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执业医师复习资料——环境卫生学_复习

合集下载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备考题及答案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备考题及答案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备考题及答案2017年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备考题及答案1.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包括()。

A.大气圈B.水圈C.土壤岩石圈D.生物圈E.以上都包括【答案】E2.下列哪项不是反映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常用生理指标()。

A.皮肤温度、体温B.脉搏、心率C.代谢产热量D.出汗量E.温热感【答案】C3.下列哪项不是健康城市的标准()。

A.清洁的环境、可靠的食品、饮水、能源供应B.舒适的生活条件、便利的交通体系C.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方便市民沟通和联系D.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健康服务质量E.保证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等基本要求【答案】B4.环境卫生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A.自然环境B.生活居住环境C.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答案】D5.引起"富营养化"的原因是()。

A.能量流动失去平衡B.温室效应C.酸雨D.氮循环不平衡E.以上都是【答案】D6.居住建筑密度是指()。

A.每人居住建筑用地面积B.单位面积上的居住人数C.使用面积占建筑面积之比D.居住建筑基底面积/居住建筑用地面积E.每万平方米上的建筑物个数【答案】D7.环境影响评价是指()。

A.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评价B.多年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评价C.将来要建设的项目可能对环境的影响评价D.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评价E.寻找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的评价【答案】C8.下列哪项不是氯化消毒的方法()。

A.普通氯化消毒法B.氯胺消毒法C.折点消毒法D.二氧化氯消毒法E.过量氯消毒法【答案】D9.下列何者不包括在生活饮用水标准中()。

A.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B.毒理学指标C.细菌学指标D.水体自净指标E.放射性指标【答案】D10.酸雨是指降水的pH值小于()。

A.6.6B.5.6C.4.6D.3.6E.2.6【答案】B11.测定大气中有害气体的采样高度为()。

A.呼吸带高度B.0.5米的高度C.1.0米的高度D.3米的.高度E.5米以上高度【答案】A12.某工厂每日燃煤1000吨,煤中含硫量为1%,约有10%的硫转入炉渣中,该工厂每日可向大气中排放SO2()。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复习题附答案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复习题附答案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复习题附答案复习题一:选择题1.住宅环境对健康影响的特点( )A.主要是影响人们的生活、居住、学习、工作B.主要是影响小气候C.主要是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表现为慢性、潜在性和功能上的不良影响D.主要是对新迁入居住的家庭成员的健康产生影响E.主要是影响日照、采光、噪声、绿化和空气清洁状况等2.住宅建设应遵循( )A.适用、经济、方便生活、美观的原则B.适用、经济、符合卫生要求的原则C.适用、经济、卫生、方便生活、美观的原则D.适用、经济、符合卫生要求、方便生活、美观的原则E.方便生活、卫生、美观的原则3.住宅的卫生规模是指根据( )提出的住宅居室容积、净高、面积和进深等应有的规模。

A.小气候要求B.卫生要求C.建筑要求D.环境保护要求E.房间的配置要求4.室内空气中( )的含量是用作评价空气清洁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作为居室容积是否符合卫生要求的重要指标之一。

A.CO2B.HCHOC.VOCSD.222RnE.B(a)P5.我国《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 50096—1999)》规定居室净高为( )A.1.8m~2.2mB.2.Om~2.5mC.2.4m~2.8mD.2.5m~3.OmE.3.Om~3.5m6.判断机体热平衡是否受到破坏的最直接的指标是( )A.脉搏B.皮温C.出汗量D.体温E.温热感7.住宅室温标准一般指气湿、气流、热辐射在正常范围时,居室中央距地板( )高处的气温A.0.5mB.1.OmC.1.5mD.2.OmE.2.5m8.室内外存在同类污染物发生源时,该污染物的( )A.室内浓度往往是低于室外浓度。

B.室内浓度往往是与室外浓度相等。

C.室内浓度往往是高于室外浓度。

D.室内浓度往往与室外浓度无关。

E.室内浓度往往与室外其他污染物浓度有关。

9.居室内的自然照度至少需要( )才能基本满足视觉功能的生理需要。

A.151xB.251xC.301xD.751xE.1001x10.冬季建筑施工加入的防冻剂,会造成建筑物渗出( )A.HCHOB.NH3C.NO2D.SO2E.222Rn11.尘螨是家庭室内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之一,常隐藏在( )A.空调机冷却塔的冷却水B.淋浴器、洗衣机C.加湿器、水龙头D.微波炉、计算机E.床铺、家具和地毯12.建筑材料和装饰物品中含有大量( )等污染物。

公卫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环境卫生学-第一单元绪论

公卫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环境卫生学-第一单元绪论

公卫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环境卫生学-第一单元绪论[单选题]1.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危害在于A.生物数量减少B.生物遗传性状改变C.生物适应能力下降D.生物数量和种类都减少E.(江南博哥)物种减少以致灭绝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如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生态的多样性。

其锐减最直接的危害在于物种减少以致灭绝,因而选择E。

掌握“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知识点。

D.HClE.含氯氟烃(氟利昂,CFCs)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从而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这些气体统称为温室气体,主要包括CO2、甲烷、氧化亚氮(N2O)和含氯氟烃(氟利昂,CFCs)等。

掌握“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知识点。

[单选题]5.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CFCs)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是A.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等生态破坏B.臭氧层破坏C.形成酸雨,破坏生态系统D.生物多样性锐减E.植被破坏,导致沙漠化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臭氧层破坏:其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造成的,其对健康的危害在于大气中的臭氧对太阳紫外线的阻挡作用减弱,而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可使人类皮肤癌、白内障的发生率增加。

掌握“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知识点。

[单选题]6.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是大面积森林的砍伐和燃料燃烧产生的A.大量CO2B.大量NO2C.大量SO2D.大量CO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从而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这些气体统称为温室气体,主要包括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和氯氟烃(氟里昂)等。

掌握“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知识点。

[单选题]7.印度博帕尔农药厂爆炸事故中,泄漏的有毒物质是A.氰化氢B.硫化氢C.异氰酸甲酯D.苯系化合物E.高浓度一氧化碳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1984年12月2日深夜和3日凌晨,博帕尔农药厂的一个储料罐进水,罐中的化学原料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储料罐爆炸,41吨异氰酸甲酯泄漏到居民区,酿成迄今世界最大的化学污染事件。

环境卫生学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

环境卫生学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

第一节绪论环境卫生学基本概念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是环境科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卫生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一、环境卫生学研究对象环境卫生学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阐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人体对环境的作用所产生的反应,即环境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

这是环境卫生学的基本任务。

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庞大系统,由多种环境介质和环境因素组成。

环境介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

具体是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环境介质的三种物质形态(气、液、固)可以相互转化,其承载的物质也可以相互转移。

环境因素是被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

以环境介质为载体。

既有有益因素,也有有害因素。

通常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环境介质)通常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前者如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后者如人类为从事生活活动而建立起来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以及有关的生活环境因素(如家用化学品)等。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三类。

1.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小气候、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

2.化学因素:内分泌干扰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3.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和生物性变应原等。

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次生环境:是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

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对原生环境施加了影响,严重时造成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近百年来,全世界已发生数十起环境污染造成的严重公害事件。

XX年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环境卫生学

XX年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环境卫生学

XX年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环境卫生学一、绪论 1.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 2.环境卫生工作环境和环境卫生学的任务 (1)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 (2)环境卫生监测、监督 (3)环境卫生专题调查二、环境与健康 1.人类与环境(1)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2.环境污染与自净 (1)环境污染的概念、、特征 (2)环境污染的的自净 3.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作用 (1)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和污染物在体内的转归 (2)影响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 4.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1)急、慢性危害 (2)致癌、致畸危害
5.环境流行病学调查 (1)环境流行病学调查的内容、方法 (2)流行病学分析常用的指标三、大气卫生 1.大气理化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 (1)大气物理性状与健康的关系 2.大气污染及常见污染 (1)大气的污染 (2)常见的大气污染物 3.影响大气污染的因素 (1)污染源方面的因素 (2)大气自净方面的因素 4.大气污染的危害 (1)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 (2)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间接危害
5.大气卫生标准 (1)大气卫生标准的概念、制定大气卫生标准的原则的方法以及我国现行大气卫生标准
6.大气污染的调查与监测 (1)大气污染源的调查 (2)大气污染状况的调查与监测 (3)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和生活卫生条件影响的调查 (4)大气污染调查结果的分析和评价
四、水体卫生 1.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 (1)物理性状指标 (2)化学性状指标 (3)生物学性状指标
2.水体的污染与自净 (1)水体主要污染和主要污染物 (2)水体污染的自净
3.水体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急、慢性中毒
4.水质卫生标准地面水水质卫生标准 5.水体污染的调查与监测(1)污染源的调查 (2)水体污染的调查和监测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

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环境卫生学environmental health/hygiene: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研究对象: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环境: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体,这个系统由多种环境介质和环境因素所组成。

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Hormesis效应(兴奋效应):某些物质在低剂量时对生物系统具有刺激作用,而在高剂量时具有抑制作用。

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次生环境: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

全球性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3.酸雨;4.生物多样性锐减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内容:1.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理论性研究;2.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确认性研究;3.创建和引进适宜于环境卫生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4.研究环境卫生监督体系的理论依据。

今后任务:1.加强环境因素健康效应的研究;2.新技术、新方法在环境卫生工作中的应用;3.加强环境与健康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4.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5.开拓环境卫生工作的新领域。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人类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人为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可分为: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生物圈生物圈biosphere:地球上所有生命物质及其生产环境的整体。

生态系统ecosystem: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整体性、开放性、自调性、可持续性食物链food chain:在生态环境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逐级被吞食以满足生存需要而建立起来的锁链关系。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复习重点:第十一章城乡规划卫生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复习重点:第十一章城乡规划卫生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复习重点:第十一章城乡规划卫

第十一章城乡规划卫生
一.城乡规划卫生的原则:
1. 控制城市规模
2. 确定城市性质
3. 远期规划和近期规划结合,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结合
4. 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
5. 加强安全防患,促进人际交往
二.城市环境噪声
1.城市噪声的来源: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

2.城市环境噪声的评价指标:
·累积百分声级(L10、L50、L90)用声级计每隔5s读取一瞬时A 声级,连续读取一组数据(例如100个),然后统计求出L10、L50 和 L90(单位: dB)
①L10:测量时段10%时间超过的声级;噪声峰值;100个数据由小至大排列,90%位数
②L50:测量时段50%时间超过的声级;噪声均值;100个数据由小至大排列,50%位数
③L90:测量时段90%时间超过的声级;相当于噪声本底值(背景值);100个数据由小至大排列,10%位数
·等效声级:在某规定时间内A声级的能量平均值用LAeq表示,单位为dB.如果噪声测定数据呈正态分布,则等效声级可用下式近似计算LAeq= L50+d2/60(其中d = L10 - L90)环境噪声标准一般以等效声级作指标。

·昼夜等效声级:昼间:6:00-12:00;夜间22:00-6:00;计算时将夜间测得的等效声级增加 10dB校正值。

·其他:交通噪声指数、噪声污染级、A声级(LA)、最大声级
(Lmax)
3.城市环境噪声的控制措施:
①合理功能分区;
②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
③交通干道两侧设置隔声屏障;
④加强交通管理。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复习重点:第五章饮用水卫生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复习重点:第五章饮用水卫生

第五章饮用水卫生一.饮用水和健康1.★介水传染病(water-borne communicable disease):由于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用被这种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又称水性传染病。

·流行原因有:①水源受病原体污染后,未经处理和消毒即供饮用。

②处理后的饮用水再次被病原体污染(二次污染)。

·介水传染病种类: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原虫性疾病。

·★特点(xz):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出现暴发性流行;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患者有同一水源饮用史;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2.饮用化学性污染主要引起是慢性中毒和远期危害。

①氰化物: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症状(急性缺氧呼吸困难;慢性神经衰弱、运动肌酸痛等)②硝酸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婴儿);亚硝酸盐与胺在体内合成有致癌性的亚硝胺3.饮用水消毒副产物与健康危害(都看)①★氯化消毒副产物:在氯化消毒过程中氯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所产生的卤代烃类化合物。

a种类:挥发性三卤甲烷 (THMs)和非挥发性卤代乙酸(HAAs)两大类为主。

此外还有3-氯-4-(二氯甲基)-5-羟基-2(5氢)呋喃酮(MX )(造成氯化饮水致突变性重要成分,动物致癌)等。

b影响其形成的因素:有机前体物的形成;加氯量、溴离子浓度以及PH等因素。

有机前体物:通常把水中能与氯形成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有机物称之。

c对健康影响:致突变性和致癌性,有的还有致畸性和神经毒性作用。

d防治措施:·减少有机前体物:减少水源有机性污染;选择有机前体物含量低的水源;加强混凝沉淀和过滤,降低卤代烃前体物;防止藻类在水处理构筑物上生长;采取中途加氯,避免预氯化。

·去除已形成的氯化副产物:颗粒活性炭滤池过滤,吸附去除氯化副产物;煮沸2~3分钟,可去除部分三卤甲烷类物质。

·选用不产生卤代烃的消毒剂(O3、ClO2)②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迅速分解为亚氯酸盐、氯酸盐和氯化物。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复习重点:第七章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复习重点:第七章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第七章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一.★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biogeochemical disease ):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又称地方病。

常见的地方病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等。

影响因素:营养条件、生活习惯、多种元素的联合作用。

二.碘缺乏病( IDD )是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其中主要临床表现是甲状腺肿和克汀病。

(一般当水碘含量<10ug/L 或每日摄碘量<40ug 易发病,胚胎期、婴儿期缺碘可引起克汀病, 生长期缺碘引起甲状腺肿。

)1. ·碘的生理作用(*):促进生长发育;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影响蛋白质、糖和脂类的代谢;调节水和无机盐;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其他:消化道、造血系统、生殖系统等。

·碘缺乏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地区分布;人群分布(青春期,女>男);时间趋势。

·影响因素(*):自然地理因素、水碘含量、协同作用、经济状况、营养不良。

·☆划分标准:见下表2. ☆地方性甲状腺肿①定义:主要是机体缺碘引起的以甲状腺代偿性肿大为主要表现的地方病。

②发病原因:缺碘;致甲状腺肿物质(有机硫化物);其他③临表:甲状腺肿、压迫症状④诊断标准:a生活于碘缺乏区(水碘低于10μg/L,尿碘低于100μg/L);高碘地区(水碘高于300μg/L,尿碘高于800μg/L);或存在致甲状腺肿物质的地区;b甲状腺明显增大,当超过受检者拇指末节并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和甲状腺癌等疾病后,即可诊断;c在上述地区内, 采用PPs抽样方法, 8~10岁学生的甲状腺肿大率大于5%就可诊断。

⑤分型:·弥漫型 (甲状腺均匀增大,触诊摸不到结节)·结节型 (在甲状腺上可摸到一个或几个结节)·混合型 (在弥漫肿大的甲状腺上可摸到一个或几个结节)⑥分度:·正常:没有任何可触知的或可见的甲状腺肿大(看不见,摸不着 )·Ⅰ度:头部保持正常位置时,甲状腺容易看到。

公卫执业医师复习资料——环境卫生学-复习

公卫执业医师复习资料——环境卫生学-复习

1.环境卫生学(environmental health/hygiene) 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2.环境介质(environmental media):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而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

3.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通过环境介质的载体作用,或参与环境介质的组成而直接或间接对人体起作用,是被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有机或无机的组成成分4.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因素,如清洁并含有正常化学成分的空气、水、土壤,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小气候,秀丽的风光等。

也有不利因素如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5.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

6.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7.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8.生态环境 ecological environment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自然环境。

9.生态系统 ecosystem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10.食物链 food chai n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逐级被吞食以满足生存需要而建立起来的链锁关系,称食物链。

其本质是生物通过食物链使物质和能量在生物种群间得以循环和流动。

公卫助理医师-综合笔试-环境卫生学-第二单元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公卫助理医师-综合笔试-环境卫生学-第二单元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公卫助理医师-综合笔试-环境卫生学-第二单元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单选题]1.影响环境污染物在体内或靶部位蓄积量的因素是A.摄入量、生物半减期和作用时间B.吸收量、排出量和蓄积量(江南博哥)C.进入途径、排出方式和作用时间D.吸收量、排除方式和作用时间E.摄入量、进入途径和排出方式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除了作用时间以外,影响体内或靶部位蓄积量的重要因素还有化学物质的生物半减期和摄入量。

生物半减期长的化学物质在较短的时间内蓄积量就可达到有害作用水平,而生物半减期短的,在一定的剂量下长期暴露也不会造成危害。

摄入量愈大,达到平衡后其最大蓄积量也愈大;摄入量少,则体内最大蓄积量也少。

如果摄入量减少到致使体内最大蓄积量低于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长期作用也观察不到对机体的有害效应。

掌握“环境暴露与机体反应的特征★”知识点。

[单选题]2.进入机体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个机体所呈现出的生物效应强度间的关系被称为A.有效剂量B.作用强度C.剂量-反应关系D.剂量-效应关系E.相关关系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个体或群体中发生的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掌握“环境暴露与机体反应的特征★”知识点。

[单选题]3.随着环境有害因素的剂量增加,产生某种生物学效应的个体数随之增加,通常以出现特定生物效应的个体数占总测定个体数的百分数来表示,这种关系是A.因果关系B.剂量-效应关系C.剂量-反应关系D.对立统一关系E.相互作用关系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随着有害因素剂量增加,产生某种特定生物学效应的个体数随之增加的关系,称为剂量-反应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个体或群体中发生的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掌握“环境暴露与机体反应的特征★”知识点。

[单选题]4.影响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是A.污染物的理化特性B.剂量C.作用持续时间D.个体感受性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影响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剂量、作用时间、反应条件和个体敏感性等。

公卫执助考纲中环境卫生学部分的内容

公卫执助考纲中环境卫生学部分的内容

公卫执助考纲中环境卫生学部分的内容环境卫生学这个话题,听起来可能有点枯燥,但其实说白了就是搞清楚我们身边的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有些人可能觉得,环境卫生就像是做清洁工作,扫扫地擦擦窗,真的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实际上,它可不单单是这些。

它关系到我们呼吸的空气、喝的水、吃的东西,甚至是走的每一条街,每一条小巷。

别看它看似离我们很远,环境卫生学就像我们生活中的“隐形守护神”,时时刻刻都在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要说环境卫生学,它说的东西也不复杂。

就拿空气来说,大家都知道,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有多大。

要是空气不好,咱们可不就得“背锅”吗?咳嗽、气喘,可能啥病都接踵而来。

而这些健康问题,就跟我们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

所以,你看,环境卫生学讲的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生活场景”,它不仅仅是空中的尘土,水里的脏东西,甚至地面上的垃圾。

试想一下,你每天都要吸进那些含有污染物的空气,喝上不干净的水,吃了让你不舒服的食物,这可不就影响到你身体的各个部位吗?真要这样下去,老百姓的身体能不垮掉吗?可是,环境卫生学说的是如何改变这些,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喝到干净水,吃得健康,生活得舒心。

所以,环境卫生学不光是书本上的学问,它其实是关系到我们每天怎么生活,怎么幸福的。

比如说水污染,这事儿你千万别小看,水源头一不干净,你可能就吃了“毒水”,生病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可别觉得只有农村才有这个问题,城市的水也未必有多干净。

有些地方的自来水,水厂过滤不彻底,污染物可能根本没去掉。

所以,环境卫生学提醒我们,水质不合格,水污染,真是对身体健康的一大隐患啊!再说空气污染,哎呀,不得不提。

空气中有很多看不见的东西,尤其是雾霾天,跑出去转个角,可能就吸进去了大量有害物质。

你可别觉得自己身体好,免疫力强就不怕,时间一长,这些污染物就会默默侵害你的健康,影响你的呼吸系统,让你生病。

有些时候,空气里的污染物甚至会导致咳嗽、气喘,甚至是心脏病这些问题,真的是悄无声息,就在你不经意间发生了。

公卫执业医师试题解析-环境卫生学

公卫执业医师试题解析-环境卫生学

公卫执业医师试题解析-环境卫生学一、名词解释1.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factors):是被环境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环境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

2.生态系统(ecosystem):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3.健康效应谱(spectrumofhealtheffect):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的效应是一个连续的多个阶段的过程,整个效应从弱到强分为5级,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称为健康效应谱。

4.温室效应(greenhouseeffect):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从而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5.有效氯:用于饮用水消毒的含氯化合物中具有杀菌能力的有效氯成分称为有效氯。

6.基准(criteria):根据环境中有害物质和机体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考虑敏感人群和暴露时间而确定的对健康不会产生直接或间接有害影响的相对安全剂量(浓度)。

7.生态系统健康(ecosystemhealth):指具有活力和自调节能力、结构稳定的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的综合特性。

8.住宅朝向:指住宅建筑物主室窗户所面对的方向,它对住宅的日照。

采光、通风、小气候和空气清洁程度等都能产生影响。

9.地方性克汀病(endemiccretinism):是一种主要由于地区性环境缺碘引起的地方病,是碘缺乏病的主要表现之一,患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体格矮小,听力障碍,神经运动障碍和甲状腺功能低下,伴有甲状腺肿。

10.环境质量评价(environmentalqualityassessment):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客观的定性和定量调查分析、描述、评价和预测。

二、填空1.饮用水中的______被认为是继肝炎病毒、______之后,又一导致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答案】微囊藻毒素;黄曲霉毒素2.人体对产热和散热的调节根据其机制可分为______体温调节和______体温调节两大类。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考题解析3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考题解析3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考题解析问答题1.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

答:定义: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科学,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研究对象:环境卫生学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这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研究内容: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确认性研究、创建和引进适宜于环境卫生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环境卫生监督体系的理论依据。

2.何为生物标志物?试述环境与健康研究中的生物标志物的种类。

答:生物标志物是生物体内发生的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关键事件的指示物,是机体由于接触各种环境因子所引起机体器官、细胞、亚细胞的生化、生理、免疫和遗传等任何可测定的改变。

生物标志物分为暴露生物标志物、效应生物标志物和易感性生物标志物。

3.试述水俣病的成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答:概念及成因:日本水俣湾居民长期食用受甲基汞污染的鱼贝类而引起的慢性甲基汞中毒。

主要是由当地化工厂排放大量的含甲基汞废水进入水域所致。

临床表现:发音困难,肢端麻木、视野缩小,运动失调,狂躁不安等;先天性水俣病发病机制:无机汞变成甲基汞或甲基汞排入水体;甲基汞经水生食物链进入人体,变成氯化甲基汞;吸收入血液的甲基汞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巯基结合入脑;由于甲基汞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脑组织,从而对胎儿脑组织造成广泛的损害,出生后成为先天性水俣病。

4.酚、多氯联苯的危害有哪些?答:酚的危害有:急性酚中毒表现为大量出汗、肺水肿、吞咽困难、肝及造血系统损害、黑尿等;不少酚类化合物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污染水体使水的感官形状恶化。

酚、多氯联苯的危害有:多氯联苯是一类广泛存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多氯联苯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可干扰体内的内分泌状态,出生前接触多氯联苯可使子代的发育及出生后行为异常;多氯联苯可在母乳中浓集通过授乳影响子代;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受损,生长发育障碍;米糠油中毒事件。

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整理

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1、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害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群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环境卫生学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

2、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庞大系统,由多种环境介质和环境因素组成。

环境介质是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其三中物质形态(气、液、固)不会以完全单一介质形式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3、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前者如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后者如人类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及相关环境因素。

4、人和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1)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2)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3)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4)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双重性。

5、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三类。

6.、(见后)一次污染物: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如光化学烟雾、无机汞化合物。

7、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认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因素。

次生环境:是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

8、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皮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1、按环境要素的属性及特征,可将人类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和社会环境。

2、三个基本圈带: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

大气圈可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逸散层(外大气层),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便于取用的河水、湖水和浅层地下水等淡水仅占水圈总量的0.2%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环境卫生学(environmental health/hygiene) 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2.环境介质(environmental media):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而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

3.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通过环境介质的载体作用,或参与环境介质的组成而直接或间接对人体起作用,是被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有机或无机的组成成分4.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因素,如清洁并含有正常化学成分的空气、水、土壤,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小气候,秀丽的风光等。

也有不利因素如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5.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

6.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7.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8.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自然环境。

9.生态系统ecosystem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10.食物链 food chai n在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逐级被吞食以满足生存需要而建立起来的链锁关系,称食物链。

其本质是生物通过食物链使物质和能量在生物种群间得以循环和流动。

11.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和难降解的有机物,可通过食物链而转移到高位营养级生物的体内,而使其浓度逐级在生物体内放大,即生物放大作用。

12.生物富集作用(bioenrichment)生物从环境中摄入浓度极低的重金属元素或难降解的化合物,在体内逐渐累积起来,使生物体内该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大大超过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作用。

13.功能蓄积(functional accumulation )有些环境污染物,进入机体后,能较快地被分解并以多种形态迅速排出体外。

多次重复暴露或长期暴露后,不在机体内蓄积。

但在靶组织或靶器官产生的有害效应可逐渐累积,最终造成器官或组织的病理损害,这称为功能蓄积14.生态系统健康(ecosystem health)是指具有活力、结构稳定和自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的综合特性。

15.健康效应谱(spectrum of health effect):指人群暴露于环境污染物时产生的不良反应在性质、程度和范围上所表现出的征象。

16.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当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数量或浓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影响到人体健康,则称为环境污染。

17.天然污染(natural pollution):自然原因形成,例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18.人为污染(anthropogenic pollution):人为污染是由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造成的,可来自固定污染源(如烟囱、工业排气管等)和流动污染源(汽车、火车等各种机动交通工具)。

19.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s,TSP):是指粒径≤l00μm 的颗粒物,包括液体、固体或者液体和固体结合存在的, 并悬浮在空气介质中的颗粒。

20.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le,IP;thoracic particulate matter,PM10):指空气动力学直径≤l0μm的颗粒物,因其能进人人体呼吸道而命名之,又因其能够长期漂浮在空气中,也称为飘尘(suspendeddusts) 。

21.细颗粒物(fine particle;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细颗粒。

它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更长,易于滞留在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中,其中某些较细的组分还可穿透肺泡进入血液。

PM2.5更易于吸附各种有毒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元素。

对健康的危害极大。

22.超细颗粒物(ultrafine particle; ultra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0.1):指空气动力学直径≤0.1μm的大气颗粒物。

PM0.1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多为大气中形成的二次污染物。

23.热岛(heat island)现象:人口密集的城市热量散发远远大于郊区,结果造成城区气温较高.往郊外方向气温逐渐降低。

如果在地图上绘制等温图,城区的高温部就像浮在海面上的岛屿24.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从而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

25.大气稳定度(atmospheric stability):大气稳定度表示气体垂直运动的程度。

水资源(water resources):是指全球水量中对人类生存、发展可用的水量,主要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

26.水资源(water resources):是指全球水量中对人类生存、发展可用的水量,主要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

27.水浑浊度(turbidity)表示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物对光线透过时的阻碍程度。

28.总固体(total solid)是指水样在一定温度下缓慢蒸发至干后的残留物总量,包括水中的溶解性固体和悬浮性固体29.硬度(hardness of water)指溶于水中钙、镁盐类的总含量,以CaCO3(mg/L)表示。

水的硬度一般分为碳酸盐硬度(钙、镁的重碳酸盐和碳酸盐)和非碳酸盐硬度(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等)。

也可分为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

30.溶解氧 (dissolved oxygen,DO)指溶解在水中的氧含量。

31.化学耗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氧化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

它是测定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间接指标,代表水体中可被氧化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的总量。

32.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指水中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被需氧微生物分解时消耗的溶解氧量。

以20℃培养5日后,1L水中减少的溶解氧量为5日生化需氧量(BOD205)。

清洁水生化需氧量一般小于1mg/L。

33.细菌总数(bacteria count):指1ml水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经37℃培养24小时后生长的细菌菌落数。

它可以反映水体受生物性污染的程度,水体污染愈严重,水的细菌总数愈多。

34.大肠菌群(total coliforms)是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在37℃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24小时内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细菌总数反映地表水受微生物污染的总体情况;总大肠菌群反映受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情况。

35.水体污染(water pollution):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其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和水体底质的理化特性和水环境中的生物特性、组成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使用价值,造成水质恶化,乃至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36.水体自净(water self-purification):是指水体受污染后,污染物在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下,使污染成分不断稀释、扩散、分解破坏或沉入水底,水中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水质最终又恢复到污染前的状况。

37.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当湖泊、水库水接纳过多含磷、氮的污水时,可使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水体富营养化。

由于占优势的浮游生物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红色、绿色、蓝色等,这种情况出现在淡水中时称水华(water bloom),发生在海湾时叫赤潮(red tide)。

38.介水传染病(water-borne communicable diseases):指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用被这种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又称水性传染病39.集中式给水(central water supply)是指由水源集中取水,经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通过输水管送到用户的供水方式。

40.土壤污染(soil pollution)是指在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出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中,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畜健康的现象。

41.土壤中的背景值(background level)是指该地区未受污染的天然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42.环境容量(environment capacity)是指一定环境单元、一定时间内、在不超过土壤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土壤对该污染物能够容纳的最大负荷量。

43.腐殖质(humus)即进入土壤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等死亡残体经分解转化形成的物质,是土壤特有的有机物质,约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85%~90%。

44.土壤自净作用(soil self-purification)是指受污染的土壤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作用,使病原体死灭,各种有害物质转化到无害的程度,土壤可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这一过程称为土壤自净。

45.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46.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IDD)是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47.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是由于一定地区的环境中氟元素过多,而致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经饮水、食物和空气等途径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又称地方性氟病。

48.住宅(residential building):是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为了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因素中的有利作用和防止其不良影响而创造的生活居住环境。

49.健康住宅(health residence):是指在符合住宅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突出健康要素,以人类居住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多层次的需求,为居住者创造一个健康、安全、舒适和环保的高品质住宅和社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