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纤维的表面改性与染色
聚酯纤维
10一化纤文摘2006年第6期(第35卷)5.聚酯纤维T Q346.2220066070热致液晶聚合物增强聚酯复合纤维的结构和性能K i m J.Y.…;A nnua l T echni cal C onf er ence—Soci et y of Pl a st i c s Engi neer s,2004,62(3),P.2942(英)该复合纤维的制备工艺如下:将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PE 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 T)及热致液晶聚合物(T L C P)熔融共混,纺丝,制得性能得以改进的高性能纤维。
T L C P组分对聚合物基体的增强作用及高长径比的T L C P原纤维结构可很大程度地改善复合纤维的拉伸强度和模量。
复合纤维中更大微晶和更规则晶体结构的出现导致晶体表观尺寸随着纺丝速度而变大。
随着纺丝速度的提高,复合纤维的双折射和密度得到了增大,表明分子取向和有效晶体堆砌得到了改进。
(李晶)聚酯复合纤维高性能制备20066071 P B T和P TT纤维的热机械和老化性能B ahn er s T.…;C hem i c al Fi be rs Int er nat i onal,2003,53(6),p.420(英)评估了加工过程中热定形后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丝和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 T)丝的热机械行为和对使用中发生热应力的反应,并作了所有的测试,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 ET)作比较。
三种样品的比较表明:P B T受高侵蚀大气影响最小,且观察到,PET以及PB T,强度和最大断裂伸长降低的比例约为2:1。
PTT纤维的不同之处在于,当此聚合物拉伸强度有最大降低时,没有测到最大断裂伸长的减少。
(涂君植)聚酯纤维热性能老化性能20066072以2.甲基1,3.丙二醇改性的PE TSchw a r t z S.A.…;Che m i ca l Fi be rs Int e rnat i ona l,2003,53 (6),P.445(英)通过与2.甲基.1,3.丙二醇的共聚,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改性是一项改变PET性能的有吸引力的技术。
聚酯纤维的改性
江苏理工学院研究生课程论文(20 -20 学年第学期)题目:研究生:提交日期:年月曰研究生签名:浅谈服装材料中涤纶的性能及改进任慧中摘要:合成纤维是我国服装材料中应用最多的材料之一,而聚酯纤维(涤纶)又是化纤用量最大的一种。
本文分析了涤纶的物理及化学性能,并对吸湿性、耐燃烧性、抗静电性在物理和化学特性方面进行进一步改善, 使涤纶更加舒适, 应用更加广泛。
最后,本文对合成纤维在国内外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聚酯纤维;吸湿性;耐燃烧性;抗静电性;改性Analysis The Property Of Dacron And Improvement In TheClothing MaterialsREN HuiZhongAbstract: Synthetic fiber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was used materials. However, the polyester (PET) is the largest about fiber. The property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and was made a further improvement about hygroscopic 、flammabilityand antistatic in this paper, which was became more comfortable and wider in application.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of synthetic fiber was expected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Keywords: polyester fiber; hygroscopicity; flammability; anti-static electricity; improvement1 前言当前,中国服装、纺织品出口的质量、数量和效益在逐年攀升。
聚酯纤维染色改性的研究
高温 高压 下 用分 散染 料染 色 ,因而 对染 色 的设备
和 工 艺 要 求 苛 刻 ,成 本 也 比较 高 。 近 年 来 ,人 们 开 发 研 究 了 阳离 子 可 染 聚 酯 纤 维 ( D 和 阳 离 子 C P)
温 速 率 、保 温 时 间 、染 浴 的 p 值 等 因 素 对 上 染 H
【 关键词 】 分散 型阳离子染料
阳 离子可染性 纤维
上染率 K/s值
0 弓 雷 I
涤 纶 ( E 是 合 成 纤 维 的 主 要 品种 之 一 。 其 P T)
的 阳离 子 可 染 涤 纶 (C DP) 行 常 压 染 色 ,既 可 以 进
使 染 色 过 程 简 化 ,又 可 以避 免 加 入 第 四 组 分 的 缺
1 3 2 恒 温 保 温 染 色 . . 按 表 1配 制 染 料 ,在 1 0c 对 纤 维 染 色 ,保 0 c
纤 维 : 阳 离 子 染 料 可 染 涤 纶 短 纤 1 5de . tx ×3 8mm ( 江 新 昌 化 纤 厂 ) 浙 ;阳 离 子 染 料 可染 涤 纶 长 丝 1 0de 5 tx/7 ( 2f 苏州 盛 泽 新 生化 纤 厂 )
阳离子 可染 性 。第 四单 体 的加入 ,改变 了纤 维 的
p :4 5 H . 浴 比 =l 1 0 : 5
)× 1 0% 0
K / S值 由 Ul ac X t s ̄ E测 定 给 出 ,取 一 r 下 的 K /S值 。
按 表 1配 制 染 液 , 分 别 将 涤 纶 短 纤 维 放 在 7 、 Oc 、 0c 、 0 恒 温 染 浴 中染 6 mi , 0c 8 9 c c c 1 0c c 0 n 测 染 料 在 纤 维 上 的上 染 率 。
聚酯纤维染整工艺系列(三)
聚酯纤维染整工艺系列(三)摘要本文介绍了聚酯纤维染整工艺中的相关技术和处理方法。
涵盖了染色过程中的前处理、染色剂选择和染色条件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工艺能够有效地改善聚酯纤维的染色效果,提高产品的色牢度和染料的稳定性。
通过本文中的工艺指导,可以为聚酯纤维染整工艺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前处理前处理是染整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有效地为聚酯纤维的染色做好准备工作。
常见的前处理方法包括:清洗:使用高效清洗剂和适当的温度进行清洗,去除纤维表面的油脂、杂质和染料残留。
漂洗:通过反复漂洗来去除清洗剂和染料残留,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热定型:通过高温处理来提高纤维的亲水性和染色性能,使得染料更容易渗透进入纤维内部。
2.染色剂选择聚酯纤维染整工艺中,染料的选择对染色效果和产品性能起着关键作用。
常见的染料类型包括:酸性染料:适用于酸性条件下的染色,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色牢度。
碱性染料:适用于碱性条件下的染色,能够提供良好的亮度和色彩稳定性。
直接染料:直接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染色效果明显且色牢度良好。
不同类型的染料适用于不同的染色工艺,根据产品的要求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染料非常重要。
3.染色条件控制控制染色条件是确保染整工艺成功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染色条件控制方法:温度控制:不同染料和纤维材料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合理调节温度可以提高染色效果和染色速度。
时间控制:染色时间过短可能导致色牢度不佳,时间过长则可能导致纤维受损和浪费资源。
pH值控制:染料对pH值敏感,适当调节pH值可以改善染色效果和色牢度。
染料浓度控制:染料浓度过高会导致颜色不均匀,过低则可能导致染色效果不理想。
通过合理控制以上染色条件,可以获得理想的染色效果和产品品质。
结论本文介绍了聚酯纤维染整工艺中的前处理、染色剂选择和染色条件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工艺能够有效地改善聚酯纤维的染色效果,提高产品的色牢度和染料的稳定性。
通过本文所述的工艺指导,我们可以为聚酯纤维染整工艺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帮助读者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染色效果和产品质量。
聚酯纤维的改性-PPT精选文档
表面改性
Textile Engineering
二、聚酯纤维的氨解处理 氨解--是聚酯纤维又一种表面处理的化学方法。 在氨 解反应中,聚酯与胺发生亲核取代反应,胺作用于缺电子 的羰基碳上,使聚酯的分子链断裂形成酰胺,分子量减少 并溶出。 经过氨解处理,不仅使纤维产生具有较大亲水性的酰 胺基和氨基,而且在纤维的表面产生裂纹和坑洼。因此, 氨解处理可以极大地改善聚酯纤维的手感、亲水性、易去 污性、可染性,同时还可以提高纤维的抗静电性、抗起球 性、悬垂效果等。 如在经过氨解的聚酯纤维上涂敷一层丝素分子膜,可 以使丝素分子膜牢固地附着在聚酯纤维的表面,使其具有 更好地仿真丝效果。
减量效果与碱浓度的关系
Sichuan University
减 重 率
W .
K
L
( % )
表面改性
Textile Engineering
碱减量后纤维性能的改进 碱减量后,聚酯纤维织物的去污性能得到改善, 例如以10%NaOH碱减量后的聚酯织物进行悬浮性污 物去污试验,其效果相当于一般去污后整理,但耐洗 性却比后者好得多。 织物经碱减量后,纤维间抱合力减小,孔隙增大, 透气量增加,这对穿着舒适性有一定改善。 由于强度略有下降,有利于改进织物抗起球性能。 纯涤纶、涤棉或涤毛混纺织物经碱减量后抗起球性能 有所改善,目前国内外部分仿毛织物产品也采用碱减 量处理。
Sichuan University
表面改性
Textile Engineering
三、强氧化剂处理法
强氧化剂氧化法是由于纤维在强氧化剂的作用下,表
面被强氧化剂烧蚀,使聚合物表面发生裂解、交联和氧 化,使纤维和染料及其它材料之间的物理键合力和化学 键合力增强,提高了纤维的表面活化能力和润湿性,从 而改善了纤维的润湿性能。强氧化剂氧化法有酸洗、臭 氧氧化和双氧水浸润等
改性聚酯纤维的优缺点是什么
改良聚酯纤维的优缺点是什么改性聚酯纤维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合成纤维,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和应用优势。
在纺织行业中,改性聚酯纤维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用品、工业材料等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改性聚酯纤维的优点和缺点,并分析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优点1. 强度高改性聚酯纤维具有优异的强度,比普通聚酯纤维更耐磨、耐拉。
这使得该纤维在制作高强度要求的产品时表现出色,比如工业用途中的绳索、帆布等。
2. 耐化学性好改性聚酯纤维在化学品的侵蚀下表现出色,耐酸碱、耐溶剂,对于需要在恶劣环境中使用的产品来说,具有很大的优势。
3. 抗皱性好相比一些天然纤维,改性聚酯纤维更不易产生皱褶,保持平整度,具有较好的抗皱性能,使得制成的产品更易保持整洁和美观。
4. 易染色改性聚酯纤维表面的亲水性较好,易于进行染色处理,颜色鲜艳持久。
这使得在纺织品的设计上更具有创意和多样性。
5. 耐磨性强改性聚酯纤维具有很好的耐磨性,经久耐用,不易磨损,适用于制作经常磨擦的产品,如运动服装、户外用品等。
缺点1. 价格较高改性聚酯纤维的生产工艺复杂,加工技术要求高,使得其价格相对较高,这也是其在一些低价位产品中应用受到限制的原因之一。
2. 不透气性较强改性聚酯纤维的不透气性较强,使得穿着后容易产生不适感,对皮肤较为敏感的人群可能会感到不适。
3. 对环境影响改性聚酯纤维的生产过程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成为纺织行业关注的焦点。
应用情况改性聚酯纤维由于其独特的性能优势,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比如在户外用品中制作防水透气的衣物、背包;在汽车内饰中的运用,提高产品的抗磨耐久性;在医疗领域,用于制作耐腐蚀、易消毒的医疗用品等。
综上所述,改性聚酯纤维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处理的合成纤维,在纺织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优点主要体现在强度高、耐化学性好、抗皱性好、易染色、耐磨性强等方面,但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价格较高、不透气性强、对环境影响等。
我国聚酯纤维改性的技术进展
专刊约稿我国聚酯纤维改性的技术进展武荣瑞(北京服装学院,北京 100029) 摘要:综述了我国近十年来聚酯纤维改性技术的进展,主要是(1)染色改性:分散染料常压可染(E DDP),阳离子染料可染(C DP)(2)收缩改性(3)吸湿排汗改性(4)功能改性:导电,抗静电,阻燃,抗紫外,远红外,抗菌,负离子,磁性,抗凝血,芳香和消臭。
关键词:聚酯纤维;改性;技术进展近二十年来,我国的化学纤维工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根据官方网站的数据,1985年我国化纤产量为104吨,2007年为2457万吨,其中以聚酯纤维的产量最大,占化纤总产量的四分之三,为1900万吨。
随着聚酯纤维的发展,其改性品种也逐年增加,特别在改性技术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开展大量研究工作的同时,不少研究成果已转化成生产力,投入到工业化生产中。
本文主要阐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三大类改性纤维的技术进展:A类,改变聚酯大分子的化学结构,从而改变其物理性能,达到纤维改性的目的,它包括(1)染色改性和(2)收缩改性。
B类,改变聚酯纤维的物理结构,主要是(3)吸湿排汗改性。
C类,在聚酯大分子中引入具有某种功能的基团,或添加功能添加剂,即(4)功能改性。
染色改性中的阳离子染料可染聚酯,尽管要引入具有亲阳离子染料功能基团的单体组分,但要能常压染色必须按A类改变,故仍为A类。
1 染色改性111 分散染料常压可染聚酯纤维只能用分散染料高温高压染色,不仅消耗能量,生产安全性差,而且影响聚酯纤维的手感,和其它纤维的混纺织物也不能在常温下同浴染色,因此聚酯纤维的常温常压染色就成为必需解决的问题。
尽管常压染色聚酯改性纤维在国外六、七十年代已工业化,但在我国只是通过国家八五科技攻关,才使研究成果推向工业化。
北京服装学院[1,2]和原浙江丝绸工学院[3]分别研制成功分散染料常压可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酯E DDP21和E DDP22,均已进行了工业生产。
北京服装学院不仅获得E DDP21的发明专利,而且在E DDP21纤维的染色[4a]、E DDP21与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5]以及E DDP21的其它性能上[6]开展了研究。
酸性染料可染改性聚酯纤维的染色研究
酸性染料可染改性聚酯纤维的染色研究作者:周丽娜黄关葆来源:《纺织导报》2015年第01期摘要:本研究在制备酸性染料可染聚酯纤维的基础上,对该纤维在常压沸染条件下进行酸性染料染色,考察了染色条件对上染百分率的影响,并与普通聚酯纤维、锦纶6、羊毛、蚕丝等进行酸性染料染色对比。
实验得出较佳工艺条件为:酸性艳绿3GM用量2%(o.w.f),染色时间 1 h,浴比1∶50,在此条件下染料的上染百分率达到53.5%。
实验结果表明,与羊毛、蚕丝、锦纶6相比,改性聚酯纤维的酸性染料可染性还存在差距,但明显优于普通聚酯纤维。
关键词:改性聚酯纤维;酸性染料;可染性;上染百分率中图分类号:TS193.8 文献标志码:AStudy on the Dyeability of Acidic Dyes to the Modified Polyester FiberAbstract: A kind of modified polyester fiber were prepared and dyed with acidic dyes in order to test the dyeability of the fiber. The dye-uptake of acidic dyes to the modified polyester fiber was also compared with that of wool, silk, PA6 and PET. The optimum condition was as follows:dyeing time 1h, bath ratio 1∶50, in which the dye-uptake could reach 53.5%, when dosage of Brilliant Green 3GM Mas 2%(o.w.f). The dyeability of acidic dyes to the modified polyester fiber was lower than that of wool, silk and PA6, but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PET.Key words: modified polyester fiber; acid dyes; dyeability; dye-uptake为了对聚酯纤维进行染色改性,目前主要是通过物理改性(原液着色、超高速纺丝、热处理、复合纺丝、共混纺丝);化学改性和其他改性(如表面处理、光化学处理、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微胶囊等)。
聚酯纤维的改性
Sichuan University
表面改性
Textile Engineeri ng
三、强氧化剂处理法
强氧化剂氧化法是由于纤维在强氧化剂的作用下,表
面被强氧化剂烧蚀,使聚合物表面发生裂解、交联和氧 化,使纤维和染料及其它材料之间的物理键合力和化学 键合力增强,提高了纤维的表面活化能力和润湿性,从 而改善了纤维的润湿性能。强氧化剂氧化法有酸洗、臭 氧氧化和双氧水浸润等
• 第五节 产业用聚酯纤维的产品种类和 应用领域
重点内容:了解聚酯纤维的产业应用领域和前景。
• 第四节 聚乳酸纤维
重点内容:了解聚乳酸纤维的特点与生产方法。
Sichuan University
1.4.2 聚酯纤维的改性
Textile Engineeri ng
改性的原因 – 染色性、吸湿性差 – 易起球、静电大、易沾污等 – 不同应用领域的要求差异 改性方法 – 化学方法 共聚、纤维表面改性处理 – 物理方法 共混 改进纺丝加工技术,变更纤维加工条件 改变纤维形态以及通过后纺与其他纤维混纺、交织等
textileengineering142142聚酯纤维的改性聚酯纤维的改性?改性的原因染色性吸湿性差易起球静电大易沾污等不同应用领域的要求差异?改性方法化学方法化学方法?共聚纤维表面改性处理物理方法?共混?改进纺丝加工技术变更纤维加工条件?改变纤维形态以及通过后纺与其他纤维混纺交织等5sichuanuniversitytextileengineering表面改性表面改性表面改性是在纤维形成以后进行的表面改性方法具有针对性强效果显著等优点表面改性方法包括
图1-6-1 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的结构
Sichuan University
减量效果与碱浓度的关系
聚酯表面的生物技术改性
聚酯表面的生物技术改性V. A. Nierstrasz;L. V. Langenhove;P. Kiekens;I. Donelli;G. Freddi;P. Smet;D. Poelman;喻盈捷【摘要】合成纤维是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合成纤维的缺点是其亲水度低,PET 纤维特别疏水,这影响纤维的加工性和功能性.比较新颖、有前途、可供选择的方法是酶用于合成纤维的表面改性.已经报道,用酶水解酯键,从而提高聚酯的亲水度.这一促进功能化的过程,目标是用现代的生物技术使PET纺织材料功能化.结果将形成新的特定知识和技术,产生用生物技术改性的纺织材料,从而有助于向生物型经济转变.【期刊名称】《国际纺织导报》【年(卷),期】2011(039)002【总页数】3页(P22-23,27)【关键词】聚酯;表面;酶;生物技术改性;功能化【作者】V. A. Nierstrasz;L. V. Langenhove;P. Kiekens;I. Donelli;G. Freddi;P. Smet;D. Poelman;喻盈捷【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白色生物技术,更确切地说是酶技术,在纺织材料的生产中具有巨大潜力。
全球工业酶的市场,从2000年的15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2.5亿美元,展望2012年将增至27.5亿美元。
工业酶中大约10%用于工业纺织品加工。
近年来,酶技术在纺织生产中日益增长的重要性和潜力,已经得到不同研究集团的确认。
业已证明,天然纤维的工业纺织品加工中,酶技术是有用的,例如:用淀粉酶退浆;去疵点;用纤维素酶熟化棉花,也成功地开发了其他应用(表1)。
酶的应用不局限于生物材料,酶对某些反应是特定的,这就有可能把酶用于合成材料,如聚酯的表面改性。
化学纤维是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球聚酯产量超过棉花产量:聚酯纤维和纱线2008年的产量约为3 030万t,纤维素为2 310万t。
这些数字表明深入研究聚酯的生产是合理的。
聚酯纤维表面改性的研究及其进展
第2 9卷第 8期 2 0 1 5年 8月
化工 时 刊
Ch e mi c a l I n d u s t r y T i me s
V o 1 . 2 9, No . 8 Au g . 8. 2 0 1 5
d o i : 1 0 . 1 6 5 9 7 / j . c n k i . i s s n . 1 0 0 2—1 5 4 x . 2 0 1 5 . 0 8 . 0 1 4
随着社会 发展 和科 学技术 进步 , 对过 滤技术 的要 求 日益 提高 。 比如军 用 航天航 空油 、 高等 级润 滑油制
Ⅱ 笠塞壬签 理
对 于气态物 质 , 温度 升 至 几 千 度 时 , 由于分 子 碰 撞加 剧 , 分 子就会 产 生 电离 , 物 质 就 变 成 了相 互 作 用
表 面改 性 低温等离子体
处 理 理论 依 据 和技 术 现 状 , 并 结合 应 用 提 出 了 改进 方 向和 可 能 采 取 的技 术 手 段 。 关 键 词 聚酯 纤 维
Re s e a r c h S t a t u s a n d Pr o g r e s s o f Po l y e s t e r Fi b e r S u r f a c e Mo d i ic f a t i o n
的正 离子 和 电子 组成 的混合 物 , 这 种物 质 的第 四态 即 等离 子体 。
聚酯纤维改性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聚酯纤维改性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第一章:聚酯纤维概述聚酯纤维是合成纤维之一,分为PET、PBT等,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它们具有纤维强度高、耐热性好、维持尺寸稳定性、防水防水气候、抗皱及高质量的优点,广泛应用于纺织、包装、轮胎、汽车、建筑、电子等领域。
第二章:聚酯纤维的改性技术聚酯纤维的改性技术多样,包括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生物改性。
1.物理改性物理改性的主要手段是加工过程中的拉伸、热定型等。
聚酯纤维加工过程中的拉伸可以改善纤维的强度和弹性,提高纤维的使用性能。
而热定型可以增加纤维的模量和强度,提高抗皱性能和防缩性能。
2.化学改性化学改性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化学反应改变聚酯纤维的性能,常见的化学改性方法包括增强改性和交联改性。
增强改性通过聚合物中引入共聚物、接枝共聚物等方式,来改变聚酯纤维的各种性能。
而交联改性通过交联剂的作用,加强聚酯链之间的交联程度,来提高纤维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
3.生物改性生物改性主要是通过生物反应来改变聚酯纤维的性能。
生物改性技术涉及的生物体主要包括酶和微生物。
酶主要是依据其在聚酯纤维上作用的不同,分为酯酶和聚酯酶。
通过酯酶、聚酯酶对聚酯纤维进行裂解、降解等反应过程,来改变聚酯纤维的性质。
微生物包括在聚酯链上生长的微生物和吸附在聚酯链表面的微生物,通过与聚酯纤维的物理或化学反应过程来改变聚酯纤维的特性。
第三章:聚酯纤维改性技术的应用聚酯纤维改性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以下主要从纺织、包装和环保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纺织方面改性聚酯纤维生产的纤维具有良好的抗皱、防缩、保色、透气性以及耐磨性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纺织行业的各个领域。
比如它们可以用于生产服装、床上用品、家居纺织品等,这些产品都需要优异的外观和舒适感。
2.包装方面聚酯纤维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用于制作包装材料可以提供优异的防水性、耐用性和防静电性能。
同时改性聚酯纤维还可以制成一些高压物质的容器。
如瓶子、盒子、容器和包装用理等。
聚酯纤维的表面改性与染色
近年来 , 国内的学者也对碱减量助剂进行 了研究 , 在连续碱减量过程中, 一般采用高浓度 的碱液, 而国内生产的碱减量助剂不耐高浓度 碱液。在连续碱减量的研究中 , 向碱液中加入 耐高浓度碱液的渗透剂, 作为改善碱液对纤维 的润湿性助剂
2
, 用帆布沉降法测定其润湿时
间的数据如表 1 所示。除了考虑润湿性外, 还 考虑到渗透剂在碱液中的溶解度和储存稳定性 及成本 , 选用耐高浓度碱渗透剂 PPE ! 942, 其 量为 2g/ L 。加入渗透剂后, 碱液的渗透性得到 改善, 织物的可染性和染色均匀性较好, 对碱减 量无明显影响。
C OR O O C O
-
OR
H 2O Na + OH-
O C ONa + ROH
CH2 CH2 ) n OH + 2n NaOH 2 ∀ 40 O C ONa + n H OCH2 CH2 OH 62
192 O n NaO C 210
碱减量法的技术关键是, 碱减量助剂的应 用。聚酯纤维是一种惰性极强的非极性纤维 ,
早期使用的碱减量助剂都是沿用阳离子染 料染色的助染剂 , 这类助剂有很强的阳离子活 性, 即有 很强的促进作 用; 但其残 留物不易 洗 掉, 在染色时与阴离子分散剂和染料凝聚形成 色斑, 降 低染色牢度 , 抑制织物上 高聚物的 脱 落, 影响手感, 还会使白色织物泛黄。为了克服 这些缺点 , 在阳离子分子中引入水溶性基团, 以 适当降低纤维对碱溶液的活性, 以降低在织物 上的残留量。根据近年来的专利资料介绍 , 很 多促进剂是以季铵盐为主 , 还混有多元醇、 胺类 或双氧水等物质组成的复配型碱减 量专用助
5! 9
质和数量是改善染色性和相容性的主要因素。 将经纬 密 N72 根 ∀ 34 根克重 为 78g/ m 2 的涤纶织 物, 洗涤后 在功 率为 100W, 压 力为 5P a 的等离子体 系统中处理 10min, 用 C ! 2R 分散兰和 B ! GY 分散黑染料进行上染率比较 ( 表 3)
乙烯聚酯纤维及表面改性的方法
1 等离子体处理对于气态物质,温度升至几千度时,由于分子碰撞加剧,分子就会产生电离,物质就变成了相互作用的正离子和电子组成的混合物,这种物质的第四态即等离子体。
该方法是通过等离子体处理以及在材料表面等离子体接枝来改变材料表面性能,美国进行研究改进后,将应用该技术处理的聚酯纤维(Refresca)投放市场。
等离子体技术的分类及其应用如表1所示。
表1 等离子体的特性及应用领域等离子体种类与发生方法等离子体特性电子密度ne/cm-3电场强度E/V/cm压力P/Torr电子温度Te/K气体温度Tg/K应用高温等离子体(平衡等离子体)弧光>1014 <20 >100 ~104 ~104化学合成,ICP发光分析,金属的熔融低温等离子体(非平衡等离子体)直流辉光109~101250~6*104<100 ~104~7*102等离子体CVD,等离子体聚合,刻蚀,表面处理高频108~1010100~500<100 ~104~7*102微波1011 <100 ~104~103 加热杀菌电晕<106 >2*104 >100 ~104 ~4*102 表面处理低温等离子体泛指近局域热力学平衡等离子体,含有大量的反应活性很高的电子、离子、分子、原子、自由基等,不仅是能量的携带者,而且还能作为反应物直接参与化学反应。
相应地,等离子体技术对涤纶的表面改性包括两个方面:单纯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引发表面结构变化;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引发与其他物质的接枝聚合。
1.1 单纯利用等离子体处理引发表面结构变化研究表明[1],经氩等离子体处理后,涤纶表面的N/C比例发生明显变化,接触角也发生明显变化。
氧等离子处理[2]后涤纶表面润湿性的变化,并进行了表面张力评价,发现处理后涤纶表面自由能增大,是表面张力的活性极性分量的贡献,XPS分析也表明,涤纶表面被吸入了大量含氧和含氮阳性基团。
研究等离子体处理的时效性问题[3]发现,等离子体处理后涤纶织物的强力会下降,但是短时间的碱预处理可减少织物拉伸断裂强力的损失。
【doc】纺织品激光表面处理及聚酯纤维表面改性项目通过鉴定
纺织品激光表面处理及聚酯纤维表面改性项目通过鉴定2003年第8期技术创新深受关注的利用光催化剂分解污垢与臭气的纤维特殊加工在日本获得成功利用光催化剂分解污垢与臭气的纤维特殊加工在日本深受关注.在日本,光催化技术已被应用于汽车倒车镜的模糊防止与建筑材料的防污.被作为光催化剂而利用的二氧化钛纳米粒在受紫外线照射后,产生强大的氧化力,具有分解表面微生物与沾污等有机物的能力.日本钟纺纤维成功研究开发了利用光催化剂分解恶臭与污染的纺织加工技术,此技术是使超微粒二氧化钛强力附着在纤维上的方法.光催化剂直接接触于纤维会分解纤维与染料,钟纺纤维技术为了防止纤维与光催化剂直接接触,对光催化剂包膜,使染色性能与色牢度等功能不受影响,不损伤纤维.纺织品激光表面里及聚酯纤维表面改性项目通过鉴定由东华大学和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共同承担的"纺织品激光表面处理及聚酯纤维表面改性"项目最近已通过,并经专家组鉴定,该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激光处理是一种非接触的表面物理改性方法,可以在室温下进行,具有污染少,可精确定位的特性.该项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索激光处理在纺织品化学加工或制成功能纺织品等方面的应用效果.课题组用紫外准分子激光对聚酯织物进行照射处理,研究了照射后纤维表面结构与性能的变化及其应用价值:同时研究了激光照射引发接枝反应,将亲水性单体接枝到聚酯材料表面,以提高表面亲水性等性能的可能性.在激光照射处理方面,项目组研制成一台用于大面积扫描的步进电机控制的工作载物平台,用分步重复扫描方法改善了激光作用于织物表面的均匀度.通过用理论模型分析纤维表面纹理化过程中表面熔化和重固化的物理过程,提出"表面纹理化热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能很好符合.在激光照射后织物的性能方面,项目组观察到准分子激光处理使PET纤维表面形成垂直于纤维轴向的周期性起伏结构,发现激光处理后PET织物的抗静电能力增强,获得阳离子染料可染性,分散染料染色色泽增浓.探讨了染色性能提高的机理.在激光照射引发接枝方面,项目组建立了准分子激光照射PEr材料表面引发接枝改性的方法.接枝以后PET织物和薄膜表面亲水性明显提高:织物的5i1水滴渗透时间由20分钟以上缩短到19秒左右;薄膜的水接触角由78.左右降低至45..项目组还从机理方面对此现象作了探讨.高分子聚合物表面改性在聚合物工业中具有重要作用.经过改性后,高聚物表面的原有性能会发生变化,且可获得许多新的特性,因而改性技术在改善高聚物表面亲水性,导电性,粘结性,吸附性及生物相容性等许多方面被广泛应用.高聚物激光处理的研究在国际上始于1980年.目前有关激光照射对聚合物表面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激光照射后聚合物表层发生的物理形态和化学结构的变化,照射引起烧蚀降解的可能机理,以及改性后聚合物表面的应用性能改变等方面.国内有关激光照射对聚合物表面改性的研究还很少,本项目获得的PET织物抗静电性能提高为首次报道,提高分散染料染色性能的研究为国内首次,且比国外文献报道深入.准分子激光处理后的PET织物分散染料染色色泽明显增浓,并且应用常规的分解染料染色工艺就可以得到常规染色过程无法染得的浓色,因而可减少分散染料的用量,降低染色残液中染料的含量,减轻废水处理的压力,具有相当好l2技术创新2003年第8划的环境保护性.关于改善激光扫描均匀度的研究,为实用化应用打_卜良好的基础. 该项目在308nm准分子激光照射下将亲水性单体丙烯酰胺接枝到PET材料表面,显着改善了材料表面的亲水性,为高聚物表面接枝改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光敏剂,均匀聚物抑制剂,PH值等影响因素的作}{j,提出了激光照射引发接枝的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这些结果可以作为在更J一泛领域中采用激光照射方法对高聚物接枝改性研究的基础和参考.日本推出抗汗渍面料富士纺公司生产的"Disnoticed"是一种使汗渍变得不显眼的面料.其原理是通过将水分细小地散发出去,从而使汗渍变得不很显眼.加L_lJ艺:在坏布表面实施防水加工,但并不是完全上胶涂布,而是制成很多处极薄的防水部分:另外在坏布的背面进行特殊树脂加工,使之可以瞬间吸收和挥发汗水.通过这些加L水分就可以从坯布的间隙或纤维的表面蒸发出去.汗干的速度同普通产品一样,同时具有良好的耐洗涤性.目前主要以100%的纯棉针织衫为核心进行销售,赢得了很好的声誉.利用仿生学原理设计KEG保温面料问世我国纺织科技人员利用仿生学原理,借鉴陆地动物的皮毛结构,设计出一种KEG 保温面料,并具有防风和导湿的功能.动物皮毛具有生态御寒功能,其结构是在近皮处生长绒状毛,外表覆盖长毛.因为纤维的各种组织形态中绒状结构储存的空气量最大,生物体利用空气阻热的性能,达到最佳的保温状态.而纤维的各种组织形态中,又以长毛横向风阻量最大,抗风作用好.这就形成了绒状毛阻挡体温向外散发,横向长毛阻挡寒风侵入的作用.而动物的生皮又有导湿和弹性的特点.根据这一原理,KEG 面料的里层制成粒绒,接触皮肤有种柔软感,并把人体散发的热气储存在粒绒的空气中.中间层由两种物质构成,一种是由人造纤维做成的网状骨架,另一种是渗涂于网状骨架中的复合化学元素,这种新生物质的密度介丁热气分子和空气分子之间.最外层随功用不同而做成不同的装饰层.由于人造纤维所具有的弹性特点,面料义具有贴体性,做成服装,可以克服服装领口,袖口,裤口窜风的缺陷.经中国国家棉纺织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其保湿率为50.93%,弹性回复率直向为74.4%,横向为86.2.其透气量为59.9x10米/米?秒,透湿量为5578克/米2.24小时.轻,薄,软也是KEG面料的特性.其做成流线型运动装,可以帮助赛车手,登山,滑雪,马球等运动员在寒冷的天气里提高成绩.同样这种面料做成高尔夫球运动装也有助于球手在冬季里轻松潇洒地挥杆.另外KEG面料还可做成海军服,特种兵服装,因为其具有防静电,防水,防油,阻燃等功能,集皮农,雨衣,风农和棉衣的功能于一衣,适合士兵和油田工人在恶劣条件下使用. 以KEG面料为基础,配以其它f:艺,就能做成可以自动充气,便于携带的睡袋.睡袋由底部和顶盖两人部分组成.底部折叠后,形成一个300mmx600mm的长方体.顶盖部也由可拆卸四部分组成,包括御热层,防风层,防寒层和便携式提包.整个睡袋重量为 1.2~1.5公斤.充气后,体积为lOOmmx6OOmmxl9OOmm,可形成温暖,透气的空间,底部软中带硬,人躺在上面很舒适.可根据野外地理环境气候状况更换顶盖.。
聚酯纤维染色方法
聚酯纤维染色方法以聚酯纤维染色方法为标题,我将为大家介绍聚酯纤维染色的一般方法和常见的染色工艺。
一、聚酯纤维染色的一般方法聚酯纤维是一种合成纤维,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抗皱性,广泛应用于纺织品行业。
而聚酯纤维的染色方法主要有溶液染色、乳液染色和溶胶染色三种。
1. 溶液染色溶液染色是将染料溶解在溶剂中,然后将聚酯纤维浸泡在染料溶液中,通过渗透和扩散使染料进入纤维内部,达到染色的目的。
溶液染色适用于聚酯纤维的大批量染色,染色效果鲜艳且均匀,但染色速度较慢。
2. 乳液染色乳液染色是将染料分散在水相乳液中,然后加入乳化剂和助剂,形成染料乳液。
将聚酯纤维置于染料乳液中,通过乳液中染料颗粒的吸附和扩散使纤维染色。
乳液染色适用于小批量染色和特殊效果的染色,染色速度较快,但染色效果相对较浅。
3. 溶胶染色溶胶染色是将聚酯纤维与染料分子形成溶胶,通过溶胶内的染料分子扩散到纤维内部进行染色。
溶胶染色适用于染色效果要求高、色牢度要求高的纤维材料,染色效果鲜艳且均匀。
二、常见的聚酯纤维染色工艺1. 前处理工艺前处理工艺是为了提高聚酯纤维的染色性能,包括浸渍、除杂、漂白等工序。
浸渍是将聚酯纤维浸泡在碱性溶液中,去除纤维表面的杂质和油脂。
除杂是通过酸性处理,去除纤维中的无机杂质。
漂白是使用氧化剂对聚酯纤维进行漂白处理,使其具有良好的白度。
2. 染色工艺染色工艺是将聚酯纤维浸泡在染料溶液中,通过适当的温度、时间和浓度控制,使染料渗透进入纤维内部。
染色工艺可以根据染色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方法,如温染、冷染、高温染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添加助剂和改变染色工艺参数来实现不同的染色效果。
3. 后处理工艺后处理工艺是为了固定染料,提高染色的色牢度和耐洗度。
后处理工艺包括定型、洗涤、干燥等工序。
定型是将染色后的聚酯纤维加热定型,使染料与纤维结合更牢固。
洗涤是为了去除残留的染料和助剂,保证染色后的纤维干净。
干燥是将染色后的纤维进行脱水和干燥处理,使其恢复到正常的使用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酯纤维有很多优良的性能, 如加工工艺 简单、 耐日光照射、 强度高、 定型稳定等 ; 但其染 色性差、 透气性差, 吸水性差及有蜡状手感和极 光效应。由于这些缺点的限制, 聚酯纤维的织 物只能用于低档服装面料和装饰用布。聚酯纤 维的染色性能差的主要原因是, 纤维表面往往 难以润湿和 粘合, 其表 面能量低 , 具有不相 容 性, 化学上呈惰性或含有弱的边界层。随着纤 维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 , 聚酯纤维织物的染色 改性技术有了很大提高, 同时 , 聚酯纤维织物的 使用范围也得到了扩展。聚酯纤维的表面处理 工艺有化学处理、 光学处理、 等离子体处理等 , 这些方法可引起表层 ( 0. 01~ 100 m) 的物理或 化学变化 1 , 不影响纤维 和织物的 整体性质。 表面处理技术可从根本上改善聚酯纤维的染色 聚酯纤维的皂化机理 :
3 等离子体处理
等离子体处理聚酯纤维的机理及所引起的 化学润湿性和相容性, 与用紫外光照射基本相 同 6, 7, 10, 11 , 等离子体分热等离子体、 冷等离子 体和混合等离子体, 用于纤维表面改性的等离 子体是冷等离子体和混合等离子体。等离子体 具有紫外线辐射 , 包含自由基 , 激发的分子和原 子及电子, 化学反应主要是由紫外线和中性粒 子( 亚稳态形体和自由基 ) 引起的。在等离子体 处理过程中, 链的裂解与交联及氧化同时发生 , 裂解的小分子产物被蒸发和喷溅出去 , 裂解产 物中分子量较大的聚合物大分子和交联网络啮 合而被留下, 其性质和数量与聚合物的性质和 等离子体的气体、 放电的功率及处理时间有关。 与未处理的聚合物相比 , 它们有较低的分子量 和较低的玻璃化温度及相对低的粘度。通过界 面中的流动和相互扩散可以改善粘着性 , 此外 , 它们也含有极性基团, 这些极性基团可以增加 与其它聚合物的键合力。因此, 极性基团的性
图2 吸湿率 ! 接枝率曲线
表2
接枝率 /% 0 4. 97 9. 80 19. 42
接枝产物的物理机械性能
强度 / cN# dt ex - 1 5. 42 4. 39 3. 62 3. 44 模量 / kg# mm - 2 743 579 507 493 延伸率 /% 37. 8 43. 7 54. 1 60. 7
第 11 卷第 3 期
聚
酯
工
业
# 19 #
法。S. A. H olme 将聚酯纤 维在正丁胺水 溶液 中和正丁胺蒸 气中氨解 , 并比较 其结果
3
枝程度的提高, 吸湿性随之提高 ( 如图 2 所示) 。 其原因是 , 在织物表面引入了 COOH 基团, 从 而改善了纤维表面的润湿性, 在接枝物转化为 钠盐时, 吸湿性大幅度提高 , 改性后 , 随着接枝 率的提高, 聚酯纤维的染色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 上染率与接枝率曲线如图 3 所示。随着接枝率 的提高 , 接枝织物的强度和模量有所下降 , 但对 聚酯纤维的影响不大 ( 如表 2 所示 ) 4 , 其它射 线只照射纤维的表面, 而 射线的辐射是穿透 被照射物体。因此 , 在使用 射线照射改善纤 维表面性能时, 在照射时间和照射剂量上都要 慎重, 以防止纤维的过度损伤 , 射线处理的过 程对纤维的污染 , 尚无报道。
12
。
。研究中发现 , 经氧气低温等离子体
改性的涤纶织物使用分散性染料时, 与未处理 的织物相比较, 具有较高的初染率和平衡上染 率 , 并具有深色效应, 织物的可润湿性和柔顺性 明显提高, 但纤维的结晶度和取向度下降。
表3 分散兰 C ! 2R, 分散黑 B! GY 织物上染率
B ! G Y 织物上染率 / % 经处理 64. 64 76. 52 76. 96 77. 04 77. 04 77. 31 未处理 61. 92 73. 26 75. 11 75. 73 76. 25 77. 31
在连 续 碱 减 量 处 理 中, 采 用 的 碱 液 浓 度 在 200g/ L 以上, 碱液不能向纤维内部迅速扩散。
# 18 #
聚
酯
工
业 剂。
1998 年 9 月
为了加速碱减量时皂化反应的速度 , 在碱液中 加入少量的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由于 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中有 1~ 2 个非极性的长碳链烃基 , 它对非极性纤维有很 好的 亲 合 性, 可 提 高 纤 维 与 碱 液 的 润 湿性。 OH 与季铵基团以静电相吸引成为一体, 共同 向纤维内部扩散 , 这样就增强了 OH 与纤维大 分子的接触机会 , 降低碱液的表面张力 , 促进了 皂化反应的进行。所以碱减量助剂可以降低碱 减量的温度和缩短时间及减少碱的用量。在常 温下 , 聚酯纤维对碱液十分稳定, 当达到玻璃化 温度 ( 80~ 90 ∃ ) 时, 才开始发生皂化反应, 在不 加助剂的情况下反应速度很慢, 但随着温度升 高而加快, 如果有碱减量助剂存在, 则 95 ∃ 时 的反应速度还可以略高于 130 ∃ 的不加碱减量 助剂的速度, 如图 1 所示。
表1 几种耐高碱的渗透剂对碱的润湿性数据
助剂 Leopen M L F! 6 OPE PPE ! 942 润湿时间 / s 10. 0 11. 5 15. 0 11. 0
碱减量后的聚酯纤维的直径变细, 表面凹 穴密布, 比表面积增加。当染液温度低于玻璃 化温度时, 例如, 在 80~ 90 ∃ , 未碱减量的纤维 只能吸收少量的染料, 而碱减量后的纤维在 50 ~ 70 ∃ 时 , 已能吸收染液中 50% 的染料。由于
+
O )!
O ! R 中带 电荷的 C 原子 , 形成加成物, 继 而酯键水解断裂, 大分子降解为分子量较小的 分子, 反应依次进行下去, 直至生成对苯二甲酸 钠和乙二醇而离开纤维 , 使织物的重量减少, 故 称碱减量法 , 又称减量法。
O
-
O
OH H2 O
-
O C + O
-
C OR OH O H( O C
O C OR
OH-
性能和其它服用性能。
1 化学处理
纤维及其织物的化学处理有 : 碱洗、 氨解、 强氧化剂氧化膨润等方法。用于聚酯纤维的表 面处理的典型有效方法是碱洗 , 工业上称碱减 量法, 碱减量法是目前表面处理技术工业化的 成功实例。碱减量法的基本原理是皂化反应 , 在皂化反应时 , OH - 首先攻击 ! ( C) (
-
近年来 , 国内的学者也对碱减量助剂进行 了研究 , 在连续碱减量过程中, 一般采用高浓度 的碱液, 而国内生产的碱减量助剂不耐高浓度 碱液。在连续碱减量的研究中 , 向碱液中加入 耐高浓度碱液的渗透剂, 作为改善碱液对纤维 的润湿性助剂
2
, 用帆布沉降法测定其润湿时
间的数据如表 1 所示。除了考虑润湿性外, 还 考虑到渗透剂在碱液中的溶解度和储存稳定性 及成本 , 选用耐高浓度碱渗透剂 PPE ! 942, 其 量为 2g/ L 。加入渗透剂后, 碱液的渗透性得到 改善, 织物的可染性和染色均匀性较好, 对碱减 量无明显影响。
第 11 卷第 3 期
聚
酯
工
业
# 17 #
聚酯纤维的表面改性与染色
刘桂春 ( 鞍山 合成纤维厂 , 鞍山 114012)
摘 要
王文科
孙淑华
( 大连合成纤维研究所 , 大连 116021)
论述了聚酯纤维表面处理方法 , 将碱减量处理和等离子体处理及紫外线处理的效果进行了比较 , 认 为等
离子体和紫外线处理是有希望取代碱减量处理的方法。选择性较强及光敏剂的应用使紫外线处理成为一种有工 业化 前途的方法。 关键词 聚酯纤维 表面改性 碱减量 等离子体处理 紫外线处理 光敏剂
C OR O O C O
-
OR
H 2O Na + OH-
O C ONa + ROH
CH2 CH2 ) n OH + 2n NaOH 2 ∀ 40 O C ONa + n H OCH2 CH2 OH 62
192 O n NaO C 210
碱减量法的技术关键是, 碱减量助剂的应 用。聚酯纤维是一种惰性极强的非极性纤维 ,
早期使用的碱减量助剂都是沿用阳离子染 料染色的助染剂 , 这类助剂有很强的阳离子活 性, 即有 很强的促进作 用; 但其残 留物不易 洗 掉, 在染色时与阴离子分散剂和染料凝聚形成 色斑, 降 低染色牢度 , 抑制织物上 高聚物的 脱 落, 影响手感, 还会使白色织物泛黄。为了克服 这些缺点 , 在阳离子分子中引入水溶性基团, 以 适当降低纤维对碱溶液的活性, 以降低在织物 上的残留量。根据近年来的专利资料介绍 , 很 多促进剂是以季铵盐为主 , 还混有多元醇、 胺类 或双氧水等物质组成的复配型碱减 量专用助
图 1 温度、 时间与减量率的关系
碱减量后纤维对光漫射的原因 , 织物的染色效 果在视觉上不够丰满 , 为了获得一般涤纶织物 的同样 效果, 往往 需要 使用 未 碱减 量织 物的 1 5~ 2 倍染料 , 虽然碱减量的织物很容易达到 衣料的日晒牢度 , 但由于染料的迁移 , 其水洗牢 度和摩擦牢度偏低 , 故需要使用竭染性好和摩 尔光密度高的染料。虽然碱减量是一种改善聚 酯纤维染色性能的有效方法, 但其水的耗量大 和对环境的 污染问题已引 起人们的 重视。因 此 , 用新的技术代替碱减量法处理聚酯纤维织 物已经成为研 究聚酯表面处理技术的重要课 题。 氨解是聚酯纤维表面处理的又一种化学方
5! 9Biblioteka 质和数量是改善染色性和相容性的主要因素。 将经纬 密 N72 根 ∀ 34 根克重 为 78g/ m 2 的涤纶织 物, 洗涤后 在功 率为 100W, 压 力为 5P a 的等离子体 系统中处理 10min, 用 C ! 2R 分散兰和 B ! GY 分散黑染料进行上染率比较 ( 表 3)
染色时间 C ! 2R 织物上染率 / % / min 30 55 85 图3 上染率 ! 接枝率曲线 100 120 经处理 45. 70 80. 70 81. 43 82. 90 84. 29 85. 00 未处理 40. 00 65. 52 68. 57 69. 29 73. 57 74.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