 方 式
BOT (Build, Own, Transfer) BOT(建造、擁有、移交) BOT(建造、擁有、移交) BOO (Build, Own, Operate) BOO(建造-擁有BOO(建造-擁有-營運 ) BOOT (Build, Own, Operate, Transfer) BOOT(建造-擁有-營運BOOT(建造-擁有-營運-移交 ) DFBO (Design, Finance, Build, Operate) DFBO(設計-建造-融資DFBO(設計-建造-融資-營運 ) DCMF (Design, Construct, Manage, Finance) DCMF(設計-施工-管理DCMF(設計-施工-管理-融資 ) PFI (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 UK) PFI(私人融資計畫 PFI(私人融資計畫 英國)
Concession Objective 特許經營的目標
Asset(s) provided by the Private Sector 資產由私營部門提供 Public Sector purchases the services required from the asset(s) but without the need for capital investment. 公共部門/ 公共部門/機構採買此類資產所產生的服務,無需 資本投入 Thus, transfers capital funding (and risks) to the Private Sector 這樣,將資本融資及其風險轉移給私營部門 What about revenue price per unit of service provision? 收入收入-提供每單位服務的價格是怎么樣的?
Risks and Uncertainties 風險及不確定性 (categories/分類) (categories/分類)
Contract form 合約形式 Financing requirements 融資要求 Time period(s) 期限 Type of project (function(s)) 項目類型(功能) Project location 項目位置
Figure 2: Costs of Borrowing and Risk 圖2︰借款成本及風險 (Source源自: (Source源自: Waites, 1996)
Reward 回報 Private sector financing costs
私人機構 融資成本
Government borrowing costs 政府借款成本
供應商
用 戶
債款方 出資人) (出資人)
特許經營合 約
營運商
投資方 出資人) (出資人)
發展商 私人機構/聯營體) (私人機構/聯營體)
建造商
Concession Contract 特許經營合同
Distributes risks 分發/ 分發/分散風險 Stipulates performance parameters (targets) 規定表現/ 規定表現/績效參數(目標) Specifies procedures 明確程式 Prescribes recourses 規定追索程式
Outcomes 結 論
Concessions may yield capital expenditure advantages for Public Sector organizations 特許經營模式可為公共機構產生節約資本開支的 優點 Must incorporate procedures to give Public Sector the benefit of desired efficiency gains relate to higher cost of finance in Private Sector; including “technology transfer” 必須建立能使公共部門因項目效率提升而最終受 益的程式益的程式-這與私人領域的高額融資成本相關;還 包括“技術轉移” Surveillance to prevent exploitation 加強監督,防止過度剝削
Projects evaluated on a life-cycle basis life基于生命週期對項目進行評價 Amalgam of disparate organizations 不同組織的融合 High costs of bidding 投標成本高 “fitness for purpose” requirement “與目的相適應”的要求 Changes 各種變化 Investment 投資
PUBLIC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公私營伙伴關係模式
廖美薇 Richard FELLOWS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 港 大 學 Ammliu@hkucc.hku.hk
Widespread requirements 普遍要求
NonNon-decreasing streams of dividends 不降低分紅/ 不降低分紅/利潤 Developmental advancement plus governmental expenditure reduction 要求政府減少開支,但同時保持發展 Pursue principles of joint-venturing joint探求聯營體模式的原理
Claim 觀點
Expenditure for capital provision and project operation are lower than if the project were provided and operated by the Public Sector 項目融資及項目營運的開支要比由公共部門 提供及營運項目低
Contractor’s Investment Problems 承包商的投資問題
Large equity investment (contractor-led) (contractor大量/ 大量/額的資產投資(以承包商為主導的模式中) Alien 不熟悉 Construction 施工 Low margin 低利潤率 Cash generating 以現金支付(可直接產生現金)
Risk 風險
Figure 3: VFM and Risk 圖-3 資金價值及風險 (Source源自: (Source源自: Waites, 1996)
Value For Money (VFM) 資金價值
VFM Criteria 資金價值基準線
Debt 負債
Equity 資產
Risk 風險
Problems for Contractors 承包商面對的問題
Figure1: Typical organizational arrangements for concession projects 圖1︰特 許 經 營 項 目 的 典 型 組 織 方 式 根據) After (根據)Merna and Smith (1994).
項目主辦方 政府/公共機構) (政府/公共機構)
Concession Arrangements 特許經營模式
Contr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tContract-led 以合約為主導 MarketMarket-led 以市場為主導
Project Finance 項 目 融 資
Banks(銀行) Banks(銀行) Risk security(風險-安全性) security(風險Recourse non-recourse(追索權-無追索權) non-recourse(追索權Period(期限) Period(期限) Institutional investors(機構投資者) investors(機構投資者) Bonds(債券) Bonds(債券) Security(安全保證) Security(安全保證) Capital appreciation(資本增值) appreciation(資本增值) Income(收入) Income(收入) Promoters(發展商) Promoters(發展商) Bonds(債券) inflexible(硬性(缺少彈性)) Bonds(債券) - inflexible(硬性(缺少彈性)) - “up-front” funding(預先融資) “upfunding(預先融資) - interest is tax deductible(利息可稅前扣除) deductible(利息可稅前扣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