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常见评价模型简介.

合集下载

数学建模评价类模型

数学建模评价类模型

数学建模评价类模型
数学建模评价类模型是指针对数学建模的模型进行评估的方法,是模型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

传统的数学建模评价类模型一般由模型准确度、模型耗费以及模型质量三方面评价。

首先,模型准确度是评价模型质量的基础,是模型评价比较重要的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模型拟合现实情况的精确程度,是选择和调整模型的关键点。

一般需要衡量模型的真实性和拟合度。

真实性测量模型的准确性,评价模型的输出能否真实反映现实情况;拟合度测量模型的契合度,评价模型对输入变量的拟合程度有多好。

一般模型评价准确度可以用均方差、拟合指标、距离指标等指标来衡量。

其次,模型耗费是另一个重要的指标。

它考察了模型处理工作量大小,表示模型的计算消耗,可衡量模型计算效率的高低,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般模型耗费可以用计算量指标衡量,也可以用算法的执行时间进行评价。

最后,模型质量是衡量模型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指的是模型与实际运用的效果。

模型质量可以用实际结果与模型给出结果之间的偏差来衡量,也可以用效率指标,如模型预测准确度、预测时效性、分类准确率等来评价。

数学建模0-1评价类模型

数学建模0-1评价类模型

数学建模0-1评价类模型
0-1评价类模型(0-1 evaluation models)是数学建模中常用的一类模型,其主要用于评估某个问题或方案的优劣、可行性等,并将其转化为一个二元决策问题。

在0-1评价类模型中,问题或方案往往需要被评估和比较,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或标准进行打分或判定。

通常,这些评价指标都是与问题或方案相关的具体变量或要素。

通过对这些变量或要素进行二值化处理,将其转化为0或1,以表示其是否满足某个特定的标准或条件。

0-1评价类模型的一种常见形式是使用0-1整数规划模型(0-1 integer programming model)。

在这种模型中,通过引入决策变量,并设置适当的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将评价指标转化为决策变量的取值,从而达到优化选择或决策的目的。

决策变量通常用0或1表示,其中0表示不选择或不满足相应的条件,1表示选择或满足相应的条件。

除了整数规划模型,还可以利用其他数学建模方法进行0-1评价类模型的建模和求解,包括动态规划、线性规划、模糊理论等。

0-1评价类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例如项目选择、资源配置、投资决策、风险评估等。

通过将问题或方案抽象为0-1评价类模型,可以帮助决策者在复杂的决策环境中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并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常见的几种模型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常见的几种模型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常见的几种模型1 变量图模型变量图模型是中学数学建模教学中最基础的内容,它具有多个变量,每个变量可以表示一定的实际情况。

通常,该模型采用点与线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有一个变量x表示学习时间,另一个变量y表示成绩,则可以用线来表示X和Y之间的关系。

变量图模型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比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实际情况产生清晰的认识。

2 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研究某一特定问题的数学方法,以及表示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数学模型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假设相关元素的关系,代入数学表达式,从而分析与实际情况的关系,以及可能存在的解决方案。

使用这种模型的时候,学生可以用更客观的方式来理解问题,把方程或比例式当作一种数学工具,用它来处理实际情况。

3 概率模型概率模型是用于表示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模型,它比较突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概念。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概率模型分析不同事件的可能性,以求出比较科学的判断。

因为概率模型是针对不同的实际场景,提出判断可能性的一种更加客观的方法,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分析能力。

4 线性规划模型线性规划模型是一种广泛运用的建模方法,它利用线性规划、其他组合优化手段和对约束条件的考虑,来解决实际生活、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某些问题。

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通过线性规划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以更加清晰的视角理解数学原理,具备更强的实际分析能力。

5 统计模型统计模型是一组应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用于定义某些应用场景下的问题、及求解方案的模型。

统计模型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统计学中的定理和准则,能够指导我们对实际场景中各种现象与现象之间的相关性进行量化分析、建立有限的模型。

数学建模中的模型评价

数学建模中的模型评价

数学建模中的模型评价数学建模是一种以数学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往往需要选取和评价不同的模型,以确定最适合解决问题的模型。

本文将介绍数学建模中常用的模型评价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一、模型评价方法在数学建模中,常用的模型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1. 残差分析法残差分析法是通过对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偏差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估模型的拟合程度。

残差是指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差值,利用残差可以判断模型是否存在系统误差或者随机误差。

2. 相对误差法相对误差法是通过计算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来评估模型的准确性。

相对误差是指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差值与实际观测值的比值。

相对误差越小,说明模型的预测能力越强。

3. 决定系数法决定系数是通过计算模型预测值和实际观测值之间的相关性来评估模型的拟合优度。

决定系数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越接近1表示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

4. 参数估计法参数估计法是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以评估模型的可靠性。

参数估计法主要通过最小二乘法来求解最佳参数值,使得模型的拟合误差最小化。

二、模型评价的优缺点每种模型评价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缺点,我们需要根据具体问题和模型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残差分析法的优点是可以直观地观察模型预测值和实际观测值之间的差异,可以发现模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模型的改进。

然而,残差分析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无法判断模型中存在的误差类型以及无法量化模型的拟合程度。

相对误差法的优点是可以量化模型的准确性,通过计算相对误差可以对比不同模型的预测能力。

然而,相对误差法没有考虑到误差的方向,只是简单地计算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比值,可能忽略了误差值的正负。

决定系数法是一种常用的模型评价方法,可以直接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其计算简单直观。

然而,决定系数只考虑了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相关性,没有考虑到其他可能的误差来源。

数学建模评价模型

数学建模评价模型

数学建模评价模型1.准确性评价:这是评估模型与实际数据的契合程度。

准确性评价可以通过计算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之间的差异来实现。

常见的准确性评价指标有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等。

均方根误差是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的均方根,平均绝对误差是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的平均值。

准确性评价越小,则模型准确性越高。

2.可靠性评价:可靠性评价是评估模型在不同数据集上的稳定性。

通过将模型应用于不同的数据集,观察模型预测结果的变化情况,可以评估模型的可靠性。

常见的可靠性评价方法包括交叉验证和蒙特卡洛模拟。

交叉验证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通过多次重复实验,观察模型预测结果的稳定性。

蒙特卡洛模拟则是通过随机生成不同数据集,观察模型预测结果的分布情况。

3.灵敏度分析:灵敏度分析是评估模型对输入参数变化的敏感性。

建模时,经常需要设定各种参数值,而不同参数值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

灵敏度分析可以帮助确定哪些参数对模型输出的影响最大。

常见的灵敏度分析方法包括单因素灵敏度分析和多因素灵敏度分析。

单因素灵敏度分析是将一个参数保持不变,观察模型结果的变化情况。

多因素灵敏度分析则是将多个参数同时变化,并观察模型结果的变化情况。

4.适用性评价:适用性评价是评估模型在特定问题上的适用性。

不同的问题可能需要不同的数学模型,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可以帮助确定模型是否适用于特定问题。

适用性评价可以通过将模型应用于类似的问题,并进行验证来实现。

在实施数学建模评价模型时,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同时,在建立数学模型之前,需要确定评价指标的合理范围,以便在评估结果时进行比较和判断。

总之,数学建模评价模型是一种用于评估数学建模结果的方法。

通过准确性评价、可靠性评价、灵敏度分析和适用性评价,可以评估模型的优劣、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数学建模中的常见模型

数学建模中的常见模型

数学建模中的常见模型数学建模综合评价模型是一种通过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并将它们按照权重进行加权,最终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值的方法。

这个模型可以应用于多指标决策问题,用于对被评价对象进行排名或分类。

常见的数学建模综合评价模型包括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模型、Topsis(理想解法)、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模型、熵值法和秩和比法等。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方法,它将评价指标的模糊程度考虑在内,得到一个模糊评价结果。

该模型的步骤包括确定评价指标及其权重、构建模糊评价矩阵、进行模糊运算、得到模糊评价结果。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是一种用于分析指标间关联性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各个指标对被评价对象的影响程度。

该模型的步骤包括确定关联度计算方法、计算各个指标的关联度、得到综合关联度。

Topsis(理想解法)是一种基于距离的方法,它通过计算每个评价对象与理想解的距离,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值。

该模型的步骤包括确定正负理想解、计算距离、得到综合评价值。

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多指标决策方法,它将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与指标值线性组合起来,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值。

该模型的优点是简单易操作,计算方便,可以对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量化,并将其考虑在评价中。

但是,该模型的权重确定较为主观,且假设指标之间相互独立,不考虑相关性。

熵值法是一种基于信息熵理论的方法,它通过计算每个指标的熵值,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值。

该模型的步骤包括计算指标的熵值、计算权重、得到综合评价值。

秩和比法是一种用于处理多指标决策问题的方法,它通过计算指标的秩和比,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值。

该模型的步骤包括编秩、计算秩和比、得到综合评价值。

根据具体的评价需求和问题特点,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数学建模综合评价模型来进行评价。

每个模型都有其优点和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span class="em">1</span><spanclass="em">2</span><span class="em">3</span> #### 引用[.reference_title] - *1* *2* *3* [数学建模——评价模型]()[target="_blank" data-report-click={"spm":"1018.2226.3001.9630","extra":{"utm_sourc e":"vip_chatgpt_mon_search_pc_result","utm_medium":"di 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cask-2~all~insert_cask~default-1-null.142^v93^chatsearchT3_1"}}] [.reference_itemstyle="max-width: 100%"] [ .reference_list ]。

常见数学建模模型

常见数学建模模型

常见数学建模模型一、线性规划模型线性规划是一种常用的数学建模方法,它通过建立线性函数和约束条件,寻找最优解。

线性规划可以应用于各种实际问题,如生产调度、资源分配、运输问题等。

通过确定决策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可以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线性规划算法求解最优解。

二、整数规划模型整数规划是线性规划的一种扩展形式,它要求决策变量为整数。

整数规划模型常用于一些离散决策问题,如旅行商问题、装箱问题等。

通过引入整数变量和相应的约束条件,可以将问题转化为整数规划模型,并利用整数规划算法求解最优解。

三、非线性规划模型非线性规划是一类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中存在非线性项的优化问题。

非线性规划模型常见于工程设计、经济优化等领域。

通过建立非线性函数和约束条件,可以将问题转化为非线性规划模型,并利用非线性规划算法求解最优解。

四、动态规划模型动态规划是一种通过将问题分解为子问题并以递归方式求解的数学建模方法。

动态规划常用于求解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的问题,如背包问题、最短路径问题等。

通过定义状态变量、状态转移方程和边界条件,可以建立动态规划模型,并利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最优解。

五、排队论模型排队论是一种研究队列系统的数学理论,可以用于描述和优化各种排队系统,如交通流、生产线、客户服务等。

排队论模型通常包括到达过程、服务过程、队列长度等要素,并通过概率和统计方法分析系统性能,如平均等待时间、系统利用率等。

六、图论模型图论是一种研究图结构和图算法的数学理论,可以用于描述和优化各种实际问题,如网络优化、路径规划、社交网络等。

图论模型通过定义节点、边和权重,以及相应的约束条件,可以建立图论模型,并利用图算法求解最优解。

七、随机模型随机模型是一种考虑不确定性因素的数学建模方法,常用于风险评估、金融建模等领域。

随机模型通过引入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描述不确定性因素,并利用概率和统计方法分析系统行为和性能。

八、模糊模型模糊模型是一种用于处理模糊信息的数学建模方法,常用于模糊推理、模糊控制等领域。

常见数学建模模型

常见数学建模模型

常见数学建模模型一、线性规划模型线性规划是一种常见的数学优化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经济、管理等领域。

线性规划模型的目标是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求解一个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其中,约束条件通常是线性等式或不等式,而目标函数是一个线性函数。

在实际应用中,线性规划模型可以用于生产计划、资源分配、运输问题等。

例如,一个工厂的生产计划中需要确定每种产品的产量,以最大化利润为目标,并且需要满足一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的约束条件。

二、整数规划模型整数规划是线性规划的一种扩展形式,其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仍然是线性的,但变量需要取整数值。

整数规划模型常用于离散决策问题,如项目选择、设备配置等。

例如,一个公司需要决定购买哪些设备以满足生产需求,设备的数量必须是整数,且需要考虑成本和产能的约束。

三、动态规划模型动态规划是一种求解多阶段决策问题的数学方法。

该模型通常包含一个阶段决策序列和一个状态转移方程,通过递推求解最优解。

动态规划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资源分配、路径规划、项目管理等领域。

例如,一个工程项目需要确定每个阶段的最佳决策,以最小化总成本或最大化总效益。

在每个阶段,决策的结果会影响到下一个阶段的状态和决策空间,因此需要使用动态规划模型进行求解。

四、图论模型图论是研究图和网络的数学理论。

图论模型常用于解决网络优化、路径规划、最短路径等问题。

例如,一个物流公司需要确定最佳的送货路径,以最小化运输成本或最短时间。

可以将各个地点看作图中的节点,道路或路径看作边,利用图论模型求解最优路径。

五、回归分析模型回归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

回归分析模型通常用于预测和建立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

例如,一个销售公司需要预测未来销售额与广告投入、市场份额等因素的关系。

可以通过回归分析模型建立销售额与这些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并进行预测和决策。

六、排队论模型排队论是研究排队系统的数学理论。

排队论模型常用于优化服务质量、降低排队成本等问题。

数学建模中常见的十大模型

数学建模中常见的十大模型

数学建模中常见的十大模型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数学建模常用的十大算法==转(2011-07-24 16:13:14)1. 蒙特卡罗算法。

该算法又称随机性模拟算法,是通过计算机仿真来解决问题的算法,同时可以通过模拟来检验自己模型的正确性,几乎是比赛时必用的方法。

2. 数据拟合、参数估计、插值等数据处理算法。

比赛中通常会遇到大量的数据需要处理,而处理数据的关键就在于这些算法,通常使用MATLAB 作为工具。

3. 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多元规划、二次规划等规划类算法。

建模竞赛大多数问题属于最优化问题,很多时候这些问题可以用数学规划算法来描述,通常使用Lindo、Lingo 软件求解。

4. 图论算法。

这类算法可以分为很多种,包括最短路、网络流、二分图等算法,涉及到图论的问题可以用这些方法解决,需要认真准备。

5. 动态规划、回溯搜索、分治算法、分支定界等计算机算法。

这些算法是算法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方法,竞赛中很多场合会用到。

6. 最优化理论的三大非经典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神经网络算法、遗传算法。

这些问题是用来解决一些较困难的最优化问题的,对于有些问题非常有帮助,但是算法的实现比较困难,需慎重使用。

7. 网格算法和穷举法。

两者都是暴力搜索最优点的算法,在很多竞赛题中有应用,当重点讨论模型本身而轻视算法的时候,可以使用这种暴力方案,最好使用一些高级语言作为编程工具。

8. 一些连续数据离散化方法。

很多问题都是实际来的,数据可以是连续的,而计算机只能处理离散的数据,因此将其离散化后进行差分代替微分、求和代替积分等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9. 数值分析算法。

如果在比赛中采用高级语言进行编程的话,那些数值分析中常用的算法比如方程组求解、矩阵运算、函数积分等算法就需要额外编写库函数进行调用。

10. 图象处理算法。

赛题中有一类问题与图形有关,即使问题与图形无关,论文中也会需要图片来说明问题,这些图形如何展示以及如何处理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通常使用MATLAB 进行处理。

美赛数学建模常用模型及解析

美赛数学建模常用模型及解析

美赛数学建模常用模型及解析
数学建模是数学与实际问题的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数学模型是数学建模的核心。

以下是一些美赛中常用的数学模型及其解析。

1. 线性规划模型
线性规划模型是一种最常见的优化模型,它的目标是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寻找一个线性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线性规划模型可以用于解决资源分配、生产计划、运输优化等问题。

2. 整数规划模型
整数规划是线性规划的一个扩展,它要求决策变量只能取整数值。

整数规划模型可以应用于旅行商问题、装配线平衡问题等需要整数解决方案的实际问题。

3. 动态规划模型
动态规划是一种将多阶段决策问题转化为单阶段决策问题求解的方法。

动态规划模型可以用于解决背包问题、序列对齐问题等需要在不同阶段做出决策的问题。

4. 排队论模型
排队论模型用于分析系统中的排队现象,包括到达率、服务率、系统稳定性等指标。

排队论模型可以用于研究交通流量、电话系统、服务器排队等实际问题。

5. 随机过程模型
随机过程模型用于描述随机事件的演变过程,其中最常见的是马尔可夫链和布朗运动。

随机过程模型可以用于模拟金融市场、天气预测、股票价格等随机变化的问题。

这些模型只是数学建模中常用的几种类型,实际问题通常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模型进行分析和求解。

对于每个具体的问题,需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进行合理的建模和求解。

数学建模模型常用的四大模型及对应算法原理总结

数学建模模型常用的四大模型及对应算法原理总结

数学建模模型常用的四大模型及对应算法原理总结四大模型对应算法原理及案例使用教程:一、优化模型线性规划线性回归是利用数理统计中回归分析,来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量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在线性回归分析中,只包括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且二者的关系可用一条直线近似表示,这种回归分析称为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如果回归分析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且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是线性关系,则称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案例实操非线性规划如果目标函数或者约束条件中至少有一个是非线性函数时的最优化问题叫非线性规划问题,是求解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中有一个或几个非线性函数的最优化问题的方法。

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首先要选定适当的目标变量和决策变量,并建立起目标变量与决策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即目标函数。

然后将各种限制条件加以抽象,得出决策变量应满足的一些等式或不等式,即约束条件。

整数规划整数规划分为两类:一类为纯整数规划,记为PIP,它要求问题中的全部变量都取整数;另一类是混合整数规划,记之为MIP,它的某些变量只能取整数,而其他变量则为连续变量。

整数规划的特殊情况是0-1规划,其变量只取0或者1。

多目标规划求解多目标规划的方法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化多为少的方法,即把多目标化为比较容易求解的单目标,如主要目标法、线性加权法、理想点法等;另一种叫分层序列法,即把目标按其重要性给出一个序列,每次都在前一目标最优解集内求下一个目标最优解,直到求出共同的最优解。

目标规划目标规划是一种用来进行含有单目标和多目标的决策分析的数学规划方法,是线性规划的特殊类型。

目标规划的一般模型如下:设xj是目标规划的决策变量,共有m个约束条件是刚性约束,可能是等式约束,也可能是不等式约束。

设有l个柔性目标约束条件,其目标规划约束的偏差为d+, d-。

设有q个优先级别,分别为P1, P2, …, Pq。

在同一个优先级Pk中,有不同的权重,分别记为[插图], [插图](j=1,2, …, l)。

常用的综合评价模型

常用的综合评价模型
标时,取
z
Hale Waihona Puke jmax1inzij
,
z
j
min
1in
zij , (
j
1, 2,
, m)
当 j 项指标为极小型指标时,取
z
j
min
1in
zij
,
z
j
max
1in
zij , (
j
1, 2,
, m)
(4) 计算各评价对象到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
的距离,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m
m
di
(zij zij )2 ,di
的情况,给出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y ( y1, y2 , , yn ) f (w, x)
7.4.1. 简单的综合评价模型
1.线性加权综合模型
线性加权综合模型是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综合评 价模型,其实质是在指标权重确定后,对每个评价对 象求各个指标的加权和,即令
m
yi wj xij , (i 1, 2, , n) j 1
(i 1, 2, n) .
(4) 秩和比排序:根据 RSRi (i 1, 2, n)
对评价对象进行排序。 秩和比法有以下优点: (1) 理论简单,计算方便,可以消除指标
异常值的干扰; (2) 能够区分指标的微小差异,分辨力强; (3) 适用范围广,不仅适用于有序资料,
也适用与无序资料。
设综合评价问题含有 n 个评价对象,m 个
评价指标,相应的指标观测值分别为
xij (i 1, 2, , n; j 1, 2, , m)
指标权重向量为 w (w1, w2 , , wm ) .则
秩和比法的计算过程如下:
(1) 建立原始数据矩阵:即将 n 个评 价对象 m 个评价指标相应的指标观测值排成 n 行 m 列的原始数据矩阵。

数学建模中常见的十大模型

数学建模中常见的十大模型

数学建模中常见的十大模型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数学建模常用的十大算法==转(2011-07-24 16:13:14)1. 蒙特卡罗算法。

该算法又称随机性模拟算法,是通过计算机仿真来解决问题的算法,同时可以通过模拟来检验自己模型的正确性,几乎是比赛时必用的方法。

2. 数据拟合、参数估计、插值等数据处理算法。

比赛中通常会遇到大量的数据需要处理,而处理数据的关键就在于这些算法,通常使用MATLAB 作为工具。

3. 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多元规划、二次规划等规划类算法。

建模竞赛大多数问题属于最优化问题,很多时候这些问题可以用数学规划算法来描述,通常使用Lindo、Lingo 软件求解。

4. 图论算法。

这类算法可以分为很多种,包括最短路、网络流、二分图等算法,涉及到图论的问题可以用这些方法解决,需要认真准备。

5. 动态规划、回溯搜索、分治算法、分支定界等计算机算法。

这些算法是算法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方法,竞赛中很多场合会用到。

6. 最优化理论的三大非经典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神经网络算法、遗传算法。

这些问题是用来解决一些较困难的最优化问题的,对于有些问题非常有帮助,但是算法的实现比较困难,需慎重使用。

7. 网格算法和穷举法。

两者都是暴力搜索最优点的算法,在很多竞赛题中有应用,当重点讨论模型本身而轻视算法的时候,可以使用这种暴力方案,最好使用一些高级语言作为编程工具。

8. 一些连续数据离散化方法。

很多问题都是实际来的,数据可以是连续的,而计算机只能处理离散的数据,因此将其离散化后进行差分代替微分、求和代替积分等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9. 数值分析算法。

如果在比赛中采用高级语言进行编程的话,那些数值分析中常用的算法比如方程组求解、矩阵运算、函数积分等算法就需要额外编写库函数进行调用。

10. 图象处理算法。

赛题中有一类问题与图形有关,即使问题与图形无关,论文中也会需要图片来说明问题,这些图形如何展示以及如何处理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通常使用MATLAB 进行处理。

初中数学建模30种经典模型

初中数学建模30种经典模型

初中数学建模30种经典模型初中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下是初中数学建模中的30种经典模型,并对每种模型进行简要介绍:1.线性规划模型:通过建立线性目标函数和线性约束条件,优化解决线性规划问题。

2.排队论模型:研究排队系统中的等待时间、服务能力等问题,以优化系统效率。

3.图论模型:利用图的概念和算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最短路径、网络流等。

4.组合数学模型:应用组合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排列组合、集合等。

5.概率模型:利用概率理论分析和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规律。

6.统计模型: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通过统计方法得出结论和推断。

7.几何模型: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图形的面积、体积等。

8.算术平均模型:利用算术平均数来描述和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9.加权平均模型:利用加权平均数考虑不同数据的重要性来得出综合结论。

10.正态分布模型:应用正态分布来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分布情况。

11.投影模型:通过投影的方法解决几何体在平面上的投影问题。

12.比例模型:利用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如物体的放大缩小比例等。

13.数据拟合模型:根据已知数据点,通过曲线或函数拟合来推测未知数据点。

14.最优化模型:寻找最大值或最小值,优化某种指标或目标函数。

15.路径分析模型:研究在网络或图中找到最优路径的问题。

16.树状图模型:通过树状图的结构来描述和解决问题,如决策树等。

17.随机模型:基于随机事件和概率进行建模和分析。

18.多项式拟合模型:利用多项式函数对数据进行拟合和预测。

19.逻辑回归模型:通过逻辑回归分析,预测和分类离散型数据。

20.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预测和推断。

21.梯度下降模型:通过梯度下降算法来求解最优解的问题。

22.贪心算法模型:基于贪心策略解决最优化问题,每次选择当前最优解。

23.线性回归模型:通过线性关系对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

24.模拟模型:通过构建模拟实验来模拟和分析实际情况。

数学建模四大模型归纳

数学建模四大模型归纳

四类基本模型1 优化模型1.1 数学规划模型线性规划、整数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多目标规划、动态规划。

1.2 微分方程组模型阻滞增长模型、SARS 传播模型。

1.3 图论与网络优化问题最短路径问题、网络最大流问题、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最小生成树问题(MST)、旅行商问题(TSP)、图的着色问题。

1.4 概率模型决策模型、随机存储模型、随机人口模型、报童问题、Markov 链模型。

1.5 组合优化经典问题● 多维背包问题(MKP)背包问题:n 个物品,对物品i ,体积为i w ,背包容量为W 。

如何将尽可能多的物品装入背包。

多维背包问题:n 个物品,对物品i ,价值为i p ,体积为i w ,背包容量为W 。

如何选取物品装入背包,是背包中物品的总价值最大。

多维背包问题在实际中的应用有:资源分配、货物装载和存储分配等问题。

该问题属于NP 难问题。

● 二维指派问题(QAP)工作指派问题:n 个工作可以由n 个工人分别完成。

工人i 完成工作j 的时间为ij d 。

如何安排使总工作时间最小。

二维指派问题(常以机器布局问题为例):n 台机器要布置在n 个地方,机器i 与k 之间的物流量为ik f ,位置j 与l 之间的距离为jl d ,如何布置使费用最小。

二维指派问题在实际中的应用有:校园建筑物的布局、医院科室的安排、成组技术中加工中心的组成问题等。

●旅行商问题(TSP)旅行商问题:有n个城市,城市i与j之间的距离为d,找一条经过n个城ij市的巡回(每个城市经过且只经过一次,最后回到出发点),使得总路程最小。

●车辆路径问题(VRP)车辆路径问题(也称车辆计划):已知n个客户的位置坐标和货物需求,在可供使用车辆数量及运载能力条件的约束下,每辆车都从起点出发,完成若干客户点的运送任务后再回到起点,要求以最少的车辆数、最小的车辆总行程完成货物的派送任务。

TSP问题是VRP问题的特例。

●车间作业调度问题(JSP)车间调度问题:存在j个工作和m台机器,每个工作由一系列操作组成,操作的执行次序遵循严格的串行顺序,在特定的时间每个操作需要一台特定的机器完成,每台机器在同一时刻不能同时完成不同的工作,同一时刻同一工作的各个操作不能并发执行。

数学建模常见评价模型简介

数学建模常见评价模型简介

数学建模常见评价模型简介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常见评价模型简介评价类数学模型是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经常出现的一类模型,如2005年全国赛A题长江水质的评价问题,2008年B题高校学费标准评价体系问题等。

主要介绍三种比较常用的评价模型:层次分析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模型,以期帮助大家了解不同背景下不同评价方法的应用。

层次分析模型层次分析法(AHP)是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将所包含的因素进行分类,一般按目标层、准则层和子准则层排列,构成一个层次结构,对同层次内诸因素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出相对于上一层目标的权重,这样层层分析下去,直到最后一层,给出所有因素相对于总目标而言,按重要性程度的一个排序。

其主要特征是,它合理地将定性与定量决策结合起来,按照思维、心理的规律把决策过程层次化、数量化。

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决策,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步骤1 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深入分析实际问题,将有关因素自上而下分层(目标—准则或指标—方案或对象),上层受下层影响,而层内各因素基本上相对独立。

步骤2构造成对比较阵对于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借助1~9尺度,构造比较矩阵;步骤3计算权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若通过,则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做为权向量。

步骤4计算组合权向量(作组合一致性检验)组合权向量可作为决策的定量依据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介绍层次分析模型的应用。

例(选择旅游地决策问题)如何在桂林、黄山、北戴河3个目的地中按照景色、费用、居住条件、饮食、旅途条件等因素进行选择。

步骤1 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将决策问题分为3个层次:目标层O ,准则层C ,方案层P ;每层有若干元素,各层元素间的关系用相连的直线表示。

图1 选择旅游地的层次结构步骤2构造比较矩阵标度值 含义1 两因素相比,具有同等重要性 3 两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重要 5 两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 7 两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 9 两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2、4、6、8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以上各数值的倒数若指标i 与指标j 比较相对重要性用上述之一数值标度,则指标j 与指标i 的相对重要性用上述数值的倒数标度表1 1~9标度的含义设要比较各准则n C C C ,,,21 对目标O 的重要性,记判断矩阵为A显然,A 是正互反阵。

数学建模常见评价模型简介完整版

数学建模常见评价模型简介完整版

数学建模常见评价模型简介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常见评价模型简介评价类数学模型是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经常出现的一类模型,如2005年全国赛A题长江水质的评价问题,2008年B题高校学费标准评价体系问题等。

主要介绍三种比较常用的评价模型:层次分析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模型,以期帮助大家了解不同背景下不同评价方法的应用。

层次分析模型层次分析法(AHP)是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将所包含的因素进行分类,一般按目标层、准则层和子准则层排列,构成一个层次结构,对同层次内诸因素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出相对于上一层目标的权重,这样层层分析下去,直到最后一层,给出所有因素相对于总目标而言,按重要性程度的一个排序。

其主要特征是,它合理地将定性与定量决策结合起来,按照思维、心理的规律把决策过程层次化、数量化。

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决策,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步骤1 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深入分析实际问题,将有关因素自上而下分层(目标—准则或指标—方案或对象),上层受下层影响,而层内各因素基本上相对独立。

步骤2构造成对比较阵对于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借助1~9尺度,构造比较矩阵;步骤3计算权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若通过,则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做为权向量。

步骤4计算组合权向量(作组合一致性检验)组合权向量可作为决策的定量依据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介绍层次分析模型的应用。

例(选择旅游地决策问题)如何在桂林、黄山、北戴河3个目的地中按照景色、费用、居住条件、饮食、旅途条件等因素进行选择。

步骤1 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将决策问题分为3个层次:目标层O,准则层C,方案层P;每层有若干元素,各层元素间的关系用相连的直线表示。

图1 选择旅游地的层次结构步骤2构造比较矩阵标度值 含义1 两因素相比,具有同等重要性 3 两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重要 5 两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 7 两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 9 两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2、4、6、8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以上各数值的倒数若指标与指标比较相对重要性用上述之一数值标度,则指标与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用上述数值的倒数标度表1 1~9标度的含义设要比较各准则n C C C ,,,21 对目标O 的重要性,记判断矩阵为A 显然,A 是正互反阵。

常见数学建模模型

常见数学建模模型

常见数学建模模型数学建模是数学与现实问题相结合的一门学科,通过数学方法和技巧对现实问题进行抽象和描述,从而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常见数学建模模型有线性规划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离散事件模型和优化模型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常见数学建模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一、线性规划模型线性规划模型是一种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有线性约束条件的最优化问题。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线性目标函数和线性约束条件,找到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或最小值的变量取值。

线性规划模型广泛应用于生产调度、物流配送、资源优化等领域。

二、回归分析模型回归分析模型是通过建立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预测或解释一个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回归分析模型包括线性回归模型、多项式回归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等。

回归分析模型在市场预测、金融风险评估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三、离散事件模型离散事件模型是一种描述系统内离散事件发生和演化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中,系统的状态随着事件的发生而发生改变,事件之间的发生是离散的。

离散事件模型广泛应用于排队系统、供应链管理、网络优化等领域。

四、优化模型优化模型是通过建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寻找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或最小值的变量取值。

常见的优化模型包括整数规划模型、非线性规划模型和动态规划模型等。

优化模型广泛应用于生产调度、资源分配、路径规划等领域。

以上是常见数学建模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数学建模模型的应用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优化决策过程,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数学建模模型,并通过数学方法求解得到最优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评价模型简介评价类数学模型是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经常出现的一类模型,如2005年全国赛A题长江水质的评价问题,2008年B题高校学费标准评价体系问题等。

主要介绍三种比较常用的评价模型:层次分析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模型,以期帮助大家了解不同背景下不同评价方法的应用。

层次分析模型层次分析法(AHP)是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将所包含的因素进行分类,一般按目标层、准则层和子准则层排列,构成一个层次结构,对同层次内诸因素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出相对于上一层目标的权重,这样层层分析下去,直到最后一层,给出所有因素相对于总目标而言,按重要性程度的一个排序。

其主要特征是,它合理地将定性与定量决策结合起来,按照思维、心理的规律把决策过程层次化、数量化。

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决策,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步骤1 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深入分析实际问题,将有关因素自上而下分层(目标—准则或指标—方案或对象),上层受下层影响,而层内各因素基本上相对独立。

步骤2构造成对比较阵对于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借助1~9尺度,构造比较矩阵;步骤3计算权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若通过,则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做为权向量。

步骤4计算组合权向量(作组合一致性检验)组合权向量可作为决策的定量依据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介绍层次分析模型的应用。

例(选择旅游地决策问题)如何在桂林、黄山、北戴河3个目的地中按照景色、费用、居住条件、饮食、旅途条件等因素进行选择。

步骤1 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将决策问题分为3个层次:目标层O,准则层C,方案层P;每层有若干元素,各层元素间的关系用相连的直线表示。

图1 选择旅游地的层次结构步骤2构造比较矩阵元素之间两两对比,对比采用美国运筹学家A.L.Saaty 教授提出的1~9比率标度法(表1)对不同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

标度值 含义1 两因素相比,具有同等重要性 3 两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重要 5 两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 7 两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 9 两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2、4、6、8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以上各数值的倒数若指标i 与指标j 比较相对重要性用上述之一数值标度,则指标j 与指标i 的相对重要性用上述数值的倒数标度表1 1~9标度的含义设要比较各准则n C C C ,,,21 对目标O 的重要性,记判断矩阵为A⎪⎪⎪⎪⎪⎪⎪⎪⎪⎪⎭⎫ ⎝⎛=1135131112513131211714155712334211A 显然,A 是正互反阵。

步骤3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1)一致阵的定义与性质 一致阵的定义要由A 确定n C C C ,,,21 对目标O 的权向量,我们首先考察一致矩阵的性质。

称满足n k j i a a a ik jk ij ,,2,1,,, ==⋅的正互反阵为一致阵。

例如⎪⎪⎪⎪⎪⎪⎪⎪⎭⎫ ⎝⎛=nn n n n n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A212221212111一致矩阵的性质矩阵A 的秩为1,A 的唯一非零特征根为n 。

矩阵A 的任一列向量是对应于n 的特征向量。

矩阵A 的归一化特征向量可作为权向量。

然而,我们构造的成对比较矩阵⎪⎪⎪⎪⎪⎪⎪⎪⎪⎪⎭⎫ ⎝⎛=1135131112513131211714155712334211A 中,由212112==C C a ,43113==C C a 可以得到83223==C Ca ,而事实上723=a 。

因此矩阵A 并不是一致阵,事实上在大多情况下我们构造的成对比较矩阵都不是一致阵。

对于这样的矩阵我们如何来确定权向量呢?我们通常的作法是:对于不一致(但在允许范围内)的成对比较阵A ,建议用对应于最大特征根λ的特征向量作为权向量。

(2)一致性检验(确定成对比较阵不一致的允许范围),计算权向量。

已知n 阶一致阵的唯一非零特征根为n ,可证:n 阶正互反阵最大特征根n ≥λ, 且n =λ时为一致阵。

一致性指标:1--=n nCI λ,CI 越大,不一致性越严重。

随机一致性指标:随机产生多个矩阵,将每个矩阵的一致性指标相加然后取平均值得到RI 。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RI0.580.901.121.241.321.411.451.491.51表2 Saaty 的随机一致性指标注:标2中的n 表示成对比较阵的维数。

一致性比率 如果1.0<=RICICR ,构造的成对比较矩阵A 通过一致性检验。

步骤4计算组合权向量记第2层(准则层)对第1层(目标层)的权向量为()Tnw w w )2()2(1)2(,, = 同样求第3层(方案层)对第2层每一元素(准则层)的权向量()n k w w w Tkmk k ,,2,1,,,)3()3(1)3( == 构造矩阵())3()3(1)3(,,n w w W =则第3层(方案层)对第1层(目标层)的组合权向量)2()3()3(w W w =以此类推,第s 层对第1层的组合权向量)2()3()1()()(w W W W w s s s -=其中()p W 是由第p 层对第p -1层权向量按列组成的矩阵。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1、应用领域:经济计划和管理,能源政策和分配,人才选拔和评价,生产决策,交通运输,科研选题,产业结构,教育,医疗,环境,军事等。

2、处理问题类型:决策、评价、分析、预测等。

3、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是关键一步,要有主要决策层参与。

4、构造成对比较阵是数量依据,应由经验丰富、判断力强的专家给出。

层次分析法的若干问题2. 当层次结构不完全或成对比较阵有空缺时怎样用层次分析法? 不完全层次结构上层每一元素与下层所有元素相关联,这种层次结构称为完全层次结构,否则称为不完全层次结构,不完全层次结构又分为两种,一种为不完全层次出现在准则层与子准则层之间,这种不完全结构容易处理,我们将不支配的那些因素的权向量分别简单的置0,就可以用完全层次结构的办法处理,但如果不完全结构出现在准则层与方案层之间,则处理起来就有些麻烦,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例 评价教师贡献的层次结构(图3),该图中21,C C 支配元素的数目不等,此层次结构称为不完全层次结构。

设第2层对第1层权向量()()()()Tw w w 22212,=已定,第3层对第2层权向量 ()()()()()Tw w w w 0,,,31331231131=,()()()()Tw w w 32432332,,0,0=已得,讨论由()()()()()323132,,w w W w =计算第3层对第1层权向量()3w 的方法。

图3评价教师贡献的层次结构我们首先考察一个特例:若21,C C 重要性相同, 则()Tw⎪⎭⎫⎝⎛=21,212,4321,,,P P P P 能力相同, ()()TTw w ⎪⎭⎫ ⎝⎛=⎪⎭⎫ ⎝⎛=21,21,0,0,0,31,31,313231,则公正的评价应为:1:2:1:1:::4321P P P P 。

若不考虑支配元素数目不等的影响,仍用)2()3()3(w W w =计算,则()Tw ⎪⎭⎫⎝⎛=41,125,61,613 意味着支配元素越多权重越大,显然是不合理的。

用支配元素数21,n n 对()2w 加权修正,修正为()2w ,再计算()3w 。

令())2(22)2(11)2(22)2(11)2((,~w n w n w n w n wT+=,再用)2()3()3(~wW w =计算。

本例中Twn n ⎪⎭⎫ ⎝⎛===52,53~,2,3)2(21,计算得()Tw ⎪⎭⎫⎝⎛=51,52,51,513,表明支配元素越多权贡献O教学C 1 科研C 2P 2 P 1 P 3 P 4重越小与公正的评价相吻合。

成对比较阵残缺时的处理专家或有关人士由于某种原因会无法或不愿对某两个因素给出相互对比的结果ij a ,于是成对比较阵出现残缺。

如何对此作修正,以便继续进行权向量的计算呢?例 设一成对比较阵为⎪⎪⎪⎪⎪⎪⎭⎫⎝⎛=121212121θθA ,θ为残缺元素,试对此残缺阵进行处理。

解 构造辅助矩阵⎪⎪⎪⎪⎪⎪⎪⎭⎫⎝⎛=1212121211331w w w w C ,因此由 w Cw w Aw λλ=⇒= (1)但是,C 中包含未知量31,w w ,(1)式无法求解,进而将A 修正为⎪⎪⎪⎪⎪⎪⎭⎫⎝⎛=22102121022A ,不难验证w w A λ=,进而求得()T w 1429.0,2857.0,5714.0,3==λ。

注:一般地,由残缺阵()ij a A =构造修正阵()ij a A =的方法是令模糊综合评价模模糊数学是从量的角度研究和处理模糊现象的科学。

这里模糊性是指客观事物的差异在中介过渡时所呈现的“亦此亦比”性。

比如用某种方法治疗某病的疗效“显效”与“好转”、某医院管理工作“达标”与“基本达标”、某篇学术论文水平“很高”与“较高”等等。

从一个等级到另一个等级间没有一个明 确的分界,中间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过渡过程,这个现象叫中介过渡。

由这种中介过渡引起的划分上的“亦此亦比”性就是模糊性。

模糊综合评价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

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

一、单因素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1)根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指标(Evaluation Indicator )集合{}m u u u U ,,,21 =例如:评价某项科研成果,评价指标集合为={学术水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2)给出评价等级(Evaluation Grade )集合{}n v v v V ,,,21 =例如:评价某项科研成果,评价等级集合为={很好,好,一般,差}。

(3)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Weight ){}m w μμμ,,,21 =权重反映各评价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重要性程度,且∑=1iμ例如:假设评价科研成果,评价指标集合={学术水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其各因素权重设为{}4.0,3.0,3.0=w(4)确定评价矩阵R请该领域专家若干位,分别对此项成果每一因素进行单因素评价(One-Way Evaluation ),例如对学术水平,有50%的专家认为“很好”,30%的专家认为“好”,20%的专家认为“一般”,由此得出学术水平的单因素评价结果为()0,2.0,3.0,5.01=R同样如果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两项单因素评价结果分别为()1.0,2.0,4.0,3.02=R ()2.0,3.0,2.0,2.03=R那么该项成果的评价矩阵为⎪⎪⎪⎭⎫ ⎝⎛=⎪⎪⎪⎭⎫ ⎝⎛=2.03.02.02.01.02.04.03.002.03.05.0321R R R R(5)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权系数矩阵W 与评价矩阵R 的模糊变换得到模糊评判集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