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和《俄国在远东的成功》有感

合集下载

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读书报告

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读书报告

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读书报告《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读书报告十八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的世界范围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初步形成,世界逐渐连为一体。

1840年,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开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中国的国门,从此,中国被迫迈上了近代化的道路,而这一变革的发展也必然带来历史发展的剧痛,不仅是对中国本身,对欧洲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在1853年发表的《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一文中就用黑格尔的“两极相联定律”来将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巧妙的有逻辑性的联系起来,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马克思当时的写作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给中国带来的不仅是《南京条约》的割地赔款,还有资本主义世界对半封建社会半封建的社会制度的致命冲击。

在社会制度方面,大清王朝二百多年的寿命将尽,这或许是中国亘古不可改变的历史循环规律,而在华夏走过了漫长的古代之后,终于在清朝迎来了中国封建制度的变异,鸦片战争,使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而就经济来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鸦片战争的推动,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成为原料输出地和世界最大的市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濒临破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政治上,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等级差异不断分化,阶级斗争的趋势开始不断加强;文化上,魏源翻译了赫胥黎著作在中国发表为《海国图志》,“经世致用”的思想开启了学习西方的大门,此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相继发起了戊戌变法等运动,掀起了爱国运动的思潮;外交上,中国“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被强制打破,《南京条约》等丧权辱国的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也丧失了大部分关税自主权,通商变得更加开放。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欧洲这一阶段的情况。

欧洲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阶级矛盾日益显现,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凸显工人阶级不满的呼声日益增加,被称为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也均在此时爆发;而同时美国的独立、法国的政变、欧洲各国的混战、“神圣同盟”的名存实亡,酝酿着民族起义的爆发。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以屈辱外交为主的历史。

时光倒退千百年,回到大唐盛世,那时侯,中国在世界上举足轻重,亚洲的日本曾经向中国称臣,周边的国家也都与中国建立友好外交,中国国力为世界之最。

可是,自从清政府上台,闭关锁国等极端错误的政策就带着中国走如了一条不归之路。

清政府没有友好的外交,没有发达的经济,也没有优良的政策,一味的狂妄,一味的自大,一味的做井底之蛙,注定中国将会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衰败。

果不出其然,中国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输光了中国政府的财产,也输光了中国人民的财产。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发展本国经济,而只有中国政府,在火烧眉毛之时还在贪图享乐,中国,就是败在了这样的政府手上。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了根本改变,由一个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日本、美国、沙皇等世界强国都盯着中国这快煮熟了的肥肉,一个个拿起枪炮,把中国打得支离破碎。

《南京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及中国的总理屈辱外交府,是中国的屈辱外交的典型代表。

本文的历史背景是在1848年欧洲大革命失败,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处于低潮沉静阶段。

这时,亚洲却爆发了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太平天国革命是这一革命高潮的重要标志之一。

太平天国运动不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而且强烈震动了英国和整个欧洲。

马克思对于东、西方革命的这种反差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把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联系起来,立即进行研究,对太平天国革命作了较全面的评述。

太平天国,满清统治时期,最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最终被清朝联合列强镇压下去,但是其余部仍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太平天国前期所到之处都都实现了男女平等,废除裹脚等恶习,女子的地位得以和男子同等,是近代中国民主的开端。

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

马克思在这篇政论中,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原因,分析了太平天国的性质,并预言太平天国运动对欧洲的革命可能发生的影响。

《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读后感

《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读后感

《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读后感看过马克思的《英人在华的残暴行为》后,我为那个时代里那些曾经受尽欺压却又无力去反抗的中国同胞们感到悲哀与同情,对那些失去了人性,只留下一个贪婪的躯壳的没有灵魂的英国人以及他们可耻的行为感到愤怒。

为何英人要选择侵华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而表现得毫无羞耻感呢?我查阅了一些资料,自从公元43年强大的罗马军团强势入侵不列颠后,侵略者不断加速着英国封建制度的发展,人民受到了越来越沉重的压迫,我想这一点与我们中国从被列强侵略到建立共和国这段历史过程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每一个受到压迫的民族都会产生获取独立自主权的欲望,而他们受到的压迫愈严峻,他们心中的欲望就愈强烈。

而这种强烈的欲望导致了英人独立的同时却又让之后的英人选择了侵略的道路,相反,中国在获取了独立自治权后却坚持着“安内和外”。

之所以会产生如何巨大的反差,这与两国不同的发展方向有着莫大的联系。

侵略者在不列颠的统治时期也向不列颠人渗透着一种思想,要想在欧洲称霸,侵略是最有力的武器。

马克思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英国正为扩大自己的领土到处挑起事端引发战争,于是有了开始让中国陷入更大困境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当时英国政府和媒体发布各种各样的新闻报道编纂事实扭曲真相,为发动侵略战争寻找借口,他们做得心安理得而没有半点惭愧。

事情的真相是:1856年英国为了扩大自己在华特权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国政府和英国媒体竭力掩盖事实真相,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编织合法的理由。

原著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二自然段。

在这里马克思直接引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勋爵的演说,说明英国政府正在重施东印度公司的伎俩,用谎言掩盖应该军队对中国人的残暴行动。

第二部分是第三、四、五自然段。

在这里马克思叙述了所谓“亚罗号”事件的经过,揭露“亚罗号”事件实际是英方蓄意挑起的事件,其目的在于寻找向中国发动战争的合理借口。

正是在这个借口下英国军队杀害了无辜的中国人民,犯下了侵犯人权、破坏中国人民财产的暴行。

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读后感

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读后感

辩证角度看社会——读《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有感辩证角度看社会——读《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有感1853年的一天,马克思同志有感于当时中国战场和欧洲战场的境地,写下了这篇《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原文从资本和要素流动的角度写下了中欧双方革命的政治和经济原因,从原因和过程来看,马克思同志确实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在一八四〇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以及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又加上了新税捐。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赔款二千一百万银元,这笔巨款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一,是英国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无耻勒索。

身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势力双重压迫的中国人民举起义旗进行了猛烈的反抗斗争。

这些事例的列举是对中国战争的原因的理解,当然,作为略知中国历史的我也认为这是一段极为屈辱的历史。

而从欧洲的角度,“茶叶这样一种必需品涨价和中国这样一个重要市场缩小的时候,将正好是西欧发生歉收因而肉类、谷物及其它一切农产品涨价的时候。

这样,工厂主们的市场就要缩小,因为生活必需品每涨一次价,国内和国外对工业品的需求量都要相应地减少。

”这些都影响到欧洲社会,“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即这次农民革命沉重的打击了西方列强,加深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发了欧洲大陆各国的政治革命。

这是马克思对欧洲革命的理解,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知道,革命的深层次原因无外乎都是资本。

反观本文中对欧洲革命的预言,“英国工厂空前扩充,而官方政党都已完全衰朽瓦解;法国的全部国家机器已经变成一个巨大的从事诈骗活动和证券交易的商行;奥地利则处于破产前夕;到处都积怨累累,行将引起人民的报复;反动的列强本身利益互相冲突;俄国再一次向全世界显示出它的侵略野心——在这样的时候,上述危机所必将造成的政治后果是无庸赘述的”。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桑涵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桑涵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马克思在这篇政论中,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原因,分析了太平天国的性质,并预言太平天国运动对欧洲的革命可能发生的影响。

清朝的闭关锁国等极端错误的政策带着中国走入了一条不归之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被迫签订《南京条约》,鸦片贸易合法化,英国的工业品的大量涌入,随之而来的是英国的思想文化及中国人民更深重的灾难。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中国由一个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马克思在这里做了比喻,“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分析,西方列强的炮火打开了中国国门,间接引起了中国革命,同时中国革命也间接引起了欧洲一场更大的革命,1848年欧洲大革命失败,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处于低潮沉静阶段。

这时,亚洲却爆发了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太平天国,既是一场动摇“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统治基础的农民革命斗争,也给予英法等殖民主义者以最沉重的打击。

马克思对于东、西方革命的这种反差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把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联系起来,立即进行研究,对太平天国革命作了较全面的评述。

马克思始终密切地注视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以鲜明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立场愤怒谴责外国侵略者的卑鄙和野蛮,运用了对立统一,两极相连的分析方法。

同时,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中国已经融入了世界市场,中国的一举一动,也会受到世界的影响。

中华民族已经被唤醒了,当年被奴役被侵略被压迫的中国已经一去不返,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渐渐崛起,它必将影响整个世界。

强国之理,好比造就一个人才。

人要强大必须和他人友好往来及交流经验,切忌唯我独尊。

要使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强大,就要与其他国家积极往来,打开自己的国门,引进其他国家的先进科技。

继续走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正确道路。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报告中国和欧洲似乎距离很远,然而它们的革命之间却存在某种关联,而且这个关联并不弱,反而非常强。

就如马克思说:“欧洲人民下一次的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争取廉洁政府的斗争,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要决定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对立面)目前所发生的事件。

”中国革命对文明世界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自从清政府上台后,闭关锁国就成为一条基本国家政策并带领中国走进一条屈辱的历史轨道。

清朝带领的中国理所当然地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输光的国库之余,还把名为鸦片的麻醉剂大量输入国内。

然而这种麻醉剂却没有起到催眠作用,反而起了惊醒作用,正如文中所述:“历史好像是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能把他们从世代相传的愚昧状态中唤醒似的。

”因此这场战争推动了中国之后连绵不断的起义—太平天国革命。

在此时,西方正是欧洲大革命以失败告终之时,亚洲却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

最后,太平天国运动还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之下以失败告终。

这次的革命却大大地打击满清政府的权威,也预示着官民之间的“父权关系”逐渐土崩瓦解。

中国过去几乎不输入欧洲的纺织品,但是每年却输出大量的茶叶﹑丝绸﹑陶器。

英国的大炮改变了这种情况。

通过武力威吓外国列强在中国取的各种特权,种种不平等的条约大大损坏国内自给自足的经济,并且极大地激化了中国社会内部的种种矛盾。

正如文中所说“中国的纺织业者在外国的这种竞争之下受到很大的损害,结果社会生活也受到了相应程度的破坏。

”由于战争失败以后的赔款和鸦片贸易导致金银外流,造成的后果就是“旧税更重更难负担,旧税之外又加新税。

”经济上由贸易顺差转为贸易逆差,这种经济情况自然引起国内民怨沸腾,更是加速了封建政权崩台。

马克思认为:“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显然中国开放了与外界的交流后,各种起义,革命反抗纷纷出现,旧政府和旧秩序就没有立柱之地了。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读后感大全众所周知的是,在一八四零年,中国的大地上发生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即中国与英国之间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这场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不可避免的被迫卷入了世界贸易体系之中。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先生同样对于此事甚为关注,我注意到导师对于中国专门进行了许许多多不同方向,不同事件的研究,并且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字资料,此篇文章便是导师对于中国鸦片战争之后的局势同英国乃至于整个欧洲相互之间的联系与矛盾,文章总五千余字,观点清晰,结论有力,我再三阅读,对于导师的思想见解进行了整理,并斗胆记录我自己的一些想法。

文章开篇引用了挚友恩格斯对于辩证统一的态度以及观点,提出,对立统一这一伟大而不可移易的适用于生活一切方面的真理,体现在了中国目前的局势对于欧洲革命的影响。

由此引出下文。

首先,导师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描述了中国近十年来绵延不断的起义,以及天朝上国内部政治,经济结构的动摇与日趋崩溃的现象。

目前中国延续了长达十余年的起义源于英国对中国的鸦片战争,1840年后英国人对中国的不正当的鸦片贸易使得这个帝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濒临崩溃,各级地方权力不断地被鸦片贸易所逐渐腐蚀。

由于外国,主要是英国大量工业品的输入,使得中国本土的手工业难以维持生计,例如手工业。

同时,大量非消费性的鸦片的流入引起的白银外流更加剧了中国国内的经济甚至政治的瓦解,而这一切造成了两个明显的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例如,1853年1月5日皇帝在北京颁发的一道上谕中,就责成南方各省、武昌、汉阳的总督和巡抚减轻税捐,允许缓交,首先是绝对不要额外再征;否则,这道上谕中说,‘小民其何以堪?’又说:‘……庶几吾民于颠沛困苦之时,不致再受追呼迫切之累。

’”中国被迫的打开了国门,而这势必将引起极大的震动。

同时,在中国发生的革命也势必会对英国,对欧洲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而与此同时,对于英国以及各个欧洲大国,目前的局势同样不容乐观,并且隐含着巨大的隐患。

《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读后感5篇

《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读后感5篇

《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读后感5篇第一篇:《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读后感《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读后感战争,从来就没有赢家,只有输,损坏的是战争双方的利益。

英国政府重演东印度公司的卑鄙伎俩,对中国人民实施令人发指的残暴行为。

发动战争,企图侵犯中国人民的人权、剥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就是一种损害双方利益,破坏世界和平的无耻行为。

它带走的是中国人民对英国政府仅存的一点好感,留下的只有中国人民对英国政府无尽的指责。

战争没有结果,也无需借口。

只要挑战方有发动战争的意图,任何不是理由的理由都会成为挑战方发动战争的借口。

正如英国政府以所谓的“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战争一样,发动战争的理由从来就是挑战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发动战事蓄意寻找捏造的一个荒唐的借口罢了。

即使没有“亚罗号”事件的发生,英国政府也会找出无数个“某某”事件来发动这场战争的。

一艘曾经获得悬挂英国国旗航行执照的划艇,一艘用来偷运私盐的黑船,一艘以走私贩子和海盗组成的罪犯窝居船,而且还是一艘在中国领海航行的普通船只。

中国水师履行公职逮捕这艘船上的罪犯,却被反咬一口,说是中国水师侮辱英国国旗。

试想一下,还有什么比这个发动战争的借口更不想借口的呢?要是能凭这个作为发动战争的理由,那世界上哪天会没有战争?在英国政府“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荒唐的借口下。

英国向中国发动了无情的战争,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的住宅被英军的炮火夷为平地。

就在这种无赖的行为之后还有更加无赖的行为。

就“亚罗号”事件的发生,英国政府极力否认事件事情,对外瞒天下,对内瞒国民。

还对中国政府进行诽谤,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诽谤中国政府。

而对于旅居中国的英国人在华所做的破坏条约的无耻行为只字不提,对于外国人经常贿赂下级官员而使中国政府失去在商品进出口方面的合法收入的时英国报纸可谓是臵若罔闻。

他们还每年大量非法向中国输入鸦片,摧残中国人民的生命、败坏中国人民的道德。

马原课读书报告 -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读书报告

马原课读书报告 -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读书报告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读书报告马克思作于1853年6月的《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主要论述了当时正在发生的中国农民革命,即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对欧洲的影响及其对欧洲革命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认为当时的中国革命对欧洲革命的影响之最主要因素在于其对欧洲在中国的资本主义市场的影响,也就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利益的影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与中国这个巨大市场间的利益联系遭到了农民革命的破坏,因而这场破坏必将在其它各种关联因素的带动下在整个欧洲引发一场更具危害性的大规模革命。

马克思在文章中说道:“欧洲人民下一次的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争取廉洁政府的斗争,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要决定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对立面)目前所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决定于现存其它任何政治原因,甚至不是决定于俄国的威胁及其带来的可能发生全欧战争的后果。

”他以“两极相联”的辩证主义理论作为引入,首先分析了中国农民革命爆发的原因,继而以中英之间的主要贸易——茶叶贸易为例,并在深刻分析英国工业现状及欧洲大陆当时社会秩序的同时,详细阐述这场革命将会通过英国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马克思最后指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既然英国的贸易已经经历了通常商业周期的大部分,所以可以有把握地说,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对中国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分析得透彻而令人信服:“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工业的破坏性影响、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更重更难负担,旧税之外又加新税。

”鸦片战争中英国用先进的大炮强行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天朝上国万世长存的信仰随之成为炮灰,人民对他们奉为神明的天子也不再顶礼膜拜。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是一本关于比较不同历史时期革命的书籍,它对比了20世纪中国革命和18世纪欧洲革命。

两个革命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很大的差异,但它们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对革命本身的理解和实践。

欧洲革命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包括法国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等等。

这些革命的共同点是都发生在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社会形态下,以反对落后的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压迫为主要目标。

与此相比,中国革命更多地是由革命者自发发动的一系列运动组成,从辛亥革命起,经过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战等等一系列战争和运动,最终演变成共产主义革命。

中国革命也是在一种封建地主制度的压迫下发生的,但也受到了帝国主义和外部势力的影响。

作者将欧洲革命和中国革命进行对比之后,得出了几个基本的结论。

首先,两个革命都是在时代背景下发生的,他们都有一个渴望变革的社会心态。

其次,两个革命的背景和需要不同,欧洲革命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科技变革和工业革命的影响,而中国革命更多地是以民主和人权为导向的。

但两个革命都关注了人的自由和权利,希望摆脱传统的统治方式。

最后,两个革命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成功的定义是不同的。

欧洲革命在革命后逐渐地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而中国革命则意味着人民从传统的社会结构获得了自由和民主。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比了两个革命事件,展示了不同历史和文化下的不同取得。

对革命和社会变革的认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现代社会有着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我们应该思考如何通过革命来更好地实现自由、平等和民主,同时要学会更好地准备和应对革命带来的不确定性。

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悠久和多样性,千百年来人类的追求从未停止过。

最后,我想说,历史是一面反思的镜子,通过比较不同的历史事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也能够在理论上对比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革命事件。

希望这本书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革命和社会变革。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

读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时间回到一百多年前的十九世纪中期,南京刚刚被洪秀全带领的太平军所占领,成为了太平天国的国都。

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起义——太平天国起义。

这同时也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次高潮。

而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当时的欧洲刚刚经历了1848年革命的洗礼,进入了资本主义稳定发展和繁荣的时期。

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决,一切问题还掩盖在繁荣的外表下。

而马克思密切关注着中国革命。

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特殊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于5月20日写下这篇评论《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同年6月14日,本文作为社论刊载于《纽约每日论坛报》上。

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主要分析了中国爆发农民起义的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革命所造成的影响以及中国革命对欧洲革命的影响,并预言了欧洲即将到来的新的政治经济危机。

在本文的开始,马克思首先分析了中国爆发农民起义的两个原因。

其一是清王朝内部的腐败没落——“一切都烂透了,眼看就要坍塌了,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其二是帝国主义对中国入侵造成的影响——“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

作者花费大量笔墨阐述了十九世纪四十到五十年代中国的国情。

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惨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打开国门,鸦片贸易合法化。

从那时候开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瓦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人民更深重的灾难。

马克思在这里运用了一个绝妙的比喻,“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打开国门后,英国的工业品也开始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本国落后分散的手工业在英国机械化生产面前不堪一击,大量手工业者破产;鸦片更加横行,毒害着无数中国青壮年的身心健康;更严重的是,大量的白银外流,给经济发展带来极大损害。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报告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报告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报告黄坤912115040135《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是马克思1863年的作品,这时法国、德意志、意大利、匈牙利等欧洲国家于1848~1849年经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洗礼,从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而此时的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以及内部封建主义的压迫下,爆发了近代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即马克思在此文中所说的中国革命。

此文主要讲述了欧洲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对欧洲的影响,并对欧洲不远的未来的工业危机以及政治动荡进行了预言。

在文章开篇,马克思提出了“两级相连”的观念,并说“欧洲人民下一次的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争取廉洁政府的斗争,在更大程度上恐怕要取决于天朝帝国目前所发生的事件。

”为什么马克思会这样认为?我们首先要从那场中国革命看起。

同前朝的那些农民起义一样,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激化,但同时也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综合产物。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打开了闭关锁国、与世界隔离的状态,英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同时由于《南京条约》中的巨额赔款,清政府增加税赋,地主豪强趁机勒索民众,本就在与英国输入的廉价工业品对抗上占据劣势的农民不堪重负,最终导致了起义的爆发。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不仅表现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在当时的思想中也体现出西方文化的渗透。

随着中国大门被迫打开,基督教伴随着列强的侵略涌入中国。

而基督教被农民阶级改造和利用,成为太平天国的指导思想和反封建的有力武器,即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

1850年11月4日,洪秀全集2万余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拉开了起义的帷幕,于永安建制后转而突围北上,定都天京。

之后开始了北伐与西征,北伐本大获全胜,但却由于孤军深入,缺乏后援而全军覆没,相比北伐西征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自此太平天国获得几乎清朝的半壁江山,进入了全盛时期。

盛极必衰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太平天国运动达到鼎盛时期之后,便开始走向衰落。

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读书报告 黄璐瑶

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读书报告 黄璐瑶

读《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有感黄璐瑶战争从来都要有一个理由,而这个理由往往是最经不起考验的理由……这在英国对我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得到很好的论证。

就因为一艘执照过期的船只,就因为几个中间窝藏着海盗的水手,就因为无中生有的撕扯英国国旗,英国硬是将此上升到欺凌英国公民的层面,不仅歪曲事实,企图欺骗自己的子民而赢得对战争的支持,悍然向我国发动战争。

那不过是像对东印度公司一样的故技重施罢了,到最后,亦或是承认“故作不知”,抑或是承认“明知故纵”,然后,就一笔抹去,闭口不提。

当我看到,“我们的同胞在地球遥远的地方遭到了种种欺辱,迫害和虐待,对此我们不能置之不理。

……我们如果不采取那些在我们看来是正确的行动,不赞同采取那些当我们自己身历其境时也会义不容辞地采取的行动时,那么,我们就会辜负我国同胞所寄予的信任”,我的心急速往下沉。

谁来为那些被卖到秘鲁沿岸去充当连奴隶都不如的牛马以及在古巴被卖为奴的受骗华工来讨个公道?当英国进行着这些蔑视别国人民人权的行为以进行血腥的原始资本积累时,那些政治家都不会脸红心跳么?现在倒是和我们谈起人权来了。

其实,英国等候这个机会已经很久了,即使没有“亚罗号”,某年某月的某天,他们也同样会以其他不成理由的理由来向中国施压。

翻开历史的书页,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这件事的起因可以追溯到《南京条约》签订的第二年。

南京条约规定了英国商人及其亲属可以居住在沿海城邑,但是中国政府认为城邑是城外,一直拒绝英国人入城,在多次洽谈无果后,英国人被叶总督的强硬态度惹火了。

不仅在心理层面上,在经济层面上,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领导者地位,其生产力的提升远远超过其市场的需求,迫于对市场的追求,所以有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但是,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国门,并没有给英国的工厂主带来预想的市场。

鸦片不仅摧毁了中国人的身体和精神,使很人家破人亡,而且使中国人将所拥有的白银用于购买鸦片,对于工业产品,他们更多地使用丝绸,茶叶进行等价交换,当然,英国商人们也是很难拒绝这些生活必需品的,于是,英国本身就处于经济泡沫的边缘。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及心得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及心得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及心得《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报告读过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太平天国革命, 是国有着深刻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

这次革命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而且也强烈地震动了英国和整个欧洲。

马克思对国人民的这次伟大革命运动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密切的关注。

在文,马克思以辩证统一的观点揭示了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关系,颂扬了国太平天国革命的世界意义。

一:太平天国革命的背景与原因马克思在《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对太平天国革命发生的原因进行了科学的分析。

他指出:“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

”“历史的发展好象是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有可能把他们从历来的麻木状态唤醒似的。

”在我看来,一方面是国社会内部矛盾,另一方面是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是这两方面原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

从国社会内部矛盾看,当时的清王朝是“一切都烂透了, 眼看就要坍塌了, 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的衰老没落的社会。

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之前,国已经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但经济和政治的结构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反而激化了民族矛盾。

严重的土体兼并和高额的赋税使得农业生产遭到破坏, 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趋于崩溃, 农民和手工业者难以自给自足。

马克思还引用皇帝谕旨的话说“庶儿吾民于颠沛困苦之时, ” “小民其何以堪?”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带来了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革命的发生也就有了其必然性。

马克思也强调了引发这场革命的直接原因——鸦片。

鸦片的大量输入,造成了白银的大量外流,这就使战前本已严重的银荒更加严重。

同时,鸦片的大量输入,也造成吸毒在国更加泛滥成灾。

它摧残了成千上万国人的身体,给人民的精神、生活增加了无穷的困难和负担。

《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读后感1500字

《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读后感1500字

《两极相联的中欧革命》1853年3月19日,也就是清咸丰三年二月初十太平军这支我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支农民起义军,经过两年多的武装斗争取得了重要突破,占领了南京,并以此作为太平天国首都。

这场革命运动强烈地震动了包括英国在内整个欧洲。

旅居作敦、深切关注中国革命的马克思遂于5月20日写了一篇题为《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国际评论,这是马克思第一次以中国为标题的长文,也是他第一次独立专论中国的文章,是长期积累和认真研究的结果。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以当年的《纽约每日论坛报》的社论未署名而发表,其写于月中下旬。

这一政论文运用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等理论,结合当时世界形中势和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现实问题,通过生动的语言,运用历史与阶级分析方法,以经济与政治的辨证关系科学预测了中国革命和欧洲事命互动作用的“西极相联",是马克思化中国的初步尝试。

从文章的意思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中国革命主要指的是太平太国起义运动,欧洲革命则是指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革命。

并且有意思的是,欧洲的革命是由十八世纪中期一直被外国列强所压迫的中国所引起的。

十八世纪英国的大炮迫使天朝上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开始同外界发生联系,欧洲列强争相在这个地大物博的土地占据一席之地,各个国家都想在中国分到一份蛋糕,但由于中国当时错综复杂的阶级影予盾,统治者日益瓦解的统治威信,使得列国的利益欲望无法得到满足,于是使欧洲各国普遍的金融危机尖锐化和长期化。

欧洲各国内部的矛盾地暴露出来。

正如文章中写到的那样:“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我们每天都看到,不仅称霸世界的列强和它们的臣民之间,国家和社会之间,阶级和阶级之间发生冲突的迹象日趋严重,而且现时的列强相互之间的冲突正在一步步尖锐,乃至剑拔弩张,非由国君们来打最后的交道不可了。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报告中国和欧洲似乎距离很远,然而它们的革命之间却存在某种关联,而且这个关联并不弱,反而非常强。

就如马克思说:“欧洲人民下一次的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争取廉洁政府的斗争,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要决定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对立面)目前所发生的事件。

”中国革命对文明世界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自从清政府上台后,闭关锁国就成为一条基本国家政策并带领中国走进一条屈辱的历史轨道。

清朝带领的中国理所当然地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输光的国库之余,还把名为鸦片的麻醉剂大量输入国内。

然而这种麻醉剂却没有起到催眠作用,反而起了惊醒作用,正如文中所述:“历史好像是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能把他们从世代相传的愚昧状态中唤醒似的。

”因此这场战争推动了中国之后连绵不断的起义—太平天国革命。

在此时,西方正是欧洲大革命以失败告终之时,亚洲却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

最后,太平天国运动还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之下以失败告终。

这次的革命却大大地打击满清政府的权威,也预示着官民之间的“父权关系”逐渐土崩瓦解。

中国过去几乎不输入欧洲的纺织品,但是每年却输出大量的茶叶﹑丝绸﹑陶器。

英国的大炮改变了这种情况。

通过武力威吓外国列强在中国取的各种特权,种种不平等的条约大大损坏国内自给自足的经济,并且极大地激化了中国社会内部的种种矛盾。

正如文中所说“中国的纺织业者在外国的这种竞争之下受到很大的损害,结果社会生活也受到了相应程度的破坏。

”由于战争失败以后的赔款和鸦片贸易导致金银外流,造成的后果就是“旧税更重更难负担,旧税之外又加新税。

”经济上由贸易顺差转为贸易逆差,这种经济情况自然引起国内民怨沸腾,更是加速了封建政权崩台。

马克思认为:“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显然中国开放了与外界的交流后,各种起义,革命反抗纷纷出现,旧政府和旧秩序就没有立柱之地了。

《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读书报告论文

《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读书报告论文

《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读书报告看完文章之后,先是有种莫明的悲哀,为那那个时代里些曾经受尽欺压却又无力去反抗的中国同胞们,为那些失去了人性,只留下一个贪婪的躯壳的没有灵魂的那些英国人,还有那个时代的黑暗和带给人们的无奈。

然后是感到万分的愤怒,为那些可耻的人和可耻的行为。

最后是有些感慨,为那个时候所发生的这些可悲可愤的事,让我想了很多很多。

文中主要写了在1856年时,贪婪无度的英国为了在中国获取更多的利益,以各种借口来挑起争端,并且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而英国的各方面则利用私权来为其作出掩饰,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编织合法的理由。

马克思为了把英国资产阶级政府的暴行和英国媒体的虚伪丑陋面目摆在人们面前,通过收集大量资料,弄清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真实背景,把真相清析地呈现出来。

首先是马克思直接引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勋爵的演说,说明英国政府正在重施东印度公司的伎俩,用谎言掩盖应该军队对中国人的残暴行为。

接着,马克思叙述了所谓“亚罗号”事件的经过,揭示“亚罗号”事件实际是英方蓄意挑起的事件,其目的在于寻找向中国发动战争的合法借口。

正是在这个借口下,英国军队杀害了无辜的中国人民,犯下了侵犯人权、破坏中国人民财产的暴行。

最后,马克思揭露了英国媒体的虚伪,指出英国媒体对于外国人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只字不提,而用错误的报道误导英国民众。

马克思认为,英国人在中国的暴行必然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

让我们来看看在这次可耻的行动中,那些英国人的丑恶的嘴脸。

在毫无依据的情况,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们造了许多莫须有的不成理由的理由来挑起争端,以蛮横的方式来欺压中国人民。

然而英国的政府和媒体却在不断地为这些可耻行为包庇。

其首相在市长宴会上的演说中,企图为施于中国人的残暴行为进行辩护,他说:“如果政府在这件事情上赞同采取无理的行动,毫无疑问,它走的就是一条应受议会和全国谴责的道路。

但是相反地,我们深信这些行动是必需的和至关重要的。

《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读书报告

《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读书报告

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读书报告大气科学学院大气科学专业朱敏16303122写作背景:《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是由卡尔•马克思于1857年3月22日前后撰写,在此之前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由,对中国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正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在国内持续已久,广东的兵力财力消耗殆尽,面对内忧外患,日益腐朽的清政府在“第一次英法联军之役”中遭受惨败。

英军残忍炮轰广州城,焚烧民宅数千户,对无数中国民众犯下恶行。

《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便是战后马克思在搜索了大量资料,查明事件真相后写下的对英国无耻行径的揭露和谴责。

主要内容:文章的开头首先叙述了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施行的可怕的刑罚制度被揭露时,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之一詹姆斯•霍格爵士对所犯罪行的矢口否认,再引用当时英国首相帕麦斯顿勋爵对英国暴行的辩护,表明了英国政府打算重施东印度公司的伎俩,企图利用媒体误导民众,掩盖真相;然后,马克思对“亚罗号”事件的经过做了详细叙述,揭露了“亚罗号”事件实质是英国政府蓄意引发战争的借口,英国政府借此对中国进行了新一轮的侵略与掠夺,并且做下了侵犯中国人民人权,剥夺中国人民财产的残暴行为;最后,马克思揭露了英国媒体的虚伪,他们对英国在中国犯下的罪行一字不提,甚至编造新闻事件污蔑中国,试图将他们发动战争、残忍掠夺的恶行合理化。

感想与启发:读完文章,作为中国人我首先感受到的是悲哀,哀于当时国家和人民的不幸遭遇;其次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认为该船曾在香港注册, 领有执照, 硬说是英国船, 甚至捏造说中国水师曾扯下船上英国旗, 侮辱了英国, 无理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立即释放被捕人犯, 英国政府道歉。

事件发展到这里, 我们不难看出英国领事的无理取闹, 想要干预我国的内务,甚至还捏造事实,居心叵测。

鸦片战争后, 清政府对外已经十分软弱, 叶名琛虽然拒绝了正式道歉的无理要求, 是决定将依法逮捕的 12 人全部送还。

此时英方依旧十分不满, 领事巴夏礼拒收了送还人员, 连叶名琛送去的信件也拒绝拆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和《俄国在远东的成功》
三文有感
马克思主义学院 10级民理《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和《俄国在远东的成功》这三篇文章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853年——1858年期间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所写的评论文章。

这三篇文章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中国经济社会的状况,剖析了中国与欧洲列强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

我站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角度,从民族发展、民族意识、民族交往与民族平等、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四个方面,谈谈我浅薄的感受。

我认为,在这三篇文章中,民族有民族国家之意,例如中华民族等同于中国,美利坚民族就是指美国。

一、民族发展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回顾旧中国,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限制民众与外国的商贸、文化往来,以致固步自封,未紧跟世界发展潮流,仍以“天朝上国”自居,殊不知传统的小农经济对内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外不能抗衡工业社会的经济冲击。

马克思就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提到了英国毛织品等外国工业品的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相当大的破坏。

但是,这种破坏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从民族发展角度看,自然环境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我认为,列强入侵中国,部分原因也是与自然环境有关。

例如俄国地处高纬度地区,高寒物贫;英国地少人少,国内市场狭小。

对于处在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的列强而言,地大物博的中国无疑是非常诱人的猎物。

对于俄国在中国获取的利益一事,恩格斯曾有这样的描述,“(俄国)它正好在这个时候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由于征服了中亚细亚和吞并了满洲,俄国使自己的统治权扩大到一块与整个欧洲面积相等的领土上(俄罗斯帝国不包括在内),并从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进入了温带”。

促进本民族的发展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自身发展不能以掠夺、入侵、损害他国利益为垫脚石,而要通过调整、改善民族自身结构,积极寻找合适的途径和模式。

二、民族意识
前文说到了列强的入侵在客观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

正如马克思在《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一文中说到的那样:“同时,本来已趋于平息的、在鸦片战争时期燃起的仇英火焰,在中国暴发成了愤怒的烈火,一切关于和平友好的声明都未必能扑灭这股烈火。

”的确,鸦片战争之后,各种起义、抵抗运动如火如荼,个人的、群体的、自发的、有组织的,国人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这种觉醒的民族意识,既包括了中华民族自身的认同意识,也包括了民族平等意识、民族的自尊意识,还包括了民族自我发展意识、民族自主自立发展意识。

这些意识的觉醒,唤起了国人心中的爱国热情和追求自由尊严的激情。

之后,爱国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说明了在中华民族追求解放之路的过程中,积极昂扬的民族意识的重要性。

三、民族交往与民族平等
对于当时的中华民族而言,与英、俄等列强的交往,是一种被动的、直接的交往,其核心是经济、政治等利益的争夺,多以战争、纷争等形式表现出来。

自鸦片战争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之时起,中国陆续与英、法、美、日、俄等多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失主权,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族危机加剧。

马克思在这三篇文章中通过茶叶贸易、“亚罗号”划艇事件、与俄国的条约等事例,无情揭露和严厉谴责了英法美俄等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和掠夺。

在交往中,存在着经济、政治等多个影响因素。

而中国所遭受的不平等交往,归根究底是自身实力的不足。

历史上这些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要想中华民族能与世界各民族进行平等的交往、交流,就必须不断发展自己,壮大经济、军事、文化实力,提升综合国力,避免重蹈百年前的覆辙。

四、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
马克思在分析了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特点之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当英国引起了中国革命(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便发生一个问题,即这个革命将来会对英国并且通过英国对欧洲发生什么影响”。

他说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并在下文分析了欧洲经济之后,明确指出,“所以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这个普遍危机一旦扩展到国外,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事实证明马克思的预见是正确的。

太平天国革命对欧洲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欧洲无产阶级对建立民主政府的要求,也让其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这一时期,法国、意大利的国内革命此起彼伏、德国封建势力日益没落,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轰轰烈烈开展的同时,无产阶级也在孕育产生并壮大。

1857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意大利等国的民族运动空前高涨,经济上的危机直接引发的便是欧洲革命浪潮。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是相互影响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反对封建反动统治是世界人民的革命事业,革命是世界性的历史潮流。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至今仍有非常重要的学习、借鉴意义。

由于我能力有限,言尽于此,还望有识之士不吝赐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