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历史的简介
高考历史知识总结

高考历史知识总结高考历史是所有考生必须面对的一门科目,因此掌握历史知识非常重要。
以下是高考历史知识总结的详细内容。
一、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这个时期的重要事件有:1. 秦国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创了中国的封建统治之路。
2. 秦朝统一文字和货币,推行了变法,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3. 建造了万里长城,对中国的防御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 实行了以法律为中心的统治,使国家得以稳定下来。
在秦朝之后,汉朝成为中国第二个大一统王朝,这个时期的重要事件有:1. 汉武帝时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远征,对中央集权和疆域的统一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国家间的丝绸之路。
3. 光武帝时期,设立了县令、郡守、省牧等一系列官职,加强了中央集权。
4. 外交上,汉武帝时期的博望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首次获得了对南越国的胜利,同时也显示了中国统一的军事实力。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段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有很多重要的事件。
1. 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三方斗争演绎了一场殊死搏斗,其中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2. 东晋时期,中国北方的农业经济空前繁荣,使得大量人口迁入北方平原,同时佛教在东晋时期也传入中国。
3.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最严重的时期,北方被各种少数民族政权所控制,南方则形成多个有影响力的朝代,如刘宋、南齐、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发展迅速,各种陶瓷、雕塑、绘画作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三、唐宋元时期唐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繁荣的时期,这个时期重要的事件有:1. 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外交、经济、文化交流,也是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大量的著名学者。
2. 建立了科举制度,打破了仕宦家族的垄断,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
3. 唐朝时期与吐蕃的和平相处,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文化交流有着重要贡献。
4. 南宋时期实行了开疆拓土的政策,迁移大量人口开垦新的辽阔土地。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高考历史是中国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同时也是许多考生所关注和备考的重点之一。
历史考试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历史科目,本文将总结一些高考历史的重点知识。
下面我们将从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三个时期进行总结。
一、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这个时期有很多重要的事件和思想。
其中最重要的是儒家思想的提出和发展。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道德与社会秩序,对中国古代政治、社会、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2.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时期,其中最著名的事件是秦始皇的统一中国和刘邦的建立汉朝。
这一时期的统一和建设为后来的中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改革和制度的变革。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动荡时期,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重要文化思想和艺术成就。
其中最著名的是佛教的传入和发展,对中国的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4.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唐代的辉煌文化和宋代的科技进步,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5.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最后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经历了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的更迭。
其中最重要的是明朝的著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和清朝的改革开放。
这一时期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中国近代史1.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之一。
这场战争导致了中国的败局,也标志着中国濒临半殖民地化。
这场战争使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国内改革的必要性。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之一。
这场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的民主革命。
3.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之一。
这场运动标志着中国青年团结起来,反对封建和帝制,追求民主和科学。
这场运动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也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有关高考的历史知识点

有关高考的历史知识点高考是中国教育系统中一项重要的考试,对于每位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
通过高考,学生可以进入大学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因此对于高考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高考相关的历史知识点。
1. 高考的历史背景高考起源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推行的一项选拔教育人才的制度。
在改革开放之前的几十年,高考一直是中国教育人才选拔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2. 高考的发展演变高考的形式和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变化。
1952年至1953年,高考以文科、理科两个科目为主要内容,以笔试形式进行;1977年至1978年,高考开始恢复,改为3个科目:政治、语文、数学,其中政治科目是为了选拔革命后代而设立的;1981年至1982年,高考恢复4个科目,增加了外语科目;2000年至2001年,高考再次改革,由原来的3+X改为3+3,即3个文科科目和3个理科科目。
3. 高考的考试科目目前的高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和综合科目。
其中语文和数学为全国统考科目,外语和综合科目根据省份的要求而定。
4. 高考的改革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变化,高考也在不断进行改革。
例如,在2009年至2013年期间,高考实行了新课改,包括取消了文科和理科的差异对待,取消了一些复杂而繁琐的题目,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5. 高考对社会的影响高考成绩不仅会决定学生是否能够进入理想的大学,还可能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
因此,高考成绩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学生的过度应试压力等问题。
6. 高考制度的争议高考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高考过分强调记忆和应试能力,对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有所忽视;还有人认为高考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比如地区间的差异、贫富差距等。
因此,高考制度的公平性和科学性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结起来,高考作为中国教育体制中的关键环节,承载着家庭、学校、社会的厚望。
高考历史知识点

高考历史知识点高考历史是高考中重要的科目之一,也是比较受重视的科目。
历史知识点在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同学们一定要积极备考。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高考历史知识点。
一、古代史1. 《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收录的内容是中国历史上的主要事件和人物,是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2. 王莽新政:公元9年,王莽在乱局中上台,建立了新政。
这次政治变革让中国历史上进入了王莽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之一。
3.唐代的经济变迁:唐朝经济从盛极而衰,经历了很多变革,其中最重要的是玄武门之变,导致唐朝的经济进一步恶化。
二、中国现代史1.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革命之一,它结束了中国封建主义社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始。
2.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期,新文化的精神代表了一种自由、民主、科学的生活观念,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和社会变革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3.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人民民主革命,实现了对中国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这一时期对于推动中国社会改革和革命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世界史1.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近代欧洲史上重要的事件,标志着旧制度中心领域的终结和现代社会的开始。
2.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近代重要的科技革命之一,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3.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的重要事件,成为了近代世界史上最为疯狂和悲剧的一次战争,对后来的世界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
以上仅是部分历史知识点,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同学们还需要自己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了解。
除了背诵知识点外,同学们也需要通过更多的阅读、资料查阅和写作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这些都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历史素养和应对高考的能力。
有关高考的历史知识点总结

有关高考的历史知识点总结一、高考的起源和发展高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中国的教育体制正在经历一场彻底的改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其中包括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高考作为一种全国性的选拔考试被引入中国的教育体制。
1952年,中国政府正式实施了高考制度,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在高考制度实施之前,中国的大学招生主要依据学生的政治背景和家庭出身来确定,缺乏公平和公正性。
高考的出现为全国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的选拔机会,使优秀的学生获得了进入大学的机会,也改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招生方式。
高考制度的规模和影响逐渐扩大,成为了中国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最初的选拔少数人进入大学,到如今的全民参与,高考制度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高考制度也在不断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新的时代需求。
二、高考在中国教育体制中的地位高考作为中国教育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高考成绩被认为是衡量学生学术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学生未来发展和就业的关键因素。
因此,高考在中国社会中拥有着特殊的地位,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对于学生来说,高考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也是他们未来发展的关键。
高考成绩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进入理想的大学,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因此,高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考验,也是他们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对于家庭来说,高考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事件。
很多家庭会为了孩子的高考而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价,包括资金和时间上的支持。
父母会通过各种方式提供给孩子更好的学习条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因此,高考也成为了一个家庭的集体努力和期待的象征。
对于学校和社会来说,高考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考成绩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人才储备和结构。
高考有关的历史知识点

高考有关的历史知识点历史,是人类发展的镜子,是人类文明的资产。
高考中的历史科目,不仅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逻辑思维和历史意识的培养。
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了解高考有关的历史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为大家整理一些高考中常见的历史知识点。
一、古代史知识点1. 夏商周时期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历史时期,标志着中国的初步形成和文化的初步发展。
其中,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真实国家制度并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由封建社会向封建专制社会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百家争鸣,诸子百家中的孔子、老子、孟子、庄子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3. 秦汉时期秦朝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而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封建王朝,统一了各个民族,推行了汉化政策,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现代史知识点1.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思想觉醒的开始。
这一运动中,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胡适、陈独秀等都有重要的贡献。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封建主义的一次伟大革命。
它推翻了满清王朝,结束了中国封建统治,标志着近代中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标志性事件。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铺平了道路,并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在艰难曲折的斗争中发展壮大。
三、世界史知识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爆发的一场具有全球影响的战争。
这场战争导致了战争后的国际格局的重新调整,同时也是一场标志性的现代战争。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40年代发生的一场具有全球性质的战争。
这场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忍的战争之一,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考必备知识点大全历史

高考必备知识点大全历史【高考必备知识点大全历史】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记录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
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来说,掌握历史的必备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高考必备的历史知识点,希望能够给各位考生提供一些帮助。
一、古代史1. 三皇五帝:伏羲、神农、黄帝、炎帝、尧、舜、禹。
2. 夏商周: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时期以青铜文化和奴隶制社会为特征,周朝则是封建社会的开端。
3.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百家争鸣的时期,也是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子百家兴起的时期。
4. 秦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而汉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封建王朝。
二、近代史1.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推翻封建专制的革命,孙中山被尊称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
3.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反对运动。
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三、现代史1.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其定为国家纪念日。
2.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国共内战中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战争,开创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新纪元。
3.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伟大变革,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开启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基础上所提出的一种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以上只是一些历史知识点的简单概述,实际上,历史的内容非常广泛,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为了更好地备战高考,考生们需要深入学习每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事件、人物、发展过程等细节。
另外,针对历史的学习方法也非常重要。
新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新高考历史复习资料一、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开端,包括了夏、商、周三个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时期出现了甲骨文,周朝则实行分封制。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兴起。
2.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汉朝继承秦制,推行儒学,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开疆拓土,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各民族政权并立,社会动荡不安。
这一时期,佛教传入中国,道教兴起,文化艺术繁荣。
4. 隋唐五代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唐朝实行科举制,选拔人才,对外开疆拓土,与周边国家保持友好往来。
5. 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
宋朝实行科举制,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文化繁荣。
元朝实行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对外扩张。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对外交往有限。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对外交往受限。
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农民起义爆发,试图挽救民族危亡。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统治,军阀割据,国家分裂。
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统一了大部分国土。
抗日战争爆发,国共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3.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土地改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陷入混乱。
改革开放后,实行市场经济,经济快速发展,国家逐渐走向繁荣。
三、世界史1. 古代文明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等。
这些文明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中世纪中世纪时期,欧洲处于封建社会,教会统治,文化停滞。
十字军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高考历史史实及基本知识点

高考历史史实及基本知识点高考历史是一门重要的文科考试科目,涉及到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各个方面。
在备考高考历史时,熟悉历史史实和掌握基本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历史史实和基本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历史。
1.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夏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
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也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初步形成时期。
秦汉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统一时期,封建制度进一步完善。
隋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科技和文化得到了极大发展。
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时期,封建制度进一步巩固。
2. 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的重要历史事件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罗马帝国和欧洲中世纪。
古埃及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以尼罗河流域为中心,以金字塔、法老和古埃及神话故事而闻名。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起源之一,以民主政治和哲学思想而著称。
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最强大的帝国,对欧洲和中东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
欧洲中世纪是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的时期,封建制度盛行,天主教教权达到了顶峰。
3.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主要涉及到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兴起等重要事件。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一次大规模农民革命斗争,但最终失败。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则是中国近代史的另一重要事件,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4. 世界现代史世界现代史主要涉及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等重要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全球范围内最大规模的战争,导致了欧洲格局的巨大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毁灭性的战争,使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球两个军事政治集团之间的对峙,主要以美国和苏联为代表,持续了几十年。
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

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历史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掌握历史的知识点对于取得优异的成绩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历史,下面对高考历史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夏朝、商朝、周朝的兴衰演变,以及周朝的封建制度。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兴起和相互争霸。
3.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中国、焚书坑儒、兵马俑的发现;汉朝的高质量统治、丝绸之路的开拓。
二、近代史1. 明清时期:明朝的建立和东西方文化交汇、封建主义的兴盛;清朝的海禁政策、与列强的战争。
2.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戊戌变法等一系列对封建统治的挑战。
3. 辛亥革命和后续: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三、现代史1. 抗日战争: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敌后抗战等重要战役的经过和影响。
2.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立:渡江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时期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变革。
四、世界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各种原因,以及维尔萨伊条约的签订和影响。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的崛起、凡尔赛体系的瓦解,以及战争的全球影响。
3.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冷战的起源、核武器竞赛、苏联解体、全球化的趋势等国际关系的重要事件。
五、其他重要知识点1.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意义,以及科举制度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2. 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重要的农耕文化、手工业的发展以及商业的繁荣。
3.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各种思想流派的兴起和影响。
以上只是对高考历史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总结,希望能给大家的复习提供一些帮助。
同时,建议大家在复习过程中注重扩展知识面,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思考,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加油!。
高考历史知识点小结

高考历史知识点小结高考历史知识点小结高考历史是全国高考中最具挑战性的科目之一,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点。
为了帮助考生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本文将对高考历史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总结与介绍。
一、中国古代社会1. 夏商周时期夏王朝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分封建王朝,商朝在商汤统治下崛起,周朝是中国的第一个大封建王朝。
2. 东周时期东周时期又被称为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春秋时期,诸侯国不断发生战争,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战国时期,七国争霸并最终被秦国所统一。
3.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汉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封建王朝。
4.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短暂但重要的一个时期。
这时期的中国由三国鼎立发展到了五胡乱华的混乱时期,直到北魏的崛起和统一。
二、历史地理和编年史1. 中国历史地理概念中国历史地理包括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另外还包括黄河、长江和珠江三个大河流域。
中国历史上的地理概念和地名也是考试中经常考察的内容。
2. 中国历史编年史中国历史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并产生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为了更好的了解历史,学生需要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并了解他们在中国历史中的位置和作用。
三、世界史1. 古代文明古代文明主要包括古埃及文明、古代巴比伦和亚述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帝国、兴亡统一的印度文明等。
2. 当代世界发展当代世界发展历程包括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冷战时期、全球化时期等。
还包括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世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欧洲的一体化进程等。
四、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和近代史鸦片战争以及近代史的学习包括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2. 民主主义运动民主主义运动包括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闪耀时期,它在中国国内底层形成了一股推动变革的力量,包括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等。
以上就是高考历史主要知识点的小结。
高考文综知识点历史

高考文综知识点历史历史作为高考文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考生们忧心忡忡的知识点之一。
了解历史知识点的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的发展脉络。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高考历史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历史1.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大陆自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周朝灭亡后到秦朝统一前的时期。
这个时期国家割据,战争频繁,但也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2.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一个中央政权建立的及其短暂的封建王朝,公元前221年-前206年。
在秦朝统一六国前,中国大陆政权是比较分散的,这时秦朝的建立具有里程碑意义。
3.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长时间封建时期的第一个朝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在这个时期,科举制度建立,土地制度形成,贵族世家衰落,国家进一步统一。
4.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南北分裂的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这个时期国土分裂,政权更迭频繁,但也是中国文化交流融合最为活跃的时期。
二、世界历史1. 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大帝是古代希腊的军事统帅和政治家,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3年。
他一生战功赫赫,创立了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罗马帝国:罗马帝国是古代罗马建立的庞大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
这个帝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优秀的组织管理和广阔的领土著称,对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发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的一场社会政治变革。
这场变革粉碎了封建制度,推动了现代民主思想的发展和全球政治格局的改变。
4. 一战和二战:一战和二战分别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两次战争在人类历史上都是重大的转折点,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近现代史1.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这段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和社会变革,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奠定了基础。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与总结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高考中的一项考试科目。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历史科目,本文将对高考历史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
以下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中国古代史、世界现代史和中国现代史。
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朝代,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国古代变革的时期,也是分封制度逐渐演化为封建制度的时期。
3.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中国统一的朝代,汉朝则是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朝代,两个朝代地位非常重要。
4.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朝代更替频繁,社会经济发展不稳定。
5. 唐宋元明清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个重要朝代,分别是唐朝、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
二、世界现代史1. 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是发生在欧洲的一场重要运动,使欧洲的文化得到了复兴和发展。
2.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发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随后传遍整个欧洲和世界的一场重要运动,使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3.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发生的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4.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一场世界性战争,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5.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发生在20世纪中期的一场世界性战争,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中国现代史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发生在1911年的一场重要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奠定了中国现代历史的基础。
2.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一场重要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中国抗日战争:中国抗日战争是发生在1937年至1945年的一场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内容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内容高考历史是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和理解能力的考试,其中中国古代史作为历史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每年高考中必考科目。
中国古代史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和重点考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一、中国古代历史的起始时期中国古代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其中最重要的时期是夏、商、周等古代王朝的时期。
学生需要了解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周朝的封建制度,以及这些王朝的文化、艺术和科技成就等相关知识。
二、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是中国文明的精髓之一,其中最为重要的思想流派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流派的主要思想和代表人物,以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贡献。
三、中国古代社会制度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封建制度。
学生需要了解封建制度的构成和特点,以及封建社会中的各个阶层和他们的相互关系。
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中央集权制度。
学生需要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和特点,以及它在中国历史中的发展和演变。
五、中国古代经济和科技中国古代的经济和科技成就是中国历史的另一亮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领域的关键技术和重要成就,以及它们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产生的影响。
六、中国古代外交和战争中国古代的外交和战争历史也是考试的一个重要部分,包括周边国家和中国的关系、外族的入侵和抵抗,以及战争的胜利和失败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它们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总的来说,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内容非常广泛,需要学生对历史的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掌握,才能够顺利通过考试。
建议学生可以通过多看历史书籍,多做历年历史试题和模拟考试,全面提升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中国高考的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高考的历史知识点总结近年来,中国高考成为了每年夏天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无论是学生们紧张备考,还是家长们忐忑不安,高考都承载着无尽的希望和压力。
在备考过程中,历史科目一直是考生们头疼的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应对历史考试,本文将对中国高考历史科目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作为历史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了长达数千年的历史。
考生需要掌握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演变,重要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特征。
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中央集权,开创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先河;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出现了众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和文化成就;宋朝则是中国古代商业发达的时期,出现了彩瓷、岳飞等重要文化和历史事件。
二、中国近现代史近代史是历史考试的重要一环,涵盖了清朝末年至20世纪中期的历史事件。
考生需要熟悉清朝末年的辛亥革命,了解其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的诞生;还需要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
此外,日本侵略和抗日战争也是历史考试中的热点内容。
三、世界历史在中国高考历史科目中,世界历史也占有一席之地。
考生需要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
例如,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标志着中世纪的结束和近代社会的开始;法国大革命则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革命之一,对整个欧洲和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塑造了现代国际秩序。
四、历史思维方法在备考历史科目时,仅仅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还不够。
考生还需要掌握历史的思维方法和分析能力。
历史研究注重对史料的分析和解读,考生需要学会阅读历史文献,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背后的原因。
此外,历史还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考生需要将历史与政治、经济、哲学等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多角度的分析和思考。
五、备考技巧除了掌握历史知识,考生还需要掌握一些备考技巧。
首先,合理规划备考时间,确保每一个知识点都得到充分的复习。
其次,要善于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便于记忆和回忆。
高考历史知识点简介版总结

高考历史知识点简介版总结近几年来,高考历史成为考生备考的重点科目之一。
在高考中,掌握历史知识点对于取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考历史知识点进行简要总结,帮助考生在备考中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巩固。
一、古代史古代史是整个历史学科的起点,也是考生应该优先掌握的一部分内容。
古代史主要包括: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史、古代文化的基本特点等。
在先秦时期,主要的历史事件包括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以及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兴起与发展。
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开端,为后代各个朝代的兴衰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史主要涉及到了从秦朝到清朝的历史演变过程,其中尤为重要的有秦汉统一、三国鼎立、南北朝、隋唐盛世、五代十国、宋金元明清等朝代的建立与结束,以及科举制度的演变。
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社会政治形态,考生需要理解每个朝代的特点和变迁。
古代文化的基本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如儒家文化的重要性、道家对人生观的影响、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结合等。
这些文化特点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二、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是高考历史中的重点部分,主要包括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近代史、世界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等。
在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近代史中,主要的历史事件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
这个时期的历史变革对中国影响深远,标志着中国走向新时代的开端。
世界两次世界大战是近现代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整个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考生需要了解各国之间的战略与战术变化、战争的原因与后果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是考生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其中,冷战是指1945年至1991年间苏联与西方阵营之间的对抗与斗争,对现代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化与地区冲突问题愈加突出,相应地给国际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
高考历史综合知识点

高考历史综合知识点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掌握历史的综合知识点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考历史的综合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析。
一、古代文明及其演变古代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包括了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河文明等。
这些文明不仅在当时影响深远,也对后来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有王朝制、封建制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等级森严,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藩属借助封爵地位来实现地方统治。
三、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在世界历史上,有很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比如罗马帝国的崛起与衰落、法国大革命等。
这些事件对于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需要考生了解和掌握。
四、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重要事件,如秦朝的统一、五代十国的混乱等。
这些事件对于中国的进程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考生需要了解其原因、过程和后果。
五、世界上的著名人物世界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人物,例如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等。
这些人物通过自己的天赋和才能,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考生需要知道他们的主要事迹、贡献和思想。
六、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比如孔子、李世民等人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考生需要了解他们的思想、政策和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七、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和冲突历史上的各个文明之间有着密切的交流与冲突,这对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比如丝绸之路的开辟、蒙古帝国的扩张等都是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八、历史的启示与反思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事情,也是对现实和未来的启示。
历史可以让我们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规律,同时也可以让我们从历史的错误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总结起来,高考历史的综合知识点非常重要,考生需要全面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通过对古代文明、政治制度、重要事件和人物的了解,考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提升历史考试的得分能力。
高考历史所有知识点

高考历史所有知识点历史是人类文明的宝库,了解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对于我们理解当下和未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考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高考历史的所有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一、古代史古代史是高考历史的第一个重要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从人类文明诞生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之间的历史事件。
其中包括人类最早的母系社会、氏族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了解并掌握大禹治水、尧舜禅让、孔子、亚述帝国、波斯帝国等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同时还要理解奴隶社会时期的社会结构、希腊、罗马的兴衰和影响、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等。
二、近代史近代史是高考历史的第二个重要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从鸦片战争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事件。
其中包括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列强入侵、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
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了解并掌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推动力量等。
同时还要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国民党的历史地位等。
三、现代史现代史是高考历史的最后一个重要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历史事件。
其中包括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世界两大战争的影响、国际关系的变化等。
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了解并掌握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步骤和成果、世界两大战争的爆发和背后的原因、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等。
同时还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中美关系的历史演变等。
总结起来,高考历史的所有知识点围绕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变迁展开,从古代史到近代史再到现代史,学生需要了解并掌握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掌握历史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高分,更能培养他们对于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兴趣和热爱。
历史的教训和积淀将指引我们更好地前行。
高考历史知识

高考历史知识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考历史知识作为考试的一部分,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高考历史知识的要点,帮助学生准备高考。
一、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的最初阶段,人们以狩猎采集为生。
奴隶社会是原始社会向更高阶段演化的产物,人们开始使用农业技术,形成了城市和政治组织。
在原始社会阶段,人们居住在洞穴中,主要以捕猎采集为生。
他们的生活完全依靠自然资源,与周围环境密切联系。
原始社会的人们没有私有制,财产共享,社会关系相对简单,没有政权的存在。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进入了奴隶社会阶段。
在奴隶社会中,人们开始种植农作物,养殖动物,形成了定居的生活方式。
奴隶社会分为城市和农村两种形态,城市中有统治者和奴隶,农村中有农民。
二、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是中世纪欧洲的主要社会形态,以封建制度为特征。
在封建社会中,贵族和教士掌握了政治和经济的主导权,农民则是社会的基础,他们为贵族和教士服务。
资本主义社会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形态,以市场经济和私有制为特征。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和资本,工人则为资本家出售劳动力,形成雇佣关系。
三、列强入侵与反侵略近代以来,欧洲列强对其他国家的侵略成为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欧洲列强通过武力和经济手段,将许多国家变成了殖民地。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成为列强的主要目标之一。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爆发了一系列的反侵略运动,如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这些运动表明了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反抗精神。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各个国家之间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并有多个战线同时进行。
最终,盟军战胜了纳粹德国和日本军国主义,保卫了和平与自由。
二战后,世界进入了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成为两个主要的超级大国,形成了以两个大国为核心的两个阵营。
冷战期间,世界各地都发生了一系列的政治冲突和军事对峙,直到苏联解体,冷战才最终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考历史的简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高考也在波折、腰斩、重塑中改变和成长,高考记录了一代又一代人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痕迹。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考历史,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考历史又到一年一度高考时,笔者不由得想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年来高等教育考试走过的极不平凡的历程。
促进统一规范施行全国统考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境内的高校复杂多样,既有在解放区干部学校基础上创办的革命大学,又有借鉴苏联经验建立起来的高等学府,还有南京国民政府遗留的部分公、私立大学,以及接管过来的教会办的院校。
很显然,当时我国的高等教育是很不发达的,也造成国家建设所需人才十分缺乏。
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会议上曾感慨地说:“人才缺乏已成为我们各项建设中的一个最困难的问题。
不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还是巩固政权方面,我们都需要人才。
”因此,下大力抓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工作摆在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位置。
为实现教育上平稳的衔接与过渡,1949年全国高等学校仍沿袭过去的单独招生方式,各大学自主命题,自主招生。
1950年5月26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发布了新中国第一份高校招生考试文件《关于高等学校一九五零年度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要求各大行政区教育部门“根据该地区的情况,分别在适当地点定期实行全部或局部高等学校联合或统一招生”。
如统一招生有困难,各大行政区可“在符合本规定之基本精神范围内,允许各校自行招生”。
这项规定的主要意图是促进高等学校招生的统一性和规范化。
但由于单独招考操作上的惯性,该年度的招考方式仍五花八门,既有校际的联合,又有大区的统一,还有学校的单独招生。
但总的来看,1950年的招生考试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大部分学校一次招生即招满足额。
1951年,实行以全国大行政区范围内的统一招生方式。
由于各高校招生结果极不平衡,条件好的高校生源充足,其他学校多次招考仍不足额。
成绩好的学生常被几所大学同时录取,新生报到率高低不一。
加之各校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高低有别,单独招考造成许多高校招生不足额和新生报到率低的局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方便考生参考,更为了克服新中国成立之初教育工作的不健全状态,使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纳入国家计划轨道,1952年6月12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全国高等学校暑期招收新生规定。
明确规定自该年度起,除个别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单独招生外,其余所有高校一律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国家对招生名额实行严格控制,考试环节统一操作。
对报考条件、考试科目、考试时间、政审标准、命题标准等全部作出规定。
1952年,新中国首次全国统一高考时间为8月15日至17日。
自此,全国统一高考制度正式形成,进入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录取的高考新时代。
这种招考制度一直持续到1965年。
取消考试,推荐与选拔相结合1966年5月1966年开始时,正面临着一年一度的高考。
是年4月6日至14日,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座谈会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取消考试,要采取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新办法。
6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传播了这次会议的精神,并提出废除高考制度,“要彻底把它扔到垃圾堆里”。
7月24日,《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出:从本年起,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下放到省、市、自治区办理。
高等学校取消考试,采取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办法。
从此,“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十六字方针就成了那个时期大学录取的方法。
但当时各地方的政府陷于瘫痪,招生未能也无法按时开展。
从1966年起,中国内地所有大专院校均停止招生,教师与学生被下放劳动,高等教育陷入全面瘫痪。
1970年,为落实毛泽东的有关指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到1972年,全国大部分高等学校才陆续恢复“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招生办法,于是“工农兵学员”登上了大学的舞台。
从1970年到1976年,按照上述十六字方针,全国招收工农兵学员共7届94万人。
由于废除了招生考试,这些学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加之当时学校管理难以到位,特别是“工农兵”被推荐到大学,最主要的目的不是学习,而是“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这种本末倒置的指导思想,使大学教育进入了严重的形式化、政治化怪圈。
1975年,邓小平受命主持党政军日常工作,领导开展全面整顿。
9月26日,他与中国科学院的领导同志就当时的大学招生方法和教学质量谈话时指出:“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
”“大学究竟起什么作用?培养什么人?有些大学只中等技术学校水平,何必办成大学?”“一点外语知识、数理化知识也没有,还攀什么高峰?中峰也不行,低峰还有问题。
”他还清醒地看到,教育上的“危机”是一个民族的严重危机。
一个轻视教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为此,他要求教育部搞一个汇报提纲,并进行恢复高考试点。
也就是在这次谈话之后,按照邓小平的设想,通过考试直接从高中毕业生中选拔一批优秀学生到大学深造。
然而,邓小平的意见遭到了_的猛烈反对,这些正确主张没能得到落实。
推倒“十六字”方针高考再次开启1977年8月4日,再次复出的邓小平提议并主持召开了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请来了包括中国科学院吴文俊、童第周、叶笃正、王大珩,中国农业科学院金善宝,北京大学周培源、沈克琦,清华大学何东昌,复旦大学苏步青,武汉大学查全性,中国医学科学院黄家驷,上海交大吴健中,南开大学杨石先在内的30多位专家学者和教育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座谈。
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招生制度、为振兴科学教育献计献策是这次座谈会的主要议题。
会上,查全性教授言辞激昂地抨击现行招生制度埋没了人才、卡了工农子弟上大学、坏了社会风气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等问题。
他说,大学的招生工作是培养人才的第一个环节。
从武汉大学5年来招生的情况看,按照1966年时期确定的“十六字”方针招收的工农兵大学生文化基础相差悬殊,质量没有保证。
广大群众包括大学里的教师,对“十六字”方针非常不满。
大家说解放前上大学靠钱,新中国成立后17年上大学靠分,1966年中招收工农兵上大学靠权。
群众对一些党的干部利用特权招收自己子女入大学非常气愤,说“学会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
因此“十六字”方针不推倒,招生质量得不到保证;“走后门”不正之风不刹住,党风不能端正;高考不走上正道,读书无用论的社会风气不可能得到根本扭转。
查全性教授的发言切中要害,引起与会者强烈共鸣,大家纷纷发言支持查全性的意见。
邓小平听完大家的发言和意见后,当即表态说:“同意恢复高考制度,十六字方针必须推倒,高考从今年开始。
”邓小平问大家:“今年是不是来不及改了?”大家说:“今年改还来得及,最多晚一点儿。
”邓小平果断地说:“既然大家要求改,那就改过来。
”接着问坐在一旁的教育部部长刘西尧,“你们教育部的那份报告送出没有?”刘西尧回答说:“上午刚刚送出。
今年恢复高考恐怕来不及,因招生工作会议已开过了。
”邓小平坚定地说:“那还来得及,把送出的那份报告追回来,今年就改,看准了的,不能等。
重新召开一次招生工作会议就是了。
”邓小平又说:“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
今年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了。
这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
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遵照邓小平的上述讲话,8月13日至9月25日召开了全国第二次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
一年内开两次招生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有的。
但由于“左”的思想还束缚着许多人的头脑,因此会议争论十分激烈。
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一是现在是否可以像1966年前一样通过考试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二是在1966年中考试被说成是“智育第一”“分数挂帅”“对贫下中农专政”,现在是否可以恢复实行了十几年且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考试;三是政治审查中如何克服唯成分论的影响,贯彻主要看本人政治表现的政策;四是招生中如何贯彻阶级路线与择优录取的关系。
邓小平就上述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对于为什么要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生,而不再必须先去劳动两年,他说:“道理很简单,就是不能中断学习的连续性。
”9月19日,他还同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谈话,提出“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他还十分严厉地要求教育部“要争取主动”“不要成为阻力”,并再一次重申:“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还在教育部的送审稿上关于招收新生的政治审查条件一段亲自写上自己的意见。
他说:“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
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就可以了。
”并再次强调:“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这样,会议报告便确定了当年的招生政策,这就是《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
意见规定: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城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
考生要具备高中毕业或与之相当的文化水平。
招生办法是自愿报名,统一考试。
10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了恢复高考的问题。
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
至此,恢复高考的决策尘埃落定。
一代年轻人命运的转折1977年10月21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都以头号新闻发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
所有第一时间听到这一消息的人们,都流露出兴奋和喜悦的表情,大家奔走相告。
高考给无数青年,尤其身在农村的青年们带来了巨大希望。
他们要找回被十年1966年耽误的青春。
不少人在心里反复说,这下有希望了!有希望了!就连那些曾经地位极其低下,甚至被称为“五类分子”子女的知识青年,也可以参加高考。
这点燃了他们心中的希望之光。
一些曾经的工农兵大学生,也加入了考试的行列,重新回炉,他们想参加一次真正的考试,做一名真正的大学生,受一次真正的大学教育。
1977年的高考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命题,考试工作于年底进行。
沿用1966年前文理分科的办法,文理两类都考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加考历史、地理,理科加考物理、化学。
新生于1978年春季入学。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唯一一次冬季高考、春季招生。
当时的报考人数超出了有关部门的预料,共570多万人。
需要提及的是,1977年的招生文件规定:“考生年龄在20岁左右,不超过25周岁,未婚。
”这个规定对1966年、1967年两届高中毕业生来说极不公平,因为此时他们大多已30岁了,而且很多人有了家室。
这种情况反映到中央后,邓小平特别关注和重视这一特殊群体,指示有关部门加以研究。
后来的规定就把他们划进了准许参加高考的人员里。
由于1977年高考积累了经验,加之各方面条件趋于成熟,1978年的高考已恢复夏季进行,并恢复了全国统一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