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论文
西方美学史论文西方文艺研究论文
西方美学史论文西方文艺研究论文朱光潜对克罗齐美学思想的继承与批判摘要: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与克罗齐的美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他继承与批判克罗齐是与他内在的人生价值息息相关的,由此朱光潜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美学思想。
这对我们探讨直觉主义在文学上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朱光潜;克罗齐;美学;继承;批判克罗齐是继康德、黑格尔之后影响最大的美学家,被韦勒克称为“西方四大批评家”的第一人,曾在国际美学界形成蔚为壮观的克罗齐学派。
在中国,通过朱光潜先生的介绍、引用、发挥与克服,对中国的美学研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思想最初来源可以说就是克罗齐庞大的美学体系中的主要观点。
朱光潜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留学英美期间,先写成了《文艺心理学》初稿,又于1932年由开明书店出版了《谈美》。
他自称该书是通俗叙述《文艺心理学》的“缩写本”。
也就是说,《谈美》反映了写作但是还未出版的《文艺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从《谈美》可以看出,20世纪30年代初身居国外的朱光潜受到克罗齐“直觉—表现”说的明显影响,其中克罗齐用表现论重新界定文学艺术定义时的“几个重要否定”——“艺术不是哲学、科学或历史”,“艺术不是功利的活动”,“艺术不是道德活动”——是朱光潜先生建立自己美学和文学观的重要依据。
朱光潜先生的这种美学和文学观点,在当时受到了批评,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克罗齐的表现论观点的影响实在是重要因素之一,朱光潜先生是从“纯”美学的观点谈问题的。
1936年其回国后,作为教材使用并已修改公开出版的《文艺心理学》(开明书店出版)情况已有所变化。
后来他说:“……在这新添的五年中……我对于美学的意见和四年前写初稿时的相比,经过一个很重要的变迁。
从前,我受康德到克罗齐一线相传的形式派美学的束缚,以为美感经验纯粹地是形象的直觉,在聚精会神中我们观赏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不旁迁他涉,所以抽象的思考、联想、道德观念等都是美感范围以外的事。
西方美学论文期末总结
西方美学论文期末总结西方美学是对西方文化中艺术、美和审美的研究,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和理解的总结。
在这一学科中,我们研究了西方美学的发展历程、理论观点和应用。
本文将对西方美学进行整体总结,包括其核心思想、流派观点以及当代发展趋势。
西方美学的核心思想是对美的理解和解释。
从古希腊时代开始,美学就是对美和艺术的探讨。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提出了对美的理解,提出了形式美和经验美的概念。
形式美认为美是一种独立于具体对象的普遍形式;经验美则认为美是人们对感官世界的实际经验。
这两种理解都成为了西方美学中的重要观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美学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巅峰。
亨利·斯宾塞给出了对美的物理感知和心理感受的理解;巴尔扎克则提出了对美的主观意义的理解;庞斯顿则提出了关于谐调和对称的美的理解。
这些观点对后来的西方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世纪以后,西方美学进入了现代阶段。
康德是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判断力的理论和审美经验的理论。
康德的判断力理论认为美是人们对事物的无目的性欣赏;审美经验理论则认为美是一种超越实用效果的感性体验。
他的观点将西方美学的探讨转向了主观体验和审美感受。
19世纪和20世纪被认为是西方美学的繁荣时期。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美学思想家和流派。
尤金·庞斯特对美的理解进行了重新定义,认为美是一种自由和独立的感觉。
他还提出了“丑”的概念,在西方美学中引起了一场革命。
这个概念将美学的研究范围从纯粹的美拓展到了更广泛的审美范围。
此外,实用主义、形式主义、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等流派也是西方美学的重要观点。
实用主义认为美是人类实践和生活的一部分;形式主义认为美是艺术作品内部形式的体现;表现主义强调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直觉;象征主义注重意象和符号的使用。
这些流派不仅对美学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影响,而且对其他艺术领域的发展也有影响。
在当代,西方美学正经历着新的发展和探索。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跨学科研究和观念的交流变得更加普遍。
西方美学思想概念研究论文(共6篇)
西方美学思想概念研究论文(共6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漫步在西方美学观念的星河中亚里士多德《诗学》、莱辛《拉奥孔》、黑格尔《美学》、尼采《悲剧的诞生》、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艾布拉姆斯《镜与灯》等等都是西方艺术学的经典,每一部经典都对艺术、美学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为后世留下宝贵遗产;但每一部经典的诞生都会伴随着新的观点、概念、逻辑与方法的新生,对于这些新的观点、概念随着两千年历史的发展日积月累,已经成为层层覆盖攀枝错节的状态。
长久以来,艺术、美、模仿、形式、美感经验这些艺术学或美学中相关的概念各自壮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就像中东的局势,同一块地盘各自都说是自己的。
然而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波兰著名的哲学家、史学家打破了这样的僵局,以问题讨论为经,以史料分析为纬,对艺术、美、形式、模仿、创造性、美感经验这六大美学观念进行梳理,解决了很多美学史上的存在争议的问题。
这本书也是作者的成名作之一,《美学与艺评季刊》评价这部书为“不朽的美学通史”。
一、塔塔尔凯维奇及其《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瓦迪斯瓦夫·塔塔尔凯维奇是波兰人,任教于波兰大学,担任教授,国际著名哲学家、美学家,美学界的成名作即《美学史》(三卷)和《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
除此之外还著有《哲学史》(三卷)、《关于幸福》、《专心于冥想》、《17-18世纪的波兰艺术》,还发表过将近200篇学术论文。
大师博闻强记、思考细密、见解高卓,究美艺之际,通古今之变,大有司马迁著《史记》之精神。
每书一出,便洛阳纸贵,传诵遐迩。
《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更是获得欧美学术界的一致佳评。
他以其丰硕的成果膺选为波兰科学院院士,常年作为代表出席国际联盟大会。
他还曾在世界范围内讲学,获得非常轰动的欢迎和认可。
由于这位大师在学术上辉煌成就和教育上的伟大贡献,波兰政府和法国政府都先后将特殊荣誉勋,章颁赠给他。
西方美术鉴赏期末论文
西方美术鉴赏期末论文:艺术中的残缺美在美学领域里,有一种“大成若缺、大巧若拙”的美,说的就是残缺美。
何谓残缺美?我没有能力,也不愿用一个条条框框的定义把它束缚住,既然它是美,必定动人。
虽然,我不知道怎么定义它,诉说它。
只知道,当我接近她、聆听她,感受她,我的心灵也随之澎湃,有时壮阔,有时低吟,却无时无刻不惊心动魄。
我只能以自己对西方美术短浅的认识,来讲述这博大的残缺艺术,却已经不知如何挑选例子。
因为,这样的美,太多太多。
残缺的美,是岁月和历史的倾诉;残缺的美,是人类思维的飞翔;残缺的美因为遗憾更加灿烂。
在西方艺术的长河里,美妙的杰作无处不在,那是祖先、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财富。
那些建筑、雕刻、绘画艺术都各自以她们独特的姿态,伫立在这条历史的河流中,有时静谧,有时磅礴。
残缺的美,是岁月和历史的倾诉。
就说说这建筑之美吧。
说到建筑,不得不提的是古罗马的建筑群。
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在罗马这片土地上,这里巍峨雄伟的建筑经历了无数的战争,接受着自然的洗礼,人为的破坏……但罗马却并没有因为这些,失去罗马斗兽场、君士坦丁凯旋门、庞培城、万神庙这些传奇……当时的世俗建筑已经相当成熟,建筑艺术成就很高。
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
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斗兽场在建筑史上堪称典范的杰作和奇迹,以庞大、雄伟、壮观著称于世。
现在虽只剩下大半个骨架,但其雄伟之气魄、磅礴之气势犹存。
意大利的古罗马斗兽场平面呈椭圆形,占地约2万平方米,共四层。
外部全由大理石包裹,下面3层分别有80个圆拱,其柱形极具特色,按照多立克式、爱奥尼式和科林斯式的标准顺序排列,第4层则以小窗和壁柱装饰。
场中间为角斗台,仍为椭圆形,相当于一个足球场那么大。
整个斗兽场就这么矗立在意大利的市中心,从那些残存的建筑体里磅礴之气喷泄而出。
如今的斗兽场只有半个残荷般的躯壳,帕特农神庙也只剩下一堆柱子。
而就是这些看似破旧不堪的建筑群,映射了整个罗马文明的发展,她随着罗马而生而亡,即使残破也永远以骄傲的姿态伫立着。
西方美术欣赏鉴赏相关论文
西方美术欣赏鉴赏相关论文西方美术欣赏是高校美术专业的重要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创造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西方美术欣赏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西方美术欣赏相关论文篇一:《试论中西方美术的融合与当代工艺美术》工艺美术的创作初衷是对艺术的感悟,基本点在于美,这一点与传统艺术(包括绘画)的出发点是一样的。
无论什么形态的美,它必定是包括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形态的多样性使工艺品更具广泛的市场与发展空间,艺术的创造来源于生活的各个角落,任何东西都有可能成为一件艺术品。
用艺术的眼光来创造工艺品,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高的表现,也是人们喜爱艺术的愿望,艺术对于社会、对于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了人们的精神面貌。
在西方美术中,注重绘画材料与工具的多样性及绘画材料与写实观念的紧密结合,体现了它的科学性。
强调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描绘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真实情况。
严谨的比例,光线的变化,空间以及色彩的表现。
通过绘画的过程找寻事物的特征并逐步进行科学的研究,形成完整的,科学的绘画语言,创造真实的“理想之美”。
“艺术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艺术形象的形式去真实”(黑格尔《美学》)。
中国美术早期则深受儒家、道家文化的影响。
“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庄子·养生主》),强调抒发主观意志,以主观的思想来控制情感,从美好的一方面来净化内心世界。
塑造理想的人格,从而达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通过所要描绘的具体对象表达自己内心感受,以咏物来寓志,借景抒情,形成中国美术特有的“意境”。
讲求“气韵生动”,不求形似但求“传神”,(明·徐渭)“须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东晋·王羲之),把主观的情感和客观的景物相融合,通过画面上的“物”与“意”即“书”成为一个整体,形成“诗、书、画”一体的特有表现形式。
西方美学与哲学期末论文
西方美学与哲学期末论文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西方美学与哲学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相互映照、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丰富多彩的思想宝库。
从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到现代的尼采、海德格尔和福柯,西方美学与哲学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智慧的碰撞和深刻的思考。
美学作为研究美的本质、美感和艺术的学科,与哲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哲学为美学提供了思考的框架和方法,而美学则为哲学提供了对感性世界的独特洞察。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种观点将美与抽象的理念联系起来,强调了美的超越性和永恒性。
而亚里士多德则更注重从现实世界中观察和分析美,他认为美在于事物的秩序、比例和和谐。
在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对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神学美学强调上帝的美是至高无上的,世间的美都是对上帝之美的模仿和反映。
这种观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美的自由探索,但也为美学赋予了宗教的神秘色彩和崇高意义。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人们开始重新关注人的价值和感性体验。
达芬奇等艺术家的作品不仅展现了精湛的技艺,更传达了对人性和美的新理解。
这一时期的美学强调真实、自然和个性,与哲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相互呼应。
18 世纪的启蒙运动,使美学逐渐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对审美判断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认为审美判断是一种无利害的、主观的但又具有普遍性的判断。
黑格尔则将美学视为艺术哲学,强调艺术是绝对精神的感性显现。
进入现代,西方美学与哲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
尼采对传统的道德和价值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提出了“上帝已死”的口号,主张以权力意志和超人哲学来重新审视美和艺术。
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则关注存在的意义和人类的生存状态,他认为艺术是揭示存在真理的一种方式。
后现代主义思潮更是对传统的美学和哲学观念进行了颠覆和解构。
福柯通过对权力和知识的分析,揭示了美学和哲学背后的权力关系和话语机制。
德里达则以解构主义的方法打破了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为美学和哲学带来了新的思考视角。
2023年西方美术教育思想论文
2023年西方美术教育思想论文
尊重个性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视角——2023年西
方美术教育思想
西方美术教育一直以来被奉为全球最先进、最有前瞻性的。
而2023年,西方美术教育思想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
更注重尊重学生个性化及生活经验的发展,同时也更加注
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使学生可以更全面理解西方美术的
发展历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艺术才华与创造力。
第一,尊重个性化的教育方法
2023年的西方美术教育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重
视学生在个人经验与思想背景下所表现出的独特艺术风格
甚至是个性特质。
教师会以学生成长与人生经验为诱导,
引导学生去自我探索与创造。
在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同时,西方美术教育也注重着对学生认知层面的进一步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西方美术史的发展进程。
第二,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
2023年的西方美术教育会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带入感。
而学习传统文化则是更好地了解当今西方美术创作风格的
必由之路。
通过学习历史名画与西方艺术思想的建构,学
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艺术的规律。
教师们更注重学生对传统
名作的简析、发散式思考与结构化思考。
同时,现代艺术
的风格也得到了充分尊重,在现代感中注入有着传统文化
气息的元素,打造极具个性的艺术品。
总之,2023年的西方美术教育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
同时也注意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时尚相结合的发展重点。
这些思想的变化是对过去美术教育的完善与提升。
未来的
西方美术教育是充满多年积累的文化与艺术品的重构,是
一个更加丰富与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应得到广泛的关注与
推广。
西方美学导论学期论文
西方美学导论学期论文关于美这个话题,其实不是特别明确。
美的定义是什么?美的本质是什么?没有人能真正说清楚,而那些看似说得清楚的人又各执己见,众说纷纭。
亚里士多德是一个说法,柏拉图是一个说法,黑格尔是一个说法,毕达哥拉斯是一个说法……他们各又各的道理,便把我们这些后辈弄得云里雾里。
抛开它的定义和本质不说,还有另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那就是美究竟是主观还是客观的呢?这个问题也很难解决,有一种很玄乎的感觉,因为美看不见摸不着,难道不是主观的?但空气不也看不见摸不着么,空气是客观的美怎么就不能是客观的了呢?想想都不行,那干脆就是主观客观现结合好了,反正现在不都说凡事都有两面性嘛,而且中国人讲究中庸不是。
如果非要我来明确区分一下的话,那我觉得美是客观的。
美是审美对象的一种客观的属性,独立于审美者的任何主观的意见或看法。
我认为,任何一个审美对象都有不以主体意志为转移的美的属性,这种属性有的容易被发现,而有的则很难被察觉。
好比水里的鱼,有的游得浅一点,有的游的深一点。
倒是数学中有很多容易没发现的美,例如黄金分割点,这个例子我们上课的时候已经讨论过。
另一个比较好的例子就是e^(iπ) +1=0,它被称为“最美的数学定理”、“数学美的典范”,它的美源于它包涵了数学最美的元素:e,i,π,1,0。
0,1代表算数,i代表代数,π代表几何,它们几乎涵盖了数学这门科学的所有内容,可谓是数学之源,“活生生”的一个美啊。
而数学中数字的规律更是美的客观性的表现,我们来看下列一组算式:1 x 9 + 2= 1112 x 9 + 3= 111123 x 9 + 4= 11111234 x 9 + 5= 1111112345 x 9 + 6= 111111123456 x 9 + 7= 11111111234567 x 9 + 8= 1111111112345678 x 9 + 9= 1111111111123456789 x 9 +10= 1111111111是不是觉得这组算是很神奇,或者说是很和谐很简单却又十分奇异。
西方美学论文
对康德美学的一些看法1.康德美学调和了经验主义和理想主义西方近代哲学和美学发展到康德,产生了关键性的转折。
在此之前,近代自培根、笛卡尔以来的西方哲学和美学思想分为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两大派。
经验主义派别,在哲学认识论上,强调认识的经验来源,强调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和实在性,贬低乃至否定理性认识的作用和确定性。
在美学思想上,则主张从感觉经验出发,通过由下而上的经验归纳,去观察和分析美学问题,强调美的感性基础和经验性质,忽视乃至否定理性在审美和艺术中的作用。
理性主义派别或思潮,在哲学认识论上,强调认识的理性来源,强调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和必然性。
在美学思想上,则主张从既定的理性观念和体系出发,通过由上而下的理性思辨,去分析和研究美学问题,强调美的理性基础和超验本质,强调审美的认识性质和功能,强调理性、规则对于艺术的重要性和作用,忽视乃至否定想象、情感在审美和艺术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这两大派别和思潮的分歧和对立,既代表了西方近代认识论发展的基本走向,也反映了西方近代美学思想发展的基本走向。
康德处在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两派的对立和斗争得到充分发展和展开的时代,他看出两派各有其片面性,又各有其合理性,企图通过批判,在先验唯心主义基础上将两者调和起来,从而形成了他从哲学到美学领域里的对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综合。
这就推动近代西方哲学和美学思想产生了关键性的转变。
在康德之前,经验主义者只承认来自感性经验的“后天综合判断”的确实性,否定认识的先天能动作用;理性主义者只承认以不矛盾律为依据的“先天分析判断”的可靠性,否定认识的经验基础。
康德认为这两方面都没有注意到“先天综合判断”。
他提出了这一类判断,并将“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作为他的认识论的中心问题。
通过考察先天综合判断,康德提出了先验唯心主义。
所谓先验唯心主义,是讲人的认识能力本身就具有一种认识形式。
这些认识形式是先于经验的,不来自经验,不依赖于经验,而一切经验之可能、一切知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都必须以这种先天的认识形式为条件或依据。
西方现代美学开拓者与理论联系论文(共3篇)
西方现代美学开拓者与理论联系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西方现代音乐美学的开拓者亚瑟·叔本华是个涉猎广泛的美学家,他对音乐、绘画、诗歌和歌剧等都有研究。
他把艺术看作是解除人类存在的痛苦一个可能途径并且认为艺术是独立于充足理由律之外的表象,所以它能摆脱意志无处不在的诉求。
叔本华奠定了西方现代哲学美学和文艺思潮的基本方向;其音乐美学思想对后期浪漫派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直接导致了存在主义音乐观和现代释义学音乐的产生,在音乐美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贡献。
一、瓦格纳乐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创作背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是瓦格纳最强烈的、最浪漫主义的、最热情的歌剧作品。
它的存在曾使整个浪漫主义时代的存亡经受考验。
瓦格纳终其一生都是叔本华的热切仰慕者。
他同时受叔本华的美学和悲观的生命哲学所影响。
瓦格纳的结论是,在不断奋斗和无法避免的折磨的压力下,悲惨的个人终会弃绝生存的欲望,意志就此自行抹消,并且放弃自己的生命。
此剧最初的创作萌动是他在1854年首次阅读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后所产生的,但是从萌发创作意图直至真正落笔却经过了约两年多的时间,这一时期他的创作正在处于一个转型的时期,并且创作的兴趣已经逐渐开始摈弃以往意、法歌剧所青睐的传统的古希腊题材,因为他认为真正伟大的歌剧应该以体现永恒精神的神话传说为主,而歌剧也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获得永生。
因此,神话传说就成了瓦格纳歌剧创作的“心岸”,而《特》剧这一题材则是他登上自己“心岸”的第一个落脚点。
从这部三幕爱情歌剧的内容上来看,《特》剧始终都是围绕着忠诚与背叛的主题来展开的;在人物的处理上,《特》剧中的主要人物仿佛都是一些与所处环境相分离的个体,瓦格纳所设计和创造的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可以说是“随便地”就“融入”或“消失”在奇异的情节当中,这两个人物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戏剧人物,而是瓦格纳歌剧创作中所构建的“精神家园”中的人。
西方美学鉴赏论文
学号 ***西方美学论文学院 ***专业名称 ***年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6年12月西方美学中的康德美学摘要康德美学对西方美学影响深远。
无论是心理美学、表现主义美学、现象学美学等都受到康德美学的影响,文章从各流派中选择有代表性的美学家和美学理论思想来讨论,以期把握和理解康德美学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康德,美学,影响绪论 (1)一、康德美学对心理学美学的影响 (1)二、康德美学对现象学美学的影响 (2)三、康德美学对表现主义美学的影响 (3)结论 (4)参考文献 (5)致谢 (6)近代西方美学流派众多,这些美学理论都有着相应的艺术实践,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对传统美学作了发展,有着抹不去的功绩。
但是不管哪一派美学和艺术实践,其理论来源差不多都源于康德美学。
康德美学是西方美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它的丰富深刻又包含着矛盾的思想体系,留给后来者无数问题又提供了无数的启示。
一、康德美学对心理学美学的影响心理学美学是一种形而下的美学,把美学研究建立在审美材料的基础之上,侧重审美心理的研究。
自19世纪下半叶德国美学家费希纳首先把实验的方法介绍、应用到美学中来以后,美学家们沿着这条形而下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形成了当代美学中的一个突出的美学派别。
实验心理学美学专门测试人们对审美性质、审美素质如色彩、线条、音响、形状等心理效果,从中归纳出一些法则。
它的主要贡献不在法则本身,而在于这派美学所展示的广阔道路和前景。
这派美学中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心理分析美学影响最大。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美学家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心理分析美学。
他把人的心理分为本能冲动、认识过程和良知三个部分。
本能冲动按快乐的原则活动,又称为“本我”;认识过程是现实原则活动,满足本能要求,称为“自我”;良知体现道德标准,压抑本能冲动,是种至善的原则,他称之为“超我”。
“本我”、“超我”经常处于冲突之中。
“本我”具有生与死两种基本的本能,生本能即是性欲、恋爱、建设的动力,死本能包括杀伤、虐待、破坏的动力。
西方古代美学的审美主体观念论文
西方古代美学的审美主体观念论文西方古代美学的审美主体观念从源头上看,西方古代美学没有推论出审美活动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希腊美学还没有构造出一个形而上的主体;近代所谓的主体,在古代时期只是内在于审美活动的审美者,以此来解释审美意味的来源。
这正是希腊美学能够在世界美学史上永葆青春的生命力所在。
古希腊美学的特征之一就是开始解释人所能获得的审美意味,并逐步趋于将人确立为审美者。
巴门尼德认为存在与思维统一,人与自然统一,审美主体与客体也是统一的。
他没有将人从审美经验中提升出来,也认为人就存在于这种整体性的审美过程之中,由于人存在于其中,这一过程才具有了整体性,这一过程对于人才是有意味的。
人对于世界的意义体验是世界存在的唯一确证,世界向人而生成。
人成为确证世界存在的唯一依据,审美活动就是人将自己交付出去介入和体验生活世界,并使世界向人敞开的一种方式。
美的本性并不是一种客观实在,而是世界之于人的一种关系性的价值生成过程。
到了柏拉图那里,他以“理念说”把理念世界和感性世界对立起来,企图用理念来解释并规定人的存在,已开始萌发出一定程度的主体化倾向。
柏拉图认为,美就是“先从人世间个别的美的事物开始,逐步提升到最高境界的美,好像升梯,逐步上进,从一个美形体到两个美形体,从两个美形体到全体的美形体;再从美的形体到美的行为制度,从美的行为制度到美的学问知识,最后再从各种美的学问知识一直到只以美本身为对象的那种学问”[1]。
显然,这一观点是对“美本身”的本质设定。
虽然并没有强调近代美学意义上的主体原则,但是,他实际上已将美本身即美的理念设定为美的先在条件,并使其成为审美意味的唯一来源。
因为,在他看来,只有认识到美本身,人才可以凭临美的汪洋大海,凝神观照,心中升起无限欣喜,孕育出无数关于优美和崇高的道理来。
可见,在柏拉图的美学思想中,他以理念构造出作为知识理性而存在的人,进而将审美活动的发出者设定为能够凭借灵感来再现理念或可以认识知识之完善的人,已包含了分离存在与思维、审美者与审美对象的美学倾向。
推荐优秀的西方建筑美学论文范例赏析(共3篇)
推荐优秀的西方建筑美学论文范例赏析(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西方建筑美学论文怎么写?什么是西方建筑美学?西方建筑美学在建筑学领域中的差异始终凸显。
一般认为是传统文化差异所致,但笔者通过细致分析得出了中西方建筑潮流差异的契合点,对我国未来建筑的发展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西方建筑美学论文范例,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第1篇:中西方传统建筑美学差异浅析自从人类诞生开始我们就有了对于美的追求与探索,但是真正把美学这个概念比较完整的提出来却是在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
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伴随着我们对美学认知与研究的逐渐深入,建筑美学这一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建筑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学科逐渐兴起。
英国美学家罗杰斯·思克拉顿运用美学理论,从审美的角度论述了建筑具有实用性、地区性、技术性、总效性、公共性等基本特征,可看成是建筑美学的创始人。
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了现代建筑技术美的10大法则,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较全面地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
此外,包豪斯的建筑美学理论与现代主义联系较多,美国建筑大师文丘里则从符号学的角度来探讨建筑的美和审美问题。
建筑美学以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建筑美的创造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为基本任务,其具体内容是:建筑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征;建筑艺术的审美创造与现实生活关系;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建筑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嬗变过程;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建筑艺术的创造规律和应具有的美学品格;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功能;鉴赏建筑艺术的心理机制、过程、特点、意义、方法等。
西方古典美学的特点与差异论文(共3篇)
西方古典美学的特点与差异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柏拉图与西方古典美学的理性特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是西方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的美学观点主要体现在《大希庇阿斯》中,在《理想国》等篇目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美学的观点。
在柏拉图的美学观点中,有一个特点是不能忽略的,这也是西方古典美学一个明显的特点——理性。
在柏拉图的作品中,能够归纳出“理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理性的形式——柏拉图的辩论式”、“崇尚理性的内容——摹仿的摹仿”、“追求理性的导向——高尚性”。
一、体现理性的形式——柏拉图辩论式柏拉图的绝大多数哲学著作都是由对话的形式完成的,这种辩论式的表达方法令说理更为深刻,能够将问题一层层刨开,将问题的根源体现得愈发清楚,再加以细致分析,能够更清楚地阐释观点、提出论点。
加之对话设计的巧妙性,令其说服性大大增强,其中的设问、反驳等环节也常常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并引发读者的思考,将读者也拉进理性的思维当中,拉入柏拉图自己的理性体系之中。
当然,这种方式并不是柏拉图凭空独创的,而是古希腊已有的文化学术积累,为柏拉图的这种行文方式创造了条件。
在古希腊,辩论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崇尚的说理方法,在文学体裁上,“对话”在希腊史诗和戏剧中就已经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柏拉图将其提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运用于学术讨论”。
而柏拉图在理性辩论大框架之中,又有丰富的事例,大量的比喻,和情感丰富的反问句等等,将说理性的感染力大大增强。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之中,描写了苏格拉底和阿德曼特的对话,苏格拉底主动提问,一步步将讨论引向自己的观点上去。
“神在本质上不是善的吗?他是否就应该描写成善的?”“那是毫无疑问的。
”“凡是善的都不是有害的,是不是?”“照我看,善的就没有害。
西方美学思想研究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西方美学思想研究中文摘要“美”是对中西方社会影响很大的一字, 占据了中西方文化的中心位置,直到今天依然一定程度地影响着人类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世界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两部文化典籍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大不相同,却不约而同地关注审美现象,对美的本质和特征等重要美学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
本文从西方美论产生的文化背景入手,分别就其关于美的本源与美的特征的观点进行比较。
从而分析两者在美论思想方面的异同,以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刻理解中西方文化传统与审美观念的差异,建立具有新的时代精神的中国美学。
关键词论语;西方;美学;思想Abstract"Confucian analects" and "Holy Bible" is to the West social impact very big culture ancient book, occupied the Western culture central place, is still affecting humanity's morality and the behavior standards until the today certain extent, has also had the profound influence to the world culture. Although two cultural ancient books produce the society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s entirely different, actually as if by prior agreement pays attention to the esthetic phenomenon, and so on important esthetics question proposed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t viewpoint to US's essen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This article and "Holy Bible" two cultural ancient book's US discusses the cultural context which from "Confucian analects" produces to obtain, separately carries on the comparison on it about US's source and US's characteristic's viewpoint. Thus analyzes both to discuss the thought aspect in U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s helpful by the time in our further profound understanding the Western culture tradition and the esthetic idea difference, the establishment has the new spirit of the age Chinese estheticsKeywordConfucian analects;Holy Bible;aesthetics;compare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绪论 (1)第一章:西方美论产生的文化背景 (1)第一节:《论语》美论的产生的文化背景 (1)第二节:《圣经》美论的产生的文化背景 (2)第二章:“美”与“上帝”——美的本源 (3)第一节:“仁”——《论语》论美的本源 (3)第二节:“上帝”——《圣经》论美的本源 (4)第三章:“美”与“信仰”——美的特征 (6)第一节:“礼”——《论语》论美的特征 (6)第二节:“信仰”——《圣经》论美的特征 (7)结语 (9)参考文献 (11)致谢 (12)《论语》和《圣经》是对中西方社会影响很大的文化典籍, 占据了中西方文化的中心位置,直到今天依然一定程度地影响着人类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世界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现代艺术论文,西方现代美学论文
西方现代艺术论文,西方现代美学论文篇一:当代西方美学论文《当代西方美学》课程作业所反映的美学思想摘要关键字一、萨特的存在主义美学观点A段话反映了存在主义美学的思想。
这段话提到的“海鸥”有三种:分别是现实中的海鸥、记忆中的海鸥和想象中的海鸥也就是书中描写的海鸥。
萨特将存在分为两种: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
自在的存在是一个物体同其本身等同的存在,也就是“现实中的海鸥”。
自为的存在同意识一起扩展,而意识的实质就在于它永远是自身,也就是“记忆中的海鸥”。
萨特认为,存在先于本质。
“是否见到海鸥对我来说无关紧要。
当时对我来说重要的只是存在于头脑里的海鸥”“海鸥已经起了变化,同时变得更真实了,因为现在是想象中的海鸥了。
”反映了萨特的想象论。
在美学上,萨特用想象代替了哲学中的意识,注重用现象学方法对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加以描述和分析,冲破了心理主义的先验设定原则,赋予了想象以特殊的地位。
在萨特那里,想象具有意识的虚无化能力,其本质是自由的,因而,美是人们在想象世界中的自由创造,“我现在见到的海鸥同我书中正在描写的海鸥只有一些模模糊糊的关系”即说明了想象中的海鸥与现实中海鸥的不同。
它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只存在于想象的世界中。
艺术作品就是自由想象的产物,它揭示了人的真实存在,反映了人的现实命运。
没有想象的参与,美的欣赏和创作是不可能的。
通过想象,我们实现了对现实的否定和超越,实现了对虚无的把握,因此,想象是走向自由的唯一途径和方法。
萨特通过自由想象把自在的存在与自为的存在统一起来,营造出一个艺术和美的世界。
由此可见,萨特的想象已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积极的介入行动,是争取自由,超越现实的一种手段、工具。
二、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和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B段话讲了这样一个观点:小说的结构方式有其本身的意义,有必要与现实中的发展顺序保持差异,原因在于“书不是就一件与书无关的简单的趣事乱讲一通,而且还是故事敷演本身。
666西方现代艺术美学论文范文.doc
西方现代艺术美学论文范文在艺术世界中,西方现代艺术还是作为领头先锋,还是影响着全球的艺术界。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西方现代艺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西方现代艺术论文范文一:浅谈西方现代美学与艺术独立问题研究论文关键词:西方现代美学艺术独立分析论文摘要:西方现代美学流派众多,观点纷呈。
但艺术独立理论是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主线之一,是现代美学的主要标记之一。
本文作者从西方现代美学的演变和特征入手,就西方现代美学与艺术独立问题进行简单阐述,并分析了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对我国美学的影响。
0 引言西方现代美学的历史使命,首先就是破除艺术从属论,确立艺术的独立地位。
现代美学以克罗齐和洛特曼对黑格尔的艺术从属论的批驳为主要标志,建立艺术独立理论,将美学与哲学统一为一体。
西方现代美学的流派众多,观点纷呈,但都以艺术独立理论为发展主线。
艺术是否具有独立的地位,它与哲学、宗教等的关系如何,这是美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任何美学理论最终都必须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1]。
1 西方现代美学演变历史西方古典美学中的柏拉图、康德、黑格尔都是艺术从属论的代表。
柏拉图从哲学角度评判诗与艺术没有真理性,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诗与艺术反映了事物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遍性,更具有哲学性。
这两种争论一直贯穿于西方美学思想发展史。
而黑格尔提出哲学最终将取代艺术,而把艺术从属论发展到了颠峰。
克罗齐“度的理论”的出现,推翻了黑格尔的以艺术从属论为内核的艺术消亡论,确立起艺术的独立地位,最终使得西方古典美学演变至现代美学。
现代美学又突出两个路线:一是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一是艺术的独立性。
这两种思路如果不及时从艺术美学角度及时沟通和思路转换。
必然对峙存在,从而失去克罗齐艺术独立理论的实践意义。
洛特曼借鉴生物学理论,将现代美学的两个思路创造性的进行转换,提出“美就是信息”。
洛特曼既不是以社会为中心来看文艺,也没有将文艺隔离于社会之外,而是把艺术当作大千世界中独立存在的生命之一,以艺术为中心来看社会,认为文艺这个活生物体的生命,就体现在她能为人类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必不可少的审美信息。
美术学毕业论文关于西方美术教育思想的论文
关于西方美术教育思想的论文一、西方美术基础教育的优势首先,西方的文化思想较崇尚个性化发展,在美术基础教育过程中多采用启发性、引导性的教学方式,不仅为美术基础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而且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奠定了基础。
其次,西方美术基础教育课程设置较为多样化,注重美术基础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在美术课程中安排创作、设计等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人际关系协调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最后,西方美术基础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人为本,能够充分保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学习,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美术基础教育价值的认知。
二、西方美术教育思想对我国美术基础教育基本目标的启示国际间多元文化的相互渗透以及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在促进我国美术基础教育工作者对艺术深层次理解的同时,也提升了我们对其他国家美术教育思想的接纳程度。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我国美术基础教育工作者应当在借鉴和吸收西方先进美术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美术基础教育的基本目标进行深刻思考,从而使我国美术教育在与国际化接轨的同时,建构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美术教育目标体系。
具体而言,美术基础教育应当从如下三个方面做起:首先,应当改进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使美术基础教育不再是简单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过程,而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使学生能够通过美术创作过程获得感性的教育,从而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不仅能够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实现创造力和心智的共同成长。
其次,在美术基础教育过程中应当注重美术基础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从不同层面运用多种方法获得较为全面的美术知识。
如,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地理、历史等学科的知识,了解美术的人文背景、历史背景等,增强美术学习过程的灵活性。
最后,应当将美术教学过程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作活动、不断接触新媒体,使学生能够将在美术课程中对美的感受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发现美,而且可以丰富美术教育基本目标的内涵。
西方美术鉴赏课论文——阿波罗和达芙妮
《西方美术鉴赏》期末论文今天,我想要鉴赏的是巴洛克艺术中的经典之作《阿波罗和达芙妮》之所以选择这个作品,是因为当我第一次在西方美术鉴赏课上看到它时就被它独特而完美如舞姿的造型所吸引,在听过老师讲述了那个凄美的希腊神话故事后,更是对它感触良多。
这则作品的作者是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贝尔尼尼,他是巴洛克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巴洛克艺术的创始者。
贝尔尼尼可谓是多才多艺。
颇具文艺复兴时代的遗风。
对于贝尔尼尼,当时人们这样写道:“上演了一出大众戏,其中布景是他画的,雕像是他雕的,机械是他发明的,音乐是他谱曲的,喜剧的剧本是他写的,就连剧院也是他建造的。
”这样的全才我想大概只有达芬奇才能与之媲美吧《阿波罗和达芙妮》贝尔尼尼创作的大理石雕像,取材于希腊神话,描绘的是太阳神阿波罗向河神女儿达芙妮求爱的故事。
目空一切的阿波罗瞧不起小爱神丘比特的箭法,而丘比特为了向阿波罗复仇,将一支使人陷入爱情的金箭射向了他,使阿波罗疯狂地爱上了达芙妮,同时,又将一支使人拒绝爱情的铅箭射向达芙妮,使达芙妮对阿波罗不理不睬。
因此,阿波罗一看到达芙妮就深深爱上了她,他对她的爱就像疾病一样无法控制。
有一天当达芙妮兴高采烈地在林中游玩时,阿波罗在树林里看到就走过去想向她表白,可是因为丘比特箭的作用,达芙妮害怕得飞跑起来,但情绪激昂的阿波罗紧追不放。
她越过旷野,穿过人迹罕至的树林,但追赶的脚步声愈加逼近。
奔逃的的达芙妮根本顾及不上这些。
她甚至没朝身后瞥了一眼,她不停的逃开他~达芙妮越跑越惊慌,就在他快要追到的时候,他们都被一条大河拦住了,最终达芙妮气喘吁吁地向她的父亲(河神)求救:"爸爸你请你张开大口把我吞下去吧."河神向来疼爱这个美丽的女儿,不忍心那样做,于是他施展魔法将她变成一株月桂树.阿波罗看到了变成月桂树的达芙妮,感到懊悔万分,他轻拥着月桂树向她道歉,并且表示他对她的爱慕永远不变.阿波罗为了表示他对仙女永不磨灭的爱情,于是将月桂树作为他最喜爱的的树种,用她的花朵装饰他的弓箭,让她青春永驻,并决定将它作为一种对荣誉与威望的奖励,把它授予那些永恒的诗人和流芳百世的诗。
西方美术史论文 (2)
西方美术史——浅析印象派作品及风格本学期选修了近代美术史,由于高考基本能力科目涉及大量美术及其鉴赏的知识,中学初步学习了有关西方美术的知识,当时仅仅注重对西方美术的流派及其人物作品的学习,很少涉及对美术作品的鉴赏。
但是对美术的欣赏与鉴赏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使我选学了西方美术史。
通过这学期的学习,使我更深的了解了西方美术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国外众多画家流派的风格,深刻地感觉到,不能以好看不好看来评价画的好与坏,要深刻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画家们的思想境界才可能对某个画家作出正确的判断。
首先我想先理顺一下西方美术的发展过程:西方美术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原始美术之后,逐渐发展了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时期的美术,课上老师主要讲授了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雕塑和绘画的鉴赏及区分。
雕塑师古希腊艺术的灵魂。
古希腊的雕塑家们对身体结构的认知,对神态的描摹以及对雕刻技术的运用,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另外古希腊雕塑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比如,雕塑《掷铁饼者》,最初见到这件艺术作品时,我还完全不知道什么是古希腊艺术,但当时依然给我很深的震撼作用,雕塑者给予了这件作品完美的线条,生动的神态,赋予了它神秘的神话色彩,让人一下就置身于这种豪迈的气势中。
而古罗马艺术在建筑上成就很高。
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
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接下来的中世纪美术由于受到基督教的制约,开始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
这一时期建筑艺术高度发展,拜占庭教堂、罗马式教堂和哥特式教堂是主要的成就。
十七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巴洛克美术,发源于意大利,主要是追求激情和运动感的表现,强调华丽绚烂的装饰性。
十八世纪洛可可风格在法国兴起,其特点是追求华丽纤巧和精致。
期间随着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到来,先后出现了新古典主义艺术运动和浪漫主义画派。
德拉克洛瓦和席里柯都是杰出的代表人物。
十九世纪是现实主义美术蓬勃发展的时期,期间的大量作品或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或歌颂人民的辛勤劳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康德美学的一些看法
1.康德美学调和了经验主义和理想主义
西方近代哲学和美学发展到康德,产生了关键性的转折。
在此之前,近代自培根、笛卡尔以来的西方哲学和美学思想分为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两大派。
经验主义派别,在哲学认识论上,强调认识的经验来源,强调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和实在性,贬低乃至否定理性认识的作用和确定性。
在美学思想上,则主张从感觉经验出发,通过由下而上的经验归纳,去观察和分析美学问题,强调美的感性基础和经验性质,忽视乃至否定理性在审美和艺术中的作用。
理性主义派别或思潮,在哲学认识论上,强调认识的理性来源,强调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和必然性。
在美学思想上,则主张从既定的理性观念和体系出发,通过由上而下的理性思辨,去分析和研究美学问题,强调美的理性基础和超验本质,强调审美的认识性质和功能,强调理性、规则对于艺术的重要性和作用,忽视乃至否定想象、情感在审美和艺术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这两大派别和思潮的分歧和对立,既代表了西方近代认识论发展的基本走向,也反映了西方近代美学思想发展的基本走向。
康德处在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两派的对立和斗争得到充分发展和展开的时代,他看出两派各有其片面性,又各有其合理性,企图通过批判,在先验唯心主义基础上将两者调和起来,从而形成了他从哲学到美学领域里的对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综合。
这就推动近代西方哲学和美学思想产生了关键性的转变。
在康德之前,经验主义者只承认来自感性经验的“后天综合判断”的确实性,否定认识的先天能动作用;理性主义者只承认以不矛盾律为依据的“先天分析判断”的可靠性,否定认识的经验基础。
康德认为这两方面都没有注意到“先天综合判断”。
他提出了这一类判断,并将“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作为他的认识论的中心问题。
通过考察先天综合判断,康德提出了先验唯心主义。
所谓先验唯心主义,是讲人的认识能力本身就具有一种认识形式。
这些认识形式是先于经验的,不来自经验,不依赖于经验,而一切经验之可能、一切知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都必须以这种先天的认识形式为条件或依据。
康德通过对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批判,认识到知性与感性结合起来的必要性。
他认为人的知识是先天的认识形式和后天的感觉表象相结合而成的,这就是他所说的“先天综合判断”。
按照康德的看法,知性是“意识从其自身产生观念的能力”。
意识自身产生出一些知性范畴,人的认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用这种范畴把感性知识结合起来,使其具有一定的形式,才使经验对象的知识成为可能。
知性范畴是先天固有的、主观的、和经验无关的思想形式。
正是由于我们把这些范畴加在具有时间空间性的感觉上,用它们来整理统一感性经验,才能形成有条有理的知识。
知性范畴不仅是构成知识本身的条件,也是构成知识对象的条件。
康德把知性的作用称为“先验统觉”,认为这种“先验自我”的能动的统觉能力,就是感性和知性能够结合成为知识的根本保证。
康德强调了认识的主动性和范畴的作用,但他把构成知识和知识对象条件的范畴说成是先验的,否认它是事物的反映,使认识失去了客观基础。
2.康德美学对现代主义艺术影响深远
康德美学不仅对十九世纪西方美学意义重大,而且对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的走向亦有着深刻的影响。
我很欣赏康德,因为生活在规律与平静中的康德,实现了他人生道德实践与他个人哲学思想的统一。
试着想一想“什么是审美判断呢?”我想这一点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吧。
而康德就将美与美感的根源视为审美判断力,判断力的外化是可经验的现象,其本质则是人的自由。
自由是不可少的因素。
自由不可为感知所把握,这正是美作为一种自由形式的超越性之所在。
康德认为审美判断力现实外化为审美过程。
审美过程既无功利又无概念,只拥有无目的合目的性,并且在审美过程中美与美感互相对应,共生共存。
合在一起。
因而,受康德这一美学思想的影响,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出现了明显的唯美化倾向。
追求完美成为主流。
另外,唯美化倾向在表现主义美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表现主义美学认为,艺术不是功利活动。
真正的直觉和表现决不追求感性快乐和效用目的。
艺术不是道德活动,直觉与主体实践活动无关。
由此可见,表现主义完全继承了康德对审美过程的诠释,只不过把这个理论搬置于文艺理论中,用来解释艺术问题。
表现主义对艺术的康德式阐释,为艺术的独立性、自足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很大程度上西方现代艺术是在表现主义指导、关怀和鼓励下发展起来的。
在这个意义上,康德给现代主义艺术带来了最初的理论火种。
同样也可以说,第一个使艺术成为美学的基本理论方向和研究领域的人是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