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弯矩配筋表

合集下载

板的配筋率要求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要求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表9.5.1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9.5.2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9.5.2第9.5.3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M u≥Mcr(9.5.3)式中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公式(7.2.1-1)、(7.2.2-2)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公式(8.2.3-6)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10.1.6第10.1.6条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该构造钢筋伸入板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0的四分之一(图10.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10.1.7第10.1.7条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且尺寸较大时,亦应沿柱边或墙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板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

简支梁配筋表

简支梁配筋表
标准值Qk: 设计值Q:
标准值qk: 设计值q:
标准值qk: 设计值q:
600
11.9
1.27
9 9.45 1.2 1.44 4.349 4.56645
0 0 100 110 1.5 1.8 193.5 203.175
简支梁配筋计算
梁高h(mm):
350
钢筋型号: HRB335
抗弯计算 kN/m 1.05 kN/m 1.20 kN 1.05 kN 1.05 kN 1.10 kN/m 1.20 kN 1.05
0.51 544.43
<KV则应计算,否则按构造配
285.37

≤4.0 ≥KV则满足抗剪条件
初选四肢箍筋
Φ8
弯起钢筋:
Vc+Vsv: Asb(mm2):
400.315875 -0.9640754
Asv: ρsv%:
需要验算
201.00 0.17
s: ≥ρsv,min=0.15%
结构构造 箍筋要求: 1、当高度h>800mm时箍筋直径应≥8mm,当高度h<800mm时,箍筋直径≥6mm。当梁中配有受
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 (m)l0:
设计弯矩 M(kN/m):
配筋计算: a(mm)的取
有效高度h0:
1.89
取两者中较小 者
l0=ln+a l0=1.05ln
a为支墩宽度
90.00
45 一层钢筋 两层钢筋
305
a=c+d/2 a=c+d+e/2
c为最小保护层厚度 e为两层钢筋间的净距
αs:
0.16
ζ: 满足则As:
数,值班在500-700mm之间。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表9.5.1第9.5.1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受力类型 最小配筋百分率全部纵向钢筋 0.6 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 0.2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 0.2和45f t/f y中的较大值 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2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3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4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3条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M u≥Mcr (9.5.3) 式中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范公式(7.2.1-1)、(7.2.2-2)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范公式(8.2.3-6)计算。

双向板弯矩配筋计算

双向板弯矩配筋计算

Lx /Ly=0.967741935跨中弯矩系数 Mx0.041Mx u =0.2629125(未调整)Ly u =0.233415二Lx /Ly=0.96774194跨中弯矩系数 Mx 0.0198弯矩Mx u=0.1269675(未调整)弯矩My u=0.110295支座弯矩系数Mx0.055支座弯矩系数 My 0.0528弯矩Mx u=0.3526875(未调整)弯矩My u=0.33858按四边固计算跨中和支座弯矩:1. 跨 中 弯 矩:2. 支座弯矩:q′=g+0.5p=0.5925t/M 2q〞=±0.5p=0.12t/M 2Mx u =0.105584(未调整)My u =0.09172跨中Mx=0.120869跨中My=0.10932Mx u =0.04428(未调整)My u =0.03931跨中Mx=0.050832跨中u0.04669四b f b'f挠度验算2. 支座弯矩: (本方法所求支座弯矩与按四边固计算的支座弯矩相在q′作用下:在q〞作用下:三1. 跨 中 弯 矩 :S (mm )S C 按《静力手册》连 续 板 实 用 计 算 方 法17.84314ρ=γf =2Mx=0.301813My=MS=0.579045MI =B I =B I =3挠度系数0.00663求构件的短期刚度B S(b f -b)h f /b/h 0=长 期 挠 度 验 算:q =g+ρ0p=q = g+ p =B S =(0.025+0.28αE ρ)(1+0.55γf '+0.12γf )E C对应于荷载的长期组合:挠度验算:短 期 挠 度 验 算:对应于荷载的短期组合:S /θ=求构件的长期刚度B LαE =E S /E C =M S ×B S /(M I (θ-1)+M S )受拉钢筋翼缘高 f(mm 2 )四边固计算的支座弯矩相同:)0.007634ρ'=0γ'f =0.2772320.5347651.1E+131.1E+130.65f=0.02mm0.55f=0.02758mm(b'f -b)h'f /b/h 0=T形截面受拉T形截面受压翼)(1+0.55γf '+0.12γf )E C bh 03=B S /θ=2.14165E+13S ×B S /(M I (θ-1)+M S )=矩 系 数。

楼板配筋表格(教学内容

楼板配筋表格(教学内容

板钢筋代号 E30
配筋
直径
间距
10
140
E20
10
280
E18
8
140
E16
8
280
E15
10
150
h=140 21.8 10.9 14.1 7.0 20.4 13.1 15.2 16.4 19.7 15.3 20.4 24.2 29.4 42.3 47.6
h=100
17.1
8.6
11.1
5.5 16.0
h=220 36.4 18.2 23.4 11.7 33.9 21.8 25.2 27.3 32.7 25.4 33.9 40.5 49.4 71.3 80.2
h=250 41.8 20.9 26.9 13.4 39.0 25.1 28.9 31.4 37.6 29.3 39.0 46.6 56.9 82.2 92.4
20.0
24.0
27.9
31.9
39.9
W20
12
180
18.9
21.3
23.7
28.5
33.3
38.1
47.7
W15
14
200
22.9
25.8
28.8
34.6
40.5
46.4
58.1
F18
16
180
32.8
37.0
41.3
49.8
58.3
66.8
83.9
S16
16
160
36.9
41.7
46.5
56.0
11.9
13.4
14.9
17.8
20.8
23.7

板的配筋率要求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要求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表9.5.1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9.5.2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9.5.2第9.5.3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M u≥Mcr(9.5.3)式中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公式(7.2.1-1)、(7.2.2-2)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公式(8.2.3-6)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10.1.6第10.1.6条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该构造钢筋伸入板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0的四分之一(图10.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10.1.7第10.1.7条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且尺寸较大时,亦应沿柱边或墙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板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

楼板计算

楼板计算

3.3楼板配筋计算(采用单独一块计算的方式计算)楼板布置见图1.51-3轴线间各板配筋计算B-1区格板配筋计算l x=2.875m , l y=5.6m , l y / l x=5.6/2.875=1.95<2 故按双向板计算(1)荷载计算恒荷载设计值:g=4.4×1.2=5.28(kN/m2)活荷载设计值:q=1.3×6.0=7.8(kN/m2)g+q/2=5.28+7.8/2=9.18 (kN/m2)q/2=7.8/2=3.9 (kN/m2)g+q=5.28+7.8=13.08 (kN/m2)(2)内力计算l x=2.875m , l y=5.6m ,l x / l y=0.51进行查表,周边固支时弯矩系数m1=0.0389,m2=0.0040;m1*=-0.0827,m2*=-0.0570;周边简支时弯矩系数m1=0.0963,m2=0.0176单位板宽跨中弯矩m x=(0.0389+0.2×0.0040)×9.18×2.8752+(0.0963+0.2×0.0176)×3.9×2.8752=6.23(kN·m)m y=(0.0040+0.2×0.0389)×9.18×2.8752+(0.0176+0.2×0.0963)×3.9×2.8752=2.06(kN ·m)单位板宽支座弯矩 )(8.942.87513.088270.02m kN m m y y ⋅-=⨯⨯-=''=')(6.162.87513.085700.02m kN m m x x ⋅-=⨯⨯-=''='(3)截面设计保护层厚度取15mm ,选用B 8钢筋作为受力主筋,则l x 短跨方向跨中截面有效高度为:h 01=h-c-d/2=150-15-4=131,取为130mm ; l y 长跨方向跨中截面有效高度为:h 02=h-c-3d/2=123(mm),取为120mm ; 支座处h 0均为130mm截面弯矩设计值不考虑折算,计算配筋量时,取内力臂系数s γ=0.95,y s f h M A 095.0/=板筋选用HRB335,2/300mm N f y =。

板的配筋率示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示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表9.5.1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3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M u≥Mcr (9.5.3)式中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范公式(7.2.1-1)、(7.2.2-2)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范公式(8.2.3-6)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0.1.6第10.1.6条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0的四分之一(图10.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0.1.7第10.1.7条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内且尺寸较大时,亦应沿柱边或墙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