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课堂笔记重点
管理学基础第一章课堂笔记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领会:企业的含义、地位与作用、分类、基本组织形式。
2、理解:管理的职能,企业管理的含义,管理者的技能要求。
3、掌握:管理的二重属性。
第一节企业的含义与分类一、企业的含义:1、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
★(名词)理解:企业要营业执照、赚钱、计算成本和收益、是一个组织真题链接:现在国际上同行的企业的定义是:企业,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通过契约方式形成的经济组织。
(2010.4/2014.4填空题)二、企业的发展过程:(1)手工业生产时期→从封建社会的家庭手工业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工场手工业(2)工厂生产时期→工厂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企业的真正形成。
(3)企业生产时期→企业作为一个基本经济单位最后确立形成真题链接:从工厂生产时期过渡到企业生产时期的主要特征,其表现如下:(2009.4论述)★★①生产规模空前扩大,产生了垄断企业组织②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使生产技术有了迅速的发展。
③建立了一系列科学管理制度,并产生一系列科学管理理论。
④管理权和所有权分离,企业里形成了一支专门的工程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
⑤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加速了企业之间的兼并,使生产进一步走向集中。
⑥企业的社会责任改变,不仅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作用越来越大,同时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
推动和制约企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是技术革命。
(填空)三次科学技术:第一次技术革命,18世纪中叶(1750年和珅出生),其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
(2014.4选择)第二次技术革命,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鸦片战争),电动机的发明和电的使用。
(2009.4选择)第三次技术革命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第一阶段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电子、能源、空间。
第二阶段70年代中后期,以微电子技术为重心包括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新能源、空间利用。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可以整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管理是一种协调和组织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管理
的基本概念包括目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2. 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管理者的角色包括决策者、传播者、协调者和资源分配者等。
管理者需要具备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概念技能。
3. 组织理论:组织是一个由人员组成的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研究组织的结构、设计和
运作方式。
重要的组织理论有传统组织理论、人本主义组织理论、现代组织理论等。
4. 计划和决策:计划是为达成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案。
决策是从若干选项中选择
一个行动方案。
计划和决策的过程包括确认目标、收集信息、评估选择、制定计划和
实施控制等。
5. 领导和沟通:领导是指影响和指导他人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
领导的类型包括授
权型领导、魅力型领导、传统型领导等。
沟通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包括信息传递、理
解和回应。
6.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指通过设定目标、评估绩效和提供反馈,来改进个体或组织
的工作绩效。
绩效管理的步骤包括设定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评估绩效和提供反馈。
7. 组织文化和变革管理: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变革
管理是指管理组织变革的过程,包括识别变革的原因、制定变革计划、实施变革和评
估变革。
这些是管理学基础知识的主要方面,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应用管理原理和方法。
管理学基础第二章课堂笔记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第一章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领会:中国古代、近代管理思想,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主要学派。
2、理解:X理论和Y理论、超Y理论、Z理论。
3、掌握: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行政组织理论,人际关系学说,X理论和Y理论。
第一节中国管理思想的演变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1、儒家管理思想儒家哲学的中心概念是“仁”(注意是仁义的意思)。
儒家管理手段和途径都强调“为政以德”(注重用道德感化臣民)。
注意:儒家虽然重道德,但是并不否认法治(碰到冥顽不灵者仍要用法制手段)。
2、道家管理思想道家思想的基本精神是“道”,它强调“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真题链接:中国古代认为管理者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来达到管理目的的是(B)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012.4/2014.4选择)3、法家管理思想法家哲学以“法”为中心,强调法律在管理中的重要性韩非子提出了“上法而不上贤”的观点(往年多次考过的一个知识点)4、兵家管理思想兵家以“谋略”为中心,重视组织和编制的作用厉以宁的观点→高层要道家,中层要儒家,基层要法家(2010.4选择)二、中国近代管理思想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的舞台上涌现出不同的阶层和代表人物。
1、地主阶级改良派的管理思想林则徐最早意识到中国有不如西方之处,主张向西方学习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学习洋人的技术来抵制洋人)2、农民阶级的管理思想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却撼动了清朝的统治《天朝田亩制度》虽然没有实现,但却体现了良好的愿望3、无产阶级的管理思想共产党人认为:要民主集中、要走群众路线、要集体领导这些思想成为我党治军治国的重要原则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1、亚当斯密背景介绍: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他生于1723年,逝于1790年,被世人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他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管理学基础重点
管理学基础重点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管理学基础》重点*注意:红色字为必背部分,黑字或绿字为次重点部分(有些得背,有些得理解),由于《管理学基础》里面有部分知识点是以前有学过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记忆!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P4,一、管理的两重性•(一)管理的自然属性•1、管理由人类活动产生,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职能。
•2、管理是由社会分工所产生的一项特殊职能。
•3、管理也是生产力。
•以上特点,既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称之为管理的自然属性。
•(二)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所进行的特殊职能活动,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而管理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反映了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二、掌握管理的两重性,学习管理学和从事管理工作•(一)认真总结我国建国以来,在管理活动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逐步实现科学管理•(二)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三)结合实际,有效地学习和运用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P9,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管理学研究内容分为三个方面:•1、生产力2、生产关系3、上层建筑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P15,管理的必要性•1、如何合理配置和利用有限资源;•2、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使科技真正转化为生产力;•3、专业化的社会分工,需要有效的管理活动;•4、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需全体人员共同努力。
P21,最早对经济管理思想系统论述的学者,首推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Smith)。
•亚当·斯密在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基础上,提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人的观点。
P2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罗(1856-1915),他认为,光凭经验进行管理,是不科学的,必须加以改变。
管理学基础-重点知识精简笔记PDF
增加一个边际贡献的利润。在应用盈亏平衡分析法时,关键是找到盈亏平衡点的产量。
金
额 亏损区
销售收入 盈利区 总成本
盈亏平衡点
固定成本
产量 假设产量等于销售量(无库存),平均变动成本、产品销售价格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固 定成本保持不变,产品及产品组合保持不变,则在盈亏平衡点上,企业总收入和总成本相等,企
同步控制
投入
生产
产出
前馈控制
反馈控制
信息流向 纠正措施 控制的过程 ①建立绩效评价标准(物理标准;成本标准;资本标准;收益标准;计划标准;无形标准;目标 标准) ②衡量绩效(如业绩报表(日报、周报、月报);准确衡量绩效) ③比较绩效与标准 ④如果需要采取管理行动纠正偏差或不合适的标准 (小和尚撞钟()主持没有撞钟标准) 控制的内容及方法 作业控制 生产作业控制要确保组织能够得到充足的高质量、低成本供应品,还要负责设计一个能够令 顾客满意的优质、低价产品的生产系统。拥有高效生产系统的组织最能满足顾客的要求,生产出 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 大多数顾客会选择: ①低价而非高价产品 ②高质量而非低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③快速而非慢速的服务 ④有多种特点而非只有很少特点的产品
业处于不盈不亏状态。企业的产量若低于平衡带点的产量,则会发生亏损,而高于平衡点的产量, 则会获得盈利。 例: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销售单价为 10 元,生产该产品的固定成本为 5000 元,单位产品可变 成本为 5 元。 (1)求企业盈利的盈亏平衡产量。 (2)若企业目标利润为 5000 元,求企业经营该种商品的目标利润销售量和销售额。 解:(1)根据题意,设盈亏平衡点产量为 x 件,则有
直线制组织结构小工业企业职能制组织结构多头领导厂长厂长职能科室职能科室车间车间车间车间车间车间职能小组职能小组班组班组班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大多数企业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大型企业集团协作配合差领导负担重增设综合委员会适合多元化经营管理费高事业部间协作差厂长公司职能科室职能科室职能机构职能机构车间车间车间事业部事业部事业部职能小组职能小组班组班组班组另矩形制组织结构网络型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内容
管理学基础知识笔记
管理学基础知识笔记管理学基础知识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和特点一、管理概念:管理就是管理这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实现特定组织的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社会活动。
管理六点基本含义:1.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2.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3.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4.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5.具有基本职能;6.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二、管理的特点(一)管理具有两重性1.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艺术性即实践性,管理活动对于“度”的把握)(二)目标性1.组织的共同目标;2.目标具有大小层次性;3.具有时间跨度;4.多元价值性(盈利、地位等)(三)组织性(四)创新性第二节管理职能与类型一、管理职能(最早系统并明确分析管理职能的是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
)(一)计划(做什么)活动条件研究;制定业务决策;编制行动计划。
(二)组织(怎么做)设计组织;人员配备;组织变革。
(三)领导(靠什么做)(四)控制(如何做得更好及做得如何)二、管理职能发展:20世纪下半叶开始,决策、创新、协调职能受重视。
三、管理类型:按照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及其主体组织形式,分为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
(一)公共管理是以公共组织为依托,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特点:1.以公共利益为实现目标;2.以公共组织为依托;3.公共管理是公共权力运用过程;4.独占性(一种公共服务、产品由一个部门承担);5.接受公众监督。
在中国,把非政府组织分为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性中介组织。
(二)企业管理: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进行生产、服务的组织,以企业法人身份活动注重个体利益。
特点:1.目标单一即盈利;2.企业管理具有竞争性;3.典型的经济理性;4.权力来源于生产资料所有权及委托经营权。
第三节管理者职责与技能一、角色类型: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决策制定三方面角色。
层次:高层、中层、低层管理者。
管理学基础笔记整理
管理学基础笔记整理一、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 管理学的概念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规律性和原则性的学科,它是一门关于组织、领导、规划、控制和协调的学科,是围绕着如何有效地达成组织目标进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学科。
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源远流长,在管理实践出现之前,管理的内容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管理学自古至今经历了管理思想的萌芽、管理学说的形成、管理学学科的确立等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的管理学派别和理论体系。
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1. 经典管理理论20世纪初期,美国管理学家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该理论主张科学地管理生产和组织劳动过程,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管理学家夫·泰勒提出的管理科学原理、亨利·福特对生产线的设计,都是经典管理理论的代表。
2. 行为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主张关注员工的行为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强调员工的激励、沟通和领导。
代表性人物有埃尔顿·梅约和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3. 现代管理理论受到系统理论和复杂性理论的启发,现代管理理论提倡关注组织内外部环境的互动、组织内部的互联性和复杂性,代表性学者有彼得·德鲁克和亚伯拉罕·马斯洛等。
三、管理学的基本方法和工具1. 计划与决策计划是指通过对未来进行预测和设想,为实现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和程序。
决策是指在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进行选择,以确定未来行动方向。
2. 组织与领导组织是指管理者将各种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协调一致的整体。
领导是指管理者有效地影响和激发员工,使其共同朝着共同目标努力。
3. 控制与评价控制是指管理者对组织实施的各项计划进行监控和评价,并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评价是指对组织及其成员进行绩效评价,以便为决策提供依据。
四、管理学的应用领域1. 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管理学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包括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企业管理涉及的内容多样、复杂。
《管理学》重难点笔记
《管理学》重难点笔记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管理活动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其理解要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宗教组织等。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合理”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的,因而有局限性和相对的合理性。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可以调用的资源通常包括原材料、人员、资金、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等。
在这些资源中,人员是最重要的,管理要以人为中心。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有五种: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1)管理职能的表现形式①决策职能,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②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③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④控制职能,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⑤创新职能,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表现出来。
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和生命。
(2)管理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见图1—1)①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管理者在行使其他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总会面临决策和计划的问题,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②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③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3.管理者的角色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如图1-2所示。
(1)人际角色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
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①代表人角色。
管理学基础教材笔记
第1篇总论第1章管理与管理学第1节管理的含义、性质及职能一、管理的含义由于管理活动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有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管理学家对其所下的定义也各异。
泰罗认为: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指导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还有人认为:管理就是经由他人去完成一定的工作。
我们认为: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这个概念包含有以下几层意思: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管理活动都是在组织中发生的,而不管是什么样的组织都有一定的目标的,管理是围绕着既定的组织目标进行的。
组织目标不明确,管理便无从谈起。
目标是否切合实际,直接关系着管理的成败和管理成效的高低。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通过执行、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管理者对组织内部的各种活动和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同时还对组织与外界之间发生的各种活动和关系进行协调,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
尽管需要协调的活动和关系很多,但归纳起来,管理者要协调的主要还是人的活动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协调行为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并且随着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3.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和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如果一个组织没有内在的效率要求,就不会产生管理的动力.管理者不仅追求效果即目标的实现,更追求效率即实现目标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4.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组织目标是通过组织活动实现的,而任何组织活动都离不开使用或消耗一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等。
管理作为协调活动,就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取和使用组织资源,以最佳方式安排组织活动各个环节的秩序,从而使组织活动更有效地趋向其目标。
二、管理的性质管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活动,起源于社会成员的集体性以及社会成员在劳动和社会生活过程中相互交往的必要性。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管理基础知识是管理学的基础,涉及管理的概念、原则、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管理基础知识的一些重点归纳,详细介绍:一、管理的概念和特性1. 管理的概念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活动,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2. 管理的特性(1)目的性:管理活动旨在实现组织的目标。
(2)整体性:管理活动需要考虑组织的整体利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层次性:管理活动具有不同的层次,如战略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
(4)动态性:管理活动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管理策略。
二、管理原则1. 系统原则管理活动应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考虑组织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2. 分工与协作原则通过分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协作实现组织目标。
3. 权威与责任原则合理分配权力,明确责任,使组织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4. 效益原则追求效益最大化,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产出。
5. 人的原则重视人的因素,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管理职能1. 计划制定组织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略,包括目标设定、战略规划、预算编制等。
2. 组织设计组织结构,分配资源,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3. 领导指导和激励员工,处理人际关系,塑造组织文化。
4. 控制监控组织的运行,评估绩效,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四、管理方法1. 行政方法依靠权威和制度进行管理,如命令、指令、规章制度等。
2. 经济方法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管理,如奖励、罚款、薪酬等。
3. 法律方法依法进行管理,如合同、法规、诉讼等。
4. 教育方法通过培训、教育、启发等方式,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5. 技术方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管理,如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
五、管理技巧1. 沟通技巧有效倾听、表达、反馈和协调,提高沟通效果。
2. 决策技巧分析问题、评估方案、制定决策,提高决策质量。
3. 时间管理技巧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管理学基础》 课堂笔记 重点整理
管理学基础第一篇概论一、管理学的重要性二、本课概述三、本课的学习方法1经典名着学习萨缪尔森《西方经济学》曼昆《经济学基础》哈罗德孔茨《管理学》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张五常《经济学解释》郎咸平《郎咸平说》2多种媒体学习报刊杂志:《南风窗》《21世纪经济报道》电视:中央二套《对话》理财频道《郎咸平说》网络:中央电大网站,陕西电大网站百度,谷歌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的含义管理: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管理概念的理解:1管理是在组织中发生的2管理是一种动态的协调过程3管理活动是围绕一定组织的目标进行的。
4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效率投入和产出比二、管理的性质(一)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同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二)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管理的科学性: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实践性管理无定式四、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的职能:计划、决策、组织、人事、领导、激励、控制和协调1计划:对未来行动做出的安排(1)目的:明确组织的目标任务,以及实现组织目标任务的方法措施。
(2)工作包括:制订目标任务制订实现目标任务方法措施将目标任务在部门岗位之间展开形成组织的目标连锁体系。
(3)作用:使企业对环境变化带来的冲突降至最低,使组织的浪费降至最低。
2、决策:围绕一定的组织目标,提出各种可行方案,从中选择一个最满意方案的过程。
3、组织:围绕一定组织目标,进行岗位设计,组建部门,规定各个部门、岗位的职责、权限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
组织的三要素:目标、部门、相互关系4、人事:根据企业组织结构中所规定的职位和任职需求,通过招聘、选拔、培训和考评等活动为企业各部门、各岗位配备合适人选,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1)目的:将合适的人配备到合适的岗位(2)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包括招聘、选拔、培训、报酬等工作。
管理学基础笔记整理
管理学基础笔记整理一、管理学概述1.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规律、管理现象以及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组织、计划、领导、控制、协调等多方面内容。
2.管理学的特点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应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时效性。
3.管理学的发展历史管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科学管理时代、人际关系时代和系统管理时代等不同阶段,各个阶段都对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1.管理者角色理论管理者的角色包括信息处理者、决策者、人际关系协调者和代表者等,不同的角色要求管理者具备不同的技能和素质。
2.管理者行为理论管理者的行为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面,管理者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有效的行为,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3.管理者决策理论管理者需要不断进行决策,包括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操作性决策等,决策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组织的运作和发展。
4.管理者沟通与协调理论管理者需要进行沟通和协调,实现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和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5.组织理论组织是管理的基本单位,包括权力结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信息系统等方面,组织的设计和运作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效果和组织的稳定性。
三、管理学的基本功能1.计划管理者需要对组织的目标和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确定组织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实施步骤。
2.组织管理者需要进行组织架构设计,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责关系,建立良好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
3.领导管理者需要具备领导才能,激励员工、协调各部门,推动组织不断发展。
4.控制管理者需要进行组织绩效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四、管理学的实践应用1.企业管理企业作为管理的基本单位,需要应用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行组织、计划、领导和控制等各个方面。
2.公共管理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需要进行有效管理,以实现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非营利组织管理非营利组织包括学校、医院、慈善机构等,同样需要进行有效管理以达到其宗旨和目标。
《管理学基础》 课堂笔记 重点整理
管理学基础第一篇概论一、管理学的重要性二、本课概述三、本课的学习方法1经典名著学习萨缪尔森《西方经济学》曼昆《经济学基础》哈罗德孔茨《管理学》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张五常《经济学解释》郎咸平《郎咸平说》2多种媒体学习报刊杂志:《南风窗》《21世纪经济报道》电视:中央二套《对话》理财频道《郎咸平说》网络:中央电大网站,陕西电大网站百度,谷歌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的含义管理: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管理概念的理解:1管理是在组织中发生的2管理是一种动态的协调过程3管理活动是围绕一定组织的目标进行的。
4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效率投入和产出比二、管理的性质(一)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同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二)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管理的科学性: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实践性管理无定式四、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的职能:计划、决策、组织、人事、领导、激励、控制和协调1计划:对未来行动做出的安排(1)目的:明确组织的目标任务,以及实现组织目标任务的方法措施。
(2)工作包括:制订目标任务制订实现目标任务方法措施将目标任务在部门岗位之间展开形成组织的目标连锁体系。
(3)作用:使企业对环境变化带来的冲突降至最低,使组织的浪费降至最低。
2、决策:围绕一定的组织目标,提出各种可行方案,从中选择一个最满意方案的过程。
3、组织:围绕一定组织目标,进行岗位设计,组建部门,规定各个部门、岗位的职责、权限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
组织的三要素:目标、部门、相互关系4、人事:根据企业组织结构中所规定的职位和任职需求,通过招聘、选拔、培训和考评等活动为企业各部门、各岗位配备合适人选,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1)目的:将合适的人配备到合适的岗位(2)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包括招聘、选拔、培训、报酬等工作。
管理学基础笔记整理
管理学基础笔记整理1. 管理学概述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规律性和特征的学科,它囊括了组织、计划、领导、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管理活动,即在组织中进行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以达成组织目标的行为。
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经验管理阶段、行政管理阶段和科学管理阶段。
经验管理阶段强调经验总结和管理技能,行政管理阶段注重管理原则和管理理论的发展,科学管理阶段侧重于科学方法和规范化管理的应用,同时也提出了许多管理理论,如管理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
3.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1)管理:指指导和协调组织中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2)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规则结合起来的人们。
(3)领导:是指影响和激励员工,引导他们为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4)控制:是指对组织实施的各种活动的规范性的检查和督促。
4. 管理学的核心理论(1)经验管理理论:强调通过经验总结和管理技能来进行管理,侧重于管理者的个人经验和技能。
(2)行政管理理论:由亨利·弗ェ约尔提出,强调管理者必须是行政专家,侧重于管理原则和管理理论的发展。
(3)科学管理理论:由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注重管理科学的方法,强调规范化管理、工作分工和效率管理。
5.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1)奖惩原则:激励机制是企业激励员工变得更加高效的重要手段,奖惩不均衡可能会导致员工工作动力不足。
(2)分工原则:工作应根据不同的功能和资格进行分工。
(3)权责明晰原则:管理者需明确分工职责和权限。
6. 管理者的基本素质(1)智慧:智慧是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之一,管理者需要善于思考和决策。
(2)勇气:管理者需要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能够保持冷静,并勇于承担责任。
(3)谋略:管理者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善于谋略和规划。
(4)责任感:管理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对自己的决策和行动负责。
7. 管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管理学理论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企业管理、组织管理、项目管理以及个人时间管理等方面。
会计《管理学基础》复习笔记
管理学基础复习笔记第一章《管理概述》什么是组织?它主要开展哪些活动?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组织一般需要开展两类活动: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
开展管理活动需要哪些资源?开展管理活动需要下列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
简述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的区别。
(管理工作与作业工作的区别)作业人员是指在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的业务,且不承担对他人工作监督职责的人,他们的任务就是做好组织分派的具体的操作性任务。
管理人员是指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指挥或协调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其工作绩效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组织的成败兴衰。
简述管理工作的性质。
管理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
管理是一门科学,它由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可以用来指导人们从事管理实践。
管理并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它要求管理者以管理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基础,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实现组织的目标。
因此,管理又具有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并不互相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
什么是管理?它有几层含义?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从而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它有四层含义: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过程。
管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
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
管理工作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会,也构成了威胁。
简述管理的任务就是“正确地做正确的事”。
管理工作需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这涉及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
如果说效率涉及组织是否“正确地做事”,那么,是否选择“正确的事”去做就是与效果相关的问题。
管理的任务就是获取、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来确保组织效率和效果双重目标的实现。
管理学基础知识笔记整理
管理学原理1、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2、管理者的责任是:管理一个组织,管理管理者,管理工作和员工。
3、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
4、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5、管理学有别于其他各种专门管理学,它试图从各种不同的组织中概括、抽象、提炼出共同的东西,并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
6、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学习与研究管理学的总的方法论指导。
7、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提出入是经济人。
8、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工人和雇主都必须来一次“,b 理革命”。
9、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10、法约尔的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11、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
任何企业都有六种基本活动或职能。
12、管理活动的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13、管理的十四原则:分工;职权与职员:纪律;统一指挥;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正;任用期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14、马克斯韦伯被人们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15、重视人的试验是霍桑试验。
16、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17、人际关系学派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
沟通(信息)中心学派主张把管理人员盾成为一个住处中心,并围绕这一概念来形成管理理论。
18、经济环境是指组织所在的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状况,包括消费者购买力、利息率、通货膨胀率等都属于经济环境的范畴。
19、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及其他一些具体环境因素。
20、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经济性。
21、计划工作的原理:限定因素原理;许诺原理;灵活性原理;改变航道原理。
限定因素原理决策的精髓。
22、目标管理出现于美国。
.23、1954年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
24、预算作为一种计划,是以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一种报告书,它也可称之为“数字化”的计划。
管理学基础知识要点
管理学基础知识要点管理学基础知识要点1.无形资产的特点是什么?1)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2)无形资产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3)无形资产在创造经济利益方面有较大的不确定性2.简述存货日常管理的内容1)存货归口分级管理2)生活储备资金的日常管理3)未完工产品资金的日常管理4)成品资金的日常管理3.简述长期投资的目的1)保证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和规模的扩大进行控股投资2)为保证企业原料的供应或者扩大市场3以实物技术等作为投资条件,于其他企业联营3)将陆续积攒起来的大笔资金投资于有价证券和其他资产。
而短期投资的基本目在于提高暂时闲置资金的使用率在1年内不能随时变现的证券和其他资产通常用于长期投资,但其中可以随时变现的有价证券可根据需要用于短期投资4.简述加强成本管理的意义第一加强成本管理,降低生产经营消耗,是扩大生产经营的重要条件第二加强成本管理有利于促使企业改善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第三加强成本管理降低生产经营消费为国家资金积累资金奠定坚实基础5.简述企业评价客户信用的五个因素5C评估法事西方传统的信用评价方法是指企业评价客户信用的五个方面的素1)品质这是评价客户信用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指客户力图偿还其债务的可能性2)能力指客户支付货款的能力,它部分由过去有关记录和商业方法测定有时也有企业对用户实际考察来完成3)资本指客户财务状况,一般通过分析财务报表得到一些资料如负债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4)担保品指客户为获得信用而提供给企业作为担保的抵押资产5)行情将影响到客户偿债能力的情况的情况如经济发展趋势,某一特定地区或部门的特殊发展方向等6.简述销售收入的管理的意义1)销售收入是企业补偿生产经营耗费的资金****。
2)销售收入是企业的主要经营成果,是企业取得利润的重要保障。
3)加强销售收入管理,可以促使企业了解市场变化。
4)销售收入是企业现金流入量的主要****。
7.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特点有哪些?1)承担有限责任。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1. 组织行为学: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组织环境中的行为规律,如领导理论、人际关系、团队合作等。
2. 战略管理:制定组织的长期目标和计划,并确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优势。
3. 绩效管理: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评估标准,监测和评估员工的绩效,以提高组
织的绩效。
4. 人力资源管理:负责招聘、培训、绩效管理、激励和员工福利等方面,以确保组
织拥有合适的人才。
5. 决策分析:研究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做出最佳决策的方法,包括决策理论和决策模型。
6. 组织结构:研究组织内部的层级和职权关系,以及部门之间的协作方式和信息流动。
7. 项目管理:规划、执行和监控项目,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和时间表。
8. 领导学:研究领导者的特质、行为和影响力,以提高领导者的管理能力。
9. 沟通管理:研究有效的沟通技巧和策略,以促进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10. 变革管理:管理组织内部的变革过程,包括规划变革、管理变革风险和激励员
工。
11. 营销管理:研究市场需求、竞争分析、产品定位、推广策略和销售渠道等,以实
现组织的市场目标。
12. 供应链管理:管理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协调和协作,以确
保产品和服务的顺利交付。
13. 财务管理:研究资金的筹集、投资与运营,以实现组织的财务目标。
14. 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来管理和处理组织的业务数据和信息,以支持决策
和业务流程。
15. 职业道德:研究工作中的道德问题和道德规范,以引导管理者和员工正确行事。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1.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学科。
它关注组织中人员、资金、设备和信息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2.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主要分为三个层次,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一线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组织的整体战略和目标,中层管理者负责实施和协调各项工作,一线管理者负责具体的操作和监督。
3.组织的基本特征:组织是由不同的人员、职位和部门组成,它们通过各种关系和流程相互连接和协调,共同追求组织的目标。
4.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部门和职位之间的关系和层次。
它可以分为功能型结构、分工结构、事业部门结构、矩阵结构等不同的类型。
组织结构的设计应考虑到组织的目标和策略,以及员工之间的协作和沟通。
5.管理过程:管理过程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环节。
规划是制定组织目标和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计划,组织是建立组织结构和分配资源,领导是激发员工参与和发挥潜力,控制是检查和评估组织实施计划的进展和结果。
6.决策与问题解决:决策是管理者将来自内外部环境的信息和选择汇集起来,做出决策的过程。
问题解决是根据具体的问题和目标,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
7.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在组织内部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
组织文化可以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并对组织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产生影响。
8.组织变革:组织变革是指组织在适应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对组织结构、流程和文化等进行调整和改变。
组织变革需要管理者合理制定变革策略,并有效地推动变革的实施。
9.团队管理:团队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有效地进行团队建设和激励,推动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合作,提高团队绩效和创新能力。
10.领导与领导力:领导是指影响他人行为和价值观的过程。
领导力是具备激励、指导和影响他人的能力。
有效的领导力可以带领团队获取成果,提高组织的绩效和创新能力。
以上是《管理学基础》课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专升本管理学基础上课笔记
管理学基础上课笔记第一章管理学与管理理论识记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事宜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2)管理活动是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3)管理采用的基本措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项基本活动4)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5)管理需要有效地协调和配置组织资源6)管理是一个过程。
管理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基本职能:1决策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经过精心设计、计划而建立的个人地位和权责关系非正式组织是指人们在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中,由于相互之间的联系而产生的共同感情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名集体,并产生一种不成文的非正式的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但没有强制性。
理解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是由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它与具体的生产方式和特定的社会制度无关。
管理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合理的组织社会生产力,故也称作管理的生产力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又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它又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它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管理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受一定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管理的主要角色类型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P6 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可分为{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可分为{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可分为{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1)技术技能2)概念和决策技能3)人际和沟通技能参考书本P8霍桑试验:第一阶段工厂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访谈调查;第四阶段接线工作室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基础第一篇概论一、管理学的重要性二、本课概述三、本课的学习方法1经典名着学习萨缪尔森《西方经济学》曼昆《经济学基础》哈罗德孔茨《管理学》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张五常《经济学解释》郎咸平《郎咸平说》2多种媒体学习报刊杂志:《南风窗》《21世纪经济报道》电视:中央二套《对话》理财频道《郎咸平说》网络:中央电大网站,陕西电大网站百度,谷歌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的含义管理: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管理概念的理解:1管理是在组织中发生的2管理是一种动态的协调过程3管理活动是围绕一定组织的目标进行的。
4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效率投入和产出比二、管理的性质(一)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同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二)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管理的科学性: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实践性管理无定式四、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的职能:计划、决策、组织、人事、领导、激励、控制和协调1计划:对未来行动做出的安排(1)目的:明确组织的目标任务,以及实现组织目标任务的方法措施。
(2)工作包括:制订目标任务制订实现目标任务方法措施将目标任务在部门岗位之间展开形成组织的目标连锁体系。
(3)作用:使企业对环境变化带来的冲突降至最低,使组织的浪费降至最低。
2、决策:围绕一定的组织目标,提出各种可行方案,从中选择一个最满意方案的过程。
3、组织:围绕一定组织目标,进行岗位设计,组建部门,规定各个部门、岗位的职责、权限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
组织的三要素:目标、部门、相互关系4、人事:根据企业组织结构中所规定的职位和任职需求,通过招聘、选拔、培训和考评等活动为企业各部门、各岗位配备合适人选,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1)目的:将合适的人配备到合适的岗位(2)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包括招聘、选拔、培训、报酬等工作。
5领导:管理者运用他的法定权利和自身影响力,影响员工行为的过程。
6激励:管理者重要职责就是激励下属7控制:监控、比较和纠偏的活动。
控制的本质就是使企业活动符合于计划。
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
8协调: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营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古典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泰罗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则:(1)通过动作和时间的研究,开发出每一项工作的科学工作方法,并用它们替代传统的经验方法。
(2)科学的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教育、培训和激励(3)寻求与工人们衷情的合作,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经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
(4)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2、一般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法约尔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3、行政组织理论代表人物:马克思韦伯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核心内容: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体现劳动分工原则,有着明确定义的职权等级,详细的规则和制度,以及非人格化关系的组织模式。
(二)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研究人的行为及其产生原因的科学。
研究分为两个时期1人际关系学说霍桑实验霍桑实验:1924年目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研究。
人际关系学说:(1)工人不仅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的社会需要,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
(3)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2、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主要研究个体在工作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
内容:需要,动机,人性,领导方式。
(三)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1管理过程学派创始人:亨利法约尔管理有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等职能,这些职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
2经验学派代表人物:德鲁克和戴尔通过分析成功和失败的管理经验,来抽象出一些一般性的管理理论或原理。
3系统管理学派代表人物:卡斯特和洛森茨组织是一个由若干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的,为环境所影响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4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
5管理科学学派该学派主张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研究管理中的计划,决策和其他问题,求出最佳方案,实现企业目标。
6权变理论学派该学派认为:组织内部各部分之间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没有绝对有效的或普遍适用理论和方法。
(四)管理理论的新发展1企业战略理论(1)企业战略理论的产生背景企业战略就是企业的最高决策层在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科学的分析基础上作出的有关企业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2)战略构成要素远景目标或目的资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业务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3)企业战略体系总体战略:建立什么样的业务组合,并决定企业资源如何在这些业务之间进行配置。
竞争战略:在某一个业务领域里,企业如何与竞争对手进行竞争成本领先战略(成本低)差异化战略(别具一格)集中化战略(集中于某一局部)职能战略2、人本管理和企业文化人本管理3P:由人构成依靠人管理满足人的需要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称。
企业文化的作用:导向作用凝聚和激励约束作用3企业再造理论企业再造:将组织的作业流程做根本的重新思考与彻底翻新,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于速度上获得戏剧化的改善。
目的:增强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发生质的改变。
如何进行企业再造?以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远需要为目的,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流程当中无实质性作用的环节和过程,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
企业再造带来的变化:(1)工作单位划分从以职能变为以流程为基础(2)每个员工的工作内容从单一变为丰富(3)员工角色从被控制变为参与决策(4)实施全盘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能力和技能(5)组织结构从层级式转为扁平式(6)绩效考核从观察单一活动转变为观察整体活动4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1)系统思考考虑局部也要考虑全体(2)追求自我超越不断超越挑战自我自我批评(3)改善心智模式运用新的眼光看世界,解放思想(4)建立共同愿景(5)开展团队学习要进行五项修炼,必须建立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更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这种组织它由一些学习型的团队构成,这些团队往往都有崇高而正确的核心价值、信念和使命,具有强韧的生命力与实现共同远景的动力。
学习型组织的判断标准:(1)人们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2)人们不断生产知识(3)大家分享组织中的知识(4)组织中的学习与组织远景息息相关第三章计划一、计划工作的含义计划:制订目标任务,并拟订达到目标任务的方法和措施计划工作广义: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紧密衔接的过程二、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1、目的性2、主导性3、普遍性4、效率性三、计划工作的分类(一)按计划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战略远景、宗旨、目标、策略、政策、程序、规划、规则、预算等。
(二)按管理职能分类:生产计划、人力资源计划、销售计划、财务计划等。
(三)计划涉及时间的长短: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等。
(四)按计划影响范围的大小:战略性计划、战术性计划和生产作业性计划四、计划工作的程序1机会分析宏观环境分析行业环境分析自身环境分析2确立目标3分析环境4制订方案5评价方案6选择方案7分解计划8编制计划五、计划工作的主要方法1、滚动式计划法定期修改未来计划的方法,根据前一期的情况,变化来修订下一期的计划2、网络分析技术绘制网络是关键,找出关键路线和关键工序3、线性规划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对实现目标的多种方案进行选择,以使目标达到最优的方法。
第四章目标管理一、目标的含义目标:组织期望实现的成果企业目标:多层次性多元性二、确定目标的原则(1)现实性(2)关键性(3)定量性(4)协调性(5)权变性三、目标管理的含义目标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评等过程,引导员工参与管理,高效实现企业目标。
四、目标管理的特征1目标管理提供了一种将企业整体目标转换为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的有效方式,这种有效方式的关键就是下级参与,或者说是“上下结合”2目标管理强调员工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3目标管理以目标实现的程度进行管理成果的评价,是一种成果的管理。
五、目标管理实施过程1、制定目标(1)目标简明扼要,量化(2)要有科学依据(3)内容不宜太多,要有重点,有挑战性2、目标分解强调员工参与,强调上下级共同参与3、计划实施与控制强调自我管理,上级大胆放手计划完了要考评,对不同的人相应奖罚六、目标管理的利弊利:1有效提高管理效率2有助于企业组织结构改革3激励员工有效工作4有助于开展有效的控制工作弊:1企业员工素质差异会影响目标管理的实施2当管理者和下级之间不能达成一致时,mbo没有说明怎么确定目标3目标管理中的员工参与费时费力第五章战略管理第一节战略概述一战略的含义和特征含义:战略是指组织为了实现长期生存和发展,在综合分析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作出的一系列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谋划。
特征:1全局性2长远性3纲领性4客观性5竞争性6风险性二、战略构成要素(一)战略远景1经营理念2企业宗旨(二)目标与目的(三)资源(四)业务(五)组织1组织结构2管理体制三战略体系的构成(一)公司层战略(二)业务层战略(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三)职能战略第二节战略管理过程一战略分析(一)外部环境的分析1宏观环境分析(政治、法律、经济、技术)2产业环境分析(1)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2)潜在入侵者的威胁(3)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4)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5)替代品威胁(二)内部环境分析充分的用户价值难以模仿性延展性二、战略制定SWOT分析矩阵(1)SO组合(2)WO组合(3)ST组合(4)WT组合(一)战略实施1将战略方案分解2编制行动计划3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二)战略控制主动调整被动调整第三节总体战略一、稳定型战略(一)稳定型战略的含义和特征含义:指组织在战略期内达到的经营状态基本保持在战略起点水平上的战略。
特征:(1)继续提供相同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原有顾客的需要。
(2)保持现有的市场占有率和产销规模或者略有增长,稳定和巩固现有的市场地位。
(3)满足于过去的经济效益水平,继续追求与过去相同的经济效益目标及其他目标。
(4)在战略期内,每年所期望取得的业绩按大体相同的比率增长,实现稳步发展。
(二)稳定型战略的适用条件(1)市场需求及行业结构基本稳定或较小波动,组织面临的竞争挑战和发展机会比较少。
(2)决策层不希望承担大幅度改变现有战略所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