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研究生课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管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

一、培养目标与指导思想

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是适应科学管理发展要求和公共部门职业化趋势而诞生的。主要为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NGO)公共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掌握先进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管理者,也为公共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培养具有扎实理论根基、具备一定研究方法的公共管理专业教学者和研究者。

本专业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坚持“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的高层次劳动者。本专业教育力求学术性、思想性、前沿性、创新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倡导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追求高雅、力求原创的学术品格,建构宽广扎实的学术底蕴。

二、研究方向与基本要求

1.研究方向

A.行政理论与领导决策

主要包括:行政管理基本原理研究、公共管理理论研究、领导理论与实践研究、公共决策理论研究、中外行政管理思想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等。

B.区域行政与社区治理

主要包括:社区理论研究、地方制度研究、城市管理研究、乡村治理研究、区域发展研究、社区调查理论与方法研究、公共管理信息系统(PMIS)研究等。

C.公共政策与公共事务

主要包括:公共政策基本原理研究、公共事务理论研究、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分析、国际公共政策分析、比较公共政策分析、公共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等。

2.基本要求

①掌握行政管理学科基本理论,了解国内外公共管理研究发展态势;

②研读西方公共管理学名著,把握行政管理学基本理论构架和公共行政思想发展状态;

③掌握公共政策基本规律,理解和分析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能够开展公共政策规划和公共政策评估;

④学会和掌握社会科学调查方法和研究方法,具备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和社会调查技术;

⑤培养和发展理论认识能力、规范与决策能力、组织与执行能力、协调能力、公关与服务能力;

⑥学会观察、思考与写作,形成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结构与区位教育

1.价值性知识结构

价值性知识结构即基础性或广博性知识结构,主要在于夯实学习者基本功、具备宽阔的

知识面以及形成为人为学素养。价值性知识结构就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来说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板块、政治学基本原理知识板块、管理学基本原理知识板块、经济学基本原理知识板块、社会学基本原理知识板块以及哲学方法、史学方法等。这种知识结构的形成应在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教育阶段。

2.技术性知识结构

技术性知识结构即专题性知识结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形成行政管理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铸就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其特点是开展专题性学习与研究。技术性知识结构就行政管理教育来说主要包括行政管理原理知识板块、公共管理技术知识板块、社会科学方法论知识板块、公共决策学知识板块、公共政策学知识板块,公共事务学知识板块、公共信息学知识板块等。

3.创新性知识结构

创新性知识结构即前沿性知识结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对前沿性理论和对重大问题分析的学术研究能力。其特点是开展原点式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教育主要知识板块应该体现为公共管理学前沿问题研究、公共政策学前沿问题研究、治理理论前沿问题研究、决策理论前沿问题研究以及参与导师当前所承担课题的研究等。这种知识结构适合由硕士学位教育向博士学位教育过渡的“区位”阶段,亦即“准博士学位”教育阶段,也是硕士学位教育的提高阶段。

原则上,价值性、技术性、创新性三种知识结构契合为“金字塔型”(见图1):

创新性/原点式博士学位教育

技术性/专题性硕士学位教育

价值性/广博性学士学位教育

图1 金字塔型知识结构

四、学习制度与具体措施

1.常规课程学习制度

坚持公共课、基础课、方向课的听课制度,参加相应的课程考试(主要是公共课),修完硕士研究生阶段所必需修完的学时/学分,并完成任课教师或导师指定完成的任务。

2.导师定期指导制度

研究生应与导师实行定期交流,能就学习上的、学术上的一些问题开展对话,要求至少每月一次。

3.读书报告制度

在籍研究生学习期间内至毕业前需阅读经典著作或国内外学术名著至少30本,需阅读外文著作至少3本。在第2、3、4、5四个学期内每学期至少举行1次读书报告会,针对读书中的理论问题及相关领域开展研究,并形成相应学术论文。其中,要求必须在公开刊物上发表1

篇理论性学术论文(学校规定至少2篇中的1篇)。

4.重大问题研习制度

针对国际国内形势和热点问题,及时开展研究和分析。可以采取讲座形式研习,也可以由导师与被指导的研究生共同研习。该制度不定期,由各导师自行确定。

5.开展社会调查制度

三年内开展一定时间(1周以上)的至少2次社会调查,并能形成相应的调查报告或实证性学术论文。其中,要求必须在公开刊物上发表1篇实证性学术论文(学校规定至少2篇中的另1篇)。

6.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制度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在二年二期举行,具体时间为5月下旬。开题报告会要求所有导师与同届研究生共同参与。此前,由研究生与指导教师商定选题;开题通不过,则需另行确定选题。

7.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

学位论文正式答辩之前需开展预答辩制度,具体时间定在毕业前当年的4月底5月初。预答辩由申请毕业研究生自行组织,可以邀约导师参加。

8.学位论文答辩制度

学位论文答辩是获得硕士学位的必需路径,一般时间确定为毕业前当年的5月底至6月初。关于答辩的具体事项由学校研究生处和院方共同确定,并遵循其要求,同时参见图2:

图2 研究型学习流程图

修完 学位 课程

公共课

基础课 方向课

理论类1篇 实证类1篇

发表 学术 论文 学位 论文 写作

学位 论文 开题

学位论文答辩

授予

硕士学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