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教学反思制度
小学教学反思制度
![小学教学反思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f75d469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e.png)
小学教学反思制度标题:小学教学反思制度引言概述:小学教学反思制度是指学校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总结的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的反思制度,可以匡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
一、建立反思机制1.1 确定反思频率和方式- 设定每周或者每月一次的反思时间,让教师有规律地进行反思。
- 提供多种反思方式,如个人反思、团队反思、学生问卷反馈等,让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思。
1.2 确定反思内容和目标- 确定反思的内容范围,包括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教学方法效果、学生学习情况等。
- 设定反思的目标,明确希翼通过反思达到的效果,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成绩等。
1.3 设立反思记录和整理机制- 建立反思记录表格或者系统,让教师可以记录每次反思的内容和结果。
- 设立反思整理机制,将反思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
二、实施反思活动2.1 教师个人反思- 鼓励教师每周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 匡助教师建立自我评价机制,提高自我认知,促进个人成长。
2.2 团队反思- 定期组织教师团队进行集体反思,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
- 建立团队协作机制,共同探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促进团队合作和发展。
2.3 学生参预反思- 设立学生反馈机制,让学生参预教学反思,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和反馈。
- 培养学生自主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预度。
三、改进教学方法3.1 分析反思结果- 对教学反思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和瓶颈。
- 确定改进方向和重点,为教学方法的调整提供依据。
3.2 探索创新教学方法- 鼓励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 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完善教学方式。
3.3 跟踪评估效果- 实施改进后,及时跟踪评估教学效果,了解改进是否取得预期效果。
- 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形成良性循环。
2024高中校本教研制度
![2024高中校本教研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a81b45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64.png)
2024高中校本教研制度
2024年高中校本教研制度是指高中学校自行制定的教研工作体系和规范。
校本教研是指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课堂观摩、教学反思等一系列研究活动,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校本教研制度在2024年高中教育中的主要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研组织机构:学校设立多个教研组织机构,如学科教研组、年级教研组等,负责统筹组织教研活动,明确职责和任务。
2. 教研活动安排:根据学校的教学进度和需要,安排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课题研究、教学观摩等。
教研活动可以由学校内部组织,也可以与其他学校、教育机构进行合作。
3. 教研成果评价:学校建立教研成果的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研成果进行评估和奖励。
评价指标可包括教学设计的质量、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改进的实际效果等。
4. 教研资源支持:学校提供必要的教研资源支持,包括教育技术设备、教材教辅资料、网络平台等,以促进教师的教研工作。
5. 教研成果应用:学校鼓励教师将教研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通过改进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校本教研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第 1 页共 1 页。
校本教研活动教学反思
![校本教研活动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90424b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8.png)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活动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于近期开展了一次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活动过程1. 主题讲座活动伊始,由我校教学专家进行了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题讲座。
讲座中,专家详细阐述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培养策略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对这一主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分组讨论讲座结束后,教师们按照学科分为若干小组,围绕“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一主题进行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交流心得,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课堂教学观摩为了使教师们更好地理解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学校安排了观摩课。
观摩课结束后,教师们针对观摩课中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点评和反思。
4. 教学设计展示在活动最后,部分教师展示了他们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
其他教师针对这些教学设计进行了点评,提出了改进意见。
三、教学反思1. 教学理念更新通过本次校本教研活动,我深刻认识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不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学方法改进在活动中,我发现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任务驱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学评价改革活动让我认识到,教学评价改革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评价过程中,我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学校教研制度(精选8篇)
![学校教研制度(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e97e60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d.png)
学校教研制度(精选8篇)学校教研制度(精选8篇)在生活中,人们运用到制度的场合不断增多,制度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
拟起制度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教研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教研制度11、每学期每位教师应认真学习相应学科教学课程标准,明确教学要求,研究教材教法、学法。
2、每学期每位教师应根据学校教改思路,于学期初制订好教研计划、并实施,期末做好汇报,上交书面总结。
3、每位教师应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积极参与教改试验。
4、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
青年教师三年内应过好“五关”验收(即备课关、说课关、上课关、评课关、操作关)。
5、落实教师听评课制度,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15以上。
平时互听课,同级相同学科教师应参加,其他教师没课的也可参加。
6、每次教研活动每位教师应做好活动记录,期末上交业务学习记录本和听评课记录表。
7、每位教师应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撰写论文,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论文。
8、各教研组长要深入课堂听课,做好督导工作,协助教导处组织教学常规检查和定期教研活动。
9、各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活动计划组织学科竞赛活动。
10、各教研组期初制订教研工作计划,期末写好工作总结。
学校教研制度2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年青教师,我们将以教学环节为切入点,规范课堂教学,使教学管理精细化、制度化,从而推动学校整体工作,进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校本教研的指导思想:根据教育局的精神,加强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以教师为主体,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注重教研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以教学常规为着眼点,把教师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以及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实现教师间的合作研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校本教研的形式:教研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1.大教研:即学科教研,指全校同学科所有教师集中教研。
2.中教研:即年级教研,指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间集中教研。
学校校本教研相关制度
![学校校本教研相关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19dbfe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a.png)
一、指导思想为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主要目标1. 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组织体系,形成校长领导、教研组长负责、全体教师参与的良好教研氛围。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 推动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强化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育教学创新,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三、组织架构1. 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主任、教科研室主任、教研组长等为成员。
2. 校本教研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校本教研的具体工作。
3. 教研组:各学科成立教研组,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教研活动。
四、主要工作1. 教研活动(1)教研组活动:每周开展一次教研组活动,由教研组长主持,全体教师参加。
(2)学科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学科活动,由学科组长主持,全体教师参加。
(3)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 教学研究(1)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案例分析:定期开展案例分析,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 教学评价(1)教学质量评价: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2)学生评价:开展学生评价活动,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改进教学方法。
4. 教师培训(1)岗前培训:对新入职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在职培训: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五、保障措施1. 经费保障:学校设立校本教研经费,用于支持教研活动、教师培训等。
2. 时间保障:学校保证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培训的时间,不得占用教师正常教学时间。
3. 考核评价:将校本教研工作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4. 优秀教研成果奖励:对在教研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中学校本教研制度(5篇)
![中学校本教研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2c7a4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4.png)
中学校本教研制度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是校本教研的中心,教室即研究室,师生均为研究者。
因此要搞好校本教研;就必须立足本校,依靠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在充分学习课程改革理论的基础上,加强课堂教学的自我反思,要切实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____教师____讨论,共同研究。
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贯彻____《____加强农村教育工作____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我校教育教学走向良性、健康、有序的轨道,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二、健全____,加强领导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是教师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为此,学校将建立健全____,加强校本教研的____与管理。
1、校本教研管理是培训教学、培训学习和培训教学研究等的保障系统。
校本教研管理就是要建立科学的校本培训管理运行机制,包括培训、激励、奖惩等机制,用科学的管理保证校本培训的教学、学习,研究有序而高效地开展,促进培训教学、学习和研究的良性互动,真正使学校成为一种学习型社会____,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
2、校长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
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负有帮助、指导教师,对其进行培训,促其成长的义务和责任。
贯彻落实教育部规定的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的精神,就不在限于将学校办成教书育人的衷好场所,还要使其成为教师发展的场所。
校本教研中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充分发挥校长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____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校.内培训活动,督促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校本教研领导组组长:校长副组长:副校长成员:教导处正副主任、教科室正副主任、各教研组组长三、明确目标,强化管理1、各教研组要根据本学科教学的特点,要制定校本教研计划,并且要突出实际研究;2、教师本人要制定本学期校本教研计划,确定自学的新课程改革书籍1—____本,分析自己教学中的不足;确定自己本学期校本教研的主要活动。
小学教学反思制度
![小学教学反思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d5edd75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4.png)
小学教学反思制度标题:小学教学反思制度引言概述:小学教学反思制度是指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总结的制度。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反思的方法、反思的内容、反思的实施和反思的效果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学反思的重要性1.1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升。
1.2 促进教师成长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
1.3 增强教师的教学信心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更有动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提高教学效果。
二、反思的方法2.1 自我反思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听取同事和家长的建议、回顾教学过程等方式进行自我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
2.2 同行反思教师可以邀请同事观摩自己的课堂,听取同行的建议和意见,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进行反思,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2.3 学生反思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反思的内容3.1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师在反思中要检查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预学习,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3 教学效果是否显著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是否显著,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反思的实施4.1 定期进行反思教师应该定期进行反思,可以每周、每月或者每学期进行一次反思,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
4.2 建立反思档案教师可以建立反思档案,记录每次反思的内容和结果,形成反思的习惯,方便日后查阅和总结。
中学校本教研工作制度(3篇)
![中学校本教研工作制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62950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7.png)
第1篇一、总则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师主体地位,激发教师创新精神,加强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三、组织机构1. 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等为成员,负责校本教研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
2. 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设立教研组,由学科组长负责,组员由各年级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负责本学科的教研活动。
3. 教师个人: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工作内容1. 教研活动(1)定期召开教研会议,讨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教学计划和改进措施。
(2)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分享教学经验,共同研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组织教师观摩优质课,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4)开展课题研究,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教师培训(1)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2)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3)开展教师技能竞赛,激发教师教学热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 教学评价(1)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价。
(2)开展学生评教活动,了解教师教学效果,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3)对优秀教学成果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
五、工作要求1. 教研活动要注重实效,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 教研组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 教师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4. 学校要为校本教研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确保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学校本研修制度(5篇)
![学校本研修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b2f983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f.png)
学校本研修制度为保证校本研修理念的有效落实和校本研修行动的稳步推进,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中更好地发挥教学研究工作的作用。
以新课程为导向,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立足学校,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建立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生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校本研修制度,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特制订本校本研修制度。
一、校本研修组织体系1.校长是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要身体力行,成立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
分管教学副校长具体负责指导学校教导处与教科室制定校本研修制度、计划,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研修,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研修工作。
2.学校教导处、教科室具体负责校本研修工作,确定学校课改课题,以课改课题统领学校课程改革。
学校教导处负责校本研修具体策划和实施,教科室负责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学习理论,举办课题讲座,交流研讨,举行信息交流会或读书汇报会。
3.学校行政要充分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整合教科室、教导处等机构的校本研修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研修机制。
4.进一步完善教研组组织网络体系,学校设立语文学科、数学学科、综合学科三大中心教研组。
语文学科中心教研组分设各年段教研组(简称:年段组);数学学科中心教研组下设高段(五、六年级)、中段(三、四年级)、低段(一、二年级)教研组;综合学科中心组包括英语、科学、品德、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八个学科组。
二、校本研修主要形式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教坛心悟、经验交流、问题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课改沙龙、教师论坛、网络开发等为校本研修形式,并通过课例研磨、集体备课、组内磨课、教学观摩、互动评议、教学开放、教师优质课等为活动方式,为教师参与校本研修创设平台、创造条件。
灵活运用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研讨—实践—反思—升华”的整体型实践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通用12篇)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37d15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3.png)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学校校本教研制度(通用12篇)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各种制度频频出现,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
制度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篇1为了深入贯彻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日照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适合我校实际的以校本教研机制,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特制定日照市实验学校校本教研制度。
一、校本教研的基本目标和任务1、校本教研工作,是指基于学校发展、教师提高、学生成长而开展的常规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活动。
校本教研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校本教研工作的基本目标:建立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通过群众性、经常性和持久性的研究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实现学校自我发展和内涵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实现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3、校本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引导老师学习国家教育方针和有关法律与政策,进行专业研修,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研究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展集体备课,制定教学工作阶段性任务目标和实施计划、措施;展开课题研究,对教学问题、评价问题等进行反思与研讨,并提出对策与建议;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开展课题研究。
二、校本教研的实施要求1、建全组织。
学校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和相关校本教研实施小组,形成以校长、教科研处、教务处、教研组共同参与的教研网络。
教研组、备课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教研的基本单位,学校建立健全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并充分发挥其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
2、落实责任。
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要担负起组织者、教育者和服务者的责任;业务校长是校本教研的主要组织实施者,要担负起协调管理与过程指导的任务;中层业务干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专题教研和学科教研的主要组织者,要对学科的校本研究具体负责;教师是实施校本教研的主体,要成为校本教研活动的主动参与者。
教学反思制度
![教学反思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9d8563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7.png)
教学反思制度标题:教学反思制度引言概述:教学反思制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总结的一种机制。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反思制度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建立教学反思制度的重要性1.1 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反思可以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技能和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3 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教师通过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二、建立教学反思制度的实施步骤2.1 设立反思时间学校可以为教师专门安排时间进行教学反思,例如每周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反思总结。
2.2 制定反思表格可以制定反思表格,让教师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反思,有助于系统性地总结教学经验。
2.3 定期评估学校可以定期对教师的反思成果进行评估,鼓励教师不断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反思制度的实际应用3.1 教师个人反思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每堂课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找出不足之处,及时改进。
3.2 教研活动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通过互相交流反思,促进教师之间的共同成长。
3.3 学校管理学校管理者可以根据教师的反思成果,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估和指导,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四、教学反思制度的效果评估4.1 学生学习成绩通过教学反思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2 教师教学水平教师通过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专业素养。
4.3 教学氛围教学反思制度的实施可以促进学校教学氛围的良性发展,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五、教学反思制度的未来展望5.1 制度完善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教学反思制度,让教师更加主动、深入地进行反思,提高教学效果。
5.2 利用技术手段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教学平台、数据分析等,辅助教师进行反思,提高反思效率。
校本教研工作制度(五篇)
![校本教研工作制度(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5daa36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d.png)
校本教研工作制度为加强和改进学校教研工作,提高全体教师课改实验的能力,发挥教科研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促进学校基础教育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进一步搞好课改实验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市教育局印发的《合肥市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实施规划》的精神,以新课程理论为导向,改进和加强教科研工作。
立足学校,建立以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有效的教研机制,把学校建成学习型组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理念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
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三、总体要求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开展及教师素质的提高。
因此,校本教研的重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开展。
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总体负责,教研室全面管理,建立层层负责、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四、主要形式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论坛、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
教师教学反思制度
![教师教学反思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c7ad37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c.png)
教师教学反思制度标题:教师教学反思制度引言概述:教师教学反思制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总结的制度。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一、建立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性1.1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通过反思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授课效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1.2 促进教师成长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3 增进师生关系教师通过反思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互动,增进师生关系,建立更加融洽的教学氛围。
二、建立教师教学反思的方法2.1 定期教学反思会议学校可以组织定期的教学反思会议,让教师们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2 视频录相反思教师可以利用录相设备录制自己的授课过程,然后进行反思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改进教学方法。
2.3 学生评价反思教师可以定期邀请学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式。
三、教师教学反思的实施步骤3.1 设定反思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首先要明确反思的目标和重点,确定改进的方向。
3.2 采集反思材料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教学评价等方式采集反思材料,为反思提供依据。
3.3 制定改进计划根据反思结果,教师可以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包括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师教学反思的效果评估4.1 学生学习效果通过教师教学反思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2 教师教学水平教师通过反思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信心。
4.3 教学环境建立教师教学反思制度可以改善教学环境,促进学校教学氛围的良性发展,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五、教师教学反思的展望5.1 制度完善学校可以不断完善教师教学反思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教学反思制度
![教师教学反思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6a651a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9f.png)
老师教学反思制度目的和背景老师教学反思制度的建立旨在促进老师持续改进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同学学习效果。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深入反思和总结,老师能够适时发觉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并且不断改进本身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该制度的实施将有助于构建一个积极向上、重视教学改进的学习环境,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一、管理标准1. 反思要求老师在每次教学结束后,应当进行必要的教学反思,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深入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 评估课堂教学效果和同学学习情形。
- 总结教学中显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 反思老师自身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探究新的教学思路和途径。
2. 反思内容老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应当对以下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 - 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设计与实施情况。
- 教学过程中的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 同学在教学中的表现和学习效果。
- 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 个人的教学态度和风格。
3. 反思形式老师可以选择以下形式进行教学反思: - 书面反思:老师可以选择书面形式记录本身的教学反思和总结,可以是文字、思维导图等形式。
- 录音反思: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可以利用录音设备进行反思录音,以便更好地回顾本身的教学过程。
- 视频反思:老师可以利用摄像设备将本身的课堂教学录制下来,进行回放察看和反思分析。
4. 反思时间老师应当合理布置反思时间,并且确保反思时间充足充分和有效。
尽量选择在教学结束后的当天或次日进行反思,以便回忆和总结教学情况。
二、考核标准1. 老师自评老师在进行教学反思后,应自行评估本身的教学效果和改进程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
- 同学的学习情形和表现。
- 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 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和改善程度。
2. 同事评价校内其他老师、班级组长或学科组长等可以对老师的教学反思进行评价和引导,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对老师教学反思的认可和激励。
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四级)
![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四级)](https://img.taocdn.com/s3/m/561a8c1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b.png)
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四级)四级老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教学讨论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老师素养促进老师专业化的重要手段。
老师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动身点和归宿。
老师参与教研活动的质量影响到全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学工作的质量,老师必需主动、仔细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力量。
1、仔细参与学校各级教研组织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态度端正。
仔细完成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交给自己的任务。
2、开学初制定本学期个人教研的讨论重点。
仔细完成备课组交给自己的备课任务,在教研组、备课组争论时要仔细预备,乐观发言。
3、仔细参与听课、说课和评课活动,每周写2个教学反思,每月至少听5节课。
4、在教学实践的同时,坚持做到:"六个一'每年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确定一个教学讨论课题,上好一堂教学公开课,完成一份多媒体教案,写一篇课堂教学叙事案例,撰写一篇以上教研论文。
5、要熟识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仔细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方案。
6、能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坚持"三次备课制度',不查资料的一备,查阅资料的二备,授课后反思性的三备,坚持"隔周一次的、以说课形式进行的集体备课日'。
7、每学期上一节校级以上研讨课。
8、每天放学前半小时沟通当天教学中的体验和对其次天授课内容的处理。
Editorial:篇2: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在我国是指学校从进展的实际需要动身,就教育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以一线教育工为主体,通过肯定的教研程序,取得讨论成果,并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从而提高中学校教学质量以及老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教研活动。
强调将教学讨论的重心下移到学校,这是促进老师专业进展的必定要求,使学校不仅成为同学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老师不断学习、成长、提高的学习型组织。
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教育局"关于加强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的会议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状况,特制定我校校本教研活动运行策略。
学校教研制度
![学校教研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aa311e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9.png)
根据教育局、宋门学区有关工作部署,我校本着从实际情况出发,立足本校教学实践,“以课题为依托,开展校本教研”,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结合为核心要素,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在探索中寻求校本教研的新路子,为我校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为导向,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立足学校,建立以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具体措施1、首先要建立健全组织,为校本教研制度的实施和落实提供保障。
从校长——教研组,任务明确,责职清晰。
校长负责监督和指导,教导处负责具体指导、协调和检查,各教研组分工落实,每学期初制定好活动计划,期末进行工作总结。
各教研组要确定系列的课题进行讨论研究,教师应根据各学科组的专题,确定自己的教研专题,开展集体备课,并于期末进行总结。
每次教研前,教研组长要提前一周安排好下周教研的中心内容、主持人和主要发言人。
我校校本教学研究主张教师直接面对自身真正的教学问题,展开思量、探索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
我校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长:张明恒副组长:张永俊(兼语文教研组长)成员:刘玉珍(教研组长)、王淑芳(教研组长)教研时间保障:1 、每周一次。
2、全体动员,积极挖掘学校自身的传统优势和隐含的潜力,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结合本校情况和学生的兴趣,开辟各具特色、符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
教材是一种资源,教师也是一种资源,资源的开辟和利用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校外的课程资源,二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各教研组的教师要时常性共同讨论、交流、开辟与利用。
现行教材一标多本,执教者的关键是要掌握课标来指导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站在学生的角度思量。
真正应用教材、发掘教材、发展教材、超越教材。
巧妙运用学生身边的事和物,充分挖掘利用课程资源。
3、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学专业人员等多方面的作用,强化教师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提高教学研究品质,促进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小学教研工作制度范本(4篇)
![小学教研工作制度范本(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f5ff7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a.png)
小学教研工作制度范本一、总则:1.1为了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教研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特制订本制度。
1.2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小学教师。
1.3小学教研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成果。
二、教研组织和领导:2.1小学教研组由学校设立,由学校领导任命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和领导教研活动。
2.2教研小组成员包括全体小学教师,每学期可根据需要邀请一些教研专家参与。
2.3教研组长负责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和安排,并定期汇报工作进展和教研成果。
三、教研活动:3.1教研活动可以以小组研讨、集体备课、个人研究等形式进行。
3.2教研活动应紧密结合实际教学工作,围绕教学目标和难点问题展开。
3.3教研活动应注重实效,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方案,并及时反馈和总结。
四、教研成果的评价和推广:4.1教研成果评价应根据教研活动的具体内容和目标进行,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改进等方面。
4.2教研成果应及时总结和分享,在教师会议、校本教研活动中进行宣讲和推广。
4.3学校应重视教研成果的运用,对具有实际教学价值的成果予以奖励和表彰。
五、教研资源和支持:5.1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教研资源和支持,包括教研室、教材、教学设备等。
5.2学校应鼓励教师参加相关教研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和经费支持。
六、奖惩措施:6.1教研活动成果优秀的教师将得到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6.2教研活动不积极、敷衍塞责的教师将受到相应的惩罚和警告。
七、其他事项:7.1本制度的具体实施细则由教研组长根据需要制定,并报学校领导审批。
7.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其他有关教研工作的规定相应废止。
(此为范本,具体制度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小学教研工作制度范本(2)一、总则本制度旨在规范小学教师的教研工作,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改进与发展。
二、工作目标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 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和提升;3. 推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校际教研合作。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2fd9c5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f.png)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是指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托本校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开展“以校为本”的行动研究,促进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实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不断反思,并通过“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促进同行之间的广泛交流深入讨论,全面提升学校和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使我校的校本研究与新课程相适应, 使其成为推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的有效途径,特制定本教研制度。
一、校级领导管理。
1.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身体力行者。
校长负责抓教学研究,制定教学研究制度,指导学校教导处制定教学研究计划,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催促和评价学校教学研究。
2.校长带头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并在学校举办专题讲座,向教师介绍教学研究的方法,指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
3.校长亲自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及时了解研究动态,发现问题修订研究计划。
4.校长按计划保证教学研究经费到位,供购买资料,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请专家讲课及开展教研活动,保证教研的顺利进行。
5.校级领导分管各教研组,参加、指导教研组的学习讨论等活动,做好记录。
二、教导处管理。
1.学校教导处具体负责学校教研工作,确定学校核心课题,统领学校教学改革。
2.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形成研究意识,自觉参与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3.引导教师抓教育教学的关键,开展研究,撰写计划,教学案例,提高研究能力。
4.学校教导处负责决策部署,组织课题中心组,定期组织学习理论。
5.搞好宣传工作。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采取适当措施向社会、家长、同行宣传校本教研的理念与措施,传播课改信息,取得理解与支持。
每学期至少开一次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教研实验新理念以及汇报学校实验工作的情况。
三、教研组管理。
1.各学科围绕核心课题开展教学研究。
2.学校教研组组织本学科教师参与研究,每个教师根据学科知识,确定个人实施目标,促进学校教研工作的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教研教学反思制度
教学反思是教师课堂教学后的及时总结,是课堂教学中成功与失败的体
现,是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措施的重要依据。
通过写教学反思,可以不断地积累素材,反思得失,寻找良策。
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深化思维、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目的,特制订我校教学反思制度:
(一)反思的内容
1、反思教学中的成功点。
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抓住教学中哪怕是稍纵即逝的成功点,及时记录下来,坚持不懈,就能串起教学的闪光珠链。
2、反思教学中的失误点。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善教者难避其失。
如实记下失误点,然后进行分析研究,就能使教学:“长善而教其失”。
3、反思教学中的疑惑点。
教学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学生当堂提出的与课外知识相关的问题,老师未必能当堂一一作答,出现“卡壳”现象势必难免,这种“教然后知困值得一记,以便钻研。
4、反思教学中的思维点。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赖于主导作用的引导和激发,注重记录各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思维反映,教师就能置身于教学的动态系统中,从而不断调整教学,努力激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之处于“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教学氛围中。
5、反思教学中的感悟点。
通过追踪教学过程,审视教学环节,总结教学得失,从而会发现许多感悟,及时将这些思维的结晶、灵感的火花捕捉住,于教于学都大有裨益。
(二)具体实施办法
1、教师要加强对平时工作的反思,采取一下形式:“案例点评式”、“经验总结式”、“失误反思式”、“片断旁注式”、“困惑征解式”结“论感悟式”、“阶段回顾式”等,对每一节课进行反思。
要求每位教师每月至少从课堂教学、育人、管理等教育教学实践中找出2-3 个案例进行详实反思,认真及时做好反思记录,并在教研活动时组内交流。
2、学校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展示、交流。
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在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四下班前,由教研组长收齐后交到学校教科研管理处,检查后返至教师个人手中。
3、鼓励教师建立个人“反思集”,有条件的老师要把反思情况上传到校园网上,每学年学校将对优秀的教学反思分类装订成册,实现资源共享。
4、教师要运用新课程理念,开动脑筋,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提炼经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高自身反思水平。
5、教师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反思的类型,如:“课后思”、“周后思”、或“单元思”、“月后思”、“期中思”等。
6、坚持教学前、中、后反思,教学前反思重在教学预测,教学中反思重在随机应变,教学后反思重在教学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