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独坐敬亭山》教案
国学独坐敬亭山教案
国学独坐敬亭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的背景、作者,以及诗句的含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理解诗歌的能力,提高其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独坐敬亭山》的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背后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故事或情境导入,介绍李白创作《独坐敬亭山》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逐句解释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整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3.互动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提问和发表观点。
4.巩固练习:通过朗读、默写以及小测验等方式,巩固学生对诗文的理解。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PPT展示诗文的背景和含义。
2.通过互动游戏、问答等形式,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增强课堂活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诗歌的内涵。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尝试自己解释诗句的含义。
2.作业:要求学生背诵《独坐敬亭山》,并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测验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图书资源:提供相关的图书和资料,供学生查阅和参考。
2.网络资源:推荐一些与《独坐敬亭山》相关的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
3.教学工具:使用PPT、教学软件等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的内涵,掌握其主题和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八、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诗歌的内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之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尽”、“闲”、“相看”、“两”、“只有”等重点词汇的意思及用法。
能力目标:弄懂全诗的含义。
并培养学生理解诗文感受经典文化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和敬亭山之间互为知己的情感,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重点词汇的意思以及用法。
理解全诗的含义。
难点:体会作者和敬亭山之间互为知己的情感。
三、教具、学具准备音乐、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将古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经历,以及诗文含义汇集成小故事进行新课的导入。
)板书课题: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齐读古诗,明确字音指生读古诗,集体纠正错音。
全班齐读古诗。
2、理解题目含义,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独: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
3、找出重点字眼、理解诗文含义(1)小组合作学习古诗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①指名读②汇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云:孤独的白云;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③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④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
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⑤小结:其实,这首试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
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三)自主练习巩固新知1、说出下列词汇的意思高飞尽:闲:厌:只有敬亭山:2、填空《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是代诗人。
独坐敬亭山教案(精选多篇)
独坐敬亭山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独坐敬亭山》教案教育科学学院初等教育一班吕芝兰202111123006人教版小学教材四年级下卷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利用字典与注解认知诗句的意思。
存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方法:知识抢答式导入,情境创设法,自主合作学习法,巧解图画理解诗意等。
教学准备:敬亭山文字资料、白纸。
课时精心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独坐敬亭山》(一)激趣引入,阐明课题。
1.导入语:我们先展开一个课外科学知识答对。
唐朝就是我国古诗创作最强劲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存有两位最知名的诗人,他们就是谁?(根据学生课堂反应,老师提示:一个是李白,人称“诗仙”,一个是杜甫,别称“诗圣”。
)2.揭题,谁去腰李白的诗,可以腰几首就腰几首。
(学生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要顺势揭题板书。
)(二)整体背诵,初步体会。
1.启示学习方法和要求:(1)民主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就是生字的读音。
然后看看注解认知词句;(2)反复朗读,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3)再说出诗歌的背景,求出“寂寞”的诗歌基调。
2.学生自由读古诗,然后再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的既正确又通顺。
3.利用诗文注解,整体认知内容。
(1)释题意。
红尘:单独的挤。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海拔317米。
连起来题目是什么意思呢?(2)揪景物。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首诗写了众鸟、孤云、敬亭山三样景物。
(三)分部阐释,体悟诗情。
第一,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画。
根据自己的认知,使学生用简笔画图画出来这两句诗的意思。
2.议。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篇一:《独坐敬亭山》教案《独坐敬亭山》教案一、温故知新,初识李白师:知道李白吗?(生答“知道”)那你知道李白有几个名字?【板书:李白——李太白,李青莲】师:学过一些李白的诗句吧?谁来背一背?(一生背《静夜思》)师:明月是永恒的,面对一轮明月,李白的心头刹那间涌起了深深的思乡之情,永恒和刹那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师:大家还想到了李白的哪一首诗呀?(生背《望庐山瀑布》)读《望庐山瀑布》,我们又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白呢?(这是一个潇洒的李白。
同学们,从刚才的三首古诗中,我们感受了一个非常丰富、非常丰满的李白。
二、朗读切入,感受孤独师:咱们知道“注解”上就这么说的,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州市郊,大诗人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宣州,多次登临过敬亭山。
在李白之后,白居易、杜牧。
苏东坡等等这些大诗人也都先后去过,并且在那里留下了大量的诗文,所以呀,敬亭山后来被称为“江南诗山”。
好,谁再来读题目?注意敬亭山前面还有“独坐”两个字。
(生读)你为什么读得这么轻呀?(因为李白很寂寞,很孤独。
)师:说得多好呀!他已经隐隐约约地感受到了诗歌带给他的那份寂寞的感觉。
师:多好啊!“敬亭山”三个字的音一拉长,咱们的眼前仿佛慢慢浮现出一座敬亭山,一起读题。
(生齐读)读好了题,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自个儿先按自己的节奏在下面读两遍。
师:她读得情意绵长,是吗?声音要降下来一点。
三、深入研究,理解孤独师:读了好几遍了,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呀?生:为什么“相看两不厌”,看了两遍都不厌?师: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师:其实你们提的问题可以归结成一个问题,那就是,李白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由这个“独”字,能够很自然地想到哪些“独”的词语?(孤独。
师:孤独、单独、独自??这所有的“独”分明都在讲一个意思,那就是只有一个人。
师:你师怎么理解这一句的?师:“孤云”是什么意思?(生答“一朵云”)师:那么就是一朵云也飘走了,也不见了。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沉寂的感觉读前两句。
师:接着看下面两句,还能从哪里感觉到李白是独自一个人?生:第四句中的“只有”。
四年级《独坐敬亭山》教案设计
《独坐敬亭山》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课前准备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导入课题,揭题。
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首歌词是谁写的?2、揭题: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二、课前检测1、有关李白的资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是我为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写作风格:李白诗歌风格特点有:豪迈奔放,想象丰富,语言奇妙,清新飘逸,意境奇妙,浪漫。
例如:《赠汪伦》《望庐山瀑布》《静夜思》《早发白帝城》2、回顾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三、合作交流四人一小组学习古诗1、小组合作学习(1)找出不理解的词语(2)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3)自己不懂的和他人交流2、汇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云:孤独的白云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3、小结从这两句诗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孤单、孤独)四、引领达标1、结合背景联系实际生活理解“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2、将本诗用自己的话编成一个小故事。
五、达标检测赏析《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六、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七、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教案 精选1篇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古诗《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杜甫,掌握其创作背景。
(2)使学生能够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3)使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独坐敬亭山》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独坐敬亭山》的意境。
(2)通过朗读、背诵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珍惜自然美景,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古诗《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杜甫,掌握其创作背景。
(2)使学生能够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3)使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独坐敬亭山》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独坐敬亭山》的意境。
(2)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讲述杜甫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杜甫的创作背景。
(2)向学生展示李白的《将进酒》,让学生比较两首诗的风格和意境,为学习古诗《独坐敬亭山》做好铺垫。
2. 学习古诗《独坐敬亭山》(1)朗读古诗全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讲解古诗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3)分析诗歌的结构,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写作技巧。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深入理解诗歌意境(1)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的场景,如敬亭山的美景、诗人的心情等。
(2)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让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诗歌或故事,以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4. 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1)安排学生分组背诵古诗,每组选一名同学代表全组进行朗诵。
(2)对学生的朗诵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语调。
(3)鼓励学生在家中多加练习,争取背诵熟练。
独坐敬亭山教学教案
《独坐敬亭山》教学教案教学内容:学习古诗《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古诗,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1.学生齐读课题“古诗词三首”,教师导入:把这个课题和以往的同类课题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不同吗?2.学生表述,教师相机训练学生规范的表述:……是诗,……是词。
3.教师过渡:诗盛于唐,词盛于宋,所以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之说。
什么意思呢?通俗一点儿说,就是唐朝的诗写得最好,宋朝的词写得最好。
诗和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些我们先不谈,咱们一首一首地学,慢慢地就明白了。
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4.学生朗读,教师相机评点:是否读正确了?注意“相”字的读音。
5.运用反复手法,训练几个学生朗读全诗,教师横向评价:诗味读得最浓的是谁?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全诗。
6.教师过渡:诗和词,最大的作用就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
李白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感受呢?我们先来听一段小故事:……在被迫离开长安十年后的一天,李白在游完安徽宣州郊区的敬亭山之时,写下了这首诗。
一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首诗,你体会到一种怎样的感受?7.学生表述,教师相机:(1)这种感受在诗题里边有没有表现?(2)在诗句里有没有表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遍,着重注意“闲”和“厌”的解释。
8.教师小结诗中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只有”一词的深意:能陪伴李白的,只有一座无言的敬亭山。
这句话当中的“只有”什么意思?只有,就是除了敬亭山,什么都没有!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有的只是眼前的青山,身边的孤独!9.教师过渡:学了这么久,也不知道同学们学明白了没有,听老师说一段话,看老师说的是哪一句诗?教师引读:天上的鸟儿都结伴飞走了,不见了踪影;那一片白云,它也飘走了,只留下孤孤单单的我。
这世界上能陪伴我的,恐怕只有眼前的这座敬亭山了。
10.训练学生看着课文图反复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四年级下册语文《独坐敬亭山》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了解诗人李白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运用朗读、默写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2. 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 运用生字词进行语言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黑板,展示古诗《独坐敬亭山》和相关的图片。
2. 准备生字词卡片,用于学生学习和复习。
3. 准备朗读和默写材料,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PPT或黑板上的图片,询问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和感受。
(2)引出诗人李白和他的创作风格,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介绍古诗《独坐敬亭山》的背景和意义。
(2)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韵律。
3. 内容讲解:(1)解释古诗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2)分析诗句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 应用练习:(1)学生进行默写练习,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意义和诗人的情感。
(2)提醒学生注意保护自然景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 布置作业:(1)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2)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生字词进行语言表达练习。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介绍李白的其他山水诗作,如《望庐山瀑布》、《夜泊牛渚怀古》等,加深学生对李白山水诗风格的理解。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与反思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简说】《独坐敬亭山》是诗人李白笔下的一首五言绝句。
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
虽然没有一句描写敬亭山的外貌及景色,却让人感觉到敬亭山似乎也有性情,正默默地凝视着作者。
诗中以景物衬托出作者寄情山水,宁愿忍受孤单,也不愿趋炎附势的高尚品德。
前二句已绘出“独坐”神理,后二句却写与山两相看,以“不独”写“独”,更为奇妙。
【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点词语,感受诗人的感情变化。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这两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一、整体诵读,初步感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⑴敬亭山:又叫昭zhāo亭山,在现在的安徽宣城北部。
那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板书:晓诗题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
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板书:知诗人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设疑:写景只为写景吗?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
板书:明诗意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边说边板书:简笔画李白人像,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边说边板书:简笔画敬亭山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⑴感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 ?板书:独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独坐敬亭山》教案五篇
《独坐敬亭山》教案《独坐敬亭山》教案五篇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独坐敬亭山》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独坐敬亭山》教案篇1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激趣导入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2、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
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
“厌”的注释是“满足”。
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
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自由吟读。
独坐敬亭山教案
独坐敬亭山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敬亭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学生对敬亭山的背景、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写出一篇有关敬亭山的短文。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敬亭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敬亭山的相关图片,敬亭山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Step1:导入
1. 教师出示敬亭山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对敬亭山有了解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一下敬亭山的背景和历史。
Step2:阅读理解
1. 教师让学生分小组,在给定的时间内阅读一篇有关敬亭山的文章,要求学生注意文章中的细节。
2. 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提问相关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Step3:写作练习
1. 教师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根据所学的知识,写一篇有关敬亭山的短文。
2. 学生完成后,可以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修正和修改。
Step4:展示和总结
1. 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作文展示给全班同学,互相欣赏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总结学生的表现和进步。
拓展活动: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进一步了解敬亭山的历史和文化,并进行相关的艺术创作或口头报告。
板书设计:
敬亭山
-历史
-文化。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精选6篇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精选6篇《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简说】《独坐敬亭山》是诗人李白笔下的一首五言绝句。
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
虽然没有一句描写敬亭山的外貌及景色,却让人感觉到敬亭山似乎也有性情,正默默地凝视着作者。
诗中以景物衬托出作者寄情山水,宁愿忍受孤单,也不愿趋炎附势的高尚品德。
前二句已绘出“独坐”神理,后二句却写与山两相看,以“不独”写“独”,更为奇妙。
【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点词语,感受诗人的感情变化。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这两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一、整体诵读,初步感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⑴敬亭山:又叫昭(zhāo)亭山,在现在的安徽宣城北部。
那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板书:晓诗题)⑴作者是唐代的李白。
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板书:知诗人)⑴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设疑:写景只为写景吗?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
(板书:明诗意)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⑴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⑴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⑴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⑴品析: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边说边板书:简笔画李白人像),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边说边板书:简笔画敬亭山)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⑴感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⑴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14篇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14篇《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写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对诗中描绘的景物展开充分的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一、创情激趣1、教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问: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
2、老师:我听出来了,你们掌握的许多古诗都是在课学习的。
那你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呢?有什么好办法吗?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板书课题。
齐读,解释诗题:“谁愿将课前收集到有关李白的资料介绍给大家?”二、自读交流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的诵读古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的舒缓些,并划出节奏。
2、再来读一读古诗,边读边品味: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3、请你带着你品味的这种感觉,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古诗,对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组长先汇报是以什么方式来学习古诗的,弄明白的什么?其他学生补充。
三、精读品味1、老师: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也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的确,这首诗写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韵味悠长呀!让我们再次读古诗,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互相交流:你通过朗读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3、小组讨论:说说这首是中的词语有什么特点?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四、达标测评1、诗人李白把山拟人了,寄情于山。
学完这首诗你联想到什么?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诗人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五、拓展延伸1、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2、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加以想象画出来。
可以在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丰富内容。
四年级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教案
四年级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认读“亭”“厌”等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独坐敬亭山》这首诗。
2、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以及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理解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想象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风景让我们陶醉。
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首古诗,去感受一座山的魅力。
(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能猜到诗人在山上做什么吗?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重点指导“亭”“厌”的读音。
指名朗读古诗,其他学生评价。
3、精读古诗,理解诗意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各小组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意思是: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引导学生想象群鸟高飞、孤云独去的画面,感受诗人的孤独。
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意思是: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提问:诗人为什么会觉得只有敬亭山不讨厌自己?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情感。
4、再读古诗,体会情感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思考: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从“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中感受诗人的孤独寂寞,从“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中感受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教师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人的孤独和喜爱之情。
5、拓展延伸展示李白的其他写景抒情的古诗,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让学生对比阅读,体会李白诗歌的风格特点。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1课的一首古诗。
诗中写了许多鸟高高的飞走了,单独漂浮在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闲的越飞越远。
只有作者和敬亭山两个怎么看也不厌倦。
选编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二是激发对古诗的喜爱,并在背诵中陶冶爱美的情趣。
二、学情分析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
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
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苦闷的心情.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亭",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四、课前准备1、事先布置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3、音乐五、教学流程(一)导入课题,揭题。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唐代是诗歌创作最繁荣,最辉煌的时代,唐代的诗人灿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诗人才华横溢,纵情山水,把酒吟诗,诗酒闻名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李白.李白一生中写了很多诗,我们学习过的有《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等,那我们来背其中的一首。
2.那在你们心中,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看课件)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去认识一个失意的,孤独的李白。
四年级下册语文《独坐敬亭山》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独坐敬亭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中的景象。
(3)学会通过诗歌来感受自然美和表达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爱好,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和词语的理解。
(2)通过诗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理解古诗《独坐敬亭山》。
(2)准备相关的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
(3)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准备:(1)预习古诗《独坐敬亭山》。
(2)查阅字典,了解生僻字的意思。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李白诗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对李白有什么了解?他的诗歌有什么特点?2. 诗歌讲解:(1)讲解古诗《独坐敬亭山》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
(2)解释古诗中的生僻字和词语。
(3)分析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3.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独坐敬亭山》。
(2)鼓励学生背诵古诗,加强语感培养。
五、作业布置1. 抄写古诗《独坐敬亭山》并注音。
2. 绘制一幅《独坐敬亭山》的风景画,体会诗中的意境。
3. 调查其他同学对李白的了解,汇总后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互动。
2.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注意发音准确性和语调的把握。
(完整版)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1课的一首古诗。
诗中写了许多鸟高高的飞走了,单独漂浮在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闲的越飞越远。
只有作者和敬亭山两个怎么看也不厌倦。
选编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二是激发对古诗的喜爱,并在背诵中陶冶爱美的情趣。
二、学情分析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
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
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
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苦闷的心情。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亭”,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四、课前准备1、事先布置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3、音乐五、教学流程(一)导入课题,揭题。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唐代是诗歌创作最繁荣,最辉煌的时代,唐代的诗人灿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诗人才华横溢,纵情山水,把酒吟诗,诗酒闻名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李白。
李白一生中写了很多诗,我们学习过的有《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等,那我们来背其中的一首。
2.那在你们心中,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看课件)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去认识一个失意的,孤独的李白。
《独坐敬亭山》教案_2
《独坐敬亭山》教案《独坐敬亭山》教案篇1设计理念本课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
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怀。
教学目标1、会认“螺、谙”等2个生字,会写“亭、庭”等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或课件);“独坐敬亭”、“洞庭胜景”、“江南春色”等三幅写意画(或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假期我们游览了不少地方吧?1、课件呈现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
师问: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诗句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学生说《望庐山瀑布》,《绝句》等。
)2、再以课件形式呈现“江南春色”“洞庭胜景”“独坐敬亭”等三幅写意画。
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知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如果不知道,教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
)师:现在我们就去领略这些美丽的风光吧!翻书读1课《古诗词三首》。
(师板书课题“1、古诗词三首”)〖设计意图〗课件演播风景图画,看图说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呈现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等写意画,可以帮助学生读诗词时有一个总体印象,为学生理解诗词起到定向发动的作用。
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1、简介作者及敬亭山。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
亭,读tíng,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
这个字常见于亭子的名称上,如爱晚亭、醉翁亭等。
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2、教师范读古诗,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
3、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4、交流:⑴学了古诗,你明白了哪些内容?⑵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讨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熟练自读,再通过注释,初步读懂诗句的意思。
独坐敬亭山优秀教案
独坐敬亭山优秀教案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独坐敬亭山优秀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一、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默写《独坐敬亭山》。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
二、教学重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三、选文目的:通过对诗句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
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累。
四、教学准备: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李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诗人了,我们学过不少他写的故事,大家能背诵出几首吗?(学生背诵古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手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
(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二)知诗人,解诗题。
1.知诗人。
李白,唐代诗人,他写的诗又多又有名,所以人们又称它为“诗仙”,(介绍历史背景。
)2.解诗题。
“独”是指独自一个人。
请同学们看注释了解敬亭山。
师:李白一个人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朗读全诗,体会李白的心情。
3.检查生字,朗读全诗。
课件出示生字生词,指名认读,领读。
出示全诗,全班齐读,教师指导古诗停顿并范读。
(三)悟诗意,觉诗境。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诗的前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1.重点引导“众”与“孤”之中蕴含的多与少之意,“尽”与“闲”对比教学,结合历史背景,理解诗人当时的'心情。
2.小结前两句: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的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3.师:请同学们读一读后两句,后两句诗中作者又看到了什么?4.读诗句,小组讨论诗句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坐敬亭山》教案
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导入课题,揭题。
1、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
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
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
)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
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
(“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
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
)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
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
结句中“只有” 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
视,脉脉含情。
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结合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