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代豫亲王府建筑规制与传承研究

合集下载

北京城中八大铁帽子王的王府 您去过几处

北京城中八大铁帽子王的王府 您去过几处

北京城中八大铁帽子王的王府您去过几处北京城中八大铁帽子王的王府,您去过几处?在清代众多的亲王、郡王中,最为显赫的当属“八大铁帽子王”。

其王位可以世袭罔替,也就是说,这些王的子孙每一代都有一个人袭封为王,这是清代分封的最高赏赐。

由于清朝采取“封而不建”的办法,各位王只有接受爵位,没有封土可言。

王府就建在北京城内,产权属于朝廷,王爷也只是“暂居”,也就是说皇帝哪天不高兴了把王府给收了,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礼王府现在所在地址是西黄城根南街7号、9号。

除了少量建筑留存但也改头换面外,整个王府布局已失去昔日恢宏的气派。

首位礼亲王是努尔哈赤的二儿子代善,因战功卓著被封为和硕礼亲王。

不过这座王府并非最初的礼亲王代善之府,代善所居的老礼王府在西四南大街缸瓦市,也就是现在的定亲王府。

康熙年间,代善之孙杰书袭封后择址新建的王府后,原先王府就归定亲王所有。

之后礼亲王府被烧毁,不得不重新修建。

不过到了民国时期,随着清朝的灭亡,王府命运也日渐衰落。

民国后,礼王后人将府园售与华北文法学院作为校舍。

目前,除中路保存较完好外,西路园亭已大部拆除新建,残存屋宇很少,原貌已无从考察;东路院落也大部改建,面目皆非。

现为国务院事务管理局使用。

郑亲王府位于西单大木仓胡同北侧。

最早的郑亲王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同母弟舒尔哈齐的第六子。

从小由努尔哈赤抚养,并追随努尔哈赤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郑亲王。

该府建于清顺治年间,当年的郑亲王府全部面积为八十余亩,房屋900余间,府建成后,历代袭王均有所修缮和扩建,最大的一次是第八袭次袭王德沛对府西部花园的扩建,还有引池叠石、饶有幽致的花园,并将花园命名为''惠园'',是京师王邸花园中的最佳者。

园后为雏凤楼,楼前有水池。

其后即内宫门楼,后有高丈余的瀑布,琅然可听瀑布之声。

可惜今已无遗迹可寻。

清王朝灭亡后,郑王府的命运从此走了下坡路,这些王公贵族依然过着养尊处优、坐吃山空的日子。

王府从《乾隆京城全图》,看清代前期的王府文化

王府从《乾隆京城全图》,看清代前期的王府文化

王府从《乾隆京城全图》,看清代前期的王府文化清朝的宗室王爷和前代不同,他们没有封土,也就不能就藩,没有允许也不能擅自离京。

他们受封过爵位后,由皇帝赐予府邸,只能居住在北京。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造就了北京的王府文化。

清代的王府有相对固定的建筑格局。

王府坐北朝南,一般分为中、东、西三路,并选择其中一路为主轴线。

王府主轴线上的建筑模仿皇城,正殿被称作银銮殿,其后面是神殿,是满族王公举行萨满教祭礼的场所。

其他两路是王爷及其家眷生活的地方。

在三路院落的最后面是一座较长的两层楼建筑,被称作后罩楼。

府邸的后面或两侧还会建有花园。

恒亲王府。

康熙帝第五子恒亲王允祺的府邸,位于今东城区朝阳门内烧酒胡同,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恒亲王府大门五间,大殿、后寝、后楼均为七间。

在主路的西侧有一座面积很大的花园。

履亲王府。

康熙帝第十二子允裪的府邸。

位于今东城区北小街针线胡同。

履亲王府主路大门五间,大殿七间,后寝和后楼均为五间。

这座王府虽然是亲王府,但是它主要建筑的规格都是郡王府级别的,是在郡王府的基础上改建成的一座亲王府。

恂郡王府。

康熙帝十四子允禵的府邸。

雍正元年(1723年),允禵被封为恂郡王,其府邸在今天的西城区西直门后半壁店街。

恂郡王府主路上的大门、大殿、后寝、后楼均为五间,是最符合郡王府规制的一座。

裕亲王府。

康熙六年(1667年),顺治帝第二子福全被封为裕亲王,并于当年修建府邸,其位置在今天的东城区台基厂。

根据康熙《大清会典》的记载:“康熙六年建裕亲王府。

大门一座五间。

正殿一座七间。

东西配楼二座,每座九间。

左右顺山房二座,每座三间。

牌坊门一座。

寝殿一座七间,抱厦五间。

东西配殿二座,每座五间。

南北厢房二座,每座三间。

后楼一座七间。

”裕亲王府是最符合亲王规制的清代王府。

庄亲王府。

位置在今天西城区太平仓胡同路北,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的王府之一。

初代庄亲王是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子承泽亲王硕塞,顺治十二年(1655年)其子博果铎承袭王爵,改王号为庄亲王。

王府建筑的艺术特色与保护传承的思考以恭王府为例

王府建筑的艺术特色与保护传承的思考以恭王府为例

中国王府建筑的艺术特色与保护传承的思考——以恭王府为例写作大纲一、中国王府建筑的起源与特点 (1)二、恭王府概述 (1)1、恭王府的历史沿革 (1)2、恭王府的现状 (2)三、恭王府的特色景致 (2)1、府邸部分 (2)2、花园部分 (4)四、恭王府在保护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5)1、存在的问题 (6)2、解决对策 (6)参考文献 (7)本页无页码中国王府建筑的艺术特色与保护传承的思考——以恭王府为例前言说明选题目的与现场考察的时间方法一、中国王府建筑的起源与特点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命中书省制定分封宗室制度,“居长者必正储位,其诸子当以封王爵;”制爵八等;诸宗室列爵派驻边疆以拒外患、卫王室;洪武三年封朱棣为燕王,改元大都内殿为燕山府,洪武十二年燕王府营造完毕;这是明朝北京最早的王府建筑;清朝的封建统治与明朝一样都是中央集权制;为了使权力集中于中央,因此清代遵循明代“封而不建”的原则,将明代表面上存在的郡国形式给取消了,而仅给诸王以封爵的美名;由于清代诸王爵无“国”可就,因此,诸王在分府后,只能呆在京城建邸,于是王府便集中于北京了;北京现存的王府建筑大多是在清朝顺治至乾隆年间建造的;清朝对宗室的封爵和府第建筑有严格的等级差别,并且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如果逾制是会受到制裁的;所以大多数的府第在建造时都有一处或数处低于规制;1644年顺治帝即位,颁诏满汉分内外城而居,内城由八旗分据,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统称“旗人”;汉民及回民则迁居外城,并因迁徙之劳,将其田地租赋蠲免三年;因此,北京王府的座落位置,差不多都在内城,外城几乎没有;二、恭王府概述1、恭王府的历史沿革恭王府最早建于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已有230多年的历史,是为大学士和珅所建的宅院;嘉庆四年和珅获罪,宅第没收;之后将宅第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嘉庆皇帝赐给了弟弟庆亲王永璘,东部留给了十公主;咸丰元年1851咸丰帝将整座王府赐给恭亲王奕入住,至此得名恭王府,沿用至今;恭王府地处北京内城西北部,东近前海,北倚后海;早期自德胜门内积水潭西海水域东北角所引出的一条水渠,绕过恭王府的西墙转南墙外俗称月牙河,经三座桥流入什刹海前海;西、南临水,东、北近水,可谓四周皆水,环境幽美的风水宝地;到20世纪50年代初,该水渠被填平,形成柳荫街及前海西街;2、恭王府的现状恭王府南北长330米,东西宽180米;北京有几十座王府,不是被毁就是被挪做他用,以原来风貌保存下来对外开放的仅恭王府一座;作为满清皇族的古建园林,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约六万多平米,其中府邸约万平米, 花园占地万平方米;府邸内的建筑分东、中、西三路,由南自北都是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三进四合院落组成,布局分明;东路去朴尚华、中路庄严肃穆、西路古朴典雅,三路自成一体又和谐统一;在这些房屋中既有体现皇家气派和威严的建筑,又有来自民间精巧的建筑和装饰风格,构成了王府文化的最大特点;花园融江南园林与北方建筑格局为一体,汇西洋建筑及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为一园;恭王府既是清代王府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建筑及造园技艺最成熟时期的重要表现;着名学者侯仁之先生称之为“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三、恭王府的特色景致1、府邸部分1银安殿——王府正殿王府正殿,俗称“银安殿”是王府内举行重要礼节性活动的场所,在殿内中心位置摆放一组屏风和亲王的宝座,与故宫的金銮殿相对应;现在恭王府的这座高大的建筑是在大修中按同治光绪年间的原样新建的;最初的银安殿连同东西配殿在内的整个院落于一九二一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夜因烧香失火被毁;银安殿是按照当时严格的清廷建筑规制、王府建筑中的最高规格屋顶——歇山顶修复而成的;王府正殿的屋顶覆盖绿色琉璃筒瓦、屋脊上绿色琉璃吻兽,配殿屋顶为灰筒瓦,明示了亲王的地位;2乐道堂乐道堂是东路建筑中最大的一处,也是最后一进院落,正房名“乐道堂”;室内梁上至今保存了200多年前清中期包袱锦地彩画和凤凰主题彩画,表明和珅时期这里曾是公主的居所;到了恭亲王时期这里是王爷的居室;现在室内按恭亲王居住时的原样陈列;“乐道堂”的匾额是道光帝亲笔所书赐给奕的,“安身乐道”表达了一位父亲希望儿子顺心如意、幸福吉祥的美好心愿;3后罩楼它是恭王府的一绝,所谓“绝”是指其长度为各清代王府建筑规制中后罩楼之最,且楼的后沿墙上层有形状各异的砖雕什锦窗44扇;此楼为两层,每层45间,两层共计90间,拐角处有10多间未计在内,全长150多米,是国内王府类建筑最长的楼,被形容为“九十九间半”;注九十九间半:一说取紫禁城9999间的尾数,另说“谦受谥、满招损”,百为满,故取名九十九间半后檐墙上每间上下两层各开一扇窗,下为长方型,二层的窗户形式各异,却没有一扇是相同的,有圆形、方形、石榴形、卷书形、磬形、鱼形、蝙蝠形等等,寓“福庆有余”之意,人称“什锦窗”;2、花园部分1西洋门恭王府花园正门就是第二绝,造型采用舒展流畅的西洋风格,是建筑中的精品;它仿圆明园的大法海圆门制,由于圆明园已在1860年时被英法联军烧毁,所以这道门是流传至今保存最完好的汉白玉石拱门 ,因为两边的转花纹和花窗很有西洋建筑的味道,所以叫西洋门;是恭亲王奕时期建,恭亲王奕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国家先进技术来拯救清王朝;门额石刻外为“静含太古”,内为“秀邑恒春”,取喧闹中存太古之幽静,满园秀色永为春的意境,是主人建园的指导思想;2流杯亭流杯亭又名沁秋亭,类似于这样的亭子在北京有四座,潭柘寺的猗甘亭、故宫御花园的禊赏亭、及中南海的流水音、恭王府翠锦园的叫沁秋亭;是主人约文人雅士们饮酒的地方;它取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曲水流觞,修禊赏乐”之意,“曲水”指亭内青石地面上刻有约 10公分宽的弯弯曲曲的流水渠道,水源就是假山后的二龙戏珠古井,“觞”是古人喝酒用的四角酒杯;盛满酒的酒杯置于水上,顺着水道飘流,停在谁的面前,谁就要饮酒作诗,短时间作不出还要罚酒三杯;而地上水渠东西看像流水的水字,南北看像长寿的寿字,取水常流寿常有之意,也叫水寿亭;亭内外装饰彩画,画面逼真;3大戏楼大戏楼是恭王府的第三绝; 这座戏楼是我国现存独一无二的全封闭式大戏楼;在清廷档案中,戏楼均称为“大戏房”;恭王府大戏楼,建于同治年间,是恭亲王及其亲友看戏的场所;建筑面积685平方米,可容纳200多人,高大宏伟,气势不凡;其建筑形式有三大特点;一是采用三卷勾连搭全封闭式结构,整个大戏楼是纯木结构,利用木质榫卯技术;由于南北方气候的差异,纯木结构的建筑在北方历经一百余年至今保存完好是非常少见的;由于建筑结构的合理,使大楼具备良好的音响效果;楼内不装扩音设备,完全凭借演员的本色发音,音色纯正自然;二是大戏楼上上下下绘满了倒垂的藤萝,以为紫藤开的花一串一串的,象征子孙兴旺的意思;座在戏楼里看戏,就象座在紫藤下看戏,四季如春;戏楼地面全部采用京砖漫地; 三是戏楼内厅堂很高大,分三部分:戏台及后台;中厅,亲朋好友坐的地方;后包厢,主人、女眷、贵宾坐的地方;音响效果非常好,处在大堂最边远的贵宾席,戏台上的唱词也听得清清楚楚,这在设计上确实到了绝妙的境地;四、恭王府建筑在保护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1、存在的问题恭王府的花园自1988年对外开放,20余年,接待的游客量呈逐年的上升趋势,最多时,一天的接待量达两万余人,而恭王府的花园面积仅有万平米;超流量的游客带来的经济效益与文化的保护形成了矛盾;首先,一些游客会对古建筑进行破坏,如:在建筑的表面进行涂抹刻画,在写着禁止拍照的地方进行拍摄,而这些行为往往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其次,大规模的游客是对古建筑承重量的考验,我曾亲眼看见被游客坐断的长廊和被踩的残破不堪的门坎;这些若再修复起来也很困难;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对古建筑的保护往往被忽视,恭王府中有许多卖纪念品的摊位,人们却不知在这些摊位中,有一个就是恭王府的景点“秋水山房”,这一景点是在过去是主人练功的地方;据说在恭亲王时代,秋水山房的房雕之上绘满蝙蝠图案的油漆苏彩画;而靠南的墙上,则彩画着巨幅的萃锦园全景图,蔚为壮观;但现在我们所能看见的,只有一些恭王府的纪念品而已;2、解决对策既然诸多的问题全部“因人而起”,就应限制客流量,尤其是在节假日,游客相对集中的时期,更应该合理的限制入园人数,这样做虽然表面上是减少了收入,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只有恭王府受到良好的保护,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对于一些重要的建筑,应用护栏或玻璃罩进行保护,在一些不容易被人注意的地方加装摄像头;如果发现有游客进行破坏应立即进行阻止;对于一些容易损坏或年代久远的建筑,应该附加一些固定的设施;在府邸部分的房屋上加装防鸟网,以防止鸟类的粪便对建筑彩绘的侵蚀;我建议恢复一些像“秋水山房”这样原有的景点,既然是古建筑,我们就应该付与它原有的模样,作为为子孙后代留下的宝贵遗产,我们的后人也应了解它的本来面目;结语王府建筑文化博大精深,王府的建筑、严格的规制,以及王府的生活为我们研究封建社会历史留下了众多的研究课题;恭王府是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其建筑规模及兴衰变迁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是难得的王府文化标本;因此,它对王府建筑及其文化的研究不仅具有正确认识历史的作用,并具有以史为鉴的积极意义;参考文献作者;篇名,包括文章、专着、报道、网站软文等;出版单位;时间1 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老照片中的大清王府,2006年10月;2 京梅:如梦如烟恭王府,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5月;3 张艾:恭王府,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4月;4 恭王府网站。

四大王府之郑亲王府——清王府觅迹(十)

四大王府之郑亲王府——清王府觅迹(十)

四大王府之郑亲王府——清王府觅迹(十)郑亲王府是清代王府建筑的典型代表,虽然解放后王府的古建筑遭到大面积拆毁,但其遗存的建筑仍然散发着铁帽子亲王府的恢弘气韵。

一、王府所在参照《1750年乾隆北京全图》《民国北京内外城详图》《1950年北京市街道详图》和《1981年西城区地名图》,与当今360电子地图对应,郑亲王府的大致位置应是:东携大木仓北一巷(原郑王府东夹道),西领云梯胡同南段与协和医院西院北楼东侧路(原郑王府西夹道),南临大木仓胡同,北靠辟才胡同。

是一座特大型围院。

其面积约十万平方米,比现今开放的恭王府大出近一倍。

郑亲王府的西侧还有王府家庙,其大致位置是,东邻二龙路中段,西接太平桥大街,南向二龙路西街,北引高华里胡同(该胡同现无存,原位置约在辟才胡同向南100米处)。

家庙的面积约一万平方米。

郑亲王府分为四部分:东路、中路、西路、家庙。

东路是王府主轴,王府建筑的主要遗存在东路:第一进院是狮子院,所谓狮子院指院落内有两座雌雄双狮。

狮子院南侧是三开间街门、北侧是五开间仪门、仪门前两座石狮、东西两侧三开间阿斯门(据闻,阿斯乃满语翅膀意,阿斯门也称过道门)。

第二进院北侧是五开间正殿,东西两侧各五开间配楼。

第三进院是正殿和后寝殿之间一座小院落,无建筑。

第四进院北侧是七开间后寝殿,东西两侧是五开间配楼各一。

中路、西路、家庙建筑已无存。

西路原为王府花园,花园在当时属京师名园,清代作家钱泳笔记小说《履园丛话》讲述了作者亲历的感受:'引池叠石,饶有幽致,一园后有雏风楼,楼前有池,水甚清冽,碧梧垂柳,掩映新花老树之间。

……楼后有瀑布一条,高丈余,其声琅然,尤妙。

'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京师园林,以各府为胜,如太平湖之旧醇王府、三转桥之恭王府、甘水桥北岸之新醇王府,尤以二龙坑之郑王府为最有名,其园甚巨丽,奥如旷如,各极其妙。

” 由此看惠园实比当今的恭王府花园为胜。

七十年代拆除花园剩余建筑,叠园山石移到了东单公园内。

北京清代王府花园及其布局

北京清代王府花园及其布局

117北京清代王府花园及其布局刘 佳(中国艺术研究院 北京 100029)摘 要:本文就北京清代王府主要的“王府花园”、“邸园”进行概述之后,选择恭王府花园“萃锦园”和醇亲王北府“西花园”两处“王府花园”做详细地分析,揭示北京清代王府花园的设计之道。

关键词:北京清代王府;王府花园;邸园;设计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621(2019)04-117-09收稿日期:2019-10-15项目基金:本文系中国艺术研究院招标课题一般项目“北京王府设计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0ZYYB0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佳(1963-),女,北京市人。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博导。

清代王府在被设计建造时均附带花园,一般建造在府邸的后面和侧面,府邸与花园往往以墙门或住宅连接,这样的花园一般被称为“王府花园”;还有一些也属于王爷的花园是皇帝赏赐的建造在京城郊区的花园,或王爷自己购置的花园,这样的花园一般被称为“邸园”。

本文就北京清代王府主要的“王府花园”、“邸园”进行概述之后,选择恭王府花园“萃锦园”和醇亲王北府“西花园”两处“王府花园”做详细地分析,揭示王府花园的设计之道。

一、北京清代王府的“王府花园”和“邸园”“关于王府花园的界定,应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学者们一般将与府邸部分共同组成王府的花园部分称为王府花园,将不在王府之中的其他王公花园称为‘宅园’或‘邸园’,如恭亲王在海淀的朗润园和上述在恭亲王东北方紧邻王府的‘鉴园’。

”①也就是说,王府的花园,有与府邸连接在一起,也有在郊外的或不与府邸连在一起的;与府邸共同组成王府的花园被称为“王府花园”,其他花园则称“邸园”或“宅园”。

比如,恭亲王奕訢除了拥有在府邸之后的花园——“萃锦园”之外,还有两处花园,一是在海淀的“朗润园”,这是皇帝赐予恭亲王奕訢的花园;二是紧邻恭王府且在其东北方的“鉴园”,是奕訢购买的私产。

萃锦园称为王府花园,朗润园和鉴园则称为邸园或宅园。

雍亲王府建筑沿革浅考

雍亲王府建筑沿革浅考

雍亲王府建筑沿革浅考【摘要】雍亲王府是清代北京王府建筑中等级最高的亲王府,同时又属于府主成为皇帝的潜龙王府,更加抬高了其作为王府建筑的等级地位。

雍亲王府目前已经成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其府主就是雍正皇帝,因此研究该王府从府第变为藏传寺庙的建筑沿革,对清代王府建筑形制演变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清代王府;雍亲王府;建筑沿革王府是封建社会等级最高的贵族府邸。

清代的府第一般分为亲王府、郡王府、贝勒府、贝子府等多个等级,这与清代的封爵制度相关。

清代北京的雍和宫的前身就是雍正皇帝继位前居住的府第——雍亲王府。

研究该王府的建筑沿革,对清代王府建筑形制及演变的研究都具有现实意义。

雍亲王府现为雍和宫,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雍和宫大街12号,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曾作为清代全国喇嘛事务的中枢,在治国定边、安抚蒙藏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

目前的雍和宫南北长近400米,东西宽近120米,占地约6.6万平方米,具有将汉、满、蒙、藏等多种建筑艺术融为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雍和宫的历史沿革分为几个历史时期,分别为府第期、行宫期和寺庙期。

1 府第期此地原是明内官监官房,叫太保街,清代入关后,清初为内务府官房。

后皇子胤禛封贝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将此改建成为贝勒府,建筑不施彩画,不用琉璃,但规模略具,东花园成于此时。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爵升和硕雍亲王,府第改称雍亲王府,同时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建设,主要建筑开始定名,琉璃、彩画齐用,府门、正殿,即银安殿、翼楼、寝殿等等格局俱备。

2 行宫期胤禛即位,改元雍正,亲王府作为龙潜之地,雍正将其中一半改为黄教上院,一半作为皇帝行宫,后行宫遭火焚毁。

雍正三年(1725年),把上院改为“行宫”,赐名“雍和宫”,其铲除异己的亲信机构粘竿处(特务机关)的总部设于此。

因其近地坛,故每岁夏日方泽事毕,临此园小憩进膳。

为此虽没有对主体建筑作大变动,但对东花园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建设。

北京恭王府的古建筑探索

北京恭王府的古建筑探索

北京恭王府的古建筑探索北京恭王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座古建筑,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北三条。

它是清朝时期恭亲王的皇宫,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下面,我们将对北京恭王府的古建筑进行探索,了解其历史背景以及建筑特色。

1. 历史背景北京恭王府原名为豫亲王府,修建于清雍正年间。

恭亲王是康熙帝的九世孙、雍正帝的弟弟,享有特殊的身份和地位。

康熙帝曾在北京设立九王府,以供各王子居住。

恭亲王府是其中之一。

2. 建筑规模北京恭王府占地面积广阔,总建筑面积达到近两万平方米。

庭院式的布局,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恭王府内的建筑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前半部分是各类厅堂和花园,中间部分是办公楼和住宅,后半部分是花坛和绿地。

3. 建筑风格北京恭王府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融合了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

它借鉴了明代宫殿建筑的格局和布局,如前院、中院和后院的划分,走廊式的回廊,以及假山、湖泊等造景手法。

而在细节上,恭王府则体现了清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如宫廷琉璃瓦、雕梁画栋、红墙琉璃等。

4. 建筑材料北京恭王府的建筑材料主要采用了优质的砖、石和木材。

砖石用于建筑的基础和墙体,木材则作为梁柱和楼板的主要材料。

这些材料坚固耐用,有助于保护建筑免受风雨侵蚀。

5. 建筑装饰北京恭王府的建筑装饰非常精美,充满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特别是府内的各类雕刻、壁画和瓷砖等装饰元素,无不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细腻审美。

北京恭王府作为一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建筑,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如今,恭王府已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通过对北京恭王府的古建筑探索,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变化,还能深入体验古代皇宫文化的独特魅力。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北京恭王府,亲身感受这座千年历史的古建筑带给我们的古朴与庄严。

加强清代王府建筑研究 推进北京文化产业建设

加强清代王府建筑研究 推进北京文化产业建设

加 强清 代 王府 建筑 研 究 推 进 北 京 文 化 产 业 建 设 木



赵 晓峰
要 :- 了北京清代王府建筑及其 历史文化概况 , 9纳 3 剖析 了当前 国 内外王府 建筑 文化研 究 的现 状 、 学术 空 白及研 究 的
迫切性等 问题 , 探讨 了该领域有待开拓 的研 究空 间、 学合理 的研 究方法 以及 需要 完善整合 的整体 研 究环境 , 出 了清 科 提
代 王 府 的保 护 与利 用 的 原 则 及 策 略 。
关键词 : 建筑, 究方法, 研 文化产业
中 图 分 类 号 :U 4 . T 2 15 文 献标 识 码 : A
0 引言
北 京这座古 都有 着太 多重量 级 的皇家 建筑 或 礼制 建筑 。多
的基本特点 ( 如王其 明的“ 中国王府 建筑 述略 ” 及谷 长江 、 弘的 沈
3 多限于对建 筑艺术本 身的研究 , ) 严重缺乏对北 京清代王府 建筑的文物保护策 略和有 效实现途径方面 的研究 ;
4 不 能将中国王府 建筑 艺术 文化 的 弘扬 与 现时 的社会 经济 ) 建 设结合起来 。
. 邸建筑与园林部 分均 保存 完好 的只有 2处 ( 亲 王府 和 醇 亲王 2 2 新 时期 北 京清代 王 府建 筑 的研 究意 义 恭 就北京清代 王 府而 言 , 何将 北 京 清代 王 府 建筑 高 品 质 的 如 府) 。因其存量稀缺性 的与 日俱 增 , 今天 我们 对这 些硕 果仅存 的
1 “ 述 性 ” 究 和 “ 案 性 ” 究 的 理 论 深 度 和 研 究 方 法 有 )综 研 个 研
限, 且绝大多数为清 代 王府 。这些 王 府主要 留存 于北 京 城 , 余者

清王府建筑营造技艺传承探索——以恭王府为例

清王府建筑营造技艺传承探索——以恭王府为例

清王府建筑营造技艺传承探索——以恭王府为例李奕慧;杨琳【摘要】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王府建筑是清代官式建筑中重要的建筑群体.文章以恭王府为例,从营建选址和建筑形制入手,介绍恭王府建筑营造技艺的内容,从建筑营造技艺的物质与非物质层面进行分析与讨论,以期对清王府建筑营造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思路.【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8(000)001【总页数】2页(P94-95)【关键词】建筑营造技艺;保护与传承【作者】李奕慧;杨琳【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建筑大学【正文语种】中文前言: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历经千年传承,在不断的营造实践中所形成的一套完整的营造理念及建造技艺。

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蕴含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同时凝结了古代技术智慧,在城市化进程加速和现代技术发展的今天,一些现代工艺对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产生了很大冲击。

长久以来,国家及社会对于清王府建筑的保护更多侧重于对其建筑、装饰等文物方面的保护,对于建筑营造技艺和匠人传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重视不足,造成修复技艺传人稀缺与传统技艺的失传。

1 恭王府概述王府建筑是清代特有的职能性建筑,在清代官式建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清王府建筑格局严谨,并且具有更多的园林特征。

比如恭王府严整的三路五进四合院落和后花园古典园林景观。

王府建筑体现出尊贵的规划思想。

在清王府建筑中,恭王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保存较为完整的王府,1982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府府邸和花园规模宏大,保存基本完整,且构造保存良好,其经历了和珅宅与和孝公主府、庆王府、恭王府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历史发展中更迭的理念不断反映在建筑特点和营造工艺上,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

1.1 恭王府营建选址“风水是中国古建筑的灵魂”。

恭王府的地理位置占据了京城中绝佳的位置,位于京城前海西岸、什刹海西北角,基地三面被“蟠龙水”呈“金城环抱” 势,在堪舆学中寓为大吉形势。

清末北京王府分布研究_成一农

清末北京王府分布研究_成一农

始封府主
位置
所建使馆
迁移位置
太祖孙 饶 余郡 王 阿 巴泰 子 贝 子 博和托 太宗长子肃亲王豪格
东交民巷 御河桥东
世祖次子裕亲王福全
台基厂
法国使馆
地安门外西皇城根拐角
日本 正金 银 行 、日本 使馆 、日本兵营 奥国兵营及使署
船板胡同 不详
圣祖七子淳亲王允
御河桥西岸
英国使馆
砖塔胡同
府第 ;另于东华门内三所 , 为监国摄政王随时起居
[ 收稿日期] 2000-11-11 [ 作者简介] 成一农(1974—), 男 , 北京市人 , 北京大 学历史系在读博士生 , 论文有《 北魏御夷镇地望考》《 明清甘肃东部 城市形态研究》等 。
第 15 卷第 1 期
成一农 :清末北京王府分布研究
85
国子监房一所连游廊共计一百六十九间 又马 圈房十四间
老君堂房一所连游廊共计一百十六间又 马圈 房十三间
马家厂房一所共计五十三间 英国租借了镇国公奕梁府 第 , 作为补偿 , 清内 务府原拟将国子监 、老君堂和马家厂三处房中的一 处改建为奕梁的府第 , 但咸丰帝提出要将这些府第 留作公主府 , 命内务府另选它处 。 于是 , 内务 府于 同年十月二十五日又上奏 : 咸丰十年十月二十五日档 : 总管内务府谨奏为请旨 , 前经奴才等具奏 , 将 国子监 、老君堂 、马家厂三处房间恭请钦点二处赏 给奕梁 、惠略 止一摺 , 于十月十三日奏到 , 朱批单 开房间酌留二处 , 以被将来作为公主府第 , 并查现 尚有何 处官房堪 赏奕梁 、惠 略居住 , 钦此 。 钦遵 。 当经奴才等饬知官房租库司员详查 , 去后据禀称国 子监 、老君堂二处房间尚属坚固宽敞等语 。 奴才等 公同商酌拟留作公主府第 , 再拟赏奕梁 、惠略房间 据该库查得崇文门外木厂胡同房一所共计一百间 尚属整齐 , 惟在外城 , 奴才等未便开列 , 谨将马家厂 等处房间缮清单等呈御览优侯钦点赏给奕梁 、惠略 止 , 为此谨奏请止 。等因于咸丰十年十月二十五 日具奏奉朱批马家厂房一所赏给惠略 , 砖塔胡同房 一所赏给奕梁钦此 。 查得房间处所开后 : (惠略)马家厂房一所共计五十三间 宫门口西廊下房一所共计五十三间半 地安门外西皇城拐角房一所共计五十一间 (奕梁)砖塔胡同房一所连游廊共计五十九间 木樨园房一所共计三十二间 正觉寺房一所共计二十二间 小羊仪宾胡同房一所共计二十二间半 顶银胡同房一所共计二十间半 大阮府胡同房一所共计二十间 小甜水井胡同房一所共计二十四间 这次咸丰决定将砖塔胡同的房产改建为 奕梁 府 。与英国同时 , 法国政府也租借了东江米巷的辅 国公纯堪宅作为使馆 , 《内务府奏销档》咸丰十年十 一月十九日记 : 总管内务府谨奏为请旨 , 事据钦差大臣和硕恭 亲王奕 知 , 前经具奏法国公使居住公纯堪府第 房一所 , 请饬内务府给房一摺 , 于十一月十一日奉

关于楹联题刻对清代北京恭亲王府建筑空间营造作用的研究

关于楹联题刻对清代北京恭亲王府建筑空间营造作用的研究

关于楹联题刻对清代北京恭亲王府建筑空间营造作用的研究【摘要】清代北京恭亲王府作为现存最完整的王府建筑群,其楹联题刻在建筑空间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恭亲王府建筑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楹联题刻的独特魅力。

楹联题刻在建筑空间营造中起到了点缀、衬托和引导的作用,提升了整体建筑的艺术境界。

影响因素的探讨揭示了楹联题刻对恭亲王府建筑的空间氛围和观赏性产生的重要影响。

楹联题刻的传承与发展展示了其在清代北京建筑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楹联题刻对清代北京恭亲王府建筑空间营造的实际作用,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楹联题刻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北京建筑文化的特点,以及传统建筑中文字艺术的重要性。

【关键词】恭亲王府、楹联题刻、清代北京、建筑空间营造、影响因素、传承与发展、建筑文化、研究展望、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恭亲王府内的楹联题刻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精美独特。

这些楹联题刻不仅仅是对建筑空间的装饰,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通过对这些楹联题刻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清代宫廷建筑的审美取向、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

通过分析楹联题刻在恭亲王府建筑中的作用与影响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北京建筑空间营造的特点和风格。

对楹联题刻对恭亲王府建筑空间营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研究楹联题刻对清代北京恭亲王府建筑空间营造作用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了这一特定时期建筑文化的特点和传统。

通过对恭亲王府建筑空间中楹联题刻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北京建筑的审美观念、文化传承以及空间利用方式。

此研究有助于揭示清代北京建筑中楹联题刻在布局、装饰、意义表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后人了解和传承这一历史沿革提供参考。

通过探究楹联题刻对恭亲王府建筑空间营造的影响因素,可以为今后的建筑设计和文化传承提供借鉴,促进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对于学术界和文化研究者来说,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有助于挖掘和传承清代北京建筑文化的精髓,促进文化传统的保护和发展。

关于楹联题刻对清代北京恭亲王府建筑空间营造作用的研究

关于楹联题刻对清代北京恭亲王府建筑空间营造作用的研究

关于楹联题刻对清代北京恭亲王府建筑空间营造作用的研究摘要本文以北京恭亲王府楹联题刻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类比分析、归纳总结,研究楹联题刻对建筑空间营造的作用。

即可以标记空间功能,塑造空间结构,标记景观特色,表达美好寓意。

王府建筑中的楹联题刻作用的研究对清代北京王府建筑研究进行了补充。

关键词楹联题刻;王府建筑;恭亲王府;空间营造引言中国古代建筑从来不以建筑单体的差异性作为主要目标,更多的是通过标准化、相似性的建筑来围合丰富的院落空间,建筑功能与空间布局的对应性也不似西方现代建筑那么精准。

但是,中国古代建筑往往结合楹联题刻给建筑的空间营造增加意义和内涵,使中国的建筑在看似简单的空间营造中更加注重意境营造,而这其中楹联题刻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清代北京恭亲王府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清代王府建筑中规制严密、园林宏大的集大成者,研究恭亲王府建筑空间营造与楹联题刻的关系,是理清清代几乎皆集中位于北京内城的王府类建筑建造规律的必要工作。

学者孔祥星、刘正红和李洋曾经专门系统研究过恭亲王府建筑中的楹联题刻,但是其研究角度仅侧重于文字本身,并没有和王府建筑的布局、空间等联系起来,因此,本文拟研究楹联题刻在清代恭亲王府建筑空间营造中的作用,以期对清代北京的王府建筑研究提供支持。

1历史沿革恭亲王府历史悠久,历经和珅宅邸、固伦和孝公主府、庆亲王永璘及子嗣府第、恭亲王奕訢及子嗣府第、辅仁大学、恭亲王府博物馆等变迁。

清代宗室爵位制度健全,王府等级规制严格,王府建筑的规制随着府主身份变化而变化。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固伦和孝公主与和珅之子丰绅殷德成婚,原为和珅宅邸的东路建筑就成为公主府,并按标准进行改造升级。

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家被抄后改赐庆郡王永璘,咸丰初年,该府又被赐给恭亲王奕訢,因此王府建设又到达了新等级。

正因恭亲王府文化底蕴深厚,侯仁之先生曾说:“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1】。

2楹联题刻统计与分类恭亲王府楹联题刻共计52处,按照类型可分为匾额、楹联、垂花门题字、碑刻、石刻等五类。

盛京故宫晓知——豫王府影壁(五)

盛京故宫晓知——豫王府影壁(五)

盛京故宫晓知——豫王府影壁(五)
豫王府影壁——高2米,宽4.1米,厚0.5米,用一大块出自辽东山区的完整淡红色砂岩雕成。

上部系勾头滴水,仿照着屋顶样式的正脊。

中部系浮雕加镂空,刻出山石、松树、喜鹊、鹿和仙人组成的吉祥寓意。

下部系基座,托举着一字形的萧墙遮蔽,以杜绝外人在门外对自家院落内的窥视。

此壁雕工精细,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爱新觉罗.多铎——镶白旗主,努尔哈赤第15子,与12子阿济格,14子多尔衮同为大妃乌拉那拉氏所生。

在天赋异禀、才能超群的三兄弟中,如鹰扬天下。

他战功卓著,骁勇善战,擒洪承畴,灭李自成,是清朝开国战功之王。

因在努尔哈赤诸子中王位列序第十,民间称他“十王爷”,崇德年间被封为豫亲王,其豫亲王府又称“十王府”。

从康熙年间所绘《盛京城阙图》看到,豫亲王府就在汗王宫西南50米处,是努尔哈赤最喜欢的儿子。

可惜天不假年,仍免不了天花作古,三十六岁就匆匆化作一缕烟云逝去。

清初的盛京城里,曾经赫赫有名的王爷们分别居住在十一座王府里,然而百年的风尘洗礼,让这十一座豪华的王府,随着他们的主人消失殆尽了往日的踪迹。

值得庆幸的是2012年,在沈阳北中街重新开发商业地产时,一座遗址得以重见天日,即今天的汗王宫遗址和它附近的豫亲王府遗址,即现豫珑城的位置。

可是即便是豫亲王府遗址,也没能把他当年的府邸完整保存下来,唯一留存下来的是这座府邸影壁,现迁移到沈阳故宫大政殿东边宫墙下,随墙而立的石雕影壁——豫王府影壁。

阳光,尽情的泼洒在红墙下的角落里,一堵斑驳的影壁,相信那曾经的绝尘往事,自会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

豫王府及其门前卧狮

豫王府及其门前卧狮

豫王府及其门前卧狮⊙老北京往事这篇文章发表在报刊后,引起诸多人的关注,有几十家网站也转载了该文。

但是由于字数限制,有些内容做了压缩,所以经修改后放于此处。

昔日的豫王府及其门前的“卧狮”现在,当人们进入东单北大街西侧的东单三条胡同,会看到中段路北的那座古色古香的门楼。

走近这座门楼时,会看到大门两侧有一对儿石头卧狮。

这就是协和医学院的南门。

如果你留心看一下,大门右边的有一块牌子上写着“协和医学院旧址”几个字,上面还注明系国家保护文物的字样。

也就是说,人们看到这一切,会认为这座古老的建筑只是协和医雪院旧址。

本来现在北京的一些60岁以上的老人都不知道这座建筑的来历,那么年轻人知者就更少了。

如果这样下去,那么恐怕这座建筑的“庐山真面”后人大概永远不会知道了。

因此,就本人所知,有必要在此作一简述。

其实这座古老的建筑原是清朝时期兴建的豫王府,即清朝豫亲王多铎的府邸。

据说,当年的豫王府建筑宏伟,格局严整,仅占地面积就有20000多平方米,是清朝最大的王府之一。

关于豫王府内的一些情况,包括王府的院墙等,在北京城里曾有不少传说。

只是到了1916年,衰败的满清贵族豫亲王的后代,将诺大一座豫王府卖给了美国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买下豫王府后,并没有把它拆除重盖洋楼大厦,而是以中国的传统建筑形式在原址建起了协和医学院及附属医院,而这距现在才不足百年历史。

而作为豫王府,这座建筑的历史却已有几百年了。

老北京城里的原清代王府很多,但“铁帽子王”王府却仅有12家。

所谓“铁帽子王”,即指世袭罔替的王爵,表明其身份的高贵和地位的牢固。

大清朝近300年的历史中,获此殊荣的满清贵胄只有12家。

他们是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和庆亲王。

这些王府中,除恭亲王府现重新修缮后基本以它的原来面貌供游人参观游览外,其余的王府基本已原貌无存。

在这里要说的是,有些王府尽管已非原貌,但其门前原有的石狮子却依然存在,当然包括豫王府门前这对儿石狮。

北京东城区现存清代王府大门实建与规制若干问题的比较_赵星楠

北京东城区现存清代王府大门实建与规制若干问题的比较_赵星楠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 )
Jan . 2014 Vol. 16,No. 1
文章编号: 1673 - 1387( 2014) 01 - 0029 - 05
doi: 10. 11717 / j. issn. 1673 - 1387. 2014. 01. 07
砌绿琉璃瓦。正脊有正吻,有 5 个小兽,檐下无
对东城区现存王府大门的调研结果进行统
斗栱( 见图 9) 。中启门前有两个狮子型门枕石。 计如表 1 所示,对照府建规制,总结如下[8]。
表 1 东城区现存王府大门情况统计表
王府 怡亲王府 恒亲王府 雍和宫( 雍亲王府) 和亲王府 惠亲王府 諴亲王府 循郡王府 宁郡王府

9 行 9 列,81 个 - 无 -
9 行 5 列,45 个 -
注: “无”代表无斗栱; “ - ”代表无法考证。
第1 期
赵星楠等: 北京东城区现存清代王府大门实建与规制若干问题的比较
33
( 1) 间数: 东城区现存的亲王府中大门的间 数与规定一致,循郡王府的大门间数比规定的少 两间。
( 2) 门 钉: 府 制 规 定 亲 王 府 是 九 行 七 列 63 个,现存王府中怡亲王府符合规定。雍和宫由于 形制由王府改为行宫、庙宇,因此用的是九行九 列 81 个,象征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循郡王府 符合郡王府的要求,为九行五列 45 个。
从《加摹乾隆京城全图》[5]上可见和亲王府 与和敬公主府、贝勒斐苏府都在张自忠路上,张 自忠路就被和亲王府的前庭截断( 见图 1) ,西阿 斯门对着张自忠路,人们要想去往东四北大街就 需要绕行。和亲王府的前庭现已不复存在,被张 自忠路打通,围合庭院的倒座房被拆除,并被位 于张自忠路南侧一个巨大的影壁所代替。另外, 恒亲王府( 惇亲王府) 前面的烧酒胡同也被前庭截 断( 见图 2) 。宁郡王府大门前是一个庭院,府内 的人从东西阿斯门可以到达两边的路上,资料显 示大门对面曾有一座影壁,但现在也已经不复存 在,推测这个前庭的南侧不是倒座房而是影壁墙。

传承经典北京2400平亲王府三进四合院

传承经典北京2400平亲王府三进四合院

传承经典北京2400平亲王府三进四合院烂缦胡同四合院修缮翻新工程,为亲王府三进四合大院,具有皇家风范,室内外恢复顶面梁柱木作结构,并进行整体彩绘翻新,再现北京亲王府四合院的往日风华,让人感受那份穿越百年而来的典雅贵气,寻回传统古建及中式装饰的精华。

亲王府大门是屋宇式大门中的最高等级,等级高于广亮大门、金柱大门等,王府大门位于四合院的中轴线上,而不是像普通四合院那样开在东南角,亲王府大门为五间三启门,可开启中央的三间,屋顶上覆琉璃瓦,屋脊安吻兽,大门上的门钉用九行、七列共63个。

“画而生院,由理法而生景象,象外有象。

以院生画,由意匠而生诗境,诗中有诗。

”烂缦胡同王府四合大院改造,四梁八柱、榫卯结构、一麻五灰、雕梁画栋,几千年来一脉相承,形成了传统四合院的显著特色。

抄手游廊与垂花门衔接,连接厢房和正房,在房与房之间,院落与院落之间进行迴转连接。

经过游廊进入大院,院内曲廊亭榭,屋宇气派,廊腰缦回、栏杆雀替,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王府四合院府邸庄重肃穆,明廊正脊,正殿设有庄严气派的中堂,顶面彩绘贴金,富丽堂皇,地面铺设金色“万福不到头”地毯,庄重高贵的红木中堂家具彰显威严,仅次于帝王居住的宫室宝座。

窗格花棂,暖厅雅室;花格楹门,祥瑞萦绕;什锦轩窗、屋宇生辉;紫气东来,床榻绣屏;步入休息区或茶厅,古色古香的氛围,让人沉醉这满室的古雅檀香。

宫廷中式风格的贵宾餐饮包间,顶面和玺彩绘,藻井贴金箔,墙面红漆描金,装饰金漆画,地面缦仿古金砖,铺高档羊毛地毯,摆放传统明清宫廷红木家具,餐桌椅都是上乘的红木,窗帘、布艺、瓷器、艺术品均考究精美,在此可专享宫廷私房菜或满汉全席,雍容华贵的宫廷氛围给人以尊贵的仪式感。

书房内屏风条案、博雅文玩,案头清供,书籍珍藏,红木书案,榻几圈椅,古琴紫砂,焚香插花,一方心灵栖居之所。

宫灯高挂,丝帘低垂,暖阁是一个非常美丽的词语,让人在冬天可以享受太阳沐浴的安宁,暖阁是在一个大的房间内,用落地罩等木隔断围绕木炕形成的一个空间, 落地罩板雕刻“玉棠富贵”等内容吉祥的纹样,雕镌精细,做工细腻考究。

用脚步丈量美丽北京(七十九)

用脚步丈量美丽北京(七十九)

用脚步丈量美丽北京(七十九)胡同的故事 23东单三条豫亲王府暨协和医学院和协和医院旧址豫亲王多铎王府位于东城区东单三条,现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和附属医院旧址。

豫亲王府始建于清初顺治年间,第一代主人爱新觉罗-多铎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十五子,阿齐格(十二)、多尔衮(十四)同母弟。

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追随太宗皇太极南征北战,生俘洪承畴;随哥哥多尔衮入关,战李自成,灭大顺;率清军南下扫荡抗清武装和明朝残余势力;率大军征讨蒙古。

顺治二年(1645年),多铎率部攻战扬州,杀南明督师史可法,屠城十日,80余万人丧生。

顺治六年(1649年),多铎死于天花,时年36岁。

顺治九年(1652年),多尔衮死后夺爵,因多铎系同母弟,连累降为郡王。

乾隆四十三年,昭雪多尔衮,同时命复多铎亲王及封号,诏配享太庙。

乾隆评多铎:“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多铎后辈亲王、郡王共传递12代。

清朝灭亡后,1915年豫亲王后人把王府以12.5万美元卖给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这对狮子在这爬了270年,也没守护住豫亲王府。

它是北京城王府门前唯一的一对卧型石狮。

听刘老师的讲解,能知道更多有关豫王府的传闻轶事。

北京协和医学院前身是1906年英美五家教会合作开办的协和医学堂。

1915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收购协和医学堂,同期购买豫亲王府。

1916年负责设计协和医学院建筑的柯立芝(曾任美国30任总统)来华考察豫王府,决定设计建筑一座中西合璧的有着宫殿式外观的校园和医院建筑群。

1917年9月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捐资建立北京协和医学院,附属医院为北京协和医院。

首任校长为外国人。

1921年9月新校全部建筑完成。

新中国成立后,协和医学院归中央人民政府接管。

1980年,该院校与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重新开始接触,还获得洛克菲勒基金会捐款。

谈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协和医院,绕不开伍连德(己在东堂子胡同美篇中介绍过)。

1913年受洛克菲勒基金会委托,哈佛大学校长埃利奥特来华考察现代化教育,伍连德受教育部派遣,陪同考察。

清朝郡王府规制

清朝郡王府规制

清朝郡王府规制
关于王府规格等级,于关外崇德朝便有规定,后经顺治直至光绪各朝,均有损益。

其中尤以顺治与乾隆两朝之府制规定最为详赡。

《清会典事例》记载:顺治九年定,亲王府,基高十尺,外围围墙,正门广五间,启门三。

正殿广七间,前墀周围石栏,左右翼楼各广九间,后殿广五间,寝室二重,各广五间,后楼一重,上下各广七间。

自后殿至楼左右均列广庑。

正门、寝殿均绿色琉璃瓦,后楼、翼楼、旁庑均本色筒瓦。

正殿上安螭吻,压脊仙人以次凡七种,余屋用五种。

凡有正屋、正楼门柱,均红青油饰。

每门金钉六十有三。

梁栋贴金,绘画五爪云龙,及各色花草。

正殿中设座,高八尺,广十一尺,修九尺,座基高尺有五寸。

朱髹彩绘五色云龙,座后屏三开,上绘金云龙均五爪,雕刻龙首有禁。

凡旁庑楼屋,均丹楹朱户。

其府库仓廪厨厩及袛候各执事房屋,随宜建置于左右。

门柱黑油,屋均板瓦。

世子府制,基高八尺,正门一重,正屋四重,正楼一重,其间数修广及正门金钉,正屋压脊,均减亲王七分之二。

梁栋贴金,绘画四爪云蟒各色花卉。

正屋不设座。

余与亲王府同。

郡王府制与世子府同。

关于楹联题刻对清代北京恭亲王府建筑空间营造作用的研究

关于楹联题刻对清代北京恭亲王府建筑空间营造作用的研究

关于楹联题刻对清代北京恭亲王府建筑空间营造作用的研究
清代北京恭亲王府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其建筑空间营造在当时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楹联题刻则是恭亲王府建筑空间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不仅具有装饰和美化建筑的
作用,更重要的是承载了当时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精神内涵。

本文将对清代北京恭亲王
府楹联题刻在建筑空间营造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一、恭亲王府建筑空间营造的特点
清代北京恭亲王府是一座极具规模和气势的建筑,其建筑空间营造具有以下特点:
1. 建筑布局紧凑:恭亲王府占地面积广阔,建筑规模宏大,但整体布局紧凑,建筑
空间错落有致,形成了独特的空间美感。

2. 建筑装饰精美:恭亲王府的建筑装饰十分精美,雕梁画栋、石砖木雕、唐砖琉璃,每一个细节都凝结着工匠们的心血,体现了当时的高超建筑工艺水平。

3. 空间分区明确:恭亲王府的建筑空间被合理地划分为内外两个区域,内部是王府
的核心区域,外部是官员、仆役们的生活区域,空间分区明确,有利于管理和维护。

二、楹联题刻对恭亲王府建筑空间营造的作用
1. 融入建筑装饰:恭亲王府的楹联题刻不仅雕刻在大门两侧的石碑上,还出现在建
筑的梁柱之间,成为建筑装饰的一部分,美化了建筑空间,增添了历史文化气息。

2. 引导空间氛围:恭亲王府的楹联题刻内容多为吉祥吉利之言,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这些楹联题刻通过其浓厚的文化氛围,引导了建筑空间的氛围,使人们
在此处感受到一种祥和平安的氛围。

3. 传承文化价值观念:恭亲王府的楹联题刻承载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如崇
尚孝道、尊崇礼仪、重视家庭和社会和谐等,这些价值观念通过楹联题刻传承下来,潜移
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清代豫亲王府建筑规制与传承研究摘要:北京清代王府是清朝封建社会宗法与礼制结合的产物,是体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与风貌的典型载体之一。

豫亲王府作为世袭罔替亲王府,属于当时最高等级的王府,一共居住过了14任府主,由于爵位的升贬,其中有10位豫亲王、4位信郡王。

1916年,沿用近300年的豫亲王府被低价卖给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

后来在其基地上修建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

协和医学院与协和医院的规划建设深受原有王府建筑特色影响,是将西方学校建筑功能与中国王府建筑形式有效结合而创造出折中主义的砖木结构宫殿式建筑群。

关键词:清代王府;豫亲王府;建筑规制;传承创新北京清代王府作为清朝封建社会宗法与礼制结合的产物,具有严格的建筑规制,承载着厚重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能够充分体现北京的历史文化特色与风貌。

豫亲王府作为世袭罔替亲王府,属于当时最高等级的王府。

后来在其基地上修建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原王府已不存。

本文通过对豫亲王府历史沿革、建筑规制和其与当前现状建筑的关系研究,可以理清豫亲王府的规制特点、历史演变及其对后来城市发展的影响,这对北京王府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一、清代豫亲王府历史沿革豫亲王府原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1号,是今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北京协和医院西南部的一部分。

其东临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处,南侧为东单三条,西邻校尉胡同,北临东帅府胡同。

和硕豫亲王作为世袭罔替的亲王,爵位代代相传,豫亲王府一共居住过了14任府主,由于爵位的升贬,其中有10位豫亲王、4位信郡王。

第一任府主是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多铎。

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是清太祖最年幼的嫡子,与多尔衮是同母兄弟。

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多铎被皇太极封为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执掌礼部事务。

顺治二年(1645年)二月,多铎率军进攻河南,四月顺利南下占领了江浙地区。

回京时顺治帝亲自迎接并晋封其为德豫亲王。

顺治四年(1647年),又被加封为辅政叔德豫亲王。

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多铎患天花而亡,年仅36岁。

顺治九年(1652年),因受多尔衮削爵之累,多铎被追降为郡王。

康熙十年(1671年)六月,追谥豫郡王为“通”,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高宗追叙其开国之功,命复豫亲王封号,配享太殿,八月入祀盛京贤王祠。

多铎之子多尼于顺治六年(1649年)承袭豫亲王爵位,赐号为信。

顺治九年(1952年)因父罪降为信郡王,豫亲王府也改名为信郡王府。

其后,鄂絷、董额、德昭、如松、修龄均承袭信郡王爵位。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信郡王修龄复位豫亲王。

其后,裕丰、裕兴、裕全、义道、本格、懋林、端镇均承袭豫亲王爵位。

末代豫亲王端镇,字东屏,民国二年(1913年)承袭豫亲王爵位,年仅4岁。

其父懋林于民国二年(1913年)去世后,其生母佟佳氏作为太福晋掌握了处置豫亲王府家产的权利,民国五年(1916年)将沿用近300年的豫亲王府低价卖给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

据《燕京访古录》中记载,豫亲王府所在地最早是隋朝北平王罗艺的府邸,唐高祖李渊封罗艺为燕王,并赐姓李。

从元代至正年间的《北京历史地图》上可以看出此地是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的西南部,位于文明门街以西,属于澄清坊。

《王府的前世今生》一文中记载明初此地改为北平按察史公署,朱棣登基后,这里便成了明朝都察院。

在明代晚期万历至崇祯年间(1573-1644年)的《北京历史地图》中显示,这里是诸王馆,西邻校尉营胡同,胡同西是会同北馆与明代未成年王爷居住的十王府;南邻三条胡同;东邻内东巡捕和帅府胡同。

清朝时建豫亲王府,后历任豫亲王、信郡王家族均居于此。

乾隆年间豫亲王被降为信郡王,因此乾隆十五年(1750年)的《北京历史地图》和《乾隆京城全图》中都将豫亲王府写为信郡王府。

由于这里建造王府,地块南部增加了凸字型地块,把原来的三条胡同一分为二,成为东三条和西三条胡同。

这是豫亲王府除了按照规制要求外,在府门外建造的前庭,即狮子院。

并在院东西方向建造用于平时出入的阿斯门,此时府西北的十王府已经改为了贤良寺,府东的帅府胡同改成了东帅府胡同。

在1901年的《北京地图》和1907年的《北京附地》地图中可以看出信郡王府改为了豫亲王府,狮子院还在,贤良寺的西边改为了枪炮厂。

在清宣统年间(1901-1911年)的《清北京城地图》中豫亲王府位置不变,府北是东帅府胡同,府东邻夹东道。

但府东已经出现了协和医学堂,它是由1906年英国伦敦会与英美其他五个教会合作开办,名为Union,译作协和,为协和医学院的前身。

在民国初年的《北京地图》上原来的协和医学堂西部还出现了大和俱乐部。

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收购了协和医学堂。

因基金会的成立者美国石油巨头洛克菲勒(John D.Rockefeller)在十九世纪末决定发展全球慈善事业,且1909年他派出的“东方教育考察团”发现中国在医学教育方面需求迫切,于是1913年他成立了基金会资助中国医学教育。

1916年基金会收购并拆除了豫亲王府,想在基地上建造北京协和医学院,使其象征“发展中的中国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参与一期工程筹建的美国建筑师查尔斯?柯立芝(Charles Coolidge)和清华学校第二任校长周诒春都推崇西式风格,但是基金会坚持采用中式风格,以利于西方科学的传播,并减弱西方科学入侵的印象,最终设计建造一座中西合璧、有着宫殿式外观的校园与医院建筑群。

美国建筑师哈利?赫西(Harry Hussey)设计了第一期工程,1921年完成;建筑师安纳尔(C.W.Anner)设计了第二期工程,1925年完成。

因此,在民国十年(1921年)的《新测北京内外城全图》中,豫亲王府已不存,原地建成了协和医学大学,大学东侧原来的协和医学堂变成了日本俱乐部和协和医院。

建国后,协和医学院东边新建了协和医院门诊楼、住院楼以及医学院教学楼,部分建筑有中式坡屋顶;近代在北边新建急诊楼、国际住院部及西边校尉胡同的高干病房,完全采用现代建筑形式,与原有建筑整体协调性差。

协和医学院先后更名为协和医学大学、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中国协和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

它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同时承载着深厚的王府建筑和现代学校与医院建筑的文化与精神,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号称“中国式宫殿里的西方医学学府”,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1984年,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豫亲王府建筑规制由于特殊的封王不赐土的政策,清代的王府几乎均位于北京旧城内。

从清乾隆十五年的《北京历史地图》上看,信郡王府(豫亲王府)西北侧紧邻贤良寺,东边临近宁郡王府,南侧有昭忠祠、裕亲王府、显亲王府等府宅,西边不远处便是紫禁城。

豫亲王府的选址充分表明府主身份地位尊贵。

清代王府规制经过多次更改与细化,主要的记载集中在《大清会典事例》和《钦定大清会典》中。

顺治九年(1652年)所定的《大清会典事例》记载:“亲王府,基高十尺,外周围墙。

正门广五间,启门三。

正殿,广七间,前墀周围石栏。

左右翼楼,各广九间。

后殿,广五间。

寝室两重,各广五间。

后楼一重,上下各广七问。

自后殿至楼,左右均列广庑。

正门、殿、寝,均绿色琉璃瓦……正殿上安螭吻、压脊仙人,以次,凡七种;余屋,用五种……”。

清光绪年间(1871-1908年)的《钦定大清会典》卷五十八规定亲王府规制:“正门五间,启门三,缭以崇垣,基高三尺。

正殿七间,基高四尺五寸。

翼楼各九间,前墀护以石栏,台基高七尺二寸。

后殿五间,基高二尺。

后寝七间,基高二尺五寸。

后楼七间,基高尺有八寸。

共屋五重……凡正门殿寝均覆绿琉璃瓦,脊安吻兽,门柱丹垩,饰以五彩云龙纹……压脊七种……”。

刘大可先生在《北京的王府(上)》一文中分析了两种不同时间段王府规制的异同,表1中已经将两种规制的不同点画线标出。

据《乾隆京城全图》上信郡王府的平面布局可以看出,该府坐北朝南,府门之南是凸字形狮子院,中部正殿(银安殿)面阔五间,前出丹墀,东、西两侧翼楼各面阔五间,并与北侧面阔十三间的配房相接,翼楼的东西外侧各有一三进的东、西跨院。

北侧是一道内墙,居中是三开间的后殿,过院门有一墙围合的小院,再过小院门,迎面是后寝殿一重,面阔七间无抱厦。

再向北无后楼,是面阔十三问的后罩房。

共屋五重,后寝殿院落东侧有一路三进的小跨院。

从表1中可以看出,豫亲王府除了正门符合两种建筑规制外,其余项目基本都低于规制规定,其他项目略有差异。

但《事例》规定后寝室两重,是比较特殊的情况,《会典》的规定和豫亲王府的后寝殿都仅有一重;另外豫亲王府没有后楼。

因清代规定,王府营建有逾制者皆治罪,因此豫亲王府规制略低也是常理。

清代王府门前一般会按照等级安置站立的石狮,但豫亲王府门前现在却保存有两座卧狮。

尽管传言是顺治皇帝为嘉奖多铎特允许府门前放卧狮,但据王府学者冯其利调查爱新觉罗毓臻的父亲说,卧狮来自东直门外大亮马桥他家的祖坟。

另清代有谚语说:“礼亲王府的房,豫亲王府的墙。

”可见当时豫亲王府的墙非常之高。

三、协和医学院建筑的传承与创新协和医学院旧址总体布局沿十字轴线对称布置,形成院落式布局,主楼包括协和医学堂旧址、娄公楼、哲公楼、文海楼等,除了礼堂之外,其余各楼都有走廊互相连通,整个建筑群以图书馆为中心,每一部分可以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单元,由通道连在一起。

如今建筑群南侧的5栋建筑为协和医学院办公楼,约占整个地块四分之一的面积,北侧为协和医院。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的建筑体系开始进入中国,在中外建筑文化的碰撞下,近代中国出现了各种形态的中西交融的建筑形式。

协和医学院旧址就是民国时期将西方学校建筑功能与中国王府建筑形式结合而创造出的折中主义的砖木结构宫殿式建筑群。

协和医学院旧址与豫亲王府都采用中轴对称式布局,并形成了院落式空间特色,屋顶都采用坡屋顶形式及琉璃瓦等。

这些共性可以看出协和医学院与协和医院的规划建设深受基地上原有王府建筑特色影响,是一种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式之一。

同时,也可以看出两者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

例如,亲王府仅纵向主轴线上的主要建筑屋顶采用绿色琉璃瓦且脊兽数目为7;而协和医学院建筑则都用琉璃瓦且脊兽数目最高为9。

亲王府主要建筑彩画为五彩金云龙,但医学院则采用的是旋子和花草彩画。

另医学院仅部分主楼入口采用了门柱丹垩,而且庑殿顶的广泛使用也是逾制之举。

由此可见,仿亲王府的医学院在很多方面还仅仅是仿。

协和医学院旧址采用东西和南北单一的双向轴线,主次分明,十字交叉。

而豫亲王府居中为一条主轴线,两旁分布着三列小跨院,形成三条与主轴线平行错落的复合次轴线。

两者的南北主轴线比较类似,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到豫亲王府原有轴线和格局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建筑师本身西方规则式布局的建筑理念密不可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