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金融风险与风险防控
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Financial Technology 金鬲虫科技轻济新常态下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王晓佳/文^摘要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必然会带来金融环境的重大变化,互联网消费金融正是顺应这一变化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金融服务形式。
针对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及特征,笔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述,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希望对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提高风险应对能力有所助益。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互联网;消费金融经济新常态的当下,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催生出互联网消 费金融这一新的金融发展模式,但信息 技术的渗透也为金融行业的风险治理能 力带来了新的挑战。
2019年,我国对于 P2P市场存在的乱象进行了全面整顿,以营造健康的网贷环境。
在大数据、信 息化的时代,如何保证互联网消费金融 业务的隐私与安全,确保金融系统在新 常态、新架构下的健康平稳运行,是值 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含义互联网消费金融是在传统消费金融的 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凭借互联网及相关信 息技术,向客户提供消费信贷产品与服务 的一种新型金麵艮务形式。
从本质上来说,互联网消费金融其实就是各种网络贷款,是指各种具备一定资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 在个人征信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来面向 消费者提供某项具体消费或者服务贷款的 金融运作模式。
与传统消费金融相区别,互联网消费金融因其贷款额度小、申贷门 槛低、放款时间短、还款方式灵活便捷等 特点而深受客户的青睐。
虽然我国互联网 消费金融起步较晚,但是自2013年以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互联网消费金 融业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涌现出“阿 里花呗”、“京东白条”“国美消费金融”等众所周知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
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消费金融面临的风险(一)信用风险根据风险主体的不同,我们可以将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信用风险划分为两类:平台的信用风险和借款人的信用风险。
P2P爆雷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对投资者谎报或瞒报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和借贷资金运转情况,利用信息不对称和高收益来诱骗投资者投入资金,借新还旧,违规投资,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平台倒闭、投资者本金遭受严重损失。
十四五规划时期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
1232021年15期 (5月下旬)金融天地摘要: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在金融风险防范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然而进入十四五规划时期,面对新局势新挑战,我们仍需以习近平金融安全和金融治理思想为指导原则,切实维护金融安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完善金融风险处置工作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保驾护航。
关键词:十四五规划;金融风险;金融安全一、引言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作为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其复杂且重要性不言而喻。
同样作为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中国银保监会在2021年工作会议中强调,在对待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障国家金融安全方面的工作,要时刻保持关注,认真对待,丝毫不能松懈,要为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发展背后蕴藏着机遇、风险与挑战,维护金融安全依旧是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党的十九大以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一个重要方面,国家和金融行业始终身体力行,致力于将我国金融风险维持在可控范围内,坚决抵制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7—2020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8.8万亿元,中国整治影子银行等金融乱象成绩极为显著,规模较历史峰值减少约20万亿元。
总的来说,有效控制住了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的趋势,金融风险总体而言明显呈现收敛态势,金融风险处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1]。
防风险是金融业的永恒主题,进入十四五规划时期,面对新局势新挑战,我们仍需“刮骨疗毒、精准拆弹”,牢固树立金融安全意识,严守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二、十四五规划时期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及其诱因当前我们在金融风险化解和防范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如今我国所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深刻且复杂,发展局势多变且不定,为此我国依旧面临着诸多的金融风险和不确定性挑战。
经济新常态应对措施
经济新常态应对措施引言随着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经济正进入一个新的常态阶段。
在这种新常态下,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来应对挑战,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本文将介绍几种应对措施,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经济新常态所带来的挑战。
1. 深化改革改革是应对经济新常态的根本途径。
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产业升级。
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需要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减少政府干预,激发市场活力。
在产业升级方面,需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2. 加强创新驱动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我们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同时,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创业。
3. 拓展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应对新常态的重要策略。
我们需要深化对外开放,扩大进口,增加外资投资,促进国内企业走出去。
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互利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
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 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应对经济新常态的重要举措。
我们需要减少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要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全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中,要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
5. 加强金融风险防控金融风险防控是应对新常态的重要任务。
我们需要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同时,要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应对金融风险。
另外,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风险处置,防止金融风险蔓延。
6. 促进就业稳定就业稳定是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们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要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同时,要鼓励创业和自主创新,激发创业者的创业热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
新常态下我国金融经济的现状及发展
新常态下我国金融经济的现状及发展新常态是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期,表现为经济增速放缓、Structural changein the economy and the rise of the service sector,以及调结构、转动力的阶段性特征。
在新常态下,我国金融经济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面临的挑战,但同时也孕育着发展和机遇。
新常态下我国金融经济的现状是金融体系整体稳定,金融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的金融体系经过多年改革和发展,已经建立了以央行为核心的金融监管机制,并形成了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和金融创新的推动,我国的金融市场日益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也日益丰富,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
新常态下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导致了金融市场需求的减少,对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资金利用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和金融产品的不断丰富,增加了金融风险的复杂性和难度,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和风险防控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发展角度来看,新常态下我国金融经济也面临着很多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金融科技的应用也日益广泛,这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金融、数字货币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空间。
我国的金融市场日益对外开放,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也为中国金融市场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和机遇。
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来实现自身的增长。
为了应对新常态下我国金融经济的挑战和抓住机遇,我国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加强金融监管,推进金融改革,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深化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科技投入,推动金融科技的应用和发展。
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加强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和风控能力建设,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益和盈利能力。
新常态下企业金融风险分析与防控措施
新常态下企业金融风险分析与防控措施作者:薛春霞来源:《今日财富》2023年第31期在新常态下,各行各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高速增长的发展趋势、不断优化完善的经济结构以及以创新驱动为主导的发展趋势是新常态经济的典型特征。
科学地分析金融风险并加强金融防控体系建设是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提升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本文通过阐述新常态下企业金融风险成因及管控的必要性,针对性地提出了金融风险防控的建议,以求通过文化塑造、组织设计、制度完善、数字赋能等措施完善企业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切实实现提质增效目标。
金融风险分析与防控是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企业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实体,通过提升其金融风险防控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管控制度,保障内部资金的合理流动,稳定资本市场。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资本市场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根本的大事。
企业合理分析金融风险,加强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新常态下企業金融风险类型及成因,对企业金融风险防范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一方面丰富拓展了经营管理理论,另一方面为保障企业资产安全,提升金融资产配置效率提供了参考。
一、新常态下企业金融风险防控必要性分析(一)降低经营风险,提升经济效益降低经营风险,提升经济效益是企业金融风险防控的根本目标,也是企业提升管理效率、完善体系建设的切实需求。
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二级市场投资是企业对已经发行的证券进行买卖,企业通过二级市场投资提升经济效益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与经营成本压力,以风险防范、内部控制为核心的降本增效将成为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必要手段,而金融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对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目标发挥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针对从事二级市场投资的企业来说,科学分析金融风险,制定合理的金融风险防范措施,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推动管理层审慎决策。
新常态下我国金融经济的现状及发展
新常态下我国金融经济的现状及发展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金融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被称为“新常态”。
新常态下,我国金融经济的现状和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新常态下我国金融经济的现状是展现出稳定发展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金融体系风险防控能力逐步提升。
与此金融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金融市场日益成熟。
我国金融机构的偿付能力和资本充足率也得到了有效保障。
这些都为金融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新常态下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金融机构仍然存在一些风险。
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仍然存在。
金融监管制度和规则仍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仍然存在不少漏洞,监管部门需要进一步强化监管举措。
风险处置能力和机制亟待加强,以应对金融风险的挑战。
在新常态下,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依然面临着巨大机遇。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服务功能需求将日益增加。
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和融资需求,需要金融机构提供更为灵活、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会进一步提升。
这为我国金融机构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机会。
与此我国的金融科技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无论是金融科技的应用,还是新兴的金融科技企业,都为金融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为了应对新常态下的种种挑战和机遇,我国金融经济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发展策略。
要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和规则。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同时加强对金融行业的横向和纵向监管。
要推动金融创新,积极探索金融科技的应用。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供更为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要加强风险预警和处置能力建设,健全风险处置机制,提高金融机构风险应对能力。
新常态下我国金融经济的现状是稳定发展的态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新常态也为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浅析经济新常态下的金融安全问题及风险防范
浅析经济新常态下的金融安全问题及风险防范作者:郭峻彤来源:《现代营销·学苑版》2018年第07期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金融创新日益繁荣,但同时暴露出的金融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
为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党中央已将金融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层级,构筑起防范金融风险和鼓励金融创新的常态化机制。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金融安全问题,提出了防范金融风险举措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金融安全问题;风险防范一、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存在的金融安全问题(一)银行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金融安全问题过去,银行通过为借款人和存款人提供中介渠道,赚取二者间的利息差值,这一途径成为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
伴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资金规模不断扩大,投资渠道越来越丰富,银行业的经营成本也在不断攀升,仅靠赚取存贷利差已无法满足银行业稳步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银行越来越多地将金融投资、理财服务等作为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市场上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获取投资用户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比拼的重点在于金融产品的风险收益率和服务质量,而对于一般用户来讲,风险收益率顯然更为重要。
因此,为了获取投资用户,银行往往会通过提供高收益率的金融产品,这就对银行的投资标的和投资团队提出更高的要求。
此外,为了对冲风险,银行会对贷款用户的资质要求更高,质押物更为严格,这固然可以起到降低风险的效果,但同时也排除了很多潜在用户,尤其是对贷款需求更大的中小企业,在金融混业经营的情况下,高风险投资、减少贷款项目、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差不但降低了自身的竞争力,而且会导致很多优质项目流失,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
随着银行开始适应市场变化进行业务重心的转移,也将致使银行面临更加复杂的风险情况,其生存情况也更容易受到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
(二)金融市场证券化情况下出现的安全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来自市场的实际需要,我国金融市场已呈现出一种整体证券化的趋势,债务的证券化更是让大量资产重新得到盘活,整个金融市场中产生了巨大的债券和股权交易量。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需警惕哪些风险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需警惕哪些风险【摘要】: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面临诸多挑战,包括金融风险、产能过剩风险、环境污染风险、地区发展不平衡风险以及外部经济环境风险。
这些风险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不确定性和压力,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尤其是金融风险可能对整个经济造成重大影响,需要有效监管和控制。
产能过剩、环境污染、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也需要及时解决。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应该寻求可持续发展路径,加强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中国经济增长,风险,金融风险,产能过剩风险,环境污染风险,地区发展不平衡风险,外部经济环境风险,可持续发展路径。
1. 引言1.1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背景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背景是一个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趋缓,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中高速增长阶段。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和产业升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产能过剩、金融风险、环境污染、地区发展不平衡、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等。
这些挑战需要中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背景下,中国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
中国还需要加强财政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加大环保力度,控制环境污染,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外部经济合作,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1.2 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产能过剩、金融风险、环境污染、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
产能过剩是长期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过剩产能无法有效利用,导致资源浪费和市场价格恶性竞争。
金融风险则在金融体系体量扩大和金融业务创新加速的背景下逐步显现,系统性风险不容忽视。
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环保问题直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及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及对策【摘要】当前,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包括宏观经济形势下的压力、信贷风险的增加、市场风险的加剧以及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等。
为了有效化解这些风险,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例如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健全金融法规体系、发展多元化金融业务、提高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以及积极吸收国际经验、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机制。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金融体系的结构和规范,才能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金融体系,风险,挑战,信贷风险,市场风险,外部环境,金融监管,防范意识,法规体系,多元化业务,抗风险能力,国际经验,监管机制。
1. 引言1.1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及对策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信贷风险的增加、市场风险的加剧以及外部环境变化对金融体系的影响等方面。
面对这些风险,需要及时制定有效的对策来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健全金融法规体系是关键的措施之一,只有健全的法规体系才能有效防范各类风险。
发展多元化金融业务,提高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多元化的金融业务可以分散风险,提高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性。
积极吸收国际经验,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机制也是应对风险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我国金融监管机制可以不断完善,从而更好地保障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不容忽视,只有通过有效的对策,才能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健发展。
2. 正文2.1 宏观经济形势下金融业面临的挑战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着诸多挑战。
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导致了金融市场波动加剧,股市、楼市等领域的波动频繁,金融机构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导致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发生变化,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需要调整。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也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挑战,互联网金融、区块链技术等新兴业态正在改变着金融业的竞争格局。
新常态下区域金融风险防范方法
新常态下区域金融风险防范方法在新常态下,区域金融风险防范方法变得更加重要。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金融交易和金融市场的风险不断增加,防范金融风险成为保持金融稳定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加强监管、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建立风险应对机制、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和优化金融结构等方面介绍区域金融风险防范方法。
一、加强监管区域金融领域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核心措施之一。
在新常态下,区域金融市场相对成熟,监管机制也相对完善,但是缺乏有效预防金融风险的机制。
为了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应坚持严格监管和开放市场的基本方针,做到精细化监管,在监管上下功夫。
二、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关键是能够提前预警风险。
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及时识别和分析风险,也是区域金融风险防范方法的重要举措之一。
可以通过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提高金融机构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内部控制等方式,合理评估风险,预测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
三、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建立风险应对机制是保障区域金融稳定的关键。
在发现潜在风险后,应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如及时关停风险高的金融机构、采取措施防范风险扩散、稳妥处置问题资产等。
为了建立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应健全多层次的应对机制,尽可能减轻风险扩散的影响,减少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四、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金融市场透明度是发现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条件。
金融市场透明度高,便于投资者获得相关信息,帮助他们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通过透明度也可以更好地监管金融市场。
因此,提高透明度是防范金融风险的一个可行方法。
可以通过加强信息公开、提高数据质量、加强信息共享等方式来提高市场透明度。
五、优化金融结构优化金融结构是区域金融风险防范的一个重要手段。
不良资产的增加、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等因素都会对金融稳定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优化金融结构,可以加强金融市场稳定性,加强合规监管、防范资产泡沫化、建立并健全市场准入机制等通道来促进金融机构优化,增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经济新常态下的金融安全问题及风险防范方法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的金融安全问题及风险防范方法分析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经济新常态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在这种经济新常态下,金融安全问题和风险防范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金融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也影响到人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
对于金融安全问题的分析和风险防范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新常态下的金融安全问题1.1 金融市场波动频繁在经济新常态下,金融市场波动频繁已成为一种常态。
由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发展,金融市场波动因素多样化,市场行为更加复杂。
投资者面临着更大的风险,投资决策更加困难。
1.2 金融产品创新带来风险金融产品的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不少金融机构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和创新,推出了一些风险较大的金融产品,如果管理不善,可能会导致金融风险的扩大。
1.3 金融监管不完善尽管国家对金融行业进行了一系列监管,但金融监管仍存在一些短板。
一些金融机构通过各种手段规避监管,或者利用监管的漏洞从事非法金融活动,给金融市场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1.4 金融安全意识不强由于缺乏金融知识和金融风险的认识不足,社会公众对金融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较低,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和预防能力较弱。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首先需要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监督,提高金融监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遏制一些不法行为的发生,减少金融市场风险。
2.2 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各类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内控体系,提高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2.3 加强金融宣传和教育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提高社会公众对金融风险的认识和了解,增强金融安全意识,培养投资者理性投资的意识和能力,减少金融投资风险。
2.4 加强国际合作鉴于全球金融市场的高度互联互通,金融风险已经不再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
加强国际间的金融监管合作和信息交流,形成国际金融风险防范的合力,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市场风险。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发展趋势及政策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发展趋势及政策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挑战和机遇。
在经济增速放缓、金融风险增加、竞争加剧等情况下,商业银行需要进行金融创新,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商业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能力。
在新常态下,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应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各种风险。
商业银行需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在新常态下,实体经济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商业银行应积极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提供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构建多层次的融资体系、加强金融科技应用等方式,提高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商业银行需要提升金融科技创新能力。
在新常态下,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商业银行需要加强金融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开发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区块链等新技术,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提高金融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商业银行需要积极拓展境外市场。
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境外市场,实现全球化布局。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参与国际合作等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拓展海外市场份额,实现境外业务的稳定增长。
在政策层面,政府应加强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引导和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大金融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提供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为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经济新常态下的金融安全问题及风险防范方法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的金融安全问题及风险防范方法分析随着我国进入新常态,金融安全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
金融风险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风险之一,必须进一步加强风险防范,防范金融风险。
本文将重点分析经济新常态下的金融安全问题及风险防范方法。
1. 国内外环境变化引发的金融不稳定因素。
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化,经济环境不稳定、国际贸易紧张、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等因素,将不断对中国金融市场造成影响。
同时,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结构性问题,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不高,金融体系内部风险和金融监管不足等问题也将加剧金融不稳定。
2. 金融市场波动引发的金融风险。
经济新常态下,金融市场波动频繁,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等中长期资产价格波动较大,会产生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此外,短期资金市场的波动引发信用风险,当市场变得紧张时,金融机构会出现流动性危机和信用风险。
3. 互联网金融发展所引发的金融安全风险。
互联网金融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变革,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如网络恶意攻击、客户隐私泄露、平台风险等。
最近,不断有平台出现问题、P2P行业风险不断暴露,这些问题给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带来了诸多的隐患。
二、风险防范方法1. 完善风险防范体系。
加强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的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标准和满足监管的技术、法律和执行力。
完善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2. 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
加强对金融市场的信息公开和透明度,严格监管各类金融产品的品质和真实性,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3. 推广金融科技。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深化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风险监测能力。
4. 促进金融去杠杆。
有效规范金融机构的负债和增资,防止金融机构过度杠杆和高风险业务的发展,减少系统性风险。
5. 加强国际监管合作。
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加强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和多边互惠协议的签订,增强金融系统的防范风险的能力和规模,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市场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新常态下我国金融经济的现状及发展
新常态下我国金融经济的现状及发展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全球经济进入了新的不确定时期。
各国经济遭受重创,世界经济从而进入了新常态。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金融经济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本文将从我国金融经济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 金融市场受到波动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使得我的金融市场蒙受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在疫情初期,A 股市场暴跌,且近期仍未完全恢复。
同时,国际市场波动性增加,原油、金、债券和货币等重要品种价格大幅波动,导致我国的外汇储备负增长。
2. 金融业受到疫情冲击新冠肺炎的爆发导致我国整个金融业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各大银行利润降低,信贷风险上升,各种机构的现金流面临很大的压力。
此外,国际市场的大幅下跌也对金融业造成了影响。
1. 金融开放的持续推进我国金融开放的步伐正在持续推进,尤其是在外汇、证券、银行等方面加速推进,通过多渠道的融合发展,实现和世界一流金融市场的对接,提高整体的国际化水平。
这将进一步增强我国金融系统稳健的风险防范能力和协调能力。
2. 金融科技的加速发展在新常态下,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将会是我国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未来,金融科技将在提高金融效率、降低金融风险、改善金融服务质量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预计未来,数字化、智能化金融工具将成为主流。
3. 风险管理和监管的强化在新常态下,我国金融行业的风险管控和监管工作将更加重要。
未来,金融监管机构将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强化风险评估和监管技术,并从多个方面完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
未来,金融绿色化将成为我国金融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未来将加强金融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推动金融支持绿色经济发展,落实金融机构的环境责任,并发展绿色金融与绿色信贷业务。
总的来说,虽然新冠疫情对我国金融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我国仍将不断加强金融开放、强化监管、推进金融科技和绿色化等方面的工作,以应对新常态下的挑战和机遇,并推动中国金融业更加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关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些思考
关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些思考坚决打好打赢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防范金融风险特别是预防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是我国金融业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标签: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一、防范金融风险实施的背景我国的金融业在高速发展之下陆续出现了金融结构不合理、不良贷款增多等诸多问题,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银行等部门的不良贷款逐渐增多,系统性金融风险也逐渐暴露。
因此,做好金融风险的有效防范和化解是一项非常紧要的工作,尤其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预防和防范工作,更是重中之重。
二、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起因于以下几点:一是人民币汇率,由于其预期会走弱,进而会带来一定的主权货币风险; 二是房地产,其占用过多的金融资源,造成一些实体产业,出现空心化的风险;三是中小型企业缺乏流动性导致的债务违约风险;四是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五是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违约风险及某些监管缺位等。
(一)主权货币风险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如果出现不稳定,呈现波动起伏的的态势,并且预期会走弱,一定会造成资金外流,进而带来国内的有效投资减少,造成经济增长缺乏内生动力。
(二)实体产业空心化一方面,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背景下,房价被抬高,整个房地产业的投机行为大幅度增加,占有了大量的金融资源,但由于房地产市场未来走向存在不明确性,房地产企业很有可能出现还款违约风险;另一方面,在金融机构的全力引导下,股市被看作是高利润的投资场地,进而挤占了大量用于实体经济建设的资源,造成实体经济呈现虚弱的状态。
(三)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在改革开放的红利下,我国部分行业得到迅速发展,然而在这种供给过剩、需求减少的困境之中,很多的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流动性资金,来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同时还要面对融资难和贵及各项成本和费用逐渐增加的问题,造成这些企业杠杆率提高,许多业面临经营困境,违约风险逐步加大。
(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从固定资产角度来看,房地产行业调控力度增加,土地转让金缓慢增长;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减税政策的全力推进,造成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增长幅度不多,甚至出现不增反减的情况,加之筹资成本增加,加大了地方政府部门的还款风险。
当前我国主要金融风险点剖析与防范对策
当前我国主要金融风险点剖析与防范对策2016年底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就当前形势看,我国的金融风险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房地产泡沫风险、股票市场大幅波动风险、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以及债券市场违约风险。
下载论文网当前我国主要金融风险点剖析房地产泡沫风险房地产泡沫是事关中国经济金融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放任房地产泡沫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现阶段,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多地房价在短短半年至一年的时间内翻倍,甚至连翻数倍,引发更多购房者恐慌入市,房价进一步被推升,楼市深陷房价泡沫陷阱。
让过热的房地产软着陆,中国经济才有未来。
如果任由房价过快上涨,必将带来一系列风险。
杠杠过高。
一些地方为了完成房地产去库存的任务,通过加杠杆的方式,降低住房按揭贷款利率及首付比例,吸引民众买房。
一些购房者使用首付贷、消费贷等形式加杠杆,导致债务风险上升。
在一二线城市,住房供不应求,2016年1~8月,个人按揭贷款15395亿元,增长%。
未来如果房价大幅下跌,消费者个人会面临信用违约风险,银行的不良率会大幅上升。
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万亿元,不良贷款率攀升至%。
三季度末,关注类贷款占比为%,创历史新高,关注类贷款很可能转化为不良贷款。
通货膨胀。
2016年中国楼市一路高歌,相当一部分实体企业老板把钱转投到楼市中,因为做实体远不如投资房地产的收益率高,这就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出现。
大量资金进了楼市的口袋,结果是实体经济发展资金不足,而背负巨额房贷的“房奴”也没有钱去拉动内需消费。
实体经济资金和原本可用于消费的资金都被楼市挤占,央行为了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并拉动消费,需要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就为通货膨胀埋下了隐患。
国内外流动性波动。
国内外多年积累的流动性和当前宽松的货币环境,推动中国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
经济新常态下的金融安全问题及风险防范方法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的金融安全问题及风险防范方法分析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金融行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风险。
金融安全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且日益严峻的问题,如何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成为了金融行业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经济新常态下的金融安全问题和风险防范方法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经济新常态下的金融安全问题1. 信贷风险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经营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市场竞争加剧,许多企业面临着经营困难,信贷风险也随之增加。
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进行信贷业务时,需谨慎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以防止信贷风险的发生。
2. 信用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风险成为了金融机构面临的另一个重要挑战。
许多企业和个人在经营活动中会出现信用不良的情况,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客户信用状况的监控,及时发现和应对信用风险。
3. 利率风险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利率波动性加大,利率风险也随之增加。
金融机构需要制定合理的利率风险管理策略,合理配置资产和负债,以减少利率波动对利润的影响。
4. 汇率风险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的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面临着不同货币之间的汇率风险。
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对汇率风险的管理,采取适当的对冲措施,降低汇率波动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5. 操作风险随着金融业务的多样化和复杂化,金融机构面临的操作风险也日益增加。
金融机构需要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操作风险的管理和监控,减少操作风险对业务运营的影响。
1.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政策、风险管理机构和风险管理流程等,确保各类风险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2. 加强风险监测和评估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各类风险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分析风险的动态变化,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防范风险的发生。
3. 强化内部控制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内部审核和审计制度,确保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和风险的可控性。
4. 合理配置资产和负债金融机构应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合理配置资产和负债,降低各类风险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提高抗风险能力。
经济金融领域重大风险的防范化解
现代经济信息324经济金融领域重大风险的防范化解宋晟鑫 中共七台河市委党校摘要:本文较深入地分析了经济金融领域中的重大风险,在新常态下有针对性的提出风险的防范化解及采取的主要政策,对于提高经济金融领域的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经济金融领域;重大风险;防范化解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1-0324-01一、前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应将重大风险防范化解、防治污染及精准脱贫三大攻坚战坚决打好。
针对存在的金融风险进行有效防控是防范金融领域重大风险的一个重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及其特点进行准确研判,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主动适应,把握经济金融风险,提高重视程度并采取有针对性地防范化解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二、经济金融领域中的主要风险过剩产能、房地产、股市、汇市、债务及互联网金融等风险是我国经济金融领域中的主要风险。
在新常态下产能过剩是我国经济中存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产能过剩在国际标准中主要是指产能达到80%左右的利用率,而严重过剩是指产能利用率为75%时。
我国在新常态下平板玻璃、钢铁、水泥、煤炭及电解铝等是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行业。
房地产风险是经济运行中产生产能过剩、不合理经济结构等一些问题,与房地产发展具有一定关系,主要是由过冷或过热的房地产市场而造成的,尽管近年来房价泡沫和库存是存在于房地产领域的一个重要风险。
据统计部门有关数据显示,全国房价呈现整体上涨趋势,一线城市都保持上涨,大部分二线城市保持上涨。
一线城市库存高低存在差异,与实际库存量进行综合考虑,部分城市在近期应采取补库存措施。
二线城市库存在一定程度上不会产生明显变化。
库销比在很多城市还存于 4.4—5.2 之间,只有很少几个城市存在库存量较高的表现,针对该情况还存在一定的发展潜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消化空间。
试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地方金融领域风险防范
试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地方金融领域风险防范摘要:中央提出全面打好“三大攻坚战”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做了一系列部署,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认真开展地方金融领域风险排查、案件处置等工作,努力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地方金融风险防范新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加强地方金融风险防控,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地方金融风险防范措施一、地方金融领域重点风险概况近年来,我国金融风险高发区域呈现从传统金融体系转移至非传统金融体系、从中央转移至地方的特点,非法集资、信贷风险以及互联网金融潜藏多重风险隐患,地方已成为防控金融风险的重要战场。
(一)非法集资风险仍持续处于高位。
近年来,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及对互联网金融监管日益趋严,以非法集资为主体的风险不断暴露。
从全国情况看,案件呈现高发态势,特别是北、上、广、深及江浙等地,经济、金融发达,资金活跃,“善林金融”、“钱宝网”等大案要案频发,涉案金额和集资群众数量巨大,影响全国众多省、市。
2019年全国共立案打击涉嫌非法集资刑事案件5888起,涉案金额5434亿元,同比上升3.4%、53.4%;2020年公安机关立案侦办非法集资犯罪案件6800起,涉案金额1100多亿元。
非法集资新发案件、涉案金额、参与集资人员三项数据大幅增长。
案件高发侵害集资群众权益,聚集群访事件增加。
多起案件集资群众到地方机关政府等单位聚集、群访。
(二)地方信贷风险不容忽视。
近年来,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持续开展化解银行不良贷款专项行动,组建资产管理公司,积极调动各有关部门积极性,会同银监部门协助银行机构化解不良贷款风险,确保不良贷款处于理想水平。
但在当前经济下行及疫情的影响下,贷款质量下迁压力不容忽视,新冠肺炎疫情使银行业不良贷款上升是必然趋势,部分地区不良贷款指标仍大幅超出商业银行监管“红线”。
数据显示,2020年末大连、吉林、天津等省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整体上仍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甘肃、大连和吉林的不良贷款率虽有较大程度下降,但依然较高,分别高达6.74%、5.49%、3.0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常态下的金融风险与风险防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挡、动力切换、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成为今后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
201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调结构、促改革以及化解以高杠杆、泡沫化为特征的各类风险方面不断加大政策力度,为金融体系长期平稳健康运行奠定了基础。
同时,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
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迫切需要金融业主动适应新常态,逐步转变发展模式。
而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经济金融领域多年来积累的各类风险逐步显性化,特别是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使金融体系内风险传染性、市场波动性加大,金融风险诱发因素、表现形式及传导途径日趋复杂,对金融监管和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对金融业发展带来的挑战(一)经济增速进入换挡期,需要金融业转变发展模式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长。
但从2012年以来,经济增速进入“7时代”。
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增速为7.4%,创1990年以来最低。
理论研究表明,银行业的利润效率与经济增长速度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强相关,[1] 特别是我国银行业业务结构相对单一(2014年商业银行贷款占全部资产的50.1%,存款占全部负债的78.6%),银行业经营呈现明显的顺周期性,宏观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调整是影响银行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保持了年均近20%的增长速度,特别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推出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为银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2009年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速达到26.3%的峰值。
金融机构作为资金融通部门,资产规模的变化对银行利息收入的影响较大。
由于利息收入是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收入的主要来源,生息资产规模的扩大带动了银行业利润的增长,2007年至2011年,银行业利润增速年均为37.6%。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经济增速放缓、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银行业业务增长放缓、盈利增速下降也将成为常态。
2011年以来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速基本处于下降趋势,从2011年的18.9%下降至2014年的13.8%。
随着资产规模增速下降,银行业同期税后利润增速从39.3%下降至9.7%(见表1)。
利润增速的下降不仅考验着银行业的经营效益,更影响到银行业的抗风险能力。
因此,银行业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结构调整进入阵痛期,需要金融业适应和推动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新常态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速的放缓,更为重要的是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近年来,转方式、调结构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以陕西省为例,2014年,陕西省非能源产业产值增速高于能源工业13.4个百分点,特别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支柱产业加速成长。
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金融体系的稳健性,但是从短期来看,可能使产能过剩的矛盾进一步突显。
2014年陕西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7%,连续20多个月呈负增长,能源、有色、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发展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仍有待解决。
结构调整将对金融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国企业严重依赖间接融资,虽然近年来随着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发展,直接融资比例有所上升,但仍不足20%。
[2] 同时,银行业资产负债结构、盈利模式又较为单一,利息收入占比一直在60%以上。
因此,结构调整将使银行业在短期内的信贷投放和回收应变能力面临考验,特别是钢铁、船舶、电解铝、光伏等产能过剩行业信贷资产质量下降问题值得关注。
其次,随着结构调整的深化,经济发展动力将越来越依靠技术创新,消费对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将持续增强,但金融在支持经济发展新动力方面尚有欠缺。
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往往以人力资本、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为主要生产资料,属于典型的轻资产行业,但目前银行信贷过于偏重固定资产的抵质押,融资门槛较高。
另一方面,我国消费金融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个人消费贷款仅占各类贷款的15.3%,其中90%以上是住房按揭贷款[3],供给主体单一、产品结构单一。
因此,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在适应结构调整的同时推动结构调整。
(三)实体经济风险有所增大,金融业面临较为复杂的风险敞口在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过程中,目前新旧产业与动力转换还没有衔接到位,微观层面上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问题逐渐增多,金融机构面临更为复杂的风险敞口。
[4] 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4715亿元,同比增长3.3%,较2013年增速下降近9个百分点。
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当前企业资金面偏紧,部分企业资金链较为紧张,企业偿债难度加大。
企业经营困难导致部分行业和领域不良贷款有所反弹。
数据显示,2014年尽管商业银行加大了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但不良贷款率仍上升至1.25%。
从发展趋势上看,2014年4季度关注类贷款较1季度增加5432亿元,增幅达25.9%,反弹压力较大。
不良贷款率反弹将侵蚀金融机构利润,实证研究表明以2011 年银行业利润为基数,若不良贷款率上升1个点,损失率50%,则银行业利润损失将达21%。
[5] 同时,信托业也进入转型发展阶段,单个产品风险暴露可能性增加,特别是煤炭、房地产行业受宏观调控和行业周期波动影响,行业违约率上升。
此外,长期以来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使部分行业和部门负债率偏高,在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背景下,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借债规模和低速增长时期的偿债能力之间的矛盾逐步显现。
二、新常态下金融风险防控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正规金融体系内部风险诱发因素增多,风险防控难度加大除受实体经济下行、企业经营困难等因素导致的信用风险外,金融风险防控还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1. 金融创新在优化金融机构业务结构、提升盈利能力的同时,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增加。
一是随着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金融主体多元化、业务综合化、产品复杂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类交叉性金融业务、工具往往涉及银行、证券、保险等多个行业,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等多个市场,导致交叉性、跨行业、衍生性风险不断增多。
二是随着银信、银证、银保合作模式的层出不穷,部分业务成为规避监管的渠道,存在“脱实向虚”问题,增加了金融体系的互联度和系统性风险。
三是信息技术及其在金融体系的运用,增加了金融市场之间关联度和金融体系中的“羊群效应”,局部性、单发性风险向区域性、系统性风险转变的可能性增加。
最后,金融创新必然带来传统监管触及不到的灰色地带,特别是在现行分业监管格局下,往往超出单个监管机构职能范围,金融风险防控难度加大。
2. 金融改革在增加金融机构活力的同时,对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来,金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有新的突破,金融改革已迈入深水区,特别是2014年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速、首批民营银行筹建获、信贷资产证券化注册制落地,证券期货业、保险业创新步伐加快,各项改革措施密集出台。
未来金融领域将在市场准入、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深入推进市场化进程。
金融改革实施的关键是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在历史实践中,因改革设计不合理、出台时机不当等原因引发的经济金融动荡在国际上不乏先例。
我国金融改革与财政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其他领域改革的步调还存在差异,这也增加了改革的难度。
同时,金融改革的基本逻辑就是遵循市场化原则和依法治国理念,按照放松管制的思路,取消部分行政审批项目,使金融机构投资范围、资产运用方式、投资限制和产品设计得到大幅放宽,以增加金融机构的活力和业务创新力。
伴随改革迈入深水区,金融市场竞争加剧,金融体系内风险传染性、市场波动性加大,给金融监管和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各类金融业态发展迅猛,存在一定风险隐患当前,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催生了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第三方支付、P2P、众筹融资、互联网理财等新型金融业态不断涌现,并呈现“爆炸式”增长。
其中P2P网络借贷平台从2011年的50家增加到2014年的1575家,对应的交易额从31亿元增加至2528亿元;同时,2014年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80767亿元,同比增长50.3%。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在弥补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发挥民间资本作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促进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也给行业监管和风险防控带来不小挑战。
1.互联网金融的跨界性及其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增强了风险的隐蔽性、突发性和传染性,网络安全技术风险、第三方托管账户风险、流动性风险不容忽视。
2. 金融“脱媒”现象日趋严重,资金在市场间流动频繁,商业银行负债的稳定性大大降低。
2014年末,银行业存款余额同比增长9.6%,较去年末下降3.7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存款8.6万亿元,同比少增1.9万亿元。
3. 由于门槛较低、监管缺失,第三方支付机构、P2P平台等游走在非法集资边缘,风险事件频发。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有367家P2P平台出现兑付困难、跑路和倒闭等风险事件。
(三)民间融资风险仍在发酵,可能向正规金融体系传导近年来,担保公司、典当行、小贷公司、创业投资企业等从事与融资相关的非金融机构和中介组织发展较快。
由于内部管理混乱、外部监管不力等原因,一些机构经营偏离主业,从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发放贷款等违法违规活动,资金多投向煤炭、房地产等行业。
这些活动存在许多共同之处,比如披着合法外衣,刻意放大和借用政府信用,手段隐蔽、迷惑性较强,有的甚至利用传销方式迅速扩大集资规模。
在宏观经济下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煤炭、房地产等行业持续疲软,上述机构资金链断裂、负责人“跑路”的事件时有发生。
特别是2014年以来各种冠以“投资管理”、“投资咨询”、“理财”、“担保”等名义的民间融资中介机构发展较快,在丰富民间融资市场,拓展融资渠道的同时,部分中介机构以高息为诱饵,从事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资、非法理财、高利放贷等活动,成为民间融资新的风险点。
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体系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民间借贷主体一般既有民间借贷又有银行贷款,一旦资金链断裂就无法归还银行贷款,同时通过担保链波及其他偿贷主体。
同时,民间融资风险的爆发往往使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正常民间借贷严重萎缩。
民间借贷是正规金融的必要和有益的补充,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恶化使一些中小微企业的正常资金需求愈发难以得到满足,影响其正常生产经营,间接提高了其信用风险。
三、对策建议(一)加快金融机构业务转型,提高市场风险管理能力金融机构应主动适应新常态,在推动经济转型的同时实现自身业务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