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
项王军壁垓下(项羽本纪)-阅读答案及翻译
项王军壁垓下(项羽本纪)|阅读答案及翻译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莫:没有B.然今卒困于此卒:最终C.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辟:同“避”D.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亡:损失解析:莫:否定代词,没有人。
答案:A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②以故汉追及之[来源:]B.①于是项王乃上马骑②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C.①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D.①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②乃分军为三,复围之解析:都是代词,指项羽及所率之楚兵。
(完整版)项羽本纪完全解析
(完整版)项羽本纪完全解析《项羽本纪》二. 学习目标:1、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2、体会《史记》的语言艺术特点与风格,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3、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三. 学习过程:(一)概括介绍:《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画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
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
《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
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本纪》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项羽少时的粗疏学浅,长大以后的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直到消灭秦军主力、扭转战局的巨鹿大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也还只是从侧面用笔,通过写诸侯军的观望、恐惧、畏服,把一个铁骨铮铮的八尺大汉顶天立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在进行粗线条的勾勒,有意地夸张了整体之后,司马迁便抓住了几个点睛处,工笔细描,刻意求精。
鸿门宴场面的极力铺排,垓下之围悲剧气氛的纵笔渲染,乌江自刎时神态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与神、言与情融合一体。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
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
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
项羽本纪原文及其翻译
项羽本纪原文及其翻译项羽本纪原文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
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
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谨,称为长者。
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
婴谢不克不及,遂彊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
史记的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史记的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导语:《项羽本纪》通过叙述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史记的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以供参考。
文: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於项,故姓项氏。
译:项籍,是下相人,字羽。
开始起兵反秦的时候(起:起事,起义),年龄二十四岁。
他的小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将领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戮的那个人。
项氏好几辈子做楚国的将领,被封在项地(原为西周时的一个小诸侯国,后为楚邑),所以姓项。
文: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於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译:项籍少年时,学习认字写字没有完成,便放弃了(去:去掉,指放弃学书);又学习击剑等武艺,也没有学成。
项梁对他很生气。
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
剑术,一个人就可以抵挡,不值得学。
要学习成千上万人才能抵挡的本领(即兵法)。
”于是项梁就传授项籍军事学知识。
项籍非常高兴,大致了解兵法的意思,又不肯完成学业。
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yuè,悦)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qí,齐)县狱掾(yuàn,愿)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情才得以了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 项羽本纪 详解
项羽本纪第七解惠全张德萍译注【说明】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
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一个悲剧式的英雄。
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划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
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
《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
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本纪》在刻划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项羽少时的粗疏学浅,长大以后的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直到消灭秦军主力、扭转战局的巨鹿大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也还只是从侧面用笔,通过写诸侯军的观望、恐惧、畏服,把一个铁骨铮铮的八尺大汉顶天立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在进行粗线条的钩勒,有意地夸张了整体之后,司马迁便抓住了几个点睛处,工笔细描,刻意求精。
鸿门宴场面的极力铺排,垓下之围悲剧气氛的纵笔渲染,乌江自刎时神态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与神、言与情融合一体。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
项羽本纪--从《项羽本纪》看《史记》的写人艺术
项羽本纪——从《项羽本纪》看《史记》的写人艺术宋娟《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
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一部《史记》,所写人物约有四千多人,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有八九十个。
明代茅坤曾说:“读《游侠传》即欲轻生,读《屈原贾生传》即欲流涕,读《庄周鲁仲连传》即欲遗世,读《李广传》即欲立斗,读《石建传》即欲俯躬,读《信陵平原君传》即欲养士。
”这是茅坤读《史记》后自己的感受,这种动人心弦、移人性情的效果,并不是一般史书所能达到的,这是因为作者不仅倾注了自己的感情因素,同时还使用了高超的艺术手法。
可以说,人物传记是《史记》一书中最具文学价值的,它在抒写几千年历史的同时,也让人们享受到了描写人物的艺术魅力。
本节课我们便从《项羽本记》看《史记》的写人艺术。
在《项羽本记》中,司马迁通过各种手段,调动一切有效因素,怀着歌颂、同情和批判的复杂心情,不虚美,不隐恶,完成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塑造。
一、选择重大的历史事件写人司马迁在《史记·留侯世家》篇末透露了这样一句话:“(张良)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
”这应该说是司马迁写人物传记选择材料方面的一项总的原则,也可以说是他能够成功地刻画人物的一个基本方法。
一个人一生经历的事情很多,其性格的表现也是多方面的,选择重大的历史事件,即能反映历史的风云变幻,又能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写项羽,司马迁选择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突出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征?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这三件事,反映了项羽创造辉煌、抉择失误、走向末路的人生三部曲,展示了秦亡汉兴的历史脉络,也写出了悲剧英雄项羽叱咤风云、英勇善战、胸无城府、不善权谋、迷信武力、至死不悟等主要性格特征。
选择重大历史事件写人,既能使人物形象突出,又能与历史完美结合。
二、利用尖锐的矛盾冲突写人俗话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大是大非面前,紧张激烈的斗争场景中,人物的表现,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最新《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史记.项羽本纪》1【原文】2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①,梁父即楚将项3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4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②,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5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6又不肯竟学③。
项梁尝有栎阳逮④,乃请靳狱椽曹咎书抵栎阳狱椽司马欣⑤,以故事得7已⑥。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⑦。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8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⑨,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9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⑩,族矣(11)!”梁10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12),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13)。
11①季父:父之幼弟,即小叔父。
“季”,兄弟中排行最小的。
②去:放弃,丢下。
③12竟学:学到底。
“竟”,终于,完毕。
④逮:及,指有罪相连及。
⑤请:求,要。
书:信。
13抵:到达,这里是送达的意思。
⑥以故:因此。
已:止,了结。
⑦皆出项梁下:意思是14都不如项梁。
⑧繇:同“徭”。
⑨阴:暗中。
部勒:部署,组织。
宾客:“指客居吴中依15附项梁的人。
子弟:指吴中的年轻人。
⑩妄言:胡乱说。
(11)族:灭族,满门抄斩。
(12) 16扛:两手对举。
(13)虽:即使。
惮:害怕。
17项籍是下相人,字羽。
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
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18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
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19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20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
21项梁对他很生气。
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22不值得学。
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
”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23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高中语文文言文司马迁《项羽之死》原文和译文
司马迁《项羽之死》原文和译文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注释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注释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译文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於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乡。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义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原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2019年《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doc
2019年《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篇一: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原文及翻译原文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於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乡。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义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原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完整版)项羽本纪
2021/7/26
24
❖ 京剧《霸王别姬》的一开头就是刘邦 准备发兵攻打项羽,群臣根据当时的 不利形势,纷纷劝阻项羽不要出兵。 但项羽不听劝阻,最后竟然蛮横地宣 布“退班”。戏演到这里,周总理轻 轻地说道:“一言堂”。
❖ 项羽回到内宫后,虞姬又规劝项羽不
要出兵迎战。项羽却毫不耐烦地说道:
“孤意已决!”周总理评论说:“一家
注意此处的三个“无不”、两个“莫敢”。
2021/7/26
14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巨鹿之战
❖
这里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三个“无不”、 两个“莫敢”),通过各位诸侯在项羽的威 严面前佩服得五体投地,反衬了项羽不可一 世的霸王之气,给人想象,给人回味。
2021/7/26
15
巨鹿之战的意义
❖ 明确:《垓下歌》表现的是项羽面临绝境之 时。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种愤怒,万 种低回,是一种英雄穷途末路之哭。
❖
《大风歌》是刘邦得到天下,平息淮南王黥 布叛乱,得胜还朝,路途回归故里的一种张 狂之辞,但之中又隐藏着浓浓的恐惧与悲哀。
2021/7/26
18
虞姬回应项王的和歌,能够令“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歌一定极为动人。可惜 的是,极少有人提到这首歌,极少有人知道有这么 一首歌。 《史记》中没有记载这首歌,《楚汉春秋》 记载了虞姬的歌:
项羽在与刘邦的对峙中怎么会一步一步走向衰
败,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呢?在“垓
下之围”时,项羽哀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
罪也。”项羽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天”,俗话
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作为旁观者、
后来者,似乎应该可以以一种更加客观,更加公
正的态度来评价项羽。
项羽本纪原文
②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 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 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 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 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 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 “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 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 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 故姓项氏。
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点信
息?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
项羽家世:①世代为楚将。
②祖父为秦所戮。
寓意:
①世代为楚将。生为将门虎子,这是项羽兴 兵起义的资本,是成就英雄霸业的奠基。 ②与秦有不共戴天之仇。为项羽以后忠贞不 二,志在灭秦,嫉恶如仇,驰骋疆场,冲锋陷阵, 置生死于度外注入了激情。
青梅煮酒论“英雄” 之末路英雄——项羽
项羽曰: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 罪也。”
刘邦曰: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 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 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 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 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 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 所以为我擒也。”
思考
1、项羽被汉军追上的原因是什 么? 2、田父将项羽指向绝路是偶然 的吗? 3、文中哪一个细节让你印象深 刻,为什么?
东城快战
作为统帅,项羽在这时主张快战,快战和决 战是不一样的。决战有胜负难分、一决雌雄 的意思,也就是还有求胜的想法,快战则只 求痛快于一时,不过逞匹夫之勇而已,完全 不计后果。
项王军壁垓下(项羽本纪)-阅读答案及翻译
项王军壁垓下(项羽本纪)|阅读答案及翻译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莫:没有B.然今卒困于此卒:最终C.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辟:同“避”D.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亡:损失解析:莫:否定代词,没有人。
答案:A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②以故汉追及之[来源:]B.①于是项王乃上马骑②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C.①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D.①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②乃分军为三,复围之解析:都是代词,指项羽及所率之楚兵。
最新《乌江自刎》原文(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乌江自刎》原文(选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⑧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⑩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羽本纪》原文及译文
《项羽本纪》原文及译文《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史记项羽本纪原文: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瞬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
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
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
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
婴谢不能,遂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
《乌江自刎》项王乃复引兵而东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乌江自刎》项王乃复引兵而东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乌江自刎》项王乃复引兵而东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为诸君溃围,斩将,刈(yì割)旗,三胜之,令诸君知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项王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
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假设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邑万户,吾为汝德。
”乃刎而死。
太史公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心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0、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王:称王B、持短兵接战兵:兵器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D、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乃:竟然、却11、以下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① 身七十余战,未尝败北②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③ 项王乃驰,复斩一都尉,杀数十百人④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⑤ 乃刎而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⑤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项羽兵败逃到东城,手下只剩八名骑兵,他感慨今昔,不由发出了“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悲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 事业的兴盛衰亡的历程,其中着 重描绘了这个英雄人物短暂而波 澜起伏的四个阶段。
吴中起兵————事业的起点 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 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垓下自刎————英雄未路的终点
思考; 1. 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 点信息?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
(二)思考: 1.巨鹿之战号称为项羽最得意之战,也 是太史公最得意之文。读后请思考这段 文字在叙述的句式、节奏方面有何特点? 和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何联系?
明确:采用了句式短小, 铿锵有力的短句作排比 (整句)。虽然着墨不 多,但非常有气势,酣 畅淋漓地表现了大将风 范与气概。
2. 三个“无不”两个 “莫敢”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表现了什么?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杜牧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
(2)两首诗对项羽失败原因的看法有何不同?
• 王安石以一个大政治家的非凡气度和远见卓识, 对于项羽之死又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如果说 杜牧对项羽评价注重“该不该”, 王安石则看重 “能不能”, 杜牧认为项羽不该乌江自刎,该 重整旗鼓,以便东山再起;王安石则深入分析 了民心的向背和大势所趋。楚汉相争,战乱频仍, 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而望烽烟止息。此时刘邦已 稳定了大局,项羽则一败涂地,回天无力,民心 和形势都决定了项羽不可能再有东山再起、卷土 重来的辉煌。其中民心的向背和顺应形势的高论, 就很发人深思,时至今日,更显得是至理名言! 启示:引领我们如何正视打击和挫折,如何在困 境中奋起。
满 江 红 -读《史记
项羽本纪》
平野星垂,明河转、江边惨别。空记 省、晓妆频照,项王营壁。大帐通宵酒 并舞,乌骓蹄踏千山月。天欲裂,走马 收关山,凭谁说。 楚歌起,旌旆猎。 江水怒,鼓声急。为君歌一曲,死生同 穴。忍看虞姬愁引剑,剑锋又饮英雄血。 叹而今,霸业一朝休,西风烈。
垓下
• • • • 明月西风夜似霜, 樽前剑气动愁肠。 帐中谁揾英雄泪, 一阕悲歌哭项王。
明确:两件。一是少时学情。不想学 书、学剑,想学万人敌的兵法,说明 他的豪迈不群的性格特点;而“不肯 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性格特 点。二是观始皇游。不俗的言论昭示 日后的不凡
豪迈不群与少年言志体现 了项羽除暴安良、建立丰 功伟绩、成就英雄霸业的 宏愿;但粗疏的性格,为 他刚愎自用,感情用事, 优柔寡断,拒纳良言, 错 失良机,大失: 项 羽 人 物 形 象
项羽是农民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他勇猛善战,叱 咤风云,力拔山、气盖世,声名显赫一时. 但也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暴虎冯河的匹夫,特别 是秦王朝被灭后,他目光短浅,策略失误,加之烧杀抢掠, 逐渐丧失民心。 既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又有儿女情长(项王别姬); 既仁爱恻隐(思民苦),又残暴无情(坑杀战俘,火烧咸 阳); 既义重如山(与部下同甘苦,财共享),又吝啬小气(官 印迟迟不分给功臣); 有时果毅决断(杀宋义自立),有时又优柔寡断(鸿门 宴)。 总之,司马迁巧妙运用多种手法把项羽性格中的各个侧面, 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中,不虚美,不隐恶,既有深 刻的挞伐,又有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林黛玉《五美吟》中有首 《虞姬》“肠断乌骓夜啸风, 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 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这是说,项羽、黥布、彭越 这些所谓的大英雄,全不如 一个虞姬。
(二)思考讨论 1.“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 辟易数里。”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突出了 什么/
• 明确:用了夸张手法。示项 羽威猛如画。这与《三国演 义》写张飞当阳桥喝退曹兵 极为相似。
明确:项羽家世:①世代为楚将。 ②祖父为秦所戮。 寓意:①世代为楚将。生为将门 虎子,这是项羽兴兵起义的资本, 是成就英雄霸业的奠基。②与秦 有不共戴天之仇。为项羽以后忠 贞不二,志在灭秦,嫉恶如仇, 驰骋疆场,冲锋陷阵,置生死于 度外注入了激情。
2. 第二自然段写了 几件事?各表现了项 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与一生功业的成败有 何联系?
思考:项羽是英雄吗?(结合原 先你对项羽的了解,谈一谈你心 目中的项羽形象?)
• 课文节选部分共讲了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项羽家世(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少年言志(第2自然段) 第三部分:巨鹿之战(第3自然段) 第四部分:霸王别姬(第4自然段) 第五部分:东城之战(第5自然段) 第六部分:乌江自刎与尾声(第6— —8自然段) 第七部分:项羽本纪赞(第9自然段)
(1)写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哪 些信息可以看出?
•项羽、乌江亭、壮士、江东子 弟、君王兵败等。
思考; (一)司马迁的点评应怎样理解? 本段评论了项羽成功的失败的原因, 表现了作者褒贬兼备实事求是的公正 态度,前段肯定项羽适应历史潮流, 乘势消灭暴戾秦族,获得成功,极赞 他的兴兵之暴;后段批判项羽的刚愎 自用,只依靠武力,不重视战略,导 致失败,极叹他的亡之速。一赞一叹, 想见作者对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无限 惋惜。
• 第四自然段:
1.重点词: 项王军壁垓下(名作动) 项王则夜起(名作状) 时不利兮骓不逝 2.重点句: 是何楚人之多也 饮于帐中
• 1.比较项羽《垓下歌》与刘邦《大风歌》, 各自表现的思想有何不同?
明确:《垓下歌》表现的是项羽面临 绝境之时。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 一种愤怒,万种低回,是一种英雄穷 途末路之哭。 《大风歌》是刘邦得到天下,平息淮 南王英布叛乱,得胜还朝,路途回归 故里的一种张狂之辞,但之中又隐藏 着浓浓的恐惧与悲哀。
• 本 文 的 艺 术 手 法
1.抓住主要事件,具体细致地描 写人物活动,以突出人物特点,塑 造人物形象。(霸王别姬、东城快 战) 2.语言特色 ①善于运用符合人物身分的口语来 表现人物的神态和性格。(观始皇 少年言志之语) ②叙述语口语化。(“太史公”曰 新体例)
吾闻之周生曰①:"舜目盖重瞳子②。"又 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③?何兴 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 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 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 ④,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 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 也。及羽背关怀楚⑤,放逐义帝而自立, 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 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 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 ⑥,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 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3. 哪一个成语源自本 部分?
2、明确:侧面烘托。通过 众人的胆怯畏惧侧面烘托 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 前的英雄形象。这是项羽 功业的巅峰,展现了他的 将帅神威。 3、明确:破釜沉舟
(三)点拨:巨鹿之战的意义。
• 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奠定了义 军胜利的基础。 • 二是促成了秦王朝内部的分裂与 瓦解(章邯投降、赵高杀二世、 子婴杀赵高)。 • 三是转移了秦王朝的注意力,为 刘邦从南路长驱直入函谷关创造 了条件。
2.“此天之亡我”一句,项羽说了三 次,事实真象他说的这样的吗? 试剖析。 明确:非也。项羽的失败与其性格
有很大的关系,刚愎自用,感情用 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烧杀抢 掠,错失良机,痛失人心等有很大 关系。项羽此时反复狡辩,正体现 了他心死而未平,认输而不服气的 心理特点。
3.此段与巨鹿之战相比,表现手 法有何不同?刻画了项羽怎样的 形象? 明确:巨鹿之战用了侧面烘托 手法,本段用了 描写手法。 展现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 的英雄形象
正面
思考: 1.婉约派一代词宗李 清照有一首风格迥异 的诗,也是来评价项 羽的,还记得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这首诗体现了词人怎样的观点? • 明确:写得大气磅礴,气势夺人。她为 项羽大唱赞歌,认为好男儿就应该生为 人杰,死为鬼雄,项羽不肯后退,宁肯 一死,死得好!悲壮惨烈,气壮山河, 英雄无悔,本色不改,可敬可畏,可歌 可泣。 • 启示:人生在世,就应该慷慨激昂,轰 轰烈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特别是 风华正茂的青年,更要指点江山,激扬 文字,不辱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
• 问:虞姬回应项王的和歌,能够令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 仰视”,这歌一定极为动人。可惜 的是,极少有人提到这首歌,极少 有人知道有这么一首歌。 《史记》 中没有记载这首歌,《楚汉春秋》 记载了虞姬的歌: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试赏析下这首歌。
赏析:虞姬之歌,文字极为浅易,,但是却充满了真情。“汉兵已略地,四方 楚歌声。”是叙说形势,看似平常得很,——这是设计的平川,接着是平川之 上的奇峰突起,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是对“虞兮虞兮奈若何”态 度鲜明、立场坚定的回答。从字面看这是对偶,“大王”对“贱妾”,“意气 尽”对“何聊生”,这样的组织对偶,实际是旗帜鲜明地将自身与项羽的生死 联在了一起。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大王得意时,我紧随大王,大王 现在失败了,我也绝不能苟活,更不能落人敌手。文字虽然平易,却闪出爱的 晶莹。这首歌的动人,还在于唱歌之后。虞姬的歌是回答项羽的问,而她自己 的歌收尾也是一个问号。 “贱妾何聊生”是回答,又是反问,其实态度是明 明白白的,是不需要回答的。这更是设问,让人怦然心跳的,就是自问自答的 那一答:唱完之后,她自刎了,用自刎回答了以心爱着的英雄,用自刎完成了 一首诗的句号。后来,有了传说:有一种美丽的花,那花鲜红鲜红的,那花就 叫虞美人。美丽的虞姬死了,死得很美丽,虞姬的歌停了,在使用电脑的今天, 仍有声音。《垓下歌》与美丽的虞姬之歌,是关于爱情与生命的最严肃的歌, 所以读《垓下歌》不可不读虞姬之歌。 《垓下歌》和虞姬之歌是在生命将存 将无时唱出来的,所以读这两首歌不可不读其前后背景——背景是诗歌的重要 组成部分,虞姬的歌就说明了这一点,这首歌,如果没有前后的背景是看不出 来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