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什么是美学
![什么是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265c5b6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f.png)
什么是美学一、美学学科的建立美学这门学科的名称是Astetik,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至今不过只有260年的历史,但是我们不能说在鲍姆嘉通之前没有美学,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鲍姆嘉通开始的,事实上,无论是西方美学还是中国美学思想都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这个学科的名称和学科本身的历史是两个问题,应该加以区分。
很多学者都认为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尽管在柏拉图之前,毕达哥拉斯这些人就已经开始讨论美学问题,但是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辩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
而中国美学思想也要追溯到老子美学、庄子美学、孔子美学。
二、美学研究的对象美学研究对象在西方美学史上有不同的看法,在我国美学界也有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就是“美”的规律,“美”的本质;2,美学研究的对象是艺术;3,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和艺术;4,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关系;5,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经验;6,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
在以上六种看法中,前面五种看法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把美学的研究对象设定为美,它的前提是存在一种外在于人的实体化的美,但是按照我们现在的看法,并不存在一种外在于人的实体化的美,美用王国维的讲法,是“呈于吾心而见诸外物的审美意象”,美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之中,所以把美的研究对象设定为美,在理论上并不妥当。
把美学研究对象设定为艺术,我这里说的艺术是宽泛的艺术,包括文学也在里头,一方面太窄,一方面又太宽,这个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活动是审美活动,但是审美活动不限于艺术活动,审美活动领域除了艺术美,还有自然美,社会美,现在很多科学家认为还有科学美和技术美等等,过去一般认为艺术美的领域最大,现在看起来自然美和社会美的领域也很大。
如果说艺术美无所不在,那么自然美和社会美也是无所不在,所以把美学研究的对象设定为艺术太窄了,另一方面艺术包含着许多层面,除了审美的层面,审美的层面我们认为是艺术的本体的层面,还有知识的层面,物质载体的层面,经济的层面,技术的层面等等,而美学只限于研究它的审美的层面,所以如果把美学对象设定为艺术又太宽,又失之过宽。
美学
![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090bf4d0b14e852458fb57db.png)
美学原理部分考点一、美学研究的对象:在西方美学史和中国美学史上上,美学研究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类:(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美的本质,美的规律);(2)美学研究的对象是艺术;(3)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和艺术;(4)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关系;(5)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经验;(6)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
其实,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它的核心是以审美意象为对象的人生体验。
二、美学的学科性质:美学的学科性质可以归纳为四点:(1)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
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生活世界,是人的意象世界和价值世界;(2)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哲学学科,那种用心理学美学来取代哲学美学的思潮对美学的学科发展是不利的;(3)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美学与艺术、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等诸多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4)美学是一门正在发展的学科,从国际范围看,至今还找不到一个成熟的、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
三、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柳宗元提出得命题: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美不能离开人的审美活动。
美是照亮,美是创造,美是生成。
对于柳宗元的命题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来理解:(1)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
(2)美并不是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一样的。
同意外物在不同的人面前显示为不同得气象,生成不同得意蕴。
(3)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在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阶段,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又有差异性。
四、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纯粹主观的“美”:马祖道一提出得命题:心不自心,因色故有。
张璪提出的命题:外师造化,中得心愿。
“心”是照亮美的光源。
这个“心”不是实体性的,而是最空灵的,正是在这个空灵的“心”上,宇宙万化如其本然地得到显现和敞亮。
所以,宗白华说:“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又说:中国宋元山水画“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是自然的本身”。
什么是美学
![什么是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efda1e9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9.png)
什么是美学【摘要】美学是一个涉及哲学、艺术和审美教育的领域,探讨着人类对美的认识和追求。
在哲学美学中,美学被视为对美的独特理解和解释,探讨着美的本质和价值。
艺术美学则着重于艺术作品与美的关系,研究着美的表达和呈现方式。
审美教育被认为是培养人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文化发展至关重要。
美学与社会文化相互影响,反映出美在不同文化中的变化和发展。
在当代社会,美学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进步与完善,展现着其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通过对美学的思考与学习,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美的价值和意义,以及美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美学是一个广阔而深刻的领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美学、起源、研究对象、哲学美学、艺术美学、审美教育、社会文化、当代发展、人类意义、地位、思考、学习。
1. 引言1.1 什么是美学美学是研究美、审美及美的规律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它关注美的本质、美的产生条件、美的表现形式等问题。
美学贯穿于人类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与艺术、文学、建筑、音乐、舞蹈、电影等艺术形式息息相关。
美学不仅涉及对美的认知和评价,还包括对审美经验和审美情感的研究。
美学通过对人类审美活动的探讨,揭示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对美的认知方式,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对美学的研究和探讨,也为人类提供了更深刻的对美的理解和欣赏的途径。
美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哲学、艺术、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通过美学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美的本质和意义,提升个体的审美水平和审美能力。
1.2 美学的起源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从古希腊哲学家对美的探讨开始,美学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中,对于美的本质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柏拉图认为美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理念,是一种绝对的存在,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美是一种具体存在的物质形式。
随着古希腊文化的传播和演变,美学的研究逐渐传入罗马和其他欧洲国家,成为人类文化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美学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美学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ae01fe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9.png)
美学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美学作为一门研究美的学科,围绕着人们对于美的认识与追求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探索。
那么,美学究竟是什么?对于我们的生活究竟有何意义?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一一介绍。
一、美学是什么?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的学科,通过对于美的本质、属性、规律以及其在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影响等进行系统化、深入的探讨和解析。
美学既包括了对于美的感知和体验,也包括了对于美的认识和理解。
美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美学哲学、审美学、艺术学、文化学等多个领域。
二、美学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1. 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内涵美学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体验,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美的存在,也能够增强我们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洞察。
通过美学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事物的深层次内涵。
2. 培养了我们的审美情趣美学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
同时,它也能够让我们更容易感知和领悟美的存在,提升我们对于美的敏感度和感知力。
3. 促进了我们的心灵升华美学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了对于人的心灵状态的探讨,如通过艺术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情感、意境等来引发观者的共鸣和思考。
美学的研究和实践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和发现内在的美,从而促进我们的心智升华。
4. 推动了我们的文化进步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文化或社会的发展水平,它与文化、艺术深度相关,所以美学能够推动我们的文化进步,并有利于我们塑造和丰富自己的文化理念和传统。
综上所述,美学对于我们的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美学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人类文化、艺术、心灵的方方面面,从而促进对于自我的发现和升华。
同时,美学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世界上的美,丰富我们的生活体验。
美学
![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fd30a34a33687e21af45a989.png)
一.解释美学: 1.研究对象:(1)鲍姆嘉通认为,美学的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认识感性认识的完善。
(2)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学的艺术,她强调艺术美。
(3)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强调艺术对显示的美学关系一名词解释1、什么是美学: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研究的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这就是说,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论态度为前提,因此从根本上说,美学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2、崇高:崇高是美的一种范畴,又称壮美。
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和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有让人惊喜或惊奇的力量)3、优美:优美是一种美的范畴,又称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等。
是指一种小巧、光滑、柔和的能引起人的愉悦的审美对象。
如小桥流水、风和日丽等。
2.美学思想美学思想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
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
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往往凝聚、结晶为某些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是美学产生的基础,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
P2.3、结合具体实例,论述‘丑的如此精美’的原因。
(丑的美学意义或审美价值)“丑得如此精美”是法国著名雕像家罗丹的助手葛赛尔说得,他欣赏了罗丹的雕像作品《老妓》(欧米哀尔)后发出了如此的赞叹。
欧米哀尔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妓女,以至于诗人维龙歌颂她,称之为‘美丽的欧米哀尔’,但罗丹却将之雕刻成一个年老色衰,干瘪丑陋的‘老妓’。
生活中的美,在罗丹的手中却又“丑的如此精美”,变成了艺术中的美,几个转折,说明生活丑与艺术美之间的曲折的关系。
1)丑是一种否定性价值,是艺术美的对应面,其外在组织形式零乱,违背自身发展规律,使人产生厌恶或反感心理。
美学
![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7f4701747fd5360cba1adbe9.png)
一、名词解释。
1.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
2.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3.摹仿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在西方影响极大。
它的合理性在于,始终把艺术与现实世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把艺术看成是再现和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它的缺陷在于忽视了艺术自身的审美特质,忽视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和表现性,因而未能全面揭示艺术的本质。
4.游戏说:“游戏说”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这种观点认识,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这种观点肯定了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并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具有超功利性等特性。
但是这种观点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它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来解释审美发生的根源,所以未能揭开审美发生的真正奥秘。
5.自然美:所谓自然美,就是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6.社会美:社会美是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它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7.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资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种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
主要包括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8.实用艺术:是指以实用为目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审美性的艺术种类。
美学是什么
![美学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d8f2793967ec102de2bd89bf.png)
美学是什么,或什么是美学,即美学的定义,是美学学科六大核心概念(美学、美、美感、艺术美、审美、美育)之一,但是美学的定义,却并不象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哲学,什么是新闻学等那么明确,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定义。
(同学们可以在下面所提供的概念中作出自己的选择,或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出自己的结论)a、美学即是在审美关系中,全面研究美的本质,美感,美的形态,审美经验,艺术美和审美经验等的学科。
b、美学是一门突出地运用形象、具体和体验方式,通过具体审美活动(美、美感、和艺术)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
简洁的说,美学是通过具体审美活动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
(王一川《美学与美育》)c、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中的客体、主体、以及主客体的辨证关系。
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美、美感、美的创造和美育。
在研究艺术时,也是从审美的角度,把艺术作为审美意识和审美对象的集中表现,以区别于艺术概论。
(杨辛《美学原理新编》)d、美学是关于人的(人性的)审美的高峰体验的人文学科。
人的、(人性的)、审美的都是一个意思,即正面的积极的有助于人性的提升。
即通过审美活动,研究人在现实生活中怎样获得更多的有助于人性提升的审美高峰体验的人文学科。
——德国哲学家,美学的提出者。
他在1750年发表了《美学》第一卷,首次使用“爱斯特惕克”来为美学命名,认为美学应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标志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此确立。
鲍姆加通也通常被尊为美学之父。
“美是生活”是俄国19世纪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什么是美的著名论断,他指出,“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年就是美的”。
“人化自然”,是人类已经、正在、即将或者象征性的改造、认识、把握和活动的自然(包括内在自然、外在自然)。
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转化的基础是劳动实践,人化自然即人类劳动实践的文明成果。
美学
![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8e7b6ac458f5f61fb7366690.png)
美学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美学的概念由于美学研究的方法是多元的,(既可以采取哲学思辩的方法,也可以借鉴当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比如经验描述和心理分析的方法、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方法、语言学和文化学的方法等),因为美的对象,即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等,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的研究,都是经过人的感性、理性作用之后的结果。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isthetikos。
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
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首次使用的。
他的《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传统美学的任务,是研究艺术作品作为“美”的永恒的不变的标准。
德国理想主义的形而上学美学被认为是当时唯一标准的美学。
在此条件下,发展出两个分支:心理美学和美学。
美学(感性)的认知在很长的时间被认为是理性认知的对立面。
这个观点被现代的新观点所取代,即这个对立面是不存在的,理性的认知是必然通过感性的认识过程而被认识的。
即使尖锐的逻辑学也能同时成为很高的审美价值。
词语来源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
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
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首次使用的。
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直到19世纪,美学在传统古典艺术的概念中通常被定义为研究“美”(Schönheit)的学说。
现代哲学将美学定义为认识艺术,科学,设计和哲学中认知感觉的理论和哲学。
一个客体的美学价值并不是简单的被定义为“美”或者“丑”,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类型和本质。
什么是美学
![什么是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61acb69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55.png)
什么是美学【摘要】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旨在探讨美的本质和特征。
其起源可追溯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成为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审美感受、审美经验、审美标准等,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和实践观察。
美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心理学等有着紧密联系,同时在艺术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美学的重要性在于提升人们的审美素养和情感体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发展。
未来,美学将继续深化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为人类提供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和意义探讨。
美学对于人类的意义在于引导人们追求美好、反思人生意义,为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美学,定义,起源,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学科关系,艺术,应用,影响,重要性,发展趋势,人类意义。
1. 引言1.1 美学的定义美学,是研究审美现象和艺术的学科,其定义涉及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的辩证关系。
美学关注对美的感知和欣赏,探究美的本质和规律。
在哲学领域中,美学被视为一种独立的学科,与伦理学、形而上学等有着明确的区别。
美学涵盖了广泛的范畴,包括美的概念、美的实践、美的表达和美的评价等方面。
通过对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对美的追求和追寻,以及美在个体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美学的定义通常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美学强调个体对美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强调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客观美学则关注美的客观属性和规律,探究美的客观存在和客观规律。
美学的定义不断被拓展和深化,随着社会、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美学的理解和认知也将不断进步和丰富。
美学的定义虽然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其研究的目标是寻找客观真理和规律,为人类对美的追求和欣赏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
1.2 美学的起源美学的起源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美的思考。
在他的著作《诗学》中,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了美学这个概念,他将美学定义为“研究表现形式,即艺术的学问”。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学是探讨艺术和美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通过研究美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什么是美学
![什么是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38e2b28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4.png)
什么是美学,我们如何理解艺术和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美的价值和美的感受等问题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美学研究的是美的概念、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美的价值和美的感受等问题,以及艺术、文学、音乐、戏剧、电影、建筑、设计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学特征和美学价值。
艺术和美学是密不可分的,艺术是美学的实践,是表现美的一种方式。
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虚拟的、以美为目标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符号系统。
艺术不仅具有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具有感染力和启迪力。
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它所表现的美的内涵,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在于它所产生的美的感受和美的体验。
理解艺术和美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美学的基本概念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美、美感、审美、审美经验、审美判断等。
其中,美是美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美可以是客观的,可以是主观的,也可以是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
美感是人类在感知美的时候所产生的感受,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
审美是指人们对美的感知、认识、评价和欣赏的过程,是一种主客合一的过程。
审美经验是指人们在感受、理解、思考、欣赏美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体验。
审美判断是指人们对美的价值和质量作出的判断,是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艺术的特征和功能艺术具有多种特征和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表现、创造、感染和启迪。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表达情感、思想、精神和价值观念的一种方式,也是艺术家对现实的反映和批判。
艺术的创造力在于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艺术家的创造,艺术作品可以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美的内涵。
艺术作品具有感染力和启迪力,它们可以打动人们的心灵,引发人们的共鸣,启发人们的思考和感悟。
三、艺术的分类和表现形式艺术作品可以分为视觉艺术、音乐艺术、文学艺术、戏剧艺术、电影艺术、建筑艺术、设计艺术等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不同的艺术形式有其各自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段。
例如,视觉艺术主要通过色彩、线条、构图等来表现美的形式和内涵,音乐艺术主要通过声音的组合和变化来表达情感和思想,文学艺术则通过文字的运用来描述人物、事件和情感。
美学
![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a9a7faeaf8c75fbfc77db2c5.png)
第一讲什么是美学2.学科形态“美学之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了第一部美学专著:Aesthetics二.美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一)美学研究的对象1.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
鲍姆加登最早提出了这种观点2.美学是艺术哲学这种观点是黑格尔最早提出的。
3.美学是关于美和艺术的科学。
车尔尼雪夫斯基最早就持这种观点。
4、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
最早源于车尔尼雪夫斯基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含义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指的是在长期的人类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主体(人)要求客体(对象)能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而客体也能够满足主体的审美需要的一种特殊关系。
特征:1.外观形象性2.超功利性。
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却要在功利关系的基础上加以超越,而不以功利目的为目的,从对象的外观形象来获得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快感。
3.审美关系是一种始终饱含着情感的关系。
认知关系要客观、冷静地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和关系。
审美关系就不同了,由外界事物的外观形象必须引起人的某种情感才算是使人与对象发生了审美关系,人最终要对对象作出审美评价,表达出自己的审美态度,也就是要产生丰富的情感为什么美学必须以艺术为中心来进行研究?1.艺术是人类创造出来专门满足人的审美需要的,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集中表现。
2.艺术作品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异时异地的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从而可以做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来研究审美关系。
3.艺术作品经过了一些媒介的物态化过程,便于人们进行把握和研究。
艺术作品就不像人的美感经验那样不易把握,艺术作品总是以具体的物质实体的在及其运动呈现在人们的眼睛、耳朵等五官感觉面前,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感觉器官去欣赏艺术作品,经过进一步的理性分析,以联想、想象和思维的方式去揭示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各种美的形态,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理想。
(二)美学的研究范围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
第一方面是审美的主体,即具有一定审美意识的人;第二方面是审美的客体,即具有某种审美属性或价值的客观对象;第三方面则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作用,即审美的创造。
美学的通俗理解
![美学的通俗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1e6bfc39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f.png)
美学的通俗理解一、引言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美、艺术和审美经验。
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美学可能是一个比较生僻的概念。
本文将从通俗易懂的角度出发,对美学进行解析和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美学。
二、什么是美学1. 美学的定义美学是研究“美”的哲学或科学。
它关注人类对于艺术、自然和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审美价值和体验。
2. 美学的起源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哲学领域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当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开始探讨“什么是美”这个问题,并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
3. 美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艺术是表达人类情感、思想和经验的一种方式。
而美则是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所感受到的一种情感体验。
因此,艺术和美紧密相连,但并非完全相同。
三、审美标准与主观性1. 审美标准的存在虽然美是主观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客观的标准来评价一个艺术作品的好坏。
例如,构图、色彩、线条等都是评价一幅画作的标准。
2. 主观性的重要性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客观标准来评价艺术作品,但是每个人对于美的感受和理解都是不同的。
因此,主观性在美学中也非常重要。
四、美学中的重要概念1. 美感美感指的是人们对于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这种体验可能会因为个人经历、文化背景和个性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2. 审美经验审美经验指的是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这些心理活动包括注意力集中、情感体验和思考等。
3. 艺术形式艺术形式指的是不同类型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特定形式特征。
例如,音乐具有旋律和节奏,绘画则包括线条和颜色等。
4. 美学价值美学价值指的是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审美意义和价值。
这种价值可能是美感、情感或者思想上的启示。
五、美学的应用1. 教育美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从而提高审美素养。
此外,美学也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人们对于美的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
2. 艺术创作艺术家可以通过对于美学的理解来创造更加优秀的艺术作品。
例如,他们可以运用色彩、线条等元素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美学的名词解释
![美学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b8bc74a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9.png)
美学的名词解释美学是一门关于美的研究,涉及到审美经验、审美价值和审美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美学主要研究美的本质、美的标准以及美的感受和评价等问题。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中,美的定义和理解会有所不同,但美学的核心问题始终是人们对于美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评价。
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美感、表现、艺术、审美经验和美的哲学等。
美感是人类对于美的感知能力,是通过感官来感知和享受美的体验。
表现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形式来表达美的方式,可以是绘画、音乐、文学、雕塑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建筑、设计和服饰等。
艺术是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它是人们通过创造和表达来呈现美的一种形式。
艺术包括视觉艺术、音乐艺术、文学艺术、舞蹈艺术等,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人们对于美的理解和创造力。
审美经验是人们对于美的感受和体验,涉及到知觉、情感和理解等方面。
审美经验可以是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也可以是对于自然景观、人物形象等的感受和评价。
审美经验是一种主观体验,不同的人可能因为文化背景、教育经历和个人偏好等因素会有不同的审美评价。
美的哲学是美学探讨的重要内容,它关注对于美的本质和价值的理性分析和探讨。
美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客观存在、形式结构和主观感受等方面。
美的价值涉及到美的权威性和价值感受,既包括对于美的意义和意义,也包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实现。
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描述分析、比较研究、历史研究、实证研究和形而上学研究等。
美学理论的发展和演变也与社会、文化和科技的进步相互关联,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实践。
总的来说,美学研究美的本质、价值和经验等问题,是人们对于美的感知、理解和评价的科学探索,也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实现的重要支持。
通过美学的学习和研究,人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美,也可以为创造和传播美做出贡献。
美学
![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bc591f1ea8114431b90dd85f.png)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的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一)有人说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这样一门学科(二)美学是研究艺术的(此思想来源于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三)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又分两个层次)1.人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这个传统是从十七、十八世纪英国的经验派开始的)2.比审美经验更深一层,以审美心理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
(四)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现象,即处于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现象或审美活动。
对美学研究对象的看法:就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现象或活动,它的前提就一定是人与现实世界发生了审美关系,如果离开了人,根本无所谓美不美。
自然景物在没有人以前无所谓美不美,它们一定是和人发生了审美的关系以后,才有了美的意义。
从逻辑上(而不是时间先后上)说,也就是先有了审美关系,才有了美和不美,也才有了进行审美的人。
所以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同样是审美活动中的现象。
总之,审美现象,背后其实是人和现实展开即人的审美活动。
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对象。
问题:为什么说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和活动。
1.艺术中的审美现象现象——艺术美。
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无论艺术创造或是艺术鉴赏,都是审美活动的不同方式。
艺术美是一种在审美活动中现实地生成的审美现象,而不是游离于人的审美活动,固定不便的美的现象。
(艺术并不是现成的审美对象,艺术的美只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在人与人的审美关系中,才能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
2.自然界的审美现象——自然美。
自然只有对人才有意义,没有人,自然是没有意义的,当然也不审美的意义。
美学名词解释
![美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2b9cc7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9.png)
一、名词解释1.美学: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
它要研究的是人类独有的审美活动和审美现象。
2.劳动说:关于审美起源问题的一种理论,马克思主义持这一观点。
具体而言,包含的观点有:社会实践创造了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人的审美观念是与物质生活方式相适应,由物质生活方式决定的。
原始艺术活动是从原始劳动演化出来的,审美活动是为了表达劳动的喜悦,而且审美活动的内容主要就是劳动生活。
3.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
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4.艺术美:艺术美是指以艺术作品形态存在的审美对象,他是人类专门为了审美而创造的对象。
艺术美是审美的最高形态,具有非功利的性质,它的原型是神话传说和巫术仪式,在文明时代转换为艺术。
5.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活动的一种理论。
巫术活动所创造的艺术具有双重的意义,它既能够增加巫术效果的气氛、情绪与形象的逼真,又能够使这种摹仿的外观创造及情绪宣染将人们带入一种幻觉真实,从而导引出一种愉快的感觉,最终又使之转化为审美愉快,这是,这种源于巫术活动的形象与情绪就脱离了实用的、功利性的目的,获得了独立的意义,不再是巫术,而是艺术了。
但是,如果将巫术作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不妥的,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原始艺术都与巫术有关。
6.崇高:审美范畴的一种。
在欧洲,最早提到崇高的是公元1世纪古罗马时代朗吉诺斯的《论崇高》,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把崇高与美严格区别开来的,是英国的博克,后来,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对其做了全面分析。
崇高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姿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九大美学及搭配原理
![九大美学及搭配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bd8f46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9.png)
色彩与材质
运用中性色和简约的材质, 营造冷静、理性的空间氛 围。
案例分析:现代风格办公环境设计
案例一
某科技公司办公环境设计,运用 现代主义手法打造简约、高效的
办公空间。
案例二
某创意产业园办公环境设计,注重 空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激发员工 的创造力。
案例三
某律师事务所办公环境设计,运用 现代主义设计原则营造专业、严谨 的工作氛围。
05 美学五: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起源、发展及影响
起源
波普艺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后在美国得到广泛发展,是 对当时流行的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叛。
发展
波普艺术家通过运用大众传媒、消费主义和流行文化等元素,将艺 术与生活紧密相连,打破了高雅艺术与通俗文化之间的界限。
影响
波普艺术对后来的设计、时尚、电影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后 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品设计作品
通过分析优秀的产品设计作品,可以了解如何在产品设计 中运用色彩搭配来提升产品的美感和吸引力。
环境设计作品
欣赏优秀的环境设计作品,可以学习如何运用色彩搭配来 营造舒适、和谐的环境氛围,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08 美学八:材质搭配原理
材质种类及其特性介绍
自然材质
如木材、石材、棉麻等,具有天 然纹理和温润触感,能够营造自 然、舒适的空间氛围。
创意波普空间营造方法探讨
空间布局
通过巧妙的空间布局, 如开放式设计、多功能 区域划分等,打破传统 空间界限,营造出自由、 流动的波普空间感。
灯光设计
运用灯光设计来突出波 普元素的视觉效果,如 使用LED灯带、投光灯 等来营造层次感和立体 感。
家具陈设
选择具有波普风格的家 具和陈设品,如造型奇 特的沙发、色彩鲜艳的 挂画等,为室内空间注 入活力和创意。
什么是美学
![什么是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b6530a2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27.png)
什么是美学什么是美学答:从专业的角度来讲,美学实则是哲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二级学科。
美学这个词是由希腊语演变过来的,直译过来的意思是对感官的感受,最开始美学并没有作为一种被研究的范畴出现,也并没有作为一个学科被承认。
直到德国哲学家在自己的著作中将美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研究范畴提出来,第一次提出了审美的概念,之后美学才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位哲学家认为所谓的美学就是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
一、美学是什么美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从古至今给美学下定义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是作为一门需要研究的学科和理论,美学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因此到底美学是什么成为了很多权威学着争论不休的课题,也因此诞生了很多著作,就目前来看,关于美学的定义大体上可以分为这五类:1、美学是关于美的学科。
2、美学是一种哲学的范畴。
3、美学是将审美作为经验论来研究的艺术学科。
4、美学是对美学词汇进行研究的语言分析学科。
5、美学是关于审美的价值学科。
对于美学的定义东西方学者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学术界普遍认为,追求统一的定义对于美学来说是没有必要的,学术界需要根据历史的发展演变来研究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如何被释义的。
二、对美学的诞生有重要影响的著作1、开启美学概念的哲学著作,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
2、开启了审美心理学理论的著作,夏夫兹伯利的《论特征》。
3、开启艺术哲学的巴托的《论美的艺术的界限与共性原理》。
4、对美学语言分析具有升官影响的维特根斯坦的《美学讲演录》。
三、美学研究的对象1、美学研究的对象就是美本身,对于这种观点的人群,美学讨论的主题永远是美的本身,而不是具体的某个事物。
2、美学研究的对象是艺术,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美学是艺术的哲学,近代西方很多美术家都赞成这一观点。
3、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的经验和心里,这种看法认为美学研究的本质还是人,通过对人的心理的研究来结实和研究审美的现象。
美学
![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f4c2d1c72cc58bd63186bdab.png)
1、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根据数的原理来解释美。
还提出了黄金分割说。
2、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中的“大希庇阿斯”篇,就是有史以来第一篇专门研究美的论著。
3、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亚历山大.鲍姆嘉通在1750年出版的一本书《As sthetik》作为美学学科正式诞生的标志。
4、美,除了美化生活的精神功能外,还有许多实用价值。
P7.5、美是什么?影响较大的有四种观点:客观派、主观派、主客观统一派和实践派。
它们各自从某一个特定角度探讨了美的性质,但各有不完满处。
6、客观派:美是客观事物本身的一种自然属性,美在客观。
美的原因就在事物的内部,就像花的红、树的绿一样,是事物自身所具有的性质。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美就是一定数量之间按某种比例关系构成的和谐,如音乐就是由高低、长短、轻重按一定的数量关系构成的。
黄金分割律1:0.618在中国,有人根据《说文解字》中“羊大为美”,从会意的角度,认为羊长得大,肥,就是美,外表美,肉质美。
是说美在事物本身。
意义:看到了美不能脱离客观外物凭空想象,美与事物自身的性质有关。
缺陷:花的美并非人人能认识,某一女子的美也不是人人赞同,“环肥燕瘦”说明美关乎观赏者的主观爱好。
一部小说、一部电影,有人说好看有人说不好看;一首乐曲,有人说好听有人说不好听;月明星稀,有人说美有人无动于衷。
显然美的原因并不仅仅在事物本身,美不是事物自身的自然属性。
美与主体的性质有关。
主观派:认为美在欣赏者主观心灵之中。
主观派认为,美不美完全因人的感觉而定,就象人的口味,有人喜欢甜,有人喜欢辣,喜欢的就美,不喜欢的就不美。
太空的蓝本是无意义的,而我们却觉得它纯洁、冷静、深远;老鹰在天空盘旋,无非是寻找吃食,然而人们却觉得它背负苍天、扶摇直上、气度不凡。
这些都是人的主观感觉意义:强调人的因素,人的意识、人的审美观念、主观感觉对美产生的决定意义。
缺陷:完全排除了美与对象的关系,也说不通。
难道癞蛤蟆的丑,黄莺蝴蝶的美与它们本身的形状、色彩、声音毫无关系吗?我们能反过来说癞蛤蟆是美的或黄莺蝴蝶是丑的吗?显然不能。
美学知识点总结
![美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088e54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e.png)
美学知识点总结一、美学的基本概念1. 美: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但美的概念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中有不同的理解。
在西方哲学中,美通常被视为一种具有艺术性、和谐性和吸引力的特征,但也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如形式美、内在美、功能美等。
2. 美学:美学是对美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学科,涉及到美的本质、规律、价值等方面的内容,旨在理解美的本质和关于美的一切现象。
3. 艺术:艺术是美学的重要对象之一,是艺术家用自己的感知和想象创造的作品。
艺术有多种形式,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建筑等。
4. 知觉和情感:美学也涉及到人类的知觉和情感。
人们通过感知来领略美的存在,而情感则是人们对美的积极评价和热爱。
二、美学的发展历程美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对美的本质和价值都有所讨论。
随着西方哲学的发展,美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东方,中国古代文人也有自己对于美的认识与探讨,如道家、儒家和佛家等。
在18世纪和19世纪,德国和英国成为美学研究的中心。
康德、黑格尔和尼采等德国哲学家对美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重要的美学理论和观点。
而英国的伯克、亨利·霍姆斯和乔治·亚代码等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代美学继续发展,涌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概念,如后现代主义美学、女性美学、跨文化美学等,美学的研究内容也得到了不断的扩展。
三、美学的主要理论1. 审美理论:审美理论是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人们对于美的认知和评价。
包括审美经验、审美情感、审美价值等内容。
2. 艺术哲学:艺术哲学是研究艺术的本质、功能和价值的理论。
包括艺术创作、艺术品的价值、艺术审美等内容。
3. 美学哲学:美学哲学是研究美的本质和规律的理论。
包括美的概念、美的属性、美的原则等内容。
4. 历史美学:历史美学是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美学理论和美学实践的理论。
这些理论和实践反映了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对于美的认知和表达方式。
5. 社会美学:社会美学是研究美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和影响的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美学与哲学的关系:美学与哲学的关系密切。
美的研究对象不是一个科学的对象,而是一个哲学的对象。
美学本身就是一门哲学性质的学科,它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美学的基本问题就是一个哲学思辨性质的问题。
古希腊以来的美学理论探讨都是建立在人们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动基础之上的,是人们审美活动的哲学反思。
美学产生于柏拉图之问:"美是什么?"这里所问的美,不是具体的美的事物,而是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
这种把人的注意力从感性现象引向抽象的本质的方式,遵循了古希腊形而上的哲学传统。
美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其学科框架、理论范式以及思维方式都带有同时代的哲学印记。
另外历史上的大美学家几乎都是大哲学家。
西方现代美学与哲学的复杂关系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美学与哲学难以分割的关系。
西方现代美学所拒斥的其实只是西方传统哲学,它所依附的仍是西方现代哲学。
2.美如何成为学:美成为学的具体性在于美所寓于其中的实体。
(1)西方文化使美学成为学:西方美学有三个基础:对事物本质的追求是第一个基础,也是西方文化形成美学的最早和重要基础;对心理知、情、意的明晰划分是第二个基础,引出了以审美心理为核心的美学;对各艺术门类的统一是第三个基础。
(2)各非西方文化具体接受西方美学体系而从现代文化结构中产生美学。
(3)各非西方文化在承认了美学的基础上在自己的历史中以现在的美学为框架汇集相关资料,构成本文化的美学。
3.美作为学的历史:(1)中国:1949以前,朱光潜的美即距离、直觉、内模仿、移情;20世50年代至60年代,四大派别;1978至今,李泽厚的人类学本体论美学,主体性实践哲学(2)西方(三种走向分裂的美学范式):基本结构内容代表人物地位现象-本质(本体论为中心)从美的本质到所有美的现象,是美的本质与美的具体事物的关系,既体现了古代社会静态结构,又体现了人在审美中不断提升自己柏拉图奠定基础主体-客体(认识论为中心)从美的本质转到美感的本质,从审美客体转移到审美主体,美学中“以人的内心构造和心理感受谈论美”的新潮出现鲍姆加登、康德体系化的近代西方美学一般-典型(美-艺术)从美的本质到各门艺术,感性认识的完善主要体现在艺术上,各门艺术从技术中区分开来,成为统一具有意义的美的艺术而形成了美学的另一种新潮。
鲍姆加登、黑格尔转折4.“自然的人化”在实践活动中成为审美对象:李泽厚认为:美是在人们社会生产实践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中,经自然的人化而产生的。
审美关系是人类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对象性关系。
审美对象(审美客体)也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
5.西方美学的发展过程:西方美学发展过程分为本体论、认识论、语言学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古希腊罗马至十六世纪,在哲学上着重对本体论中的“是”或“存在”进行探究,从而建构了本体论美学;第二阶段从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由于人性、人道主义等的复苏与张扬,从理性主义出发探寻知识、真理等问题,在美学上也出现了认识论转向;第三阶段是语言学阶段,即语言学转向,使语官取代了理性而上升到哲学的王座之上。
经过逻辑实证主义、现象学、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等的发扬,一直延伸到当代前沿思潮中,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对语言的关注即是证明。
可以说,整个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美学均处在“语言转向”的不停变动之中。
6.柏拉图之问(决定每一具体美的事物之为美的美的本质是什么)它使西方产生了美学;改变了关于美的概念,确立了美是什么的思维方式;出现了追求美的悖论。
7.柏拉图之问引发了西方文化的精神困境。
8.美的本质的追求史:(详见笔记)从古希腊到中世纪的美本质观: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普罗丁、托马斯·阿奎那;近代美学的本质观:休谟、博克、狄德罗、康德、黑格尔、车尔尼雪夫斯基、马克思;现代美学的本质观:分析哲学之美本质观、存在主义哲学之美本质观;中国当代美学家在美的本质问题上的论争:主观论、客观论、主客统一论、客观与社会统一论。
9.美的本质是一个假命题:分析美学从命题与事物的对应关系(图像论与美的本质有无意义)、美的词性(美的词性与美的本质的迷误)、美的句型(美的句型与美的意义的迷误)三方面证明了:美的本质问题是一个假问题。
10.言说美的三种新方式:美是一个开放的家族;美存在而不可言说;美在于人与神相遇。
11.美如何存在:语言上讲美是怎样被使用的;实际上讲审美现象究竟是怎样的。
12.美学中的“美”:在柏拉图建立的没血的基本用法中等同于美的本质;在现象学美学中等同于审美对象;在审美现象中,美是审美对象之一,与崇高、悲剧、荒诞对象相对;在审美心理学中美等同于美感。
13.美从何谈起(这本身是一种智慧):从审美现象;从理论。
三种态度三种属性人类基础认识态度知识属性物的物理性功利态度实用属性物的可用性审美态度审美属性物的形象性14.美与美感:美=客体形象+主体美感;美感=客体美+主体快感。
美与美感具有同一性,在形象直觉中,美既等同于(审美特质)美感又不等同于(来源、载体)美感。
它们同时产生于审美过程中,共同存在,不可分割。
有了美感才有美,有了美才能体会到美感。
15.美:基于心理距离(心理距离:即审美态度,人们摆脱现实功利欲念,欣赏关照事物,使事物的形象性从现实中得以独立呈现的态度。
即虚静态度。
虚,排除先存观念,静,排除杂乱欲念)心理距离使人(主体)成为审美之人(审美主体)。
心理距离-加括号-虚一而静:它的功能是双向的,人成为审美主体,物成为审美对象,主体与对象的关系成为纯粹的审美关系。
意味着人从自身的复杂性中摆脱出来,与内部的各种需求、欲望拉开距离;客体的所有非审美属性也被括了起来,只向主体呈现纯形象外观。
心理距离是主体成为审美主体,客体成为审美客体的初始条件。
16.美:呈现为直觉形象(直觉形象近乎等同于形象直觉,一个强调主体,是主体直觉中的形象;一个强调客体,是客体形象呈现在主体直觉中,二者都是主客观的统一。
)美=直觉形象=形象直觉=美感。
直觉形象是主客体完成转换的标志。
17.美:表现为内模仿和移情(1)内模仿:当主体面对客体时,人的直觉会按照客体的性质进行模仿活动。
是人在审美时知觉依据对象的性质状貌进行的身体内部的模仿活动,并由此带来快感。
内模仿是知觉、身体、心理三位一体的运动。
它指出了美感产生的物质载体-身体的内模仿以及内模仿的来源-客体的客观形象。
它讲主体模仿客体,突出了客体的作用。
它还突出了主体与客体的动态联系。
(2)移情:人在审美时设身处地把自我情感和趣味外移投射到对象中,并和对象产生共鸣,达到物我同一的审美效果。
移在客体上面的情感的性质总与客体自身的性质或性质的某方面有同质之处。
移情讲的是主体移向客体,突出的是主体的作用。
移情是主客体的浑然合一。
(3)内模仿和移情的关系:移情是以内模仿为基础的,它从内模仿完结处开始。
内模仿的身体运动必然产生相应的心理情感,将产生的情感投射到客体上面,是客体具有主体内心感觉到的情感,便产生了移情。
18.美:体现为主客同构(1)两个解释系统:西方完形心理学和中国美学的气韵神形理论。
(2)完形心理学:将客体分为三个层面:表现性、骨架结构、轮廓外形。
力的式样来自于骨架结构,存在于完形心理学所讲的任何事物。
它是主客同构的基础。
力是虚而无形的,式样是实而有形的。
完形理论认为:身体运动模仿的是课题的力的式样,这种身体模仿的结果是形成力的式样,正是在主客两者力的式样的同构中,美感(美)产生了。
(3)两种事物只要有内在同构性,就能归于一类;同构强调了主客的同一是内在的同一;同构是交流中的同构。
19.艺术的深度:艺术的深度存在于作品中,只有在人在艺术审美一层层深入中才显示出来,人性的深度蕴于人的内心之中,只有面对艺术作品,在艺术作品的激发中才显露。
没有人就没有办法呈现艺术作品的深度,没有艺术作品人性的深度也无法呈现。
20.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在主体,表现为一种非思想所能穷尽的情味,可感到而难以言说,可意得而难以形求,活的形象不能完全为主题所概括,就形成了象外之象和意外之意,这种韵外之致不是作品自身形成的,是在主体的情味中形成的,只有当主体从思想进入情味时,才能感受带思想所不能穷尽的情味,作品的韵外之致和主题的味外之味同时呈现,相互交汇,重叠交融。
宇宙之境不能为有线的时空所表现才会出现韵外之致。
21.如何理解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相同点:现实和艺术本质上一致。
它们有共同的本源-自然之物;它们具有相同的深度-达到艺术审美中所达到的主客体深度;现实与艺术可以互换。
不同点:现实和艺术的意味不同。
22.美的基本审美类型:(1)美的特征:美具有一切审美对象都有的形象可感性;客体具有物的尺度的完善性(事物的本来面貌和正常尺度以及正常中的优秀者);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美的对象符合人的尺度,与人有由历史实践活动而来的内在同一性。
(2)美的分类:优美、壮美、典雅。
区别空间时间力量性质优美形态娇小缓慢弱柔壮美形体巨大疾速强刚典雅是从世俗的差异中显现出来的,它超凡脱俗,却包含了优美和壮美。
(3)悲的分类:悲态、悲剧、崇高、荒诞。
悲态:由人生失意的沉痛升华为宇宙人生本体询问的感伤情怀。
表现的是对人不能把我的东西的一种顺应、理解,在此基础上超越对象。
悲剧:对不能把握的有形事物的一种抗争,是走向崇高的死,多展现社会冲突、人与人冲突。
抗争、行动、毁灭是悲剧的三要素。
崇高:不仅仅局限在社会或艺术中,可以只是一个场景,是在崇高中走向生。
是人尚未把握的客体,与人的心理内容和感官知觉都产生矛盾冲突的客体。
崇高与人敌对;战胜敌对,由痛感转向快感壮美与人同一;从快感到更大的快感荒诞:最深沉的宇宙人生中的最大矛盾,没有具体的对象,是理性的失败,主体永远不能战胜客体。
(4)喜的分类:怪、丑、滑稽。
怪:对正常的物的尺度的一种变形,集中化、典型化、概括化、简括化、抽象化。
包括事物的变形、事物关系的变形、整个世界图景的变形。
丑:对正常的物的尺度的偏离,畸形。
怪理性产物;主动追求变形丑理性产物;不情愿无奈遭遇滑稽:感性形式出发,是事物、事件、言行不伦不类的组合;内容上是被历史所否定的,它偏离或低于正常的历史尺度。
滑稽的分类:意识到偏离而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偏离;是意识不到自己的偏离,而把偏离作为正常的东西显示出来;明知自己的偏离却要掩盖自己的偏离,甚至炫耀自己的偏离。
23.特定的文化中,审美所包括的内容?24.美学角度如何看待“网络文学”?25.如何理解得有所长而形有所忘?26.郑板桥《题画》27.明确地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崇高”和“优美”对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范畴的美学家是博克。
28.美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之间的关系问题。
29.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