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保护区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报告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精)
第一章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第一节自然环境与保护区历史一、自然环境天目山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由东西两峰组成,东峰大仙顶海拔 1480米 , 称东天目山;西峰仙人顶海拔 1506米,曰西天目山,两峰遥相对峙。
两峰之巅各天成一池 , 宛若双眸仰望苍穹 , 因而得名“ 天目” 。
该名始于汉,显于梁,古称“ 浮玉” 。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天目山,所辖地域总面积 4284 ha,地理位置为30°18′~30°25′ N , 119°23′~119°29′ E ,距杭州 94km 。
天目山山体古老,系下古生界地质构造活动为始,继奥陶纪末褶皱断裂隆起成陆,燕山期火山运动渐呈主体,为“ 江南古陆” 一部分。
经第四纪冰川作用,地貌独特,峰奇石怪,天然自成, 素有“ 江南奇山” 之称。
全山出露寒武系、奥陶系、侏罗系、第四系等地层。
流纹岩、流纹斑岩、溶结凝灰岩、沉凝灰岩、脉岩兼而有之。
天目山的地质构造特征形成了天目山独特的地貌,如四面峰、倒挂莲花、狮子口等地悬崖、陡壁、深涧,千亩田、东关、西关溪持坑坞等地的冰碛垅, 阮溪东坞、千亩田等地的冰窖,西关溪上游的冰川槽谷,开山老殿、东茅蓬的冰斗等。
天目山山势高峻,分长江、钱塘江而立。
天目山南坡诸水汇于天目溪,注入钱塘江。
北坡为太湖之源,汇聚长江入东海。
天目之水清凉透彻,矿化成份丰富,水质优良。
天目气候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型,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季风强盛,四季分明。
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 14.8~8.8℃ , 最冷月平均气温 3.4~2.6℃,极值最低气温 -13.1~-20.2℃, 最热月平均气温 28.1~19.9℃,极值最高气温 38.2~29.1℃。
无霜期235~209d 。
雨水充沛,年雨日 159.2~183.1d ,年降水量达 1390~1870mm ,积雪期较长,比区外多 10~30d ,形成浙江西北部的多雨中心。
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Ke r s Mo n in y wo d : u tT a mu;f r s l d c p at r ;l n s a e i d c s oet a s a e p t n n e a d c p n i e ;Ge g a h c I f r t n S s m o r p i n oma i y t o e
Ree v a lsi e nof etp so rs ln sa ep th sicu igb o de v d frs , o i ru rs,C — sre w scasf d it v e f oe t a d c p ac e n ldn r a la e oet c nf o sf e t O i i y f e o
收 稿 日期 :0 l 4—1 2 1 —o 5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0 7 9 3 资助 ; 3 8 16 ) 浙江省科技厅项 目(0 9 3 0 3 资助。 20 C26 )
第1 作者 : 吴兆艳 ( 9 5 ) 女 , 18 一 , 硕士生。研究方 向: 森林景观格局 , 景观可视化 。E m i w zayn 8 13.o 。 — al uhoa l@ 6 . r : cn
然 景观 。 关键 词 : 日山 ; 天 森林 景观 格局 ; 景观指 数 ; I GS
中图分类号 :78 5 ¥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9 —11 (0 10 — 0 2 0 2 5 94 2 1 )5 0 6 — 5 0
An l ss o o e tL n s a e P te n i u tT a mu ay i fF r s a d c p a tr n Mo n in
( .Sho f ni n n eh o g , hj n & F U i rt,Lna hj n 13 0, hn ; 1 c ol v omet cnl y Z ei gA oE r T o a nv sy i’ Z ei g3 10 C ia ei n a 2 d ns ao ueuo u t in uN t n l a r eev , i' hj n 3 0 hn ) .A miirt nB ra fMon a m ai a N t eR sre Ln nZ eag3 0 ,C ia ti T o u a i 1 1
杭州天目山野外实习报告
杭州天目山野外实习报告一、前言随着我国生物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野外实习在生物学教育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了更好地了解自然、探索生命奥秘,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于2023年7月3日至7月11日,前往浙江杭州临安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一场为期九天的野外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内容涵盖了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大板块,我们将结合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总结本次实习的收获和感悟。
二、实习内容1. 植物实习在天目山,我们见识到了丰富的植物资源。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识别了许多不同的植物种类,对它们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标本制作环节,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地制作植物标本,掌握了叶脉纹理、叶质、花序和果实类型等科学描述方法。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植物分类学知识有了显著的提高。
2. 动物实习在动物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扫网、空网、毒瓶毒箱等捕虫工具,对天目山区的昆虫资源进行了调查。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还学会了昆虫标本的制作方法,将捕获的昆虫制作成标本,为学校标本库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多种鸟类和水生生物,对它们的生活习性、分布特点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3. 微生物实习在微生物实习环节,我们学会了如何采集土壤样本,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了解了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对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实习收获1. 知识层面: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还学到了许多实践技能。
在植物、动物、微生物三个方面,我们的知识体系得到了完善,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实践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与了实地考察、标本制作、土壤样本采集等多种实践活动,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团队合作:本次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协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这对于我们今后在学术研究、工作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环保意识:在天目山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更加明白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普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普资源的建设与利用李延芳李延芳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及其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成为当今世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区域、国内科研院校的科教基地及公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去处。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被国家、省、市各级相关部门先后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浙江省生态道德教育基地”、“杭州市精神文明教育基地”等等。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普资源优势一、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普资源优势生物多样性:天目山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区内地质古老、气候温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丰富,被誉为“物种基因库”、“世界级的昆虫模式标本产地”。
据调查统计,区内有高等植物246科974属2160种。
有脊椎动物341种。
另外区内尚有丰富的昆虫资源,现已定名的就有4209种。
本保护区的植物温带、亚热带区系成分特征显著,特有、珍稀植物丰富。
据国务院1999年8月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区内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银杏、南方红豆杉、天目铁木3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植物有:金钱松、榧树、七子花、连香树、樟树、浙江楠、野大豆、花榈木、鹅掌楸、凹叶厚朴、金荞麦、香果树、黄山梅、榉树、羊角槭等15种。
另据《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和《中国植物红皮书》,属国家保护的植物共有30种。
另外尚有24种为天目山特有种。
且产自天目山的植物模式标本种有85种。
本保护区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东洋界中印亚界华中区的东部丘陵平原亚区。
其中被列为国家保护的动物有39种。
产自天目山的昆虫模式标本达657种。
1986年,西天目山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2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总面积1050公顷。
1994年,经林业部同意将保护区面积扩大到4284公顷。
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接纳为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MAB)网络成员。
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西天目山为江南宗教名山。
天目山保护区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报告doc
天目山保护区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报告篇一: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编写提纲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编写提纲前言第1章总论1.1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1.2自然地理环境概况1.3自然资源概况1.4社会经济概况1.5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划1.6综合评价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2.1地质概况2.2地貌的形成及特征2.3气候2.4水文2.5土壤第3章植物多样性3.1植物区系3.2植被3.3植物物种及其分布3.3.1被子植物3.3.2裸子植物3.3.3蕨类植物3.3.4苔藓植物3.3.5大型真菌3.3.6其他植物资源3.4珍稀濒危及特有植物第4章动物多样性4.1动物区系4.2动物物种及其分布4.2.1哺乳类4.2.2鸟类4.2.3爬行类4.2.4两栖类4.2.5鱼类4.2.6昆虫4.2.7其他动物4.3珍稀濒危及特有动物第5章自然遗迹*5.1自然遗迹形成条件与过程5.2自然遗迹类型与分布5.3自然遗迹的价值意义第6章旅游资源6.1自然旅游资源6.2人文旅游资源第7章社会经济状况7.1保护区社会经济状况7.2周边地区社会经济概况7.3产业结构7.4保护区土地资源与利用第8章自然保护区管理8.1基础设施8.2机构设置8.3保护管理8.4科学研究第9章自然保护区评价9.1保护管理历史沿革9.2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划评价9.3主要保护对象动态变化评价9.4管理有效性评价9.5社会效益评价9.6经济效益评价9.7生态效益评价9.8保护区综合价值评价篇二:天目山自然地理概况天目山自然地理概况一、位置天目山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东经119°23′47″~119°28′27″,北纬30°18′30″~30°24′55″为浙江第一名山,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之誉,在杭州至黄山黄金旅游线中段。
主峰仙人顶海拔1506米。
"天目"之名始于汉,有东西两峰,顶上各有一池,长年不枯,故得此名。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保护工程(精)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保护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要本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EAST CHINA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INSTITUTE UNDER CHINAHYDRO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CORPORATION目录1项目概况 (1)2工程内容及污染因素分析 (1)3周边环境及保护目标 (2)4环境影响预测主要结论 (2)5对策措施 (4)6公众参与 (5)7环境可行性及评价结论 (5)8环评总结论 (6)1项目概况1、项目来源受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天管局委托,我院对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保护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立项情况临安市发展和改革局以临发改[2005]157号文对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保护工程项目立项进行了批复,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护自函[2005]118号文也同意该工程的建设。
3、建设地点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保护工程位于浙江临安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
工程地理位置见附图1,外环境关系图见附图2。
4、项目性质本工程由4部分组成:游步道(防火步道工程(其中修缮1.5km ,新建765m、上山道路大修工程(修缮、珍稀植物园工程(新建及学生公寓(新建。
2工程内容及污染因素分析1、工程内容(1游步道(防火步道工程需修缮大树王景区内的原有游步道,具体路线是龙凤尖一开山老殿一大树王、开山老殿一五世同堂、开山老殿一四面峰一倒挂莲花,修缮仍采用原来的路面材料和形式。
需新建半月池一四面峰(长480m,木栈道形式和五世同堂一大树王(长285m,自然料石路面步道,拟建宽1.5m。
游步道总平面布置见附图3。
(2大修南大门一西关一龙凤尖18.3km公路,利用现在专有公路的路基,保持线形、纵坡、路宽基本不变,局部增设护面墙及浆砌挡土墙,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上山道路示意见附图2。
天目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天目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一、前言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临安区,是我国中亚热带具有代表性的山地。
本次实习的目的在于深入理解天目山的自然地理特征,掌握自然地理调查和分析的方法,以及了解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实习内容1. 样方调查我们采用样方法对天目山地区的植被进行了调查。
于海拔500米左右处开始一天的实习,同学们分为五组,用明黄色玻璃绳围起5m×5m的样方,仔细清点样方内的乔木、灌木与草本。
通过样方调查,我们对天目山地区的植被类型和分布有了初步了解。
2. 植被分析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着长江中下游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其森林景观以古、大、高、稀、多、美”称绝。
实习过程中,我们重点观察了天目山的古树、大乔木、稀有植物等,分析了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和生态适应性。
3. 地形地貌观察天目山山地海拔在240-1506米间,相对高差达1200米。
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对地形地貌进行了观察,了解了天目山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4. 生物多样性保护天目山是我国中亚热带林区高等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拥有众多珍稀物种。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了解了天目山保护区的保护措施和成果。
三、实习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天目山的自然地理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样方调查、植被分析和地形地貌观察等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坚定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
四、结论本次天目山自然地理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实习,我们掌握了自然地理调查和分析的方法,了解了天目山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生物多样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积极传播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天目山综合实习报告
一、前言天目山,位于浙江省临安市,是中国著名的自然风景区,被誉为“江南第一山”。
2021年,我有幸参加了天目山综合实习,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天目山的自然环境、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习的总结和体会。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天目山的自然环境,包括地质、气候、植被等。
2. 掌握生态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我国生态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3. 学习天目山的文化传承,了解其历史、民俗等。
4.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实习内容1. 地质考察在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天目山的地质公园,了解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等。
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如何识别岩石类型、分析地质构造,提高了自己的地质素养。
2. 植物调查我们深入天目山腹地,进行了植物调查。
通过观察、记录、采集等方式,了解了天目山丰富的植被资源,包括珍稀植物、药用植物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植物分类、生态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3. 生态保护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天目山生态保护项目,了解了生态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实地观察、访谈等方式,我们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4. 文化传承我们参观了天目山的文化遗址,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民俗等。
在专业老师的讲解下,我们感受到了天目山独特的文化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
5. 团队合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
在遇到困难时,我们相互鼓励、共同解决,取得了良好的实习效果。
四、实习体会1. 自然环境天目山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地质构造独特,植被类型多样。
通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自然环境的宝贵,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事。
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到生态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我国生态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3. 文化传承天目山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通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要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天目山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天目山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天目山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大家好,我代表七(2)班的德玛西亚小组向大家做个调查汇报。
这次我们秋游选择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之誉的天目山,因为它具有悠久历史、优美的环境以及丰富的物产。
我们小组一共七个人,各有分工不同。
资料收集、图像采集以及工作协调分布得井然有序,成为一个完整的调查小组。
通过前期的文字资料的调查,发现天目山的资源远比我们事先想想的要丰富得多。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景观。
因为它是生物种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集中点,不仅生物资源,保存较好,旅游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特别明显。
区内的森林生态有高、大、古、稀、美特点。
天目山历史悠久,拥有璀璨夺目的绿色文化、宗教文化,是儒、道、佛等文化熔于一体的名山。
天目山幽邃奇妍的景色,优越独特的自然环境,赋予天目山璀璨的历史文化。
它一直是我们梦中圣地。
但是我们经过3天的实地考察,发现现实和梦想有较大的差别。
首先,在元末明初的狮子正宗禅寺内,垃圾桶的布局极不合理,造成游客无法及时的把手中废弃物正确抛弃。
从而使得部分不自觉游客做出些不和谐动作。
其次,美丽的景区道路周边鳞次栉比的小商小贩贩卖一些毫无区域特色的小商品,与周边古树参天的环境格格不入,煞是碍眼。
最后,景区管理者擅自改变自然景观,人为的设置景观,创造景点。
让来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游客犹如跨入了街心小花园一般。
但是,我们心中依然有一个美丽的天目山。
在此,我们建议天目山的管理部门以及各位游客:提高自身素质,展现中华文明的内涵改善垃圾筒等设施布局,提供美化环境的基础合理改变山区经济支撑布局,在还景于山的前提下,获得更佳丰厚的经济增长改善游客休憩点设置,提供容物于景的场所最大限度保留原有植被布局,让我们的后代还能来感叹自然的神奇避免大刀阔斧的人为景区,避免景区雷同化最后,感谢大家!希望我们的天目山不再成为我们心中的遗憾。
基于RS、GIS的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基于RS、GIS的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摘要:以RS、GIS技术为工具,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TM遥感影像进行处理与分类,得到该区的植被分布图。
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研究了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各种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并举例研究了其中的一种植被类型。
研究结果定量描述了自然保护区内各植被类型的高程、坡向、坡度分布,给出科学的统计结果。
初步总结了研究区内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把对植被类型空间分布规律的定性理解转换为定量描述,结合实际给出了理论解释。
为自然保护区的规划、管理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植被类型高程坡向坡度天目山自然保护区1引言随着遥感(Remote sensing)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的结合与发展,植物群落作为一个整体,对其进行定量研究成已经为可能。
在传统的研究中,一方面:对于山地植被的空间格局以及立地条件已有多种模式和解释性假说,但定量研究要却受到了空间定位、取样尺度和样本量等方面的阻碍,复杂的生态系统结构也带来很多困难,因此国内定量研究地形因子与植被关系的并不多;另一方面:植被遥感多从资源调查入手,完成区域植被制图,并据此衍生出其他资源与环境图件,从而达到自然资源调查和区域分析的目的。
例如:沈泽昊[8,9]等对三峡大老岭森林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及其地形解释,进行DCCA排序,但并未用到GIS技术。
也有学者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植被区域空间分析,如崔海亭[20]等利用MSS和TM卫片,分析了大兴安岭南段植被水平和垂直结构。
目前结合GIS、RS技术,针对植被与地形、环境(气候、土壤)之间关系的定量研究还很少。
因此,本文应用RS、GIS技术,以浙江省临安县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的南部分为研究区,就植被与地形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了一些探索。
研究中采用了遥感影像处理软件envi;GIS软件:arcview、mapinfo、arcinfo;以及Microsoft excel。
浙江天目山土壤实习报告
浙江天目山土壤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调查的不断深入,对土壤的研究成为了生态、环境、农业等领域的重要课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天目山地区的土壤特性,提高我们对土壤学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我们一行来到了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为期一周的土壤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调查天目山地区的土壤类型、分布规律、理化性质以及土壤生态环境等。
二、实习内容与方法1. 实习内容(1) 土壤类型及分布调查: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了解天目山地区的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2) 土壤剖面观察:在不同土壤类型的代表性地点,挖掘土壤剖面,观察土壤层次结构、土壤质地、土壤孔隙度等。
(3) 土壤样品采集:在实习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采样间距,采集不同土壤类型的样品,用于后续的理化分析。
(4)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容重、p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等指标的测定。
(5) 土壤生态环境调查:了解天目山地区的植被分布、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等情况,分析土壤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 实习方法(1) 现场观察与描述: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对土壤剖面、土壤质地、土壤孔隙度等进行详细观察与描述。
(2) 采样与保存:按照一定的采样间距,采集土壤样品,做好标记,并及时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
(3) 实验室分析:利用专业的土壤分析仪器和设备,对土壤样品进行理化性质分析。
(4) 数据整理与分析:将实习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实习结论。
三、实习成果与结论1. 土壤类型及分布调查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天目山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有红壤、黄壤、水稻土等。
其中,红壤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地区,黄壤分布于中海拔地区,水稻土主要分布于海拔较高的山区。
2. 土壤剖面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挖掘了多个土壤剖面,发现天目山地区的土壤层次结构较明显,一般分为表土层、心土层和底土层。
表土层质地较轻,颜色较深,有机质含量较高;心土层质地较重,颜色较浅,有机质含量较低;底土层质地更重,颜色更深,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
天目山实习报告
一、前言天目山,位于浙江省临安区,是我国著名的自然风景区和生物多样性宝库。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资源,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我们生物科学专业全体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于2023年7月10日至16日赴天目山进行了为期七天的野外实习。
本次实习内容丰富,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等多个方面,旨在让我们在实践中掌握生物学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二、实习过程1. 实习准备在实习前,我们认真学习了实习大纲和实习内容,了解了天目山的地理环境、生物多样性特点以及实习注意事项。
同时,我们还准备了实习所需的工具和资料,如植物图鉴、昆虫网、显微镜等。
2. 实习过程(1)植物学实习在植物学实习过程中,我们跟随指导老师学习了天目山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了解了不同植被类型的特征。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掌握了植物形态学特征,如叶脉、花序、果实等,并学会了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2)动物学实习在动物学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昆虫、鸟类、两栖爬行动物等动物的生活习性、分类和分布。
我们通过实地观察、采集和制作动物标本,加深了对动物学知识的理解。
(3)微生物学实习在微生物学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菌类、藻类等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我们通过观察微生物样品,掌握了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
3. 实习总结通过为期七天的野外实习,我们收获颇丰。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掌握了生物学知识,还提高了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以下是实习过程中的几点体会:(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生物学知识。
(2)团队协作野外实习需要我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队友沟通、协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吃苦耐劳野外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面对酷暑、蚊虫叮咬等困难。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锻炼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
三、实习成果1. 完成实习报告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每人完成了一篇实习报告,总结了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学所得。
浙江地区植物地理野外实习报告4
天目山地区植物资源研究综合野外实习土壤报告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师范一、天目山自然地理概况天目山位于浙江省杭州临安市城北,因东、西峰顶各有一池,宛若双眸仰望苍穹,由此得名。
天目山地质古老,植被完整,是我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浙江省惟一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自然保护区。
天目山于1956年被国林业部划为森林禁伐区,作为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996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MAB)网络,成为世界级保护区。
是浙江省唯一一处加入MAB 网络的森林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天目山生物资源丰富,被誉为“物种基因库”,“世界级的昆虫模式标本产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
吸引了全国50多所大专院校来天目山进行教学实习,东欧、北美以及德国、日本的地质、植物、鸟类、昆虫等科学家也络绎不绝来此考察。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临安市西北部,面积4284公顷,经度范围:119°24′11″-119°28 ′21″,经度范围:30°18′30″-30°24′55″,海拔范围300m-1556m,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景观。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向,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又由于独特的山体影响,形成冬暖夏凉的小气候,年平均气温14℃。
林木茂密,流水淙淙。
天目山的地理环境和森林效应,形成了特殊的小气候,年平均温度仙人顶8.8℃,山麓14.8℃。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自然条件优越,拥有区系成分复杂、种群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环境资源,形成了以地理景观和森林植被为主题的较为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
该区共有高等植物246科974属2160种,其中国家级保护珍稀植物35种,占全省55种的63.6%,占全国388种的9%。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生态旅游的概念自上世纪80年初引入我国。
这种旅游方式具有可以提高保护区居民收入、保护旅游区生态环境、为保护区管理部门提供收入来源等特点,所以,生态旅游产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是,旅游产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一些不合理的管理模式对保护区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实际上,合理地开展生态旅游不但能够提高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居民的经济收入,也能为保护区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资金支持,是保护区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提高各利益相关方保护当地资源环境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方式。
因此,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研究变得尤为必要。
本研究以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以美国垦务局2004年对RIRIE水库的研究为基础,参考了其相关指标,并根据我国森林类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在生态学、旅游学专家和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建议下对这些指标进行了一定调整,运用了实地调研、调查问卷、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访谈、资料收集的方法获得了大量的一手、二手资料,并运用社会学、统计学的方法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分析,较准确地评估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状况,最终根据评价结果对天目山保护区的管理提出了解决方案。
为了更深入地对天目山保护区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研究,本研究根据天目山已开发旅游区特点,创新性地将保护区实验区已经开发的旅游区域进一步分成了四个旅游功能区,即游客集中区、游客生活区、游客过渡区和游客稀少区,并根据每个旅游功能区的特点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
调查中共获得游客问卷368份、居民问卷126份和大量的电子、影音资料,在这些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从生态承载力、空间承载力、设施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角度进行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一、生态承载力方面,游客集中区、游客生活区的管理较密集,对生态环境的管理、监控严格,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
但是,游客数量较少的游客过渡区和游客稀少区却存在管理目标不明确、清洁周期较长等状况,生态环境受到了不良影响。
天目山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天目山,位于浙江省临安市,是中国著名的自然风景区,被誉为“东南第一山”。
这里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良,生物多样性丰富,是进行生态教育和社会实践的理想之地。
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以“走进天目山,感受自然之美”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深入了解天目山的自然生态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2. 通过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10月17日活动地点:浙江省临安市天目山风景区四、活动内容1. 活动前期准备在活动前,我们组织了一次动员大会,向学生介绍了天目山的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和实践活动安排。
同时,我们还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明确了每个小组的任务。
2. 天目山生态考察10月15日,我们一行人抵达天目山。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天目山的主要景点,如大佛寺、仙人顶、老鸾峰等。
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们认真观察,详细记录,对天目山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生态环保知识讲座在游览过程中,我们邀请了一位生态环保专家为学生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专家详细介绍了天目山的生态环境现状、保护措施以及生态旅游的意义。
讲座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4. 生态环保实践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生态环保知识,我们安排了生态环保实践活动。
学生们分组进行了植树造林、清理垃圾、观察动植物等活动。
在植树造林活动中,学生们亲手种下了数百棵树苗,为天目山的生态环境贡献了一份力量。
5. 野营体验10月16日晚,我们在天目山进行了野营体验。
学生们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会了搭建帐篷、生火做饭等生存技能。
在夜幕降临之际,我们还进行了一场篝火晚会,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6. 总结与反思10月17日,我们举行了总结大会。
学生们分享了在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了反思。
深入探索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防火步
为体现《 这件天 目山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中关于“ 坚持保护优先
3 、 增建步道的形式与 内涵挖掘:
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及关于“ 深入探索合理利用 自然资源的途径 , 促进 区内 步道 形式 的确 定 必须 遵 循 以下两 点 : 和周 边社 区经 济 的发 展 ” , 浙 江天 目山保 护 区管理 局 、 浙 江天 目山旅 游建 设 有 ( 1 ) 尽量减少对原有地形地貌的破坏, 保护原有大树 、 维护树木的生长环境; 限公 司决 定依 据 保护 区 总体 规划 的要 求 , 对 天 目山生态 旅 游 的核 心 区块 大 树 ( 2 ) 必须 与 天 目山 的 山地特 色 、 自然 野趣 相协 调 。 王景 区 的防 火步 道 ( 游 步道 ) 体系、 部分 节 点进行 局 部调 整 、 改造。 拟通 过本 次 设计 考虑 自半 月 池至 四面 峰的 步道 以木 栈 道 的形 式 为主 , 以适 应 山 地地 整治 , 促进 天 目山 国家 级 自然保 护 区的 保 护管理 工 作 与生 态旅 游 事 业 的持 续 形 的 复杂 变 化 , 减少 土 方 开挖 。 同时 , 栈道 形式 的路 面可避 免 对树 木 根系 的践 协调 发展 。 踏, 利 于对树 木 生 长环境 的维护 。木栈 道 宽 1 . 5 米, 采 用4 O 厚、 9 0 — 2 0 0 不 等 宽 的 从 天 目山 自然 资源保 护 角度 , 现 状 的不 步道 与 节点 存 在以 下 问题 : 防腐 木 , 局部 结 合石 材 的运 用 , 打 破 木栈 道直 线 线型 , 突 出 自然 气 息 。局 部拓 1 、 步 道 的损 毁和 残 缺 , 含糊 了实验 区 与缓 冲 区 、 核 心区 的关 系 , 不利 于 保 宽 为 体息 点 。
天目山野外实习报告
天目山野外实习报告一、前言在我国浙江省临安市,有一座被誉为“大树王国”的天目山。
这里群山叠翠,古木参天,植物种类繁多,是生物学爱好者研究的圣地。
2023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生命科学学院开设的《植物生物学野外实习》课程,来到了这片神奇的的土地,进行为期5天的植物野外实践与学习。
二、实习概况实习期间,我们一行20位来自20、21和22级强基菁英班的同学,在孙越、舒蕾两位老师的带领下,探访了多个样线,观察不同生境下的植物类群,开展了植物采集、分类、切片、观察及小组讨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
三、实习心得1. 大自然的力量实习的第一天,我们来到了天目山的核心区域,这里的植物种类丰富,植被覆盖率极高。
走在山间小路上,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
每一棵大树,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都充满了生机。
我们不禁为大自然的神奇而感叹,也为生活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而自豪。
2. 植物采集与分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采集植物标本,如何进行植物分类。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发现天目山的植物垂直分带明显,从山脚到山顶,植物的种类和形态都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海拔的升高,导致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从而影响了植物的生长。
3. 小组讨论与学习实习过程中,我们分为五个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植物进行深入研究。
我们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查阅相关资料,对所选植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加深了对植物的了解,还学会了如何进行团队合作。
4. 标本的制作与展示在实习的最后一天,我们学习了如何制作植物标本。
我们将自己采集的植物进行整理、加工,制作成了精美的标本。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制作标本的方法,还培养了我们对植物的热爱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四、总结通过这次天目山野外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到了植物的魅力。
在实践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进行植物采集、分类和标本制作,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这次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将这次实习的经验和感悟发挥得更好。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_企业报告(业主版)
2022-08-23 2022-08-23
(3)教育服务(2)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关于综合性培训场所的框架协议 临安青荷酒店管理 采购项目成交公告[浙江天目山国 有限公司
0.4
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TOP2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 临安青荷酒店管理 理局关于综合性培训场所的框架 有限公司
目标单位: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报告时间:
2023-08-16
报告解读: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企事业单位等网站公开的招标采购 项目信息,基于招标采购大数据挖掘分析整理。报告从目标单位的采购需求、采购效率、采购供应 商、代理机构、信用风险 5 个维度对其招标采购行为分析,为目标单位招标采购管理、采购效率 监测和风险预警提供决策参考;帮助目标单位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供应商、中介机构等快速了解目 标单位的采购需求、采购效率、采购竞争和风险水平,以辅助其做出与目标单位相关的决策。 报告声明:本数据报告基于公开数据整理,各数据指标不代表任何权威观点,报告仅供参考!
1.2 需求趋势
近 3 月(2023-06~2023-08):
近 1 年(2022-09~2023-08):
本报告于 2023 年 08 月 16 日 生成
1/19
近 3 年(2020-09~2023-08):
1.3 项目规模
1.3.1 规模结构 近 1 年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项目规模主要分布于 10-100 万区间,占项目总数的 86.7%。500 万以上大额项目 0 个。 近 1 年(2022-09~2023-08):
48.8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古树资源调查初报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古树资源调查初报杨淑贞;赵明水;程爱兴【期刊名称】《浙江林业科技》【年(卷),期】2001(021)001【摘要】报道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古树资源2 327株,隶属25科39属44种,并初步分析古树资源的组成特点、潜在价值与保护措施。
%This paper report that in natural conservation area of Tianmu Mount there are 2 327 old trees,Which are belonged to 44 species,39 genuses from 25 familes.The component characteristic,potient value and conservation measures of old tree resource are also analysed.【总页数】4页(P57-59,77)【作者】杨淑贞;赵明水;程爱兴【作者单位】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9.93【相关文献】1.平远县古树资源调查初报 [J], 吴先基;蓝学政;颜少华;姚兰尹2.山西省大同县古树资源调查初报 [J], 周凤;温占全;何美;杜雨达3.江西金盆山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调查初报 [J], 刘鹏; 黄慧; 邓东泓; 胡绍平; 李光运; 张壹萱; 温土根; 黄晓凤; 黄文晖4.四川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天牛科调查初报 [J], 何华;王平;谢广林5.贵州楠杆省级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调查初报 [J], 李光容;张海波;杨雄威;粟海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目山保护区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报告篇一: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编写提纲
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编写提纲
前言
第1章总论
1.1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
1.2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1.3自然资源概况
1.4社会经济概况
1.5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划
1.6综合评价
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
2.1地质概况
2.2地貌的形成及特征
2.3气候
2.4水文
2.5土壤
第3章植物多样性
3.1植物区系
3.2植被
3.3植物物种及其分布
3.4珍稀濒危及特有植物
第4章动物多样性
4.1动物区系
4.2动物物种及其分布
4.3珍稀濒危及特有动物
第5章自然遗迹*
5.1自然遗迹形成条件与过程5.2自然遗迹类型与分布
5.3自然遗迹的价值意义
第6章旅游资源
6.1自然旅游资源
6.2人文旅游资源
第7章社会经济状况
7.1保护区社会经济状况
7.2周边地区社会经济概况
7.3产业结构
7.4保护区土地资源与利用
第8章自然保护区管理
8.1基础设施
8.2机构设置
8.3保护管理
8.4科学研究
第9章自然保护区评价
9.1保护管理历史沿革
9.2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划评价9.3主要保护对象动态变化评价9.4管理有效性评价
9.5社会效益评价
9.6经济效益评价
9.7生态效益评价
9.8保护区综合价值评价
篇二:天目山自然地理概况
天目山自然地理概况
一、位置
天目山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东经119°23′47″~119°28′27″,北纬30°18′30″~30°24′55″为浙江第一名山,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之誉,在杭州至黄山黄金旅游线中段。
主峰仙人顶海拔1506米。
"天目"之名始于汉,有东西两峰,顶上各有一池,长年不枯,故得此名。
二、地形
天目山地质古老,山体形成于距今1.5亿年前的燕山期,是“江南古陆”的一部分。
地貌独特,地形复杂,被称为“华东地区古冰川遗址之典型”。
天目山峭壁突兀,怪石林立,峡谷众多,自然景观幽美,堪称“江南奇山”,也是我国中亚热带林区高等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三、气候
天目山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因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丘陵山区北缘,北亚热带南缘,其气候具有丘陵向平原、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气候过渡的特征:季风强盛、四季分明、气候温
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
西天目山地势复杂,具有复杂多变多类型的森林生态气候。
由于独特的山体影响,形成冬暖夏凉的小气候,年平均气温14℃。
四、土壤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区内土壤共有6 大类型20 个土属。
垂直分布大致是400m~ 1200m 为黄红壤分布区。
1200m~1500m 为棕黄壤分布区, 表土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明显。
五、植被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保存着长江中下游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其森林景观以“古、大、高、稀、多、美”称绝。
“古”是指天目山保存有中生代孑遗植物野生银杏,有活化石之称,且该物种全球仅在天目山有天然的野生状态林。
天目山的银杏自然景观有“五代同堂”、“子孙满堂”等。
“大”是说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现有需三人以上合抱的大树400余株,享有“大树王国”之美誉。
“高”指的是天目山金钱松的高度居国内同类树之冠,最高者已达60余米,被称为“冲天树”。
“稀”表明了天目山有许多特有树种,以“天目”命名的动植物有85种,其中天目铁木,全球仅天目山遗存5株,被称为“地球独生子”,此外,香果树、领春木、连香树、银鹊树等均为珍稀濒危植物。
“多”则是指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国家珍稀濒危植物有35种,有种子植物1718种,蕨类植
物151种,苔藓类植物291种。
茂密的植被进而庇护了云豹、黑麂、白颈长尾雉、中华虎凤蝶等37种国家级珍稀保护动物,保护区内计有兽类74种,鸟类148种,爬行类 44种,两栖类20种,鱼类55种,昆虫已汇编名录者达XX余种。
“美”就说明了天目山上林林总总的各色植物,构成一幅蔚为壮观的森林画幅,千树万枝,重峦迭峰,四季如画。
天目山地质古老,第四纪冰川影响不深,加上历来都受到人类保护,植被没有遭受过重大破坏,计有苔类植物22科33属70种;藓类植物39科110属240 种,葳类植物29科60属110种,种子植物167科716属1570余种,其中木本植物86科277属675种。
在这么狭小的范围内荟翠了如此丰富的种质资源,这在全国也是少见的。
常绿树种主要有:壳斗科的青冈栎属、拷属、石栎属;樟科的樟属、紫楠属、润楠属、山茶科的柃属、山茶属;还有杜鹃属、山矶属、冬青属等。
落叶树种主要有槭科,蔷薇科、豆科、壳斗科的栗属、栎属、水青冈属,樟科的木姜子属和山胡椒属,桦木科、胡桃科、木兰科等种类也较多。
此外,据记载天目山有800多种名贵野生药材,例如於术、竹节人参、天麻、天目贝母、八角金盘、缺萼黄莲等。
天目山这块开发较早的植物宝库,直到现在还有新种被发现,足以说明天目山植物资源的丰富性、复杂性,是一块不可多得的植物基因库。
篇三:天目山保护(转载自:小草范文网:天目山保护区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报告)区植物简介
天目山保护区植物简介
天目山位于北纬30°18′~30°25′,东经119°23′~119°29′,由东西两峰组成,东峰大仙顶海拔1480m,称东天目山;西峰仙人顶海拔1506m,曰西天目山,两峰遥相对峙。
两峰之巅各天成一池,宛若双眸仰望苍穹,因而得名“天目”。
天目山气候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型,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季风强盛,四季分明。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
天目山独特而又多变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植被类型。
植物资源丰富,据调查有大型真菌28科115种,地衣3科48种,苔藓植物60科142属151种,蕨类植物35科68属151种,种子植物151科764属1718种(含部分引种栽培植物),被誉为“天然植物园”。
天目山野生银杏被誉为全球银杏之祖。
天目山稀有或特有植物多,以“天目”命名的物种有37种,如天目木兰Magnolia amoena、天目木姜子Litsea auriculata、天目紫堇Stewartia gemmata、天目地黄Rehmannia chingii、天目藜芦Veratrum schindleri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