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一、说教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二、说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创设情境,挑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
四、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学时,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李大钊的高尚品质。
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之间相互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碰撞,在讨论中感悟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为了完成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在教学时充分利用课件,先自学课文让学生通过欣赏图片来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同时还让学生自主归纳学习,并带着问题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共同讨论,交流感知,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到首位。
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
五、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一)明确学习目的1.谈话导入课题: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
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一、说教材本册教材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最后一册教材,是衔接中小学语文学习的桥梁。
俗话说:编筐窝篓,全在收口。
因此,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语文阅读作文能力的提升,不仅对中学语文学习有益,更是学生终生学习的必备能力。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贞革命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深深地思念。
这篇文章除开头外,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记叙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李大钊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受到革命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的面对危险,平和的面对家人的悲伤,以及无所畏惧的面对死亡。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教给他们读书作文的方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教给学生寻求“活水”的方法,他们才能够思如泉涌,妙笔生花。
二、说学情本班62人,学习语文的兴趣都很浓厚,并且具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
他们的朗读入情入境,他们的表达酣畅淋漓,他们的倾听全神贯注,他们的笔尖真情流露。
在这样的课堂,教这样的学生,只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只需要教师的“授之以渔”,“原生态”的语文课堂即可呈现,当然这只是预期的效果。
三、说设计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天天看书,终生与书为友,这是一条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
理念一:课堂书声琅琅,享受精神食粮理念二:课前查找资料,课堂加深理解理念三:学习表达方法,读写相得益彰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眼前要阅读、要写作,将来一辈子要阅读、要写作。
因此设计了:写一件令你记忆深刻的事情,运用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把内容写具体。
达到了学以致用。
四、说方法策略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定教。
从教学内容出发,朗读感悟。
从教学效果出发,积极体验。
五、说教学流程1.诗歌导入,联想入题2.整体回顾,理清脉络3.对比朗读谈发现4.自由朗读,品味其人5.重点引导,加深理解6.纵观全文,交流收获7.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其实,语文很小,不过“字词句点”,语文很大,包罗“气象万千”,语文教学就是把大千世界缩小了给学生看,语文教育就是把小东西放大了装进学生的心田。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一、说教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
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二、说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
四、说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学时,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李大钊的高尚品质。
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之间相互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碰撞,在讨论中感悟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为了完成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在教学时充分利用课件,先自学课文让学生通过欣赏图片来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同时还让学生自主归纳学习,并带着问题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共同讨论,交流感知,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到首位。
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
五、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一)明确学习目的1.谈话导入课题:毛主席在《卜算子·咏梅》”一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
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畏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了解时代背景,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年的10月1日是我国建国五十周年的日子。
正因为有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不伯牺牲自己,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才换来了幸福的今天。
我们国家不会忘记这些英雄,我们每一代人也不会忘记他们的。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是李大钊。
(二)时代背景简介。
1、自己轻声读读预习部分。
2、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北洋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共产党人。
1927年4月6日早晨,李大钊被捕。
这篇课文按照李大钊同志被捕之前、被捕、被审、被害之后的顺序,分为四大段。
(三)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
(四)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被难日(nàn)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7个生字。
先让学生查字典写出每个字的偏旁、余笔、选择哪个字义。
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在指名7位同学完成后,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比如:“阀”里外结构,用同音字替换的方法记住字形,并注意与形近字比较,加强记忆。
如“阀”同“伐”“筏”比较,注意丶和要写全。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一、说教材本册教材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最后一册教材,是衔接中小学语文学习的桥梁。
俗话说:编筐窝篓,全在收口。
因此,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语文阅读作文能力的提升,不仅对中学语文学习有益,更是学生终生学习的必备能力。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贞革命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深深地思念。
这篇文章除开头外,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记叙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李大钊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受到革命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的面对危险,平和的面对家人的悲伤,以及无所畏惧的面对死亡。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教给他们读书作文的方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教给学生寻求“活水”的方法,他们才能够思如泉涌,妙笔生花。
二、说学情本班62人,学习语文的兴趣都很浓厚,并且具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
他们的朗读入情入境,他们的表达酣畅淋漓,他们的倾听全神贯注,他们的笔尖真情流露。
在这样的课堂,教这样的学生,只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只需要教师的“授之以渔”,“原生态”的语文课堂即可呈现,当然这只是预期的效果。
三、说设计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天天看书,终生与书为友,这是一条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
理念一:课堂书声琅琅,享受精神食粮理念二:课前查找资料,课堂加深理解理念三:学习表达方法,读写相得益彰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眼前要阅读、要写作,将来一辈子要阅读、要写作。
因此设计了:写一件令你记忆深刻的事情,运用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把内容写具体。
达到了学以致用。
四、说方法策略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定教。
从教学内容出发,朗读感悟。
从教学效果出发,积极体验。
五、说教学流程1.诗歌导入,联想入题2.整体回顾,理清脉络3.对比朗读谈发现4.自由朗读,品味其人5.重点引导,加深理解6.纵观全文,交流收获7.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其实,语文很小,不过“字词句点”,语文很大,包罗“气象万千”,语文教学就是把大千世界缩小了给学生看,语文教育就是把小东西放大了装进学生的心田。
部编版六年级《十六年前的回忆》一等奖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 3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接下来,我会按照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理想与信念”。
单元语文要素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和“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篇课文从女儿的视角,为我们还原了一位革命先烈在危难时刻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从容赴死的感人形象,表达了对父亲为理想献身的精神的敬佩,对反动派残杀革命者的痛恨,以及对父亲深切的怀念。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会写“稚、避”等15个生字,会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2、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慨。
这是教学重点。
3、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查找资料、了解革命先辈的事迹。
这是我教学的难点。
三、说学情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抽象思维能力仍有待发展,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但是对文章语言的分析和感受能力仍有欠缺,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和语言直观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四、说教法学法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课教学中,我将努力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在学习中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塑造个性。
在学法的指导上,我将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结合,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的反复朗读,对重点内容进行感悟,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体验情感,用读来表达感受,交流感受。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3篇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3篇,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
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
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3篇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下面是我们我为您准备的《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篇1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组:深深地怀念中的第一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说教材本册教材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最后一册教材,是衔接中小学语文学习的桥梁。
俗话说:编筐窝篓,全在收口。
因此,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语文阅读作文能力的提升,不仅对中学语文学习有益,更是学生终生学习的必备能力。
本组课文共有4篇,都是追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
有大义凛然的李大钊,有舍身引路的郝副营长,有日夜操劳的开国总理周总理,有舍己救人的张思德。
虽然他们所处的时期不同,但是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是相同的,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是相同的。
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贞革命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深深地思念。
这篇文章除开头外,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记叙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李大钊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受到革命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的面对危险,平和的面对家人的悲伤,以及无所畏惧的面对死亡。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教给他们读书作文的方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教给学生寻求“活水”的方法,他们才能够思如泉涌,妙笔生花。
二、说学情本班62人,学习语文的兴趣都很浓厚,并且具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
他们的朗读入情入境,他们的表达酣畅淋漓,他们的倾听全神贯注,他们的笔尖真情流露。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第【1】篇〗《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父亲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被审,被害的经过,从而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不惜献身的嵩高品质,也使我们认识到当时反动军阀狠残暴的本质。
根据这一课文的内容,在这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体会语感,辨析“沉重”、“沉着”等词,并用词造句。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大钊忠于革命、忠于党,不惜献身的高贵品质。
3、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基于以上的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看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1)理解课文“被捕”与“被审”两部分,体会李大钊同志沉着,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和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不惜献身的革命气概;(2)通过学习用简练、通俗的语言对李大钊的描写,学习家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弄清文中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子及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小语大纲五年级“识字、写字”中提出:五年级学生要提高辨析词语的能力,通过对“沉重”“沉着”的辨析经进一上理解李大钊的品质。
本课是一篇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文,指导学生理解李大钊忠于革命、忠于党,不惜牺牲的精神和对反动军阀的凶狠、残酷的憎恨,这也是《大纲》提出的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反映。
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爱党、爱祖国的教育,也培养了学生在为人处事时能爱憎分明。
本课编排在本册教材中每五组,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是小学阶段最后一篇指导写法的训练项目,为此,指导学生弄清文中的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子,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很必要的。
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本组训练特点以及高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结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录,作者是李星华。
课文以第一人称,回忆了李星华的父亲、革命烈士李大钊从被捕到遇害的全过程,表现了革命者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怀念。
文中有很多对人物的神态、言行描写,反映出了人物的不同性格,也反映出了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的品质和沉稳、正直不屈的性格特点,这也紧扣了单元主题: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捕捉信息能力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二)教学目标1.会写“稚、避”等1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并积累“避免、僻静”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和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位连贯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本课饱含深情,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充分感受课文中人物形象,感受作者诚挚的情感。
主要采用学生跟随范读、自由朗读等形式。
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的语言朴实无话,情感直白,学生可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分析的是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品格言行的分析,了解形式的严峻、敌人的残暴,还有父亲的沉稳和高尚的品格,带领学生感受革命者的高度忠诚和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人物相关资料,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更生动。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作者及李大钊的相关资料。
课内主要是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结合课后习题,进行适当练习,从而掌握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第【1】篇〗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时间顺序来叙述的。
本文是一篇回忆录。
作者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
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文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含糊”、“尖锐”、“残暴”、“扣留”等词语;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大钊忠于革命、忠于党,不惜献身的高贵品质。
3、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关键词语的理解和感情朗读,再现情境,加深理解和感悟,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获得思维的启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和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不惜献身的革命气概;教学难点是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三、说学情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五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
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掌握上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求。
在语文内容的学习上,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但是对文本的分析和综合概括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所以还需要教师有重点的点拨、引导和帮助。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12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本文是回忆录。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本组课文,既是对学生已有语文读写基本功的复习和巩固,又是今后各方面语文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基础,使教学前后衔接,环环相扣。
结合导读的要求以及所选的课文可以看出,这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语文基本功,来阅读、理解课文,学习作者有条理地叙事和表达感情的方法,并在提高理解、表达和观察能力的同时,受到热革命传统教育。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2、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宪兵、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2)教学难点:对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
二、说教法和学法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习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1.会写“阀、避”等15个字。
能正确读写并积累“避免、僻静”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和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位连贯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石灰、竹的品质,古诗中也有很多赞颂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梅花的品格也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展现。
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一个,为了革命,不畏艰险,面对敌人,无所畏惧。
二、检查预习情况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印象深刻的地方和不理解的词句,交流理解。
2.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生字:阀避啪瞪僻瞅靴魔刑哼峻绑啃袍执2.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提示易错字:“哼”的右下部是“了”,不要写成“子”。
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1.学生通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2.理清课文顺序和脉络,划分段落。
(除第一自然段外,其余按时间顺序记叙)第一段(1)阐明题目;第二段(2-7)被捕前;第三段(8-18)被捕时;第四段(19-30)被审时;第五段(31-33)被害后3.默读课文,交流印象深刻的'事。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感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感受革命先烈的坚强不屈精神。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 1943 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录,回忆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和被害后的情形,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这篇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革命精神以及写作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革命历史和人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对于文中所描绘的那种残酷的斗争环境和李大钊同志坚定的革命信念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品质。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几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重点段落。
2、会写“阀、避”等 15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埋头、含糊”等 20 个词语。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法庭上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尝试运用。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李大钊同志的精神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理想和信念”,旨在通过革命先辈的事迹,让学生感受他们为了理想和信念英勇无畏、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
这篇课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回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和被害后的情景,表现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和被害后的表现,体会他忠于革命事业、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
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结合具体语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努力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和被害后的表现,体会他忠于革命事业、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
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李大钊的精神品质。
2. 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第【1】篇〗设计说明“阅读是一种对话。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无疑是课堂阅读活动的主体,是阅读教学的中心。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里所说的那样:“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鉴于崭新的阅读理念,审视阅读教学的过程,笔者以为:阅读课的教学首先要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
其对话的内容至少包括:读懂了什么,受到怎样的情感熏陶,获得了怎样的思想启迪。
所以,《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的教学是建立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的。
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生本、生生、师生的不断对话中去发散学生的思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高大形象和革命精神,与文本产生共鸣,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李大钊同志的相关资料及,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1.结合预习卡预习课文。
2.搜集有关李大钊同志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趣导学1.导入:每个人都有刻骨铭心的记忆,今天我们将和作家李星华一起感受那一幅幅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教师在关键词下面做上记号。
3.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质疑。
(谁回忆?回忆谁?回忆了哪些事情?为什么说是“十六年前”的回忆?)设计意图:抓住题眼、触发情思,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其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扫清障碍1.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习生字新词。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幼稚(zhì) 避免(bì) 僻静(pì) 严峻(jùn)(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15个生字。
先让学生查字典写出每个字的偏旁、字义。
(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4)理解词语。
让学生自由轻声读文,从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用“____”画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小学语文第12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本文是回忆录。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本组课文,既是对学生已有语文读写基本功的复习和巩固,又是今后各方面语文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基础,使教学前后衔接,环环相扣。
结合导读的要求以及所选的课文可以看出,这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语文基本功,来阅读、理解课文,学习作者有条理地叙事和表达感情的方法,并在提高理解、表达和观察能力的同时,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2.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含糊、僻静、恐怖、拘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2)教学难点:对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
二、说教法和学法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习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习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并不了解。
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怎样引导呢?首先,要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查阅资料,并在读课文前交流。
了解当时中国的情况,认识军阀割据形势下,李大钊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危险性及李大钊生平。
其次,要引导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找出需要深入体会的句子,如描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言行的句子,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讨论,加深领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一堂课犹如一出戏,需要通盘统筹,精心安排,因此,要搞好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把握了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作了如下安排:全文共学习两课时,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础上,进行研读训练,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前后连贯、首尾呼应地叙述事情经过,表达思想感情的,从而进一步理清文章思路,训练语言表达。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完成课程标准所强调、追求的“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要求呢?又如何体现新的课程改革所注重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关键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功能,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营造愉悦、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争作学习的小主人,培养学生敢想善问,主动探究、富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据此,我对本课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一、以题激趣,感知课文第一课时,在情境激趣的基础上,设置悬念,以题激趣:是谁在回忆?回忆的是谁?回忆的是哪些事?时隔十六年了,为什么还要回忆?以此,抓住题眼,触发情思,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中来,并结合课前预习时所查资料,边读边想:通过自学,你可以自行解决什么问题?对李大钊的英雄形象,你产生了怎样的第一印象?此外,还存在哪些疑难等等。
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本情况,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起点,又引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扫除阅读障碍的参与意识,得到尝试质疑、自能读书的有效训练。
二、主旨入手,拓展教学扣住文章的主旨部分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二课时,为了让学生找到文章的主旨部分,我引导学生质疑:李大钊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占据着他的心?——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一句贯通全文,是表现李大钊精神的主线。
这里我抓住“信心”一词展开教学。
在理解“信心”一词的基础上,围绕“信心”一词让学生展开联想,如战争年代革命英雄黄继光、刘胡兰、邱少云……是因为他们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相信革命事业必定胜利,才使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顽强,将生死置之度外。
学生从战争时代的英雄人物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人物,进而联系到身边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必将受到教育、受到感染和熏陶。
抓住文章的中心词语,加以分析品位,展开联想,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其加快领悟文章的内涵。
三、品析语言,进入情境言为心声。
从语言训练入手,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学生在自主学习“李大钊在处境相当危险的情况下,坚持留在北京工作”这一部分内容时,体会出李大钊说的两句话耐人寻味。
我便着重引导学生探究这两句话的内涵:第一句话:①“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在引导学生谈了对“知道什么”的理解之后,我出示了三种解释让学生选择:(A、小孩子什么都不知道;B、小孩子知道得不多;C、小孩子什么都知道)然后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意思。
第二句话:②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引导学生体会“坚决”、“轻易”、“什么时候”的含义,让学生在品析词语中体会李大钊坚持留在北京工作,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
然后通过品析反问句“不是常对你说吗?”……“我常对你说。
”与“我哪能离开呢?”……“我不能离开。
”体会李大钊坚持留在北京工作的坚决的态度。
为了保证学生课有所得,本篇课文着重向学生渗透两种学习方法:学法之一:体会三个对比,学习写法(1)比形象。
拿作者笔下狠毒凶残的敌人,与临危不惧的李大钊同志进行横的比较,突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形象,学习作者抓住本质特点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2)比态度。
拿父亲烧文件对“我”提出的问题的严肃态度,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和蔼的态度进行纵的比较,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
(3)比神态。
大家都知道透过人物的神态可以窥见人物的内心,反映其精神状态。
我们如何品析人物的神态描写呢?李大钊被捕时,“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敌人”,他又是怎样表现的呢?在学生合作学习了这一部分之后,我着重抓住这样两句话来引导学生品析人物神态,从神态中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
A、“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把“不慌不忙”换成“匆匆忙忙”行不行?为什么?)B、面对凶恶的敌人,“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
品析“惯有”、“严峻”:这两个词去掉行不行?教师扣住“惯有”一词,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父亲平时对待革命工作的态度。
父亲平时的态度和面对敌人的态度保持一致说明了什么?说明父亲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
拿父亲被捕前搜身、法庭提审及接受审讯时不同的神态作比较,感受李大钊同志虽身陷囹圄,但初衷不改,坚定不移、革命到底的豪迈气概。
学法之二: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课文除了首尾呼应之外,还多处做到了前后照应,如引导学生理解讨论后得知,课文前后照应,读者读了就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就更加深刻,并引导学生将这一写作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中去。
设计以上学习方法的目的是: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3.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篇课文的朗读训练:朗读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它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在教师指导下练出来的。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使学生学会有表情地、流畅地、有理解地阅读,要使他们在读的时候不去考虑自己是在读。
”即不停留在字面上,而直接去理解读的内容,所谓“半自动化”的读。
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则要入情入境,设身处地地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从而保证了阅读教学的质量。
最后,我要说的是本课的板书设计。
以第二课时为例,我对本课的板书进行了如下设计:板书正中写课题,然后自左而右依次写伟大的力量、李大钊,然后写出李大钊表现出的特点:忠于革命、无所畏惧、沉着斗争;然后是作者的写作方法:对人物语言、神态的直接描写以及家人、敌人、自己的对比,旨在突出李大钊的精神实质。
这样,从内容到思想,使文章内容清楚具体,学习重点一目了然,更好地帮助学生灵活、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真正发挥了板书应有的作用。
总之,《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的教学设计,尝试了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即由重“情节内容”轻“言语形式”转换为以语言训练为核心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由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转换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体的教与学的统一;由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转换为以发展能力为主体的知识与能力的统一;由重“理解”轻“运用”,转换为以提高运用能力为目的的“理解”与“运用”的统一。
通过以上的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陶冶情操,塑造灵魂,健全人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的目的。
板书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时间顺序被捕前:忠于革命被捕时:无所畏惧法庭上:沉着斗争被害后:全家悲痛教学反思:课堂亮点:一、朗读指导的扎实、有效在整堂课中,能以朗读为理解、体验的主线,精心设计了个别读、评议读、分角色读、对比读等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
较为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如,设身处地读,把词语送到句子中读,想象画面读等,都使朗读的效果凸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得有滋有味。
二、学习方法的渗透、运用在学习“法庭上”这一部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父亲受刑后的表现,深刻感悟到李大钊同志的坚贞不屈、忠于革命的品质,腾出时间让学生静静地读书批注,并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理解汇报,查资料法、抓重点词法、联系生活实际法、想象法等学生运用自如,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