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精准扶贫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精准扶贫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精准扶贫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中国扶贫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精准扶贫已经成为当前扶贫工作的重要方向。

但是在精准扶贫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为此,我们需要找到对策来更好地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一、精准识别问题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是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1.信息不准确:由于部分地区信息不畅、不完整,导致贫困人口的信息录入不准确,识别的精准度不高。

2.识别标准不统一:各地对贫困人口的识别标准存在不统一的情况,导致了扶贫对象的重叠和疏漏。

对策:建立健全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完善信息采集渠道,确保贫困人口的信息准确、完整录入;同时加强各地识别标准的统一,建立统一的贫困人口识别标准和评估体系。

对于已经识别出的贫困户,如何进行精准帮扶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帮扶措施不到位:有的地方对贫困户的帮扶措施缺乏前瞻性和全面性,只是单纯地提供资金或物资,对于贫困户的长远发展没有帮助。

2.扶贫工作不精准:有的工作人员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帮扶措施不够贴合实际情况,缺乏精准度。

对策:建立完善的帮扶措施体系,包括资金、技术、产业扶持等全方位的帮扶措施,满足贫困户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加强对扶贫对象的调研和了解,确保帮扶措施的精准性。

三、脱贫后续发展问题精准扶贫的目的是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但在脱贫后的续发展问题上还存在一些困难。

1.脱贫后稳定性不足:有的贫困户脱贫后难以持续稳定的发展,易陷入再次贫困的境地。

2.脱贫后产业发展不足:有的地区缺乏产业发展的支持,在脱贫后难以找到持续的致富途径。

对策:建立脱贫后的产业发展体系,帮助贫困户找到持续稳定的致富途径,同时加强对脱贫户的跟踪服务和扶持,确保其稳定脱贫。

四、政策落实问题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政策的落实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政策执行缺乏约束力:由于各地区对政策执行的重视程度不同,一些政策执行存在敷衍塞责和不力的问题。

2.政策落实不到位:有的政策执行环节存在着不到位的情况,导致了政策效果的打折扣。

浅谈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调研报告

浅谈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调研报告

针对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贫困村轮流戴帽、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不精准、贫困户扶智立志难度较大、部分扶贫资金用于形象工程建设、贫困户产业扶持措施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期行为等问题,我办建议精准扶贫工作应从提高贫困地区生产能力和贫困户脱贫能力入手,做到识真贫、改贫境、断贫根、扶贫户。

一、识真贫,做好贫困村认定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识别工作(一)严格贫困村认定工作。

从调查情况来看,贫困村认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是贫困村指标自上而下分配,而不是由基层根据贫困程度逐级申请审批后确定。

二是贫困村“帽子”轮流戴,一戴五年,到期退出,不考虑是否真正实现脱贫,因此,检查发现少数“十三五”贫困村并非真正贫困。

三是从“十五”扶贫到“十三五”扶贫,对贫困村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导致因贫困程度较深而较早列入名单的贫困村得到的扶持力度反而较小。

针对贫困村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在年对贫困村进行再次认定,并严格按以下条件和程序进行认定:一是严格贫困村认定条件,包括贫困发生率、基础设施条件、生态环境、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凡是不符合条件的行政村一律不能认定为贫困村,不能享受贫困村相关政策,更不能轮流戴帽,搞平均主义。

二是建议对面积较大、自然村发展水平不一的行政村,可以自然村为单位申报贫困村。

三是在贫困村的认定程序上,应由行政村(或自然村)根据贫困村认定条件提出申请,最全面的参考写作站经村民大会通过后,报乡镇、县、省逐级审批,不应限定名额、分配名额。

四是根据贫困村的贫困程度,将贫困村分为极度贫困村、重度贫困村和一般贫困村,在资金分配中不搞平均分配,重点向极度贫困村、重度贫困村倾斜。

五是严格贫困村的退出条件,加强退出考核,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对未脱贫的贫困村要持续扶贫。

(二)继续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工作。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家庭收入确定难。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农村人口普遍外出务工,流动性大,收入多,调查人员难以全面掌握其收入情况。

新时期精准扶贫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精准扶贫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精准扶贫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近年来,我国在精准扶贫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进行精准扶贫,让更多贫困群众受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精准扶贫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进一步改进和提升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一、精准扶贫的现状问题1.政策落实不到位尽管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和措施,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是各级政府对扶贫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存在差异,造成政策的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是一些扶贫政策在具体实施中存在漏洞和不足,导致扶贫对象无法真正获得实惠。

2.扶贫对象标准不清现行的扶贫对象认定标准存在一些模糊和不准确的地方,导致一些本应该被纳入扶贫对象范围的贫困群众被忽视,同时一些本不符合扶贫条件的人也获得了扶贫资金和政策倾斜,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分配。

3.资金使用和管理不到位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是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存在着资金管理不善、使用不当的情况,导致扶贫资金的有效利用不足,增加了扶贫工作的难度。

4.产业扶贫成效不明显我国精准扶贫一直强调产业扶贫,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些地方对产业扶贫的理解和实施不到位,导致产业扶贫成效不明显,贫困群众无法真正脱贫致富,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和长效性有待加强。

5.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扶贫工作中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现象,弄虚作假,搞表面文章,不顾扶贫对象的真实需求和利益,导致扶贫工作的效果打折扣,满足不了贫困群众的实际需求。

二、对策研究1.强化政策落实和监督要解决精准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加强对精准扶贫政策的解读和宣传,确保政策的正确理解和执行,同时加强对扶贫政策执行效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政策落实效果。

要解决扶贫对象标准不清的问题,需要对扶贫对象的认定标准进行梳理和明确,建立科学合理的贫困标准和认定程序,确保贫困群众能够得到公正合理的对待,杜绝漏判和错判现象的发生,保障扶贫政策的精准落实。

农村精准扶贫中的难点及对策建议

农村精准扶贫中的难点及对策建议

农村精准扶贫中的难点及对策建议
一、农村精准扶贫中的难点
1.政策及政府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农村精准扶贫需要政府在这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但由于目前政府
的财政收入有限,在农村精准扶贫方面的政府投入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能无法将资金投入到扶贫工作中,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2.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审计机制
虽然政府有意向投入资金进行精准扶贫工作,但是如果没有有效的监
督和审计机制,精准扶贫举措很容易流失,扶贫的效果也不能得到最大化。

3.农村贫困地区资源极度匮乏
在贫困地区,由于资源极度匮乏,很多条件不完善,从而对精准扶贫
的实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例如,在贫困地区由于缺乏社会基础设施,不
利于农民参与全面的精准扶贫政策。

4.农村贫困群体意识淡化
由于农村贫困群体长期处于贫困的境地当中,其贫困意识淡化。

他们
不容易及时发现农村贫困的严重程度,也不能准确区分农民的贫困情况。

二、农村精准扶贫中的对策建议
1.加强政府财政投入扶贫
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强财政扶持,使农村贫困家庭能够得到足够的帮
助和支持。

精准扶贫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精准扶贫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精准扶贫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精准扶贫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通过精准的帮扶措施,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影响着扶贫工作的效果和成效。

为了更好地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必须深入了解问题所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扶贫对象精准度不够在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时,存在一些地方在确定扶贫对象时精准度不够,很多非贫困户也获得了扶贫政策的支持,而一些真正的贫困户却得不到有效的帮助。

2. 扶贫资金管理不当一些地方在使用扶贫资金时存在管理不当、挥霍浪费的现象,使得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而一些贫困地区却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困境。

3. 扶贫项目可持续性不强一些扶贫项目在实施后缺乏长期持续的支持和跟进,导致效果不尽如人意,无法真正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4. 扶贫政策执行层级不到位一些地方在执行扶贫政策时,层级不到位,导致政策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了扶贫工作的推进。

二、对策建议1. 加强扶贫对象的审核和评估工作在确定扶贫对象时,应加强审核和评估工作,确保扶贫对象的精准度,避免非贫困户获得扶贫政策支持的情况发生。

2. 严格管理扶贫资金的使用建立严格的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督和审计,严厉打击挥霍浪费和滥用扶贫资金的行为,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合理性。

3. 加强扶贫项目的评估和跟踪确保扶贫项目的持续性,加强对扶贫项目的评估和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确保扶贫项目的效果和成效。

4. 完善扶贫政策执行层级加强扶贫政策的执行层级,在扶贫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流程进行,确保政策的执行效果和成效。

5. 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建立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公开透明机制,向贫困户和社会公开扶贫资金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公开透明和合理合法。

浅谈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浅谈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浅谈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近年来,精准扶贫政策在中国大力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实际落实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探讨。

一、问题分析1. 资金分配不均:扶贫资金分配不均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一些地区虽然人口数量庞大,但由于各种原因,扶贫资金无法充分到位,导致扶贫效果不佳。

2. 扶贫对象识别不准:精准扶贫的核心是找准扶贫对象,但实际落实中,存在一些扶贫对象识别不准确的情况,导致扶贫政策无法精准发力。

3. 扶贫产业发展不稳定:一些贫困地区在实施产业扶贫的过程中,由于市场因素、自然灾害等原因,产业发展不够稳定,无法持续带动当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4. 扶贫政策与当地实际不符:因为地区、民情等原因,有些地方的扶贫政策无法贴合当地实际情况,导致实施效果不佳。

二、解决办法1. 加强资金分配监督: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扶贫资金分配的监督,确保扶贫资金按照需要分配到位。

建立健全财政绩效考核制度,对扶贫工作开展全方位监督。

2. 完善扶贫对象识别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扶贫对象识别机制,包括建立健全贫困户排查和动态管理机制,确保扶贫政策真正精准到位。

3. 多元化产业发展: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发展模式,降低风险,提高产业发展的韧性和稳定性。

加强对产业扶贫项目的监督和评估,确保产业发展的稳定性。

4. 地方政策与实际结合:在制定扶贫政策时,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确保扶贫政策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增加扶贫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

以上就是对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一些探讨。

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精准扶贫政策一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更大的贡献。

【注:本文为虚拟内容,仅供参考】。

【精品】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精品】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各地按照要求,将精准扶贫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扶贫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在精准谋划、精准识别、精准施策上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实效,但在实施推进精准扶贫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识别难以做到精准。

以商南县为例,商南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需要进村入户核实的数量多、任务大,加之很大一部分青壮年靠外出务工为主,家里都是留守老人与儿童,难以逐户逐项核实情况,特别是经济收入情况难以准确核实。

即使专门组织开展了扶贫对象数据核实及清洗工作,但由于规定的进退标准都是面上的指标,甚至有的识别标准出现朝令夕改现象,因此让核实人员难以把握界定,特别是以往确定的农村低保对象,存在识别不准和标准不统一现象,造成已纳入的农村低保人员与精准识别的贫困户标准存在现实差异。

二、措施难以满足精准。

精准扶贫工作量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但精准扶贫尚处于政策衔接期、机制转轨期,以致措施落实有难度。

如因户施策对每户贫困户制定了“一对一”的帮扶措施,但因部分贫困户家庭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在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动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现象;部分贫困户发展意识差,“等、靠、要”思想严重,贫困户自身脱贫能力和脱贫基础薄弱;培育扶贫主导产业难,农民难以摸清市场规律,无法规避市场风险,就算产业搞起来了,但终因市场因素而半途而废,未形成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力弱,县域涉农龙头企业较少,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不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是空壳子、空架子,吸纳带动贫困户作用不明显。

三、力量尚未适应精准。

由于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按照干部结对帮扶机制,部分机关单位的现有干部职工很难与所包扶村的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结对帮扶,即便实现了帮扶全覆盖,很容易出现“一帮多”现象;另外,机关单位只能优先选择贫困村的帮扶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其他兜底贫困户由镇村两级干部、党员组长等结对帮联,在帮扶力度、帮扶效果上与精准扶贫的要求有差距。

浅谈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浅谈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浅谈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精准扶贫是中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战略,旨在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摆脱贫困。

实施
精准扶贫政策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两个
方面进行讨论。

一、问题
1. 数据不准确
在精准扶贫的政策实施过程中,由于地区广阔、信息不畅、贫困人群变动频繁等原因,导致贫困数据不准确。

这就会造成扶贫对象的识别不够准确,无法真正帮助到最需要帮助
的人群。

2. 扶贫措施过于单一
在一些地方,扶贫措施过于单一,只侧重于提供物质帮助,忽略了贫困地区需要的全
方位帮助,比如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支持。

3. 地方政府层级扶贫工作落实不到位
在一些地方,由于地方政府层级的扶贫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扶贫政策无法有效推进,不能真正解决贫困问题。

二、解决办法
1. 加强数据收集和核实工作
为了解决数据不准确的问题,需要加强对贫困数据的收集和核实工作。

可以通过大数
据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贫困地区的数据进行动态监测和更新,保证数据的准确
性。

2. 多元化扶贫措施
应当采取多元化的扶贫措施,不仅仅侧重于提供物质帮助,还要关注教育、就业和医
疗等方面的帮助,使扶贫工作更加全面和长久。

3. 健全和严格扶贫责任制
建立健全的扶贫责任制度,加强对地方政府扶贫责任的监督和考核,确保地方政府层
级扶贫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强政策落实和执行力度,才能真正解决贫困问题,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浅谈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浅谈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浅谈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精准扶贫政策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积极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深入了解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精准施策,精准帮扶,为贫困人口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使他们能够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

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下面就浅谈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问题(一)识别精准度不够精准扶贫政策的核心是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和贫困村,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操作困难等因素,导致识别的精准度不够。

一些贫困地区存在“假贫困”、“漏扶贫”的问题,导致扶贫资源浪费和帮扶效果不佳。

(二)帮扶措施不够精准在实施帮扶措施时,存在着一刀切、形式主义等问题,一些帮扶措施并未真正让受助对象受益。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一些帮扶资源可能被滥用或浪费。

(三)可持续性不足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需要长期坚持和投入。

在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时,如何保证帮扶措施的持续性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二、解决办法(一)数据完善与透明建立完善的贫困户信息数据库,采用科学、客观和多方面的指标来识别贫困人口和贫困村,提高识别的精准度。

加强对数据的监督和公开,并建立严格的惩罚机制。

(二)分类施策与个性化帮扶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实施个性化的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措施的精准度。

加强对扶贫措施的质量监督,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帮扶措施的落实和效果。

(三)长效机制与社会参与建立健全的长效帮扶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的长期投入,确保帮扶措施的持续性。

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到扶贫事业中,形成良性循环,实现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

关于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引言精准扶贫是中国扶贫工作的重要部分,旨在通过精确、科学的手段,将有限的资源投向最需要帮助的贫困人口身上,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存在,本报告旨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覆盖了多个贫困地区和相关利益相关方,包括扶贫干部、农户和专家学者等。

总共收集了500份有效问卷并进行了深入访谈。

三、问题分析根据调研结果,以下是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 数据不准确:调研结果显示,许多地方在贫困人口识别和照片核验等环节存在数据不准确的情况。

这导致了扶贫资金和政策的不公平分配,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

2. 扶贫政策不精确:在扶贫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而忽视了其他因素,如教育、就业等。

这使得一些贫困地区在脱贫过程中面临更大的困难。

3. 扶贫措施不可持续:调研发现,一些扶贫项目仅仅是短期的援助,缺乏可持续性。

一旦项目结束,贫困人口又会重新陷入困境。

真正的扶贫需要长期规划和投入。

4. 缺乏监督和评估机制:在一些地方,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扶贫资金的浪费和滥用现象。

一些干部利用扶贫资金谋取私利,而不是真正关心贫困人口的福祉。

五、建议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数据准确性:加强贫困人口数据的收集和核对工作,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完善扶贫政策:在制定和执行扶贫政策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教育、就业等,制定更精确的扶贫政策。

3. 加强可持续性:在实施扶贫项目过程中注重可持续性,鼓励贫困地区培养自身发展能力,减少对外援助的依赖。

4. 加强监督和评估: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扶贫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扶贫项目的有效实施。

六、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不准确、扶贫政策不精确等。

我国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我国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我国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扶贫工作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途径。

但在扶贫工作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我国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力求为扶贫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一、能力不足导致扶贫效果不尽如人意很多地方的扶贫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扶贫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扶贫资金和资源的合理分配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扶贫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成为贪污浪费的渠道。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扶贫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建立一套完整的扶贫实施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建立透明的扶贫资金使用和监管机制,加强对扶贫资金的审核和监督,防止资金被挪用和浪费。

3.科学合理地制定扶贫方案,注重扶贫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

二、精准扶贫的地域性和个体性问题由于我国各地的经济、文化、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导致精准扶贫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难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个体的需求。

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对贫困地区的统计和调查,建立准确的贫困地区数据库,为实施精准扶贫提供依据。

2.在制定精准扶贫方案时,应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个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扶贫措施和政策。

3.发挥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掘和利用本地的资源和特色,为精准扶贫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三、扶贫工作中缺乏参与和沟通扶贫工作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政府的扶贫政策和资金投入,还与贫困群体的参与和沟通密切相关。

应采取以下措施:1.政府应尽可能地与贫困群体进行沟通和协商,在制定扶贫方案时考虑到他们的需求和想法。

2.鼓励和支持贫困群体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提高他们的参与和认知水平。

3.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支持和引导,为贫困群体提供更多的公益服务和帮助。

四、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一刀切”问题很多地区在执行扶贫政策时,存在一个“一刀切”的现象,即把所有的贫困群体都归于同一类别,采取同一扶贫方案解决问题。

我国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我国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我国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摘要】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在改善贫困地区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精准度不高、扶贫资金管理不透明、扶贫对象选择不合理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制定更加科学的扶贫标准、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改进扶贫对象选择机制等方面展开对策研究。

未来,我们希望通过不断优化扶贫政策和机制,实现精准扶贫工作的持续、稳步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我们也需要认识到研究存在的局限性,不断完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精准扶贫、我国、问题、对策、建议、展望、未来、局限性、现状分析、重要性、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研究我国精准扶贫的背景意义重大,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扶贫工作的实际情况,找出现存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推动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我国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对策和解决方案,从而为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对我国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和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瓶颈和难点,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助力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取得更好的成果。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提高全国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机会和能力。

1.3 研究意义精准扶贫作为我国当前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精准扶贫的实施不仅能够有效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摆脱贫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还能够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精准扶贫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我国当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寻求切实可行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为我国扶贫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当前,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已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对策,全面提升精准扶贫工作的成效。

一、问题分析1. 精准识别难度大,存在误差精准扶贫的基础是精准识别,如果识别不准确,那么扶贫工作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然而,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等差异,以及识别对象的主观因素影响,精准识别存在较大的难度和误差。

2. 扶贫资金流向不清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资金流向不清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有些扶贫资金可能流向了不应该得到帮助的家庭或者被一些村干部挪用。

另一方面,一些贫困家庭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获得应有的扶贫资金。

3. 扶贫政策不完善现行的扶贫政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政策的实施往往存在时间、资金等限制因素,还可以更加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利用好各项资源等方法,进一步提高扶贫的效果。

二、对策建议1. 加强识别准备工作在实施前,要加强贫困地区的调研工作,了解当地贫困状况和贫困原因,精准地制定扶贫方案,同时要利用现代化手段如遥感、大数据等方法,准确的确定贫困地区和对象。

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确保识别准确性。

要加大对扶贫资金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的资金流向分析体系,采用科技手段确保扶贫资金的流向准确,建立完善的资金使用规范,加强对资金的监管,避免资金流向不明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政策,出台具体的落实方案和行动计划,制定相应的评价和考核标准。

同时,还可以加强和优化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式,增加扶贫资金的财政转移支付偏向贫困地区,提高扶贫的效率。

4. 加强组织领导要加强组织领导,提升各级政府部门的扶贫意识,建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用好各项资源,注意与当地的相关群体联系,形成精准扶贫良好氛围。

三、结语精准扶贫工作对于推动我国脱贫攻坚事业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度关于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

度关于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

度关于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精准扶贫是中国现阶段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头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度关于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却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为了深入调研,了解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问题以及存在的原因,特此撰写此文。

一、精准扶贫工作的面临的问题1、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不到位:精准扶贫政策实际操作的效果与预期效果不相符,大量的资金得不到正确理财,项目建设效果差,措施不够具体等等。

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2、标准制定不科学:当前,中国针对各地区的贫困线标准依据比较简单的政策制定,和地方实际情况相比不符合实际。

这意味着很多的偏远地区不能够得到和别的贫困地区平等的支持,这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社会的不稳定性。

3、贫困地区基建不足:很多贫困地区由于缺乏基建建设,他们的生产力无法提高,旅游业发展也受到了很多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依靠国家的救济,这对于当前的全面小康目标而言是难以实现的。

4、贫困地区旅游发展滞后:贫困地区的旅游发展实际上是一个可以依赖的资源。

但是,由于贫困,许多地区并不能拥有一个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同样也不能拥有大型景区数字,这使得旅游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

二、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1、精准扶贫经验不足:中国政府是在相对短时间内搞起了全国性的扶贫工作,因此精准扶贫的经验也非常有限,无法真正的实现扶贫攻坚的目标。

2、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滞后,特别是灾害预防、水、电、路等方面。

这导致了这些地区的生产力下降和旅游、出行方便受到限制,这都为精准扶贫干预措施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3、整体经济发展平衡性不足: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平衡性不足,很多地区的贫困和富裕地区之间差距大,其中很多是我们满足精准扶贫需求的地区。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1、落实政策到位:落实扶贫政策细节,把扶贫措施会出现的问题预先想到,并制定一套完整、可操作的实施计划。

2、制定全新的标准:政府应该制定考虑到地方实际情况的贫困线标准,这样可以对全国性的扶贫需求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估。

农村地区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地区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地区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地区精准扶贫是当前我国扶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尽管我国在过去几年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对农村地区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扶贫对象准确性不高在扶贫工作中,对扶贫对象的选择准确性是关键。

目前在一些地区还存在扶贫对象选择不够准确的问题。

一方面,存在一些不符合扶贫资格的人员被纳入扶贫对象,导致了扶贫资源的浪费。

一些真正需要扶贫帮扶的人员却未能纳入扶贫对象范围,使其无法享受到相关政策和资源。

2. 扶贫资源利用效率低农村地区的扶贫资源虽然不断增加,但是在利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扶贫效果不佳。

一方面,由于管理和监督不到位,存在扶贫资源被滥用、浪费的情况。

部分扶贫资源未能落实到位,使得扶贫工作无法得到有效推进。

3. 扶贫措施缺乏针对性当前的扶贫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

一方面,部分扶贫政策措施过于普遍化,缺乏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人口结构等方面的综合考量。

对于特定的扶贫群体,例如残疾人、妇女、老人等,扶贫政策措施并不够专业和细化。

4. 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官僚主义问题在一些地方,扶贫工作中存在官僚主义问题。

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领导对扶贫工作缺乏深入了解和重视,导致扶贫工作进展缓慢。

一些基层执政官员存在工作懈怠、虚假督查等问题,影响了扶贫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对策建议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扶贫对象的认定和筛选工作,确保纳入扶贫对象的人员真正符合扶贫资格。

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扶贫数据库系统、加强对扶贫对象的摸底排查等方式,提高扶贫对象选择的精准性。

要加强对扶贫对象的动态管理,及时调整扶贫对象范围。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扶贫资金和物资的使用和管理,严格规范扶贫资源的使用流程,防止资源的滥用和浪费。

要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扶贫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精准扶贫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精准扶贫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精准扶贫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精准扶贫是中国政府自2013年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通过精确识别贫困人口,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实现全面脱贫攻坚。

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提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问题一:贫困人口识别不精准在扶贫工作中,贫困人口的识别是最关键的一步。

由于信息不对称、识别标准不明确等原因,贫困人口的识别常常存在误差,导致一些贫困人口被漏识别或错识别。

对策一:建立完善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政府应加大对贫困人口识别工作的投入,建立起多方参与、多层次审核的机制,确保识别结果的准确性。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相关部门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识别贫困人口的能力。

政府还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如大数据分析等,提高贫困人口识别的精确度。

问题二: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即使贫困人口被准确识别,有时也会因为政策落实不到位而无法真正受益。

一方面,一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政策实施困难;一些扶贫政策可能被滥用、倒卖等,导致资金资源无法真正用于扶贫。

对策二:加强扶贫政策的监督和执行政府要加大对扶贫政策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政策实施中的问题。

对于那些滥用和倒卖扶贫资金的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并加大法律惩处力度,确保资金资源用于真正的扶贫事业。

政府还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基础设施水平,为扶贫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问题三: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不足贫困人口由于长期生活在贫困环境下,往往缺乏自我发展能力,无法真正脱贫。

扶贫政策虽然可以提供一定的物质支持,但无法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对策三:加强扶贫产业发展和职业培训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支持,通过引导贫困人口参与到合适的产业中,提高其收入水平。

政府还应加强对贫困人口的职业培训,提升其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增加他们自我发展的机会。

政府可以积极发挥就业信息和创业资源的引导作用,帮助贫困人口找到适合的就业岗位或创业项目。

问题四:扶贫工作中的腐败问题在一些地方,由于扶贫资金和资源较多,导致了一些腐败问题的发生。

精准扶贫中的问题与对策

精准扶贫中的问题与对策

精准扶贫中的问题与对策精准扶贫中的问题与对策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贫困问题成为制约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精准扶贫。

但是,在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一)政策制定不够科学精准扶贫政策制定需要科学数据作为基础,而且数据还要时刻保持更新,但现实中并不能很好的满足这些条件。

很多贫困地区的数据收集非常困难,并且信息反馈也不及时。

有些政策指导文件甚至还存在矛盾与不合理之处,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困难。

(二)帮扶力度不够尽管一些地方政府已制定了可行的扶贫计划,但实际帮扶力度不够大,很多扶贫政策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有效到达最需要帮助的群体手中。

更严重的是,一些官员的投资热情和责任心不足,在政策执行中,官员们未必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时间和劳力,从而影响政策的真正实施。

(三)扶贫投入不到位在精准扶贫中,大力投入非常重要,而政府不能保证让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很多资金还需要经过复杂的手续,从而导致扶贫决策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难以落到实处。

(四)扶贫模式生硬中国的精准扶贫设计理念是基于从需求出发的、针对性的、有针对性的行动。

但是,现在的扶贫模式过于一成不变,强调标准化和难以适应各地实际情况的需求。

政策制定者和扶贫工作者也缺乏实际的想象力和创新力,难以找出更为有效的扶贫模式。

二、对策建议(一)加强政策科学化制定政策制定者需要加强对所发布政策的科学性,确保强化政策科学基础,完善数据收集与评估手段。

政策制定之后,还需要进行动态更新和修订,并适时发布指导文件,避免出现矛盾与不合理之处。

(二)提高帮扶力度政府需要加强对扶贫项目的投资,并提高帮扶力度。

特别是对于各地实际情况的反馈,政府需要及时制定相应的扶贫计划。

政府部门还需要深入到各地开展实地调查,解决实际问题,重视扶贫工作的实效性。

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篇一: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1、巩固脱贫成果十分不易。

由于大量贫困人口发展能力不足,虽然经过扶持可能脱贫,但是多数贫困对象抗病抗灾的能力都十分弱,稍遇天灾人祸就会立即返贫,因此,巩固扶贫成果十分不易。

2、农村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

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是基础依然薄弱,贫困乡村贫困对象行的路、喝的水、用的电、用的通讯信号、看病就医、上学读书、生产生活等各方面条件与城市的差距仍然较大。

尤其是贫困对象发展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发展的起点仍然较低。

3、贫困对象发展“三缺”(资金、技术、劳力)现象普遍。

通过对贫困对象建档立卡发现,绝大多数贫困农户发展都存在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的问题。

金融扶贫可以解决贫困户发展缺资金的问题,但是缺劳力、缺技术的问题确实一个很难马上解决的问题。

4、农民外出农村空壳导致发展难。

发展为了人、发展需要人。

扶贫开发为了贫困人口,但是扶贫开发同样需要依靠贫困人口。

目前由于很多农民感到仅仅靠土地已经难以维持生存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靠外出务工维持生存,从而导致大量的劳力资源外流。

农村留下来的人口大多数都是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这部分人的共性就是劳动能力不足,靠这部分人在农村发展产业难度太大。

产业发展不起来,扶贫开发就难以持续。

因此,这种劳力大量外出造成的空壳是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现实难题,如何留住这些外出的农民就地发展创业是扶贫开发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精准扶贫的几点对策精准扶贫是指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实施精准扶贫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个环节工作。

(一)精准识别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

底数是基础。

通过科学有效的程序把贫困村、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出来,并逐村逐户建档立卡。

只有准确地确定贫困村、贫困人口,才可能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进而提高扶贫效果。

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已成为当前社会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问题。

然而,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就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

一、问题分析1. 资金投入不到位虽然目前国家对扶贫工作投入的资金逐年增加,但是实际到位的资金却往往无法满足实际情况的需求。

还有一些地区的扶贫资金分配公平性不够,一些地区资金过多,而一些地区则无法获得足够的扶贫资金。

2. 官员队伍不足农村精准扶贫工作需要的官员队伍远远不足,导致很多基层工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落实。

尤其是普通乡民对扶贫政策了解不足,政策宣传工作未能得到有效推广。

同时,一些地方还存在扶贫干部缺乏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现代化的扶贫理念的问题。

3. 政策落实不到位尽管扶贫政策出台,但是由于其具体操作性差,基层干部缺乏操作规范协调等原因,实际落实情况并不理想。

尤其是在贫困人口的信息监管和精准识别上,公开透明度不高,鱼龙混杂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政策执行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受到质疑。

二、对策建议政府应当在资金投入方面加大力度,明确扶贫资金分配公平原则,加强监管审计工作,建立起交叉检查等多元化扶贫优惠政策,确保资源的分配包容性与公平性,加强对基层工作的资金支持和监督。

2. 培养扶贫队伍,提升专业素质加强对扶贫干部的培养和管理,针对基层干部缺乏科学方法、措施不得当的问题,实施政策的“精准化”,尤其是将扶贫干部的选拔和考核程序规范化。

同时,建立对扶贫干部和贫困人口的培训和指导机制,加强扶贫队伍的专业素质提升,确保扶贫政策能够顺利地得到实施。

3. 健全扶贫政策的执行机制针对政策操作性不足的问题,政府需要加强扶贫政策落实的监管和管理,确保扶贫工作的高效运行。

针对贫困人口的信息监管和精准识别,应该建立起信息监管和精准识别的识别流程,严格监路贫困人口的扶贫过程,加强对扶贫工作的质量监控。

结语:农村精准扶贫是当前我国扶贫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重大创新,是新时期打赢扶贫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会的关健。

笔者最近参加对某某重点贫困县扶贫资金的审计计,从审计情况看,当前精准准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中,仍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题,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真真正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贫。

一、精准扶贫工作存在在的主要问题(一)贫困人人口识别不精准。

由于上级主主管部门切块下达贫困人口控控制数,引起基层在贫困人口口识别过程中产生导向性偏差差,县市及乡镇村为多争取扶扶贫项目及扶贫资金,以控制制数填报贫困人口,非贫困户户进入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系统统。

如2016年某重点贫困困县对建档立卡数据“回头看看”自查,查出数据库中非贫贫困人口万人。

同时,贫困人人口数据识别涉及千家万户,,手工录入,工作量大,贫困困人口识别工作量大,加之各各地贫困条件不一样,对贫困困的标准认识统一致,导致贫贫困数据库不精准。

(二))扶贫项目及资金使用不精准准的问题依然存在。

一些县市市、乡镇领导及扶贫工作人员员,未能及时转变思想观念,,仍存在惯性思维,打“擦边边球”,将扶贫资金投向城镇镇基础设施建设及招商引资企企业。

如审计发现,某县20016年至2016年将6000万元以工代赈扶贫资金统统筹挪作县城规划范围内的道道路基础建设。

(三)相关关部门单位重视扶贫项目争取取,轻扶贫项目实施,扶贫资资金结余数额较大,资金未能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通过对某某县扶贫资金审计发现,20016年至2016年3月,,该县扶贫资金结余72088万元,占扶贫资金总规模的的%。

剔除按工程进度拨付的的项目资金结余4025万元元,未及时发挥效益的扶贫资资金3128万元,占财政扶扶贫资金结余的%。

(四))各部门对整合财政资金用于于扶贫态度不统一,统筹财政政资金用于扶贫工作进展较慢慢。

一是主管部门之间协调不不力,出台的政策文件存在矛矛盾。

如某项目主管部门出台台文件,明确其部门管理的某某两项资金可统筹用于扶贫,,但资金主管部门新发的文件件规定,此两项资金实行专账账核算,结存结转下一年度继继续专款专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建议调研报告关于《浅谈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调研报告》,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针对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贫困村轮流戴帽、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不精准、贫困户扶智立志难度较大、部分扶贫资金用于形象工程建设、贫困户产业扶持措施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期行为等问题,我办建议精准扶贫工作应从提高贫困地区生产能力和贫困户脱贫能力入手,做到识真贫、改贫境、断贫根、扶贫户。

一、识真贫,做好贫困村认定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识别工作(一)严格贫困村认定工作。

从调查情况来看,贫困村认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是贫困村指标自上而下分配,而不是由基层根据贫困程度逐级申请审批后确定。

二是贫困村“帽子”轮流戴,一戴五年,到期退出,不考虑是否真正实现脱贫,因此,检查发现少数“十三五”贫困村并非真正贫困。

三是从“十五”扶贫到“十三五”扶贫,对贫困村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导致因贫困程度较深而较早列入名单的贫困村得到的扶持力度反而较小。

针对贫困村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中央在2017年对贫困村进行再次认定,并严格按以下条件和程序进行认定:一是严格贫困村认定条件,包括贫困发生率、基础设施条件、生态环境、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凡是不符合条件的行政村一律不能认定为贫困村,不能享受贫困村相关政策,更不能轮流戴帽,搞平均主义。

二是建议对面积较大、自然村发展水平不一的行政村,可以自然村为单位申报贫困村。

三是在贫困村的认定程序上,应由行政村(或自然村)根据贫困村认定条件提出申请,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经村民大会通过后,报乡镇、县、省逐级审批,不应限定名额、分配名额。

四是根据贫困村的贫困程度,将贫困村分为极度贫困村、重度贫困村和一般贫困村,在资金分配中不搞平均分配,重点向极度贫困村、重度贫困村倾斜。

五是严格贫困村的退出条件,加强退出考核,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对未脱贫的贫困村要持续扶贫。

(二)继续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工作。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家庭收入确定难。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农村人口普遍外出务工,流动性大,收入来源多,调查人员难以全面掌握其收入情况。

二是国家扶贫标准较低(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46元)。

以1户4-5人的农村家庭为例,按照目前最低月平均工资1300元计算,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个人在外务工,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就会超过扶贫标准(除纯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外),导致不能确定为贫困户。

三是因病致贫的认定标准不明确。

在收入指标基本失去意义的情况下,因病致贫成为重要认定因素。

如吉安县2017年初未脱贫贫困户2158户,其中因病致贫1034户、占比47.91%,因残致贫759户、占比35.16%。

但由于因病致贫认定条件不明确,一些病情较轻(如轻微骨折、关节炎、腰椎病、阑尾炎、轻度糖尿病)、不影响劳动能力、生活并不贫困的病人及家庭也被认定为贫困户。

四是家庭财产调查难。

扶贫办、乡镇政府难以全面掌握贫困户在外就业、购置商品房、车辆等情况。

对此,我办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一是根据最低工资水平情况适度调整扶贫标准,并根据中西部不同区域情况规定不同的扶贫标准。

二是实行劳动收入推定办法,即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家庭,按当地月最低工资乘以12个月除以家庭人口作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以破解收入调查难的问题。

三是鉴于非贫困人员多以因病为理由要求享受扶贫政策,建议中央重点对因病致贫情况进行再识别、再确认。

要从病情病种、治病费用绝对额或占家庭收入比重、有无影响劳动能力等方面入手明确因病致贫条件,凡属病情较轻、治病费用不高、没有严重影响劳动能力的农户,不能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四是建议由各级政府牵头,建立扶贫与各部门的数据共享平台,将税务、工商、社保、不动产登记、金融机构、公安车管等部门信息纳入系统,建立统一的财产收入核对系统,准确有效地核实贫困户的家庭收入、财产情况,同时实行动态管理,通过数据联网,及时发现不符合条件的人员。

(三)分类扶持贫困县。

目前全国有832个国定贫困县。

其中,江西有24个国定贫困县,还有省定贫困县都昌县。

按贫困原因和贫困深度划分,可分为四类贫困县:一是集中连片环境恶劣的极重贫困县,特点是山高路险、生态脆弱、资源贫瘠、经济发展水平低,扶贫任务十分艰巨。

范文参考网二是山区重度贫困县,特点是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没有铁路高速公路或刚刚开通,农村公路交通也不便捷,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群众生活水平较低,部分贫困县有资源但难以开发利用。

三是平原农业偏重贫困县,特点是地处平原、湖泊,以农牧渔业为主,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缺乏,居民收入以外出务工或农牧渔业为主,收入不稳定,部分县也没有铁路。

四是一般贫困县,特点是历史上较为贫困,但各方面条件较好,经过多年经济发展,贫困面貌已发生很大改变。

为此,我办建议对贫困县实行分类扶持:一是集中财力、综合运用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生态扶贫、安居搬迁扶贫、教育扶贫等各项扶贫措施,重点支持集中连片环境恶劣的极重贫困县脱贫工作。

二是加快山区重度贫困县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帮助其开发山区资源,利用资源优势实现脱贫。

三是加大平原农业偏重贫困县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建设,通过政策倾斜、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吸引社会投资,通过兴办企业和提高农业产品附加值,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

四是对一般贫困县,应尽早组织国家脱贫评估,在其宣布脱贫后在一定年限内继续给予政策支持,但不作为扶贫工作重点。

二、改贫境,切实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公路、通讯、农村安全饮水、范文写作水利、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但部分地区落后的交通、电力、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仍是制约大多数贫困县和贫困村发展的主要原因。

如:江西省的修水、鄱阳、余干、乐安、广昌、石城、会昌、寻乌、安远等国定贫困县至今尚未通铁路,一些偏远贫困地区公路状况较差、水利设施不足或陈旧、通讯网络信号不畅等问题依然存在。

对此,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切实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一是国家筹集专项铁路建设资金,全面开展贫困县铁路建设,争取未通铁路的贫困县在“十三五”时期建成铁路或开始兴建铁路。

二是将车购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中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集中投向路况较差的贫困村公路建设。

三是将中央财政扶贫资金中的村庄整治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中央彩票公益金集中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平均分配和用于美丽乡村建设。

四是将贫困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纳入“小农水”资金重点支持对象,持续不断地改善贫困村水利设施。

五是继续加大贫困村电力、通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适度降低电价和网络费用,或由国家财政给予一定补贴,开辟信息扶贫新渠道。

六是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扶贫,相应取消贫困县、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自筹规定。

三、断贫根,提高贫困户劳动技能、经营能力和脱贫志向部分贫困户贫困的主要根源是受智力水平、劳动技能、个人志气等因素影响,为此需采取措施提高贫困户劳动技能、强化脱贫志向。

在扶贫实践中,国家虽然通过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热门思想汇报雨露计划、教育扶贫等措施帮助贫困户脱贫,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在雨露计划扶贫中,对贫困户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不足,只凭培训证书发放补贴,一些贫困户虽然取得职业技能培训证书,但实际并未掌握职业技能。

二是教育扶贫取得很大成绩,但目前一些贫困县教育扶贫仅限于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对贫困户高中、大学学习进行补助,贫困村幼儿园缺乏、小学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薄弱,优质教育不足。

三是在发展扶贫产业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如政府承揽责任多,贫困户主动创业少,只分享收益不承担风险,个别合作社为贫困户入股分红而成立,没有产业支撑,如贫困地区集中发展某一农产品,受市场供求影响容易大起大落,且附加值低、收入不高。

四是一些贫困户缺乏劳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名为物质贫困实为精神贫困。

对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提高贫困户劳动技能、强化脱贫志向:一是增加雨露计划资金,开展“一户一人一技能一就业”活动,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一人熟练掌握一门职业技术并能够在劳动市场就业,心得体会实现稳定增收,坚决杜绝职业培训学校只发放证书而不培训技能的现象。

二是加大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在贫困村兴办幼儿园,鼓励优秀师资力量到贫困村学校定期教学,将贫困户义务教育延伸到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对贫困户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实行助学贷款财政全额贴息政策。

三是产业扶持资金要遵循市场规律和法律规定,量化到贫困户的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哪家企业或合作社,由贫困户自主决定,在分享收益的同时要分担风险。

对贫困户发展扶贫产业,应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支持社会资本在贫困地区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产品信息网络技术和销售渠道建设,将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供求大起大落。

四是对因懒致贫的,政府帮助推荐工作岗位,在其不接受政府推荐的工作或者在规定期限内不寻找工作的,不作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只给予最低限度的生活物资保障(家属除外)。

四、扶贫户,适度保障贫困户基本生活水平按照中央要求,贫困户脱贫,必须做到“两不愁三保障”。

从调研情况来看,随着经济发展,国家向社会特别是贫困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基本公共服务,贫困户的衣食、住房、教育、医疗等基本生活水平有了切实保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国家的脱贫攻坚政策使一些贫困户对改善生活水平产生了过高期待,特别是贫困群众对医疗保障期望值高,财政承受的支出压力较大。

二是一些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扶持政策,助长了攀比心理,引起群众不满。

三是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总量大,工作总结但补助对象多,单户补助资金少,少数贫困户依然无力新建住房或对危房进行维修加固。

为此建议:一是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国家要立足于通过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水平,向贫困户提供的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要实行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不可透支财力盲目许诺。

二是对贫困户实行差别补助,重点向纯低保户、五保户提供吃穿、住房、教育、医疗服务,并随着经济发展适度提高低保标准,对扶贫开发户、扶贫低保户重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提供产业发展资金支持。

三是对无力改造危房的贫困户提高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标准,保障贫困户居住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