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博物馆与宁波美术馆参观与调研报告
宁波美术馆审美考察报告

宁波美术馆审美考察报告为了能使课堂上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及更为形象可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联系实际,使作为学生的我们也可以在现实的层面上对中国的美术传统达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深度理解,所以前往宁波美术馆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实地考察。
宁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这里孕育了中国长江流域著名的史前文化“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青瓷的发祥地,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
同时,宁波还拥有独具特色的天一阁藏书文化、保国寺古代建筑文化,明清浙东学派文化、宁波帮文化。
而具有深厚地域文化底蕴的宁波美术馆,宁波美术馆是宁波市文联所属的全民事业单位,建筑面积23100平方米,拥有大小展厅11个共5300多平方米,展线1600多米,艺术品收藏库1500平方米,另设有学术报告厅、多媒体演示厅、艺术家创作室、艺术资料库、艺术沙龙、培训中心、画廊等,是集收藏保管、阵列展览、学术研究、内外交流、艺术创作的综合性美术馆。
一、探索美术馆建筑风格宁波美术馆建筑倡导的是一种现代主义风格。
这是一种强调地方特色与现代风尚的设计倾向,也同时尊重了现代味和民族化之间融合。
它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划和设计模式,而是在原有航运大楼基础之上改良加固,成为一个全新的美术馆。
宁波美术馆的设计师王澍曾在谈及美术馆时指出,美术馆对于原有的航运大楼而言,“吐纳着城市与一条江的方向性应被小心地保持”。
因而,设计者保留了原有航运大楼的空间结构,以保留这座大楼给城市带来的记忆。
同时,原有的码头在设计者的呼吁下得以保留。
这是地方特色的保留,也是对艺术殿堂最好的设计。
宁波美术馆的建筑主体设计方面,建筑面向人民路的一部分并没有采用常见的广场或者台阶布局,而是利用一个入口的高台院落和栈桥的设计,寓意中国传统院落的结构。
面向甬江的一侧则利用两个扁平长方形相互叠加从而体现出船的形象。
建筑主体二层包含100扇高8米的衫木板门,装饰在100米长,6米宽的沿江长廊一侧,意图重建一种已经断裂的生活方式。
宁波博物馆调研报告

宁波博物馆调研报告
《宁波博物馆调研报告》
一、研究目的
本报告旨在对宁波博物馆进行调研,了解其展览内容、展览设计、参观人群、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情况,为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的影响力和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采用实地观察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宁波博物馆的展览进行了系统性的调研。
观察了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和布置,与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他们对展览设计和服务管理的思考和理念。
三、展览内容
宁波博物馆展览内容涵盖了宁波的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多个方面。
其中,以宁波“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展览吸引了大量游客,展示了宁波在丝绸之路上的繁荣与发展。
四、展览设计
宁波博物馆的展览设计注重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利用虚拟现实、声光电等技术手段,为观众呈现了生动的历史场景和文化遗产。
同时,也通过互动体验和参与式的展示方式,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宁波的历史和文化。
五、参观人群
宁波博物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生参观。
通过观察发现,
参观人群主要以中小学学生和家庭观众为主。
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和设计方式能有效吸引年轻人的兴趣,使得参观人群更加多元化。
六、服务质量
宁波博物馆的服务质量较高,工作人员热情周到,为观众提供详细的解说和参观指引。
同时,博物馆还提供了多种便利的服务,如导览设备租赁、停车服务等,为观众提供了便利。
七、结论
宁波博物馆在展览内容、展览设计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和多样化展览内容的设计,吸引更多的观众群体。
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博物馆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
展览馆设计调研(宁波历史博物馆和宁波美术馆)

旧砖瓦来自宁波周边地区,大多是宁波旧城改造时存留 下来的,相当于把宁波历史砌进了博物馆。主要有青砖、龙 骨砖、瓦,甚至还有打碎的缸片。年代多为明清至民国期间, 甚至有部分是汉晋时期的古砖。这与博物馆本身“收集历史” 这一理念是吻合的。
除此之外,吊顶的构造也颇有新 意,金属件固定的混凝土条,随意交 错排列,有一种竹条编制的吊顶的错 觉。
人们从中 部一个扁平的、 跨度接近30米 的穿洞进入博 物馆。
四个坑状院 落,两个在中 心,两个在幽 深之处。
四个山洞,分布在入口、 门厅和室外山谷的峭壁边 侧。
一层平面图
三道有大阶梯的 山谷,两道在室内, 一道在室外
二层平面图
2、宁波美术馆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一层流线分析
二层流线分析
二、材料的运用和细部构造
1、宁波历史博物馆
“提升传统技术,这也是我在 使用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 构体系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大量 使用手工技艺的原因。技艺掌握 在工匠的手中,是活的传统。如 果不用,即使在形式上模仿传统, 传统必死;而如果传统一旦死亡, 我相信,我们就没有未来。” ——王澍
宁波博物馆的外立面的开窗法以及装饰性外墙采用浙 东地区瓦爿墙和特殊模板清水混凝土墙。 两种材料的使 用巧妙而富有变化,这构成了宁波历史博物馆给人们的主 要意向。而个人感觉这更是王澍一种戏谑的表现手法。
二:外部形象的处理
1、宁波历史博物馆——垂直山的造型
“当我着手设计这座建筑时, 我想到了巍峨的群山。我无法 为这座城市设计什么, 因为这 里还不存在城市。因此我想做 一些有生命的东西。最后我决 定设计一座山”王澍如是说。
从建筑整体分 裂出五单体,营造 出宁波历史文化街 区的氛围和园林建 筑一步一景的意味。 但却运用了现代的 设计手法。
宁波博物馆调研报告

来到入口,能清晰的感 觉到空间的存在。和外 面不同的材料,不同的 形态,不同的光影,不 同的构建方式,都非常 鲜明的突出了空间。给 人种想进去的冲动给 人以上面感觉?这样有什 么意义吗?
进入后,能从各个角 度看到宁波博物馆如 何利用植被突出和自 然相融,在休息区这 种设定更能给人中宁 静的感觉,给疲惫的 参观者带去舒适。 同时以植被和座椅清 晰划明了各个空间的 作用。
在顶的制作上,设计 者利用钢架的规则交 错利用光线的作用营 造出安详的氛围,使 人能静心参观。
一个独特的小型参观 廊比较有趣。这种小 型半私密空间也让人 感觉到参观的安心感 和舒适。
参观宁波美术馆日记

参观宁波美术馆日记
今天我去了宁波美术馆参观,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艺术之旅。
我被美术馆的建筑所吸引。
它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设计简洁而不失美感。
从馆外的广场到馆内的展厅,每个角落都散发着艺术气息。
走进展厅,我被展览的画作所震撼。
那些画作是由各个时期的名家所创作,有国内外的经典作品,也有当地艺术家的杰作。
每一幅画作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情感,让人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
除了传统的绘画艺术,美术馆还展示了当代艺术的多种形式,如雕塑、装置、摄影等。
这些作品大胆创新,表达了当代艺术家的个性与思考,让我对艺术的界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参加了美术馆的讲解活动。
讲解员生动有趣地介绍了展览的背景和艺术家的创作过程,让我对艺术作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此外,美术馆还提供了互动体验区和创作工作坊,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艺术,参与其中。
总的来说,这次参观宁波美术馆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美术馆不仅是一个展示艺术作品的场所,更是一个传递文化、推广艺术、提高艺术素养的重要平台。
我相信,通过这次参观,我将会更加关注艺术,更加热爱生活。
参观宁波博物馆

参观宁波博物馆
今天上午,我和陈柯安一起去了宁波市博物
馆参观。
我们首先参观海洋瑰宝馆。
我看见了扁脑珊瑚,它的样子很像我们人类的大脑,这时我在想,它是不是也像我们人类一样的聪明呢?刺石芝珊
瑚很像两个白色的大蘑菇,看着就想嘴馋,很想
一口就吃了它。
还有褚色海底柏,红得像火一样,在燃烧着。
然后我们又去了生物界精灵馆,在这里我们
看到了好多好多珍奇鸟类。
白冠长尾雉,它属于
鸡形目,雉科。
极乐鸟,它属于雀形目极乐鸟科……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高山秃鹫,它的头和脖
子是白的,身子和翅膀是褐色的,锋利的住在爪
子牢牢地抓地树桩上,看起来很威武。
通过这次参观,我们知道了很多关于海洋生
物和鸟类品种。
宁波博物馆观后感

宁波博物馆观后感某天下午的美术课,我们班统一去了宁波博物馆参观。
来到了博物馆跟前,作为一位土木专业的学生,首先是惊叹于它的外观构造。
对于它内里的内容来说,外观更加能够吸引到我。
总的来说,它能让我眼前一亮的原因是,它的设计非常的特别。
一开始,我甚至以为这是艺术馆而非博物馆。
仔细观察了以后,发现它的含义比较深远,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该建筑的设计理念是“新乡土主义”建筑风格。
可以感觉到博物馆的严谨和沉淀的历史气氛。
不得不说,这个设计确实可以吸引到人进去一看。
进入了博物馆后,我们主要是参观了二楼的“东方神州”主题馆。
占地面积挺大,我们沿着一条道往里面走。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河姆渡文化,看到了于越人拓三地的遗存,还有越窑青瓷。
越窑青瓷那里有许多的陈列品,有唐代的越窑荷叶盏托等等。
还看到了明州港城相关的奠基与发展。
然后是专题馆。
专题馆中展出了民俗风物和珍品展。
民俗风物中展列了从前宁波的民俗,百姓们生活中最最真实的姿态。
妇女、孩童各个都雕塑的惟妙惟肖,仿佛他们真的生活在了我们的面前,触手可及的地方。
这些色彩有些陈旧的人物,更加能够感受到当初百姓们的生活状态。
勤劳温柔的妇女、调皮却又乖巧的孩子,母慈子孝的生活状态。
另外珍品展中主要展出的是竹刻艺术品。
竹刻就像是立体的书画,不只具有书画的文艺美感,由于它的立体,可以给我们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给予了一个更加真实的形象。
不得不提的是,陈列着竹刻的展厅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首先说展柜,我之前所见过的展柜都是普通的方正型的透明展柜,没有什么值得研究的。
但是,这里的展柜十分独特。
后来查阅了资料才知道展柜是以传统的“月亮门”为原型的。
透过这种形式的展柜,可以让人感觉自己置身于江南园林中,展柜仿佛是花窗。
这种设计不但不会喧宾夺主,反而给予内里的竹刻一种新的生命姿态,给参观者一种清新的感觉。
就整个竹刻的展厅而言,展厅被及其艺术的扭搓成了三个矩形,三个矩形是由花格隔断的。
这就是将古代传统的艺术与现代的空间相结合在了一起。
宁波博物馆调研

博物馆相关介绍
1.....................................场地分析 2.....................................设计理念 3.....................................外观造型 4.....................................功能分区 5.....................................交通流线分析 6.....................................景观系统 7.....................................材料细节 8.....................................总结分析
竹条模版混凝土墙面
王澍说:毛竹随意开裂 后的肌理效果,正是我 想要毛竹纹理墙达到的 艺术效果。
8.总体分析
首先就宁波博物馆而言,最大的特点就是瓦 爿墙和毛竹模版混凝土墙面,运用大量回收的砖 瓦砌成,这些砖瓦会诉说几代人的生活,更能拉 近游客与博物馆的距离。宁波博物馆蕴含了一代 人的我感觉情得和灰经,历白。,黑,红是新乡土主义建筑的 主色调。试想在国际上传播文化最好的途径之一 是画,画是最通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不用的 地域下最容易沟通的工具。而中国古画应该是以 黑白灰为主色调的,因此在国际上更容易被认知。
青砖的数量最多,他 们的“出生”年代也 多为明清至民国时期, 有部分甚至是汉晋时 代的古砖。不少青砖 上,还刻有“福寿” 等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博物馆与宁波美术馆参观与调研报告
摘要:很早就听闻
要去参观宁波博物馆
与美术馆,所以提前就
上网搜索了相关信息
进行查阅,以便更好的
参观理解建筑。
主体建
筑长144米,宽65米,
高24米,主体三层、
局部五层,采用主体二层以下集中布局、三层分散布局的独特方式。
整个设计以创新的理念,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融为一体,使之造型简约而富有灵动,外观严谨而颇具创意.从宁波博物馆的设计手法上来讲,它的结构充满了随意性,从外观上来看像个盒子,但其侧面却是倾斜的,缺失了大块面积。
建筑各部分使用了多种不恰当的材料。
表面外墙由大小不一、形状迥异、不同材质的多个片段构成……
关键词:宁波博物馆宁波美术馆空间组织内部流线
参观地点:浙江省宁波市
参观时间:2009.11.28
参观建筑物:宁波美术馆、宁波博物馆
主创建筑师:王澍
下面我就是我的所观所感:
刚下车,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个灰
黑色的庞然大物--宁波博物馆。
宁波
博物馆的外部看上去有点断壁残垣的
感觉,建筑附近的地面被铺以白色碎
大理石块。
说实话,个人感觉这样的
建筑用来作为宁波市的博物馆有些过
于偏激,严肃,配合着天边的云深浅
盘旋,有着不同寻常的压迫感。
若作为大屠杀纪念馆一类的纪念性建筑其实更为合适,白色碎石刚好象征累累白骨,建筑的张扬的尖叫比拟刺刀,建筑表面上切凿出多个随意分布的小型开窗的各种条形窗不知是不是模仿朗乡教堂的各种小碎窗,却与犹太人纪念馆一样在外部营造出一种伤痕累累的感觉。
不幸的是我们特意去找了外部窗和内部空间的对应关系,发现大部分的窗与内部功能没法对应,更不能营造出犹太人博物馆那种迷离的而发人深省的光影空间。
从宁波博物馆的设计手法上来讲,它的结构充满了随意性,从外观上来看像个盒子,但其侧面却是倾斜的,缺失了大块面积。
建筑各部分使用了多种不恰当的材料。
表面外墙由大小不一、形状迥异、不同材质的多个片段构成。
据说,当中有些砖石明朝时候烧制的,距今已经有400多年历史。
其中最早一块来自唐朝,这可是1500年前的老古董了。
瓦爿墙、竹纹混凝土、大小不一的洞口是下一步
审视的对象。
“新乡土主义风格”在这里得到了诠
释,他首先从表皮给了我们最直接的印象。
建筑
师以此找寻该博物馆与历史的联系。
在功能特色上,考虑到宁波博物馆现状和发
展要求,尤其是考虑到日渐受到重视的休闲服务
功能,拟成陈列区、服务区、库藏区和综合管理
区4个功能分区。
其功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公众、置身社会的博物馆新理念,同时,体现以文物为本、功能优先的原则,满足文物藏品的陈列展览、安全收藏与保护、科学研究等需求。
进入博物馆,先是从室外广阔的空间进入到一层
局部架空的灰空间中。
此时无论从场还是视线都为
参观者做了心理与情感上的铺垫。
经过外部的濒向
死寂的压迫和一段幽暗的巷道我们终于进入了建筑
的内部,走过门厅,进入大厅,我那压迫已久的心
情一下子舒畅开来。
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广阔的空间,
一个明朗的空间,一个休息与交通的空间。
也许这
就是对比,这就是一小衬大,这就是欲扬先抑。
经过一系列的流线导向,到达了博物馆的大厅。
这又是一个大尺度的空间,建筑师不断以大小空间及空间的高低变化体现空间的不同功能性质。
一层主要空间是大厅及特展馆。
大厅起着咨询、汇集与分散人流等作用;特展馆即临时展馆,展馆区域呈现“凹”字形,且能满足大型展览时,参观流线能一次完成,避免重复路线。
中央区域是一个大楼梯,楼梯下部的空间被用作一个放映厅,可容纳63人观看视频节目。
一层可选择自动扶梯先上到一二层之间的夹层,具体也就是贵宾室和几个安全出口,再做扶梯上二层参观。
也可选择单跑楼梯直接上到三层(原因是二层平台上的门不开放)。
二层主要空间是三个东方“神舟”宁波历史
博物馆和一个艺术品商店。
参观流线依次经过三
个陈列馆,由单跑或自动扶梯,到达三层。
在二
层,有两个共享空间,在这里参观者可有更多的
视线交流,增加趣味性,达到共享的空间效果。
同时,在西边亦有一处庭院,庭院周边为通向三
层的交通与休息空间。
建筑师以一种磨砂玻璃让
参观者与自然交流,磨砂玻璃的肋条与庭院中的
竹子刚好相映成趣,十分和谐。
二层参观完展厅,南端有一个大楼梯,直接连通三层,我们通过踏步数估计这里每层层高有8-9
米,可见博物馆建筑队层高的要求还是相当高的。
三层是儿童馆、竹刻馆、民俗馆。
但比较新颖的是三个馆是相互独立,参观者从一个馆进入另一个馆必须经过室内-室外-室内的空间转换,而三层的室外
空
间
有
许
多
的
亮
点,比如南部的大楼梯,因为其下部没有视线的遮挡,所以使得建筑的南向景观非常的好。
此外,由于通透的栏杆,使得站在最高处与下部空间也有很好的视线交流。
参观完博物馆,我对这种类型的建筑产生了另外一些思考。
首先表皮是一个建筑的门脸,能给人第一印象。
就像餐馆做出来的菜得有卖相,得提升餐馆的档次与食客的胃口。
就像这些瓦爿墙、竹纹混凝土不仅让人们了解了宁波的特色与文化,而且给人一探究竟的憧憬。
然后是内部空间的收放,在博物馆中要有一个
游览体验各种空间的过程,要在心里上产生一些影响。
其次是对于展厅的空间,要求一定的完整性与连续性,但是对于通风采光方面并不一定是设计的重点。
最后,还是对于文脉的理解。
王澍教授是将空间取之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采用人们熟悉的瓦爿做外墙,在顶层形成尺度适宜的街巷空间……这就给我接下来的设计指明了方向,不要再拘泥于老城区的具象形式与细部,只求神似不必形似。
对于这个建筑而言,宁波博物馆绝对成为了象征宁波市的标志性建筑,对于设计师而言,他无疑给更多困惑于文脉传承的建筑师开辟了一条别样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