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课程设计算例

合集下载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计算书(沥青路面利用诺谟图计算)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计算书(沥青路面利用诺谟图计算)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某新建沥青高速路面设计(利用诺谟图计算)道路与桥梁方向指导老师:专业年级:班级,学号:学生姓名:完成时间:2012年6月24日路面结构设计的计算基本资料:某地区规划修建一条四车道的一级公路,沿线筑路材料的情况:石料:本地区山丘均产花岗岩、流纹岩和凝灰熔岩;储量丰富,岩体完整。

石料强度高。

砂:海岛沿岸多处沙滩可供取砂,运输较方便。

土料:沿线丘岗均有砖红色亚粘土和黄褐色砂砾质粘土可供路基用土。

此公路的设计年限为20年,拟采用沥青路面结构进行设计。

一、轴载分析。

1、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增长率:12344γγγγγ+++=由主要预测年交通量表可算得:2000年到2005年的年增长率:5112266(1)18293γ+=,可算得:18.3%γ= 2005年到2010年的年增长率:5218293(1)26204γ+=,可算得:27.5%γ= 2010年到2015年的年增长率:5326204(1)35207γ+=,可算得:3 6.1%γ= 2015年到2020年的年增长率:5435207(1)55224γ+=,可算得:49.4%γ=故12348.3%7.5% 6.1%9.4%7.8%44γγγγγ++++++===2、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的计算。

路面设计采用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以BZZ —100表示。

1) 当以设计弯沉值为设计指标时,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作用次数N 的公式为:4.35121N=()ki i i PC C n P =∑对于跃进NJ130:前轴:i P =16.20KN<25KN ,省略不算后轴:1C =1, 2C =1, i P =38.30KN ,P=100KN, i n =702 4.35 4.351238.30()11702()10.8100i i P N C C n P ==⨯⨯⨯=次/d 对于解放CA10B :前轴:i P =19.40KN<25KN,省略不算。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实例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实例

沥青混凝土路面计算书一、轴载分析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

1.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3)轴载换算:轴载换算的计算公式:N= 4.35121()ki i i PC C n P =∑2)累计当量轴次:根据设计规范,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5年,双车道的车道系数取0.6 累计当量轴次:()'111365t e N N γηγ⎡⎤+-⨯⎣⎦=()151 5.4%1365×885.380.65.4%⎡⎤+-⨯⎣⎦=⨯ =4312242(次) 3)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注:轴载小于5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轴载换算公式:N=8121()ki i i PC C n P =∑(2)累计当量轴次:()'111365t e N N γηγ⎡⎤+-⨯⎣⎦==()151 5.4%1365×505.650.65.4%⎡⎤+-⨯⎣⎦⨯=2462767.6(次) 二、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根据规范推荐结构,并考虑到公路沿途筑路材料较丰富,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15cm ),基层采用二灰碎石(20cm ),基底层采用石灰土(厚度待定)。

二级公路面层采用三层式沥青面层,表面层采用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厚度3cm ), 中间层采用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厚度5cm ), 下层采用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厚度7cm )。

三、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与劈裂强度抗压模量取20℃的模量,各值均取规范给定范围的中值,因此得到20℃的抗压模量: 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1400MPa , 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1200MPa , 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1000MPa , 二灰碎石为 1500MPa , 石灰土为 550MPa 。

各层材料的劈裂强度: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1.4MPa , 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1.0MPa , 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0.8MPa , 二灰碎石为 0.5MPa , 石灰土为 0.225MPa 。

(整理)沥青路面设计计算实例

(整理)沥青路面设计计算实例

沥青混凝土路面计算书一、轴载分析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

1.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3)轴载换算:轴载换算的计算公式:N= 4.35121()ki i i PC C n P =∑2)累计当量轴次:根据设计规范,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5年,双车道的车道系数取0.6 累计当量轴次:()'111365t e N N γηγ⎡⎤+-⨯⎣⎦=()151 5.4%1365×885.380.65.4%⎡⎤+-⨯⎣⎦=⨯ =4312242(次) 3)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注:轴载小于5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轴载换算公式:N=8121()ki i i PC C n P =∑(2)累计当量轴次:()'111365t e N N γηγ⎡⎤+-⨯⎣⎦==()151 5.4%1365×505.650.65.4%⎡⎤+-⨯⎣⎦⨯=2462767.6(次) 二、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根据规范推荐结构,并考虑到公路沿途筑路材料较丰富,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15cm ),基层采用二灰碎石(20cm ),基底层采用石灰土(厚度待定)。

二级公路面层采用三层式沥青面层,表面层采用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厚度3cm ), 中间层采用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厚度5cm ), 下层采用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厚度7cm )。

三、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与劈裂强度抗压模量取20℃的模量,各值均取规范给定范围的中值,因此得到20℃的抗压模量: 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1400MPa , 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1200MPa , 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1000MPa , 二灰碎石为 1500MPa , 石灰土为 550MPa 。

各层材料的劈裂强度: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1.4MPa , 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1.0MPa , 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0.8MPa , 二灰碎石为 0.5MPa , 石灰土为 0.225MPa 。

沥青路面设计范例

沥青路面设计范例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沥青路面设计)范例1.1 道路等级确定根据调查资料,基年交通量组成如下:表3。

1 基年交通量组成由于路线为县级公路,因此道路等级为一级公路以下,则由预测年限规定: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及二、三级公路的规划交通量应按15年预测,则由公式:N d =N 0(1+8%)n —1 (式1—1)其中:N d —规划年交通量(辆/日)N 0—基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年平均增长率(%) n —预测年限(年) 即:规划年交通量为:Nd=[(150+80+100+120)×1.5+150×2。

0+(120+110)×3。

0]×(1+8%)15—1 =[345+150+300+180+360+330] ×(1+8%)15-1 =4890辆/日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以下简称《标准》),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000~6000辆,综合考虑选定道路等级为三级。

1.2结构设计6。

2.1轴载分析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

6.2.1。

2。

1轴载换算(基本参数见表6。

1)轴载换算公式如下:N=35.4iik1i21ppNCC⎪⎪⎭⎫⎝⎛∑=(式6—1)式中:N-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Ni-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P—标准轴载,(KN);Pi—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K—被换算车型的轴载级别;C 1—轴载系数,C1=1+1。

2×(m—1),m是轴数.当轴间距大于3m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轴间距小于3m时,应考虑轴数系数;C2-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

38.表6—1 标准轴载计算参数表6-2 预测交通量组成6。

2。

1。

2.2累计当量轴次根据设计“规范"三级沥青混凝土设计年限取8年,双车道系数为0.6—0.7,本设计取0.7。

沥青路面课程设计方案实例

沥青路面课程设计方案实例

路面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资料东北某地(II4)拟建二级公路,全长40km(K0~k40),除由于K31+150~k33+350路段纵坡较大(一般为5%左右),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外,其余均采用沥青类路面,其中K15+600~k22+440路段为老路改造,采用补强措施,有关资料如下:1.公路技术等级为一级公路,路面宽度为9.0m。

2.交通状况,经调查交通量为4100辆/日,交通组成如表2所示,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γ= 4.9%。

交通组成表1 黄河JN150 解放CA10B 东风EQ140 太脱拉138 小汽车25% 50% 15% 3% 7%汽车参数表2车型总重(KN) 载重(KN)前轴重(KN)后轴重(KN)后轴数后轮轮组数前轮轮组数轴距(cm)JN150 150.6 82.6 49 101.6 l 双单CA10B 80.25 40 19.40 60.85 1 双单EQ140 92.90 50.00 23.70 69.20 1 双单太脱拉138 211.4 120.00 51.40 2×80 2 双单132 3.路基土质为粘性土,干湿状态为潮湿,道路冻深为160cm。

4.K15+600~K22+440路段原路面为沥青路面,沥青面层厚度h=3cm,路面实测弯沉值分别为:72、81、78、64、66、65、68、75、72、71、66、73、68、77、74、74、81、82、78、79(0.01mm)等共20测点,弯沉测定采用标准轴载,测定时路表温度为27.5℃,前5小时的平均温度为25℃(注:季节影响系数以k l=1.08,温度影响系数K2=1.0)。

二、设计要求1.交通分析;2.拟定路面结构,并说明选用该种路面结构的原因;确定材料参数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平面设计;3.计算或验算路面结构层厚度;①沥青路面可采用手工计算和计算机计算两种方式之一,并分析其结果以及说明理由;②拟定几种沥青路面厚度,采用计算机计算,分析沥青面层变化对基层厚度的影响,基层厚度变化对底基层厚度的影响;③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手工计算;4.绘制路面结构图及水泥混凝土路面平面布置图,接缝构造图;5.编写设计说明书。

沥青路面设计范例

沥青路面设计范例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沥青路面设计)范例1.1 道路等级确定根据调查资料,基年交通量组成如下:表3.1 基年交通量组成由于路线为县级公路,因此道路等级为一级公路以下,则由预测年限规定: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及二、三级公路的规划交通量应按15年预测,则由公式:Nd =N(1+8%)n-1 (式1-1)其中:Nd—规划年交通量(辆/日)N—基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年平均增长率(%)n—预测年限(年)即:规划年交通量为:Nd=[(150+80+100+120)×1.5+150×2.0+(120+110)×3.0]×(1+8%)15-1 =[345+150+300+180+360+330] ×(1+8%)15-1=4890辆/日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以下简称《标准》),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000~6000辆,综合考虑选定道路等级为三级。

1.2 结构设计6.2.1轴载分析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

6.2.1.2.1轴载换算(基本参数见表6.1)轴载换算公式如下:N=35.4iik1i21ppNCC⎪⎪⎭⎫⎝⎛∑=(式6-1)式中:N—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Ni—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P—标准轴载,(KN);Pi—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K—被换算车型的轴载级别;C 1—轴载系数,C1=1+1.2×(m-1),m是轴数。

当轴间距大于3m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轴间距小于3m时,应考虑轴数系数;C2—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38。

表6-1 标准轴载计算参数表6-2 预测交通量组成6.2.1.2.2累计当量轴次根据设计“规范”三级沥青混凝土设计年限取8年,双车道系数为0.6—0.7,本设计取0.7。

N e =[(1)1]365t r N rη+-⨯⋅⋅ (6-2) 式中:N e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沿一个方向通过的累计标准当量轴次(次);t —设计年限(年);N 1—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次/日);r —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平均增长率(%);η—与车道有关的车辆横向分布系数,简称车道系数。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计算案例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计算案例

湘江HQP40
东风EQ155
后轴
后轴
73.2
56.7
k
2
3
8
1
1
400
400
65.9
12.8
Pi ni N C1C 2 P i 1
1896.5
②累计当量轴次 • 参数取值同上,设计年限是15年,车道系 数取0.45。 • 累计当量轴次:
9897132 次 990万次
Pi N C1C2ni P i 1
k
4.35
• 计算结果如表所示。 • ②累计当量轴次 • 根据设计规范,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 限取15年,四车道的车道系数是0.4~0.5, 取0.45。
Ne
1 1 365 1 0.1 1 365 2092 .3 0.45 N
石灰土
土基


550
40
0.0849

0.225
• 按设计弯沉值Ld计算石灰土层厚度: (1)计算综合修正系数F:
Ls F 1.63 2000
0.38
E0 p

0.36
(2)计算理论弯沉系数αc
23.47 1.63 2000 10.65 0.526
m< 0.3145 满足要求
• (3)对粗粒式沥青砼层底拉应力验算 • ①换算成当量三层体系
h hK 4
K 1 4 i
EK E1 E2 h1 4 h2 4 h3 Ei E3 E3
2000 1800 4 4 5 6 15.69cm 1400 1400
h1 h2 h3 h4 h5 E1 E2 E3 E4 E5 E0 E0 h=? E3

路基路面工程沥青路面课程设计实例1

路基路面工程沥青路面课程设计实例1

路基路⾯⼯程沥青路⾯课程设计实例1《路基路⾯⼯程》课程设计说明书⽬录轴载计算 (2)1.1代表轴载见2-1表 (2)1.2轴载换算 (2)1.2.1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和沥青层的层底拉⼒验算 (2)n i—各种被换算车辆的作⽤次(次/⽇) (2)1.3计算设计年限内⼀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5)2初拟路⾯结构 (5)3路⾯材料配合⽐设计和设计参数的确定 (6)3.1材料的确定 (6)3.2路⾯材料抗压回弹模量的确定 (6)3.2.1沥青材料抗压回弹模量的确定 (6)3.2.2半刚性极其他材料抗压回弹模量的确定 (6)3.3材料劈裂强度的测定 (7)4验算拟定⽅案 (7)4.1计算各⽅案的弯沉值 (7)4.2抗拉强度结构系数Ks及容许拉应⼒σR计 (8)4.3设计⽅案验算 (8)中湿路段E0=35MPa (8)潮湿路段E0=25MPa (14)5验算防冻层厚度 (19)6 ⽅案⽐选 (20)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参考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轴载计算1.1代表轴载见2-1表表2-1汽车车型前轴重(kN )后轴重(kN )后轴数后轴轮组数后轴距(m )交通量(辆/d )东风EQ14023.70 69.20 1 2 0 600 东风SP9250 50.70 113.30 3 2 4 450 解放CA10B 19.40 60.85 1 2 0 100 黄河JN150 49.00 101.60 1 2 0125001.2轴载换算轴载换算以弯沉值和沥青层的层底拉⼒和半刚性材料的层底拉⼒为设计标准1.2.1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和沥青层的层底拉⼒验算35.4211=∑=P P n C C i i Ki N式中:N —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n i—各种被换算车辆的作⽤次(次/⽇)P —标准轴载(kN ) P i—各种被换算车型的轴载(kN )C 1—轴数系数C2—论组系数,双轮组为1,单轮组为6.4,四轮组为0.38当轴间距⼤于3m 时,按单独的⼀个轴计算,此时轴系数为1,当轴间距⼩于3m 时,双轴或多轴按C 1+1.2(m-1)计算,m 为轴数。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新建沥青路面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新建沥青路面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计算书(新建沥青路面)(1)基本要求东北某公路部分路段拟建一条4车道的一级公路,设计年限为15年,拟采用沥青路面结构进行路面结构厚度设计,其中需给出三种结构组合方案,并尝试经济技术比较给出最优方案。

(2)气象资料该公路所在地区为V 2区,最低气温为-15℃。

(3)地质资料与筑路材料沿线土质为紫色粉质粘性土,地下水位距地表为 1.2m ,路基填土高平均为0.7m 。

公路沿线有大量碎石集料,筑路材料丰富,有水泥、石灰和粉煤灰等供应。

(4)交通资料据预测该路竣工初年的交通组成如表1所示。

使用年限内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0%。

(6)新建路面厚度设计a 、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按设计回弹弯沉和容许弯拉应力两个设计指标,分别计算设计年限内的标准轴载累计当量轴次,确定交通量等级,面层类型,并计算设计弯沉值d l 和容许弯拉应力R σ。

当量标准轴载数N:以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35.4211)(P Pn C C N i i Ki ∙∙=∑=日)(次/303.1335=i n ——各级轴载作用次数; p ——标准轴载;i p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1c ——轴数系数,)(1m 2.111-+=c ,其中m 为轴数;2c ——轮组系数,双轮组取为1;设计年限累计当量标准轴载数e N :η∙∙⨯-+=1365]1)1[(N rr N t e)(69745.0303.13351.0365]1)1.01[(15万次=⨯⨯⨯-+=e N路面设计弯沉值d l :)()(mm A A A N l B s c ed 01.067.250.10.10.1106976006002.042.0=⨯⨯⨯⨯⨯==-- 轴载换算结果表(弯沉)表1②当以半刚性材料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Ki i i P P n C C N 18'2'1 )1(21'1-+=m C 2.1834=(次/日) 设计年限累计当量标准轴载数e N :()[](万次)5.53945.0812.10331.0365]1)1.01[(36511151=⨯⨯⨯⨯-+=⋅⋅⨯-+=ηN rr N te)()(mm A A A N l B s c e d 01.002.270.10.10.1105.5396006002.042.0=⨯⨯⨯⨯⨯==--轴载换算结果表(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轴载计算与累计轴载汽车车型前轴重(kN) 后轴重(kN) 后轴数 后轴轮组数 后轴距 交通量(次/日)东风KM340 24.6 67.8 1 2 0 460 江淮HF150 45.1 101.5 1 2 0 400 东风SP9135B 20.172.6 2 2 4 200五十铃EXR18L 60.0 100.0 3 24 400 江淮HF140A 18.9 41.8 1 2 0150五十铃NPR595G 23.5 44.0 1 20 100换算方法 弯沉及沥青层拉应力指标 半刚性层拉应力指标累计交通轴次 697万次 539.5万次表3 交通等级属于中交通 1、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 路基填土高平均为0.7m 。

课程设计--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课程设计--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1.基本资料(1)设计任务书要求甲乙两地新建一条四车道一级公路,路基宽16米,设计年限15年,采用沥青路面结构,路面最小防冻厚度65cm,需进行路面结构设计。

(2)地质资料与筑路资料地处Ⅳ7区,粉质土,稠度1.0。

(3)交通资料交通量平均增长率8%,预测竣工后第一年交通组成如表1所示。

2.初拟路面结构组合初拟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根据交通状况,结构层最小施工厚度,结合书中表14—6、表14—7等综合考虑,初拟各结构层厚度如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5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8cm水泥稳定碎石土 25cm石灰土?以石灰土为设计层。

N2.标准轴载累计交通量e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载轴100kN为标准轴载(1)用于弯沉验算和沥青层弯拉应力验算的累计当量轴载①轴载换算式中:N—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ni—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日);P—标准轴载(kN);Pi—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C1—轴数系数,当轴间距大于3m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间距小于3m时,按双轴或多轴计算,轴数系数C1=1+1.2(m-1),m为轴数。

C2—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38;K—被换算车辆的类型数。

计算结果见表2②累计当量轴次根据设计规范,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5年,四车道的横向分布系数为0.4~0.5。

取η=0.45。

(2)用于半刚性路层弯拉应力验算的累计当量轴载①轴载换算式中:C1´—轴数系数,当轴间距小于3m的双轴或多轴,轴数系数C2´—轮组系数,单轮组为18.5,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09。

计算结果见表3② 累计当量轴次设计年限取15年,车道横向分布系数η=0.45。

4.计算设计弯沉值l d 和结构强度系数K(1)设计弯沉值公路等级系数取1.0(一级公路),面层类型系数取1.0(沥青混凝土面层),基层类型系数取1.0(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总厚度大于20cm ) 设计弯沉值为:mmA A A N l bs c e d 9.231 1.00.10.1)103.259(6006002.042.0=⨯⨯⨯⨯⨯==-- (2)结构强度系数K沥青混凝土面层:32.20.1/)103.259(09.022.04=⨯⨯=S K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层:76.10.1/)100.234(35.011.04=⨯⨯=S K 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层:26.20.1/)100.234(45.011.04=⨯⨯=S K5.确定设计参数σsp E E ,,10查书中表14—11确定路基回弹模量MPa E .0400=以设计弯沉值计算路面厚度时,各层材料均采用20°C 抗压回弹模量;验算层底拉应力时,沥青混合料采用15°C 抗压回弹模量、15°C 劈裂强度。

《沥青路面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沥青路面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沥青路面设计 (2)1 设计资料 (2)1.1 公路等级情况及周边情况 (2)1.2 公路2007年交通量调查情况如下表: (2)1.3 沿线地理特征 (3)2 轴载分析 (3)2.1以设计弯沉值为设计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3)2.1.1 轴载换算 (3)2.1.2 计算累计当量轴次 (4)2.2 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4)2.2.1 轴载换算 (4)2.2.2 计算累计当量轴次 (5)3 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 (5)3.1 路面等级 (5)3.2 面层类型 (5)3.3 结构组合与材料的选取 (5)4 确定各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

(6)4.1 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与劈裂强度 (6)4.2 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 (6)4.2.1 确定路基的平均稠度 (6)4.2.2 确定土基回弹模量 (7)5 设计指标的确定 (7)5.1 设计弯沉值 (7)5.2 各层材料的容许底层拉应力 (7)6 设计资料总结 (8)7 确定石灰土层的厚度 (8)8 计算路面结构体系的轮隙弯沉值(理论弯沉值) (10)9 验算各层层底拉应力 (11)9.1 上层底面弯拉应力的验算 (11)9.1.1 第一层地面拉应力验算 (11)9.1.2 第二层地面拉应力验算 (11)9.1.3 第三层换算 (12)9.1.4 第四层换算 (13)9.2 计算中层底面弯拉应力。

(13)水泥路面设计 (14)1 设计资料 (14)1.1 公路等级情况及周边情况 (14)1.2 公路1998年交通量调查情况如下表: (14)1.3 沿线地理特征 (15)2 交通分析 (15)2.1 标准轴载与轴载换算 (15)2.2 交通分级,设计使用年限,和累计作用次数 (16)2.2.1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累计作用次数 (16)2.2.2 交通等级的确定及初估板厚 (16)3 路面结构层组合设计 (16)4 确定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 (17)4.1 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与计算回弹模量 (17)4.2 复合式混凝土面层的截面总刚度与相对刚度半径 (18)5 荷载应力计算 (18)5.1荷载疲劳应力计算 (18)5.2 温度疲劳应力计算 (19)6 路面接缝处理 (20)6.1 纵向接缝 (20)6.1.1 根据规范的要求纵向接缝的布设应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而定。

路基路面工程沥青路面课程设计

路基路面工程沥青路面课程设计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专业:道路工程班级:2014级5班学生:周治勇学号:p141914394指导教师:王睿教师一、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计算1、设计资料a、地区某新建双向2车道二级公路,拟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基土为中液限粘土,路基填土高度1.2m,地下水位距路床2.3m,属中湿状态;多年最大道路冻深160cm。

b、经过OD调查与论证2012年底的交通组成情况如下表:C、该公路按二级公路标准修建,设计道路横断面为双向两车道。

经OD调查:该公路自2013年通车后前五年交通量增长率为4.5%,其后设计年限交通量增长率为6%。

车道系数:二级公路双向两车道在0.6~0.7,取0.7 二级公路设计年限为12年车道数:2车道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度:10mγ2、确定交通等级我国沥青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表示为BZZ-100。

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按下表确定。

标准轴载计算参数车辆参考表〔1〕、计算标准轴载累计计算交通量NeA.当以设计弯沉值设计指标与沥青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35.412 1∑=⎪⎭⎫⎝⎛=Kiii PPnCCN 式中:N ——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的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d ) ;ni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d) ; P 一一标准轴载〔KN 〕 ;Pi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KN 〕 C1——被换算车型的轴数系数C2——被换算车型的轮组系数,双轮组为1.0,单轮组为,四轮组为 0.38; K 一一被换算车型的轴载级别当轴间距大于3米时,应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间距小于3米时,双轴或多轴的轴载系数应按以下公式计算:C1=1+1.2〔m-1〕设计年限一个车道累计当量轴次:计算公式:累计当量轴次:ηN rr Ne t 365]1)1[(⨯-+=试中: r ——设计年限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长率% t ——设计年限N ——运营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次/d 〕 N ——车道系数轴载换算结果车型 P i (KN) C 1 C2 n i (辆/日)黄河JN-150 前轴 1 820后轴 1 1解放CA10B 前轴 11500后轴 1 1长征CA160前轴0 1380 后轴 1 1耶尔奇315MD3 前轴57 116075.01 后轴107 1 1 .83标准轴载BZZ100前轴0 12000 后轴100. 1 1 200轴载小于25KN的轴载作用可以不计。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案例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案例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案例一、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流程(1)根据设计要求,按弯沉或弯拉指标分别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标准当量轴次,确定设计交通量与交通等级,拟定面层、基层类型,并计算设计弯沉值或容许拉应力。

(2)按路基土类与干湿类型及路基横断面形式,将路基划分为若干路段,确定各个路段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

(3)参考本地区的经验和规范拟定几种可行的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方案,根据工程选用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试验,测定各结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等,确定各结构层的设计参数。

(4)根据设计指标采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设计程序计算或验算路面厚度。

如不满足要求,应调整路面结构层厚度,或变更路面结构组合,或调整材料配合比,提高材料极限抗拉强度,再重新计算。

(5)对于季节性冰冻地区应验算防冻厚度是否符合要求。

(6)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路面结构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完成结构组合设计后进行厚度计算,厚度计算应采用专业设计程序。

有关公路新建及改建路面设计方法、程序及相关要求详见《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二、计算示例(一)基本资料1.自然地理条件新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地处Ⅱ2区,拟采用沥青路面结构进行施工图设计,填方路基高1.8m,路基土为中液限黏性土,地下水位距路床表面2.4m,一般路基处于中湿状态。

2.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该设计路段路基处于中湿状态,路基土为中液限黏性土,根据室内试验法确定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为40MPa。

3.预测交通量预测竣工年初交通组成与交通量,见表9-11.预测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0%.(二)根据交通量计算累计标准轴次Ne ,根据公路等级、面层、基层类型及Ne 计算设计弯沉值。

解:1.计算累计标准当量轴次 标准轴载及轴载换算。

路面设计采用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规定,新建公路根据交通调查资料,主要以中客车、大客车、轻型货车、中型货车、大型货车、铰链挂车等的数量与轴重进行预测设计交通量,即除桑塔纳2000外均应进行换算。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程序第3版-计算实例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程序第3版-计算实例

算例一:无机结合料基层沥青路面结构1.环境参数某高速公路,设计车速100km/小时,设计使用年限15年。

所在地区自然区划属Ⅱ-2区,沥青路面气候分区属2-2区,年均降雨量607毫米,年平均气温11.6℃,月平均气温最低为-3.2℃,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4.8℃,多年最低气温为-20℃。

2.交通参数对应于无机结合料层层底拉应力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1.51×109次,对应于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2.15×107次。

3.初拟路面结构表1.1 初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结构层材料类型厚度(mm)面层AC13 (SBS改性沥青) 40 AC20(90号道路石油沥青) 60 AC25(90号道路石油沥青) 80基层水泥稳定碎石380底基层级配碎石1804.材料参数⑴路基顶面回弹模量路基为受气候影响的干燥类,土质为低液限黏土。

参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低液限黏土路基标准状态下回弹模量取70MPa,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k s取0.95,干湿与冻融循环作用折减系数kη取0.80,则经过湿度调整和干湿与冻融循环作用折减的路基顶面回弹模量为53MPa,满足规范规定。

⑵级配碎石底基层模量根据试验测定结果,经湿度调整后,级配碎石底基层模量为300MPa。

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模量和弯拉强度根据试验测定结果,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弹性模量为24000MPa,乘以结构层模量调整系数0.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模量为12000MPa,弯拉强度为1.8MPa。

⑷沥青面层模量根据试验测定结果,20℃、10Hz时,SBS改性沥青AC13表面层模量为11000MPa,90号道路石油沥青AC20中面层和AC25下面层模量为10000MPa。

⑸泊松比根据规范表5.6.1,路基泊松比取0.40,级配碎石底基层取0.35,沥青混合料面层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取0.25。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案例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案例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案例一、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流程(1)根据设计要求,按弯沉或弯拉指标分别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得累计标准当量轴次,确定设计交通量与交通等级,拟定面层、基层类型,并计算设计弯沉值或容许拉应力。

(2)按路基土类与干湿类型及路基横断面形式,将路基划分为若干路段,确定各个路段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

(3)参考本地区得经验与规范拟定几种可行得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方案,根据工程选用得材料进行配合比试验,测定各结构层材料得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等,确定各结构层得设计参数。

(4)根据设计指标采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设计程序计算或验算路面厚度。

如不满足要求,应调整路面结构层厚度,或变更路面结构组合,或调整材料配合比,提高材料极限抗拉强度,再重新计算。

(5)对于季节性冰冻地区应验算防冻厚度就是否符合要求。

(6)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路面结构方案。

需要注意得就是,完成结构组合设计后进行厚度计算,厚度计算应采用专业设计程序。

有关公路新建及改建路面设计方法、程序及相关要求详见《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二、计算示例(一)基本资料1.自然地理条件新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地处Ⅱ2区,拟采用沥青路面结构进行施工图设计,填方路基高1、8m,路基土为中液限黏性土,地下水位距路床表面2、4m,一般路基处于中湿状态。

2.土基回弹模量得确定该设计路段路基处于中湿状态,路基土为中液限黏性土,根据室内试验法确定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为40MPa。

3.预测交通量预测竣工年初交通组成与交通量,见表9-11、预测交通量得年平均增长率为5、0%、计算设计弯沉值。

解:1、计算累计标准当量轴次标准轴载及轴载换算。

路面设计采用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规定,新建公路根据交通调查资料,主要以中客车、大客车、轻型货车、中型货车、大型货车、铰链挂车等得数量与轴重进行预测设计交通量,即除桑塔纳2000外均应进行换算。

计算公司为:对于北京BJ130型轻型货车前轴:C1=1,C2=6、4,Pi=13、4KN,ni=260N=C1×C2×ni×(Pi/P)4、35=1×6、4×260×(13、4/100)4、35=0、3(次/d)后轴:C1=1,C2=1,Pi=27、4KN,P=100KN,ni=260N=C1×C2×ni×(Pi/P)4、35=1×1×260×(27、4/100)4、35=0、9(次/d)对于东风EQ140型中型货车前轴:N=7、9(次/d)后轴:N=133、9(次/d)对于东风SP9250型铰接挂车前轴:N=110(次/d)后轴:N=1704、3(次/d)对于黄海DD680型大客车前轴:N=129、3(次/d)后轴:N=305、8(次/d)对于黄河JN163型重型货车前轴:543、3(次/d)后轴:N=1534、8(次/d)对于江淮AL6600型中客车前轴:N=0、6(次/d)后轴:N=0、7(次/d)合计:N=4471、8(次/d)累计标准当量轴次Ne。

沥青路面设计实例

沥青路面设计实例

【例11.1】新建路面设计实例本例为安徽境内某条高速公路,整体式路基宽度为28.0m ,设计车速120km 。

⑴设计交通量:设计使用年限15年,根据交通量预测资料,考虑车型发展趋势及经济发展对交通量增长的影响,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预测结果如表1-1。

表(1-1) 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表如下表(1-2)所示。

表(1-2) 代表车型及预测交通量表根据预测交通量资料及代表车型,根据4.351121()Ki i i p N C C n p ==∑=7068Ne=[(1+r )t-1]×365×N1×η/r=2.827166×107将各级轴载换算为标准轴载100KN ,15年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为2494万次。

设计弯沉:Ld=600×Ne-0.2×Ac ×As ×Ab=19.4 (0.01mm )根据累计当量轴次,本项目设计交通等级为特重交通等级,路面设计弯沉19.4(0.01mm )。

若以半刚性层底拉应力为验算指标时'''8121()Ki i i p N C C n p ==∑1=2494Ne=[(1+r )t-1]×365×N1×η/r = 997587 ⑶路基土干湿类型:根据项目所处地区已有的设计经验及查表综合考虑得出路基临界高度,参考外业中调查的地下水位,确定了路基的最小填土高度来保证路基在不利季节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⑷土基回弹模量:根据规范,全线属于Ⅳ5自然区划,结合沿线地质情况确定土基回弹模量E0。

经过清表回填、碾压,并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要求,保证上路床30cm,填料CBR值不小于8,下路床50cm填料CBR值不小于5,上路床压实度不小于96%;交通量等级为重型时应保证土基回弹模量>40MPa,故本条道路土基回弹模量取41.0MPa。

路基路面工程沥青路面课程设计实例1

路基路面工程沥青路面课程设计实例1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轴载计算 (2)1.1代表轴载见2-1表 (2)1.2轴载换算 (2)1.2.1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和沥青层的层底拉力验算 (2)n i—各种被换算车辆的作用次(次/日) (2)1.3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5)2初拟路面结构 (5)3路面材料配合比设计和设计参数的确定 (6)3.1材料的确定 (6)3.2路面材料抗压回弹模量的确定 (6)3.2.1沥青材料抗压回弹模量的确定 (6)3.2.2半刚性极其他材料抗压回弹模量的确定 (6)3.3材料劈裂强度的测定 (7)4验算拟定方案 (7)4.1计算各方案的弯沉值 (7)4.2抗拉强度结构系数Ks及容许拉应力σR计 (8)4.3设计方案验算 (8)中湿路段E0=35MPa (8)潮湿路段E0=25MPa (14)5验算防冻层厚度 (19)6 方案比选 (20)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参考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1轴载计算1.1代表轴载见2-1表1.2轴载换算轴载换算以弯沉值和沥青层的层底拉力和半刚性材料的层底拉力为设计标准1.2.1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和沥青层的层底拉力验算35.4211⎪⎪⎭⎫ ⎝⎛•=∑=P P n C C i i Ki N式中:N —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n i—各种被换算车辆的作用次(次/日)P —标准轴载(kN ) P i—各种被换算车型的轴载(kN )C 1—轴数系数C2—论组系数,双轮组为1,单轮组为6.4,四轮组为0.38当轴间距大于3m 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计算,此时轴系数为1,当轴间距小于3m 时,双轴或多轴按C 1+1.2(m-1)计算,m 为轴数。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案例及沥青路面课程设计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案例及沥青路面课程设计

a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案例一、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流程(1)根据设计要求,按弯沉或弯拉指标分别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标准当量轴次,确定设计交通量与交通等级,拟定面层、基层类型,并计算设计弯沉值或容许拉应力。

(2)按路基土类与干湿类型及路基横断面形式,将路基划分为若干路段,确定各个路段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

(3)参考本地区的经验和规范拟定几种可行的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方案,根据工程选用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试验,测定各结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等,确定各结构层的设计参数。

(4)根据设计指标采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设计程序计算或验算路面厚度。

如不满足要求,应调整路面结构层厚度,或变更路面结构组合,或调整材料配合比,提高材料极限抗拉强度,再重新计算。

(5)对于季节性冰冻地区应验算防冻厚度是否符合要求。

(6)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路面结构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完成结构组合设计后进行厚度计算,厚度计算应采用专业设计程序。

有关公路新建及改建路面设计方法、程序及相关要求详见《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二、计算示例(一)基本资料1.自然地理条件新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地处Ⅱ2区,拟采用沥青路面结构进行施工图设计,填方路基高1.8m,路基土为中液限黏性土,地下水位距路床表面2.4m,一般路基处于中湿状态。

2.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该设计路段路基处于中湿状态,路基土为中液限黏性土,根据室内试验法确定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为40MPa。

3.预测交通量预测竣工年初交通组成与交通量,见表9-11.预测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0%.(二)根据交通量计算累计标准轴次Ne ,根据公路等级、面层、基层类型及Ne 计算设计弯沉值。

解:1.计算累计标准当量轴次 标准轴载及轴载换算。

路面设计采用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规定,新建公路根据交通调查资料,主要以中客车、大客车、轻型货车、中型货车、大型货车、铰链挂车等的数量与轴重进行预测设计交通量,即除桑塔纳2000外均应进行换算。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计算案例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计算案例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计算案例(案例简介)地区的一条新建道路需要进行沥青路面结构的设计计算。

该道路长1000米,设计速度为50公里/小时,设计总重为1万标准车辆,道路设计年限为20年。

现需要根据给定条件进行路面结构设计计算。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步骤)1.设计交通量和轴重根据道路设计年限、设计速度和设计总重,可以计算出设计交通量和轴重。

道路设计年限为20年,设计总重为1万标准车辆,即每年要过1万标准车辆。

假设每天通行时间为8小时,每小时通行率为设计交通量/8、设计速度为50公里/小时,即设计交通量=设计速度×设计交通量/8=50×1万/8=6250(辆/小时)。

2.设计轴重参数3.计算配筋系数根据设计速度和设计交通量,可以计算出设计配筋系数。

根据《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设计交通量为6250(辆/小时),设计速度为50公里/小时时的设计配筋系数为0.45、所以设计交通量为6250辆/小时时,设计配筋系数为0.454.计算设计厚度根据设计交通量、设计速度和设计配筋系数,可以计算出设计厚度。

根据《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设计厚度d(cm)=2.07×ln(qv)+0.61×ln(V)-3.15,其中qv为设计交通量(辆/小时/米),V为设计速度(km/h)。

所以设计厚度d=2.07×ln(6250)+0.61×ln(50)-3.15=3.48(cm)。

5.计算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根据设计厚度,可以计算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用量。

根据《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用量为每m2路面面积的0.055t。

假设道路宽度为6m(含路肩)。

6.结构层分配厚度根据设计厚度,可以计算出沥青面层、底面层和基层的分配厚度。

根据《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沥青面层分配厚度为总设计厚度的40%;底面层分配厚度为总设计厚度的25%;基层分配厚度为总设计厚度的3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路面课程设计算例
沥青路面课程设计算例是指根据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沥青路面的设计计算。

以下为一个沥青路面课程设计算例的步骤和内容:
1. 设计要求和标准的确定:根据所在地区的交通量、道路类型、设计寿命等要求,确定设计标准和要求。

2. 交通量估算:根据道路所承受的交通量,进行交通量的估算和预测。

3. 路基设计:根据设计交通量和地基条件,进行路基设计,包括路基宽度、路基厚度等。

4. 路面设计:根据路基设计和交通量要求,进行沥青路面的设计。

计算沥青面层厚度、基层厚度等。

5. 材料选择:根据设计要求和标准,选择合适的沥青材料和基层材料。

6. 施工工序设计:根据路面设计和施工要求,确定施工工序和顺序。

7. 施工工艺设计:根据设计要求和标准,确定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8. 施工质量控制:根据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施工质量的控制和检查。

9. 施工进度计划:根据施工工序和工艺,制定施工进度计划。

10. 施工费用估算:根据施工工序和工艺,估算施工所需费用。

以上是一个沥青路面课程设计算例的大致步骤,具体的设计内容
和计算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