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

中考语文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

中考语文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0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0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0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0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0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诗歌表现手法归纳大全

诗歌表现手法归纳大全

诗歌表现手法归纳大全
1. 感官表现手法
- 视觉描写:用生动的形象描绘物品的色彩、形状、大小等,如“山明水秀”。

- 听觉描写:用声音或语言描绘场景,如“潺潺流水”。

- 嗅觉描写:用气味描绘场景,如“花香四溢”。

- 味觉描写:用口味描绘场景或情感,如“苦涩的回忆”。

2. 比喻手法
- 直接比喻:把两种事物直接相比,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 暗喻:通过暗示来比喻,如“夜幕降临,城市穿上一件黑色的外套”。

- 拟人手法:把无生命的物体人格化,如“寒风呼啸”。

- 夸张手法:夸张描写,如“我心灵手巧,一把菜刀劈开五座山”。

3. 象征手法
- 物与义的象征:把物品或事物转化为某种意义,如“红色代表
革命”。

- 概念与义的象征:把抽象概念转化为某种意义,如“世界上最
遥远的距离是没有相遇”。

- 动作与义的象征:把动作或行为转化为某种意义,如“一件衣
服掉在地上,它将永远不再属于那个人”。

4. 排比手法
- 连续使用同一结构的词语或短语,来加强语气,如“你给我一
滴水,我给你一片海。


5. 赋予生命或意识手法
- 把物品、自然景象、抽象概念等赋予生命或人类的思维感情,如“春天在等待,它用万物换取时间”。

- 通过赋予色彩,来凸显情感或个性,如“他的笑容是阳光般温
暖的黄色”。

以上是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诗人常常会将不同的表现手法融
合运用,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化。

古诗常见的表现手法

古诗常见的表现手法

古诗常见的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2、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3、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

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

4、融情于景: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5、因情造景: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

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可称之为“因情造景”。

6、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咏物诗的重要手法。

7、夸张:夸张是指夸大或缩小事物原有的形态、规模、程度,以增强诗歌的主观感情色彩。

(李白常用夸张)
8、象征:象征是指通过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

9、用典: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10、对比:对比就是使对比的双方的特征更加鲜明,如黑与白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对与错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强调、揭示某一种现象,阐释某一个道理。

诗歌的表现手法总结

诗歌的表现手法总结

诗歌的表现手法总结诗歌的表现手法总结概述: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语言的表达和艺术的创造来传达情感、思想和体验。

诗歌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如韵律、押韵、意象、比喻等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和总结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以供参考。

1.韵律手法韵律是诗歌中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通过音节的长短、音调的高低来创造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

韵律手法包括:- 抑扬格:一种由长音节和短音节交替出现的韵律模式。

- 对仗:一种通过对称排列相同韵律的词语或短语来创造韵律感。

- 断句:通过在句子中适当的位置停顿,创造出不同的韵律效果。

- 唱和:诗歌中多人参与的对答式韵律演唱。

- 音律:通过特定的音调和节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2.押韵手法押韵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通过词语末尾的音韵相同或相似来创造出音乐感。

押韵手法包括:- 完全押韵:词语的末尾音韵完全一致。

- 半押韵:词语的末尾音韵相似但不完全一致。

- 头韵:诗句中的前几个词语的音韵相同。

3.意象手法意象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通过生动的形象描绘来唤起读者的感触和想象力。

意象手法包括:- 视觉意象:通过对事物看、听、闻、味、触的描述来创造视觉感知。

- 听觉意象:通过对声音、音乐的描绘来创造听觉感知。

- 嗅觉意象:通过对气味的描绘来创造嗅觉感知。

- 味觉意象:通过对食物味道的描绘来创造味觉感知。

- 触觉意象:通过对物体的质地、触感的描绘来创造触觉感知。

4.比喻手法比喻是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通过将不同事物进行联系和类比来增强表达效果。

比喻手法包括:- 直接比喻:明确地将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被描述的事物。

- 隐喻:使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或形象来创造一种深层次的比喻关系。

-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使其具有动态和情感。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可在以下中找到:[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韵律:指诗歌中音节的长短、音调的高低、停顿的位置等音韵结构。

2.押韵:指诗歌中词语末尾的音韵相同或相似。

诗歌中的表现手法

诗歌中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1.多角度描写:白居易的《夜雪》是运用这种写作手法的经典诗作,“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诗人写雪,并不是直接描写雪,而是通过触觉、视觉、听觉等多角度描写,从而使人们知道了夜晚雪的到来。

2.比兴: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刘禹锡本欲写陋室,开头却一点没有提到陋室,但是结合全文来看,诗人并没有“跑题”。

3.互文:这也是常见的表现手法,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秦时明月汉时关”,“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上下两句或者前后两部分看似说的是两件事,实际上上是想表达同一个意思,二者互相渗透、互相补充。

4.用典: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

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5.双关:“兼明二物者,谓之双关。

”代表诗句有刘禹锡的《竹枝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李商隐(思)6.反复:运用反复有强调作用,让人印象深刻,如“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反复“劝君”,情真意切,令人难忘。

当然还有“花谢花飞花满天”,“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等。

7.乐景写哀,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践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诗歌鉴赏中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中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中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1.衬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可以是人衬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可以是物衬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

可以是物衬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感情。

2.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实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3.虚实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古代诗歌中常用的几种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中常用的几种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中常用的几种表现手法
1. 借景抒情
古代诗人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他们通过
对山水、花草等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思考、感受和情绪。

例如,杜甫《登高》中写道: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描绘山和河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壮丽自然的敬仰之情。

2. 咏史怀古
古代诗人常常通过赞颂历史人物和回顾古代故事来表达自己的
情感和思考。

他们通过对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赞美和追忆,表达
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推崇。

例如,白居易《长恨歌》中写道:
>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通过描绘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宫廷生活,展现了盛唐时期的繁华和荣光。

3. 抒发个人情感
古代诗人常常通过描写自己的情感和心情来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

他们用简练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爱情、友情等各种情感的诉求和思考。

例如,李白《静夜思》中写道: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描绘夜晚的清幽与寂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以上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几种表现手法的简要介绍。

古代诗歌通过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展示了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文化内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1. 比喻: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表达感觉和思想,增强表达的意境和艺术感。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3. 拓展比喻:在比喻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拓展,多为修辞的修饰。

4. 象征:通过特定符号、意象或象征物来代表某种特定的含义或意义。

5. 反讽:用戏谑或讽刺的方式呈现,通过对事物的嘲弄和批评来塑造形象和表达意义。

6. 对比:通过对比来凸显事物的特点,比较其相似或相异之处,使意义更为鲜明。

7. 志喻:通过对形象或景物的描述,来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思绪,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叹。

8. 排比:运用连续并列的结构,加强表达的力度和节奏感。

9. 倍数修辞:用相同或相似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使
诗歌更具感染力。

10. 衬托:通过对比和平衡,使主体更加突出和鲜明,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度。

这些是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创作主题来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手法。

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

答案
⑵诗的第二、三联是如何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请作简要赏析。 ⑵答:诗的第二联借景抒情。用“遥隔”两字, 表明作者离家很远,山川阻隔,不能归去,含蓄 地透露出思乡之情。 第三联上句直抒胸臆,用游子乡泪直接表达诗人 的思乡之情; 下句借助想象家人“遥望”天际的“归帆”,思 念自己的情形,巧妙地表达出思乡之情。
F 无理之妙 G 铺陈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就是诗人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
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的一种文章笔法。
登幽州台歌 直 陈子昂 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抒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情
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 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 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 渺小、功业未就,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1、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借史抒情)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借古讽今,怜贾生实亦自悯,讽汉文帝实刺唐帝。
从讽的方面看,表面上似刺文帝,实际上诗人的主要用意 并不在此。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 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 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在寓讽时主的同时, 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如虞世南的《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垂緌:下垂的帽带,此指蝉低头。)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 含的真理---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 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内在品格的热 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F无理之妙 G铺陈

古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及作用

古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及作用

古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是指在古代诗歌创作中常用的十种艺术手法,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和审美功能。

以下是这些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简要概述:1. 直接抒情:诗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借助其他事物或修辞手段。

作用是使读者直接感受到诗人的情绪,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2. 间接抒情:通过描写景物、叙述故事或描绘人物行为来表达情感。

作用是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刻,增加诗歌的层次和深度。

3. 借景抒情:利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作用是使诗歌意境深远,情感与景物相互映衬,增强艺术效果。

4. 融情于景:诗人的情感与所描绘的景物紧密结合,使情感在景物中自然流露。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更强的画面感和情感共鸣。

5. 因情造景:诗人根据自己的情感需要,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艺术境界。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想象力。

6. 虚实相生: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虚写和实写,相互映衬,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

作用是使诗歌更具立体感和深远意境。

7.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处理,以强化诗歌的情感表达。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情感色彩。

8. 象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代表抽象的思想或情感。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9. 用典:在诗歌中引用历史故事、成语或古代诗句,以丰富诗歌的内容和表达。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文化底蕴和深邃的内涵。

10. 对比:将两种或多种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它们的特点和诗人的情感态度。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强烈的对比效果和深刻的主题思想。

这些表现手法在古诗词创作中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古代诗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力。

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诗歌是文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语言、韵律、意象等手段,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表现手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可以影响诗歌的艺术性和情感表达。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
1. 抒情:诗歌通过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状态,这种表现手法往往使得诗歌更加动人。

2. 比喻:比喻是通过比较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表达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比喻常常用于形容事物、人物、情感等。

3. 对仗:对仗是指诗歌中词语的排列方式,如平仄、押韵、大小等,对仗可以使得诗歌的韵律更加优美,同时也表达了诗歌的节奏感。

4. 象征:象征是指通过使用特定的符号或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象征往往用于表达人物、情感、事物等。

5. 比拟:比拟是指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比拟常常用于表达人物、情感、事物等。

6. 借代:借代是指通过使用别人的事物来替代自己需要表达的事物,从而达到表达的效果。

借代常常用于表达人物、情感、事物等。

7. 问答:问答是指通过问和答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问答常常用于表达人物、情感、事物等。

除了以上常见的表现手法,诗歌还有很多其他的表现手法,例如描写、议论、叙事等。

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表达作者不同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可以增强诗歌的艺术性和情感表达。

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

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

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
1.直抒胸臆:直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诗人的感情。

3.托物言志:借助对事物的描绘,表达诗人的志向和感情。

4.用典抒情:引用典故或历史事件来表达诗人的感情。

5.情景交融:将情感与景物描写相结合,达到情感与景物的相互呼应。

6.对面落笔:通过对另一方的描写,间接表达诗人的感情。

7.借古讽今:通过对古代事件的描绘,讽喻现实,表达诗人的思想观点。

8.抑扬:通过压抑和张扬的手法,形成对比,突出诗人的情感。

9.起兴:借助其他事物的描绘,引出诗歌的主题。

10.比兴:通过对比和类比的手法,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11.触景生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引发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12.衬托:通过对其他事物的描写,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或情感。

13.烘托:通过渲染气氛和背景,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或情感。

14.虚实结合:将虚幻和现实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15.点面结合:将整体和局部相结合,形成全面而深入的描写。

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

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

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例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写虚,通过“行人”设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中的“微雨”“暮钟”“漠漠”“冥冥”“浦树远含滋”都是在渲染一种离别时伤感的气氛。
4.反衬
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外一些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常见的反衬有“以乐景写哀情”“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等。
9.铺垫
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如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10.伏笔 照应
例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6.虚实 结合
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
7.以小 见大
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例如:“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此诗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句子里“二乔命运”——小事,小事与东吴霸业有关,以二乔立意,从而反映三国之争,此乃大事。

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

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

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
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
诗歌是一种以优美的语言表达情感、思想和意象的文学形式。

而诗歌表现手法则是诗人通过运用各种技巧和艺术手法来传达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
1、比喻和隐喻: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来形成形象生动的描绘;隐喻则是通过暗示和象征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2、拟人:给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格和行为,能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拼音节奏:通过使用特定的音节重复和押韵,形成韵律感和节奏感,使诗歌更具吸引力。

4、修辞手法:包括排比、对仗、夸张、反问等,能够增添诗歌的表现力和修辞效果。

5、象征主义:使用象征性的符号和图像,来隐喻和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6、谐音与谐趣:通过使用相近或相同的音韵,创造出幽默和有趣的效果。

7、形象描写:通过生动具体的描写手法,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8、对比与冲突: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或情感的冲突,突出诗歌中的矛盾和争议,增加诗歌的张力和感染力。

9、转换与变奏:通过改变视角、语气或语言表达手法,使诗歌更具变化和丰富性。

10、手法重叠:将多个表现手法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效果。

附件: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1、版权:指作者对其著作享有的权利,包括独占性使用权和经济利益权。

2、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创作、研究、发明和发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无形的产权。

3、侵权:指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对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

4、著作权法:是保护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与利益,规定了著作权人的权利范围和保护方式。

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

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

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是一种用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而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诗歌表现手法中,表现的方式和手法不同,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诗歌风格和氛围。

以下是15种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1. 比喻比喻是一种将两个看似不相干,但实际上有共同特征的事物进行类比的表现手法。

通过比喻,诗人可以创造出深刻的形象,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2. 拟人拟人是一种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性特征的表现手法。

通过拟人,诗人可以让事物拥有自己的思想、意识以及行为。

这种表现手法常常被用于诗歌中,以增强诗歌的思想性和生动性。

3. 借景借景是一种将诗人所见所闻的景物作为诗歌表现内容的表现手法。

通过借景,诗人可以将自然界中独特的景色、特征和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诗歌韵味。

4. 抒情抒情是一种将个人情感和思想表达出来的表现手法。

通过抒情手法,诗人可以将自己的感受、思想、情感表达出来,使读者更加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5. 借代借代是一种将一种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的表现手法。

借代手法常常被用于诗歌中,以达到比喻、拟人等效果。

6. 对比对比是一种通过事物的对比,来突出其不同特征的表现手法。

通过对比,诗人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出诗歌中所要表达的观点。

7. 换喻换喻是一种将原本已经存在的词汇换成另一种新的词汇的表现手法。

通过换喻手法,诗人可以创造出更具有诗意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8. 反复反复是一种将同样的词汇或者表述反复出现在诗歌中的表现手法。

通过反复,诗人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歌中所要表达的内容。

9. 拟声拟声是一种将声音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表现手法。

通过拟声,诗人可以为诗歌注入生动、形象的力量,使诗歌更加有感染力。

10. 借鉴借鉴是一种将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手法、思想和语言等作为诗歌创作的参考来源的表现手法。

通过借鉴,诗人可以在自己的创作中汲取灵感和能量,创造出更有独特韵味的诗歌。

11. 押韵押韵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即将两个或多个词汇的末尾音节相同的称为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特 征
例句及分析
1.托物
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
例如: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中的“微雨”“暮钟”“漠漠”“冥冥”“浦树远含滋”都是在渲染一种离别时伤感的气氛。
4.反衬
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外一些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常见的反衬有“以乐景写哀情”“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等。
例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6.虚实
结合
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2.烘托
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了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
3.渲染
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
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此词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相应;“身老沧州”与“关河梦”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诗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11.卒章 显志
指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例如:欧阳修的《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写虚。通过设想“行人”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7.以小 见大
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
例如:“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此诗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句子里“二乔命运”——小事,小事与东吴霸业有关,以二乔立意,从而反映三国之争,此乃大事。
9.铺垫
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如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10.伏笔照应
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例如:《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以乐景写哀情;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中以动衬静,用“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来衬托山中的宁静。又如,欧阳修《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
5.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白自己的心志,亮出全诗的主旨,唱出了和权贵抗争的心声。
8.借古 讽今
这在咏史、怀古诗中是最常见的,借对历史上人、事的评价来讽喻时事,表达情感,向当权者提出忠告。
例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面对赤壁之战怀古,实则预感到唐朝将亡,发出慨叹。诗中含一哲理:兴盛与衰亡,有着历史的必然,但是谁成谁败,何时成何时败,也有偶然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