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美学理论范畴

合集下载

审美范畴

审美范畴

刚柔
• 阳刚与阴柔,是中国古典美学的 一对重要范畴。 • 与崇高(或壮美)、优美(或秀美)相当, 但并不完全等同,带有鲜明的汉民族特色。 • 《易》:一阴一阳之谓道。
气韵
• “气”:哲学的宇宙生命本源之“气”、艺 术本体之“气” • “韵”:音乐和谐之“韵”、一切艺术内在 情趣意味之“韵” • 深刻地概括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基 本精神,也反映着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要求。 • 表现:以生动的艺术形象,使其含蘊无限情 趣的勃勃生机,从而给欣赏者造成形有尽意 无穷的审美想象空间。
• 审美范畴 是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美学思想形成 的漫长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并与时代的 文化精神、审美理想、民族心理密切联系在 一起。
• 西方传统美学:优美、崇高、悲剧性、喜剧 性 • 中国传统美学:中和、刚柔、虚实、气韵、 意境
优美与崇高
• • • • • 一、优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 二、崇高的文化内涵 三、崇高的审美特征 四、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五、高尚、圣洁的灵魂美
• 对于康德的崇高 在于体积巨大的 观点,受到后人 的批评。英国的 勃拉德莱在《牛 津诗学讲义》中, 就举了俄国作家 屠格涅夫写到的 麻雀抗拒猎狗的 例子反驳康德的 这个观点。
勃拉德莱F.H. Bradley (1846-1924)
中国美学中与“崇高”范畴有关的论述
• 在我国古典美学中,没有崇高这个审美范畴。 但是与崇高近似的内容在古代的典籍和文学 作品中早就出现了。比如,《易经》把各种 事物归为阴阳两类,相应地,美的事物也可 以分为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即刚性美和柔 性美。“骏马西风塞北”是刚性美,“杏花 春雨江南”是柔性美;苏轼的“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阳刚之美,柳永的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阴柔之美。这里的 刚性美就近似于崇高,而柔性美就近似于优 美或秀美,是一种优雅、秀丽的美。

西方审美现代性的三大范式

西方审美现代性的三大范式

西方审美现代性的三大范式【内容提要】西方审美现代性有这样三种范式:第一是针对古典美学理性、知识主义的价值取向而呈现出来的感性甚至非理性的范式;第二是反对古典美学道德主义的“外在”价值取向而呈现出来的审美独立的范式;第三是针对现代社会种种“异化”现实而呈现出来的用“审美之维”批判现代社会的范式。

关键词】范式审美现代性感性非理性审美独立审美批判西方现代美学虽然流派众多,观点纷呈,但是它超越于古典美学的“古典性”却大致呈现出这样三个比较集中的范式:一、针对古典理性、知识主义而来的感性、非理性主义范式西方传统文明的基调是理性知识主义,理性知识一直是人们的一个最高理想。

正如策勒尔所说:“希腊哲学在公元前6世纪就大胆地并几乎是猛烈地踩出了由神话通向理性的道路。

”[1](p336)充分地信任理性、用理性追求知识、智慧的认识态度是古希腊文明的基调。

德谟克利特只相信理性,在晚年为了认识真理不受感性的影响,竟故意把自己的眼睛弄瞎了,由此可见一斑。

人们问阿拉克萨哥拉一个人活着为什么比不活着好,他说因为活着可以研究天和整个宇宙的结构,可见知识价值取向的第一性。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把理性知识作为最高的标准。

感性在柏拉图那里只是一匹“劣马”,而亚里士多德也认为感性容易犯错误,所以他逃避想象,认为:“如若人以理智为主宰,那么,理智的生命就是最高的幸福。

”[2](p228)柏拉图认为文学艺术引起人情感的“感伤”与“哀怜”,与“真理”隔了三层,所以驱逐诗人。

亚里士多德不驱逐诗人,因为他认为人们看到艺术模仿一个事物之所以感到愉悦,是因为人们能从中想起它就是现实中的“某物”从而获得了知识。

中世纪更是把世俗的感性享受视为罪恶,用绝对理性信仰的禁欲主义和“彼岸”的许诺来压抑感性。

这种理性知识精神随着笛卡尔怀疑一切的“我思”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正如卡西勒在《启蒙哲学》中所指出的,笛卡尔精神滲透了一切知识领域,以致它不仅支配了哲学,还支配了文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社会学。

西方美学总汇

西方美学总汇

西方美学总汇原始时期:人类审美的发展是沿着发现形体——改造物体形态——塑造器物形态的过程进行的。

在设计的产生初期,功能——这一重要的设计理论范畴,此时悄然成为设计的主角,从这一时期的器物造型中可以粗略地看出设计美学的发展取向是围绕着的“功能”这一中心进行的。

古希腊时期:最早提出较有系统的美学思想的,是一些研究宇宙构成的哲学家。

他们认为宇宙是由某种或某些元素,按照一定的“秩序”构成的;人的心灵也是由同样的元素构成的,因之人能够认识世界。

公元前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的秩序、比例和尺度,不仅构成了宇宙万物,而且构成了宇宙的和谐。

美,就是从和谐中产生的。

例如音乐的美,就是由不同长短高低的声音,按照数的比例关系所形成的和谐。

整个宇宙是一曲和谐的音乐。

他们有“天体音乐”的讲法,其他如“黄金分割”、“多样统一”等美学上的形式观念,也是根据数的秩序提出来的。

节奏、对称、和谐等形式观念,是希腊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古罗马时期: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代替希腊城邦,成了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美学思想基本上从古希腊继承下来,以希腊为典范,被称为古典主义。

罗马时期的美学家,主要代表人物有贺拉斯、郎加纳斯和普罗提诺等。

郎加纳斯的《论崇高》从哲学的高度来探讨,认为崇高的风格来自伟大的思想,而伟大的思想又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它把文艺创作从重视形式技巧,转移到重视精神修养。

”。

《论崇高》仍然没有超出古典主义范围。

普罗提诺他和柏拉图一样,都把美看成是超现实的精神性的东西。

但他不同于柏拉图,他承认物质世界呈现于感官的美,虽然感官的美的源泉仍然是理念。

普罗提诺不同意把美看成是比例和对称的希腊传说观点。

他认为,有些对称的东西固然是美的,但有些单一东西,如阳光,也是美的。

而且同样一张对称的脸,有时美,有时丑,美的原因不在于对称,而在于能够赋予事物形式的心灵,在于来自神那里的理性。

普罗提诺把美学导向了神学唯心主义,从而为中世纪的美学思想开启了先声。

西方现代美学理论范畴

西方现代美学理论范畴
对后世影响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美学对后来的哲学、文学和艺术批评 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在探讨人的存在意义方面。
伽达默尔及其解释学美学
01
伽达默尔简介
伽达默尔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和美学家,解释学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02 03
解释学美学观点
伽达默尔认为,艺术作品的意义不是固定的、客观的,而是随着时代、 文化和接受者的不同而变化。解释者通过自己的前理解来理解艺术作品, 这种理解是主观的、相对的。
20世纪初至中期
现代美学逐渐形成和发展,以胡塞尔的现 象学、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等哲学思想为 背景,形成了不同的美学流派和理论。
Part
02
现代美学的主要流派
表现主义美学
强调艺术是情感的表现, 是艺术家的内心世界的外 化。
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表现 情感,而不是模仿或再现 现实。
主张通过艺术来揭示人类 情感的本质和内在心理状 态。
新媒体艺术的跨学科性
分析新媒体艺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点,如计算机科学、信息学、 人工智能等,挖掘新媒体艺术的潜力和可能性。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美学思考
探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对美学领域的影响,分析这些技术所 创造的全新审美体验和艺术形式。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对后世影响
贝尔的形式主义美学对现代艺术创作和美学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尤 其在绘画和雕塑领域。
苏珊·朗格及其符号学美学
苏珊·朗格简介
01
苏珊·朗格是20世纪美国哲学家和美学家,符号学美学的代表人
物之一。
符号学美学观点
02
朗格认为,艺术是一种符号,这种符号能够表现人类的情感和
经验。艺术的本质在于通过符号来表现人类的精神世界。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审美经验”范畴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审美经验”范畴
的 审 美 经 验 现 象 。本 文 的 “ 美 经 验 ” 畴 基 本 上 审 范 以 1 8世 纪 作 为 研 究 起 点 。
“ 美 经 验 ” 畴 的 建 构 : 理 学 分 析 审 范 心
以洛 克 、 夫 兹 博 里 、 加 兹 、 奇生 、 谟 、 夏 荷 哈 休
博 克 等 人 为 代 表 的英 国 经 验 主 义 美 学 以 培 根 的 经 验 主 义 和 霍 布 斯 的 经 验 心 理 学 为 哲 学 基 础 , 审 把
以来 , 美 反 映 问 题 , 审 美 经 验 问 题 , 艺 术 的 审 或 在
定 、 放 和 对 痛 苦 的超 越 。尽 管 其 审 美 内 涵 中包 含 释 着 形 而 上 之 内容 , 仍 是 以 审美 经 验 为 其 基 础 。 但
“ 美 经验 ” 畴 的发 展 : 审 范 实 用 主 义 描 述 与 现 象 学 还 原
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 键 词 审美经验
建构
发展
解构 重构
现代美 学 的 重 大变 化 之 一 , 是 “ 美 经验 ” 便 审
的探 讨取 代“ 本 质 ” 追 问 成 为 主流 话 语 。 “ 美 的 审 美 经 验 ” 个 含 义 宽 泛 而 又 含 混 的 概 念 , 涵 缺 乏 是 内 严 格 限 定 , 延 又 极 为 模 糊 。 用 来 称 呼 这 种 特 殊 外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 审美经验” 范畴
李春媚
内容提 要
现代美学 的重大变化之 一, 便是“ 审美 经验” 的探讨 取代“ 本质” 美 的追 问成 为主流话 语。“ 审
美经验 ” 是个含义宽 泛而又含 混的概念 , 内涵缺乏严格 限定 , 外延又极为模 糊。西方“ 审美经验” 范畴经历 了建 构、 发展、 解构 与重构 的历史嬗 变 , 愈益从抽 象化一具 体化一 多元化 ; 由分离 式的有距 离的静观一 介入 式 的积 极参 与; 由自律 、 非功利 、 狭义 、 限定一 他律、 多元 、 实用 、 日常。审美经验 的研 究也逐 步超越 艺术 问题 , 而涵盖

西方美学

西方美学

人本主义美学思潮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美学思潮是从19世纪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论美学发源的,具有浓厚的情感和非理性色彩。

主要包括直觉主义、表现主义、形式主义、精神分析主义、存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心理学、现象学美学等等。

(一)表现主义美学表现主义美学是现代西方美学思潮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美学流派之一,其创始人是现代西方著名美学家、意大利著名学者克罗齐,另一位重要理论代表是当代英国著名理论家科林伍德。

克罗齐(1866-1952)《美学原理(纲要)》。

直觉即表现。

语言就是艺术,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不是功利的活动,不是道德活动,不是概念的或逻辑的活动,艺术不能分类。

其中艺术内容等于个人的瞬间情感,艺术形式等于表现着情感的意象。

科林伍德:《艺术原理》。

艺术是种富于想象力的情感的直接表现。

人人都是艺术家。

艺术是借助于想象活动而实现的经验认识形式。

真正的艺术却在于表现情感。

艺术是社会的良药,它为社会治疗最麻烦的心病,即意识所受到的腐败堕落。

”阿诺·理德:《美学研究》。

“美是完美的表现”“当一定的客体对于想象而言完美地表现了意义(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意义)时,我们就说它的表现是完美的。

在这种情况下,形式就变成为整体和意义的一个部分,这种复杂的自我完成的表现,我们就称之为‘美’。

”表现主义美学的基本观点是:美是对主体情感的成功表现,是纯粹主观的、精神性的直觉;它存在于人的思维形成概念之前,并且以抒情为根本特征;艺术的根本目的在于表现主体的情感,它是主体纯粹的想象,既不是有用的、善的东西,也不是诗人愉悦的东西;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发挥其想象力表现直觉而成为艺术家。

(二)直觉主义美学柏格森(1859-1941法国)《时间与自由意志》《物质与记忆:身心关系论》《笑的研究》《形而上学导论》《创造的进化》《生命与意识》《道德与宗教的两个起源》。

他提倡直觉,贬低理性,认为科学和理性只能把握相对的运动和实在的表皮,不能把握绝对的运动和实在本身,只有通过直觉才能体验和把握到生命存在的“绵廷”。

美学——“丑”

美学——“丑”

从根本上说,“丑”是一个现代美学范畴,从古希腊一直到十九世纪,探讨美的本质和本体一直是美学研究的中心课题,在十九世纪中叶这一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丑越来越受到美学研究者的关注。

由于受到西方美学的影响,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刘东发表的《西方的丑学——伦感性的多元取向》开启了国内美学界关注“丑”的先河,随后,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美学中的“丑”这一领域。

截至目前国内美学界对“丑”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

当代学界普遍认为丑孕育并发展于近代,丑的产生于崇高有关:丑与优美、崇高、喜剧等一样都属于“感性学”范畴,人们长期认为“美学”概念将“感性学“狭隘化,以至于“丑”在美学中一直处于被拒绝或陪衬的地位;更进一步,“丑”在美学上长期被边缘化,这与西方美学背后源远流长的理性主义传统有关。

随着理性传统受到质疑,和反叛以及非理性主义精神的崛起,丑成为现代西方美学的核心范畴,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现代西方美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真善美相统一观念,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美学观。

真、善、美哉美学上相分离,现实中丑的、道德上恶的东西不仅广泛、招摇地进入美学,而且在美学上被认为是美的东西。

正视丑,审视丑,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与痛楚;或者在丑的世界里笑傲沉醉。

丑本身具有独立价值,现代西方美学以丑为美。

在西方美学史上“丑”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自十九世纪末叶“丑”上升为一个独立的美学范畴直至其极端形式“荒诞”的最终形成,颇受理论家的关注。

因此,对现代西方美学和艺术理论中有关“丑”的观点进行纵向梳理,清晰地展现这一概念流变发展的整个过程,努力做到系统、清晰地阐释西方现代美学中的“丑”这个概念,从总体上进行历史定位。

这对填补西方现代范畴美学中“丑”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有一定的价值,进而启迪人们如何正确地理解现代西方艺术文化中大量出现的丑现象。

现代西方美学中“丑”的概念嬗变丑概念早已存在,它与人类的审美活动是相伴相生的,然而在古典美学中,它仅仅是审美活动的一个组成因素,是作为美的陪衬、附庸、影子而存在的,美学家只有在论述喜剧、优美、悲剧、崇高等其他范畴时才附带提及到丑,丑在美学理论中并没有其自身的一席之地。

精选]第七章审美的范畴——崇高论

精选]第七章审美的范畴——崇高论

这段话表明,崇高的效果是能 够唤起人的尊严和自信。人天生 就有追求伟大、渴望神圣的愿望 。在崇高的对象面前,人感到自 身的平庸和渺小,人奋起追赶对 象、征服对象、超过对象,从而 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这个过 程中体会到一种自豪。
朗吉弩斯关于崇高效果的观点对后人产生很大
的影响。例如,18-19世纪德国美学家黑格 尔写道:“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 、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 他自己底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 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
朗吉弩斯的“崇高”范畴的 提出以及对崇高效果——“狂喜 ”的强调,在美学史上具有重大 的意义。它标志着一种转变,这 种转变在艺术创作中是由理智向 情感的转变,由规范法则向精神 实质的转变,对艺术作品的分析 由抽象的理论探讨转变为具体作 品的分析和比较,在创作方法上 则由平易清浅的现实主义转变为 追求宏伟的精神气魄的浪漫主义
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
,把崇高分为两种:数量的崇高主要涉及体 积,比如暴风雨中的大海、荒野的崇山峻岭 、埃及的金字塔和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等等 。力量的崇高指巨大的威力,同时我们心中 有足够的抵抗力和这种威力抗争。康德这里 说的“另一种抵抗力”,是指人的勇气和尊 严,因此,是一种道德情操。对于康德的崇 高在于体积巨大的观点,受到后人的批评。
自然界中的崇高对象比如狂风暴雨电闪雷鸣高山大海等它们的崇高不仅在于体积形态和色彩等自然性质还因为它们曾经对人类构成严重的威胁和挑战人类与它们做过长期激烈的斗争它们的崇高表现了人类与之相冲突相抗衡的痕迹它们以惊人的自然威力摧毁一切的气势和某种神秘气氛构成崇高而与此不同朱先生以移情说解释崇高
第七章 审美的范畴—“崇高”论
高的事物有共 同的特点,就 是可怖。

美学基本范畴

美学基本范畴

美学史上关于崇高的主要观点:
▪ 西方最早提出崇高这一概念的,是古希腊 的朗吉努斯。是文章风格上的崇高、修辞 学上的崇高。为什么呢?当时修辞是他们 日常工作的需要。论辩在古希腊的社会生 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怎么样能够战 胜论敌就很重要。所以,非常重视辩论的 修辞效果。
▪ 最早从美学上对崇高进行研究的,就是大 工业革命之后的事情了。18世纪英国美学 家博克。我们不是第一次提到这个人物了。 《论崇高与美》一文,区分了崇高与优美。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博克认为“美感以 快感为基础”,崇高感是“以痛感为基 础”。
第五章 美学基本范畴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什么叫范畴?
▪ 什么是范畴?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普遍 本质的概括和反映。概念也是对本质的概 括和反映,但是概念更具体、更细致、相 对来说范畴更为基本,更为核心,自然也 就更为的重要。美学范畴就是人们对于美 的现象形态的认识和把握。
一、西方美学基本范畴
▪ 优美:这是人类最早把握的一种美学形
崇高与壮美的区别:
▪ 它们都是一种雄伟壮阔的美。 ▪ 崇高包含了丑、强调恐怖、神秘,是矛盾
对立的状态。壮美则是一种单纯的雄伟或 者壮阔,不含有丑的因素,仍然属于和谐 美。 ▪ 从美感上讲,壮美给人的是一种单纯的昂 扬、振奋。但是崇高则往往伴随着恐怖和 痛苦。
一、西方美学基本范畴
▪ 悲剧:作为美学范畴的
▪ 只有到了康德这里,崇高才具有了深刻的哲 学内涵。康德从哲学上充分揭示了崇高与美 的区别,从而真正确立了崇高在美学中的独 特地位。他认为,美是一个不确定的悟性概 念,崇高却是一个理性概念的表现。他还认 为美的愉快是跟质相连,而崇高主要涉及量。 因此,一个是数量的无限巨大的崇高,如崇 山峻岭、大海、天空。一个是力量的无限巨 大的崇高,如火山的爆发、暴风骤雨 。

西方现代美学理论范畴

西方现代美学理论范畴
桑塔耶纳教导一种形而上学,或者是他称为的自然主义或唯物 主义。作为自然主义的美学家,桑塔耶纳的美学思想体现了西 方美学在二十世纪前后的某种过渡性。一方面,他仍然注意到 美的本质等美学的形而上问题,严肃地讨论美的定义问题,并 得出了自己的见解,这和其他一些二十世纪的西方美学家如后 来新自然主义美学家托马斯•门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另方面, 桑塔耶纳又从自然主义的特定立场出发,大量地、具体地、详 尽地、有时是相当芜杂甚至矛盾地阐释了审美与艺术的方方面 面的重要问题。他的学术思想,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具体观点 对于我们无疑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J.杜威的实用主义美学 最为重要。
现代美学与古 典美学的区别 古典到现代的
转折点 现代美学理论
概述
桑塔耶纳
20世纪的美学讨论也许可以说,是从内德托克罗齐开始 的,他无疑是我们时代最有影响力的美学家。他半个世 纪中不断地在美学与批评问题方面的努力,给每个严肃 是思考过这些问题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我们来看看在他之后或者同一时期现代其他流派的 美学理论。 第一,桑塔耶纳和杜威
考察了艺术相继发生的形式并表明了这些艺术形式的发展阶段 的全部完成,它把它们埋葬起来,而哲学为它们写下了 碑文。” 克罗齐“直觉 ———表现”理论的核心,就是要从理论上确立 艺术的独立地位,是直接针对着古典美 学的理性至上原则及艺 术消亡论而来的。对于古典美之上是不可能的。” 学关于艺术
受理性支配的观点,克罗齐运用他自己创立的“度的理论”的逻 辑方法,去处理象艺术与哲学这种不是“相反”而是“相异”的 概念,提出了全新的艺术独立原理:直觉的知识 艺术 作为低的度, 是可以脱离
现代美学与古 典美学的区别
布莱尼茨 鲍姆嘉通
古典主义美学
第一.理性主义美学 理性主义美学是18世纪在德国以G.W.莱布尼茨、C.沃尔夫

现代西方美学思潮简介

现代西方美学思潮简介

《现代西方美学思潮简介》讲义一、19世纪西方美学19世纪的西方美学呈现多层面、多向度发展的趋势,流派繁多,观点纷纭。

(一)传统美学的延续1、理念说——黑格尔(1770-1831)《美学》、《精神现象学》、《历史哲学》。

“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美的生命在于显现”。

“理念的最浅近的客观存在就是自然,第一种美就是自然美”。

艺术发展经过三阶段: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

“性格就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

2、现实主义美学——车尔尼雪夫斯基和别林斯基别林斯基(1811-1848):《文学的幻想》《智慧的痛苦》《艺术的概念》《论普希金》《给果戈理的信》。

“艺术是宇宙的伟大理念在它的无数多样的现象中的表现”,“活得最长久的艺术作品都是能把那个时代中最真实、最实在、最足以显出特征的东西,用最完满最有力的方式表达出来的”;理想的诗“按照自己的理想来改造生活”,“理想的诗须与情感协调”,现实的诗“按照生活的全部真实性和赤裸的面貌来再现现实”;“诗人要在今天达到成功,单凭才能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时代精神中的发展”;“熟识的陌生人”,“每个人物都要用他所属阶层的语言来说话”;现实美在内容而不在形式,“在诗里生活比在现实本身里还显得更是生活”,“(小说中)这些事实既然提升到理想,即洗净了一切偶然的和个别的东西,就比现实本身还更真实”,现实高于艺术,艺术高于现实。

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俄国文学果戈里时期概况》、《列·尼·托尔斯泰伯爵的〈童年〉、〈少年〉和战争小说》等。

“美就是生活”。

“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二)现代美学的前奏1、社会学派——丹纳(1828-1893),认为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种族、环境和时代。

“美学本身便是一种实用植物学”,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艺术家家族的杰出代表,而在艺术家家族背后还有更广大的群众“在艺术家四周齐声合唱”;“每个人在趣味方面的缺陷,由别人不同的趣味加以补足,许多成见在互相冲突之下获得平衡,这种连续而相互的补充,逐渐使最后的意见更接近事实”,最终形成艺术欣赏的客观标准。

现代西方神学美学与康德审美理论

现代西方神学美学与康德审美理论

收稿日期:2008-06-11作者简介:雷礼锡(1968-),男,湖北天门人,襄樊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美学。

现代西方神学美学与康德审美理论雷礼锡(襄樊学院 美术学院,湖北 襄樊 441053)摘要:康德审美理论是其批判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康德审美理论所蕴含的深刻神学意涵对西方现代神学美学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如巴尔塔萨、海德格尔、谢瑞等重要代表人物的神学美学思想无不与康德审美理论存在密切联系。

关键词:神学美学;康德审美理论;现代西方美学中图分类号:B83;I 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854(2008)07-0038-0620世纪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内容就是神学美学的兴起。

神学美学并非西方现代美学发展的一个流派,而是以神学视角思考和讨论美学问题而形成的重要理论形态。

从事这种研究的人,既有一般的哲学家、美学家,也有包括基督教与天主教在内的神学思想家。

他们继续关注美学的本体论问题研究,并将美的本质与审美活动的终极旨归同“终极存在”(或上帝)联系到一起,从而在现代美学研究中美的缺席这一背景下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

如巴尔塔萨的神学美学体现出通过“美学”通达整个神学的意图;海德格尔与神学美学的关系在于借助神学实现其哲学与美学的思考;而谢瑞的神学美学表明意欲通过神学美学学科建构的努力来促成神学的现代发展,并发挥神学美学对西方现代美学的参与意识和建构作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西方现代神学美学的三位代表人物都与康德审美理论存在程度与性质不一的关联,既表明康德美学思想对西方现代神学美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见证了康德审美理论至今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价值。

本文就通过巴尔塔萨、海德格尔、谢瑞等西方现代神学美学代表性人物来讨论康德理论的影响力。

一、巴尔塔萨与康德巴尔塔萨(Hans U rs Von Balthasar )是一位瑞士神学家,是公认的西方现代神学美学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现代西方美学史知识点总结

现代西方美学史知识点总结

现代西方美学史知识点总结美学是研究美、艺术、审美以及美的产生和认知过程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其中包括了从古希腊以来的美学思想,还有近代西方美学的各种流派和理论。

这篇文章将总结现代西方美学史的知识点,包括美学的起源和发展、各大美学主义流派、重要美学家及其思想等内容。

一、美学的起源和发展1. 古希腊美学思想古希腊是美学思想的起源地之一,最早的美学思想家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认为美是超越世俗、永恒的理念,其中的美是“真、善、美”三者的一种表现。

亚里士多德则强调了审美的主观性,他认为美是一种激起愉悦情感的东西,并提出了模仿论和认知论的美学观点。

2. 文艺复兴时期美学思想文艺复兴时期是艺术与美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兴起了人文主义思潮,艺术家们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提倡以人为本的审美观。

莱昂纳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在这一时期对人体、光影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后来的美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3. 近代美学的形成17、18世纪是近代美学的形成阶段,启蒙运动的兴起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审美的普遍规律和原则。

在这一阶段,耶尔·怀尔斯、培根、洛克等哲学家对美的本质和审美判断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逐渐形成了近代美学的基本体系。

4. 现代美学的发展19世纪以来,现代美学逐渐形成并开始独立于哲学。

康德提出了美的主观普遍性和客观普遍性的观点,弗洛伊德则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了审美的心理机制。

20世纪以来,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新的美学思潮不断涌现,使得美学的研究领域更加丰富多样。

二、各大美学主义流派1. 形式主义美学形式主义美学强调艺术作品的形式和结构,认为作品的内在形式决定了其审美效果。

20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派对文学和艺术的形式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影响了后来的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美学思潮。

2. 实证主义美学实证主义美学强调对艺术和审美现象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分析,试图通过客观的方法探寻审美的规律和原则。

西方美学范畴

西方美学范畴

西方美学范畴美学是一门研究审美和艺术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作品本身,还包括审美经验和美的理念。

在西方文化中,美学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影响了西方艺术、文学、音乐和哲学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西方美学的几个重要范畴。

1.审美观念审美观念是指对美的看法和主观评价标准。

西方美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审美观念。

例如,古希腊的美学观念强调对称、和谐和理性,而罗马时期的美学更注重表现力和情感。

在18世纪的启蒙时代,审美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启蒙思想家认为艺术应该追求真实、自由和个性。

这些思想对后来的浪漫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美学的观念则更加多元化,在20世纪的当代艺术中,审美观念的多样性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2.美的表现形式在西方美学中,有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

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审美规则和表现手法。

在绘画中,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注重透视和人体构图,而印象派则更加关注光线和色彩的变化。

西方音乐中,巴洛克音乐追求繁复和对位法则,而现代音乐更加注重对声音的实验和拓展。

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其审美规则,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审美体验和文化阅读方式,在西方艺术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美学哲学美学哲学是对美学理论进行系统化和深入研究的学科。

西方美学哲学涉及的范围包括美的本质、美的概念、审美经验以及艺术的价值和功能等问题。

从古代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现代的康德、海德格尔和德里达,西方哲学家们一直探索着美的真谛和艺术的意义。

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如对美的定义、审美经验的解释和艺术的社会作用等。

美学哲学的发展促进了西方美学和艺术的繁荣,并为人们对美感的理解提供了理论基础。

4.美学批评美学批评是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作品的形式、内容、技巧和所传达的思想等方面。

西方美学批评有许多流派和方法,如形式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后现代主义批评等。

每种批评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价值观和分析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美学的概念

美学的概念

〖美学的概念〗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由于美学研究的方法是多元的,(既可以采取哲学思辩的方法,也可以借鉴当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比如经验描述和心理分析的方法、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方法、语言学和文化学的方法等),——美学只是包括“哲学思辩”,不应该“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再者,“美”本身是人的一种感觉,不同的人对美有不同的感受,通常连思辩都用不着。

所以,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独立的学科。

(江竟瑞)〖词语来源〗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

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

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通首次使用的。

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直到19世纪,美学在传统古典艺术的概念中通常被定义为研究“美”(Schönh eit)的学说。

现代哲学将美学定义为认识艺术,科学,设计和哲学中认知感觉的理论和哲学。

一个客体的美学价值并不是简单的被定义为“美”和“丑”,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类型和本质。

〖发展历史〗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是从德国十八世纪的鲍姆嘉登开始的,但它的产生建立在自古希腊以来历代思想家关于美的理论探讨之上,是以往美学理论的体系化、科学化。

而古希腊以来的美学理论探讨又建立在人们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动基础之上,是人们审美活动的哲学反思。

因此,我们要了解美学就必须回到它的源头去,开始一次美的旅行。

考古学和艺术史告诉我们:人类自脱离动物以来就开始了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动。

20世纪英美美学原理的对象和范围共3篇

20世纪英美美学原理的对象和范围共3篇

20世纪英美美学原理的对象和范围共3篇20世纪英美美学原理的对象和范围120世纪英美美学原理的对象和范围20世纪英美美学是指在20世纪期间涌现出来的一批美学理论和美学思想,这些理论和思想主要起源于英美国家的美学家和哲学家的探索和研究。

与欧洲大陆美学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更侧重于实用性和实践性,并强调文化多样性和个体主义。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20世纪英美美学的对象和范围:主题研究、思想流派和当代应用。

1.主题研究主题研究是20世纪英美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主要涉及艺术、审美和美的概念。

其中,艺术的研究包括艺术作品的定义、特点、形式、风格、意义和价值等;审美的研究包括美的概念、原理、感受和反应等;美的概念的研究主要是关于人们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以及美与其他概念的关系等。

主题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影响深远。

其中,美学家Croce主张艺术是表达情感的语言,美学家Dewey强调艺术与社会的关系,美学家Bell强调艺术的独立性,而美学家Santayana认为艺术是“颠覆文化的工具”。

2.思想流派20世纪英美美学主要有三个思想流派:形式主义、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

这三种流派代表了不同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反映了当时的哲学和文化趋势。

形式主义是20世纪初期出现的一种美学观点,主要强调艺术作品的形式和结构,忽略艺术作品的内容和主题。

代表人物为Bell。

实证主义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其关注点是考察人们的艺术灵感和审美体验,并试图通过科学方法来验证艺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代表人物为Hempel。

实用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的一种重要的美学思潮,其思想源于哲学家Dewey的实验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

实用主义美学认为,艺术和美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

代表人物为Dewey。

3.当代应用20世纪英美美学理论和思想在当代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启示作用。

例如,在广告和市场营销领域,人们运用美学原理来提升产品的吸引力和销售能力;在教育领域,人们运用美学原理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在文化交流和认知领域,人们运用美学原理来加深人们对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东西方美学理论比较

东西方美学理论比较

东西方美学理论比较美学是研究艺术和美的学科,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体系给美学理论带来了丰富的多样性。

东西方美学理论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方法,本文将比较东西方美学理论的异同,探讨它们对人们审美体验的影响。

1.东方美学理论东方美学强调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注重个人与自然的融合。

在中国,美与道德、伦理有着密切的关联。

美不仅仅是外表的表达,更是一种内在的境界。

中国美学强调审美的哲学思考,将美与道德、伦理相结合,追求“大美”的境界。

日本的美学理论强调对细节的关注和完美的追求,其中“wabi-sabi”是一种独特的审美观念,强调不完美中的美。

它赞美那些不规则、不对称、经历岁月痕迹的事物,认为它们能够传递出一种深远而内敛的美感。

2.西方美学理论西方美学理论注重理性和逻辑的思考,追求对美的形式和规则的探索。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形式论”强调对艺术形式的研究,认为美即是合乎自然法则的形式。

而德国哲学家康德则强调审美的主观体验,认为美是一种对客观现实的情感反应。

西方现代美学理论中的“表现论”注重作品本身的独立性和独特性,认为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表达。

西方还有后现代主义美学的发展,强调对传统美学观念的颠覆和拓展。

3.东西方美学的对比东西方美学理论在一些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首先是美的定义和目标的不同:东方美学更偏向于内在的修养和心灵的和谐,而西方美学更注重形式的探索和观念的表达。

其次是审美观念的不同:东方美学更强调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追求“大美”的境界;而西方美学更强调对艺术形式的研究和对主观情感的反应。

然而,东西方美学理论也有一些共同点。

首先是对人类情感和经验的关注: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美学,都试图通过艺术和美的体验来探索人类情感和生活经验。

其次是对艺术作品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重视: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认可艺术作品的独特性和独立性,将其视为艺术家内心情感的表达。

东西方美学理论有着各自独特的观点和方法,它们对人们的审美体验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美学基本范畴

美学基本范畴

2021/2/11
9
美学史上关于崇高的主要观点:
▪ 西方最早提出崇高这一概念的,是古希腊的 朗吉努斯。是文章风格上的崇高、修辞学 上的崇高。为什么呢?当时修辞是他们日常 工作的需要。论辩在古希腊的社会生活中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怎么样能够战胜论 敌就很重要。所以,非常重视辩论的修辞 效果。
2021/2/11
2021/2/11
14
崇高与壮美的区别:
▪ 它们都是一种雄伟壮阔的美。 ▪ 崇高包含了丑、强调恐怖、神秘,是矛盾对
立的状态。壮美则是一种单纯的雄伟或者 壮阔,不含有丑的因素,仍然属于和谐美。 ▪ 从美感上讲,壮美给人的是一种单纯的昂 扬、振奋。但是崇高则往往伴随着恐怖和 痛苦。
2021/2/11
15
2021/2/11
1
一、西方美学基本范畴
▪ 优美:这是人类最早把握的一种美学形态 。
▪ 西方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谐的统一,把杂 多导致同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
▪ 中国古代同样认为美在于“和”。史伯: “和五味以调口”、“和六律以聪耳”。
2021/2/11
2
优美的基本特征——和谐
▪ 首先,表现为感性形式的和谐统一。 ▪ 其次,表现为内容的完整统一。 ▪ 再次,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 最后,主客体关系的和谐统一。
2021/2/11
32
滋味:
▪ 滋味直接起源于钟嵘的《诗品》。但是,以 味论美却是中国人很早就有的传统。钟嵘 的味论,从创作和欣赏两个方面强调了文 艺的审美特征。从创作方面来说,没有必 要过多的政治伦理道德,而要注重是否具 有审美感染力。从欣赏方面而言,也不必 要被动的接受它的教诲,而是要去品尝它 特有的美。
▪ 第二层则更加深化,不仅指精神面貌,还包括了 人的智慧、才情、个性等等。简单的说就是包含 了人格的诸方面,同时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要 达到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现代美学理论范畴
现代美学与古 典美学的区别
古典主义美学
第一.理性主义美学 理性主义美学是18世纪在德国以G.W.莱布尼茨、C.沃尔夫 和A.G.鲍姆嘉通(1714~1762)为代表的美学思想,是与英国 经验主义美学相对立的思潮。莱布尼茨认为感觉经验靠不住, 不可能给人们带来永恒的真理。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永恒真 理,应当来自“理性的永恒法则”。而“理性的永恒法则”则 来自人内心的“天赋观念”。而尔夫把莱布尼茨的哲学通俗化 了,在美学思想方面,他特别提出了“完满性”的概念,认为 美在于一件事物的完满,一件事物要完满,必须符合该事物的概 念,而它之所以能产生快感,则在于它符合人的主观目的。 第二.哲学上的唯心主义 从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于1790年出版,以后席勒写《审 美教育书简》、谢林写《艺术哲学》,到黑格尔的《美学讲演 录》3卷于1838年全部出齐,标志了德国古典美学发展的全盛时 期。德国古典美学力图把经验派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派的先天理 性统一起来和调和起来。康德的美学,是要为感性经验中快与 不快的感情寻求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先验理性原则。他所说 的“判断力”,就是指给特殊的感性事物寻求普遍规律的反思 判断力。席勒作为审美观照与艺术创造的“游戏冲动”,也是 “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的统一与和谐。黑格尔关于“美 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著名论断,更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现代美学与古 典美学的区别 古典到现代的 转折点
第二,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马克思制定的辩证唯物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中:艺术像其他 高等的活动一样,从属于文化上的“上层建筑”或者统治阶级 的意思形态,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到: 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绝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 展成比例呃的,因而也绝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 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例如,拿希腊人或者莎士比亚同现 代人相比。 但是后来变迁成:在某种意义上,艺术总是以一直“现实的反 映“这个结论引自列宁的人生论立场。认为艺术是一种认识方 式。 事实上,正如穆洛夫斯基所指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在每 个关键的阶段都是在于其他的和相反的是想线索对话中得到发 展的。最初是反黑格尔主义,后来是反对克罗齐主义者和形式 主义者。马克思的辩证地吸收这一适用于其他地方的方法也对 则一发展也适合。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美学更有其独特性。
布莱尼茨
鲍姆嘉通
现代美学与古 典美学的区别
康德
以康德为奠基人、以黑格尔为集大成者 的古典美学,不仅是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美学思 想发展的一个高 峰,也是古希腊以来欧洲美学 思想的全面而系统的总 结。当黑格尔那无所 不包的庞大体系,随着“绝对理念”的最终显 现而宣告封顶完工的时候,古典哲学的发 展也 就因为达到了巅峰而无以为继了。古典哲学 的终 结,同时也就宣告了古典美学发展过程 的完毕与转换方向的开始。由于古典美学既 取得了巨大的历史功绩,又存在着深刻的内在 矛盾,这便使得古典美学的转 折呈现出三大方 向。
现代美学与古 典美学的区别 古典到现代的 转折点
第三,艺术作为独立之物———克罗齐美学。
艺术与哲学、宗教等的关系如何,它是否具有独立 的地位,这是 美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任何一个美学 体系最终都会对之作 出明确的回答。克罗齐因此幽默 地评说道:“艺术、宗教、哲 学以这种方式或那种方式来 摆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在这个 问题上,同前两个转折方向相比,克罗齐所实现的转折方向与古 典美学的关系最为紧密,其针对性也最为明确、最为直接。古典 美学虽然缺乏实践原则,却暗含着一个贯彻始终的理 性至上的 原则。在划定知、情、意的范围以及给美学规定特定的研究对 象的时候,在研究美的特征、艺术的特征的时候,尤其是研究主 体在创造艺术品的过程中思 维状态的特征的时候,它对艺术的 特殊性以及独立性 的强调,比此前任何一个时期的美学研究都 要多,克罗 齐因此不仅称赞康德是“发现、解决或接近带来解 决美学科学问题的人,”更称赞黑格尔“对新学说作出了自己的 贡献。”但是,在理性至上原则的支配下,尤其是在黑格尔以 “绝对理念”为核心的哲学、美学体系中, 艺术独立的程度始 终都被控制在以受理性支配为前提的范围内。克罗齐对此最为 不满,认为康德的美学理 论,“没有从理性主义的禁锢中脱离出 来,也根本不可 能脱离出来。” 而在黑格尔那里,理性对艺术的 支配, 表现得更为直接:“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艺术则 是 “绝对理念”自我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
现代美学与古 典美学的区别 古典到现代的 转折点
20世纪的美学讨论也许可以说,是从内德托克罗齐开始 的,他无疑是我们时代最有影响力的美学家。他半个世 纪中不断地在美学与批评问题方面的努力,给每个严肃 是思考过这些问题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我们来看看在他之后或者同一时期现代其他流派的 美学理论。 第一,桑塔耶纳和杜威
现代美学理论 概述
现代美学与古 典美学的区别 古典到现代的 转折点
第三,存在主义美学
存在主义美学 形成於 2 0 世纪2 0 年代 在二次大战後达 到鼎盛 存在主义是在胡塞尔现象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但有 不同特点 代表思想家 海德格尔 H e i d e g g e r , 1 8 8 9 - 1 9 7 6 】 是胡塞尔现象学的继承者 胡塞尔认为现象即意识 现象 即存在 但它不是主客二分意义上的存在 而是不分主客意义 上的所谓【此在 D a s e i n 】即我的存在 或人的存在 又称【此在存在的本体论】 企图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把以往的哲学都称作形上学加以反对 他认为 传统的哲学 都混淆了存在者 ( D a s S e i n d e ) 和存在( S e i n ) 是 无根的本体论 形 上学以表象的思惟把握存在者的存在 在近代形成了主体性原 则 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即为其开端 这种主体性原则的 确立 造成了主体与客体的对立 及人与世界的疏离 形上学 在黑格尔那里得以完成 而最後的完成则是尼采的【意志】 这种意志的主体性原则 在现代就成为技术统治世界的依据 人和一切存在者都被交给技术制造去处理 人的人性和物的物 性 都成为市场上可以算计出来的市场价
桑塔耶纳教导一种形而上学,或者是他称为的自然主义或唯物 主义。作为自然主义的美学家,桑塔耶纳的美学思想体现了西 方美学在二十世纪前后的某种过渡性。一方面,他仍然注意到 美的本质等美学的形而上问题,严肃地讨论美的定义问题,并 得出了自己的见解,这和其他一些二十世纪的西方美学家如后 来新自然主义美学家托马斯•门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另方面, 桑塔耶纳又从自然主义的特定立场出发,大量地、具体地、详 尽地、有时是相当芜杂甚至矛盾地阐释了审美与艺术的方方面 面的重要问题。他的学术思想,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具体观点 对于我们无疑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J.杜威的实用主义美学 最为重要。 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中,强调当今美学的任务在于恢复艺术 与人类经验之间的联系。杜威反对把审美经验与日常经验作严 格的划分,反对自康德以来对智力领域(科学)、实践领域 (行为)和审美领域(艺术)所作的划分,他认为任何一种经 验只要它达到完美,就具有审美的性质。
黑格尔
现代美学与古 典美学的区别 古典到现代的 转折点
第一,美作为“心灵之花” ———心理学美学。
古典美学的巨大历史功绩之一,就是确立了主体 性原则,改变 了美学研究的方向。在西方美学史上,康德第一次“把美学研 究从客观世界转移到主观世界,转 移到主观的鉴赏能力和主 观的审美心态”。在康德之前,西方人大多从外部世界去寻求 美的存在。结果,不是经不起柏拉图式的检验,听任“美是难 的” 成为千年叹息,就是把美与理念、与上帝挂起钩来,到 了康德确立主体性原则后,美学研究的方向才从根本上得到改 变,人们才开始意识到,美,既与客观外在事物的某种属性相关, 更与人的内心活动相关。离开了人,离开 了主客体的交流,美 是无法谈起的。克罗齐虽然是以低调去评价康德的,但也称赞 他是“发现、解决或接近带来解决美学科学问题的人。” 主 体性原则确立的直 接结果,就是开启了心理学美学研究的大 门。黑格尔 对自然美的解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具体地“启示了以后的移情 说他 是用‘移情说’的观点来解释自然风景的美的。” 需 要指出的是,说心理学美学是古典美学转折的方向之一, 只是 指古典美学的转折中包含了这一方向,并不是说所有具体的心 理学美学研究都是古典美学内部自身孕育的结果。
克罗齐
现代美学与古 典美学的区别 古典到现代的 转折点
由于它 只是以直接的感性形式表现“绝对理念”,因而总是有 限的、片面的,但“绝对理念”却是无限的、绝对的,因此在这 一阶段,艺术还不能完全体现出“绝对理念”的本质,只有宗教、 但最终还是哲学,才能完成这一任务。黑格尔最后的结论,就是 艺术终将为宗教、尤其是哲学所取代。克罗齐也正是据此对黑 格尔美学的性质作出判断的:“黑格尔美学是艺术死亡的悼词, 它考察了艺术相继发生的形式并表明了这些艺术形式的发展阶 段的全部完成,它把它们埋葬起来,而哲学为它们写下了 碑文。” 克罗齐“直觉 ———表现”理论的核心,就是要从理论上确立 艺术的独立地位,是直接针对着古典美 学的理性至上原则及艺 术消亡论而来的。对于古典美之上是不可能的。” 学关于艺术 受理性支配的观点,克罗齐运用他自己创立的“度的理论”的逻 辑方法,去处理象艺术与哲学这种不是“相反”而是“相异”的 概念,提出了全新的艺术独立原理:直觉的知识 艺术 作为低的度, 是可以脱离 比它高的度 ———理性的知识 ———而独立存在的;相 反,理性知识作为高的度,却不能脱离比它低的度——— 直觉的知识———而独立存在,必须以对低的度的内含 为存在基础;因此,理性的知识与直觉的知识之间,并不存在矛盾 斗争的关系,只存在前者对后者的“蕴涵”关系。针对古典美学 中的艺术消亡论,克罗齐通过强调直觉的知识 艺术 是人类心灵 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也就使之不攻自破:“问艺术是否 能消灭,犹如问感受或理智能否消灭,是一样无稽。” 。
现代美学理论 概述
桑塔耶纳
现代美学与古 典美学的区别 古典到现代的 转折点
现代美学理论 概述
杜威认为审美经验之所以与智力的道德的经验有所区别,并非 在于它排除了利害关系的欲望,而在于这种欲望与知觉经验合 二而一,达到了知觉本身的一种完美的境界。经验的最完美的 表现就是艺术。在他看来,艺术之所以与日常生活相分离,并 不是因为自身的原因,而是由于美术馆或音乐厅所赋予艺术的 那种象征意义。造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鸿沟的那种力量也同 样造成了日常经验与审美经验之间的分离。因此,想从审美经 验中去寻找艺术问题的答案是不可能的,这种答案只能在日常 生活经验中才能找到。杜威一方面沿袭了传统美学,认为美学 是美的艺术哲学,声称艺术品必须首先是审美的,艺术的产生 过程是和知觉中的审美部分有机联系的。另一方面,他又想写 一部包括人类各种活动领域在内的艺术哲学,不得不把艺术分 为“美的艺术”和“其他艺术”。这样。当他指责那些在实用 艺术和美的艺术之间建立“美”的区别的人是错误的同时,就 陷入了自相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