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金融审计全覆盖探析
对审计全覆盖内涵的几点认识
AUDITING ANDFINANCE2013年,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第26次常务会议上肯定了国家审计作为公共资金“守护者”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首次对国家审计工作提出了审计全覆盖的要求。
随后,刘家义审计长在2013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对审计全覆盖进行了深入解读,提出新时期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思路是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全覆盖,并且要实现有深度、有重点、有步骤、有成效的全覆盖。
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审计全覆盖的提出及推行,对推动国家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促进资金高效使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也已成为学术界以及审计实务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那么应该如何理解审计全覆盖的内涵,全面审计与审计重点又有怎样的关系,正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对审计全覆盖内涵的现有研究什么是审计全覆盖?如何理解审计全覆盖的内涵?这是研究这一问题必须首先予以思考和解答的问题。
学术界对此已开展了一定研究。
任艳利(2015)以公共预算理论、审计理论为支撑,分别从审计监督的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审计目的以及审计成果的载体四个方面探析了审计全覆盖的内涵;徐薇(2015)一方面对审计全覆盖理念的外延进行了论述,认为审计监督的对象全面涵盖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而审计重点和被审计主体则是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进行管理、分配和使用的活动以及部门、单位和个人。
另一方面从“有深度、有重点、有步骤、有成效的全覆盖”四个层面进行介绍;晏维龙等(2016)指出“全覆盖”理念下国家审计范围的重点发生了变革与发展,即由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迈向了公权力全覆盖审计,这是对“全覆盖”理念下重点审计内容的论述,但没有谈到国家审计在审计深度、效果等方面的“全覆盖”;裴育(2016)从“一条主线、二大目标、三项要求、四个抓手、五条路径”五个方面阐述了全覆盖的内涵,认为审计全覆盖的关键特征是公共性,即以公共受托责任为基础。
金融业审计洞察金融行业的关键问题与挑战
金融业审计洞察金融行业的关键问题与挑战近年来,金融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然而,随着金融行业的迅速扩张和创新变革,金融审计也面临着许多关键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重点讨论金融业审计的核心问题,并分析其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金融行业审计的核心问题1. 数据可信性问题金融业作为信息密集型行业,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审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由于金融业务的复杂性和数据的庞大性,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常常受到质疑。
尤其是在金融创新中涉及到的复杂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审计师面临的数据验证难度更大。
2. 风险管理挑战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存在着高风险和高波动性。
金融机构需要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包括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业务风险评估以及资金安全等方面。
审计师在审计金融机构时,需要关注各类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解决方案。
3. 合规性问题金融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之处在于,其需要遵守更多的法规和规章制度。
例如,对于银行业而言,银行监管制度规定了一系列的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贷款准备金等合规要求。
审计师需要对金融机构的合规性进行审计,确保其业务操作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金融业审计面临的挑战1. 大数据和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金融业也加大了对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
这对于审计师来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审计师需要掌握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以应对庞大的数据量和复杂的分析工作。
同时,审计师还需要掌握一些新兴技术,如区块链和云计算等,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信度。
2. 业务复杂性和专业知识需求金融业务的日益复杂化和创新性,对审计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审计师需要了解各种金融工具和交易方式,掌握相关法规和会计准则,并能准确评估金融机构的风险和潜在损失。
这就需要审计师具备深厚的金融背景和扎实的专业知识。
三、金融业审计的解决方案1. 引入技术创新审计机构应引入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式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浅谈如何实现审计全覆盖
理论依据
审计全覆盖是审计理论发展的必然结 果,是审计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
政策依据
国家政策对审计全覆盖提出了明确要 求,要求审计机关对所有公共资金、 国有资产、国有资源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全覆盖的原则和方法
突出重点原则
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要突出 重点,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 、重点项目进行重点审计。
01
02
03
培训和学习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学习, 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 和技能,增强其审计能力 和判断力。
选拔和招聘
选拔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 技能的审计人员,同时积 极招聘具备相关背景和技 能的优秀人才。
激励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审计 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 能力,为审计全覆盖提供 有力的人才保障。
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审计效率
审计全覆盖的流程和规范
制定审计计划
根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结合实际 情况,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
02
开展审前调查
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业务情况 、财务情况等进行深入了解,为后续 审计工作做好准备。
01
整改落实
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落 实,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05
03
实施现场审计
按照审计计划和审前调查结果,开展 现场审计工作,收集相关证据和资料 。
社会审计全覆盖案例
某会计师事务所对某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表审计,同时对其内部控 制进行审计,实现全覆盖。
审计全覆盖的实践经验总结
制定详细计划
在实施审计全覆盖前,需要制 定详细的计划,包括审计对象 、审计内容、审计时间和人员
安排等。
加强沟通协调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与被 审计单位的沟通协调,确保审 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新 审计全覆盖下的风险及防控对策-精品
审计全覆盖下的风险及防控对策通过加强资源统筹整合和创新审计技术方法,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从而实现审计监督对象、项目、内容、方法的全覆盖,其重要意义是:实施审计对象的全覆盖,审计监督范围更广;实施审计项目的全覆盖,审计发挥作用更大;实施审计内容的全覆盖,审计监督职能更高;实施审计方式的全覆盖,审计手段要求更高。
一、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一)由于审计机关力量不足或审计计划的不周,有可能出现审计盲区,使审计对象全覆盖不能很好落实。
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任务越来越艰巨,而审计部门的力量严重不足,距离审计对象的全覆盖还有较大差距。
例如,全国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有300多万个,但全国审计人员只有9万多名,其中超过80%的审计人员分布在2800多个市、县,审计力量严重不足,且审计监督力量分散。
实际中,一些审计计划还处在一种“盲人摸象”的粗放管理状态,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由于沟通或调研不深入,使审计计划流于形式,难以发挥“龙头”作用;二是对中长期审计计划重视不够,各年度计划缺乏全局性、协调性,极易造成审计重复或审计盲区;三是对临时交办审计事项预计不足,盲目应对,在一定程度既影响了审计计划的实施,也影响了审计质量。
(二)由于审计人员工作能力不高或责任心不强,有可能造成实施审计的漏项,使审计项目全覆盖不能完全实现。
审计人员工作能力存在的问题:一是一些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对被审计单位财会人员利用会计手段作弊看不出、拿不准、识不破,必然会使其违法乱纪问题蒙混过关,加大审计风险;二是对法律法规不熟悉,既对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不全面,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对相关的行业规章及其政策规定平时不注重收集和学习,这就很可能使一些问题漏审;三是审计方法不当,有的审计人员审计方法运用不当或方法单一,抓不住审计重点,找不准审计的目标,泛泛而审,虽然下了功夫,费时费力,但顾此失彼,审计查得不深不透。
对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几点理解
家审计形象 、借机徇私舞弊 、渎职犯罪的 ,要从细查处 ,从严治理 ,从严追究 。
再有是现在社会上有假私人名义注册一个公 司,实际上什 么都不生产什么都不经营 ,以虚假注册 资
41
《 理财 》学术版 2 0 1 4 . 1 0
金骗取大额 国家银行贷款 。充 当地方债 的屏蔽所 、蓄水池 、融资平台 ;发挥着地下银行 的功能 ,实行着
地 下钱 庄 的职 能 。成 为 藏 污纳 垢 、贪 污腐 败 、洗 “ 黑钱 ” 的诡 秘 通 道 。对 此 类 私 营 企业 ,国家 审 计决 不 能手 软 ,要该 上 报 的上 报 、该 移 交 的移 交 、该 关 闭的关 闭 、该 取缔 的取 缔 ! 二 、实 现审计 监 督全 覆盖 是 国家 审计 防范 经济社 会 运行 风险 的必 然选 择
来 展 开 。经 济 社 会 运 行 是 一个 庞 大 而 又 复 杂 多变 的体 系 ,有 时牵 一 发 而 动 全局 。审 计 机关 的审 计 监 督 要
想最大限度地发挥防范经济社会运行风险 ,不仅需要从 国家经济管理层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还要从包括 国家经济社会运行风险的 国家治理层面提 出合理化建议 。国家审计机关如果不实行审计全覆盖 、不全面 掌握经济社会运行情况 、发展动态 ,以及社会各经济要素间的相互联系性 、协调性 、制约性 ,就不能全 面地 、正确地反映包括经济社会运行情况在 内的社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也就很难提出全 面的、正确
再次指 出要 实 现 审计 监 督 全 覆盖 。可 见 国家 对 实 行 审计 监 督 全 覆盖 的重 视 。
一
、
实 行审 计监 督全 覆 盖是 深化 和扩 大 国家 审计预 防和惩 治腐 败作 用 的保证
审计全覆盖
审计全覆盖审计全覆盖,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被审计单位的所有重要财务信息和业务活动进行全面审计,以保障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全覆盖审计对于维护财务制度的有效运行,预防和发现经济违法犯罪行为,提升金融市场的信心和稳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全覆盖审计进行探讨。
首先,全覆盖审计在保障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财务报告是公司向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展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文件,其准确性和真实性直接关系到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判断和决策。
全覆盖审计能够对公司的财务信息和业务活动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并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和违规行为,从而保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其次,全覆盖审计有助于预防和发现经济违法犯罪行为。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经济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例如财务造假、违规操作、侵占资金等。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也损害了整个金融市场的信心和稳定。
通过全覆盖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并制止这些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加强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惩处力度,以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再次,全覆盖审计可以提升金融市场的信心和稳定。
金融市场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其稳定性和可信度对于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全覆盖审计可以消除市场参与者对于信息不对称的担忧,增强市场的透明度,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更加有信心参与市场,从而提升金融市场的活力和稳定性。
最后,全覆盖审计还可以发现和解决企业在财务管理和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和内控是企业良好运营的基石,其中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财务制度、财务流程、财务人员的职责分工等。
通过全覆盖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企业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升财务管理和内控的效能,从而保障企业的经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全覆盖审计对于保障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预防和发现经济违法犯罪行为,提升金融市场的信心和稳定,发现和解决企业在财务管理和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审计全覆盖的理解和认识
审计全覆盖的理解和认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经营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各种风险也随之增加。
为了保障企业的发展和稳定,审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年来,随着审计全覆盖的提出和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审计工作,但是对于审计全覆盖的理解和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和不足。
本文将从概念、意义、实施和存在问题等方面对审计全覆盖进行深入探讨。
一、概念审计全覆盖,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对所审计对象的全部业务、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审计检查。
简单来说,就是对企业的所有业务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企业的财务报表真实、准确、完整。
二、意义审计全覆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提高审计质量审计全覆盖可以确保审计人员对企业的所有业务都进行了审计检查,避免遗漏和疏忽,提高审计质量。
2.降低审计风险通过对企业的全面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减少审计风险,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3.提高企业信誉度审计全覆盖可以保证企业的财务报表真实、准确、完整,提高企业信誉度,增强投资者信心。
4.促进企业发展通过审计全覆盖,可以发现企业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促进企业发展。
三、实施审计全覆盖的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审计范围确定审计范围是审计全覆盖的前提。
审计人员需要了解企业的业务范围和财务状况,确定需要审计的范围和重点,确保审计全覆盖的实施。
2.制定审计计划制定审计计划是审计全覆盖的关键。
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审计范围和重点,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包括审计时间、人员分配、审计方法等,确保审计全覆盖的高效实施。
3.开展审计检查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审计计划,对企业的所有业务、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审计检查,如审核会计凭证、查看原始凭证、核对账簿、检查财务报表、审查内部控制制度等。
4.编制审计报告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审计检查的结果,编制详细的审计报告,包括审计意见、审计结论、审计建议等,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浅议内部审计实现审计“全覆盖”
浅议内部审计实现审计“全覆盖”国家审计机关提出审计全覆盖,不留盲区和死角。
对于内部审计来说,要实现审计全覆盖的难度似乎更大一些,因为各个企业、组织的内部审计发展阶段不同,审计特点不同,行业特点也不同。
然而,审计全覆盖是实现内部审计发展的一条可实现的重要路径。
下面从:审计全覆盖的背景、什么内审全覆盖、实现内审全覆盖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背景1.审计机关努力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审计机关要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审计署原审计长刘家义指出:“必须努力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不断增强审计的威慑力和实效性,依法使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都在审计监督之下,不留盲区和死角。
”2.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需要2018年9月11日,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在全国内部审计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审计机关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必然作用。
审计全覆盖对审计监督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提出了很高的标准和要求,这就必然要求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内审部门是补充国家审计力量、实现审计全覆盖的一支生力军,整合内审资源、统筹内审力量、加强审计成果运用,实现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优势互补,能够减少审计监督盲区,有力拓展审计监督深度和广度。
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推动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上层次、上水平,不仅能够强化各单位自身的风险防控,而且能够为国家审计监督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为审计机关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有力支撑,有效提升审计全覆盖的质量。
”二、什么是内部审计全覆盖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有明显的差异。
新时代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几点思考
现代营销中旬刊经济责任审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监督管理制度,是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构建和形成的审计制度。
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对经济责任关系主体责任的实际履行情况开展深入分析,并对其进行审计处理。
从广义、狭义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自身,包括一切审计。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主要领导干部等开展审计。
需要注意的是,在该环节的审计工作开展时,一般都是以“先审后离”的原则为主,或者采取“先离后审”的方式。
由此可见,从狭义的角度来分析经济责任审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财经法纪起到一定的维护作用,可以督促领导干部洁身自好,发挥其带头作用。
结合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提出的新要求,实现有针对性的改革和创新,保证新时代背景下的审计责任不断扩大,完善现有的审计功能,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和价值得以体现。
一、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相关内容就现有的诸多文献及参考资料来看,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上的论述普遍比较多,同时在观点上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在内涵的界定上无法实现有效统一。
现有的研究机制,都是直接建立在国家政策及现有法律法规基础上,比如相关实施细则等。
除此之外,还要对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义进行全面的概括和延伸,以此来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全覆盖。
在逐渐进入一种平衡新常态下,有利于对全覆盖的内容进行全面定义和分析。
其中一种观点就是保证审计主体及审计客体之间能够实现全面覆盖,通过该观点的合理利用,可以对经济责任审计内涵进行外延处理。
这种观点从逻辑上来看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没有意识到审计资源带来的严重影响。
基于此,从多个角度来看,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核心内容,仍然是围绕现有的经济责任审计框架及具体实践操作模式等,所以应当结合目前新审计中提出的要求和界定,对审计对象、目标及领域等内容开展深入分析,以此来实现全覆盖的目标。
二、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主要目标(一)审计对象的全覆盖为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将结合目前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将领导干部其中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人民团体等干部为主的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落到实处,在各项工作具体开展时,必须安排副职领导干部参与指导和主持工作。
全覆盖背景下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指导监督探析
【财税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指导监督探析于 菲(南京审计大学,江苏 南京 211815)[摘 要]审计机关指导监督内部审计是国家法律制度赋予的权力和责任。
审计全覆盖是新常态下国家审计工作的重要战略目标,也是全面发挥审计职能作用的迫切需要。
按照国家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新要求,本文分析了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进行指导监督的时代意义,并配合网站勘察统计深入分析了内部审计指导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法律完善、信息共享、形式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内部审计指导监督的建议,让内部审计展现新作为,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促进实现大审计多维监督体系,实现审计全覆盖的愿景。
[关键词]审计机关;内部审计;审计全覆盖;指导和监督[中图分类号] F239.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20)12-0105-05A Study on the Guidance and Supervision to Internal Audit from Audit Institutions under theBackground of Full Audit CoverageYu Fei(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Nanjing 211815)Abstract: It is the right and responsibility empowered by national laws that audit institutions guide and supervise internal audit. Full audit coverage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target of national auditing work under the new normal, and is also the pressing need that audit really plays its function. According to the new demands on internal audit, this paper states the era significance of guiding and supervising internal auditing work in the context of full audit coverage. It deeply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during guiding and supervising work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website statistics, makes deep analysis on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olving ideas and methods from the aspects of laws perfecting, information sharing, form innovating and talents cultivating, furthermore, these helps internal audit to show a new look, adapt to the developing requirement well, promote realizing a multi-dimensional auditing supervision system and finally realize the vision of full audit coverage.Key Words: Audit Institutions Internal Audit Full Audit Coverage Guidance And Supervision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的“三驾马车”之一,是国家审计的重要补充与延伸,是审计“免疫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社会各界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和期盼越来越高,内部审计的职能也逐渐从经济层面的揭弊纠错延伸至管理审计、效益审计领域,在审计监督体系中发挥者愈加重要的效用。
新常态下审计工作全覆盖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审计工作全覆盖的几点思考作者:马军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7年第01期摘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为了顺应“新常态”下审计工作,应该保持审计的创新思想方式和增强审计全覆盖的工作,以促进审计在经济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也是审计工作者迫切需要提升的本领能力。
本文主要通过讲述审计全覆盖的含义,针对如何做好审计全覆盖和监督审计全覆盖的工作提出一些粗浅建议方法,希望可以促进审计工作者这方面的能力提升。
关键词:新常态审计审计全覆盖能力提升《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作为我国基础审计机关展开工作的文件,对我国审计工作提出了七个方面原则性的意见和要求,以促进我国审计机关实施好关于经济工作的各项革新政策和宏观调控,进而更有利于我国基础审计工作的全覆盖。
一、新常态审计全覆盖的含义审计全覆盖就是指在审计机关法定的权限界限内,对全部管辖、分派、运用公共资金、国有财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和单位,以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工作领导人实施经济责任情况下,在一定周期内进行全面审计。
实行审计全覆盖,要坚持党委和政府共同承担责任并且同步审计,做到应审尽审,审必严、严问责。
对于审计的全覆盖,国家审计长刘家义做了具体的陈述。
一定要有深度,不能只追求数量走马观花;一定要对每个项目都要深入透彻审计;一定要有重点,要把着党政作为工作中心,掌握相关的情况,清楚审计重点;一定要有步骤部署,有计划实施,才能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完成;一定要有成效,在审计全面覆盖时,要查明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有效的建议。
实行审计全覆盖不仅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审计部门的一项艰巨任务,也是实施审计监督的责任,是表现审计监督和保障的必然要求,是审计工作者需要具备的专项能力。
二、新常态下做好审计全覆盖的建议(一)为审计全覆盖打基础,准确认识新常态按目前经济的发展状况,新常态将会长期存在。
这就要求审计部门要把经济发展新常态作为依据,来设定相关的审计计划和年度规划,要把常规审计和重点审计相连接,年度规划与中长期规划相连接,以实施审计项目的全覆盖。
对审计全覆盖的一些思考
一、开展审计全覆盖的必然性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出台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及其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这些政策措施涉及我国经济体系中的方方面面,为切实保障经济社会深化改革,就必须充分发挥审计全覆盖的作用,努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同时,通过审计全覆盖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以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审计监督,从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及效益各环节着手,旨在发现违法乱纪苗头,谨防经济犯罪,把好资金资源的使用关口,充分发挥国家“免疫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常态下关于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思考
新常态下关于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思考作者:张淑芳来源:《理财·经论版》 2017年第5期一、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基本含义2015 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文件指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
”概括起来说,也就是审计机关主要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监督全覆盖。
但是,依照刘家义审计长关于“全覆盖”的讲话精神,“全覆盖”绝不能只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
在查深查透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工作中心,全面把握相关领域的总体情况,分清轻重缓急,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循序渐进,统筹部署,有计划推进,确保实现对重点对象每年审计一次、其他对象五年至少审计一次,逐步做到“全覆盖”。
二、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意义首先,2015 年底,中办、国办联合发布意见,将审计“全覆盖”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审计机关,我们要积极拥护党中央决定,实行审计全覆盖。
通过对重要岗位关键环节的权力监督,规范领导干部决策权,约束领导干部管理权,关注各级党委(党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履行情况,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其次,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是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干部管理监督体系的重要部分,是依法规范权力运行的重要手段,能充分发挥审计在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
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消除审计“盲区”,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发现管理漏洞,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促使领导干部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增强纪律观念,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三、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措施(一)完善制度,确保审计对象全覆盖我县结合实际情况,出台制订经责审计轮审方案、经责审计三年规划、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办法等制度。
新常态下实现审计全覆盖的思考
新常态下实现审计全覆盖的思考作者:李福展来源:《理财·经论版》 2016年第7期李福展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关于实行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实施意见》把实行“审计全覆盖”作为审计改革的首要任务,明确了审计全覆盖的目标、原则、范围和方式,标志着我国国家审计正式进入全覆盖新时代。
实行审计全覆盖,既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审计机关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和保障作用的必然要求。
如何实现审计全覆盖,最大化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是县级审计机关面临的新课题。
一、深刻全面理解审计全覆盖什么是审计全覆盖?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和中办、国办《框架意见》及配套文件精神,所谓审计全覆盖,就是指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在一定周期内对所有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和单位,以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事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实现审计全覆盖,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
审计监督全覆盖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服务国家治理的需要。
实质上就是国家为实现维护财政经济秩序、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反腐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治理政策。
如何理解审计全覆盖?《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监督的意见》明确提出“凡是涉及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单位和个人,都要接受审计、配合审计”。
《框架意见》和《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实行审计监督全覆盖要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审计监督全覆盖,核心在于“全”,体现在审计监督的审计对象、领域、内容、层面、方式、过程、效果以及职责任务是全面的、全部的、全方位的。
《框架意见》和《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审计全覆盖必须是“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的全覆盖。
试析地方金融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试析地方金融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地方金融审计是对地方金融机构进行监督和检查的重要手段,旨在发现和解决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地方金融审计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相应的对策。
地方金融审计存在审计标准和方法不规范的问题。
由于缺乏统一的审计标准和方法,地方金融审计的结果可能会存在主观性和随意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制定统一的地方金融审计标准和方法,确保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地方金融审计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由于地方金融机构对外披露信息的不足或不及时,地方金融审计的工作受到一定的制约。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提高审计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地方金融审计存在监督力度不足的问题。
在地方金融审计中,一些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之间存在利益关系,导致审计的监督力度不够。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地方金融审计的独立性,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果。
地方金融审计存在人员素质和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
地方金融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和专业技能,但由于人才培养机制和培训体系的不健全,一些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能力相对较低。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地方金融审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
地方金融审计存在整改力度不够的问题。
地方金融审计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并促使金融机构进行整改,但在一些情况下,金融机构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不予重视,整改力度不够。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建立健全的问责机制,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和督促,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试析地方金融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试析地方金融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地方金融审计是对地方金融机构进行法定审计的重要手段,旨在确保地方金融机构的合规经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地方金融审计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审计监管不足、审计资源不足、审计标准不统一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地方金融审计的效果。
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地方金融审计的质量和效果。
地方金融审计存在审计监管不足的问题。
地方金融审计机构的审计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一些地方金融机构在审计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而未被发现。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对地方金融审计机构的监管,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机制,对审计机构的资质、人员素质、审计流程等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地方金融审计存在审计资源不足的问题。
地方金融审计机构的人员数量和专业素质不足,难以满足审计需求。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加大对地方金融审计机构的投入,增加审计人员数量,提升审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
可以优化审计资源配置,提高审计效益,将有限的审计资源用在更重要和更高风险的地方金融机构上,确保审计的重点和针对性。
地方金融审计还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信息透明度不够的问题。
地方金融机构在审计过程中往往不愿意主动提供审计所需的信息,或者提供的信息不完整和不准确,导致审计结果受到影响。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大对地方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和监管力度,推动其主动公开审计所需的信息。
可以建立信息共享和交换机制,加强地方金融审计机构与其他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协同监管。
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现状与改进对策研究
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现状与改进对策研究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维护国家财经秩序、提高财政资金效益,促进反腐倡廉,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现实需要,全覆盖背景下的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着人员不足但审计职责范围扩大、审计监督对象众多等诸多挑战。
【关键词】:审计全覆盖;经济责任审计;审计一、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意义(一)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形成全面覆盖、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领导干部使用权力,使用得对不对,好不好,要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
对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对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和令行禁止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是解决体制机制深层次问题的必然要求。
国家运行的权力分布在各行各业,见子打子的审计方式不能对权力的运行做到全面监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系统性、行业性的问题,同类问题不同部门、不同领导层出不穷,屡审屡犯现象突出。
通过大力推进全覆盖,使审计与相关领导干部的履职行为更好对接,既将领导干部推动工作的职责转化为审计关注“节点”,也将审计结果转化为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评价依据,促进完善治理、领导干部合法合规用权的作用更加凸显。
(三)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是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职责所在。
审计机关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个监督部门,同时也是宏观管理部门。
通过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任职的地方或者部门进行全方位的体检、诊断、把脉,将领导干部是否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任务、重大政策、重大决策贯彻落实作为审计的重点,把审计发现的微观问题与服务宏观决策相结合,多层次、多渠道挖掘和利用审计成果,及时研判宏观决策和经济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并及时推动制度建设、决策机制和管理方式的不断完善,促进被审计单位修复、改革和完善宏观管理行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对审计全覆盖的一些思考
对审计全覆盖的一些思考
审计全覆盖是指在有限时间内对一个组织的所有业务和财务活动进行全部检查和审计。
这项工作对于实现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保护公司财产、防止公司经营风险等方面有着
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要实现审计全覆盖并不容易,需要考虑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如何制定审计计划?审计人员需要了解企业的业务情况,区分各项业务的重要
程度,并根据重要程度确定适当的审计比重。
同时,还需要在严格的时间节点内完成审计,这样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其次,如何保证审计全面性?在审计全面性方面,需要注意不仅审计的范围应该覆盖
所有业务活动,还需要关注审计的深入程度。
审计人员需要对业务流程和制度了解清楚,
对关键业务节点进行重点考虑,以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第三,如何提高审计效率?审计人员需要采用有效的审计工具和技术,如数据分析、
流程分析等方法,以快速获取审计数据,减少人工操作的难度和审计的费用。
第四,如何应对检查中的问题?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往往会发现一些问题。
此时,需要尽快向相关部门汇报,并寻求相关部门的解决方案。
同时,审计人员还需要和企业内
部的检查人员和监管部门保持联系,以保证审计的及时完成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审计全覆盖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风险防范能
力和经营效率。
但要实现审计全覆盖,并非易事,需要审计人员深入了解企业业务和制度,制定适当的审计计划,并采用有效的检查工具和技术,同时需要对检查中的问题进行积极
的应对和解决。
新常态下对单位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思考
新常态下对单位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思考作者:汪毅海来源:《全国流通经济》2018年第26期摘要:在开展持续打击贪污腐败的工作中,审计工作能够起到较大的作用。
实现审计工作的全覆盖,有助于促进法治体系的完善。
本文围绕当前审计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单位审计;全覆盖;审计监督中图分类号:F239.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18)26 -0115-02在当前政治经济大背景下,我国要实现审计全覆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需要接受审计监督,并强调单位审计全覆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然而,在审计全覆盖的工作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审计力量不足;审计的深度不够等,这导致审计全覆盖的成效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基于此,下文围绕单位审计监督的全覆盖进行探究。
一、单位审计监督全覆盖的主要意义1.是维护单位改革成果的需要改革就是要将旧体制下的一些积弊或者陋习进行革除,要将那些影响新体制运行的障碍进行破除。
在改革过程中,势必会受到各种固有思维的阻碍,会受到原有机制的影响。
我国针对单位审计系统改革作出了相关决策和要求,希望借地方审计改革从经济领域着手,扫除制约改革的障碍,以维护改革的成果。
2.是助力反腐倡廉建设的需要反腐的目的是为了挽救人,并非惩戒人,而审计监督全覆盖,就是将监督的关口向前移,要将问题消灭于萌芽之中,在问题即将扩散之时予以及时制止,以防止一些小问题逐渐发展,最后发展成违法案件。
所以说审计监督全覆盖,有助于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开展。
二、影响单位审计全覆盖的主要因素1.健全经济体制,奠定审计全覆盖基础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与健全的经济体制,市场提供给企业的信息才能做到及时有效,才能追求企业价值和利益最大化,加快地方审计在我国的发展,扩大审计的应用范围,为审计全覆盖奠定基础。
当前我国法律体系仍然不够健全,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来指导审计全覆盖工作,制定相关法律已是时代发展的必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常态下金融审计全覆盖探析作者:王辉来源:《现代审计与经济》 2015年第4期王辉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既要防止经济惯性下滑,又要防止过度放水,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可能性加大。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
在此背景下的国家金融审计,必须以审计全覆盖为契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通过强化对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落地情况的审计、优化审计组织模式、强化部门间协同等途径,主动适应以稳增长、调结构为主线的经济发展新常态,维护金融稳定。
一、新常态下国家金融审计的职责(一)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当前,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债务、影子银行、资本外逃等风险点逐渐显现,并日益交织,对中国的金融稳定构成了威胁。
由于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核心作用及服务实体经济的特点,新常态下的国家金融审计必须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为职责,发挥国家金融审计在抵御金融风险甚至金融危机中的查处、纠正及预警功能。
(二)推动全面深化金融改革。
2015年中国经济最大的挑战是处理好金融问题。
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明显滞后于实体经济的发展,银行对实体经济实质上的支持严重不足,产业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从而制约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
国家金融审计应以推动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为职责,加大对以货币政策为核心的国家金融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揭示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改革的动力在于创新,对于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产品,审计既要鼓励又要抱着谨慎的态度,加大对金融创新产品和走出去贷款的监督检查力度,揭示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促进金融业健康稳定及可持续发展。
(三)确保金融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功能。
当前经济危机的深刻根源在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失衡,产业空心化。
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实体经济不实、虚拟经济过虚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当前小企业亏损、大量做实体经济的企业从实体平台取得的融资流向非实体经济领域、大量民间资本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弃实投虚”变成炒资产的“游资”和“热钱”等问题突出,金融支持虚拟经济有余而支持实体经济不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
国家金融审计必须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为己任,通过对金融机构资金真实流向、企业投入资本市场资金来源进行审计,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确保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二、全覆盖对金融审计的要求201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机关提出了审计全覆盖的新要求。
由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特点,以及金融审计的职能,审计全覆盖要求金融审计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较强的灵活性、延伸对象多元化以及审计手段信息化。
(一)较高的综合性。
金融审计具有高层次性。
要在查处违规问题的基础上,着眼于宏观,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金融审计具有广泛性,既对金融机构进行审计,又对金融监管机构即“一行三会”进行审计;既对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审计,又对业务经营合规性、管理有效性进行审计。
只有具备较高的综合性,才能保证金融审计从更高层次上实现全覆盖,更有利于发现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二)较强的灵活性。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呈现出集团化以及混业经营的特点,对此,金融审计应采取较为灵活的组织模式以应对金融创新变化,在对各个金融机构审计的基础上,以交叉性金融业务等具体事项为中心组织专项调查,以较强的灵活性保证金融审计全覆盖的深度。
(三)延伸对象多元化。
由于金融机构服务对象的多样性,审计需要延伸的对象涵盖了财政、基本建设、社会保障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具有多样性及广泛性,因此,金融审计全覆盖的对象也势必应多元化,这既是全覆盖对金融审计的要求,同时也是金融审计的优势,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横跨各个行业的审计知识沉淀及经验积累。
(四)审计手段的信息化。
金融行业的信息化程度非常高,这也决定了金融审计也必须采取高度信息化的审计手段,才能确保金融审计实现有“点”有“面”、“点”与“面”相结合,才能使金融审计的全覆盖是有重点的全覆盖。
三、新常态下金融审计实现全覆盖的途径(一)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主动适应新常态。
新常态下的金融审计,必须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全面落实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保障国家利益、推进民主法制、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审计工作任务。
要主动适应新常态,自觉服从改革和发展的大局,确保金融改革和创新的顺利推动。
如:在银行及信用社审计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往往以虚假会计报表来取得贷款,对于这种企业普遍的违规现象我们要从科学发展的理念认识其危害,应从深化改革的角度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以尽快加以制止。
(二)强化对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
金融审计的全覆盖,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金融审计在国家金融监督体系中独立性较强、综合性较高、专业优势明显的作用,在常规审计的基础上,着力监督检查国家经济金融等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情况,注重揭示和反映政策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密切关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反映金融领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深层次问题,深入分析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实施效果,为国家有关部门完善政策制度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各项政策措施及时调整、完善和贯彻落实。
(三)优化审计组织模式,强化部门间协同。
一是要优化审计组织模式。
积极实施以总行为龙头,“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审计模式,在抓好单个金融机构审计的同时,重点是要抓好关乎改革和发展以及党的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的专项审计调查。
二是要强化与“一行三会”的联系,形成合力,以利于发挥各自特长,及时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审计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实现监督信息、金融预警信息的共享,减少监管盲区,确保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少走弯路。
三是要强化与政策出台部门以及具体执行部门的联系。
除了要加强与“一行三会”的联系,金融审计还应加强与有关具体政策出台部门与具体执行部门的联系。
如“下岗失业人员创业促就业小额贴息贷款”等政策性贷款,政策制定涉及财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多个部门,审计中必须与这些部门取得联系,才能更好地吃透政策,掌握企业及个人取得贷款的第一手资料,确保审计定性的准确性,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政策制定及执行漏洞,确保国家的惠民政策惠及应惠之人。
(四)加大对金融产品创新以及虚拟经济的检查力度,有效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
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创新,但并非所有的金融创新产品都是健康的创新。
金融审计在推进金融创新的过程中,要加大对金融创新产品的检查力度,对包括金融理财产品、民间借贷在内的“影子银行”风险要高度警惕,通过组织有效的专项审计,及时发现金融系统性风险,确保金融安全。
同时,要加大对以金融机构自身投融资业务、房地产以及互联网金融等为代表的虚拟经济的审计,审查资金来源及流向的合规性以及存在的系统性风险,揭示信贷资金在金融机构体内循环形成的风险及泡沫,检查信贷资金所扶持项目是否存在“僵尸”项目,在揭示问题的基础上为国家宏观决策服务,确保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功能不偏离。
(五)以信息化为依托,创新金融审计技术方法。
一是要在信息化审计过程中解决数据分析的及时性及同步性。
金融行业涵盖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众多门类,建立单个的数据分析模型费时费力,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对某个单位进行审计,审计人员需要花费三、四个月加班加点搞数据分析及建模,但审完之后几年都不再审,也就不再用了。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以“客户为中心,以资金流向为主线”,建立不同机构间统一的数据仓库和数据接口,实现原始数据的标准化,解决审计模型的通用性问题。
二是要多方采集数据,避免“信息孤岛”。
目前的金融审计数据分析,采集的都是所审计单位的数据,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有效整合资源,与工商、税务、交警、户籍等各个环节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取得多个领域的数据信息,形成更广泛意义上的信息化审计。
三是要实现技术创新。
当前的金融计算机审计,主要分析的还是数字化数据信息,对于影音、文字、邮件等信息很少涉及,实质上还是一种较低层次的数据分析。
金融审计要尽快采取措施,解决非数字信息的采集与分析,实现较高层次的计算机审计全覆盖。
(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全面审计。
金融风险往往是系统性风险,破坏性非常大,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全面审计,又要突出重点。
近年来,金融审计存在一种倾向,即主抓一个或几个重点、热点专题,对其他专题长期回避,包括:重查处案件线索,轻常规审计事项;重业务审计,轻财务审计;重贷款业务审计,轻存款业务审计;重银行审计,轻保险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审计。
这些倾向容易形成较多的审计盲区,是与全覆盖的审计新要求不相适应的。
凡与新常态有关的审计事项,我们都应该重视,维护金融安全要全面、系统,宏观建议也要全面,这样才能适应新常态下的全覆盖。
(作者单位:陕西省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