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次北固山下》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次北固山下》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次北固山下》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古诗《次北固山下》,熟悉其内容;
2. 通过认真阅读,理解古诗的含义;
3. 通过对比,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次北固山下》的内容,并能正确表达出古诗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次北固山下》的内容,并能正确表达出古诗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练习册、课文本
五、教学过程
1. 活动一: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介绍古诗《次北固山下》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内容。

2. 活动二:让学生仔细阅读古诗《次北固山下》,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3. 活动三: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正确表达出古诗的含义。

4. 活动四:让学生自由发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古诗《次北固山下》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也能正确表达出古诗的含义,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次北固山下》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次北固山下》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次北固山下》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次北固山下》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理解这首诗的主题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3品味精美的诗歌语言教学设想: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品味,以朗读作为整节课教学主线,设置情境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杨老师要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次北固山下》,诗题是什么意思?指名学生回答。

提示:次,停泊,诗题的意思是停泊在北固山下,说明这首诗是旅途中所作。

明确:停泊在北固山下。

诗题告诉我们,这首诗的内容是写人在旅途。

如果你离开父母,离开家乡,身在旅途,你会有什么感受?请学生谈感受。

好在现在交通发达,即便你在天涯海角,飞机也会很快将你送回家。

可古时候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那只有任由思乡之情流淌心间了,许多诗人将思乡之情倾泻笔端,留下了流传千古的佳句。

今天所学习的《次北固山下》便是唐代诗人王湾在旅途中表达故园之思的佳作。

简介五言律诗知识二、朗读1、散读,请同学们认真读两遍,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指名朗读,正音正字。

三、理解诗句大意1、对照注释朗读或默读,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集体解疑。

3、同桌互相说一说诗句意思。

4、指名学生用现代汉语将这首诗的意思说一遍,语言要优美。

四、理解主题,品味诗歌语言,指导朗读。

1、理解首联和颔联中诗人的感情,品味颔联。

作者乘着一叶扁舟在绿水中前进,他要驶向青山,而思绪已飘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诗人为什么要写他的道路还在青山之外呢?提示: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途中天气如何?你从哪些诗句中知道的?提示:和风吹拂,春意融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春潮涌涨,江水浩淼,两岸之间的水面显得很宽阔。

和顺的风吹得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挂着。

清代的王夫之赞这句“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你觉得它写出了什么样的大景?提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

置身在青山绿水中,眼见潮平岸阔,风正帆悬,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诗人此时该是怎样的心情?愉快,舒畅请带着愉快的心情,深吸一口气,扩张心胸,朗诵前四句。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
此外,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创作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他们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也展示了自己的创作才能。这让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设置这样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学生过于依赖同伴,自己思考不足。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计划在下次课堂上增加一些个人发言和思考的时间,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次北固山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曾经被某个景色深深吸引?”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王湾是如何通过诗歌表达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思念之情。
4.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仿写诗句,表达自己的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诗句。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歌中的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结构分析和修辞手法的识别。对于难点部分,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的象征意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表达情感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鉴赏:识别并理解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比喻等,以及这些手法对诗歌表达效果的影思想感情,以及这种感情如何与诗歌的背景相结合。

次北固山下优秀教案

次北固山下优秀教案

次北固山下优秀教案次北固山下优秀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诗是盛唐诗人王湾的代表作,诗中通过环境的描写逐层把情感推向高潮,其对时间流逝,新旧交替的感慨,颇具盛唐诗歌特色,意境开阔,眼界独大,充满生机。

另外,“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历来为世人所推许,残夜孕育着朝阳,江春的新气象闯入旧年,其中的“生”和“入”两个字特别能体现唐诗炼字的特点,气势雄浑,也是本诗的重点,值得学生们体会。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正式接触诗歌还不久,了解尚不多,以对诗歌的整体感知为主,细节研究为辅,通过对“生”和“入”的具体讲解,初步体会唐诗景和情的联系及其炼字的特点,再加以适当讲解诗歌常识及诗人生平,对学习本诗会有较大帮助。

三、教学设想(一)教学目标1、掌握诗词中炼字的表达效果。

2、掌握诗歌中壮丽景物所隐含的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点作者所描绘的壮丽景物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体会炼字的表达效果。

(四)方式方法文本研读法、朗读法、提问法。

(五)课时安排安排一个课时。

四、教学过程(45分钟)第一环节:导入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五言律诗,一起念课题“次北固山下王湾”。

第二环节:介绍诗歌的四联及五言律诗。

(明确:诗歌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律诗为八句,绝句为四句。

)(这个环节可以略讲点到即可)整体感知阶段第三环节:朗读全诗。

听老师示范朗读,请同学们标好注音。

同学自由朗读诗歌。

齐读。

第四环节:初读诗歌。

这首诗要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说说你的理解。

(指导学生抓住诗句中的关键性字词去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次,客路,乡书,归雁,指导学生按思路回答:1.这个字的意思;2.分析所在句的表达效果;3.表达的思想感情。

其中,归雁也是作者自比。

)重点研读阶段第五环节:描绘画面。

诗词中一个字词,有着丰富的含义,言简意赅,却饱含深意,所以我们在学习时,要运用想象和联想,站在作者的立场来品味诗歌。

七年级下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优秀6篇)次北固山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谴词造句的妙处。

3、继续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教学重难点1、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以言志”,确实,在春秋战国时代,不会吟诗,意味着在任何社交场合你都无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因为所有的人都必须吟唱《诗经》中的诗句来和对方交流。

因此,在诗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诗人的情志就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

在唐朝,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一般以抒发诗人的情感、志向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讲究理趣的诗歌,所以这种古已有之的传统就主要体现于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上了。

我们小学早已学过的《登鹳雀楼》就有很深的寓意。

(幻灯片1:河、楼、太阳等。

文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谁来说说这首诗所包含的哲理含义?学生发言。

教师点拨:这里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想要看得更远,那么他必须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千古传颂的蕴含深刻哲理的诗。

(幻灯片2:《次被孤山下》的封面。

文字:《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音乐:陨。

旋律:悠扬古典。

)让我们合着悠扬的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吧。

二、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在学习诗歌之前,应先了解有关诗歌的常识。

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

如《观沧海》。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

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三(《钱塘湖春行》中幻灯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以《次北固山下》为例说明:(幻灯片2重现,增加一些文字。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次北固山下》教案2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次北固山下》教案2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次北固山下》教案2一. 教材分析《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被选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春光的喜悦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怀。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准确的描写,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整首诗的意境开阔,情感深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但对于唐代诗歌的鉴赏能力还不够成熟。

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背景的了解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并适当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次北固山下》,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次北固山下》,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的深刻内涵。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示范法等,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文的动画演示、图片、音乐等。

2.参考资料:关于诗人和诗文的背景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北固山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次北固山下》,学生跟读,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然后教师展示诗文,学生自读,注意生僻字的读音和书写。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达诗文的意境。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诗文中的重点问题,如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和补充。

第4课《次北固山下》教案

第4课《次北固山下》教案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小诗。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次北固山下》的基本内容,还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诗歌。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诗意概括:理解诗的整体内容,把握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
举例:通过分析诗中描绘的北固山下的景色,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2. 教学难点
(1)词语含义的深入理解:对一些生僻词语的含义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举例:解释“潮平”一词,说明其与潮汐现象的关系,进而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4. 诗意概括:概括诗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王湾在北固山下所见景物和所抒发的感慨。
5. 文化背景: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背景,以及王湾的生平事迹,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6. 创作练习:仿写一首以山水为题材的短诗,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次北固山下》,并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在实践活动中,分组讨论和朗读练习环节进行得较为顺利,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成果。但在学生小组讨论中,我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讨论内容与诗歌关联性不强。这说明我在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方面还需要加强,要更精准地把握讨论的方向,确保讨论内容紧密围绕教学目标。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但仍有一些学生对某些知识点存在疑问。这让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效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次北固山下》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次北固山下》优秀教案

(封面)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次北固山下》优秀教案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案设计1、了解诗歌的朗读技巧,能背诵、默写这五首诗。

2、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

1、了解诗歌的朗读技巧,能背诵、默写这五首诗。

2、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

课件朗读录音练习题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 1、激情导入激发兴趣执笔人王磊磊二次设计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从学生学过的诗句文本的阅读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入手,激发学生对导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 三、出示目标默写这五首诗。

2、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

四、指导自学诵读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体味作者在诗中寄予的感情。

引导同学们研讨归纳欣赏诗歌一般的方法一、抓诗眼二、寻景物。

(根据“诗眼”,寻读诗歌中的景物,想像诗中画面)三、悟诗情。

(根据诗中的景物,体会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与诗人同悲共喜。

)通过反复朗读,体味诗人的感情和诗的意境美。

1.散读课文这是一首田园诗,表达的是诗人悠然自得、宁静淡泊的心境,所以,语调、语气和节奏都应是舒缓的。

这是五言诗,朗读时按二/三结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洁身自好不受尘俗的烦扰。

起句应读的平静些,转折句也可处理为平静的读法,但体现出得意感。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何能尔”设问,尔,代前句,写出了反常,与众不同,故应读重音。

“心远地自偏” 此句为全篇之骨,要读出一份自豪,体现出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状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读这两句之前,应有个停顿。

因为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七年级下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8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8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8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篇1教学目标1、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句。

3、理解诗词的含义。

教学重点:学会诗词的分析教学难点:学会诗词的分析教学方法1、课件教学。

个人、小组学习。

教师导学。

2、整体引导,个别点拨,学生自主、合作。

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导语:学习第一首诗词:一、【原文】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注释】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

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

《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三、诗的分析:1、问: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

2、问: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3、问: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4、问: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为下句“江春人旧年”张本5、问: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残冬腊月6、问: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课的核心内容为《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讲述了他在漂泊中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杜牧的诗作《次北固山下》,欣赏其中的文学美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思考来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

三、教学重点:
1. 了解《次北固山下》的背景,欣赏诗歌的文学美感。

2. 分析诗歌的内涵,理解诗歌的主题。

3. 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让学生先了解诗歌的背景,以增加对诗歌的兴趣。

2. 通过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对诗歌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3. 通过模仿和表演,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文学美感。

五、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
1. 让学生先了解诗歌的背景,以增加对诗歌的兴趣。

2. 让学生阅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

第二步:分析
1. 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内涵,理解诗歌的主题。

2. 通过讨论,让学生对诗歌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三步:模仿
1. 让学生模仿诗歌,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文学美感。

2. 通过表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六、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已掌握本诗的主旨思想。

七年级语文上册《次北固山下》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次北固山下》教案、教学设计
3.课后讨论:针对《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与同学进行讨论,分享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并在课后将讨论成果整理成文字。
4.情感体验:与家人交流,询问他们关于家乡的记忆和情感体验,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和情感。
5.赏析作业:从《次北固山下》中挑选一句你认为最具表现力的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并撰写1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次北固山下》,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方法方面: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同时,注重课后拓展,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和思考,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a.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给你什么感受?
b.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家乡的眷恋之情的?
c.你认为这首诗的哪些句子最具表现力?为什么?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四)课堂练习
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要求他们用自己的声音传达诗文的情感。
2.选取诗中的名句,让学生进行赏析,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次北固山下》的诗意,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2)掌握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如平仄、韵脚、对仗等;
(3)培养学生的朗读、鉴赏和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
(1)对诗中生僻字、词的理解和释义;
(2)深入挖掘诗文情感内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初中文学次北固山下教案范文

人教版初中文学次北固山下教案范文

人教版初中文学《次北固山下》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次北固山下》。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3. 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部分生僻词语的解释。

2. 诗人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

2. 学生教材《次北固山下》。

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湾和本诗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题,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僻词语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分析(1)分析诗的结构特点,体会其韵律美。

(2)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

5. 朗读与背诵(1)学生齐读诗歌,加强语音节奏感。

(2)教师指导学生背诵,提高记忆效果。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次北固山下》。

(2)写一篇关于本诗的学习心得体会。

8. 板书设计《次北固山下》王湾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六、教学拓展1. 比较阅读:教师推荐其他描写春天和旅行的古诗,如杜甫的《旅夜书怀》、孟浩然的《春晓》等,让学生比较阅读,分析各自的表现手法和情感。

2. 现代文对照:将《次北固山下》改编成现代文,让学生对照原文,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七、课堂实践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位诗人,扮演诗人创作《次北固山下》的场景,通过表演展示诗人的情感和创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通用8篇)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通用8篇)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通用8篇)《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理解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2、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3、学习一点诗的韵律知识。

【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味各首诗中作者所创造的意境,难点是作品中表达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领会。

2、以多种形式加强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适当分析、点拨,加深对诗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

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

今天,我们学习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二、学习课文1、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明确:沧,是暗绿色。

“沧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所以不能换。

2、教师范读后学生诵读。

3、理解内容:提问: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东临碣石”的“临”作何解释?明确:交代了作者所处的地方和来此的目的。

“临”作“登临”讲。

提问:根据这个开头我们可以判断,下文将要写什么内容了?回答:写观海所见的情景。

提问:下文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回答:到“洪波涌起”为止。

(如有同学答到“若出其里”为止,就要引导学生明白:以下四句并非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

)提问: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明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总写全景,其中前一句写海波动荡,后一句写山岛巍然耸立。

接着两句写岛上的草木,“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派生机勃勃。

这两句是紧扣上文“山岛竦峙”展开。

下面两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海上景象的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伟气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课文内容:本文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歌,诗中描写了宋
朝大诗人苏轼在次北固山下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慨。

2.课文难点:本文的难点在于诗歌的语言表达,诗中的比喻、
隐喻等语言表达技巧使诗歌富有表现力,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思想感慨。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文的语言表达技巧,如比喻、隐喻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
本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慨;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慨,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学会感恩父母的爱。

二、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讨论、合作交流、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课文内容;
2.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游戏、模拟等形式,让学生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慨,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学会感恩父母的爱;
4.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自己的体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 - 小学作文】【篇一】《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十四中学王艳荣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

重难点分析:1、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设情境诗词美读电脑教学平台教学过程:导语: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秒。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唐诗《次北固山下》(板书、明确学习目标)资料助读1、诗歌知识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

如《龟虽寿》。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

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首联叫颔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每联的最后一个字为韵脚,它们相同的韵母为所压的韵。

绝句与律诗的区别:绝句是四句两联,律诗是八句四联。

【走进作者】王湾是洛阳人,生卒年不详,于先天元年,即公元712年,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

他曾往来于现在的江浙一带,途经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时,写下了这首诗《次北固山下》。

该诗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诗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以诗传”呀。

解题:《次北固山下》中“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是山名,江苏镇江北。

题目的意思是什么?朗读明义1.听录音范读。

(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把握这首诗的朗读节奏,找出这首诗的韵脚和所压的韵。

次北固山下语文教案

次北固山下语文教案

次北固山下语文教案次北固山下语文教案精选5篇《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

下面给大家分享次北固山下语文教案,欢迎阅读!次北固山下语文教案(篇1)教学设计课题: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班级:八年级(10)班时间:20__年3月29日[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诗歌。

通过学习,能体会诗歌流露出的诗人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释疑解难。

通过对比阅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学会鉴赏简单的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学习,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释疑解难,体会诗歌的意境与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阅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学会鉴赏简单的诗歌。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诗以言志,歌从心起。

”在古代,文人墨客都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们学过很多绝句,如《春晓》、《静夜思》等,也学了《观沧海》这首乐府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律诗,那什么是律诗呢?(介绍律诗小知识)▲律诗发源于南北朝时期,至初唐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律、六律、七律。

通常的律诗每首8句,每2句为一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颔联和颈联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律诗还要求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

二、学习目标:1.了解律诗相关知识,了解有关王湾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诗句的含义,进而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3.通过比较阅读,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4.有感情朗读诗歌,并背诵。

三、作者简介王湾(约公元693~751),字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

公元7__年进士,开元初年任荥阳主薄,又参与编纂《群书四部录》,后任洛阳尉。

王湾博学工诗,诗虽流传不多,但在诗坛亨名甚大,最有名气的当数今天要学的这首《次北固山下》。

七年级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优秀10篇】

七年级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优秀10篇】

七年级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优秀10篇】王湾的一首《次北固山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的愁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北固山下(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乡愁是春日飘飞的柳絮,乡愁是山林如练的晨雾;乡愁是绵绵如丝的长长的铁轨,乡愁是落日天际的一叶孤舟;乡愁是羁旅途中扬起的灰尘,乡愁是明月下窗口仰视的双眸。

思乡是人类最美的情感,它在岁月的心河中愈酿愈香。

在新课程标准环境下,如何进行古诗文的学习,如何引导学生品尝这一香醇佳酿,下面的案例为我们作了一些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首先,我想谈一下这次案例的有关背景。

《次北固山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代诗歌》中的一首唐代律诗。

该单元以“自然”为主题,以三个维度为目标,旨在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领略美的景物,感受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

我校语文组针对课标实验开展了系列教改活动,“单元整体感知”和“单元整合与反思”是最常规的学习活动。

在“单元整体感知”学习中,我自行设计了一次以“思乡”为主题的小型综合性学习活动。

他们分组搜集的资料包括:1,关于“思乡”的感人的故事;2,古今中外以“思乡”为主题的诗歌;3,吟唱游子思乡的歌曲,并学唱其中的一两首。

课前,根据学习难点,我有目的的通过长途电话请教了江苏镇江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其间,适逢一同学于镇江出差,时值岁末,嘱其亲临北固山,以证实并描述“潮平两岸阔”之实景,释“海日生残夜”关于写景虚实之疑。

另外,在备课时,根据我对“风正一帆悬”的理解,我怀疑书中插图关于“帆向”的错误。

我在长江边长大,父亲是这方面的行家。

于是,我多次打电话向一辈子都未离开过江水河水的父亲请教,请教桅杆所在的位置,请教帆的悬挂技巧及升扬降落旋转的原理,请教风向、帆向与船行方向之间的关系。

在自己这一结论得到证实后,我欣喜万分。

然后,与学生一起找到了几只作为艺术品的帆船,其中有一个模型令我非常满意,因为它的桅杆悬挂与我父亲所讲的一样,帆的方向是可以自由旋转的。

下面的案例描述,我是按照这次课堂学习活动的六个流程进行的。

情景导入,以歌煽情课前,我播放了一首歌曲,让学生进行曲名竞猜。

当歌曲前奏刚刚开始,许多学生都争相喊出了歌曲的名字--《流浪歌》。

在我的提议下,大家都跟着录音机唱起来。

一个片段以后,我示意学生停下来,并将音量慢慢扭小。

以这段缠绵哀愁的乐曲为背景,我用饱含深情的语调,拉开了本次学习活动的帷幕:“现在我们听到的,是陈星多年前演唱的《流浪歌》。

《流浪歌》刚一出世,就唱遍了长城内外,席卷了大江南北。

街头巷尾,男女老少,轻吟低唱“同学们,当年和《流浪歌》一起走红的许多流行歌曲,都如同夜空一瞬即逝的流星,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可为什么《流浪歌》却能如此受人欢迎让人喜爱呢?在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中,我以“乡愁”为话题,顺势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出示了诗歌《次北固山下》。

整体感知,读中现情首先,我结合自身处境,调动情绪,满怀激情的朗诵了课文。

然后,我组织学生通过自由读、齐读等形式朗读了几遍课文。

律诗十分讲究形式,律诗的朗读自然也要注重形式。

在与学生讨论时,我们结合课外背诵过的《过故人庄》、《题破山寺后禅院》等几首律诗的特点,适时在屏幕上出示了诗歌节奏的划分以及“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等文字。

然后,又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几个轮回下来,学生的朗读也已有几分滋味了。

赏析诗歌,领悟诗情“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找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赏析诗歌的第一步,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并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讨论。

在全班交流时,学生们纷纷发言。

生:乡书是家信,诗人漂流在外,很想家,所以写信。

师:他现在何处?家在何方?生1:他现在在北固山下。

生2:他的家在洛阳,这从“归雁洛阳边”可以看出。

我当即出示中国地图:“大家看,北固山在江苏镇江市北,河南洛阳在这,当时作者可能行船向东去办事,因为在唐朝殷番的《河岳英灵集》中,该诗题目为《江南意》,诗的首联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江苏镇江与河南洛阳两地相隔千里,作者可谓是‘人在他乡’啊!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说明这一点呢?一阵紧张而安静的思考后,学生们马上纷纷回答:“从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可以看出来,‘客路’是旅途的意思,‘行舟’也说明作者还在他乡途中。

”“题目中的‘次’是停泊的意思,也说明是在路途之中。

”学生的回答比我预料的要好,在他们的发言过程中,我适时给予点拔与鼓励。

至此,我引导学生已经挖掘出了诗歌感情的第一个层面:思念洛阳,思念家乡。

如果说“思念家乡”是诗情的第一个层面,那么“思念亲人”则是本诗的更深层次的内涵。

我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引,带领学生走进诗歌的又一洞天。

“行舟客路,人在他乡。

王维有这样一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我动情的拉长了语调。

“每逢佳节倍思亲--”学生们很默契的齐声咏和。

“一些重大的节日是中华民族家庭团聚的日子。

那么,本诗所反映的时令是什么季节的什么时间呢?”“是秋天,因为有大雁。

”一位急性子学生脱口而出。

部分学生在底下暗自窃笑。

“刚才这位同学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值得表扬。

但我发现有些同学似乎有不同的观点。

”我微笑地看着窃笑的学生,“难道说‘秋天’不对吗?”“是春天。

”一个学生肯定地说。

“因为春天到了,大雁才会飞回来。

”另一个学生好像生怕功劳被别人抢走,“唰”地一下站了起来。

“言之有理。

”我指着地图说,“从地理上看,洛阳在北固山的北边,春天,天气变暖,候鸟才会从南方飞回来。

所以作者才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同学们,向刚才两位同学学习(带头鼓掌),他们敢发言,肯动脑。

大家想想,还有哪此词句说明了当时的具体时间呢?四人小组可以讨论,待会请选出中心发言人。

”学生讨论两分钟后,各中心发言人纷纷要求发言。

生1:“江春入旧年”说明当时春天快到了。

师:“江春入旧年”是什么意思?生1:意思是,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1:我们从书上的注释看到的。

师:不错,看来你们小组能充分利用已有资源。

大雁南归,旧年未过,但我国有一传统的节日却要来临,这个节日是--生(齐):春节。

我平静地扫视全班,若有所思的停顿几秒,用缓慢深情的语调说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让我们满怀真情的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学生齐声背诵,教室里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哀愁。

我暗示学生继续发言。

“当时是春天到了,冰雪融化,水涨起来了,所以作者说‘潮平两岸阔’。

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春》就说‘春天来了,水涨起来了’。

”我带头鼓掌,学生跃跃欲试,气氛更加活跃了。

“当时还是早晨,作者看到了海里升起的太阳。

”第三个中心发言人停了停,似乎明白了什么,“是从‘海日生残夜’看出来的。

”我颔首微笑,在引导学生弄清“海日生残夜”是什么意思后,提出了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在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里升出来。

作者真的看到了太阳从海里升起来吗?”一个学生说:“可能是因为当时江面开阔,连接大海吧。

”另一个学生说:“可能是作者看到太阳,想像它是从海里升起来的。

”“刚才两位的发言,一个说是看到的,是实写;一个说是想到的,是虚写。

你们同意哪一种意见呢?”我的话音未落,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就争论了起来。

到了是该出手的时候了。

“现在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我刚好有一位同学去了北固山。

”我扫视了全班学生一眼,“他是到镇江市出差的。

受我的委托,他是特意去北固山为我们实地考察这一问题的。

大家愿意请教一下他吗?”“愿意--”“他现在正等着我们的电话呢?谁来听这个电话?”我拿出电话,将话筒插入录音机的扬声器里,“不过,可要注意礼貌用语哟,我的同学姓鲁,也是老师。

”“班长!班长!”班长在掌声中走上来,其余学生伸长脖子,凝神注视。

我拔通了早已储存的号码。

“嘟--嘟--”的声音在教室回响。

鲁:喂,你好。

班长:喂,您好,是鲁老师吗?我是钟老师的学生,您在北固山吗?鲁:受老同学委托,我今天特意来到北固山的。

班长:您在那儿能看到海吗?鲁:你们钟老师也问我这个问题。

我在这里是看不到海的,这里离大海有好几百里地哩,“海日生残夜”是作者想到的吧。

但是现在江面开阔,抬头望去,对岸遥不可及,远远看去,还真有“海天相接”的感觉,太阳从远处的水天相接处升起来,自然会让人产生“海日”的感觉,这样,理解为实写似乎也可以。

你明白吗?班长:我明白了,谢谢鲁老师,再见。

我连忙接过电话,大声的说了句“谢谢老同学”,说实话,老同学那声音飘飞在风中,绝对能够把人的思绪带到那碧水迂绕的北固山前。

一陈掌声之后,教室里平静了下来,我再次扫视全班,用深沉的语调说道:“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日子过得真快,一天未过,新的一天又来临了;旧年未去,新年的脚步却又近了。

漂流在外的诗人是多么思念自己的家乡,思念自己的亲人啊。

“独立船头,仰望长空,一行大雁,从南方飞回,诗人想: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可爱的故乡,见到我可爱的爱人啊……我发现,在学生朗朗书声中,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咏叹。

大胆质疑,挑战权威这一环节,我首先请学生质疑,把还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结果,许多学生的问题都聚焦在“风正一帆悬”上,--而这正是我预料之中的。

“首先,我想请问大家,当时江面上的风大吗?”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后,教室里又炸锅了,有的说风大,有的说风小。

在讨论分析时,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帆船模型,从“风正”入手,让学生认识到,风的方向与船行走的方向完全一致;接着,我又问学生,能不能说成“风顺一帆悬呢?”让学生结合“悬”来区分“风正”与“风顺”的意思,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不能用“风顺”,因为帆没有鼓起来,当时风不大。

此时,我将船托在嘴边,以风吹帆,问道:“‘风正’时帆该悬挂在什么方向?”“朝船头的方向。

”学生得出这样的答案并不难。

“那你们看看书中的插图,发现了什么问题没有?”“画错了!画错了!帆的方向画错了!”不少学生吃惊地瞪大了眼睛。

“你们真不简单,居然能挑出专家的毛病!”我顿了顿,提高了音量,“只要细心观察,善于思考,我们是能发现很多真理的。

不迷信权威!做学问就要敢于向权威挑战!同学们,让我们为自己鼓掌!”诗境再现,配乐朗诵在哀愁的《二泉映月》中,我让学生闭目静听老师的朗读,然后,请他们描述自己脑中想象再现的画面。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以这首二胡曲为背景,兴致盎然的进行了一次配乐诗朗诵的表演赛。

拓展共鸣,交流资料以“乡愁”为主题,各组依次展示了自己的收获。

他们搜集到的材料来自网上、书籍、报刊与杂志,内容广泛,有传说,有诗词,有歌曲:从李白的《静夜思》到泰戈尔的《母亲》,从徐小凤的《明月千里寄相思》到费翔的《故乡的云》……最后,在《二泉映月》的乐曲中,在学生朗朗的背诵中,我们结束了这一课的学习。

但我知道,学生的学习才刚刚开始。

这节课后,我们语文教研组及时地进行了研讨,大家认为:这堂课的学习活动围绕三个维度目标进行设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注意了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体现了课程标准改革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