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周国平作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周国平作文【篇一:高三期中作文分析及佳作赏析】

高三期中作文分析及佳作赏析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肖伯纳: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

了你心爱的东西。周国平: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

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

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题目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

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二、关于审题(罗宽海撰写)

审题立意时,可以从肖伯纳或者周国平的角度进行立意,也可以将

两者结合在一起,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大致可分为三个角度:

从肖伯纳的角度,看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这是用悲剧(消极)的眼光看人生,是

从占有欲或者从满足或从功利的角度来说的,体现了悲剧的人生观。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到满足的无聊是双重悲剧。这两种悲

剧的根源都关乎欲望,没有实现欲望就痛苦,实现了欲望就无聊、

空虚。这样看来,这种对待人生的态度与叔本华的悲剧观是一样的。叔本华认为,痛苦是与生俱来的,因为人的欲望是无限大的,而实

现欲望的能力是相对的。这两种的矛盾很难调和,因此,人很难得

到永恒的快乐,总在痛苦与无聊、空虚之中摇摆。可以从欲望与痛

苦的角度深入思考。

从周国平的角度看,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

去品味和体验。这是用审美的眼光看人生,为得到而寻求、创造的

过程以及得到后品味、体验的过程,都是同样幸福的事情。周国平

的话强调人不应当从功利的角度去审视生活,而应从审美(非功利)的角度去打量人生,从而可以提出:创造(或者体验)的过程就是

快乐、幸福;立足于创造,收获快乐人生;艺术的、审美的去看待

人生也是快乐和充满激情的。

整体上把握材料,可以从浅层和深层角度来立意。

从浅层次看,肖伯纳和周国平因视角、心态的不同,带来了认识、

观念的不同。由此,可提出:不同的心态、视角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与结果。

从深层意义来说,肖伯纳与周国平的出发点是一样的。肖伯纳揭示

出这两大悲剧,就是告诫人们,不要有太多的占有欲,不要只重视

人生的结果。因为太重视结果,追求结果时,就会把过程视为一种

苦役;另外,要是太看重结果,那么,即使实现了结果,也会因太

关注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的快乐,陷入无聊、空虚。肖伯纳是从反面

来说的。周国平则从正面来说,生活的快乐,人生的幸福,应更注

重创造的过程,以审美的眼光关注过程,也就是说在追求、创造的

过程中,要是摆脱了占有欲,至少可以使人免除许多琐屑的烦恼和

渺小的痛苦,活得豁达些。因此可提出:幸福、快乐既可以体现在

结果上,又可以体现在过程中,只是要注意的是,放在结果上,往

往是只能收获短暂的快乐,而放在过程中,既能体会过程的快乐,

也能体会到收获结果的快乐。也可由此得出,摆脱了占有欲,就能

收获快乐;痴迷占有欲,就会陷入痛苦与无聊的泥淖之中。

其它有关契合内容的立意都应该算切题。

三、佳作赏析

找寻生命的无限

星海实验中学高三(4)班顾洁婧

帕斯卡尔对人有这样一种认识:人既伟大又悲惨。人认识到了自己

所能取得的有限,不会诸事顺遂己愿,却仍渴望着无限,因生命中

未得的残缺而不断追求。

正因如此,未得的悲伤被巧妙地转化为追寻的快乐,这一份对无限

的渴望使人清醒地定位自己,付出无悔的努力。遥想当年《法国大

革命史》这部巨著的形成过程,是著者卡莱尔在失去原稿,不复可

得的悲惨遭遇中,重新鼓起勇气,再次完成,并更为精益求精的第

二部成书。这部书是卡莱尔的梦想,是在一直渴望取得的顶峰。倘

若就因一次失去的悲惨,认定此生无法企及,那卡莱尔何尝能在找

寻未得,找寻无限的过程中重拾作为一个史学家的欣慰和喜悦呢?

所以,对生命无限的渴望,对未知的那种期盼,恰是人们创作的不

竭源泉。纪伯伦曾指出:“一个人不在于他成就了什么,而在于他企

求成就的东西。”在找寻生命的无限中,人们练就了坚持不懈的品格,他们品尝了人世的悲欢,终于在找寻无限,追求未得中暂且放下了

不圆满的缺憾,努力形成别具一格的伟大。

的确,就算人在知、情、意方面总会有个限度,可这也提供了一个

未得的契机,使自己突破已往的极限。正如当年的培根,为了润色

自己的随笔与人生箴言,时刻将笔记本放在身边,不断修改。或许

在旁人眼中,那已经是足够完善的作品了,但培根认为他的文字还

远未达到满意的标准。这也就激发他去不断超越自我,近于完美。

而今,当人们读着《培根随笔》时,是否品味出了那因“未得”而更

上一层的语言?又是否体会到找寻未得,渴望无限所给予的活力和

热忱?它确实融进了人的生命,让他们的议论文章都有了热度,让

他们的智慧汇聚为文明的长河。

从中,我们可以知悉人的伟大和悲惨了。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是

有可悲之处,那是人终将走往的限度。可当我们知晓了无限,进而

追求和创造,在这一过程中,方显出生命的本色,达到更高的境界。其实,生命的意义也便是这样。从二律背反中清醒过来的人们,在

得和未得间感慨不已,弱者安于所得,但强者找寻生命的无限,让

卑微的生命铸成一座永恒的雕像。

得分:61

点评:这篇文章延续了小作者一贯的风格,语言优雅而有哲理意蕴,厚积方能薄发,这与她扎实的阅读功底密切相关。整体思路架构清晰,各部分有序有效展开,材料能够有效支撑观点,思维思想是作

文的灵魂,小作者平时的思维训练是有效的。(指导教师:宋建州)多一度热爱

星海实验中学高三(2)班凌扶摇

纪德有言:“我愿为一切美好的事物燃烧自已的灵魂。”这美好的事

物就是我们的理想与追求;这燃烧,便源于热爱。有了这样的爱的

追求,人生就没有悲剧。

热爱一项事业,在前进的路上我们走得无悔而多姿;在达到终点后

也未曾放弃执着。为了这度热爱我们在追求。科比有对篮球的热爱,35岁“高龄”脚祼重伤也不言退役只为一个篮球梦;著名考古学斯坦因,终身未娶,在被截去脚趾后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我还能远行么?”他们是快乐的,因为他们心中有追求,于是踏着荆棘也不觉痛苦,有泪可落也不凄凉。对事业的热爱,给予了他们走下去的信念

与勇气。斯坦因一个人开创了“敦煌学,”冒着各种危险驰骋于世界。这份快乐,比待在家中悠哉地喝咖啡豪迈得多。若缺少热爱,就若

缺少了领略这份快乐的资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