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国际新秩序

合集下载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的作用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的作用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的作用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秩序也在不断演变,因此许多国家正
在谋求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秩序。

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国家,已经发挥着积
极的作用,建立国际新秩序。

本文将简要概述中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的
作用,并从中分析中国的主要贡献点。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核心是在全球层面构建一种多边的、基于平等互利
原则的、和平与发展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然肩负起了积极支持和促进国际新秩序建立的责任。

1、大力推进和平全球化
中国坚持推动和平发展,认为国内外发展必须结合、国际关系要建立
在和平之上、外交政策应以和为贵、外交实践应当心无旁骛、和平发展是
最好的发展。

这就要求中国要积极参与解决多种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在
国际领域起到积极的作用。

2、积极推动多边主义
中国坚持多边主义这一核心原则,在发展中倡导“共同而有序地开放”,提倡建立和平、稳定、信任和合作的国际秩序和国际关系,推动全
球治理体系。

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在地区和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主
要国际多边机制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第五章第五节 第五节 中国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第五章第五节  第五节 中国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会引起国际形势的紧张,实际上由于它们的影响,一些地区 性热点问题难以得到和平解决。 世界各地存在着一批热点问题,而且不时发生新的冲突。可 能波及到更大的范围,造成局势的动荡不安。
4
一、中国对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确认
搞好现代化建设,“这是我们解决国际问题、国内 问题的最主要的条件。一切决定于我们自己的事情 干得好不好。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大小,达了,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就会大”
9
四、中国对外政策总目标的新内容和 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提出
1986年3月25日,中国总理在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的报告中, 提出“中国从本国人民而后世界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 出发,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友好合作 和促进共同经济繁荣,作为自己对外政策的总目标。” 。
1988年底,邓小平提出了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主张。 “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这两件事要同时 做。”“应该提出一个国际政治新秩序的理论。”
8
三、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
中国明确宣布核出口的三项原则: ➢ 保证用于和平目的, ➢ 保证提交国际原子能机构实施保障监督, ➢ 保证此项出口不转让到第三国。
5、中国积极同各种国际经济机构建立联系,多方 争取资金和技术援助。
➢ 1984年中国恢复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法席位。 ➢ 1986年加入亚洲开发银行,1987年成为董事国。 ➢ 80年代开始接受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的援助。
2
1985年3月,邓小平 在北京会见由会长 五岛升率领的日本 商工会议所访华团。 他在谈话中指出和 平与发展是当今世 界的两大主题。
一、中国对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确认
80年代存在的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美苏之间核军备竞赛没有停止,裁减军备的谈判尚未见到任

5、建立国际新秩序

5、建立国际新秩序
第二框:建立国际新秩序
1. 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霸权主义含义:指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 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推 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霸主地位 的行径。
强权政治含义: 指超级大国以强凌弱,肆意干涉 别国内政,任意宰割别国人民,侵害他国利益的 政策和活动。
权利; (4)3、中国的主张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安全上 环保上 胡锦涛在俄演讲 阐 述国际政治经济新秩 序五主张
2.建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 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
(1)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 (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

一、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然性

一、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然性
一、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然性
旧的国际秩序是政治不平等、经济不公正,建立在霸 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之上的不合理的秩序,严重阻碍着 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打破旧的国际秩序,建立新 的国际秩序是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途径
(一)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
中国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中国对外关系的指导思想, 为中国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朋友,成功地树立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国际形象,也使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步步争 取到应有的国际地位。
(三)实现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建立合理、公正的国 际经济新秩序。
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是一项长期的 战略任务
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将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建立国际新秩序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是非短期所能实 现的。 建立国际新秩序是各国利益和实力较量的曲折、渐进 的过程。 要使联合国真正成为建立和维护国际新秩序、发挥积 极作用的机构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中国 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人民政府愿意考虑同各国建立 外交关系,这种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互相尊 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这里己经提出了有关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一些重要思想。上述内容写进了 1949年9月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 1953年12月31日,周总理接见印度谈判代表团时,首 次系统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 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 处。1954年4月29日,中印双方经过谈判达成《通商 和交通协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以文字形 式见诸国际条约。
1954年6月25日至29日。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恩来应邀访问 印度和缅甸,发表了中印、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宣布以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 左图为周恩来会晤缅甸总理吴努(左二);右图为周恩来与印度总 理尼赫鲁进行交谈。

《建立国际新秩序》课件

《建立国际新秩序》课件

区域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01
02
03
促进区域一体化
区域组织通过推动区域经 济一体化、政治合作等方 式,促进了地区和平与发 展。
解决地区冲突
区域组织在解决地区冲突 、调解争端等方面发挥了 积极作用,如欧盟在非洲 的维和行动等。
提升区域治理水平
区域组织通过制定区域规 则、推动区域公共产品供 给等方式,提高了区域治 理水平。
01
总结国际新秩序的实践经验,包 括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合作抗 疫、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成功 案例。
02
分析国际新秩序在实践中的优势 和不足,为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 改进方向。
分析国际新秩序的发展趋势
分析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等趋势 对国际新秩序的影响,探讨国际关系 格局的变化和调整。
研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民间社会 在国际新秩序中的作用和发展趋势。
题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引领国际话语权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不断 提升,通过举办国际会议、发表 白皮书等方式,积极阐述中国理 念和主张,为国际社会提供思想
智慧。
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01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推动全球
经济发展,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动力。
维护全球经济稳定
Hale Waihona Puke 3CATALOGUE国际新秩序的实践与探索
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1 2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联合国通过维和行动、制裁措施等手段,在维护 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促进全球发展
联合国通过推动全球减贫、教育普及、卫生改善 等项目,为全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同构想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同构想

1.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发展中国家战后最早在世界上提出建⽴国际新秩序的正确主张,并为建⽴国际新秩序进⾏了长期⽃争。

战后,⼴⼤发展中国家⾯临的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求⽣存,求发展,但国际旧秩序却长期阻碍着他们。

尽快改变国际旧秩序,建⽴平等、公正的国际新秩序就成为他们追求的⽬标。

20世纪50年代,在亚⾮万隆会议上,与会国提出了建⽴和平合作的国际关系的⼗项原则。

1964年,“七⼗七国集团”在联合国第⼀届贸易和发展会议上,⾸先提出了在全世界范围内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标。

同年10⽉,第⼆届不结盟国家⾸脑会议通过的《宣⾔>指出:“所有国家都有责任为迅速建⽴⼀种新的和公正的经济秩序贡献⼒量”。

1973年第四届不结盟国家⾸脑会议在通过的《经济宣⾔》中,第⼀次提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概念。

1974年第六届特别联⼤在“七⼗七国集团”的推动下,通过了《关于建⽴国际经济新秩序宣⾔》和《⾏动纲领》,第29届联⼤会议通过了《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形成了发展中国家进⾏建⽴国际经济新秩序联合⽃争的共同纲领,为改变现存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确定了原则和⽅向。

这表明争取建⽴国际新秩序的⽃争已经提到了世界⽇程上。

以后,⼜对相关的内容进⾏了修改补充。

主要内容是:改变以不合理的国际分⼯为基础的国际⽣产体系,打破发达国家对世界贸易、货币⾦融领域的垄断,摆脱国际垄断的控制与剥削,实现经济独⽴,发展民族经济,建⽴公平、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关系。

在建⽴国际新秩序⽅⾯,发展中国家主要强调主权独⽴,⼀律平等,反对外来⼲涉,反对国际霸权。

2.以美国为⾸的西⽅国家提出的建⽴国际新秩序 主张西⽅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建⽴国际新秩序的主张⼀直热情不⾼,但在1990年海湾战争后,突然积极起来,提出了建⽴“世界新秩序”的⼝号,美国、西欧、⽇本都提出了关于国际新秩序的构想。

尽管他们的提法五花⼋门,但归纳起来,美国主张的要点是:第⼀,美国有条件和必须充当未来国际新秩序的“领袖”和“灯塔”;第⼆,以美国为榜样,⽤美国的价值观改造世界,按美国的模式建⽴⼀个“和平和安全、⾃由与法治”的国际新秩序,即美国式的单极世界;第三,以军事实⼒为后盾,建⽴以美国军事⼒量为保障的国际安全机构;第四,维持美国的领导地位,奉⾏参与扩张战略,千⽅百计扩⼤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必要时不惜使⽤武⼒维持美国的海外利益;第五,利⽤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为美国利益服务。

第3章当代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第3章当代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结束放映二、建立国际新秩序(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同构想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中国的“国际新秩序”观第四,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联合国的重大作用,使联合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安全保障机制、协调国家利益与国际社会整体利益的冲突方面处于中心地位。

返回
结束放映二、建立国际新秩序(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条件和途径建立国际新秩序应当遵循原则经济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政治上相互尊重,共同协商;必须发挥联合国的积极作用。

结束放映二、建立国际新秩序(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条件和途径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有利因素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向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变化。

国际关系向多元化、民主化方向发展,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大的回旋余地。

近年来,中国由于国力的提高,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正在增强。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在不同程度上也有所增长,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结束放映二、建立国际新秩序(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条件和途径不利的因素或障碍第一,历史上形成的一些重大问题积重难返,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

第二,国际竞争的难度加大。

返回。

高中政治备课参考 建立国际新秩序

高中政治备课参考 建立国际新秩序

第三十一课建立国际新秩序要点精讲1.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在当代,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协,也是绝大多数第三世界在经济上处于极端困难境地的最主要原因。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含义及其根源。

霸权主义;是指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

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的霸主地位的行径。

强权政治是指越级大国以强凌弱,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任意宰割别国人民,侵害他国利益的政策和活动。

根源:“强权就是真理”,这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核心思想,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追逐利益是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本原因。

在当代,霸权主义的表现形式有:企图把自已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经济模式强加于人;借口“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在国家关系中,以大欺小,以强欺弱,以富压贫;在国际经济合作中附加种种政治条件;在外交关系中,动辄“制载”主权国家,公然违背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等。

⑵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下政治。

当今世界正是由少数国家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破坏别国主权,才使世界和平受到威协,使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受到阻碍。

因此,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就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⑴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建立国际新秩序对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维护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并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秩序。

因此,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呼吁建立国际新秩序。

⑵中国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要的内容。

国际新秩序的内容有以下几点:①国际新秩序应该完全不同于过去那种以少数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基础的旧秩序,而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②国际新秩序的核心是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

第五课、第二节、二、建立国际新秩序(第五课时)(教师讲

第五课、第二节、二、建立国际新秩序(第五课时)(教师讲

第五课、第二节、二、建立国际新秩序(第五课时)(教师讲稿)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并理解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提高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建立国际新秩序。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讨论,提问法相结合。

【导入新课】提问:什么是和平与发展问题?回答: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而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问题。

过渡: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什么障碍?如何扫除障碍,构建国际新秩序?这就是本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建立国际新秩序。

和平与发展是全人类所向往和追求的,但是,在现实社会中,这个问题却为人们所担忧。

二、建立国际新秩序1讲解:在当代,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协,也是绝大多数第三世界在经济上处于极端困难境地的最主要原因。

板书:⑴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含义及其根源。

①含义:霸权主义,是指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

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的霸主地位的行径。

强权政治是指越级大国以强凌弱,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任意宰割别国人民,侵害他国利益的政策和活动。

②根源:分析:“强权就是真理”,这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核心思想,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追逐利益是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本原因。

讲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A.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一段时间内,霸权主义者以军事实力为后盾,明火执仗地进赤裸裸的侵略。

举例:用具体的历史和现实事例,说明西方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行径。

材料一:1996年3月,美国为了进一步封锁古巴,推出了赫尔姆斯——伯顿法:6月,美国公开反对加利连任联合国秘书长;8月,又以打击国际恐怖活动为由,端出了针对伊朗和利比亚的达马托法;9月,美国以伊拉克进行导弹袭击,并宣布扩大伊拉克南部的“禁飞区”……归纳:B.在当代,霸权主义的表现形式有:企图把自已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经济模式强加于人;借口“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在国家关系中,以大欺小,以强欺弱,以富压贫;在国际经济合作中附加种种政治条件;在外交关系中,动辄“制载”主权国家,公然违背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等。

高三政治常识建立国际新秩序课件

高三政治常识建立国际新秩序课件
指超级大国以强凌弱,肆 意干涉别国内政,任意宰割别 国人民,侵害他国利益的政策 和活动。
(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的核心思想(p149④)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 强权就是真理 治的核心思想:
(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 治的根本原因(p149④)
根本原因:
最大限度地追逐利益。
1996 年 3 月,美国为了进一步封 锁古巴,推出了赫尔姆斯 —— 伯 顿法:6月,美国公开反对加利连 任联合国秘书长;8月,又以打击 国际恐怖活动为由,端出了针对 伊朗和利比亚;9月,美国以伊拉 克进行导弹袭击,并宣布扩大伊 拉克南部的“禁飞区”……
第五课: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第二节:当今时代的主题
建立国际新秩序
广州市知用中学政治科
阅读思考:
1、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什么?(P149②) 2、霸权主义的含义?(P149③) 3、强权政治的含义?(P149③) 4、什么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核心思想?(P149④) 5、什么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的根本原因?(P149 ④) 6、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就必须坚持反对什么? (P150②) 7、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P150 ②) 8、中国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是什么?(P151③ __⑥)
A
1996年11月3~6日,第6届15国集团首脑会 议在津巴布韦举行,各国首脑发表讲话,指 责发达国家利用不公平的贸易规则侵犯发展 中国家主权的做法,强烈呼吁发展中国家加 强南南合作,这说明:() A南南合作是解决发展问题的关键 B建立国际新秩序需要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 话 C南南合作是解决发展问题的唯一途径 D南南合作有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B
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就 必须坚决地反对什么?

第八章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精选

第八章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精选
中国的“国际新秩序”观
第三,中国主张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基本内容 :
政治上,各国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 志强加于人。
经济上,各国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 殊。
文化上,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 族的文化。
安全上,各国应相互信任,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的新安全观。
结束 放映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第八章 当今时代主题与 建立国际新秩序
结束 放映
第八章 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一、当今时代主题 二、建立国际新秩序
结束 放映
一、当今时代主题
(一)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两大主题 (二)两大主题提出的重大意义 (三)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 (四)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结束 放映
二、建立国际新秩序
(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同构想
西欧的“国际新秩序”主张:
首先,在未来国际新秩序的目标方面, 西欧同美国、日本是一致的。
其次,明确反对美国独霸的一极世界, 要求在国际新秩序中分享领导权。
最后,在如何建立国际新秩序方面,西 欧主要国家存在一定的分歧。
法德两国联合推 动欧元的流通
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各国的共同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维护世界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基本前提促进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二建立国际新秩序一当代国际秩序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二建立的不同构想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条件和途径一当代国际秩序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国际秩序是指以一定世界格局为基础所形成的国际关系的规范运行程序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要素
结束 放映
二、建立国际新秩序

中国如何建立世界新秩序

中国如何建立世界新秩序

中国如何构建世界新秩序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秩序构成切实挑战。

西方发达国家的对策一方面是“攘外”,即担心经济全球化“失控”,纷纷修订原有秩序或运行规则,指望“俘获”快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另一方面是“安内”,也就是整合西方内部,于是有了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民主协同体等构想。

这样,简单地对国际秩序作政治秩序、经济秩序、安全秩序的区分,不再适应当今国际局势的演变;将现有国际秩序视为西方主导的不公正、不合理的秩序,更不合时宜。

中国的外交一向提倡不挑战现有国际秩序,然而在别人已经开始构建新秩序时,这一原则是否应该有所改变?中国又应该怎么应对西方国家的新动作?这都是亟待回答的问题。

现实的发展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国际秩序。

当前国际秩序遭受的冲击,西方发达国家认为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导致,其实还有它们自己遗弃原有秩序的过。

根本原因是全球化对传统以国家单元组成的国际体系的冲击,表现在国际秩序的主体更加多元,除了国家外,还有非国家行为体;客体更加复合,除了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外,还越来越多地表现在宗教、文化领域,而且各领域交错,没有纯粹的政治秩序或经济秩序;国家间、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交往规则更加复杂、互动频繁;国际体系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任何排斥他者的封闭式秩序建构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因此,笼统谈论国际秩序已经不合适。

从美国在全球化时代的“遭遇”可以看出,有三类国际秩序:第一类是在人类没有形成全球一体化的情况下非得由某一霸权提供公共产品的领域,可以说是人类公共秩序,比如在全球统一货币没有形成前,美元就成为国际流通和结算的主要货币。

在全球海洋一体的情况下不应该也无法挑战美国的海上霸权。

全球气候变暖在建构超越主权国家为主体的统一国际秩序;第二类是全球化导致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国际竞争力的此消彼涨,其结果国际权力分配和格局变迁,形成国际政治、经济多极化秩序;第三类是宗教、文化领域的多元化国际秩序,其运行规则是反对西方化和线性进化,主张和而不同。

第五课、第二节、二、建立国际新秩序(第五课时)(自学提

第五课、第二节、二、建立国际新秩序(第五课时)(自学提

第五课、第二节、二、建立国际新秩序(第五课时)(自学提纲)思考:什么是和平与发展问题?二者的关系如何?【自学提纲】二、建立国际新秩序1⑴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含义及其根源。

①含义:②根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材料一:1996年3月,美国为了进一步封锁古巴,推出了赫尔姆斯——伯顿法:6月,美国公开反对加利连任联合国秘书长;8月,又以打击国际恐怖活动为由,端出了针对伊朗和利比亚的达马托法;9月,美国以伊拉克进行导弹袭击,并宣布扩大伊拉克南部的“禁飞区”……A.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一段时间内,霸权主义者以军事实力为后盾,明火执仗地进赤裸裸的侵略。

B.在当代,霸权主义的表现形式有----⑵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⑴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材料三:二战后,发展中国家最早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要求。

拉丁美地区是最先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的;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的第一次亚非会议上提出了建立和、合作的国际关系十项原则。

1974年举行的联合国第六次特别会议,在“七十七国集团”推动下,通过了《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行动纲领》和《各国经济与权利宪章》,形成了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经济秩序而联合斗争的共同纲领。

1991年第46届联合国大会最具吸引力的主题便是“国际新秩序”问题。

⑵中国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要的内容。

阅读:P155 页1—5段材料二:美国的主张-----①确立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导地位。

②以美国为主导,西方七个工业大国为核心,加强联盟协调,共同分担责任和行使权利,对社会主义国家施加影响,促使“和平演变”,诱迫第三世界家向其靠拢。

③以军事实力为后盾,配合西方盟国,建立以美国军事力量为保障的国际安全体系,共同“维护世界安全”。

④面对日本、西欧的经济挑战,美国鼓吹建立“公正、开放”的贸易区,借以改善和加强其对外竞争地位。

如何推动建设21世纪国际新秩序答案

如何推动建设21世纪国际新秩序答案

如何推动建设21世纪国际新秩序答案
21世纪国际新秩序的建设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以下是一些推动建设的途径:
1.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进一步推进将为构建21世纪国际新秩序奠定基础,全球各国应共同推动有利于共赢的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

2. 增加合作:各国应当加强互相之间的合作,树立新型国际关系,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同时,各国应加强在教育、科技、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合作,实现合作共赢。

3.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全球治理体系应当包容、公正、有效地进行改革,各国应当共同推动建立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治理体系,健全国际法律体系和规则,使其更好地符合各国利益。

4. 加强人文交流:人文交流是建设21世纪国际新秩序的重要方面,各国应加强文化、体育、媒体等方面的交流,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全球民众之间的和谐。

5. 保护环境和资源:各国应当加强环境和资源保护,推动建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减排机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6. 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各国应当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对恐怖主义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合力打击跨国恐怖势力,维护全球稳定和安宁。

总之,建设21世纪国际新秩序需要各国在平等、互利、合作的原则下积极参与和共同推进,达成合作共赢的目标。

建立国际新秩序

建立国际新秩序
建立国际新秩序
课题
建立国际新秩序




知识与
技能
理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要障碍,增强通过现象分析本质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
方法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责任感、使命感。
重点
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难点
过去:
现在:
4.我们的态度是反对:
建立:
5.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性
6.中国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主要内容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播放
并分析
投影
展示伊拉克战况、美国政府与群众反应
抛出问题如何建立
投影
展示内容
简单参与
讨论
讨论政治和经济上如何做
激发兴趣
探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本原因
作业
检测反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解决和平和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伊拉克战争相关材料,并由学生补充材料
提出问题:
1.美国为什么发动伊拉克战争?
2.美国为什么能发动伊拉克战争?
3.这场战争的实质是什么?
梳理教材: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含义
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源
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形式

第三章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第三章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第⼀节时代主题的转换(⼀)和平与发展两⼤主题所谓世界主题是指世界发展的主要内容和趋势。

20世纪,世界主题发⽣了两次重⼤转换。

20世纪的上半个世纪,世界的主题是“战争与⾰命”;第⼆次世界⼤战结束后,世界的主题逐渐演变为“和平与发展”。

(⼆)全⾯理解提出时代主题转换的依据和意义第⼆节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世界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途径威胁世界和平、阻碍世界共同发展的主要根源,是西⽅国家推⾏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

所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途径,就是反对西⽅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在当前尤其是要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同时,改⾰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四)和平与发展的核⼼问题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本质上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长期落后,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重要根源,直接威胁着世界和平;发展中国家的长期落后,不仅使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长期停滞不前,⽽且也直接妨碍了世界上其他国家乃⾄发达国家的进⼀步发展。

所以,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就不能实现世界的真正和平;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也没有世界的共同繁荣与进步。

南北问题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核⼼问题。

第三节建⽴国际新秩序(⼀)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的基本特征与实质国际秩序包括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政治秩序,是指在⼀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国际秩序有新旧之分。

国际旧秩序是在⼴⼤发展中国家处于⽆权地位的情况下,由少数⼤国按照发达国家的意愿和利益建⽴起来的。

⼆战以后,它继续延续,直到现在还没有根本改变。

国际旧秩序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剥削掠夺为基本特征。

(⼆)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内容国际新秩序与国际旧秩序是完全对⽴的,其实质是各国的平等,其基本⽬标是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和繁荣。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 第二,在经济领域 首先推动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机构和金融 规则,确保国际金融市场安全有序运行。 其次改革和加强世界贸易体制。
• 第三,文明领域 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尊重各国的历史 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 性的现实,坚决抵制那种把自己的文化价值 观念、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强加于人的做法。 推动各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共同进步,是国际 关系民主化的必要条件。
• (一)一步一步推进,由量的积累再到质 的变化。
• (二)需要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参与、 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 作为中国人,我们满怀信心地为之奋斗, 在思想认识上要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干扰, 坚定不移。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好团结广大 发展中国家的工作,扎扎实实向这个目标 推进。
• 必要性: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发达国 家凭其经济科技优势,掠夺、控制发展中 国家,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与 共同繁荣。在旧的国际政治秩序下,霸权 主义和强权政治盛行,严重破坏了世界和 平稳定。
• 可能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得到了广泛 认同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国家行为规范。它 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也符 合国际法的基本精神,日益成为处理国际 关系的准则。中国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国际秩序的 特征: (一)整体性 (二)客观性 (三)相对稳定性
• 整体性 国际秩序的形成和变革是国家间政治、经济 利益博弈的结果。它反映的不是各国可以量 化的实力水平,而是国家行为体在国际权力 和价值分配中的整体相对位序。
国际秩序包括国际总体秩序和地区秩序
• 客观性 国际秩序是国际社会中各种力量斗争的产 物。 在现实主义者看来,国际关系的历史就是 霸权兴衰的历史。
• (1)结束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各国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来处理国家间的关系。 • (2)国际新秩序应该包括国际政治新秩序和 国际新秩序两个方面。 • (3)国际新秩序的核心是维护国家主权的原 则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 • (4)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内容。 • (5)主张充分尊重联合国体制的权威,发挥 其应有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变化
世界经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整体。企业、跨国公司、国家、区域和国际经济组织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行为主体。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世界和区域性经济组织具有自己的功能和特点,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各国的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科学技术、国际分工体系,国际经济制度以及世界政治环境,是影响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国际政治旧秩序仍然是阻碍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进人新世纪,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但国际形势走向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形势的基本态势。大国关系深入调整,进入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衡、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的新的发展时期。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增强。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阶级结构出现了复杂化、多层次化;阶级矛盾和斗争趋向缓和;各社会运动不断发展;分权制衡机制发生变化,行政权力膨胀;利益集团和大众媒体在当代西方政治生中作用增强;主流政治思潮和非主流政治思潮出现了新的特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社会、政治问题仍然突出。
(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战略和政策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一些全球性经济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发展中国家的各国经济发展也严重不平衡。
湖北自考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课程代码:0033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涉外秘书专业的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基本观点、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和我国外交政策的教育,使学生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学习与掌握邓小平理论关于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关于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的正确分析与新的科学判断;正确认识当代科技、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理解和把握我国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人类的进步繁荣而奋斗的信念。
(二)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家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世界政治多极化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经济多极化是政治多极化的基础。当今世界力量对比逐渐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未来多极化政治格局,不同于历史上列强争霸的政治局面。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得到了长足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相互依存关系的加深和经济协调的加强;对第三世界廉价原材料的掠夺;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同社会主义国家竞争的推动等。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具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实质。战后美国谋求领导和控制世界的全球战略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变化。进入2l世纪以来,美目的单边主义横行。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对外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重性。日本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及其外交政策调整;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谋求政治大国步伐加快。
第四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和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来干预经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度发达,产业结构先进。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动摇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其重点是:经济政策、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在西方形成了四种主要经济模式:美国的宏观需求管理模式、日本的政府主导型模式、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和法国的指导性计划模式。这四种模式对现代市场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引导学生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涵义及其变化规律,认识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及其特点,把握当今世界政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了解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重点掌握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和当今世界政治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二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当代世界政治的基本构成。当代世界政治的行为主体及相互关系。联合国、欧洲联盟、非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影响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主要因素。
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内涵。两大阵营的形成、对峙使两极格局成为现实。两极政治格局的对峙,政治上表现为社会主义阵营高举和平民主的大旗同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斗争;经济上表现为封锁和反封锁的斗争;军事上表现为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并出现全面的冷战和局部战争;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的斗争。第三世界的崛起、中苏关系的破裂、美欧日政治关系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两极政治格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导致了两极政治格局终结,世界政治格局进入重新确立新格局的过渡期。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是:必须把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必须把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必须把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可持续发展相统一;必须把政治经济变革和政治社会稳定相统一。
(三)发展中国家的政治进步与存在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各不相同,且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取得明显的成就:摆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期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成为国际舞台上主权独立的民主国家;不断探索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和道路;政治参与的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极权体制逐步向民主体制发展;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行了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
战后世界范围内的生产、贸易、金融和国际投资的迅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与改革方兴未艾。
(二)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趋势
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世界范围内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不等于资本主义化,但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十分明显。经济全球化可以有两种发展趋势。要趋利避害,赋予经济全球化以互利合作的内涵,促其健康发展。
(一)第三世界的崛起及其意义
第三世界概念的提出及其涵义。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和旧殖民体系的瓦解。万隆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形成,是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
第三世界的兴起,对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促进了世界政治力量的重新分化组合,使战后两极政治格局受到冲击;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样就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当今世界的各种情况。与《邓小平理论概论》、《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在内容上有一定联系,《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全面系统地讲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课程主要涉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国际战略思想;《政治经济学》主要讲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变化的规律,本课程除涉及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问题还有政治与外交战略问题,而且还要讲授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外交问题。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课程目标是使学生能对当今世界有一个整体的、基本的、正确的认识,更自觉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基本要求:1、学生基本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掌握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2、 学生基本能够正确分析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 3、学生在充分认清当前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形势发展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4、学生在正确认识当代科技、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理解和把握我国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的基础上,树立了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的进步繁荣而奋斗的信念。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当代世界经济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引导学生了解世界经济、经济格局的涵义及其演变规律,认清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中多极力量的对比状况,世界经济的主要活动及其运行机制,认识当今世界经济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本章重点学习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和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特点。
第三章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引导学生了解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原因,经济体制和社会政策的调整,现实困难和深层矛盾;了解其政治体制的内容、政治状况的重大变化和社会问题;认识其外交战略和对外关系及其特征。深刻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重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经济、政治的新变化和对外关系中的霸权主义,特别是美国的全球战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经济、政治的新变化和对外关系中的霸权主义,特别是美国的全球战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引导学生了解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全面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外交,正确认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与政治体制的变革。重点: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中取得的成就、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存在的问题,南南合作、南北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