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评析

合集下载

茶馆_赏析

茶馆_赏析

《茶馆》赏析《茶馆》写于1957年,是老舍话剧创作的高峰。

曹禺称它为“中国话剧史中的经典。

”在西欧的一些国家演出时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一、《茶馆》以北京裕泰大茶馆为中心场景,展示了清末、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

一幕写一个时代,每一幕敲响一个时代的丧钟,表现了旧中国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

1.王利发这是一个贯穿全剧的人物。

他是裕泰茶馆的掌柜,在第一幕时,正值年富力强,刚从父亲手里继承了经营茶馆的生意,也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

他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

我们在看第二幕中他对巡警的敲诈巧于应付,对自己公寓的房客崔久峰,能很耐心地倾听他的牢骚,尽管他不一定懂,但也不时地说些逢迎的话。

作为商人,王利发具有胆小怕事和自私的特点。

比如他对李三的苦处、康顺子的处境和难民的哀告虽然也同情,但是很有限度。

在旧中国的黑暗现实面前,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的王利发尽管善于经营、善于改良,也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

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的却十分含蓄,比如当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的时候,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这句话蕴含了他的愁苦和愤恨。

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事的小商人,最终也没有逃脱自己破产的命运,当茶馆被人霸占后,他悬梁自尽。

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的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这一形象的意义在于,他揭露了旧制度的吃人本质,反映了旧时代的不合理。

2.常四爷常四爷是旗人,在清朝时能吃官家钱粮。

但他对腐败的清政府不满,对帝国主义更加痛恨。

第一幕中因说一句“大清国要完”就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监狱。

出狱后曾参加义和团,后靠卖菜为生。

他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乐于助人。

他对抓过他的特务们不服软。

当王利发正愁要关城门了,还没买菜时,是他送来了咸菜和鸡,第三幕中他还为松二爷化缘买棺材。

但最后自己也穷困潦倒,拣来别人撒剩的纸钱,作为对自己将来的祭奠。

老舍《茶馆》赏析

老舍《茶馆》赏析

1.戏剧冲突。

都是由戏剧冲突而推动情节的发展。

从全局看,其中的人物之间没有直接的、具体的冲突。

手法独一无二,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全剧只有三幕,一幕一时段,干警、简洁。

表现剧情简单容易,全剧主要描写三个时期即从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到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再到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的变化,为人物的行为设置层层障碍,人物表现了当时所处的社会年代,而年代又作为人物表现的背景,两者相辅相成。

通过茶馆里各阶级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命运变化,揭示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剧中人物与人物的每一个冲突都暗示人民与时代的冲突。

这一特定的冲突在剧中表现为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贯穿全剧,而是分散穿插若干个生活画面,构成一幅巻轴画,画轴的展示即为情节的发展。

全剧相当于是通过写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来反映这个时代的政治面貌。

2.戏剧中的人物。

《茶馆》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大多个性鲜明,都打上了社会的烙印。

反映畸形的社会对人性的扭曲。

小小茶馆折射出一大社会问题!其一,有“小中见大”的特色。

尽管茶馆人多,有很多三教九流,看是写的是小人物的生活,实质非然。

那一桩桩一件件带着反常滋味,也带有几分滑稽色彩的小情节,全都是荒唐年头生出来的稀奇景致。

《茶馆》对旧社会民众精神危机的刻画,主要是借助剧中三个关键人物——王利发、秦仲义和常四爷来完成的。

他们始终贯穿全剧,起着核心作用。

我本人虽然着实去了解过老舍先生的这部作品,略知一二,可是他生活的时代与我生活的时代大不相同,所以对于他如此塑造剧中人物的性格的意指和用意本人还是不能深会,但对于剧中那点颇有人情味儿和有“良心”的三人谈话还是使我深刻体会到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发人深思。

他们的表现让我觉得人的精神危机真的是时代文化危机的一部分。

其二,子承父业。

作品采取让丑类人物在职业上大多父子间“世袭罔替”的身份安排,都是父一辈、子一辈地连续着,透过这伙社会渣滓不但无耻而且又略微有所变化的言行,观众可以看出一些社会变化来。

请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对《茶馆》进行赏析。

请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对《茶馆》进行赏析。

请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对《茶馆》进行赏析。

《茶馆》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创作的话剧作品,也被改编成了电影和电视剧。

该剧以晚清末年的一个茶馆为背景,通过对茶馆中各色人物的描绘和交流,展现了中国社会百态和历史变迁。

在对《茶馆》进行赏析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社会背景:《茶馆》以晚清末年为背景,这一时期正处于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通过茶馆中不同人物的对话和争论,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败、民众的贫困和社会的动荡,同时也展现了人们对新思想和变革的渴望。

2. 人物形象:《茶馆》中塑造了众多生动且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他们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地域,各具特色。

比如,茶馆老板王铁匠代表了底层劳动者的艰辛和无奈;妓女柳如是则反映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处境;文人曹禺代表了知识分子对于社会变革的思考和呼唤。

3. 对话与争论:《茶馆》中的对话和争论充满了哲学和政治色彩。

通过茶馆中人物之间的辩论,展现了不同思潮的碰撞、观念的冲突,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秩序的弊端和腐败。

4. 主题意义:《茶馆》所表达的主题是对传统封建制度的批判和对变革的追求。

作品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对话,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困境和民众的苦难,呼唤着改革和进步的声音。

综上所述,通过对《茶馆》进行赏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社会和人性的深层意义,感受到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
注和思考。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文学杰作,更是一面镜子,反映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命运。

老舍《茶馆》艺术特色赏析

老舍《茶馆》艺术特色赏析

老舍《茶馆》艺术特色赏析老舍先生一生创作了很多精品力作,可谓十分高产。

其中,我认为《茶馆》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篇长篇小说中,老舍从一个侧面来描写北平社会的生活画面和世态人情。

读过《茶馆》后,我受益匪浅。

老舍先生的作品以小说最为著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其实,在他成名前,还有很多短篇佳作问世。

这篇《茶馆》的主题与内容与老舍以往所有的作品都不相同。

它主要反映北京城市的风土人情、习俗特点、历史变迁等。

通过大茶馆这样一个舞台,将老北京的世俗百态展现在人们眼前。

故事发生在北京裕泰大茶馆。

大茶馆里的掌柜王利发因为劳累过度病死,几个有威望的人物如秦仲义、常四爷等也陆续离开了这个大茶馆。

这个大茶馆就只剩下王利发的独子王掌柜。

王掌柜年纪轻轻,便当上了这个大茶馆的经理。

虽然茶馆中各类人物众多,但这位经理却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办法。

人们读《茶馆》的时候,就能感觉到书中人物之间微妙复杂的关系,使你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浓郁的市井生活气息。

书中主要人物众多:有王掌柜,秦仲义,常四爷,松二爷等。

王掌柜虽然年纪轻轻,但他办事果断干练,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秦仲义则更显示出老北京人的精明强干,是一个天生的生意人。

常四爷原本是清朝遗老,因为与康熙皇帝政见不合,才流落到北京城里做了汉奸。

此人尖酸刻薄,贪财好利。

但他对茶馆中的工作人员又极为体贴。

松二爷是个京戏迷,见了漂亮姑娘就走不动路。

后来他真的爱上了花茶馆的小伙计王利发的妹妹王小姐。

小姐虽然对他有些看法,但对他也不错。

《茶馆》的主题思想是表现旧中国正在崩溃,新中国即将诞生,一场革命即将到来。

人们都在为革命作准备。

小说以清末民初军阀混战和直奉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状。

老舍曾说过:“文学作品有三种不朽,一是盛世不朽,二是乱世不朽,三是卑劣不朽。

”《茶馆》中的王掌柜,则是当时旧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典型形象,具有深刻的讽刺意味。

大茶馆就像是当时社会的缩影。

茶馆评析

茶馆评析

《茶馆》赏析一、老舍先生曾说:“我得写法多少有点新得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

”老舍先生得剧本写法新尝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与曹禺得《雷雨》作比较加以分析)老舍先生相对于传统戏剧写法不同得新尝试在《茶馆》得第二幕中主要表现在结构、情节与戏剧冲突得设计上。

1、卷轴画式得平面结构(也叫人像展览式结构)、这一幕出场得人物有三十多个。

有台词得近二十人。

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得主次之分,人物不断登场,又不断下场、茶馆中每个人物得台词也都不多,她们在茶馆一闪而过,口中说着自己得事情。

比如: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与王利发得对话,只表现了她理想破灭后得沮丧与失望;松二爷得出场也只表现了封建遗老得没落。

即使就是起着贯串作用得茶馆主人王利发,也没有什么重场戏,只就是在与茶客得交往中表现自己。

由此瞧来剧中人物得活动,都就是截取她们在茶馆中得一个横断面。

无数得画面组织起来,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而逐步展开。

《雷雨》采用得就是紧凑集中得戏剧结构-—“锁闭式”:戏剧一开始,就已面临紧张得矛盾冲突,情节得开端、发展则放在情节向高潮推进过程中用回忆、倒叙等方式逐步加以交代、《雷雨》基本遵循戏剧创作“三一律”原则——即“时间、地点、情节一致”,一出戏只演一件事,剧情必须发生在同一地方、一昼夜之内。

作者把跨越三十年得故事集中在一天得午后到夜里两点钟,巧妙运用了“回顾"与“穿插”得方法,把“现在得戏剧"与“过去得戏剧”交织在一起,在周公馆得客厅里重现,充分表现周鲁两家得矛盾。

2、淡化贯穿始终得情节设置,这一幕没有统一得情节,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

每个人得故事都就是单一得,人物之间得联系也基本上就是单线得,小范围之内得、(比如,一开始出场得跑堂得李三,与茶馆有关得戏不多,她得戏主要集中在她与茶馆主人之间得矛盾上,抱怨活忙而工钱少。

再比如刘麻子得戏主要就是与两位逃兵有关,茶馆只就是她做贩卖人口交易得一个场所。

王利发得戏就是属于应付生意得,这就是人物身份决定得。

中考语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 《茶馆》分析

中考语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 《茶馆》分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茶馆》分析老舍的《茶馆》是中国当代戏剧舞台上首屈一指的杰作,其突出之处在于,在与作家调动了丰富的生活资源,展现出了一副旧北平社会的浮世绘,通过“茶馆”这样一个小小的角落,表现了五十年来中国历史的变迁。

《茶馆》三幕分别选取“戊戌变法”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抗战后国民党统治时代的三个社会生活场赴,在这三个场赴中,一方面描绘了北平风俗的变迁,另一方面三个旧时代共同表现出政局混乱、是非不分、恶人得势、民不聊生的特点,黑暗势力越来越蔓延,整个社会表现出不断衰退的局面。

第一幕中康梁变法失败后,裕泰茶馆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登台表演,一方面是拉皮条的为太监娶老婆,暗探遍布社会,麻木的旗兵无所事事,寻衅打群架,另一方面是破产的农民卖儿鬻女,爱国的旗人常四爷因几句牢骚被捕,新兴的资本家企图“实业救国”,裕泰茶馆老板左右周旋,企图使生意兴隆。

在第二、第三幕的发展中,恶势力越来越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暗探宋恩子、吴祥子的后代子承父业,继续敲诈勒索,拉皮条的刘麻子的后代青出于蓝,依托当局要员准备开女招待“拖拉撕”,庞太监的侄子侄媳组成的迷信会道门在社会上称王称霸,甚至做着“皇帝”“娘娘”的美梦,一些企图有所作为的良民百姓却走投无路:主张“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抗战中被日本人抢去资产,抗战后国民党当局将其当做“逆产”没收从而陷入彻底破产的境遇,做了一辈子顺民的茶馆老板王利发妄图“改良”赶上时代,生意却越来越坏,到最后连“茶馆”也被官僚与骗子联手抢去;在清朝“吃皇粮”、有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的旗人常四爷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小贩,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剧本的结尾三个老人在舞台上“撒纸钱”“祭奠自己”,走投无路的王利发悬梁自尽,这是一个很有象征意味的结局,既是对旧时代的控诉,也是对之唱了一曲“葬歌”,弥漫着一种阴冷凄惨的氛围。

这是在50年代话剧舞台上很少出现的没有亮色的结局。

《茶馆》描写了三个时代旧北平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人像展览式的“浮世绘”.老舍选取“茶馆”作为剧本的场赴颇具匠心,他避开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接描绘,只是描述这些历史事件在民间的反响,将之化入日常生活之中,发挥了作家熟稔旧北平社会生活与形形色色的人物的优势。

茶馆艺术分析

茶馆艺术分析

一、《茶馆》的艺术魅力首先表现在它构思上的独具匠心。

《茶馆》是一出三幕话剧,三幕戏写了三个时代。

第一幕: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晚清末年;第二幕:军阀混战后的民国初年;第三幕: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前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

这三个时代是我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个重要时期。

剧作家在表现清末以来半个多世纪旧中国的历史变迁,揭示出只有共产党、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重大主题的时候,切取了三个时代的横断面,并通过裕泰茶馆的盛衰把前后近30年的社会历史画面连缀成一个浑然的整体,展示出众多的人物和漫长的历史。

这种横断面连缀式的写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现实生活的无限性和戏剧情节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而且也突破了传统话剧作品的陈旧模式,充分显示了老舍艺术构思的高超巧妙。

二、在话剧结构上的创新,是《茶馆》最重要的艺术成就。

从结构形式上看,《茶馆》与传统话剧截然不同,表现了老舍大胆而独特的探索和创新。

纵观《茶馆》整部剧,它既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也没有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戏中三幕的划分不是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而是着眼于时代,时间跨度相当大。

另外从剧情上看,幕与幕之间也无必然联系。

为了使跨度极大、情节松散、人物众多的剧作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老舍打破了传统的情节式的结构,采用“人像展览式”的形式,以茶馆为人物活动的舞台,在三个历史横断面上对社会世态、风云变幻进行描绘。

同时安排以王利发、常四爷、秦二爷这三个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以人物带动故事,把众多人物的生活片断,巧妙地同作品的主题罗织在一起,组成若干幅时代的剪影,从而在更广阔的背景上反映纷纭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风貌,表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心理。

首先,确定以茶馆为人物活动的背景,显示出老舍的匠心。

《茶馆》的三幕戏反映了三个时代,在此,剧本是以高度的艺术概括手法,描写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近50年的旧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和种种人物命运的变迁,生活画面非常之广阔。

茶馆艺术赏析

茶馆艺术赏析

茶馆艺术赏析
《茶馆》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巅峰之作,其艺术赏析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

首先,从时代背景的选择上,《茶馆》展现了旧中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近50年的风云变幻图景。

通过选取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政府的垂死挣扎、北洋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统治这三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历史横断面,作品以点带面,概括了半个世纪的丰富深邃的社会历史内容。

其次,在地点选择上,《茶馆》巧妙地通过茶馆几十年的兴衰沉浮以及发生在茶馆里的日常琐事,折射出三个时代的动荡和人民痛苦不堪的生活。

观众通过茶馆这个窗口,看到了整个时代的缩影。

此外,剧中人物众多,都是富有时代特征的人物。

他们通过各自的人生片断展示着社会生活的风貌和本质,传递出时代变迁的信息。

这种“人像展览式”的结构,使得有限的舞台空间和时间容纳了广博的生活内容。

总的来说,《茶馆》的艺术构思独具匠心,其深邃的历史内涵、独特的时空设定和鲜活的人物塑造都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中国话剧的里程碑之作。

《茶馆》书籍赏析

《茶馆》书籍赏析

《茶馆》书籍赏析《茶馆》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书以上海的一家茶馆为背景,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和他的一群顾客之间的对话和争吵,展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初的动荡和变革。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观察和对人性的揭示而广受好评,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杰作之一。

首先,该书以茶馆为背景,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和他的一群顾客之间的对话和争吵,展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初的动荡和变革。

茶馆作为一个社交场所,吸引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和背景,各自怀揣着不同的梦想和抱负。

在这个独特的空间里,他们展现出了各自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和矛盾性。

通过这些人物的对话和争吵,作者巧妙地勾勒出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社会画卷,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心的复杂。

其次,该书以其深刻的社会观察和对人性的揭示而广受好评。

在《茶馆》中,老舍通过对茶馆里各种人物的刻画和对话的安排,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诸多问题,如封建礼教的束缚、资本主义的侵蚀、民族意识的觉醒等。

同时,他也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如贪婪、自私、虚荣、懦弱等。

通过这些揭示,老舍不仅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也让读者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引发了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最后,该书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杰作之一。

《茶馆》以其深刻的社会观察和对人性的揭示,以及优秀的文学艺术表现,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誉和喜爱。

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社会画卷,让人们对当时中国社会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引发了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因此,它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杰作之一,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综上所述,《茶馆》以其深刻的社会观察和对人性的揭示,以及优秀的文学艺术表现,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誉和喜爱,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杰作之一。

最新-读《茶馆》后的分析 精品

最新-读《茶馆》后的分析 精品

读《茶馆》后的分析1老舍(1899——1966),满族人,出生于北京,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

老舍先生在“五四”时代就已经开始文学创作,但真正的文学活动是1926年在英国开始的。

这一年他发表了以讽刺幽默见称的第一篇小说《老张的哲学》。

抗日战争以前,著有长篇小说《赵曰》、《二马》、《猫城记》、《骆驼祥》等,其中《骆驼祥》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为了适应抗日的需要创作有意转向剧本和通俗文学,写了《残雾》、《面问题》等剧本。

此外,还创作了长篇小说《火葬》。

解放战争时期,他完成了巨著《四世同堂》。

新中国成立后,老舍先生以巨大的政治热情投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担任过政务院教委员会委员、人大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位。

与此同时,他还以饱满的革命激情致力于戏剧的创作,写有《龙须沟》、《神拳》等十多个剧本,热情赞扬了祖国的新生,赞扬了党和人民的伟绩。

但老舍先生这位杰出的人民艺术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惨遭林彪、“四人帮”的打击迫害,不幸致死。

他的牺牲,对我国文艺界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常听老实说,如果老舍先生活着,很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

每次想到这些我都觉得太遗憾了。

《茶馆》:《茶馆》是老舍先生话剧代表作之一,写于1957年,发表于同年七月《收获》杂志上。

自《茶馆》问世以来,在国内多次公演,深受观众欢迎。

周恩来总理曾给于很高的评价。

1980,北京“人艺”在西德等国家访问演出时,所到之处,交口称赞,载誉西欧。

一些国家的评论家赞誉它是具有“世界水平”的“不朽之作”。

《茶馆》在艺术上别具一格,在思想内容上,也富有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

它能让人们看见中国苦难昨天的同时,进而启迪人们珍惜幸福的今天,向往光辉的明天。

《茶馆》的社会背景:《茶馆》主要写的是中国历史社会生活,旧社会人们的生活,他的社会背景是从戊戌维新后写起的,直到抗日胜利,历时近半个世纪。

《茶馆》赏析(大学语文)

《茶馆》赏析(大学语文)

《茶馆》赏析(大学语文)《茶馆》以北京裕泰大茶馆为中心场景,展示了清末、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

三幕话剧《茶馆》,一幕写一个时代,每一幕敲响一个时代的丧钟,表现了旧中国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茶馆》的第一幕可分为六个场面,主要写清朝末年的社会生活,具体时间是1898年的秋天,正是戊戌政变失败之后,维新派人物谭嗣同被杀害不久,通过裕泰大茶馆里形形色色的人物的种种活动,透视了戊戌政变发生与失败的前因后果,具体描绘了帝国主义扩张渗透、流氓地痞横行、市民阶级混乱、农民破产、宫廷生活腐败荒淫、爱国者横遭迫害的社会形态,逼真地勾勒出晚清统治的真实图景。

最后一句台词“将!你完啦!”无疑是对这个社会作出的历史判决。

剧作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

常四爷、秦仲义、王利发便是第一幕中刻划得最为鲜明突出的人物。

常四爷是个爱国者的形象,他热爱祖国,痛恨洋人,痛恨腐败无能的清王朝。

对穷苦人,对弱者,他慷慨相助,见义勇为,对特务、爪牙、地痞流氓充满蔑视,勇于抗争。

他敢于憎,敢于怒,敢于当众宣布“大清国要完”,是个有血气、有铮铮铁骨的硬汉子,是正义和人民反抗力量的代表。

秦仲义是个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财大气粗,自命不凡,对穷苦人很少同情,考虑着多赚钱,想搞实业救国。

他对清王朝的统治存在着阶级本能上的对立,在与庞太监的对话中,软中有硬,绵里藏针,表现了新兴阶级的一种挑战和锐气,从而真实地揭示了资产阶级的本质特征。

王利发在第一幕里也成功地显示了自己的性格特征,他精明能干,能说会道,八面玲珑,四方讨好。

在强者面前,他忍气吞声;在弱者面前,他虽无害人之心,但也没有多少同情,他是个圆滑自私的小业主的典型。

在结构上,剧本采用的是一种“人像展览式”结构。

它不追求完整的故事,而是由每一个人物自身的遭遇和命运形成一个个相互交织的戏剧片断,从而最广泛地反映了社会风貌,揭示了时代特征。

剧中也没有贯穿始终的对立面的斗争,而是以人民大众与旧时代的矛盾为总纲,并由这个总纲将分散的、片断的、既不互相制约又不连续发展的各种矛盾串联起来。

《茶馆》文学短评

《茶馆》文学短评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一部经典之作,它以北京城一家叫裕泰的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中国的风云变幻和百姓的生活百态。

这部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有力地批判了那个罪恶的旧社会,形象地表明了历史的发展趋向。

《茶馆》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鲜明。

例如,王利发是一个善良、本分、精明、干练的生意人,他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但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生意人。

常四爷是一个正直、爱国、有着强烈正义感的人,他不满现实,一心希望国家能够像康乾盛世那样繁荣富强。

秦仲义则是一个雄心勃勃、意气风发的人,他希望能够实业救国。

本老舍《茶馆》的评析与鉴赏

本老舍《茶馆》的评析与鉴赏

本老舍《茶馆》的评析与鉴赏《茶馆》赏析一、老舍先生曾说:“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

”老舍先生的剧本写法新尝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与曹禺的《雷雨》作比较加以分析)老舍先生相对于传统戏剧写法不同的新尝试在《茶馆》的第二幕中主要表现在结构、情节与戏剧冲突的设计上。

1、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也叫人像展览式结构)。

这一幕出场的人物有三十多个。

有台词的近二十人。

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人物不断登场,又不断下场。

茶馆中每个人物的台词也都不多,他们在茶馆一闪而过,口中说着自己的事情。

比如: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与王利发的对话,只表现了他理想破灭后的沮丧和失望;松二爷的出场也只表现了封建遗老的没落。

即使是起着贯串作用的茶馆主人王利发,也没有什么重场戏,只是在与茶客的交往中表现自己。

由此看来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

无数的画面组织起来,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而逐步展开。

《雷雨》采用的是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锁闭式”:戏剧一开始,就已面临紧张的矛盾冲突,情节的开端、发展则放在情节向高潮推进过程中用回忆、倒叙等方式逐步加以交代。

《雷雨》基本遵循戏剧创作“三一律”原则——即“时间、地点、情节一致”,一出戏只演一件事,剧情必须发生在同一地方、一昼夜之内。

作者把跨越三十年的故事集中在一天的午后到夜里两点钟,巧妙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方法,把“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在一起,在周公馆的客厅里重现,充分表现周鲁两家的矛盾。

2、淡化贯穿始终的情节设置,这一幕没有统一的情节,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

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之内的。

(比如,一开始出场的跑堂的李三,与茶馆有关的戏不多,他的戏主要集中在他与茶馆主人之间的矛盾上,抱怨活忙而工钱少。

再比如刘麻子的戏主要是与两位逃兵有关,茶馆只是他做贩卖人口交易的一个场所。

王利发的戏是属于应付生意的,这是人物身份决定的。

高中语文《茶馆》赏析作文

高中语文《茶馆》赏析作文

高中语文《茶馆》赏析作文【篇一】老舍先生的茶馆,正似一杯幽幽清茶,不浓不烈,不急不躁,不沉不浮,从从容容,淡泊致远。

像低进尘埃里的素颜,似高攀灵魂的风骨,忍不住,去口味。

初品,是岁月的苦涩。

第一幕,一个初秋的上午,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走进裕泰歇脚,茶客们细品着茶点,闲聊着风月。

突然,一洪亮的男声携着满怀的豪情,对醒目的“莫谈国事”恍若无视,拍案诉说着对洋鬼子的不满,眉眼中的壮志显而易见,却被那特务吴思子和宋祥子抓了去。

可怜的康老六为了让女儿过上好日子,将女儿卖给了年过七旬的庞太监。

女儿凄凉的泪向人们诉说着对世界的不满。

于这一方茶馆,各色的人演绎着各色的人生。

亲抿一口,品味出些苦涩,融着些百味,苦涩的绝唱,响彻岁月的枝头。

就像乌云密布的天,让人不由得心情沉重。

这样的《茶馆》,让我不禁想去再次品味。

再品,是乱世的本味。

人们追逐着时光的脚步,来到了民国初年。

身处乱世的裕泰艰难的维持着,掌柜王利发积极改良,却屡遭失败。

唯有那“莫谈国事”变得更加醒目。

掌柜的儿子与儿媳打点着茶馆。

常四爷终于出狱了,将他关进去的二人却又成为军阀的走狗……这一方茶馆,接受着岁月的考验。

望茶叶于杯中沉沉浮浮,与沸水的碰撞,激出了美的舞蹈。

它飞旋着,舞着它的态度,于乱世中得一丝本味。

这清茶愈加苦涩,可又让人们品出了它的态度,它的决心,它的本真。

而我们于这如海的苦涩中寻懂了那一丝本味,去追寻那心心念念的苦尽甘来。

【篇二】老舍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很熟悉的一位作家了,在此也就不多介绍了。

倒是写作背景的说说:话剧写于1956至1957年间,它是老舍一生中优秀的戏剧创作,正像曹禺先生所说,它是“中国戏剧空前的范例”。

老舍写小说很少,却写了不少的戏。

在写《茶馆》之前,他写了话剧《春华秋实》《西望长安》,在《茶馆》之后写了《红大院》《女店员》和《全家福》等。

《茶馆》跟这些配合时事政治的作品,在题材、风格以及创作模式上,都大不一样,他重新写起了解放前写惯了的“陈年往事”。

《茶馆》点评

《茶馆》点评

《茶馆》点评
《茶馆》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由著名作家老舍创作。

这部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悲欢离合。

首先,从艺术手法来看,《茶馆》展现了老舍先生卓越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运用精湛的笔触,以茶馆为背景,将各个阶层、各种性格的人物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鲜活的社会画卷。

同时,老舍先生还善于运用幽默讽刺的手法,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们的劣根性揭示得淋漓尽致,使人在笑声中品味到生活的苦涩。

其次,从思想内涵来看,《茶馆》深刻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问题。

作品通过茶馆这个缩影,展示了清末到民国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变革,揭示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腐朽与黑暗。

同时,老舍先生还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通过塑造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等人物形象,揭示了他们的苦难和无奈,并对这种现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此外,《茶馆》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它记录了从清末到民国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精神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同时,《茶馆》也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思
想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发了后来的文学创作和社会思考。

综上所述,《茶馆》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独特艺术风格和重要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

它以其卓越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精神、思考社会问题和矛盾以及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等人类普遍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老舍《茶馆》人物形象评析及鉴赏

老舍《茶馆》人物形象评析及鉴赏

一 己 之 力 , 愿 做 “ 孺 子 牛 ” , 全 然 不 顾 别 人 的 水 深 火 热 。
但 同 时 也 是 在 还 原 历 史 在 那 个 混 乱 的 年 代 , 许 多 人 为 了
工 具 。 老 舍 在 《 茶 馆 》 中 对 这 类 人 的 描 写 , 自 然 是 批 判 ,
既 贪 婪 又 凶 暴 , 而 且 头 脑 简 单 , 使 其 成 为 最 佳 的 统 治
下 , 也 不 免 有 一 丝 自 私 的 性 格 , 就
的 掌 柜 王 利 发 , 在 这 种 背 景 的 影 响
射 出 旧 中 国 的 丑 陋 , 就 连 为 人 正 直
物 众 多 , 但 几 乎 每 个 人 身 上 都 能 折
暗 和 愚 昧 的 剧 本 。 虽 然 剧 中 出 场 人
《 茶 馆 》 就 是 一 部 揭 示 旧 中 国 的 黑
个 时 代 的 社 会 面 貌 。 在 我 看 来 ,
了 清 末 、 民 国 初 年 和 抗 战 胜 利 后 三
京 城 中 的 一 个 大 茶 馆 为 背 景 , 反 映
后 写 了 《 茶 馆 》 这 幕 戏 。 作 者 以 旧 北
老 舍 在 中 国 第 一 部 宪 法 公 布 两 年
一 部 宪 法 同 样 的 作 用 。
所 有 人 都 在 为 生 存 不 断 寻 求 更 好 的 出 路
对 于 收 留 她 的 王 利 发 一 家 心 存 感 激 。 在
是 因 为 那 些 人 使 得 她 无 家 可 归 。 然 而 ,
源 的 庞 家 有 着 深 深 的 厌 恶 , 毕 竟 曾 经 就
同 时 , 她 也 对 作 为 这 一 切 不 幸 的 来
减 裸 就 。 裸 使 地 人 暴 遭 露 牢 了 狱 其 之 性 灾 格 。 。 “ 而 谁 到 给 他 饭 们 吃 的 , 后 就 代 效 , 力 这 于 种 谁 情 ” 况 , 有 更 增 是 无 赤

对老舍的茶馆评价

对老舍的茶馆评价

对老舍的茶馆评价引言老舍的《茶馆》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对北京茶馆的生动描写,展现了中国社会的沉沦和人性的矛盾。

本文将对《茶馆》进行评价,探讨其艺术之美、社会之象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揭示。

艺术之美1. 文学风格独特《茶馆》以老舍独特的文学风格展现了茶馆内外的生动画面:茶馆里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对话饱含生活气息,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茶馆的热闹和喧嚣。

2. 物象的象征意义老舍善于运用物象的象征意义,例如茶馆和茶水的象征,茶馆象征着庸碌、沉沦的社会现象,茶水则象征着人们的心灵寄托和温暖。

这些象征使作品更具深度和思考的空间。

3. 独特的叙事结构《茶馆》采用了多线叙事的结构,通过不同角色的故事交织展开,使得故事更加丰满而有层次感。

老舍通过这种叙事方式,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社会之象1. 社会底层的生活写照《茶馆》真实地描绘了茶馆里的农民、工人和小商贩等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况。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刻画,我们看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和社会问题的严重性。

2. 封建旧秩序的束缚作品中茶馆里的买卖茶水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茶馆代表着封建旧秩序的束缚。

不同地位的人聚在茶馆,彼此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在这个小空间中得以展示,从而反映出整个封建社会的不合理和腐朽。

3. 表现压迫与剥削茶馆里的人物多为受到压迫和剥削的社会阶层,他们被迫出卖劳动力谋生,他们的生活艰难而辛酸。

老舍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对人性的摧残。

4. 反映时代变迁《茶馆》是一部具有时代标志的作品,它揭示了清末民初至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

茶馆的衰败与茶馆里人物的命运背离不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迁。

人性的深刻揭示1. 人性的善良与偏见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言行举止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和偏见。

有的人热心帮助别人,有的人却对别人充满敌意。

这种对人性的揭示使读者深思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2. 生存与自尊的矛盾茶馆里的人物生活拮据,他们为了生存常常不得不屈从于压力和胁迫,但他们仍然保持着自尊和尊严。

中国话剧经典《茶馆》赏析

中国话剧经典《茶馆》赏析

中国话剧经典《茶馆》赏析1、老舍的戏剧创作主要出现在当代文学创作之中,自新中国以来,老舍先后创作了《龙须沟》、《茶馆》,以京味作为其创作的主要特征,并在语言、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形式等各个方面进行独具个性的创造,而在两部作品中,《茶馆》以深刻的主题与成熟的创造方法取胜。

2、《茶馆》中卷轴式的描写,人像展览式的人物描写方式,悲喜交加的艺术风格以及语言的独特性,作为戏剧作品的独特性所在,使得戏剧在嬉笑怒骂中隐含着沉重的民族与时代命题。

具体分析1、卷轴式描写,采取了横截面的方式对长达三十年的历史卷轴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分别描写了戊戌政变、辛亥革命以及抗战后国民党统治下的三个社会阶段,每个时代选取了一个典型的横截面,“史”“象”结合,“虚”“实”相交,具有广度与深度相结合的优越性。

2、人像展览式的人物描写结构,对于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进行了主次分明的描写,主要人物注重性格描写,如遵循着顺民哲学的王利发,次要人物注重传承性,如大小唐铁嘴的作恶多端;主要人物作为重点描写贯穿故事始末,最终以三个老人自我哀悼为终结,而次要人物则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呈现出了市井社会的画像。

3、悲喜交加的戏剧风格,老舍的戏剧中展现出了一种“含泪的笑”,第一幕中太监娶老婆,第二幕中两个官兵合娶一个老婆,以及第三幕中三个老人的自我哀悼,将莫大的悲哀隐藏于巨大的荒诞之中,看似滑稽可笑,实则不无作者对于社会以及生活在动荡社会的市民深深的隐忧。

4、语言的独特性:语言方面,主要表现在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以及潜台词的深刻含义。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表现在如第一幕,常四爷与二德子冲突的场面,“弄不了洋人还弄不了你”的猖狂言论表现了二德子欺软怕硬的人物性格。

潜台词表现在语言的弦外之音,如吃洋教的马五爷,三句台词,“二德子,你威风啊”表现了马五爷背后有洋人仰仗的威风,“有什么事可以好好说”表现马五爷以文明人自居,“我还有事,再见”这些细节充分表现了他的洋奴性格。

5、京味的创作特征,主要体现在以茶馆这一北京独有的集聚地作为故事发生的场景,以北京市民作为抒写对象,表现了特殊时期北京市民在政治社会影响下的生活波动。

对老舍的茶馆评价

对老舍的茶馆评价

对老舍的茶馆评价老舍的《茶馆》是一部经典的话剧,被誉为中国话剧史上的巅峰之作。

它通过对中国晚清到民国时期茶馆里人物、生活、社会现象的描绘,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表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百态的生动图景,同时也具有深刻的人性思考和文化内涵。

在剧中,老舍通过对茶馆中人物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

茶馆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背景,正因如此,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才更加有说服力。

比如,世侠卫四娘通过自己的逆境和曲折的命运,使得观众对于妇女的地位和权利等问题有了更深的思考;富家翁子弟秦小五的前途命运也以其典型意义,反映了旧社会封建家庭不幸连累后代的传统文化习俗。

荒诞剧情、道德孤立、群像描写等手法构成了老舍的多重叙述方式,丰富了戏剧形式和内容,力求呈现一个真实而有深度的中国社会群像。

此外,在《茶馆》中,老舍还探究了人性的深刻问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历程和复杂的心理活动,茶馆里每一个角色都在为自己、为别人、为社会展示最真实的一面。

有些人具有仁爱之心,有些人则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有些人可以坦然面对人生的挫折,有些人则因为困境而彻底崩溃。

老舍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呈现出真实复杂的人性,它们构成了一个或喜或悲、或荒诞或现实的生活画卷。

总体而言,《茶馆》以其丰富多彩的人物塑造,荒诞而富有张力的情节,刻画出深刻细致的人性描写,以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与挖掘等特点,深刻而真实地描绘了中国社会变迁和人性得失,展现出了话剧独有的艺术魅力和智慧。

它既反映了时代特征,也对后来中国话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成为了中国现代标志性的话剧文化遗产之一。

《茶馆》赏析(大学语文)

《茶馆》赏析(大学语文)

《茶馆》赏析(大学语文)赏析读这种随笔,最好是坐在夏日清凉的树荫下,手执檀香小扇,不时品一口淡淡的香茗,细细地读,慢慢地品。

这样,初读淡如水,再读香如茶,三品便浓似酒了。

这种随笔中,没有剑拔弩张的惊恐,没有缠绵悱恻的情牵,没有喋喋不休、一厢情愿的说教,有的是罕为人知的风土人情,人生哲理,真闻实感。

它像一幅风俗画,墨虽淡而诸般景象蕴藏其中;像一曲轻音乐,节奏平缓却似一股清流透人心脾。

作者用白描的笔法,向我们展现了20年代南国名城南京的一幅茶馆工笔画。

开头即告诉读者,“一个地方的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荟萃”,全可通过茶馆展现出来。

然后,作者以消闲者的闲情逸致,耐着性子,有条不紊地依次介绍,像拉洋片一样,景象万千却杂而不乱。

先介绍茶馆的建筑:“或楼,或台,或居,或阁,或园;”再介绍招牌:“有奇芳,有民众,有得月,有六朝。

”接着,作者重点介绍茶馆的人。

这里,作者有一段精彩的描绘。

写茶馆之人多,分两层写。

第一层写平日上午九十点钟之后“茶馆简直成了蜂窝:那么多的蜂子向里头钻,又是那么多的蜂子朝外边拥”,何其贴切、形象!第二层写星期日的“更热闹”,就像“蜂群和蜂群打起仗”,这形容这比喻简直是神来之笔,妙极了!当写到茶馆的生意时,通过介绍楼上楼下的茶价不同、不同等级的人的茶具不同,实写茶馆的规矩、风俗和民风。

此外,作者还在这看似“高雅”的所在,插上两个小插曲:一是写乞丐。

主要写乞丐微颤的手和“眼睛里放射出来的饥饿的光芒”。

二是写推销眼镜的狡狯的小贩。

插入这两个小情节倒不一定有什么特殊用意,我看还是为了写茶馆的人的形形色色(如开头所点)。

如果再看下去,与下文里提到的“卖印着女人们大腿的画报特别多”,“卖耳挖的也特别多”,使人很自然想起作者开头的“各种各样的荟萃”的预言不虚。

形形色色的人、事、景观,必然引起作者形形色色的联想。

此文结尾时,作者虽没直写增长了见识,却写学到了对付茶房的“鼻子还能大似脸吗”的俏皮话,还联想到自己“有着长白的胡须”能为茶馆“写上一两块新鲜的横额”的将来,写到这里,作者已将自己与茶馆融为一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馆》赏析一、老舍先生曾说:“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

”老舍先生的剧本写法新尝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与曹禺的《雷雨》作比较加以分析)老舍先生相对于传统戏剧写法不同的新尝试在《茶馆》的第二幕中主要表现在结构、情节与戏剧冲突的设计上。

1、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也叫人像展览式结构)。

这一幕出场的人物有三十多个。

有台词的近二十人。

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人物不断登场,又不断下场。

茶馆中每个人物的台词也都不多,他们在茶馆一闪而过,口中说着自己的事情。

比如: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与王利发的对话,只表现了他理想破灭后的沮丧和失望;松二爷的出场也只表现了封建遗老的没落。

即使是起着贯串作用的茶馆主人王利发,也没有什么重场戏,只是在与茶客的交往中表现自己。

由此看来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

无数的画面组织起来,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而逐步展开。

《雷雨》采用的是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锁闭式”:戏剧一开始,就已面临紧张的矛盾冲突,情节的开端、发展则放在情节向高潮推进过程中用回忆、倒叙等方式逐步加以交代。

《雷雨》基本遵循戏剧创作“三一律”原则——即“时间、地点、情节一致”,一出戏只演一件事,剧情必须发生在同一地方、一昼夜之内。

作者把跨越三十年的故事集中在一天的午后到夜里两点钟,巧妙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方法,把“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在一起,在周公馆的客厅里重现,充分表现周鲁两家的矛盾。

2、淡化贯穿始终的情节设置,这一幕没有统一的情节,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

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之内的。

(比如,一开始出场的跑堂的李三,与茶馆有关的戏不多,他的戏主要集中在他与茶馆主人之间的矛盾上,抱怨活忙而工钱少。

再比如刘麻子的戏主要是与两位逃兵有关,茶馆只是他做贩卖人口交易的一个场所。

王利发的戏是属于应付生意的,这是人物身份决定的。

真正属于他本人的戏只有在茶馆的利益得到维护或受到损害的时候,比如他与常四爷、李三、巡警等人的戏。

总之,整个一幕戏就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联成,是平面展开的。

)曹禺的《雷雨》人物不多,(课文部分)有台词的仅有五人,却关系复杂,有夫妻、父子、母子、兄弟、主仆等多种复杂的血缘关系,有主有次,人物的语言动作都围绕着同一个矛盾展开——三十多年间周鲁两家的矛盾始终交织在一起,贯穿全剧,戏剧性极强。

3、《茶馆》的新尝试还在于它所采用的特殊的戏剧冲突方式。

剧中虽然集中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

剧中的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

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

作者也没有过于追究他们个人品质上的某种邪恶之处。

老舍先生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们与旧时代的冲突。

这是一个帝国主义、封建势力、流氓特务横行霸道、无法无天的时代,也是一个中国人民对水深火热、灾难深重的社会反抗的时代。

这些新尝试,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

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月即将来临。

二、课文的语言特色是什么?⑴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戏剧中每一句台词都是人物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显示人物的性格。

老舍善于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选取符合他们心理的个性化语言。

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与各种人物应酬反应机敏,对答如流,很能显示他茶馆掌柜的身份。

常四爷的语言则豪爽耿直,带有闯荡多年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

宋恩子、吴祥子的语言则狡猾奸诈、傲慢无理,具有老牌特务的特点。

出场的人物不论台词多少,都写得活灵活现。

⑵语言的幽默风格。

老舍谈《茶馆》时说,作品写了“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

他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幽默风格。

课文中,当唐铁嘴夸耀自己如何抽白面儿时,看起来滑稽可笑,但实际上却激起了人们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也像一句玩笑话,然而表现出的则是人民对动荡时局的不满。

又如松二爷看见宋恩子和吴祥子仍穿着灰色大衫,外罩青布马褂说:“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

表现出松二爷的怀旧情绪,也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这种寓庄于谐的语言更能给读者以回味的思考。

⑶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这个特点在课文中表现得很明显。

老舍本人熟悉北京方言,特别是北京市民的语言。

在《茶馆》中恰当地应用地道纯熟的北京方言,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也更真实。

分析人物形象《茶馆》中出现的人物众多,前后三幕中出场的共有30多个,我们不可能一一分析,这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一下课文节选部分出现或涉及到的一些重要人物,包括: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宋恩子、吴祥子、刘麻子、唐铁嘴及课文中提到的秦二爷几位。

(投影显示八位人物姓名,点击王利发人名进入相关链接)(一)、王利发。

1、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

(1)、对难民、李三等人:“别耽误功夫!”“咱们的事,有功夫再研究!”对难民强硬、冷漠,对李三虽同情,却有限度,表现他自私。

(2)、对大兵、警察、特务:“您圣明。

”“你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老总们在对不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您甭看,准保都是靠得住的人!”对他们的态度则是讨好,巧应付,怕得罪。

表现王利发的圆滑世故。

(3)、对唐铁嘴之流:“你混得不错呀!穿上绸子啦!”“可是,我这儿已经住满了人,什么时候有了空房,我准给你留着!”对唐铁嘴厌恶仍笑脸相迎,表现王利发的精于处世。

2、善于经营,不断改良。

“all right?”“yes,也有这么一说!”体现王利发言语上的改良。

“西直门的德泰,……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大茶馆全关了,就是你有心路,能随机应变地改良!”通过王淑芬和常四爷之口表现王利发善于改良,是茶馆业中的佼佼者。

3、对现实不满,含蓄表达:“这年月还值得感谢!”“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表现王利发的胆小怕事。

总结: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

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

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

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

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

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二)常四爷。

1、“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听说你明天开张,也许用得着,特意给你送来了!”表现常四爷的自食其力,乐于助人。

2、“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表现常四爷的爱国、敢作敢为。

3、“要是洋人给饭吃呢?”“盼着你们快快升官发财!”表现常四爷的正直、倔强。

总结:旗人。

正直,爱国;倔强,敢作敢为;自食其力,乐于助人。

(三)松二爷。

1、“看见我这身衣裳没有?我还像个人吗?”“可是到了民国,我挨了饿!”“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表现松二爷的游手好闲、懒散无能,不愿自食其力。

2、“我看见您两位的灰大褂,就想起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你说得对!嗻!四爷,走吧!”表现松二爷的胆小怕事。

总结:旗人。

胆小怕事,懒散无能,游手好闲,喝茶玩鸟,不愿自食其力。

最终饿死。

(四)秦二爷。

民族资本家。

一心实业救国,最终破产。

(五)刘麻子。

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

(六)唐铁嘴。

“我感谢这个年月!”“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侯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算命看相的江湖骗子。

无耻。

(七)宋恩子、吴祥子。

1、“王掌柜不愿意咱们看,王掌柜必会给咱们想办法!咱们得给王掌柜留点面子!”“对啦!坐下谈谈吧!你们是要命呢?还是要现大洋?”“别动!君子一言:把现大洋分给我们一半,保你们俩没事!咱们是自己人!”2、“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宋、吴二人的贪婪、蛮横、霸道。

有奶便是娘的走狗。

《茶馆》塑造了众多的各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

王利发是一个贯穿全剧的人物。

他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屈求全,善于应酬。

在剧中,他巧于应付巡警的敲诈,耐心倾听崔久峰的牢骚。

作为商人,他还具有胆小怕事和自私的特点。

如他对李三的苦处、康顺子的处境和难民的哀告虽然同情,但也很有限度。

他对社会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如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的时候,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这句话中蕴含了他的愁苦和愤恨。

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常四爷是个旗人,但他对腐败的清朝政府不满,对帝国主义更加痛恨。

他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乐于助人。

剧中他对抓过他的特务不服软,为正发愁的王利发送来了咸菜和鸡。

他的身上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爱国精神。

刘麻子,这是一个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

课文中他又同两位逃兵谈生意,还没有谈成就被当做逃兵枪毙了。

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畸形《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

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

《茶馆》第二幕出场的人物有30多个,有台词的近20人,但这些人物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每个人的台词都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各自说着自己的事情。

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

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

《茶馆》所采用的是特殊的戏剧冲突。

剧中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

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如李三的报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

它是老舍骄傲的作品,是一位成熟作家的成功之作。

《茶馆》的故事全部都发生在一个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会聚了各色人流,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老舍抓住了这个场景特点,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六七十个主,次人物高度浓缩在茶馆之中,展现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之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的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基层,几种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