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教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教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教案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1 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1.2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1.3 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1.4 环境影响评价的国际发展趋势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2.1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2.2 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体系2.3 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流程2.4 环境影响评价的数据和信息来源第三章:环境影响识别与分析3.1 环境影响识别的方法和步骤3.2 环境影响分析的方法和技巧3.3 影响预测与评估的方法3.4 案例分析:环境影响识别与分析的应用第四章:环境影响的预测与评价4.1 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4.2 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4.3 环境影响评价的量化方法4.4 案例分析:环境影响的预测与评价的应用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5.2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主要内容5.3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要求与技巧5.4 案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实例第六章:特殊类型的环境影响评价6.1 生态影响评价6.2 社会经济影响评价6.3 健康影响评价6.4 文化遗产影响评价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7.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案例7.2 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案例7.3 政策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案例7.4 案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的成功与挑战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与政策8.1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国际公约与法规8.2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体系8.3 环境影响评价的政策演变与趋势8.4 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责任与公众参与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创新与发展9.1 环境影响评价的新方法与技术9.2 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化与数字化9.4 环境影响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与启示10.1 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经验与启示10.2 环境影响评价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问题10.3 改进环境影响评价的对策与建议10.4 案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环境影响评价概述难点解析:如何理解和把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全球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启示。
环境影响评价实践教程教案

环境影响评价实践教程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环境影响评价实践教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目的;2.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步骤和方法;3.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写要点;4.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环境影响评价实践教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目的;2.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步骤和方法;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写要点;4.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本环境影响评价实践教程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导入、实践环节和总结。
导入:1.通过引入实际环境问题案例,引起学生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兴趣与关注;2.与学生一起探讨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目的,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实践环节:1.组织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如数据采集、实地调研等;2.指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培养学生的环境问题识别和解决能力;3.指导学生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要求准确、详实、简明,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科技性。
总结:1.与学生一起总结环境影响评价实践的经验和收获;2.展示学生的实践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3.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并倡导大家共同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四、教学评价本环境影响评价实践教程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包括:1.学生的实践报告评价:评估学生对环境影响评价实践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2.学生的参与度:衡量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3.小组合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
五、教学资源本环境影响评价实践教程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实际环境问题案例资料;2.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所需的设备和材料;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写的指导手册和范例;4.课堂演示材料和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本教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环境影响评价教案柳知非-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环境影响评价教案柳知非-范文模板及概述示例1:环境影响评价教案引言: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一种评估项目或政策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预测环境效果并提出合理措施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环境影响评价越来越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与平衡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环境影响评价并提供一种教学方法来教授这一课题。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重要性以及评价过程。
2. 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理解环境影响评价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述:a. 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b. 为什么环境影响评价很重要?c.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2. 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a. 收集和分析环境数据。
b. 评估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c. 提出环境管理和保护的措施。
3. 环境影响评价的案例研究:a. 探讨一些实际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b. 分析案例中的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
4.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影响评价:a. 环境影响评价如何帮助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b. 环境影响评价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a. 通过课堂讲授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b. 使用图表和实例进行说明,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小组讨论:a.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研究,并分析其环境影响评价。
b. 小组间互相分享和讨论分析结果。
3. 角色扮演:a. 小组学生可以扮演环境保护专家、政府官员、企业经理等角色,模拟环境影响评价的讨论和决策过程。
b.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现实应用。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测试:a. 设置选择题和简答题来检验学生对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b. 以实际案例分析为题材来考察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

目录第1章总论1.1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由来1.2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1.3编制依据1.4评价标准第二章噪声环境监测2.1采样点的布设2.2监测项目和时间2.3采样仪器和分析方法第三章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1评价因子与评价等级3.2评价方法3.3 数据结果3.4 评价结果3.5 评价期限3.6 评价内容和重点第四章结论与建议4.1 噪声污染控制和保护环境的目标附图第一章总论1.1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由来福建吉艾普光影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福州市仓山区金山大道桔园洲工业园台江园,主要从事舞台灯产品生产。
租赁厂房使用面积1700m2,车间内共一条组装流水线,年组装舞台灯 3 万台。
现有工程已于2017 年9 月完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
目前,本项目在现有工程的基础上拟新增一条预装(焊接)流水线,总用地面积及年生产量不变。
由于本公司的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会给仓山区周边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等等造成一系列的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规定,该项目属“二十三通用设备制造业69、通用设备制造及维修”中“其他(仅组装的除外)”类,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保证本公司新增流水线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指导福建省吉艾普光影科技公司新增流水线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
为该建设项目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对评价范围内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等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价。
对新增流水线施工期、运行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
1.2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是具有针对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公证性,其目的是贯彻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
针对本项目特点,本次评价的主要目的为:(1)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掌握本项目的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情况及污染负荷,为各环境要素的影响分析及采取的处理措施提供基础资料。
(2)通过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查清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为预测评价本项目的环境效益与环境不利影响提供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 教案 doc

环境影响评价教案 doc文档标题:《环境影响评价》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环境影响识别、预测、评价及减缓措施等环节。
-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影响评价理论知识分析实际工程案例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参与模拟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锻炼其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 通过实地考察或虚拟仿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操作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理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 树立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尊重自然规律,倡导绿色发展观。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引言(约10分钟)1. 引导讨论:引入近期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建设项目,讨论其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自然引入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二、环境影响评价基础理论讲解(约30分钟)1. 环境影响评价定义、目的和意义2.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与流程:初步调查、详细评价、编写报告书、公众参与、审批决策3. 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三、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约45分钟)1. 分析具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解读各部分内容及其内在逻辑关系。
2. 学生分组研讨,模拟进行某一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教师指导并点评。
四、课堂总结与拓展(约15分钟)1. 总结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关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了解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的最新进展。
【课后作业与实践】要求学生选取一个实际工程项目,尝试设计其环境影响评价方案,并撰写简要报告,下节课分享交流。
【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提供相关教材、参考书目、政策文件、典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相关学习资料,以供学生查阅学习。
注:此教案为框架性设计,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情进行调整优化。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教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教案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1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与定义1.2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与意义1.3 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与范围1.4 环境影响评价的历史与发展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2.1 技术导则的作用与重要性2.2 技术导则的编制与修订过程2.3 技术导则的主要内容与结构2.4 技术导则的应用与实施方法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与规范3.1 标准与规范的概念与区别3.2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体系的构成3.3 常用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解读与应用3.4 标准与规范的更新与实施要求第四章: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4.1 评价程序的制定与执行4.2 项目立项阶段的评价工作4.3 项目设计阶段的评价工作4.4 项目施工阶段的评价工作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与技术5.1 评价方法的分类与选择5.2 常用评价方法的特点与应用5.3 评价技术的创新与发展5.4 评价成果的应用与反馈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6.1 案例分析的意义与作用6.2 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步骤6.3 案例分析的实践应用与案例分享6.4 案例分析的总结与启示第七章: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合理性评价7.1 环境保护措施的种类与选择7.2 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与经济评价7.3 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与监管7.4 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评价与改进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写8.1 报告的结构与内容要求8.2 报告编写的方法与技巧8.3 报告的审查与批准程序8.4 报告的应用与传播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与政策9.1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的概述9.2 环境影响评价政策的主要内容与解读9.3 环境影响评价法规与政策的实施与监督9.4 环境影响评价法规与政策的未来发展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与创新10.1 实践中的环境影响评价挑战与解决方案10.2 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发展10.3 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实践的比较与启示10.4 面向未来的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趋势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与定义难点解析:准确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将环境影响评价与相关概念如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等区分开来。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教案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目的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技巧,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特点和主要内容。
2.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重要性:解释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重要性,举例说明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3. 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技巧: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方法和技巧,如数据收集、分析比较、预测等。
4.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评价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和评价。
5. 环境保护的实践和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目的和重要性,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让学生进行实际分析和评价。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和分享成果。
4. 思考与实践法: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实践意义,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四、教学准备1. 教案、PPT和相关教学材料。
2.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3. 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进程1. 导入:简要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目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讲解:详细讲解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重要性和主要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3. 案例分析:将学生分组,每组分析一个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评价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和评价。
4.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和分享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以评估学生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解和兴趣。
[小学教育]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教案
![[小学教育]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0d9743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fb.png)
小学教育-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的认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2.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3. 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步骤4. 案例分析: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环境影响评价5. 案例分析:某新建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目的、意义、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难点:案例分析中涉及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方法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目的、意义、方法和步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案例中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小学环境保护教育教材》等相关资料。
2. 课件:制作与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3. 案例材料:准备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包括相关数据、图片等。
4. 小组讨论工具:准备足够的小组讨论资料和记录工具,如纸张、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环境问题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引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环境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3. 讲解方法与步骤:详细讲解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掌握评价过程。
4.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给出的案例,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中的环境问题进行评价。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案例中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点,给予学生反馈。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个实际环境问题,尝试运用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进行分析。
[小学教育]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教案
![[小学教育]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d3609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e.png)
小学教育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步骤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
第二章:案例分析一2.1 案例介绍:介绍一个城市规划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城市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和应用案例分析:分析案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和结果。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城市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和结果。
第三章:案例分析二3.1 案例介绍:介绍一个建设项目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建设项目的概念建设项目中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和应用案例分析:分析案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和结果。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建设项目的概念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和结果。
第四章:案例分析三4.1 案例介绍:介绍一个生态系统保护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系统保护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保护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保护中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和应用案例分析:分析案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和结果。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态系统保护的基本概念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和结果。
第五章:案例分析四5.1 案例介绍:介绍一个环境污染治理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5.2 教学内容:环境污染治理的基本概念环境污染治理中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和应用案例分析:分析案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和结果。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环境污染治理的基本概念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教案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课件

• 人群健康状况:项目传输某种污染物或拟排污染 物毒性较大时进行
(二)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大气污染源分类(掌握) • 大气污染源(排放源):释放污染物到大气中的
装置(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设施或排放大气污染物 的建筑构造) • 污染源分类及相关概念:P37-38
10
按产生者的属性: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按几何形状:点源、线源、面源和体源 按运动特性:固定源和移动源 按几何高度:高架源、中架源和低架源 按排放时间长短:连续源、瞬时源和持续有限时
19
• 风频:吹某一风向的风的次数占总的观测统计次数
的百分比,称为该风向的风频
• 主导风向:风频最大的风向角的范围。作为区域的 主导风向,其风频应有明显的优势,否则可称该区 域没有主导风向或主导风向不明显
• 风玫瑰图:16个风向的风频联连而成的图(例如, 利用多年地面气象统计资料绘制的风玫瑰图,见 P42-43)
0.000907sin 20 0.002697cos30 0.001480sin 30 ]180/
0 360 dn / 365
dn:一年中日期序数,0,1,2,…,364
24
• 定性划分:夜间一般为D、E和F类;阴天或大风 时(风速>6m/s),一般为D;A类一般出现在白 天、晴天和风速<2m/S的情况下;F类一般出现在 夜间、晴天和风速<3m/s的情况下
22
• P-T法确定大气稳定度的方法(P45) 稳 定 度 分 级 : 将 稳 定 度 分 为 A ( 强 不 稳 定 ) 、 B
(不稳定)、C(弱不稳定)、D(中性)、E(较 稳定)和F(稳定)六类 考虑因子:地面风速(U10)、太阳高度角、云量 具体做法:首先由太阳高度角和云量确定太阳辐射 等级(P45表3-3),然后与地面风速结合确定大气 稳定度等级(见表P46表3-4)
《环境影响评价》教案

课程教案课程名称:《环境影响评价》任课教师:**所属系部:安全与环境工程教学班级:环境0801教学时间:2010 —2011 学年第一学期湖南工学院课程基本信息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2课时)NO.1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环境环境的概念环境的定义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
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是相对于主体的客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目然遗迹,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要素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各异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也叫环境基质。
环境要素具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属性,这些属性决定了各个环境要素间的联系和作用的性质,是人们认识环境、改造环境的基本依据。
在这些属性中,最重要的是:①最差限制律整体环境的质量不是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而是受环境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的控制。
这就是说,环境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诸要素中处于"最差状态"的那个要素,而不能够因其他要素处于优良状态得到弥补。
因此,环境要素之间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②环境整体大于诸要素之和一处环境所表现出的性质,不等于组成该环境的各个要素性质之和,而是比这种"和"丰富得多,复杂得多。
环境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环境的总体效应,这种总体效应是个体效应基础上的质的飞跃。
③相互依赖性环境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
首先,环境诸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制约关系,是通过能量流,即能量在各要素之间的传递,或能量形式在各要素之间的转换实现的。
再其次,通过物质循环,即物质在环境要素间的传递和转化,环境要素相互联系在一起。
2. 环境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与区域性2.、变动性和稳定性3、资源性与价值性第二节环境影响一环境影响的概念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小学教育]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教案
![[小学教育]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b62be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9.png)
小学教育-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1.2 教学内容: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和重要性。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步骤和流程。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1.4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PPT课件和案例资料。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报告。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和好奇心。
2.2 教学内容: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和目的。
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和范围。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应用。
2.4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PPT课件和案例资料。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报告。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步骤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步骤和流程。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和理解。
3.2 教学内容:环境影响评价的初步调查和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的详细调查和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的报告编写和审批。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3.4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PPT课件和案例资料。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报告。
第四章: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4.1 课程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应用。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和理解。
4.2 教学内容:选择具体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让学生了解评价结果和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4.4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PPT课件和案例资料。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报告。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教案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教案第一章: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让学生掌握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1.2 教学内容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和分类。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流程和步骤。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目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流程和步骤。
第二章: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和内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和内容。
让学生掌握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指标和方法。
2.2 教学内容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指标。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内容和指标。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了解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第三章: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流程和步骤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流程和步骤。
3.2 教学内容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流程和步骤。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流程和步骤。
第四章: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实际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让学生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4.2 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分析案例中的评价对象、内容和指标。
分析案例中的评价流程和步骤。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案例中的评价对象、内容和指标。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案例分析,提高分析方法和技巧。
第五章: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与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在实际中的应用。
让学生掌握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方法和技巧。
5.2 教学内容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方法和技巧。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案例和实践方法。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提高实践方法和技巧。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指导教案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指导教案一、教案背景与目的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评估某一发展项目对自然环境、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的过程。
公众参与(Public Participation)在EIA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旨在增加公众的参与度和提高项目决策的透明度与公正性。
本教案旨在指导教师如何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相关概念、原则和方法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参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定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目的:评估项目对环境、人类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2. 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意义:增加公众参与度、提高决策透明度与公正性- 原则: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社会公正3. 公众参与的方法与程序- 信息公告:公示项目信息、报告书及评价结果- 公众听证会:听取公众意见、建议和质疑- 政府决策:综合考虑公众意见及专家建议4. 学生参与公众参与的实践活动- 室内活动:分析案例、讨论环境争议- 室外实践:实地考察、参观环境建设项目 - 学生作业:编写公众意见反馈报告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目的和步骤- 理解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原则和方法- 掌握公众参与的具体实践过程和程序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参与环保事务的能力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环境的情感-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态度-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意见、拓宽视野的价值观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0分钟)- 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公众参与的思考-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认为哪些发展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2. 探讨公众参与的重要性(15分钟)- 讲解公众参与的意义和原则,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道德和社会价值- 分小组讨论:你认为公众参与对于环境保护有何重要性?3. 学习公众参与的方法与程序(20分钟)- 分组阅读相关案例,了解公众参与的具体步骤和程序-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公众参与会议,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质疑4. 实践环节:室内活动(30分钟)- 学生分组选择一项争议性较大的环境建设项目进行案例分析- 各小组代表进行发言,讨论项目可能带来的影响及公众应如何参与5. 实践环节:室外考察(40分钟)- 带领学生参观一处环境建设项目,如风电场或河流治理工程- 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了解项目实施过程及公众参与情况6. 学生作业:公众意见反馈报告(25分钟)- 学生根据实地考察和个人观察,撰写公众意见反馈报告- 强调报告的客观性、合理性以及准确表达学生意见的能力五、教学评价1. 学生小组讨论表现评价(15%)- 考察学生对公众参与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评价学生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2. 室内活动参与评价(30%)- 考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分析能力- 评价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3. 室外考察记录评价(25%)- 考察学生实地考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评价学生对环境项目的分析和观点表达能力4. 学生作业评价(30%)- 考察学生对公众参与和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 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六、教学反思与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与组织,提供更多的实地考察机会,以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实际情况。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教案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影响评价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1.1 区域环境1.2 环境影响1.3 环境影响评价2.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2.1 目的2.2 意义3.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方法3.1 数据收集与处理3.2 影响因素识别3.3 环境影响预测3.4 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4.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步骤4.1 前期准备4.2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定4.3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选择4.4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5.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5.1 案例介绍5.2 案例评价过程5.3 案例评价结果及建议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目的、意义、方法和步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案例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教材。
2. 课件:教学PPT课件。
3. 案例资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4. 软件:环境影响评价相关软件。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步骤的掌握程度。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6.1 第1-4课时:讲解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
6.2 第5-8课时:介绍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方法。
[小学教育]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教案
![[小学教育]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24b06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4.png)
[小学教育]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教案教案小学教育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教案1.1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与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话题,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1.3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案例资料,以及与案例相关的背景信息。
二、知识点讲解2.1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2.1.1 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评估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的方法。
2.1.2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通过评估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环境保护措施,以保护环境免受损害。
2.1.3 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活动。
2.2 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2.2.1 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建设项目相关的环境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环境现状和潜在影响。
2.2.2 预测和评估:根据数据和模型,预测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进行评估。
2.2.3 制定环境保护措施: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3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2.3.1 项目立项阶段: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初步分析,确定评价的范围和内容。
2.3.2 项目设计阶段:进行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并将其纳入项目设计中。
2.3.3 项目施工和运营阶段:对建设项目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并及时处理环境问题。
三、教学内容3.1 案例介绍提供一些与小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如学校附近的建筑施工、垃圾填埋场建设等,引导学生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应用。
3.1.1 案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
3.1.2 案例描述:提供详细的案例描述,包括案例背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等。
3.1.3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程序和结果,以及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情况。
[小学教育]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教案
![[小学教育]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34a5b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c.png)
小学教育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让小学生了解和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具体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1.2 教学目标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流程。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2.1 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解释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它是分析和评估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的过程。
2.2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重要性强调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即为了预防和减轻建设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说明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以保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3.1 评价范围的确定解释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如何确定评价范围,包括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
3.2 评价方法的运用介绍环境影响评价中常用的方法,如预测与评估、监测和数据收集等。
第四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流程4.1 初步分析说明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要对项目进行初步分析,以识别可能的环境影响。
4.2 详细评估讲解如何进行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估,包括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结果等步骤。
第五章:案例分析5.1 案例选择解释如何选择合适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以进行深入分析。
5.2 案例分析以具体的案例为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应用。
第六章:案例研究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6.1 案例背景介绍选择一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介绍项目的基本信息,包括项目类型、规模、地理位置等。
6.2 环境影响识别分析案例中如何识别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包括对生态系统、大气、水体、噪声等方面的影响。
6.3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应用讲解在案例中如何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如预测模型、监测数据分析和影响阈值设定等。
第七章:案例研究二自然灾害与环境影响评价7.1 案例背景介绍选择一个自然灾害事件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如洪水、地震等,介绍事件的基本情况和影响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影响评价教案【篇一:《环境影响评价》教学使用案例集】《环境影响评价》教学使用的案例1. 实训教学的性质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专业基础课,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实训教学既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训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启发思考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很好掌握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2.配套的指导书2.1. 李淑芹主编.《环境影响评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09。
3.适用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44.1.实践项目一4.1.1. 实践目的及要求通过本项目实训,使学生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要求。
4.1.2. 实践内容污水处理厂项目某市有一条s 河自南向北穿过该城市东部,区间有一支流汇入,出该市后10km 进入b 县城,市区段为景观用水功能,出市区为农灌用水功能,该河现状水质超标,并由于河流上游建供水水库,使该河水量减少,枯水期有断流现象,该市由于超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
该市拟在城市东北角建设20*104m3/d 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一座,收水范围为东城区全部废水,其中包括40%工业废水,采取二级生化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bod:200;cod:400...... (单位:mg/l),污水处理厂设计出厂水质:bod:30;cod:60;nh-n:15;tp:0.3,污水经处理后排放s 河。
污泥在浓缩池经浓缩、脱水后,加石灰干化处理后交城市垃圾填埋场处置。
污水处理场西侧300 米为居住区,北侧200 米为工厂。
根据以上资料,请回答以下问题:1.为保证s 河市区段景观用水要求,提出水环境保护对策。
2.从环境管理的角度,提出污泥优化处理的措施。
3.请计算bod 的去除率。
4.若预测bod 在下游20 公里处的水质,需要知道哪些参数?5.若进行公从参与,应公开的环境信息有哪些?参考答案:1.为保证s 河市区段景观用水要求,提出水环境保护对策。
答:因为该市区出市区段为农业用水,因此为保证s 河市区段景观用水出市区段水质满足农业用水标准,首先根据污水处理厂污染物设计出厂水质能否满足s 河的相应污染物的水质容量,否则应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厂设计出厂水质,如增加过滤返渗透等工艺处理满足s 河的相应污染物的水质容量符合农业用水标准。
2.从环境管理的角度,提出污泥优化处理的措施。
答:对于40%的工业废水应单独处理,其产生的污泥采取压缩、脱水、干化处理后送城市垃圾填埋场处置;对于60%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后其产生的污泥,可用做农肥处理。
3.请计算bod 的去除率。
4.若预测bod 在下游20 公里处的水质,需要知道哪些参数?答:污水处理厂的排水量;污水中各种污染物处理后排水浓度设计值,s河流的平均水流量,s河流中与污水处理厂的排水中相应污染物的河流浓度值。
水中相应污染物农业用水的标准值。
5.若进行公从参与,应公开的环境信息有哪些?答:污水处理厂的各主要工程与辅助工程建设概况介绍;对在工程建设中和投入使用后产生的各种环境影响及采取的相应的防范与治理措施及达到的治理效果的情况介绍,对建设污水处理厂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效应的概况介绍等。
4.2. 实践项目二4.2.1.实践目的及要求通过本项目实践,使学生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与政策要求。
4.2.2.实践内容固体安全处置中心项目某市拟建—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其主要的建设内容包括:安全填埋场、物化处理车间、稳定/固化处理车间、公用工程及生活办公设施等。
该地区主导风向为西南风,降雨充沛。
拟选场址一:位于低山丘陵山坡及沟谷区,某村东北侧(直线距离1.8km),主要植被为人工种植的果园、水稻蔬菜等,交通方便,需建进场公路1000m,垃圾运输沿途经过3个村庄,人口居住稀疏。
选址区场地外东北侧为地势最高点,场地北部有一条东西走向沟谷,在沟谷西部有一个人工土石坝,沟谷汇水在此形成一个人工鱼塘。
场地外南侧池塘为最低点,场地南部汇水沿南侧坡地汇入南部沟谷向南流出。
选址区南侧5km处有一处森林公园,位于最近水厂取水点上游25km处。
选址区西边界(200m)外有一高压高架输电线穿过。
拟选场址二:位于某村庄北面山谷(距离该村1.5km),地表植被主要为马尾松一芒萁群落和人工种植林,交通方便,需建进场公路800m,垃圾运输沿途经过2个村庄,人口居住比较密集。
选址区临近森林公园(约1km),场地周围地势南高北低,北侧有一水塘(非饮用水)。
选址区位于最近水厂取水点上游20km处,距最近变电站1km。
根据以上资料,请回答以下问题:1.两个场址哪个更适合建设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为什么?2.该建设项目评价的重点是什么?3.该项目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水环境影响的主要评价因子包括哪些?5.上述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还缺少哪个主要的建设内容?6.环境影响预测的主要内容及预测时段包括哪些?参考答案:1. 两个场址哪个更适合建设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为什么?答:两个场址对比分析见下表:由上表可知,与场址二相比,场址一优点:破坏人工种植的果园、蔬菜,对生态破坏相对较小;离最近水厂取水点相对较远,对水环境影响相对小;电力设施距离比较近,距离村庄和森林公园等敏感点比较远,对周围敏感点噪声和景观等影响小。
缺点:其建进场公路要长200m;村庄数目多,人口居住比较稀疏。
综合上述两个场址的优缺点,选择场址一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更适合建设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
2.该建设项目评价的重点是什么?答: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是垃圾处理工艺的可行性、垃圾场选址的合理性以及垃圾填埋场运行期间垃圾渗滤液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3.该项目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进行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如下:(1)地理位置:建设项目所处的经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并附地理位置图; (2)地质环境:根据现有资料详细叙述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断裂、坍塌、地面沉陷等不良地质构造。
若没有现成的地质资料,应根据评价要求作一定的现场调查;(3)地形地貌:建设项目所在地区海拔高度、地形特征、相对高差的起伏状况,周围的地貌类型;(4)气象与气候;(5)地表水环境:地表水水系分布、水文特征;地表水资源分布及利用情况,主要取水口分布;地表水水质现状及污染来源等;(6)地下水环境;(7)大气环境根据现有资料,简单说明项目周围地区大气环境中主要的污染物、污染来源、大气环境容量等;(8)土壤与水土流失:土壤类型及其分布、成土母质、土壤层厚度等;(9)生态调查:植被情况(如类型、主要组成、覆盖度和生长情况等),有无国家重点保护的或稀有的野生动物、植物;(10)声环境:确定声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监测布点与现有污染源调查工作; (11)社会经济:包括社会经济、人口、工业与能源、农业与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等;(12)人文遗迹、自然遗迹与珍贵景观:主要是与项目临近的森林公园情况,并调查选址区是否有其他需要重点保护的景观。
4.水环境影响的主要评价因子包括哪些?答:地表水环境影响主要评价因子包括:ph、cod、bod、ss、石油类、氨氮、总磷、挥发酚、总汞、总氰化物,还有其他重金属如cu、cd、zn、as等;地下水:ph、总汞、总氰化物、cr6+、cu、zn、cd、as。
5.上述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还缺少哪些主要的建设内容?答:上述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还缺少污水处理设施。
6.环境影响预测的主要内容及预测时段包括哪些?答: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的主要内容包括:(1)水环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预测填埋场垃圾渗滤液、预处理车间产生的废水以及生活区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分析垃圾渗滤液的环境影响时,还应考虑非正常情况下如防渗层破裂对地下水污染的分析。
(2)大气环境:施工扬尘、填埋机械和运输车辆尾气、填埋场废气对填埋场周围环境和沿线环境空气的影响。
(3)噪声:施工机械、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水土流失:项目选址区位于低山丘陵区,建设期对植被破坏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一定要采取防护措施。
(5)生态环境和景观影响:建设填埋场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植被,占用土地引起水土流失,弃土堆放等给选址区及其周围生态环境和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预测时段包括: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封场后)三个时段。
4.3 实训项目三4.3.1 实训目的及要求通过本项目实训,使学生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与技术规则。
4.3.2 实训内容发电厂项目项目所在地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全年降水量充足,春秋季短,冬夏季长;冬寒干燥,夏热多雨,春秋干旱突出,全年主导风向ene。
项目选址位于山区丘陵地带的矿区,距市区45km,区内工业以煤炭、水泥为主,区内煤炭和石灰石资源十分丰富。
选址区南0.35km处为a村庄,东北8km为b镇,西偏比约15km为一市级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北偏西19km处为区政府,东南约2.1km处为一河流,主要功能为农业灌溉和航运。
根据以上资料,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项目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指标包括哪些?2.在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要对哪些敏感点的大气污染情况进行预测?(下表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部分污染物的浓度限值)3.在进行大气环境现状监测时共布设6个点,请问是否合理?4.根据当地规划,项目选址属于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则项目废气排气执行什么标准?5.项目建成运行后厂界外日间噪声为60db (a),请问是否符合要求?参考答案:1. 该项目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指标包括哪些?答:本项目总量控制指标为:二氧化硫和烟尘。
解析:根据国家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指标包括:so2、烟尘、工业粉尘,cod, nh3-n和工业固体废弃物。
本项目主要大气污染物为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
2.在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要对哪些敏感点的大气污染情况进行预测?因此,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a村庄、b镇、自然保护区和区政府的大气污染情况都应进行预测。
3.在进行大气环境现状监测时共布设6个点,请问是否合理?答:不合理。
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对于一级评价监测点不应少于10个,监测不得少于二期(夏季、冬季)4.根据当地规划,项目选址属于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则项目废气排气执行什么标准?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二级标准。
5.项目建成运行后厂界外日间噪声为60db (a),请问是否符合要求?答:不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