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doc

合集下载

医疗风险防范管理实施方案

医疗风险防范管理实施方案

医疗风险防范管理实施方案医疗风险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可能导致患者受到损害的潜在危险或不确定性因素。

医疗机构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管理医疗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下面是一份医疗风险防范管理的实施方案:一、医疗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1.建立医疗风险评估体系:医院应建立医疗风险评估体系,利用现代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对全院医疗过程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风险,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2.开展风险培训和教育:医院应定期组织医疗人员开展风险培训和教育,增强他们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提高他们对潜在风险的警觉性,并学习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方法。

3.加强医疗设备的安全管理:医院应加强对医疗设备的采购、安装、维修和管理,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设备故障和事故对患者的损害。

4.优化医疗流程:医院应对医疗流程进行优化,减少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等待时间,提高服务效率,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二、医疗风险事件的管理和应急响应:1.建立医疗风险事件管理机制:医院应建立医疗风险事件的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及时调查和处理医疗风险事件,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2.开展医疗风险事件的调查和分析:医院应对医疗风险事件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和隐患,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3.强化应急响应能力: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责任人和应急处置流程,确保在发生医疗风险事件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对和处置。

三、医疗风险信息的收集和管理:1.建立医疗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医院应建立医疗风险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分析和管理医疗风险信息,及时报告和反馈医疗风险情况,为风险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2.加强医疗风险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医院应加强医疗风险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与其他医疗机构和行业组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共同推进医疗风险管理的实施。

3.健全医疗风险信息反馈机制:医院应建立医疗风险信息的反馈机制,及时反馈医疗风险事件的处理结果和改进措施,增强患者和公众对医院风险管理工作的信任和满意度。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实施方案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实施方案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的医疗风险管理是为了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和损害程度,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并保障患者的权益。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实施方案的目的是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和流程,使医疗风险得到及时识别、评估、处理和控制。

二、实施步骤1.风险识别和评估(1)建立风险管理团队,包括医务处、护理处、质控科、法务科等相关部门,制定风险管理的工作职责和分工。

(2)收集与医疗服务相关的经验教训和患者投诉情况,并进行归类和分析,识别常见的医疗风险。

(3)制定风险评估工具和指标,对医疗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各项风险的优先级和程度。

(4)定期开展医疗风险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分析新的风险,并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风险控制和预防(1)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2)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操作水平。

(3)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修,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正常使用。

(4)加强药品和耗材的采购管理,确保符合规格和质量要求。

(5)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医疗事故和纠纷,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

3.风险处理和应急响应(1)建立医疗风险处理机制,包括及时报告、调查和责任追究。

(2)加强医疗纠纷处理,能够合理妥善处理患者投诉和索赔事宜。

(3)建立医疗紧急事件应急预案,包括医疗事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4)定期组织医疗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4.风险评估和改进(1)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回顾,评估风险管理的效果和改进情况。

(2)收集和分析医疗服务的质量指标,包括不良事件率、再发病率、满意度等指标,评估医疗风险的控制情况。

(3)定期开展医疗服务质量检查和巡查,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4)制定风险管理的改进计划,明确改进的目标和措施。

三、风险管理的监督和保障(1)建立风险管理的情况通报制度,报告重大风险事件和突发事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公开。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为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医疗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保障患者就医及医务人员自身安全,特制定我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一、医疗风险医疗风险指在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医疗目的之外的危险因素,而这种因素虽然存在,但不一定会造成不良后果,笼统称为医疗不良事件,或者称为医疗缺陷。

二、医疗风险管理医疗风险管理指医院有组织地、系统地消除或减少医疗风险对病人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的活动。

换言之,它是通过医疗风险分析,寻求风险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

三、医疗风险管理的程序医疗风险管理包括医疗风险识别、评估及处置。

四、医疗风险分类识别医疗风险识别是医疗过程中超前防范医患纠纷,确保医疗安全的有效方法,进而达到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差错的目的。

(一)诊疗护理过程1、门(急)诊医师对于经3次就诊仍难以明确诊断的患者,未请上级医师复诊。

2、危重患者到达急诊科后,未在3分钟内开始抢救。

3、门(急)诊医师对危重患者未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对病情涉及多科的患者,首诊医师未按患者的主要病情收住相应科室。

4、门(急)诊医师未见患者即开具“住院证”或病房医师不查看患者即开医嘱。

5、对于危重患者,会诊医师和医技科室的医(技)师在接到会诊邀请后,未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诊查患者。

6、会诊医师未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或未诊查患者进行“电话会诊”“病历会诊”。

7、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或记录内容不规范。

8、科室二线或三线值班人员不明确或联系通讯工具不通畅或不能及时到位。

9、患者病情突然恶化且初步处理效果不佳时,未及时请上级医师查看病人或请相关科室人员会诊。

10、对疑难、危重病例未及时申请科内病例讨论或科间会诊。

11、需马上执行医嘱未向护士交代清楚,导致延缓执行。

12、对危重患者未做到床头交接班,或未将危重患者的病情、处理事项写入交班记录,或存在漏交、漏接情况。

13、高风险、高难度的择期手术未在术前上报医务科。

14、麻醉师缺少术前、术后麻醉访视记录,或术后返回病房24小时内未诊查患者。

口腔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口腔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口腔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一、总观
北京口腔医院是一家全科口腔医院,医护人员职业素质高,设施先进,位于北京市西南部,开设了多条科室,提供全方位的口腔临床服务。

作为
一家口腔医院,有责任肩负起保护患者安全的责任,因此本文将介绍北京
口腔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二、医疗风险管理相关概念
1、风险管理概念
风险管理是将风险有效地控制住,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生这种风险的可
能性,使其不得予实施或者得到有效控制以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保
护财产,改善安全的目的。

2、医疗风险管理
医疗风险管理是指为满足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和医院等利益相关者
的安全和健康所组织、执行的管理流程。

它不仅可以降低医疗机构的责任
风险,也可以改善患者的安全,有效地控制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

1、风险管理机构
北京口腔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机构由院长和相应的管理人员组成,具
体责任分工如下:
(1)院长:负责总体规划、指导和督促医疗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

(2)管理人员:负责发展医疗风险管理制度,负责监督实施预防措施,并审核和反馈风险管理记录。

2、风。

医疗风险防控和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防控和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防控和管理方案一、引言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医疗风险。

医疗风险防控和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的重要手段。

本方案旨在通过对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估、预防和控制,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风险防控和管理体系,为医疗机构提供有力支持。

二、医疗风险识别1. 诊断风险:误诊、漏诊、延误诊断等。

2. 治疗风险:手术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治疗不当等。

3. 护理风险:护理差错、坠床、跌倒、压疮等。

4. 感染风险:医院感染、交叉感染、药物耐药等。

5. 医疗设备风险: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维修不当等。

6. 医疗文书风险:病历书写不规范、篡改病历、丢失病历等。

7. 医患沟通风险: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知情同意不充分等。

8. 法律法规风险:违反医疗法规、医疗纠纷处理不当等。

三、医疗风险评估1. 定期开展医疗风险排查,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和分类。

2. 运用风险矩阵、故障树分析、危害分析等工具,对医疗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估。

3. 结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确定风险等级,制定风险管理策略。

四、医疗风险预防与控制1. 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

2. 制定完善医疗规章制度,确保医疗活动合规、有序开展。

3.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4. 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如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等。

5. 强化医疗文书管理,确保病历书写规范、保存完整。

6. 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确保使用安全、有效。

7. 开展医疗安全监测,对高风险环节进行重点监控。

8. 建立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9.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10. 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化解矛盾。

五、医疗风险监控与持续改进1. 建立医疗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定期收集、分析、反馈风险信息。

2. 对高风险环节和部门进行重点监控,确保风险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一、引言医疗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策略,减少医疗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和错误,提高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本文将介绍一个完整的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包括风险评估、风险预防、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二、风险评估1. 数据收集与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医疗数据,包括患者的病历、医疗记录、手术报告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因素和问题。

2. 风险评估工具在风险评估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风险评估工具,如医疗事件报告系统、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分析医疗过程中的风险,为后续的风险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三、风险预防1. 培训与教育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患者和家属也需要接受相关的教育,了解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2. 标准操作规程制定和实施一套完善的标准操作规程,明确每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

通过标准化的操作,可以减少人为错误和风险的发生。

3.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内部审核、不良事件管理、投诉处理等。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风险问题。

四、风险控制1. 临床路径管理临床路径管理是一种基于证据的临床实践模式,通过制定明确的治疗方案和时间表,规范医疗过程,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

2. 医疗设备管理医疗设备是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如果管理不善,可能会成为潜在的风险来源。

因此,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健全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采购、验收、维护和报废等环节。

3. 感染控制医院感染是医疗过程中常见的风险之一。

为了控制感染的发生,医疗机构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手卫生、环境清洁、医疗废物处理等。

五、风险监测1. 医疗事件报告和分析医疗事件报告是医疗机构内部的一种重要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分析医疗过程中的问题和风险。

口腔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口腔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口腔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一、风险管理概述风险管理是指对医疗服务过程中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的管理活动。

口腔医院作为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医疗安全管理,提高患者就医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本方案旨在针对口腔医院的典型风险进行管理,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风险识别与评估1.人员风险:通过建立完善的人员招聘、培训和考核机制,筛选合格的医护人员,降低人为失误的风险。

2.设备风险:定期检查和维护口腔设备,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及时更换老化或故障设备,增加设备的备用性。

3.感染风险: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和防护机制,包括严格执行手卫生、器械消毒、物资消毒等操作规程,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确保患者免受交叉感染的危害。

4.误诊风险:严格遵守医疗流程和操作规程,特别是在诊断、治疗和药物使用等环节,确保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学习,提高误诊风险的识别和避免能力。

5.病案管理风险:建立完善的病案管理制度,包括病案的录入、管理、整理和归档等环节,确保病案的真实、完整和可查。

加强对医护人员病案编码和记录质量的监督和培训,提高病案管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三、风险控制与管理1.人员风险控制:建立医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和权责清晰的管理体系,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考核和绩效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补救。

2.设备风险控制:制定定期维护计划,对关键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保持设备性能的稳定和可靠。

建立设备备份机制,将备用设备储备在关键岗位,以备设备失效时的紧急使用。

3.感染风险控制: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和防护制度,包括手卫生、器械消毒、物资消毒等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

加强医护人员感染控制的培训和教育,建立感染源追踪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风险。

4.误诊风险控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流程和操作规程,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学习,提高误诊风险的识别和避免能力。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一、编制目的医疗风险指卫生技术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对患方或医方造成伤害或可能造成伤害的危险因素。

对患方是指存在于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损害或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情;对医院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的不安全事件的风险。

为加强我院医疗风险管理,避免医疗风险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院管理,特制订本方案。

二、指导原则医疗风险管理的重点在于建立健全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通过行之有效的全面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风险防范能力,消除可防范的医疗风险,控制不可防范的医疗风险。

医院所有医务人员是医疗风险防范的重要责任人,应在日常医疗流程管理中注意发现漏洞和缺陷,关注高风险环节。

医院各科室员工均有义务、也有权利对医院各种医疗风险、隐患进行报告,并提出规避、控制、改进措施,以保证医疗安全。

三、管理组织院长是全员医疗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分管副院长承担主管业务的风险管理责任,各科室主任承担所属科室的医疗风险管理责任。

全院的医疗风险管理由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实施,具体工作由医务处负责实施。

科室医疗风险管理由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实施,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直接负责。

医院通过院科两级管理,开展日常医疗风险管理工作。

四、医疗风险的内容任何可能导致医患双方不良后果的行为、流程、现象均属医疗风险范畴。

医疗风险贯穿医疗服务的各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工作纪律风险1.专科专家门诊未及时应诊或无故停诊;2.急诊医师不在岗;3.非在我院注册的医师或未取得资格的医师单独执业(二)诊疗行为风险1.三次就诊未确诊,未收住入院;2.界于多学科之间,短期内未明确主要诊疗专业;3.急会诊未及时到位;4.急诊诊疗过程间未有效衔接;5.长时间(超一周)无上级医师查房;6.非计划住院时间超30天;7.病房无合理理由收治精神病人、传染病人、非本专科疾病病种病人;8.患者对诊疗效果不满意;9.模糊医嘱、口头医嘱未核对导致执行错误;10.会诊不及时;11.违反规章或操作规程,可能发生或已发生医疗不良后果;12.发生较严重或难以短期好转的并发症;13.用药不合理、用药错误;14.治疗计划制订错误;15.发生院内感染事件,延长治疗时间或增加医疗费用;16.检验、检查标本、部位采集错误;17.标本运送延迟或报告发放延迟;18.各项指征与相关检查不一致;19.紧急检查未及时完成;20.危急值报告未处置;21.生命体征不稳定,未下病危病重医嘱或未进行病危病重的医患沟通;22.危重病人抢救,效果不佳;23.抢救无上级医师在场;24.危重病人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25.进手术室时术前准备不足(检查结果未到、未进行术前讨论、手术者未查看病人、知情同意书未签、诊断过程有明显缺陷等);26.进入手术室时未进行手术切口标识;27.未进行手术风险评估;28.未进行手术安全核查;29.越级开展医疗技术;30.非计划再次手术;31.麻醉措施错误或麻醉意外;32.患者管道脱落、自拔;33.患者身份识别错误;34.需特殊随访的病人无原因失访;35.孕妇行X线检查;36.实施放射检查时未进行必要防护;(三)医疗保障风险1.急诊病人积压超过20人;2.未执行相关医保费用政策;3.急救设备、耗材、药品不足;4.诊疗过程中产生较大金额欠费;5.重点科室(急诊抢救室、ICU、新生儿科、创伤科室等)无应急床位;6.应急医疗救援人员未及时有效召集到位;7.应急电话联系不畅;8.各种原因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无人问津;(四)医疗记录风险1.入院录、首程、手术记录、抢救记录等重要病历不及时书写;2.知情同意书未在手术、操作前及时签署;3.重要医患沟通内容未记录、签字;(五)医德医风风险1推诿、延误救治;2.门诊服务态度被投诉;3.对病人实施非必要性检查;4.透露患者隐私,侵犯民族信仰;(六)医患纠纷风险1.医疗损害争议;2.医疗质量投诉、医疗纠纷;3.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受威胁;4.患者长期占床不出院,拖欠高额医疗费。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医疗风险管理的方案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医疗风险管理的方案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医疗风险管理的方案一、引言医疗风险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医疗目的之外的危险因素,这种因素虽然存在,但不一定会造成不良后果;有人称其为遭受损害的可能性。

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医疗系统有组织地、系统地消除或减少医疗风险对病人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的活动。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就医及医务人员自身安全,医院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1.提高医疗质量:通过风险管理的手段,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2.加强医疗安全:预防医疗差错,降低医疗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3.提升医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医务人员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处理能力,提高医疗风险防范水平。

4.优化医疗流程:完善医疗管理制度,提高医疗流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降低医疗风险。

三、原则1.预防为主:在医疗活动中,预见潜在风险,采取措施提前防范,避免风险的发生。

2.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类型的医疗风险,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效果。

3.全员参与:医务人员、管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医疗风险管理,形成合力。

4.持续改进: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医疗风险管理水平和效果。

四、医疗风险管理流程1.风险识别:通过病史询问、查体、辅助检查等方式,全面了解患者情况,识别潜在风险。

2.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风险的概率、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

3.风险处理:针对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治疗方案、加强监测、完善医疗设施等。

4.风险评价:对风险处理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不断优化管理策略。

五、具体措施1.完善医疗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各项医疗管理制度,如诊疗规范、用药指南、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

2.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定期开展医疗风险管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处理能力。

3.提高医疗设施设备水平:更新和完善医疗设施设备,提高医疗安全水平。

4.加强医疗监测:对高风险患者、手术、药物使用等进行重点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风险。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_共10篇 .doc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_共10篇 .doc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_共10篇范文一: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医疗风险指卫生技术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对患方或医方造成伤害的危险因素。

对患方是指存在于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损害或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情。

对医院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的不安全事件的风险。

因其存在不确定性且与医疗质量有密切联系,故医院制定本制度以最大限度规避风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一、医疗管理方面1、因医院内部对各专业的人力、技术、设备配置等不同,客观会造成对某些疾病诊治水平的差异,故医院界定有关专业疾病收治范围进行专业准入规范,各临床科室均须严格按照收治范围诊疗患者。

2、对科室手术级别和人员资质进行规范,并由医院统一按照规划分配名额,各临床科室要严格执行手术分级制度,并落实手术准入制度。

特别在ICU、门急诊等关键科室的人力和设备配置也要按照医院部署开展诊疗工作,避免出现漏洞或制度缺陷。

3、医院统一医疗、护理流程,制定各项诊疗操作规范,强化环节控制。

4、保障医疗信息通畅,强化问题逐级上报机制,杜绝出现医疗问题后隐瞒不报现象,加强不良事件防范力度,规避同一问题重犯的风险。

二、医务人员能力和道德培养医务人员是医疗活动的主体,是降低医疗风险的基本要素,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的医疗行为以及强化全员参与意识,对于降低医疗风险和提高医疗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医院要定期组织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和医德教育,通过分析讨论,批评教育和学习培训,以及必要的按章处罚来提高全院职工风险防范和持续质量改进的意识和能力。

三、设施问题1、抢救设备必需定期检查、维护并务必有记录,使其永远处于备用正常运行状态。

一旦抢救病人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尤其是呼吸机、麻醉机、喉镜、吸痰器等等,容易导致严重后果。

对于电源插座之类都应列入定期检查和维护项目之中。

2、实验设备故障导致检查报告有误。

错误报告可能会引导临床医师判断失误。

医院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五篇)

医院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五篇)

医院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缺陷、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和因此而产生的医疗投诉及医疗纠纷,结合本院实际,制订医疗风险预警制度。

一、医疗风险警示范围凡实施诊断、治疗过程中,发生任何“作为”与“不作为”的医疗事件,无论病人与家属有无投诉,都是医疗风险的警示范围。

二、医疗风险警示分级根据诊疗过程中责任人实际造成的影响医疗风险的缺陷性质、程度,将医疗风险警示分为三级。

(一)一级医疗风险警示1、未及时完成入院首次病程记录、病历、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前记录(术前诊断)、术后记录;未及时签定各种重要的医患协议书等,影响病案内涵质量的重要医疗文献内容;2、未及时查房,连续两次以上,病人有投诉,但未发生医疗缺陷后果(以下简称后果);3、在诊疗过程中,有一定缺陷,但无后果;4、各种医疗操作不当或不成功,病人投诉但无后果;5、其他未引起后果,但有病人投诉的诊疗行为。

(二)二级医疗风险警示1、超过____小时未完成住院病历、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后记录、超过____小时未完成首次病程记录等重要医疗文件,或超过____小时未补记抢救记录,可能酿成医疗缺陷或医疗纠纷投诉;2、非特殊、疑难病人,未及时确诊(超过____小时)或未及时确定与更正、补充治疗方案,延误治疗,造成病人投诉;3、三级查房不及时,特别是上级医师查房不及时,造成病人投诉;4、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鉴定或法院判决虽未构成医疗事故,但有一定的过失或差错;5、一年内,被二次一级医疗风险警示。

(三)三级医疗风险警示1、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或人民法院判决为医疗事故;2、由于各种“不作为”因素,酿成医疗纠纷,责任人过失严重,虽未认定医疗事故,但影响恶劣,造成医院声誉的损害;3、由于责任人的过失,造成医疗缺陷,经调解,给病人经济补偿的;4、一年内,二次被二级医疗风险警示。

三、被医疗风险警示责任者处罚程序对被医疗风险警示责任者的处罚参照《贵州航天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办法(试行)》、《贵州航天医院医疗质量考核办法(试行)》及相关终末质量考核标准执行。

医疗风险管理实施方案完整篇.doc

医疗风险管理实施方案完整篇.doc

医疗风险管理实施方案1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在医疗行为的全过程中,医疗风险无处不在。

医务人员、患者、医院管理人员、患者家属、涉及医疗行为的各类人员都可能成为医疗风险的责任人或受害者。

为了避免医疗风险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院管理,特制订我院医疗风险管理规定。

一、指导原则医务人员是医疗风险防范的重要责任人,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具有预见性,注意发现医疗流程管理中的漏洞和缺陷,关注高风险环节,力求控制。

在诊疗活动中,对于不可控风险,要权衡利弊,降低风险。

难以避免的风险,一定要向患者交代清楚,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可实施。

二、医疗风险管理制度1、院长是全院医疗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院长承担主管业务的风险管理责任,各科室主任承担所属科室的医疗风险管理责任。

2、医院各科室员工均有权,也有义务提出全院、科室和岗位工作中的各种医疗风险隐患,规避、控制、上报风险,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医疗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3、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医疗风险管理工作,通过院科两级管理,定期对医疗风险现状调查、选题、设立目标、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和持续改进措施八大步骤开展日常风险管理工作。

4、院科两级各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认真开展医疗风险管理专项整治活动,每月结合实际工作,对风险因素从发生概率及导致后果的严重性方面进行讨论、分析,并记录在案。

5、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进行现有的操作规章、流程指南的学习,避免可预测的医疗风险。

6、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一次或一旦发现新的医疗风险因素,即时召开专题会,查找、研讨、分析并寻找有效解决方法。

各科可自行解决者自行解决,若需医院协调,则上报至门诊办公室(门诊科室)或医务科(病房科室)。

在每月活动中,查找出的风险、隐患,科内首先提出处理意见,并在科内或病区内尽可能广泛地征求员工的意见,选择最优方案落实,并将所采取的措施通报科内。

7、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对科级质量与安全小组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并以询问方式了解科室员工对所记录的已施行的改进措施的知晓情况。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民医疗需求的增加,医疗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

医疗风险可能给医院带来财务损失、声誉损害甚至法律风险。

因此,医院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医疗风险管理方案,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风险。

二、医疗风险的分类1.临床风险:包括手术失误、用药错误、护理失误等。

2.意外事件:包括自然灾害、火灾、电力故障等。

3.管理风险:包括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等。

4.法律风险:包括医学纠纷、职业责任等。

5.信息安全风险:包括患者隐私泄露、病历数据丢失等。

三、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的建立1.建立风险管理团队:医院应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团队,负责整个医院的风险管理工作。

2.风险评估:通过对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3.风险预防: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风险预防:a.提高员工培训水平:每位医务人员都应接受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b.安全设施建设:医院应加强建筑安全、消防设施等方面的管理。

c.审核医疗文件:医院应对医疗记录进行审核,确保准确、完整、安全。

d.预防医疗感染:医院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器械消毒等。

4.风险应对:针对已经发生的风险,医院应及时进行应对,减少损失和影响。

a.建立应急预案:医院应建立定期演练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

b.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风险,防止风险扩大化。

c.整改措施:根据风险的原因和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避免类似的风险再次发生。

d.合理利用保险:医院应购买合适的保险,以减少一些不可预测的风险。

四、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的评估和改进1.定期风险评估:医院应定期对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2.反馈机制:建立医院内部的风险信息反馈机制,鼓励员工主动报告风险事件。

3.经验总结与分享:医院应建立经验总结与分享的机制,将之前发生的风险事件作为案例,供其他医院借鉴和学习。

医疗风险防控应急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防控应急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防控应急管理方案一、背景介绍医疗风险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因技术操作、医疗工作中产生的各种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所带来的潜在危害和损失。

二、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1.建立风险管理团队,包括医院管理层、医疗质控部门负责人、医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等,定期召开会议,制定风险防控计划。

2.制定医疗风险评估指标和标准,对医疗机构内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评估,确定高风险区域和岗位。

3.建立医疗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通过数据分析和病例回顾等方法,及时发现和分析潜在的医疗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加强科学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建立明确的责权利体系,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5.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技能水平,确保操作规范。

6.加强设备检修和维护。

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及时修理和更换老化设备。

7.加强药品储藏和使用管理,确保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应急管理与应对措施1.建立医疗事故应急指挥中心,明确应急指挥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制定应急预案。

2.加强应急演练,定期进行各个环节的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建立应急资源储备体系,确保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充足性和及时性。

4.建立应急信息发布机制,确保应急信息的及时传达和发布,避免虚假信息传播。

5.建立与其他机构的应急合作机制,联合协调应对灾害和突发事件,加强应急抢救和转运能力。

6.建立应急评估与追责机制,对医疗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追究责任。

四、持续监测与改进1.建立风险监测和反馈机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测,收集反馈信息,及时改进和优化相关方案。

2.加强对医疗事故的调查研究,分析事故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3.加强对医疗事故的溯源和追踪,追究相关责任,并进行经验总结,加强风险防控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宣传,提高医疗消费者的安全意识,通过多种途径向患者传递医疗风险相关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提高医疗机构的信誉度。

医院医疗安全风险管控策略策划方案

医院医疗安全风险管控策略策划方案

医院医疗安全风险管控策略策划方案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医院的声誉。

为了有效管控医疗安全风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策划方案。

一、医疗安全风险识别(一)医疗技术风险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

例如,手术操作失误、医疗器械故障、药物不良反应等。

(二)医疗管理风险医院管理不善可能导致医疗安全问题。

如医疗流程不合理、医务人员配备不足、医疗质量监管不到位等。

(三)医务人员风险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职业素养和责任心直接影响医疗安全。

例如,医务人员缺乏经验、违规操作、沟通不畅等。

(四)患者自身风险患者的个体差异、病情复杂程度、依从性等因素也可能增加医疗安全风险。

二、医疗安全风险评估(一)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指标,包括医疗事故发生率、医疗纠纷投诉率、患者满意度等。

(二)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对医院的医疗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分析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

(三)风险等级划分根据评估结果,将医疗安全风险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三、医疗安全风险管控策略(一)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1、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务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2、加强医疗质量监控,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和评估。

3、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二)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与教育1、开展医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

2、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3、组织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三)强化医疗安全风险管理1、建立医疗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

2、制定医疗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加强医疗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定期收集、分析和反馈相关信息。

(四)优化医疗服务流程1、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减少环节,提高效率。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一、背景介绍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在医疗机构中,针对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和管理的一系列措施。

医疗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二、风险评估与预防控制1. 风险评估在医疗机构中,通过对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的风险。

风险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流程分析、树形图分析、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等。

通过对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2. 预防控制措施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预防控制措施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人员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和风险意识,确保医疗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 设备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 药品管理:建立健全的药品管理制度,包括药品采购、存储、配送和使用等环节,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 感染控制: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医疗废物处理等,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信息管理:建立完善的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患者的医疗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三、医疗事故处理与纠纷解决1. 医疗事故处理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过程中由于医务人员的错误行为、疏忽或技术失误等原因导致的不良后果。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医疗事故处理机制,包括事故报告、调查、责任追究和赔偿等环节。

在处理医疗事故时,应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确保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2. 纠纷解决医疗纠纷是指患者与医疗机构之间因医疗过程中的争议而引发的纠纷。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纠纷解决机制,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

在解决医疗纠纷时,应注重协商和调解,通过平等、公正、合法的方式解决纠纷,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四、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 质量管理体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的制定、质量管理的组织和实施、质量评估和监控等环节。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各科室:为加强医疗风险管理,确定和主动减少医疗意外事件,保障医疗安全,我们制定了《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指导原则医务人员是医疗风险防范的重要责任人,在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具有预见性,注意发现医疗流程管理中的漏洞和缺陷,关注高风险环节,力求控制。

对于不可控风险,要权衡利弊,降低风险。

对于难以避免的风险,一定要向患者交代清楚,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可实施。

二、医疗风险管理职责(一)成立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分管院长承担主管业务的风险管理责任;各科室成立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承担所属科室的医疗风险管理责任。

(二)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在科室晨会或业务学习中活动中查找科内存在的医疗风险、隐患,每月在科室质控会议上对本科室相关医疗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寻找有效解决方法。

若需医院协调,则及时与相关职能科室报告并请求协助处理。

(三)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会议,对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处理、提出整改措施等。

(四)职能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种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其有效性、实际性及便捷性进行评估,对于不完善的措施进一步进行分析、整改,直至完善。

(五)医院各科室员工均有权,也有义务提出全院、科室和岗位工作中的各种医疗风险隐患,规避、控制、上报风险,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医疗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三、医疗风险识别和监控重点范围(一)临床⒈推诿、延误救治;⒉未按规定知情告知,谈话签字不规范;⒊重点患者管理不到位;⒋入院一周仍诊断不清(等待病理结果除外),病情疑难由外院转入的患者;⒌院内急会诊未按时到达;⒍超权限开展诊疗或擅自改变集体讨论的诊疗方案;⒎各种医疗意外;⒏非计划再次手术;⒐重大、疑难、复杂、危重等手术未经术前讨论和审批;⒑患者身份识别错误或手术部位、方式错误;⒒麻醉、护理、手术和各种有创诊疗的严重并发症;⒓使用药品、剂量、剂型、浓度错误;⒔急救药品、设备不能及时到位或失效;⒕无执业资格独立从事诊疗活动。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1、医疗风险的概念:医疗风险指存在于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患者损害或伤残时间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情。

2、医疗风险的识别及分类:1、管理风险,包含:值守、交接班制度未全面落实;不熟识规章制度等2、诊疗风险,包括:漏诊漏治等3、检查化疗风险,包含:化疗方案或药物采用犯规;并发症;输液反应;过敏反应等4、医护人员自身风险:包括:知识更新;未经授权医师承担高风险手术治疗或放射、心电图、超声检查操作及出报告;人身安全保障等。

3、医疗风险的分析根据医务人员资深资质和主观行为,结合相关规章制度,从诊疗护理常规入手,参照患者有无医源性损害后果,统筹开颅,客观分析。

如条件允许情形下,有无在诊断过程中首先考虑创伤损害较轻的检查方式;在诊疗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有无落实核心制度,是否考虑医疗风险的成都和可能对患者造成的医疗损害后果来拟定治疗方案等。

5、医疗风险的预警与处理5.1医疗风险预警制度:出现医疗风险隐患,或医院对与员工搞医疗风险事件的预警通告,医院、科室两级各化疗管理非政府应当深入细致积极开展医疗风险防范流程执行情况的检查,易清洗参照《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医院医疗纠纷预警制度》落实,对发生的突发或重大医疗纠纷,严格执行相关预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需要整改的进行有效落实。

5.2医疗风险报告制度:对各种医疗风险隐患依情形参考《医院医疗安全(不当)时间报告制度》、《医院医疗纠纷预警制度》等规定呈报。

5.3夸部门协同与探讨机制:设计多部门的医疗风险,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协同各部门处置,必要时心急有关部门共同探讨后报院长同意。

6医疗风险的监控6.1增强风险意识,立足防范为主。

应对新入院医务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及安全教育,内容包括:医疗风险饭饭;各核心制度;医疗文件书写规定。

6.2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包含:建立健全各个医疗化疗管理非政府及有关制度,强化医疗风险管理严防流程的监管,及时处理医疗安全(不当)时间和纠纷隐患等。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doc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doc

39、医疗风险管理方案1医疗风险管理方案一、医院医疗风险的概念1、医疗风险是一种在医疗实践中发生的风险,发生在特定的职业实践活动中,与特定的社会、环境、心理、职业和遗传等因素有关。

是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发生的非故意、非预期、非计划的医疗意外而造成的患者损伤,它与医护人员的过失所造成的医疗事故或差错不同. 有时也把医疗纠纷归入医疗风险之中。

医疗纠纷通常是医患双方对诊疗的结果和原因认识不一致造成的分岐,多数并无诊疗过失,或者有过失但与不良后果无因果关系。

医疗纠纷多数伴有患者及家属追究责任、索取经济赔偿的要求。

2、医疗风险管理: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医院有组织地、系统地消除或减少医疗风险对病人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的活动。

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通过风险的预防、控制与规避,降低风险成本。

医疗风险管理的首要目的是尽可能地减少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类危险因素,确保诊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同时,医疗风险管理还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对医院造成的间接损失,通过积极改善服务态度、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加强风险防范,从而减少纠纷的发生。

二、医院医疗风险的特征:风险因素的多样性,从医院的内部管理来看,医院方面存在的风险包括诊疗风险、服务风险、技术风险、环境风险、设备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人员风险等等。

医厅服务行为是一种高技术行业、同时又是高风险、高难度行业。

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医院将面临更大的市场责任和运营风险。

医疗风险还具有风险水平高、类型复杂、危害严重和极易引发医疗纠纷等特点。

三、各级组织及人员职责:1、院长是全院医疗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分管院长承担主管业务的风险管理责任,各科室主任为预防、监控和处理所属科室的医疗风险管理第一责任人;2、科室质控小组全面负责各科室医疗风险预防、风险评估、质量监控、风险处置、缺陷整改等工作;对医疗风险作定期总结,跟踪评价;结果向医院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报告;3、医务处是医院医疗风险管理的常设机构,接受各级组织及个人的医疗风险报告,并对科室及责任人发出预警通告,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做出处置;4、医院各科室员工均有权,也有义务提出全院、科室和岗位工作中的各种医疗风险隐患,规避、控制、上报风险,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医疗工作的安全和质量;5、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对出现缺陷的新技术项目行使否决权,对存在医疗纠纷的病例进行讨论,界定责任人的所承担的医疗责任;6、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医疗风险进行汇总、整理、分析,上报主管院长,年终将全年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提出下一年度的医疗风险管理重点并制定年度工作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1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指卫生技术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对患方或医方造成伤害的危险因素。

对患方是指存在于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损害或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情。

对医院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的不安全事件的风险。

因其存在不确定性且与医疗质量有密切联系,故医院制定本制度以最大限度规避风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一、医疗管理方面
1、因医院内部对各专业的人力、技术、设备配置等不同,客观上会造成对某些疾病诊治水平的差异,故医院界定有关专业疾病收治范围进行专业准入规范,各临床科室均须严格按照收治范围诊疗患者。

2、对科室手术级别和人员资质进行规范,并由医院统一按照规划分配名额,各临床科室要严格执行手术分级制度,并落实手术准入制度。

特别在ICU、门急诊等关键科室的人力和设备配置也要按照医院部署开展诊疗工作,避免出现漏洞或制度缺陷
3、医院统一医疗、护理流程,制定各项诊疗操作规范,强化环节控制。

4、保障医疗信息通畅,强化问题逐级上报机制,杜绝出现医疗问题后隐瞒不报现象,加强不良事件防范力度,规避同一问
题重犯的风险。

二、医务人员能力和道德培养
医务人员是医疗活动的主体,是降低医疗风险的基本要素,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的医疗行为以及强化全员参与意识,对于降低医疗风险和提高医疗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医院要定期组织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和医德教育,通过分析讨论,批评教育和学习培训,以及必要的按章处罚来提高全院职工风险防范和持续质量改进的意识和能力。

三、设施问题
1、抢救设备必需定期检查、维护并务必有记录,使其永远处于备用正常运行状态。

一旦抢救病人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尤其是呼吸机、麻醉机、喉镜、吸痰器等等,容易导致严重后果。

对于电源插座之类都应列入定期检查和维护项目之中。

2、实验设备故障导致检查报告有误。

错误报告可能会引导临床医师判断失误。

四、医疗风险防范管理的监控程序
深刻地认识那些可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医疗风险以及现有医疗风险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为确定最合适的医疗风险应对方法奠定基础。

医疗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作为组织决策过程的输入。

1、医疗风险识别
医疗风险识别是发现、认可并记录医疗风险的过程。

目的是确定可能影响
系统或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事件或情况。

一旦医疗风险得以识别,组织应对现有的控制措施(人员、过程和系统等)进行识别。

医疗风险识别过程包括识别那些可能对目标产生重大影响的医疗风险源、影响范围、事件及其原因和潜在的后果,及组织因素也应被纳入医疗风险识别的过程中。

2、医疗风险分析
医疗风险分析是确定医疗风险是否需要处理以及最适当的处理策略和方法。

医疗风险分析要考虑导致医疗风险的原因和医疗风险源、医疗风险后果及其发生的可能性,识别影响后果和可能性的因素,还要考虑现有的医疗风险控制措施及其有效性。

然后结合医疗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来确定医疗风险水平。

一个医疗风险事件可能产生多个后果,从而可能影响多重目标。

医疗风险分析通常涉及对医疗风险事件潜在后果及相关概率的估计,以便确定医疗风险等级。

3、后果分析
后果分析可确定医疗风险影响的性质和类型。

某个事件可能会产生一系列不同严重程度的影响,也可能影响到一系列目标和不同利益相关者。

在明确环境信息时,就应当确定所需要分析的后果的类型和受影响的利益相关者。

后果分析可以有包括从结果的简单描述到制定详细的数量模型等多种形式。

应包括:考虑现有的后果控制措施,并关注可能影响后果的相关因素;将医疗风险后果与最初目标联系起来;对马上出现的后果和那些经过一段
时间后可能出现的后果两种情况要同等重视;不能忽视次要后果,例如那些影响附属系统、活动、设备或组织的次要后果。

4、不确定性及敏感性因素
在医疗风险分析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相当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认识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对于有效地理解并说明医疗风险分析结果是必要的。

应尽可能充分阐述医疗风险分析的完整性及准确度。

如有可能,应识别不确定性因素的起因。

敏感的参数及其敏感度应予以说明。

五、医疗风险发生后监控和管理流程
1、首先确认发生的事实;
2、重点发现体制上、流程上、制度上的缺陷或漏洞;
3、投入人、财、物力解决问题以及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
4、修订完善医疗缺陷防范管理条例并坚持落实规范和标准;
5、制定质量检查标准项目并选项检查。

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是设计管理程序、监测管理过程、收集分析资料、持续质量改进。

六、监督和检查
作为医疗风险管理过程的组成部分,应定期对医疗风险与控制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认医疗风险评估的结果符合实际经验,医疗风险评估技术被正确使用,医疗风险应对有效。

三、医疗风险预警标准(以下情况应当预警)
1、危重病人抢救及高风险病人。

2、急、重、危病人应做特殊检查和处理的,转诊病人具有一定风险的。

3、输液、药物使用异常反应的。

4、界于多学科之间、又一时难以确诊的重症患者,在执行首诊负责制后,存在一定风险的。

5、对于自知或他人的提示下,有违反规章或操作规程,可能发生医疗风险的。

6、对诊疗效果不满意,可能引起医疗争议的院内感染以及对操作较复杂,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或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以及治疗效果难以准确判断的。

7、对相关检查不健全,各项指征与相关检查不一致、报告单不准确、可能带来不良后果的。

8、对新技术、新开展的诊疗项目以及临床实验性治疗,在做好技术保障的前提下,仍可能存在医疗风险的。

9、对一次性用品、药品材料、仪器设备使用前和使用中发现存在隐患的。

10、因玩忽职守、无故拖延急诊、会诊及抢救或因操作失当(粗暴),不负责任,擅自做主,可能造成风险的。

11、对患方认为服务态度不好,使用刺激性语言或不恰当解释病情等引发激烈争议的。

四、医疗风险识别方法
(一)医疗风险分类
1、管理风险
①诊疗衔接管理制度不完善。

如病人并发症无应对措施或相应专家会诊,
职能不清;专家停诊未通知门诊挂号室对外公示等。

②执行新政策法规不熟悉,门诊医生不够熟悉地方相关法规政策,如医保、公费医疗报销范围,开药天数。

③开展新技术(项目)风险。

2、诊疗风险
诊疗风险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错误诊断②延误诊断③遗漏诊断④颠倒主次诊断⑤以症状体征代替诊断或不写诊断。

3、检查治疗风险
①选择的治疗方案或药物种类、剂量、用法失误。

(致治疗失败或肝、肾、造血功能损害、心律失常、胃肠道反应等)
②并发症。

③输液反应。

(热原反应、配伍禁忌、液体污染、滴速过快、药物反应)
④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等)
⑤滥施辅助检查。

(不必要、昂贵、重复的仪器检查不能报销或引发不满,孕妇行X线检查等)
4、医护人员自身风险
①超常门诊量。

②三级检诊少。

门诊普遍存在三级检诊不落实,业务工作缺乏上级医生把关。

③助理医师或未经授权医师承担诊疗活动。

④知识更新。

门诊医护人员一人一个椅位工作点,不能及时参加院内业务学习、医学继续教育不落实,知识老化。

⑤人身安全保障。

有的病人、家属、陪护及患者者掏刀子、摔椅子、砸砖头。

(二)规避风险的措施
1、增强风险意识,立足防范为主
①岗位培训及安全教育。

所有医务人员无论职务高低、年龄大小均需进行带教并经考核合格后上岗。

②落实医患沟通制度。

强调“四种情况四说清”,即特殊病人、特殊病情、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情况下特别要交代清楚病情、
病程、药物治疗影响及预后。

③会诊及转科诊治制度。

凡三次门诊不能确诊者转门诊办公室联系会诊,凡住院患者有疑问需转科、转院治疗需向医政科上报。

④医疗文件书写规定。

要求内容详实,字迹清楚、书写及时、保存证据。

凡特殊治疗均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2、监控环节质量,侧重风险点
①风险监控组织完整。

由各科主任、护士长、医生、护士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②坚持风险点跟班。

诊疗重点在疾病的诊断、治疗、输液、过敏试验。

③及时处理纠纷。

对病人不满及投诉,迅速作出反应,及时协调处理,常可免除诉讼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④急救药品齐备,人员设备在位,状态良好
(三)环节质量监控。

抽查病历,注意应用医院管理部门考评结果和调查数据以弥补监控人力不足。

五、医疗风险预警程序
对于可能发生的一般医疗风险,由科内医疗风险管理人员、科主任预先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