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苏省小高考复习《宇宙中的地球》教学案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2)掌握地球的形状、结构及地球仪的基本使用方法;(3)了解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以及它们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2)利用地球仪和其他教具,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运用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学生的地理国情意识,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3)培养学生关爱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地球的宇宙环境2. 太阳系的结构3.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第2课时:地球的形状与结构1. 地球的形状2. 地球的结构3. 地球仪的基本使用方法第3课时: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1. 纬线2. 经线3. 经纬网的应用第4课时:地球的运动1. 地球自转2. 地球公转3.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第5课时:地球仪的制作和使用1. 地球仪的种类及特点2. 地球仪的制作方法3. 地球仪的使用技巧三、教学资源1. 地球仪:用于展示地球的形状、结构、纬线、经线等;2. 地球运动模型:用于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3. 地图和图表:展示地球上的重要纬线、经线及地理现象;4. 教学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地球相关知识;5. 作业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掌握程度;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中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3. 作业练习: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读图析图能力;4. 课程报告:考察学生对地球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地球知识;2.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地球仪、课件等,提高教学效果;3. 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制作地球仪,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 结合生活实际,关注地球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5. 开展课外活动,如观测星空、制作地球模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1.1《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使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有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相关地理问题的水平。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点,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理解。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协助学生树立准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有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有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响。
2.分析图片形成直观理解,提升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1.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这是我们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节地理课。
我知道大家在初中学过地理,也许你对地理很有兴趣,也许你不曾重视地理,但只要你学过地理,你应该体会到地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给你很多协助。
今天我们学习的地理与初中时有了很多的不同,它不但仅是学习某个地理事物在什么地方。
人们总是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今天就先带你到浩瀚的宇宙去遨游一番,从宇宙的深处看看我们的地球。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推动(新知识传授)[教师精讲]师:何谓宇宙?我国战国时期的《淮南子·原道训》中指出:“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其实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无始无终,无边无际,而各种天体则是宇宙中物质的各种各样的存有形式。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认识太阳系的基本构成。
2. 使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宇宙与银河系1.1 宇宙的概念与结构1.2 银河系与太阳系1.3 恒星、行星及其特征2.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1 地球的宇宙环境2.2 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2.3 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3. 地球的运动3.1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3.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3.3 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 宇宙与银河系的基本概念及结构1.2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1.3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及产生的现象2. 教学难点:2.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2.2 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及其地理意义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1 讲授法:讲解宇宙、银河系、地球运动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1.2 案例分析法:分析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1.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教学手段:2.1 多媒体课件:展示宇宙、银河系、地球运动等图像和视频资料。
2.2 模型:使用地球仪等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地球运动。
2.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视野,提供更多学习资料。
五、教学安排1课时(45分钟)六、教学过程1. 导入:1.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宇宙星空,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
1.2 提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如何?地球是如何运动的?2. 新课导入:2.1 讲解宇宙与银河系的基本概念及结构。
2.2 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
3. 案例分析:3.1 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3.2 举例说明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
4. 课堂讨论:4.1 引导学生探讨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2 分享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和看法。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程度。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 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运用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2. 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不同的天体和九大行星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2.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教学重点是通过天体系统的层次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中从数据中比较三大类行星的特点是难点。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从繁星到天体,展示图片,讨论问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感悟教材[ 展示主要天体系统图片 ] 让学生判断天体系统的名称和不同的级别。
[ 学生活动 ] 同桌讨论,完成天体系统的层次框图。
太阳系的成员有哪些?距离太阳由近到远有哪几颗大行星?你能够描述地球的位置吗?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方向相同吗?它们的轨道倾角相差大吗?是不是近乎在同一个平面上?轨道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与其他行星比较,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学生活动 ] 学生分组讨论。
八大行星按其特征分为哪几类?各包括哪几颗大行星?各类行星分别具有哪些特征?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有没有特殊的地方?从以上材料的分析,你得到了什么结论?——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 学生活动 ] 学生将分组讨论的结果与全班分享。
( 分组合作,既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三、阅读资料,探索深化表格分析:揭示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的宇宙环境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3.掌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教学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方法导学法、讲解法、图表展示与启发引导相结合实现师生互动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讲义地理图册教学设计【导入设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高考常考的知识点在多媒体大屏幕上以问题的形式给出,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资料。
【课堂设计】引导学生自告奋勇地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点评。
结合高考考试大纲,对于高考经常涉及的考点给予详细点拨。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分类: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比如:行星、恒星、彗星、星云等等属于自然天体运行中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属于人造天体2.天体系统(1)概念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说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主要原因在于它与其他行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具体表现为: 1.都是本身不发光、不透明的近似球状的天体 2.运动特征方面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等特征3.在质量、体积、密度、自转和公转周期、平均温度等结构特征方面与其相邻的行星相似。
三、地球是存在生命的行星1.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2.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 条件类型 地球具有的条件对生命起源的意义合适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主要介于0º — 100ºC 之间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发展 合适的大气适中的体积和质量使地球周围形成大气层,经过漫长演化,形成以氮气和氧气为主的现代大气 氮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气是维持生命的必需物质 有液态水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致热,使地内水体形成水汽逸出,冷却后降落,在低洼处汇聚,形成原始海洋,孕育生命地球上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海洋中 【随堂测试】条件类型 地球具备的条件 对生命起源的意义恒星际环境稳定 太阳光照稳定长期以来太阳无明显变化,生命物质演化没有中断行星际环境安全地外撞击概率极低 行星公转的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使其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环节一——重温经典例一(2013上海)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这个计划可行吗?专家认为技术上很难。
宇宙中的地球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法解决有关的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运行特征。
2.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利用资料证明地球的普遍性。
3.运用相关资料和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推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归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建立宇宙是物质的和运动的科学观念,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欣赏宇宙美,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3. 通过欣赏天体的照片,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的宇宙环境。
2. 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准备】课本插图课件讲义和补充材料【教学过程与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辩论法、自主学习法。
结合一些具体实例、示意图进行综合分析、引导。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图片展示师:仰望星空,繁星点点,宇宙中的浩瀚,给人无限的遐想。
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个图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并且思考一个问题“宇宙空间里到底有哪些天体”生:星星、月亮·······一、天体和天体系统师:接下来我们继续欣赏,在晴朗的夜空,我们用肉眼或者借助望远镜观察太空,又能看到什么呢?生:········师:现在我们看图片中出示的天体到底是什么?以及它的外表形态?它就是星云,星云是指外表轮廓模糊,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看图片里的太阳,它是一个本身能够发光发热的一类天体,叫做恒星。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1 地球的宇宙环境了解宇宙的概念、结构和层次掌握银河系、太阳系和地月系的关系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1.2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第二章:地球的结构与特征2.1 地球的内部结构描述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地核掌握地球内部的岩石圈、软流圈、外核和内核的特点2.2 地球的外部环境介绍地球的大气层、水圈和生物圈的组成与特征分析地球外部环境对地球生命存在的影响第三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现象3.1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解释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和地转偏向力分析地球自转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3.2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阐述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地球五带理解地球公转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四章: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4.1 气候系统介绍气候系统的组成与作用掌握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4.2 地貌系统解释地貌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分析地貌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4.3 水土资源探讨水土资源的分布、利用与保护了解我国水土资源的现状及问题第五章: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5.1 人类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球自然环境的作用与影响掌握可持续发展观念,提倡环保意识5.2 地球环境保护介绍地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理解地球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法第六章:地球上的生命6.1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探讨生命的起源理论,如原始汤假说、深海热液喷口理论等了解生命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的演化过程掌握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遗传物质等6.2 生物圈的构成与功能描述生物圈的定义、范围和构成(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分析生物圈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如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碳氧平衡等第七章:地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7.1 地球资源的种类与分布掌握地球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了解主要自然资源(气候、水、土地、生物、矿产)的分布与利用7.2 可持续发展战略解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与目标掌握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的实践与成效,如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等第八章:地球环境问题与应对8.1 地球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影响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如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城市化等阐述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影响8.2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了解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和国际合作掌握治理环境问题的技术手段与生活方式调整,如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第九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9.1 遥感技术在地理中的应用解释遥感技术的原理与设备(卫星遥感、航空遥感)掌握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农业等领域中的应用9.2 全球定位系统(GPS)了解GPS的工作原理、组成与功能掌握GPS在地图测绘、车辆导航、户外运动等方面的应用第十章:地理实践与探究10.1 地理观察与观测学会运用地理视角观察和分析自然现象、人文景观和社会经济活动培养地理观察和观测的方法与技巧,如野外考察、实验研究等10.2 地理探究与研究掌握地理探究的方法与步骤,如提出问题、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等了解地理研究的重要成果和地理学家的贡献,激发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宇宙中的地球》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1 地球的宇宙环境了解宇宙的概念、结构和层次掌握银河系、太阳系和地月系的关系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1.2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第二章:地球的结构与特征2.1 地球的内部结构描述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地核掌握地球内部的岩石圈、软流圈、外核和内核的特点2.2 地球的外部环境介绍地球的大气层、水圈和生物圈的组成与特征分析地球外部环境对地球生命存在的影响第三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现象3.1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解释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和地转偏向力分析地球自转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3.2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阐述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地球五带理解地球公转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四章: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4.1 气候系统介绍气候系统的组成与作用掌握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4.2 地貌系统解释地貌的形成与演变过程4.3 水土资源探讨水土资源的分布、利用与保护了解我国水土资源的现状及问题第五章: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5.1 人类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球自然环境的作用与影响掌握可持续发展观念,提倡环保意识5.2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了解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和国际合作掌握治理环境问题的技术手段与生活方式调整,如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第六章:地球上的生命6.1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探讨生命的起源理论,如原始汤假说、深海热液喷口理论等理解生命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的演化过程6.2 生物圈的构成与功能描述生物圈的定义、范围和构成分析生物圈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如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碳氧平衡等第七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7.1 遥感技术在地理中的应用解释遥感技术的原理与设备掌握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农业等领域的应用7.2 全球定位系统(GPS)了解GPS的工作原理、组成与功能掌握GPS在地图测绘、车辆导航、户外运动等方面的应用第八章:地理观察与观测8.1 地理观察与观测的方法与技巧学会运用地理视角观察和分析自然现象、人文景观和社会经济活动培养地理观察和观测的方法与技巧,如野外考察、实验研究等8.2 地理探究与研究的重要性理解地理探究与研究的方法与步骤,如提出问题、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等了解地理学家的贡献,激发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结构与特征、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现象、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doc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案必课程标准1、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M课标解读“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宇宙环境是以地球为中心事物,周围的太空环境,指的是整个宇宙,但“重点是太阳系”。
要初步了解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静止还是运动?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对这些了解、掌握后还要有条理地“描述”出来。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行星,而“普通”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共性,“特殊”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比较而具有的个性,“说明”是要说出理由,要体现理解的思维过程。
“运用资料”则是对认知过程要求从感性材料再到理性认识,中间自然要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
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图示说明地球处在什么样的宇宙环境中,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通过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通过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太阳系结构示意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运动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八大行星基本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用科学宇宙观武装头脑,树立科学的探索精神。
E教学重点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M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M教学策略(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象、表格字据等材料。
2.各种天体彩色图片课件。
其他行星系(二) 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1. 先提供感性的事实材料,后分析、比较、归纳理性结论、观点,再用结论、 观点去组织、驾驭、解释事实材料,解决实际问题,即遵循“由'地'导'理',又由 '理'解'地”'的教学原则。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提高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运动的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难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准备1.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2.教学用具:地球仪、多媒体设备、宇宙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展示宇宙图片,让学生感受宇宙的浩瀚。
2.提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如何?地球运动的特点是什么?二、新课讲解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a.太阳系中的地球b.银河系中的地球c.总星系中的地球2.地球运动的特点a.自转:方向、周期、速度b.公转:方向、周期、速度、轨道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a.自转: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地转偏向力b.公转:季节变化、五带划分、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三、案例分析1.分析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的关系。
2.分析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运动的特点和地理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提问: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二、新课讲解1.地球运动与地理环境a.地球自转与地理环境b.地球公转与地理环境2.地球运动与人类生活a.地球运动对农业的影响b.地球运动对交通的影响c.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三、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运动与地理环境、人类生活的关系。
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地球运动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地理素养。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
2.提问:如何利用地球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新课讲解1.地球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a.农业生产b.交通出行c.建筑设计2.地球运动与可持续发展a.地球运动对资源的影响b.地球运动对环境的影响c.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三、课堂活动1.学生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掌握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的表现及原因。
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的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科学精神。
增强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2、教学难点理解不同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宇宙、天体、天体系统等基本概念,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
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宇宙中的天体和天体系统,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如其他行星的环境与地球的比较,加深学生对地球特殊性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宇宙的精彩视频,如浩瀚的星空、美丽的星系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在这广袤的宇宙中,我们的地球处于怎样的位置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宇宙中的地球。
2、讲授新课(1)宇宙介绍宇宙的概念,强调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
列举常见的天体类型,如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并展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天体的特征。
(2)天体系统讲解天体系统的概念,即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系统。
以太阳系为例,展示太阳系的示意图,介绍太阳系中的主要天体,如太阳、八大行星、小行星带等,让学生明确太阳系中天体的位置关系。
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的层次关系,通过绘制简单的层次图,帮助学生记忆。
(3)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明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强调其是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第三颗行星。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篇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_宇宙中的地球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能够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学生知道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及其运动特征、结构特征等性质,从中认识到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3、能够说出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关于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图,培养学生分析图片并从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阅读太阳系模式图以及表格―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比较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分析并归纳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动与结构特征,从而得出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的结论。
命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2、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课标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要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
“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教材分析:本章是地理一的第一章,是自然地理知识的开端,同时本章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第一章。
本节是这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学习目标:1.运用图像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图片、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天体及天体系统,并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的环境,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征、质量与体积等数据的对比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3.结合资料,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等方面说明地球是一颗存在生命的特殊行星。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表分析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学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7分钟)1检查学案自学部分完成情况——找学生报答案(2分钟)基础巩固检测(5分钟)①天体类型提问:年月日,我国航天飞行员在“神舟十号”飞船上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太空课,同学们说“神舟十号”飞船是天体吗?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进行概念辨析。
(人造天体包括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但是需要区别:地球作为整体是一个天体,但地球的一部分或者附属物就不能叫作天体。
例如按航线飞行的飞机、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天上的云、地上的汽车等。
)②天体系统通过老教材自学,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一下个问题:1.宇宙中的天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相互吸引、相互绕转)2.天体系统的规模相差悬殊,按大小可以划分为几个级别?(划分为四个级别)3.请你设计框图,正确表示天体系统不同级别之间的关系。
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同学们通过认识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以正确了解和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导学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8分钟)1.太阳系的组成教师活动一一(展示教材图1太阳系模式图)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恒星太阳,周围由八颗大行星、众多小行星及彗星、流星、星际物质组成。
其中八大行星,按照他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宇宙中的地球”这一主题涉及到太空探索、宇宙观念和地球的定位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份“宇宙中的地球”的教案,针对中学阶段的学生。
教学目标: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大小。
了解太阳系的基本构成。
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大小。
太阳系的基本构成。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大小,太阳系的基本构成。
难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以及其对地球四季变化的影响。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投影仪与PPT。
天球仪模型。
教学视频:太阳系的构造与运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有关地球在宇宙中的基础知识,以及太阳系的基本构成。
直观演示法:使用投影仪展示太阳系的图片,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动画。
讨论法:小组讨论地球的位置、运动和季节变化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故事导入,讲述古代天文学家如何发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讲授新课:详细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的基本构成,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巩固练习: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我们有四季的变化?为什么夜晚会来临?归纳小结:回顾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的运动方式。
检测与反馈:检测:提问学生关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的基本构成等问题。
反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
作业布置:查找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的知识。
在家中观察夜空,思考夜空中的星星与地球的位置关系。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结构及其地理意义,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通过本章学习,培养学生对地球和宇宙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 地球的运动3.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4. 纬线和经线5. 地球地图的绘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形状与结构,纬线和经线的特点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地球运动的具体计算,地球形状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球的运动和形状,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2. 利用地球仪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纬线和经线的划分及特点。
3. 结合地图实例,讲解地球地图的绘制方法及其应用。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宇宙星空图,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讲解地球的运动:介绍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讲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3. 探讨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分析地球的扁球体形状,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4. 学习纬线和经线:介绍纬线和经线的定义、特点及划分,讲解纬度度和经度度的计算方法。
5. 地球地图的绘制:讲解地图的投影方法,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教授地图阅读和绘制的基本技巧。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探讨地球的特殊性。
2. 介绍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根据地球运动的特点,判断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
2. 绘制一幅地球经纬网图,标出重要纬线和经线。
3. 根据地图投影方法,选择合适的投影方式绘制一幅地图。
八、课堂小结2. 强调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认识到地球是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星球。
2. 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理解地球仪和地图的绘制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球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恒星、行星的概念,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
2.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地轴、黄道、赤道的概念,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地球仪和地图:地球仪的构造、使用方法,地图的种类、绘制原理和阅读方法。
4. 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地核的结构和特点,板块构造学说。
5. 地球上的生命:生命的起源,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运动,地球仪和地图的使用。
2. 难点: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的构造,地球上的生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运动、地球仪和地图等基本知识。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运动轨迹、地球仪和地图的绘制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4. 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地球的运动轨迹、地球仪和地图的绘制过程等。
2. 准备地球仪、地图等教具,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运动和地图的绘制。
3. 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地球上的生命分布。
4. 准备小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新课导入:讲解太阳系的基本知识,重点介绍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
3. 地球的运动: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展示地球运动轨迹的动画。
4. 地球仪和地图:介绍地球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讲解地图的种类和绘制原理。
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肥西中学胡建【教学内容分析】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是形成科学的宇宙观的基础,为此,教材主要争论了3个问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和存在生命的行星等。
教材中利用了6图2表加以说明,运用这些图表有利于同学形成正确的熟悉。
【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熟悉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一般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消失生命的缘由。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一组图文信息,熟悉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丰富对宇宙环境的熟悉。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和“九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表,归纳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阅读“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比”图,归纳三类行星的结构特征。
从的结构特征。
从上述过程中熟悉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般行星。
4.运用相关学科学问,从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消失生命的缘由。
并以此推论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体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以小组争论的形式,提出确定在宇宙中查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见星人的方向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查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同学探究地理问题的爱好,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惜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加关注人类将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熟悉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进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别性的观点;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通过欣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2014年江苏省小高考复习《宇宙中的地球》教学案
必修1.1宇宙中的地球一、天体系统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_________和________。
天体间距离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
2.天体系统的含义:相互吸引和绕转。
3.天体系统的级别与层次:例1: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运载火箭在西昌发射中心点火。
右图为北京飞控大厅大屏幕上显示的嫦娥二号打开发动机开始制动时的情况。
图中包含了几级天体系统( ) A.1级 B.2级 C.3级 D.4级二、太阳系概况1.示意图:2.中心天体:太阳3.八大行星:(1)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 (2)运动和结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
三、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1.外部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2.自身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③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适中,使用地球上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都不大例2:假设在宇宙中发现一颗有与地球人类一样生命形态的行星,则该行星可能没有..( ) A.大气层 B.液态水C.像太阳一样的恒星照射D.像月球一样的卫星绕行四、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能量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 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 和热能 ,维持了地球温度,并为生物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提供能量; ➢ 是一种新能源,太阳能的特点:取之不竭、稳定、廉价又无污染总星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其他行星系 地月系 月球地球2.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向外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黑子(出现在______层)、耀斑(出现在_______层)(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1.1宇宙中的地球一、天体系统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_________和________。
天体间距离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
2.天体系统的含义:相互吸引和绕转。
3.例1: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运载火箭在西昌发射中心点火。
右图为北京飞控大厅大屏幕上显示的嫦娥二号打开发动机开始制动时的情况。
图中包含了几级天体系统( )A.1级B.2级C.3级D.4级二、太阳系概况1.示意图:2.中心天体:太阳3.八大行星:(1)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2)运动和结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
三、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1.外部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2.自身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③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适中,使用地球上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都不大例2:假设在宇宙中发现一颗有与地球人类一样生命形态的行星,则该行星可能没有..( ) A.大气层 B.液态水C.像太阳一样的恒星照射D.像月球一样的卫星绕行四、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能量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反应(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 和热能 ,维持了地球温度,并为生物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提供能量;是一种新能源,太阳能的特点:取之不竭、稳定、廉价又无污染2.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向外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黑子(出现在______层)、耀斑(出现在_______层)(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例3: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
易对“嫦娥二号”向地面传送信息产生干扰的是( )A.太阳辐射B.太阳活动C.月球引力D.地球运动五、地球自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1.地球自转的特点:①方向:自西向东,北半球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半球俯视呈顺时针方向②速度:角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线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周期:真正周期为:23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产生昼夜交替:晨昏线(圈):1/含义: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2/与太阳光线的位置关系:垂直3/晨线与昏线的判别:线上取上一点,顺自转方向,由夜到昼为晨线,反之为昏线。
4/地方时间:晨线与赤道交点的时间是6 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时间是18 时5/太阳高度:0 度昼夜交替的周期:24小时。
A②产生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规定:某一时区的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间。
北京时间指 东八 区的区时,也即 120°E 的地方时间。
区时的计算:同减异加求时差;东加西减求区时(同东大东,同西小东,东西东东)计算时写成三缺一格式,例:例1:东八区 东十区 例2:东八区 西五区 例3: 西五区 西十区9时 ? 18时 ? 20时 ?例4:(2013江苏学测) 2012年7月27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于英国伦敦夏令时(较区时快1小时)20:12开幕。
据此完成第4题。
4.第30届夏季奥运会开幕时,北京时间为( )A .7月27日3:12B .7月28日4:12C .7月28日3:12D .7月27日4:12 例5:(2012江苏学测)2011年ll 月3日-14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两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
图2为“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测控网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3题。
3.北京时间11月14日20:00天宫—号与神舟八号第2次交会对接成功。
此时,区时为4:00的测控点为( )A .奥塞盖尔B .远望六号C .阿尔坎特拉D .凯尔盖朗例6:(2011江苏学测)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
此时,伦敦(中时区)的时间是A.9月30日10时59分B.10月1日8时59分C.10月1日10时59分D.10月2日2时59分③产生地转偏向:偏转原因:偏转规律: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
实际应用:风向、河岸侵蚀(用左右手)120ºE例7: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实际的运动方向,图中所示四种情况,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例8:右图为北半球某河道示意图,图中岛屿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导致的结果是A.大岛逐渐与北岸相连B.大岛逐渐与南岸相连C.大岛北部河道逐渐扩展D.大岛南部河道逐渐缩小六、地球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1.地球公转的特点:①方向:自西向东②周期:③轨道(椭圆)与速度:每年七月初地球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每年一月初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①产生、大小与图示:图中_____角为黄赤交角,其大小为:23°26 ′②地理意义:引起太阳直射点一年内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观察思考:1.假设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90°,则黄赤交角为__度,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是:___(大、小、不变)。
例9: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图,回答1-2题。
1.图中字母C所代表的节气名称是()A.春分B.秋分C.冬至D.夏至2.有关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到AB之间,速度减慢B.地球公转BC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C.地球公转CD之间,速度逐渐加快D.地球公转到DA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例10:2011年ll月3日-14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两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
两次交会对接期间,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及移动方向分别是( )A.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南移 C.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北移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含义:正午(地方时间12点)的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规律:近大远小....(越近越大,越远越小)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应用:楼间距、遮阳蓬、太阳能热水器等。
②昼夜长短的变化判别方法1/根据日照图→直接看昼夜弧的长度,昼弧长则昼长,夜弧长则夜长。
2/根据直射点→直射点所在的半球该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逐渐增长,夜逐渐缩短;3/赤道上的各地:全年昼夜等长。
应用:作息时间调整等。
(3)四季的变化与五带的划分:①北半球季节的划分: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②五带的划分: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
例11:下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局部示意图,其中阴影表示黑夜,虚线为极圈,直线为经线圈,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完成1-2题目。
1.该日为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2.关于图中a、b、c、d四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a点两侧的日期不同B.b点的地方时为18点C.c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D.d点的正午太阳髙度角最大例12:读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回答3-4题。
3.当太阳直射点处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地昼夜平分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D.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4.当太阳直射点移动从a→b之间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增大B.南半球各地黑夜逐渐变短,白昼逐渐变长C.地球公转逐渐趋向远日点D.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日减小例13:(2013江苏学测)2012年7月27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于英国伦敦夏令时(较区时快1小时)20:12开幕。
奥运会期间,甲、乙、丙、丁四地中白昼最长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例14:(2012盐城模拟)北京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达载三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完成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任务后安全返回。
阅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回答问题。
(1) “神舟九号”发射时,国际标准时间(伦敦地方时作为国际统一时间)为______。
此时,地球最接近公转轨道上ABCD中的 ______处,公转速度变_______(快或慢)。
(2) “神舟九号”发射这天,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城市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_______。
(3)右上图为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关联图。
图中数字序号表示的含义是: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