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中国青年思想教育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中国青年思想教育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也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思想教育中的重要理论基础。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青年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在青年思想教育中充分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青年思想教育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它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与中国社会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中国青年思想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马克思主义注重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这与新时代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相契合。
中国青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应当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贡献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在青年思想教育中的应用1.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马克思主义教育应注重针对不同阶段的青年群体,以他们心理特点和现实需求为基础,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意识形态素养。
2. 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是唯物史观和辩证法。
青年学生应加强对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青年学生能够正确看待世界和未来,提高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3. 开展实践活动与理论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青年学生应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形式,让青年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培养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精神: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学习者应具有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能力。
通过培养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精神,青年学生可以深入探索真理,增长知识,为中国青年思想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中国青年思想教育中的意义1. 强化青年的社会主义信仰:新时代中国青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思想挑战和价值观冲击。
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与对策
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与对策【摘要】现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日益薄弱,存在着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学习、实践渠道狭窄及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养不足等问题。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自身认知水平不够等方面。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拓宽马克思主义实践渠道,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促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强其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提高其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只有在加强理论学习、拓宽实践渠道、培养信仰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引领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对策、理论学习、实践渠道、培养、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承载着时代赋予的使命,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当下新时期,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传播的普及,一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持有的热情和坚定度有所下降,甚至出现迷茫和怀疑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立场,也影响了他们未来的发展。
了解和分析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探讨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只有通过全面深入地研究,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立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和普及。
2. 正文2.1 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分析面对当今社会的多元化和开放性,新时期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困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全面崛起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产生怀疑,觉得其理论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浅析新时代大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必要性——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角度
student Parent society336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分析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系,指出人类社会存在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运动,意识形态反映并推动社会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也随之发生重大转型。
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取得的成功,更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发挥指引和凝聚功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发展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推动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价值根基,也是推动新时代继续前进的核心力量。
在强起来新的征程上,要发挥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引领作用,培育普遍社会认同,构筑推动新时代发展的精神力量。
1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新时代大学生对抗错误社会思潮的武器新时代背景下,“强起来”的中国面临着复杂、严峻的意识形态环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更加多元化、更趋隐蔽化,稍有不慎就会犯颠覆性错误。
其中多样的社会思潮可能引发思想多元、价值观念多元,会导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和认同功能的消解。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接触多元文化、获取信息方式多元、自我意识强,但是对社会的实际认知和经验缺乏,内心缺乏足够坚定的信仰体系。
作为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新时代大学生肩负民族复兴的重任,因此,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关系自身成长,还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更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精神武器来对抗错误的社会思潮。
以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等为代表的错误社会思潮严重冲击了大学生的信仰坚守。
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否定中华民族的历史,消解文化认同,瓦解理想信念,严重冲击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自信。
历史虚无主义歪曲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孤立片面的看待中国建国以后的历史,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割裂对立,对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成绩进行否定,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根基进行否定。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虽然有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但是仍然有一些年轻人坚定地信仰着马克思主义。
在当代大学生中,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程度不尽相同。
一些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是人类解放的灵魂;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一个被人篡改的历史产物,已经变成了一些极左主义者的口号。
在大学校园中,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仍然很活跃。
许多年轻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和经济理论有很高的热情和兴趣。
许多学生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深入研究社会历史和经济学的改革,不断探索思想的深渊。
首先,当代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是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分析。
在当代社会中,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社会的危机和矛盾也随之而生。
财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日益激烈的斗争、不公平的分配制度、环境污染问题、人口过剩、道德沦丧等问题都是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焦点。
他们从社会现实中发掘问题,寻求解决方案,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他们研究解决问题的一种助力。
其次,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吸引力部分源于其独特的思考方法和理论丰富性。
马克思主义以历史科学、经济学为基础,结合了宏观社会分析和实际问题分析,提供了对社会现象深入分析的理论框架,对许多经济和政治问题进行了精准评估,因此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认可和拥护。
最后,大学的教育环境对于年轻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也十分重要,教育机构普遍推崇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人文素质和思维科学。
教师们往往会推进对理论的学习,并给予学生施加政治影响的激励。
当代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有其价值所在,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
第一,当代大学生应摆脱口号主义思想。
年轻人在判断问题、思考方案时,不能够一昧地遵循口号或信仰领袖,应借鉴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础,秉持理性和独立思考,做出正确的决策。
第二,年轻人应具备批复能力。
大学生可以通过不断地阅读和研究,确立自己深度思考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
大学生如何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大学生如何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当今世界上最科学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今世界上最科学的信仰。
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于指导人们创造美好的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认真学习并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
科学信仰建立在正确的认识基础之上,只有真正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才能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
而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就要认真地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的著作,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性,完整、准确、全面的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
如果不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或者对马克思主义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水平上,就不会被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所吸引、所折服,也就不可能真正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第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科学信仰的形成不仅建立在思想观念的基础上,而且还要建立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
只有在实践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反复用实践的结果来检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才能坚定地信服马克思主义。
同时,科学信仰形成的过程又是一个意志的过程,只有在反复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经历困难、曲折和失败的磨难,才能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不移的信仰。
因此,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之中,反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指导人们的行动,用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成就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第三,努力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想经常地、大量地存在,并且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和侵袭着人们的思想,干扰着人们的科学信仰。
论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论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信仰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领路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如何行之有效地加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一项迫切需要研究的时代课题。
标签: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一、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系统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他们大部分对马克思主义有比较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部分青年大学生在选择和确立人生信仰时呈现出一些颇值得关注的问题。
如马克思主义信仰动摇,甚至产生放弃马克思主义、信奉西方思潮的一些错误思想;信仰不坚定、易变化,对马克思主义有时信,有时不信;信仰出现盲目性,确立信仰不是经过深思熟虑,在深入理解和认识基础上做出的理性选择,而往往是以一种从众心理,盲目跟风、追求时尚去选择自己的信仰,这种信仰不是建立在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仅仅只是为了满足追求新潮和一时的好奇心使然;信仰的功利化与世俗化严重等等。
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冷漠有愈演愈烈之势,如同流行病一样在当代大学生中传染,如少数青年大学生认为,信仰只有“获利”,只有“有所得”,只有带来更多的物质享受,才有去信仰的意义。
例如,利益动机不断上升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动机,33.3%的大学生选择入党就是为了以后能够找到好的工作,还有29.4%的大学生选择“在党的队伍中才能取得个人发展的更好前途”[1]。
二、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淡化的原因(一)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引导不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未来的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政治基础,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但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满足社会需要,特别是大学生自身需要方面还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1.传统的理论教学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浅谈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
必 不 可 少 的 公 共 课 程 ,教 师 们 的 教学 任
思 主 义的 认 识 上 ,有 78.8%的 学 生认 为
(二 )青年学生马克思主 义信仰教育 务重 、压 力大 应该适 当地提 高其政 治
马 克思 主义 “有 说 服 力 ,没 有 过 时 ”:有 的 问题 分析 从学 校 、教 师的 原 因一k看 , 与 经 济 待 遇 。并 日.不 断 地 加 强 对青 年 教 14.6% 的 学 生 感 到 “说 不 清 楚 ”;还 有 在 马克思主义理沦的教学 中,存在着理 师的培养,使他们更加坚定信心 ,提高教
文明的 向往 。南此看来 .在当代青 年学 生 中马克 思 主 义信 仰 的实 践 是 十分 成功 的 ,但是青 年学生 的马克思 主义信仰教
的对 策 (一 )加 强 师 资 队伍 建设 ,改 良理 论
教育方法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是高校
淡化 、信仰 多元化的倾向 。在对于马克 育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
力旺盛 、朝气蓬勃 的发展时期 ,具有较高
的文 化 层 次 ,又 赶 r改革 开 放 后 快 速
变化 的时代 ,是社 会 群体 中 的重要 力 量。青年学生的思想认识 、行 为习惯等 ,
都代表着时代的特色 、民众的心声,他们
的信 仰是 民族发展的指南针 .是同家繁
荣 的保 障
一 、 马 克 思主 义信 仰 的 内涵 信仰是人生的精神 支柱 ,是指 人仃】
要 求 的 ,能 够满 足我 国社 会 发展 的需 要 , 青年学生缺乏对马 充思 主义理论学习的 学生们 以开放的姿态把 自己的生活融入
胡 锦 涛 总 书 记 在 党 的 十 七 大 报 告 中指 出 :“我 们必须更加 自觉 、 更 加 主 动 地 推 动 文 化 大 发 展 大 繁
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支柱
、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支柱邓小平指出:“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当代科学的发展的思想,当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念时,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
当代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是最科学的信仰,即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支柱。
因而,用马克思主义去占领大学生信仰是最明智的选择,明确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支柱,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一种别无他选的更好举措。
马克思主义作为早已被实践证明了的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
最富有活力和最拥有广阔前景的科学信仰,她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明晰映现了无产阶级以解放全人类为已任的革命本质和博大胸怀,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尤其是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苦大众乃至全人类获得彻底解放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十分担忧,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实施有有效的大学教育,并开展切实的自我教育。
【2】2、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必要性我们要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信仰,而且是迄今为止人类信仰史上最伟大的信仰。
它是科学的、崇高的——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发展的信仰。
它不仅具有巨大的物质价值,带给人类以最大的物质利益,而且具有最崇高的精神价值,鼓励人类进入最高的精神境界,塑造完美高尚的人格。
它是现实的、健全的——它不是像一些宗教或迷信那样,歪曲利用人的某种本质力量,使之畸形发展,走火入魔,而是促进人诸种本质力量健康和谐地发展。
它是发展的,前进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为它的发展提供了材料和经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其理论成果。
【3】3.怎样让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来帮助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有效手段。
1..我们要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与我国社会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构建集理想性和现实性于一体的科学信仰系统,以引导大学生走向正确的信仰方向。
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
CAIXUN 财讯-83-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 大连海事大学 谭 冰 / 文 □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魏 朋 / 文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于意识形态斗争具有基础性意义,大学生肩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其马克思主义信仰如何,影响更为深远。
当前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不令人满意,高校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高校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信仰重要性受国内外多元价值观的侵蚀、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曲折影响和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负面现象的冲击,当前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不少问题。
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和引导上,,高校是最主要的责任者,也最具备相关条件,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
高校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1)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多元文化冲击信仰是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而我国的经济情况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的,这种迅猛的发展很容易动摇上层建筑。
而我国最近面临的经济增速放缓,也就是新的经济常态下,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洗牌也愈发的剧烈,各群体之间因为利益矛盾产生的碰撞越发频繁,各个群体的文化风尚也随着产生了交流和斗争。
这使得目前的意识形态问题开始加剧,而网络环境的大力拓展又使得大学生群体很容易处于问题的风口浪尖之上,错误的引导使得大学生会对我党提倡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不正确的质疑和否定,并且这种负面影响根深蒂固很难通过其他渠道消除。
(2)马克思主义信仰面临教育发展难题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高校学生接受的教育很多是为以后的工作服务的,自身价值的体现或者自身的社会追求就是就业,这些学生的价值观十分务实。
学生的日常学习就是面对日后岗位的准备,他们乐于在实际动手环境下学习新的专业知识。
可是这种实践主义精神对于略形而上的政治素养培养却不太适合,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锻炼的前提是自身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高度的哲学底蕴,大学生要接受了一定时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后才能理解自身需要坚持的信仰的实践方式和效果。
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培养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培养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雷一鸣(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都匀558000)[摘要]中国发展步入了新时代,对青年人才的要求也有着巨大的改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青年要有理想、有担当,这样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要做到有理想,就必须有坚定的信仰,而马克思主义信仰则是实现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应具备的素质。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14-0210-02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国家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对青年人才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新时代青年的殷切要求,也是我们青年为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肩负的责任。
新时代的大学生能否真正成长、成才,需要依靠的是我们坚定的信仰。
一、新时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认识存在的问题(一)对于信仰的认知不准确“信仰”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对某种宗教,或对某种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
”后来,“信仰”逐渐引申到了哲学层面,我们认为信仰是个人的意识行为,是人们对生活所持的某些长期的和必须加以捍卫的根本信念。
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信仰”应当是尊重一些科学的、理性的准则,信仰一旦确立,我们的人生意义和价值标准也将受其影响,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当下,依然有些大学生存在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迷茫的情形,这些都是缺乏信仰导致的。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要确立信仰,信仰能够使我们的存在更有价值,能够指引我们的学习生活向前进。
(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认知模糊当下,很多大学生的思想是要求积极的,但是对于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还存在对其内涵的认知模糊问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用说,作为一名大学生,肯定非常熟悉,从小学的《品德与社会》到本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浅谈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信仰是人类精神现象的核心,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导社会信仰,也是当前唯一正确科学的信仰。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可以让大学生树立符合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现实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让大学生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本文将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本质特点角度,来分析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一系列信仰问题、阐明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必要性以及相应的对策,从而达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目的。
人不能没有信仰,正如克莱尔所说,“人是为了某种信仰而活着”,这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人存在的前提是精神上的自由,没有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就不能成为人."人们追求信仰的过程,也就是人们追求生存意义的过程,然而,人类在追求生存意义的同时,却不自觉得使自己陷入“二律背反"(二律悖反(antinomies)是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的哲学基本概念。
指双方各自依据普遍承认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公认为正确的两个命题之间的矛盾冲突。
康德认为,由于人类理性认识的辩证性力图超越自己的经验界限去认识物自体,误把宇宙理念当作认识对象,用说明现象的东西去说明它,这就必然产生二律背反)的困境,而只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把人类个体生命存在的有限性与人类整体追求的无限性的矛盾冲突展现为人类自身的存在方式——实践之中,并提出人的终极目标和意义是建立人类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所以说,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科学的信仰,作为年轻一代的大学生,更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
但是,现实并非如此,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很多同学质疑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崇尚所谓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势在必行。
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一些普世的价值,这些普世价值不会随时间的流失而消退。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途径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途径一、政治思想教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首先要从政治思想教育着眼。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该接受充分系统的政治思想教育,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理论体系和学说要旨。
在教育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使学生们不仅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能够把这些原理用于具体的社会实践中。
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进行理论研讨和思想交流,增强他们的理论思维和研究能力。
二、实践活动锻炼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自己的理论知识得到实践的检验和锻炼,同时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亲身感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以参加一些社会调研活动,参与公益事业,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三、理论研究和创新能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还需要培养其理论研究和创新能力。
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活的、发展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善于从理论上总结实践经验,积极参与理论研究,培养自己的理论思维和批判能力,敢于挑战既有思想观念,追求理论创新。
在培养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多做一些思想实验,提出一些新的理论观点,以此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文化修养和社会实践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还需要培养他们的文化修养和社会实践能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在多方面进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在文化修养和社会实践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
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著作,参加一些文化艺术活动,增加自己的文化素养。
还可以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五、典范引领和榜样示范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还需要通过典范引领和榜样示范来实现。
作为青年的先行者和引领者,有必要建立一批典范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他们的品行和成就可以成为其他青年的学习榜样,激励更多的青年走向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
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摘要: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好的、科学的、积极向上的。
但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青年大学生的信仰出现了偏差。
如何有效地加强青年大学生信仰教育,帮助和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因此,青年大学生的信仰不仅关乎自己的成长发展,而且关乎祖国的前途与未来。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引导和教育青年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并把培养青年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来抓。
因此,研究青年大学生信仰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信仰现状在多元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从总体上看,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信仰主流是好的、科学的、积极向上的,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同时也应该看到,在部分大学生的信仰选择中也存在着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需要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入思考和着力解决。
(一)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好的1 多数青年大学生坚信马克思主义调查表明,当代青年大学生在选择信仰对象时,多数都选择了信仰马克思主义,且具有坚定的意志。
始终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女大学生占了42.9%,始终坚信和原来不信现在信马克思主义的青年男大学生占了44.9%(以下本文数据均来源于重庆市委重大调研课题“信仰问题研究”)。
这表明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的主流的好的、科学的、积极向上的。
2 多数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在调查中发现,在问及“你对马克思主义了解多少”时,多数青年大学生都表示有所了解和比较了解,如表2所示,对马克思主义有所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占了74.2%,这表明当代青年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比较关注马克思主义,这是形成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础。
3 多数青年大学生坚信马克思主义能够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历史发展的关键期,面临各种矛盾和问题,用什么理论能解决这些问题,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大学生应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大学生应坚定崇高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不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同时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三个重要思想.这四个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基础,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对于发展,巩固社会主义事业有十分重大现实意义.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自觉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行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原因在于他有很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我国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民主集中制的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奠定的基础,随后由列宁确定了它的原则,而中国共产党是坚持和发展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在中国,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不但有严密的组织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纪律性.党的纪律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党的纪律的内容有四项,包括:党的政治纪律,党的组织纪律,党的群众纪律和党的保密纪律.同时党的纪律也有其基本特征,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是自觉的纪律,是二者的辨证统一,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了指导思想,有了严密的组织原则,有了铁一般的纪律,才能使我党走向他的最高目标:实现共产主义.“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
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新时代青年如何学习和信仰马克思主义
践悟主持人:单 洁 xmlcc520防范工作,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全过程。
二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就是解决依靠谁的问题。
习近平同志强调:“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只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人民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最可靠的后盾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要坚持走群众路线,着力激发人民群众作为防风险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善于引导群众、组织群众,注重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力量,群策群力、群防群治,凝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合力。
坚持法治思维。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避免临时抱佛脚,要法治化、规范化。
一是要完善立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有一个继续完善的问题。
这次疫情就暴露出防范化解风险的相关法律亟待完善的问题。
运用法治思维防范化解风险,要科学研究各领域防范风险的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二是要依法而为。
防范化解风险,各政府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种社会组织以及广大公民都要培养守法、用法意识,培育守规则、用规则的思维习惯,依法依规而为。
完善体制机制。
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战,就要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
制度威力要通过体制机制来体现。
一是要完善防控机制。
要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把风险防控要求落实到每个领域、每个岗位、每个工作环节。
二是要完善责任机制。
应对风险挑战,最大的敌人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要落实领导责任,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完整责任链,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是要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使政府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规范垂直管理体制和地方分级管理体制,探索扁平化管理,构建从中央到地方权责清晰、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工作体系。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鼓励教师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CHAPTER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知程度 较高,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掌 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价值观。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马克思主义 信仰的积极性较高,大部分学生能够 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自己的 学习和生活。
CHAPTER 02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涵 与特点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指通过传授、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和方法, 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大学生理解和掌 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 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学生参与度
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 内容缺乏兴趣,参与度不高。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
01
02
03
教学内容单一
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重于理 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 性和应用性,难以引起学 生的兴趣。
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 主,缺乏创新和变革,难 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 的需求。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特点
01 02
鲜明的意识形态性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 想,宣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强调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为 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观。
强烈的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它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历史任 务,针对不同时期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提出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措施。
“00后”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路径探究
新西部 NEW WEST 2019年11月下旬刊M 134教育探索丨J “00后”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路径探究 王英明(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绵阳 621000)【摘 要】 本文论述了“0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大意义,提出了“00后”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路径。
要落实课程根基,夯实理论功力;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打造强有力的师资团队。
【关键词】 “0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路径青年大学生在高校成长期间正是其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并稳定的重要时期。
其中信仰是促进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直接因素,尤其是对“00后”大学生来说,拥有正确的信仰意义重大。
研究调查发现,有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不深刻,有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缺乏认同和信仰。
[1]所以,探究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路径是十分必要的。
一、“0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大意义1、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意义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加强对青年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具有深远意义。
[2]对“00后”大学生实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活动,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也关乎青年自身发展。
从 2007 年起,在共青团中央的号召下,各高校相继实施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在这一工程的推进过程中,各高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辅以各具特色的实践课程,使“00后”大学生在不同的课程学习中从整体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深刻的理性认识,为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夯实基础,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有重要战略意义。
在“00后”大学生中普遍呈现出包容开放的处世态度,他们对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充满自豪感,同时又面临着挑战,肩负沉重的使命。
“00后”大学生是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生力军,他们的成长成才是直接关系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是否后继有人这一重大战略问题,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不仅仅需要物质力量,更需要数不胜数的人才储备。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青年思想教育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青年思想教育研究在当今社会,青年是一个重要的群体,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因此,他们的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是指引青年学生正确思想的思想理论,而当代青年思想教育是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时代特点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教育青年思想的指南,而当代青年思想教育则是这一指南的具体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教育青年思想的指南1. 马克思主义对青年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种科学的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精辟阐述,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它认为哲学和社会科学要以实践为基础,必须经过实践检验以后才能被认为是正确的,因此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系列有关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论断,可以指导青年的思想和行为。
2. 青年应该学习和信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青年学生应该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沐浴和洗礼,特别是要学习和信奉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如实现社会平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
同时,青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奋斗,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社会贡献力量。
二、当代青年思想教育是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时代特点结合起来1. 当代社会的特点当代社会不同于以前的社会,它具有很多独特的特点,如科技发展迅速、信息量巨大、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等。
这些特点对当代青年的思想、行为、观念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需要从教育方面加强对当代青年的思想教育。
2.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点马克思主义虽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它仍然具有时代特点。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和价值观念是永恒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已经从总体上适应了当代社会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实践中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青年思想教育结合起来1. 需要产生引导青年学生具有现代意识的教育机制在当代青年思想教育中,我们需要重视当代青年的特点,营造一种引导他们具有现代意识的教育机制。
这个机制需要借鉴当代教育经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快速理解、运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青年在现实中的行为方方面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基础问题研究摘要: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应科学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又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崇高的信仰付诸实践。
只有在理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在行动上实践马克思主义,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使理论的力量转变成物质的力量,才能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要把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和信仰的科学性联系起来,我们不能肤浅的看待马克思主义,它的理论指导了一个阶级,一个国家,指明了社会规律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所当然的应该被作为一种崇高的信仰,指导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一、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界定青年学生是一个群体,首先我们需要界定这个群体的范围,从字面上来理解它应该是“青年”和“学生”两个名词的交集。
“青年是代表从少年(十二三岁到十五六岁)过渡到中年的年龄阶段(从十六七岁到三十岁)。
”[1]我们可以认为从十五六岁到三十岁这个年龄段是大家普遍认为的青年,对于学生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学生,①在学校或研究机构注册入学学习的人按学习的阶段分为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等②接受某人的教育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对某人的自称。
”[2]从这个两个解释来看,第一个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学校就读的学生,这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学生的定义,应该使我们探究的主要范围。
第二个学生的概念我们可以理解为私人之间的师徒关系,或者是遵循某种教导和命令,并未通过国家机构有组织的进行授课而确定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这里我们认为第一种解释更符合我们的讨论。
马克思主义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3]最后,“信仰,对某人或某种思想,主义,宗教等抱有的坚定不疑的信念,以此作为自己的榜样和行为指南。
”[4]我国著名的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认为,“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宗教,理论,主张,原则等得信服和崇拜。
”[5]对于信仰的解释,重点都在人们承认一种理念,而这种理念或者说是科学的思想左右了人类的行为,人们对此理念理性的遵循和认同并付之与实际的行动.我们认为,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可以概括为青年阶段在学校就读的学生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体系在中国建立和执行的认同,并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信服和行为的指南。
二、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特征1.时代性随着社会的进步,世界的发展,现在的青年学生不再是一腔热血的救国救民,他们更热爱和平热爱世界,更愿意生活在这个地球村里,他们没有肤色的界限,没有语言的隔阂,没有世俗的约束等等,他们肩负起的责任不再是民族的责任,更应该是世界的责任,在国内,多少的青年学生选择去异地读大学,多少的青年学生选择去国外读书,他们知道,只有更多的了解别人,才能更大的发觉自己。
这是时代给与这个群体的使命。
从十九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开始,每个时代都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不同的解释。
有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专门反驳马克思主义,也有的学者让马克思主义遍地开花结果。
马克思主义本身也经历了自己的一个肯定到否定再否定的过程,这是一个科学的理论的学说所必须经过的考验,这才是真正的科学,而我们谈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仅是过去的马克思主义,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已经不完全是十九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他们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它来到中国就具有了中国属性,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包括,马克思主义体系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是我们提到的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时代性特征是客观要求,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个和时代不断进步的学说,它本身就不能从静止的方面来看待。
不论是从青年学生还是马克思主义来看,信仰都必然包含着时代的属性。
2.价值性价值是我们在哲学里常常讨论的一个话题,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
[6]简单的说,价值就是主体确定客体对于自身的效用和意义所在。
马克思主义对于青年学生的信仰确立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性,人类想要改造世界必然要先认识世界从认识世界的基础之上来满足人类自身的需求,这种需要的满足就体现了价值性,青年学生在成长阶段对于世界的认识和判断以及信仰的确立不能完全理智的去看待,需要父母和家长给与指导,同时也要从书本上获取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可以辅助青年学生确立信仰的重要思想。
明白什么是人,什么是主体,客体,什么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什么是历史等等,在青年学生的发展中也需要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在马克思主义中都涉及到而且还有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和深奥的哲理,青年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才能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作用,理解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客体对青年学生本身这个主体所产生的影响。
3.实践性青年学生的信仰不能只鲜活于思想之中最终是落实到实践当中去的,马克思说,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7]改变世界不正是青年一代的责任吗?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性的关键点在于实事求是,踏踏实实的做事,只有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的根本,才能不仅仅的停留在思想意识中而是脚踏实地的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马克思以实践性的思维方式取代了传统哲学本体论的思维定式。
确立了实践为本的思维意识,有了意识就有了实践的理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8]这就给我们的一切社会生活奠定了一个基调,我们青年学生的一切活动都要从本质出发,从实践出发。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的信仰才能认认真真的做事,踏踏实实的做人。
4.标示性马克思主义从唯物辩证的历史实践出发,主要是说明了人类社会“应该如何”的问题,为人类阐述意义方向标与价值检索,在实践中指导人们“应当如何去做”,世界文化的发展是多元的,特别是在现代的网络发达从古至今人类的学说思想都得以发扬,五大洲的人们文化也是频繁的交流,青年学生的精神意识和价值观被多种文化理念冲撞着,柏拉图的理想国,康德的古典哲学,奥古斯丁的忏悔录等等,又如享乐主义,金钱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工具理性的盛行、物欲主义的横流,使当代社会在物质财富的增长和消费中步入了人文精神的失落、价值目标的迷茫以及价值虚无主义的泥潭,造成了种种社会危机,青年学生的周围有许多思想文化的选择,青年时代正是确定人生方向的重要阶段,对于人生,社会的理解都有个变化。
马克思主义作为历史上众多理想家理论中的一个,能够被社会主义国家所运用,就说明了这个学说本身的价值,人是一种生命存在,也是一种社会性存在,文化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存在,青年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也就是标志自己的“精神花园”,我们应该从人文关怀出发,重塑青年学生的价值观,需要吸收和借鉴马克思主义中深厚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养料,特别是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中的哲学智慧。
三、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建立路径1.确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青年学生应该确定,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世界现实与未来的一般学说,是一种规律性的科学认识,从方法论上说,它指导人类的在有限与无限、真理与价值、暂时和永恒中,实践马克思主义是经受的起考验的理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是宗教更不是迷信而是科学,我们不能歪曲的片面的把马克思主义看成宗教信仰,需要客观的更正的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因此,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应科学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又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崇高的信仰付诸实践。
只有在理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在行动上实践马克思主义,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使理论的力量转变成物质的力量,才能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要把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和信仰的科学性联系起来,我们不能肤浅的看待马克思主义,它的理论指导了一个阶级,一个国家,指明了社会规律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所当然的应该被作为一种崇高的信仰,指导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需要加强推广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必然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由抽象性到具体化,由学术性到通俗化,由少数领袖人物的理念到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由显在的意识形态要求到隐性化的过程”。
[9]青年学生作为大众群体中的一分子,必然会受到大众观念的影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如火如荼,需要抓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广步伐,让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更加时代化,大众化符合青年学生的心态,让他们更容易的理解和接受。
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契机,以人民群众为基础感染青年学生的信仰,让青年学生了解到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革命的产物,它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的,马克思主义不仅仅属于个别人,它是人民群众的武器,是理论的武器也是武器的理论,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不断深入,我们的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润物细无声的形成。
3.对青年学生解读马克思主义方法的多样化马克思主义是反对教条主义的理论,但是一提到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我们会走上一个误区,就是用教条主义的方式去理解马克思主义。
不灵活,机械化的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发展的多样化,我们也需要马克思主义宣传方式的多样化,尽量避免老师紧扣教课书本的宣讲式的给青年学生解读马克思主义,首先,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不尊重,从十九世纪马克思主义诞生起它作为一门理论见证了和说明了多少的历史事实,这些历史事件可以说都非常鲜明的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他们不是教条主义,更不是“本本主义”,在对青年学生解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借用丰富的手段解释马克思主义,其次,现在青年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我们应该更注重马克思在中国的与时俱进,它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没有现在容易繁荣的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只有让青年学生充分的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作用并付之于多样化的丰富手段,才能让青年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作为一种信仰来鞭策自己。
4.青年学生需要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性马克思说,“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10]人需要“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青年学生需要理解马克思对于人的解释。
青年学生是立志的年龄,他们需要也急切的想认识自我,马克思就给给及了正确的回答,我们来自哪里,我们是需要怎么样的发展,我们最终会走到哪里。
首先可以让青年学生认识自我,不妄自菲薄也不夜郎自大,能够正确的审视自己,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是从实践出发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奋斗。
青年学生需要建立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能够成为一个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人,是每个青年学生所应该向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