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训诂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训诂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训诂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浅谈训诂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训诂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利用古代的文献探讨古代词义的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学问。

运用训诂知识指导中学古典诗文教学,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训诂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词语的确切含义在高中语文第一册《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一句。

一些书,释“谤讥”为“批评议论”,大意是对的.但欠确切.据“说文”段注,释“谤”字:“谤之言旁也,旁,溥也”。

“ 溥”即“广大”的意思。

“谤”即在大庭广众的场合里,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

在《国语·周语》中,“厉王虐,国人谤王”。

“谤王”,即“公开批评指责厉王的过失”。

又“讥”宇,段玉裁注作“讥之言微也”,微即隐微不显之意。

“讥”就是含蓄的讽刺。

《左传·隐公元年》“称郑伯,讥失教也。

”即含蓄地讽刺郑庄公故意纵容共叔段而不加约束教育到最后酿成祸乱加以根除的阴险作法。

据此,开头那句应释为:“能够在街市上朝廷上对我的过失公开地批评指责或含蓄地讽刺非议传到我耳朵里来的,受下等赏踢。

”又如初中六册《曹刿论战》一课中:“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不少注本把“加”字释为祭品的增加,是不确的.课本注为“加,虚夸。

这里说以少报多” 是对的。

但我们还应知道,“说文”第十三篇下释“加”:“语相譄加也”段注"譄下曰:加也。

诬下曰:加也。

知譄、诬、加三字同义矣”又“说文”三下“诬,加也,段注:“毁誉不以实皆曰诬也”,“加”即是" 说假话”、“虚报”,它的反义词是“信”,而不是“减少”。

可见掌握一些训诂知识对准确理解词义是大有好处的。

二、训诂学可以指导我们解决众说纷纭的疑难问题如初中语文第五册《公输》一课中“夫子何命焉为?”一句,课本注为“何命焉为?(有)什么见教呢?‘何……焉为’疑问语气。

”《古书虚字集释》中说:“焉为,犹云‘乎哉’,皆疑问词”。

浅论训诂学在中小学语文字词教学中的价值

浅论训诂学在中小学语文字词教学中的价值

个“ ・ ” , 表 示树 木 的末 梢 , 后 来 又将 “ ・ ” 变 为一 长
横, 就 是今 E t 之“ 末” 字, 由“ 树梢” 引 申出 “ 最后 ” 的 意义 , 生成 “ 末 日” 、 “ 末 了” 等词 语 。 如果 在 “ 树木” 形
掌握常用词的意义 ? 训诂学可以给我们提供一定帮 助。 因此 , 作为 一名 语文 教师 , 需要 掌握 一 些训 诂学 知识 , 帮 助 自己更有 效地 进行 字词 教 学 。
浅论训诂学在 中小学语文字词 教学 中的价值
浅论 训诂学在 中小 学语 文字词教学 中的价值
王敏 凤
(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 学院文学法律 系, 河南 郑 州 4 5 1 1 9 1 )
摘 要: 训诂学是 中国传统语文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 是探究古义和引中义的一 门学问。其形训 、 音i ) w I 、 义训 的 方法 , 对 中小 学字词教 学也 大有裨 益 。本 文拟 通过 具体例 子 阐述训 诂 学对 中小 学语 文字词教 学
的现 实意 义 。
关 键词 : 训诂; 字词 ; 教 学
训诂 学是 中国传统语文学 的一个分支学科 。 《 说文解字》 云: “ 训, 说教也 。” 又云 : “ 诂, 训故 言 也 。” 根据《 说文解字》 解释 , “ 训诂” , 即解释古文词
义 。过 去 的事情 都记 载 于史 册上 , 先 哲 的义 理都 包
能在 此 基 础 上 , 融进 训 诂 学 知识 , 汉字 教 学 将 会 变
得生 动有趣 。
含在文辞中。然而 , 异 时古今 , 名物俱迁 , 古人用字 又 过于 宽疏 , 这 就给后 世 阅读带 来很 多 困难 。 因此 , 要读 懂古 代 文献 , 了解 文辞 义理 , 必 须通 晓文 言 。 训 诂学 就是 考察 文字 古 义和 引 申义 的一 门学 科 , 也是 古代 汉语研 究 的核 心学 科 , 在汉 语研 究 中 占有举 足 轻重的地位 。训诂的方法很多 , 其中形训 、 音训 、 义 训是三种基本方法。 形训 , 即字义寓于字形之中; 音 训, 是 指 由语 音求 得 本 义 ; 义训 , 其 意 义 为 通异 言 、 辨 名物 , 前 人所 以 昭后 , 后 人所 以议 古 。 训 诂 学注 重 从 字形 、 字音 、 字 义三 方 面解 释 字 义 , 在 中小学 字词 教 学 中也具 有独 特 的作用 。本 文试 结合 具 体 实例 , 探讨 训诂 学 于 中小 学语 文字 词教 学 的现 实意义 。 我 国小 学语 文 字词 教 学 的 内容 主 要 是 写准 字 形、 读 准字 音 、 弄准 字义 。 中学 语 文在此 基 础上增 加 了文 言 文教 学 , 但是 , 字 词 教学 也 是 文 言文 教 学 的

浅谈训诂学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作用

浅谈训诂学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作用

往 可以从字形 的分析 中显示 出来 。而 且古代汉语 以单音节
二 、 运 用 声 训 , 建 立 词 义 和 字 音 之 间 的 联 系 ,有 效 掌
为主,用汉字记 载的古代汉语书面语 言 ,基本上 一个字就 握通 假 现 象
是 一 个 词 。 因此 , 古 代 汉 语 书 面 语 言 里 的 词 , 除 了 有 音 、 声 训 ,又 称 音 训 、 因 声 求 义 , 是通 过 汉 字 声 音 线 索 的
T 理
浅 谈 训 诂 学 对 中 学 文 言 文 教 学 的 作 用
◎杨 帆
训 诂 学 是 我 国传 统 的 语 言 学 之 一 , 与 文 字 学 、音 韵 学
( 一 )苏教 版高 中语文 《 孟子 ・ 滕 文 公 下》 : “ 志
元 ”字 ,在 这 里是 统称 为小学 ,文字 学研 究的对象主要 是字形 ,音韵 学研 究 士 不 忘 在 沟 壑 , 勇 士 不 忘丧 其 元 。 ” “ 的对 象 主 要 是 字 音 , 训 诂 学 研 究 的对 象 主 要 是 字 义 。 训 诂 的 “ 训 ”字 , 《 说 文 ・言 部 》 : “ 训 , 说 教 也 。 ”段 注 : “ 脑 袋 ”之 义 ,这 个 字 的古 字 形 是 “ 1 『 ” ,本 义是 头 ,下 面 是个 人 形 ,上 面 的 圆 形 指 示 人 的 头 部 。 “ 丧 其 元 ”就 是 丢
这个 时候 ”、 “ 趁 着 ” ,再 引 申为 “ 涉及 ”、 “ 到”、
“ 与 ”等 等 。
文言文是 中学语文 的重要板块 ,我们在阅读和讲授文言
文 时 最 大 的难 点 就在 于 词 汇 ,训 诂 学 的研 究 对 象 就是 古 代 的

训诂学同中学语文文言文作注和教学浅谈

训诂学同中学语文文言文作注和教学浅谈

内容摘要
3、重视实践,循序渐进。将训诂学融入文言文教学中,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 规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开展实践教学。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文言文篇 目,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训诂学方法,提高其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内容摘要
以《论语》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例,学生在阅读 过程中可能会对“乐”字的含义产生疑惑。通过运用训诂学知识,教师可以引导 学生探究“乐”字在古代文献中的含义,如《诗经》、《左传》等中的用例。学 生会发现,“乐”字在此处并非简单地表示“喜欢”,而是蕴含着“以之为乐” 的深刻内涵。这样,学生不仅能够解决阅读中的困惑,还能加深对古代文化的了 解。
一、训诂学在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训诂学注重对文言文的音韵、用字、词汇等方面 的研究,通过运用训诂学的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领略文言文的韵味和美感,从 而提高其语感能力。
一、训诂学在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 的文化信息和历史遗产。通过训诂学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 化,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内容摘要
训诂学与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引言
引言
训诂学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古代文献中的字义、词 义及语法等问题。近年来,随着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训诂学在 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也日益凸显。本次演示旨在探讨训诂学在中学文言文教 学中的应用,以期为提高中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一、训诂学在中学语文文言文教 学中的应用
一、训诂学在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训诂学在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浅论训诂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训诂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探索篇•方法展示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古代字词的意义。

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学习古汉语最重要的是词汇问题。

”而要准确理解词义,关键在训诂。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文言文教学是以字词的翻译为重点,虽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里也有大部分字词的意思。

但是语文教师如果仅仅依照教学参考资料的东西去讲课可能讲不透。

而训诂学可以在这方面发挥其特有的功用。

一、运用训诂学知识,能帮助我们正确解释词义正确解释古代词义是训诂学的核心任务,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恰当地运用训诂学知识对课文中某些词语给予讲解,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字词的准确含义。

例如,初中语文《曹刿论战》中“齐师败绩”的“败绩”,书上的注释都是说是溃败、大败的意思。

为什么这么翻译呢?这个可以用训诂学知识来解。

古代“败绩”也写作“败迹”。

“败”是坏的意思,而“迹”是车辙的痕迹,战车坏了,车辙痕迹乱了,战争中兵车垮了就是最大的败仗,所以称它“败绩”。

二、运用训诂学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没有注释的疑难问题汉语的大量词汇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的,它们有古义和今义两种。

而注释者往往把注意力放在生僻的字词上面,忽略了那些古今异义的词语,这就容易使学生望文生义。

教师如果懂得训诂的基本常识,就可以求得正确的答案,从而在教学中弥补注者的疏漏。

如,旧版初中语文第五册《隆中对》:“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汉室可兴矣。

”“保其岩阻”一句,注云:“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这里只注了“岩阻”,而未注“保”字,大概以为“保”就是“保守”,此义习惯闻见,因而无需乎注释的吧!其实,这里首先应该加注的正是“保”字,郭在贻释“保”为“恃”,即依恃、凭仗之义,指出是一种“积极的措施”。

郭氏还引证了古书中训“保”为“恃”的书证达八条之多,从而使训“保”为“恃”的结论不仅于文甚确,而且于古有证。

三、运用训诂学知识,能帮助我们发现和纠正注释的错误中学课本的注释,一般是正确的,教师在教学中基本可以依据课下注释来讲解,但是,课本的编者也难免有疏漏,教材也会有出错的时候,这个时候考验教师基本功的时候就要到了。

训诂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训诂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训诂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作者:申华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20期训诂学是一门古老传统的学科,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训诂学不仅对于我们辨析词义,继承文化遗产有重要的作用。

即使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中学教师掌握一定的训诂学基础知识,对语文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教师可以根据训诂学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字词的含义,对于一些有待商榷的释义也可以利用训诂学的知识,解开教师与学生心中的疑惑。

提高教学的质量。

洪诚说:“在古代汉语的教学实践中,对于一词一句的解释,无处不是训诂方法的运用,只是有的运用正确,有的运用错误罢了。

”因此对于书本上的一些注释我们不能一味的偏信。

应该怀有一种怀疑的态度,这是严谨教学严谨的基本精神。

在中学课本上有些文中的注释还有待商榷。

如《屈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注释说:“夺,强取。

下文的‘不与’是不给的意思。

”这条注释未妥,上官大夫再坏,也还不至于到公然动手强行抢夺的地步,“夺”,除“夺取”之义外,古代还有“更改”的意思。

《孟子·梁惠王上》中“不夺其时”,即勿改易其农时的意思。

《论语·子罕》中“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说三军的帅主可以改,而匹夫的志气不能变。

凡此“夺”皆解为改易、变更的意思。

“与”是说答应、同意。

所以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屈原由于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后想更改它,屈原不同意。

又如《陈情表》中:“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注释说:“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守节的意志。

“夺”也是改的意思。

在中学语文古诗文鉴赏教学中,课本中有相当数量的古代文学作品,要弄懂这些名篇,自然也离不开训诂。

如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日。

“亭午”为什么注释为“正午”?“夜分”又为什么是“夜半”?古音中,“亭”与“正”音相近,都是耕部音,二字声近韵同,所以,“亭”可以表示“正”的意思。

训诂学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训诂学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训诂学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关于训诂学在中学语文中的运用,好多学者甚至是大家已经进行了很多探索,写了很多文章。

但是,大部分文章都是用来发现并纠正中学语文课本注释的错误。

然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职责主要是教学,把训诂学运用到文言文教学中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不是严密的考证。

利用2014年寒假的一段时间,本人通过仔细阅读苏教版七八年级语文教材,去本地中学听课并与其教师交流,从教材、老师和学生这三个方面,对怎样把训诂学运用到文言文教学中,提出了一点自己的看法。

―、教材的不足黄季刚先生说: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

而这其中又主要包括两大块,那就是以今语解释古语,以通言解释方言。

中学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就是用今语解释古语,并且教材中已经给出了一部分的解释,可以说,训诂与文言文教学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可是,教材的编订虽说是有专家编订,但专家也有主观性,况且各个地方各个孩子的实际情况不同,我们希望教材越来越完美,但是我们不可能要求它完美,我看了苏教版初中七八年级的教材,发现对中学生来说,在利用注释学习文言文时未免会有这样的问题:(一)注释过于笼统。

注释过于笼统应该是这套教材文言文中的最大问题,它有时候注解一个词;但有时候,直接注释一个短语,例如七年级下册课文《两小儿辩日》注释“东向:到东方游历”;有时候甚至直接注释一个句子,例如七年级上册《迢迢牵牛星》注释“纤纤擢素手:伸出细长洁白的手。

擢,拔取,抽出,这里是从袖子中伸出来的意思”。

注释笼统,学生也只是笼统的接受一个意思,并不能真真正正的了解单个词的意思,也不能了解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

而这些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如若不然就会导致学生掌握文言文越来越困难,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从而不利于今后文言文的学习。

(二)当注不注,注也不懂。

训诂在中学文言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训诂在中学文言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综合理论 课程教育研究·291·总之,能够合理、机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特征,做到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处理好多媒体与教师讲解的关系,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自觉地深入到教学内容的深层,不断激活他们的思维灵感,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掘其创造潜能,就一定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教学,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训诂在中学文言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申 龙(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上海市延安中学)【摘要】训诂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释字词、明句读、阐文意、陈语法、明修辞、考名物、引史实等。

文言文教学则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但推进困难的部分,选入中学课本的文言文篇目符合中学生的阅读水平,读通这些古书最关键的方法是训诂。

【关键词】训诂 中学文言文 教学实践 本文为2015年度上海市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Y2015A13S121V2181Exegesis of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practice in middle schoolShen Lo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Yan'an Middle School ,Shanghai, 200062) 【Abstract】Exegesi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linguistics. Its content includes explanation of words, punctuation sentences, explain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of the article, statement of grammar, demonstrate the rhetor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citing the fact and so on.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is an important but difficult part. The middle school textbook of classical Chinese texts is conforming to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reading level. The way to read these ancient books is exegesis. 【Key Words】Exegesis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291-02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部分,因为文言文不仅聚集了华夏文明的精粹,也是华夏文化得以传承的载体。

论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论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论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论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摘要:训诂学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它萌于先秦,兴于两汉,以解释传达语义为主要任务。

在很多人看来训诂学是一门十分高深的学问,其实训诂学与中学的语文教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不仅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还弥补了很多现行课本注释中的不足。

关键字:训诂学中学语文教学密切关系训诂学作为古代汉语研究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比较高深而又专门化的学问,而中学的语文教学却是一门较为普及的研究课题,说它们两者联系较为密切,是否有失偏颇。

其实细想想也不尽然,训诂学虽然是一门理论深度较高,比较专门化的学问,但它又是以语言实践为依托的,非常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门学问。

它通过各种语言实践为我们正确理解语言、解释各种文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这些经验我们能够运用到今天的语文教学中,从而在教学中取得更大的成效。

中学的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而理解与运用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

理解是运用的基础,运用又是在理解基础上的再提高。

因而中学的语文教学就应该从理解入手。

所谓理解,就是要让学生正确理解语文课本中文章的思想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及表现形式。

而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主要是靠文章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

所以戴震说:“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其道者词也,所以成词者字也。

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

”其中的“道”大概就是与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及表现形式等相一致。

“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就是指必须通过文章的语言形式来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读经亦是如此,读其他的文章又何尝不是如此?可见,理解文章的内容应该以理解文章的语言为基础,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要读懂文章。

而读懂文章就要求我们要理解其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中学语文就是这样一种以字、词、句为教学重点的教学活动,可以说字词的教学几乎贯穿了它的始终。

同时,汉语重意合,不重形合。

训诂学在中学文言文课堂的运用

训诂学在中学文言文课堂的运用

训诂学在中学文言文课堂的运用前言训诂学是研究古代文献的解释和注释的学问,对于中学生来说,训诂学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一步。

在中学的文言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训诂学来加深学生对古代文献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讨论训诂学在中学文言文课堂的运用。

训诂学是什么?训诂学,即是研究古代文献的注释和解释的学问。

它是整个古代文化传承中重要的一环,对文献的研究和传承产生了重要影响。

训诂学的发展历程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当时的训诂学主要是以辞训、正音、考证等形式存在,直到唐代才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在训诂学这个领域里,训是指解释,诂是指注释。

训诂学的核心是解释和注释古代文献,特别是注释词义和解释文章意义,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文化背景。

训诂学的运用训诂学在中学文言文课堂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课堂注释在中学文言文课堂上,通过给文言文加上注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

其中,注释的内容一方面可以包括学生熟悉的现代汉语释义,另一方面还应该涉及文言文本身的用法和文化背景,比如对于古代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等的解释。

2. 课外拓展除了课堂注释,训诂学在中学文言文课堂中还可以通过拓展课外阅读来运用。

比如引导学生阅读《山海经》、《史记》等古代文献,这些文献中的内容不仅涉及到政治、军事、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还包含了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等内容。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文献,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有利于深入了解和领悟古代文学作品。

3. 解读文言文在中学文言文课堂中,解读文言文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词义、句式和语法等方面来解读文意。

其中词义的解释就需要运用训诂学的理论,深入探寻每个词语的含义,力求达到准确、科学的解释,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

结语训诂学是中学文言文课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问。

通过对训诂学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文献,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浅谈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的训诂意识论文

浅谈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的训诂意识论文

浅谈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的训诂意识论文论文摘要:文言文的训诂意识是在坚持基本训诂原则及灵活运用基本训诂方法的前提下,对文言词语训释时具有的一种积极的、恒常的、稳定的训诂态度。

具备一定的训诂意识,在阅读和教学文言文时,可避免容易出现的迷信教材、忘文生义、以今律古等毛病。

中学语文教师至少应具备坚持基本训诂原则的意识和灵活运用基本训诂方法的意识。

训诂原则与训诂方法须综合运用,融汇贯通,才称得上具备了训诂意识。

论文关键词:语文老师训诂意识训诂原则训诂方法所谓训诂意识。

是在坚持基本训诂原则及灵活运用基本训诂方法的前提下,对文言词语训释时具有的一种积极的、恒常的、稳定的训沽态度。

是为探求词语乃至篇章的丰富含义、揭示词语演变规律、避免误训误注所把持的训诂观念。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如不具备相应的训诂意识,单依赖课本的注解、参考书的帮助,对词语的训释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学生的进一步追问也无法给以满意的解答,甚至出现迷信教材、望文生义、以今律古等这些文言文阅读的大忌。

根据大纲对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及文言文词语训释的特点,中学语文教师进行文言文教学至少应具备以下两大方面的训诂意识。

1。

坚持基本训诂原则的意识坚持基本的训诂原则,就是要坚持从语言的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及语言事实等方面,对词语含义作全面考察。

1。

1坚持从语言的社会性考察词语含义的意识。

语言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约定俗成这一特性上。

约定俗成是词语的形式与含义得以结合的决定因素,它不但决定了某个特定的语词与某个特定的含义的结合,同时还决定了这两者的结合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的。

如高二册《六国论》:“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课本注“厌,通膺,满足。

”从字形上分析,很难将“‘厌”与“满足”联系起来。

“厌”本写作“队”,由“甘”,“月(肉)”,“犬”三部分组成,是个会意字,象一只狗面对香美(甘)的食物,却将嘴巴转向一边不理,表示“吃饱”“满足”“不需要”。

训诂学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训诂学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训诂学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训诂学是根据汉语和汉字特点建立起来的解读语言词句意义的学科,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结合教学实例,对训诂学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用好训诂学知识,对文言文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训诂学,文言文教学,运用【中图分类号】G633.3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根据汉语和汉字特点建立起来的解读语言词句意义的学科。

它在文献大量产生的先秦时代已具雏形,以后历代皆有发展,到清代已比较成熟。

训诂即是词义解释之学,是用易懂的众所周知的语言来解释难懂的或只有少数人能懂的语言。

所谓“训诂方法”,是指用来探求和诠释古代文献词义的方法。

它主要包括三种:以形说义、因声求义、比较互证。

中学课本中选入的文言文占教材总量的百分之二十左右,他们大多是历代传诵、文质并茂的名篇佳作。

适当运用训诂学知识进行文言文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代的自然和社会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更可以提高他们理解、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下面结合三种训诂方法谈谈训诂学知识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训诂方法1、以形说义(形训):通过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来解释词义的训诂方法。

汉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字义和字形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字的基本意义和引申义往往可以从字形分析中显示出来。

比如:课文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句中“卑鄙”与现代汉语的“卑鄙”意思一样吗?现代汉语中“卑鄙”通常解释为行为、品质恶劣,而这里的“卑鄙”是两个不同含义的词:“卑”是低贱,就地位而言,“鄙”是鄙陋,就学问而说。

先来看“卑”字,《说文解字》:“卑,贱也。

”小篆的写法是在“甲”字下面加个“左”字。

“甲”是天干的第一位,这里表示地位高的;“左”本义为左手,引申为地位低的,而又处在高贵的人底下,更显示“低微”之义。

再看“鄙”字,此字原来表示城邑,是人所居住之地。

谈训诂知识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

谈训诂知识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

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 指字的类属或意思。如:“后五年,吾妻来
具体地勾画出来。
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中的“归”字,
如教学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 可先理解“妇”字:繁体的“妇”字从女从
寄之》中的“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 帚,这也说明古代妇女主要从事家务劳
生!”的“生”和“身”,学生极容易混淆,不 动。在古代,女子出嫁谓之曰“归”。 繁体
关键词:音韵学 字理教学 古书 用字
汉字是记录中华语言的一种书面符 号系统,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我们通 过阅读汉字记录下来的文化经典,来系统 性地学习、继承、延续传统文化。故而,要 想全面的认知汉字,就必须深谙汉字的字 形、字音和字义,如此才能更好的继承与 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受教育体制 的影响,很多学生和家长根本不重视中国 文字,他们认为,平时只需背诵名言警句、 诗词名篇、经典作文,再把字写得工整美 观点,语文成绩就可以提高了。然而,语文 作为一类需要循序渐进学习的综合类语 言学科,如若学生没有对汉字进行系统性 且不断地积累、巩固与学习,只靠中短期 突击学习的话,不仅语文成绩很难得到显 著的提高,也很难理解、弘扬中华传统文 化的精髓。综上所述,本文就古音韵学、古 人造字的方法(字理)和古书用字现象三 方面谈谈其在中学古诗文教学的运用,望 能抛砖引玉,引起一线教师和相关部门的 重视。
90 教学文萃 JIAOXUEWENCUI
谈训诂知识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
福建南平市建阳第二中学 蔡 婷
摘要:古诗文的教学,对于现代的中 学生越来越难,尤其在今天现代文化娱乐 形式多元化的冲击下,古诗文更难引起学 生的兴趣。因此,在古诗文的学习过程中, 假若没有让学生对汉字进行长期的积累、 学习与稳固,中短期的“突击式学习”就会 收效甚微。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深谙其理, 基于以上两方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 践就古音韵学、古书用字现象和古人造字 的方法(字理)三方面谈谈其在中学古诗 文教学的运用。

试析训诂学及中学文言文教学

试析训诂学及中学文言文教学

试析训诂学与中学文言文教学论文摘要:训诂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决定了训诂学是一门全新的、现代的综合应用的学科。

作为其研究成果之一的中学文言文教学体系也不能只停留在掌握字词、了解句式、背诵篇目等较低的教学层面上,而应以中学教材中文言单元篇目为根本素材,辅以一定量的课外古代文献资料,向学生展示研究古代文献的方法和思路,进而训练学生学习和研究古代文献的技能,为其继续学习和终身开展打下根底。

同时,通过比照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力求在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方面探索一条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新思路。

三点启示:i.改良传统教学中承受学习的旧模式;2.引进体验学习的新模式;3.大胆采用表达个性和创新的发现学习模式。

训诂,包括训诂工作和训诂材料。

训诂工作是“用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古代难知难懂的文献语言〞古代的经学家通过释经来传经。

“以这种注释工作为根底,又开展出纂集与考证这两种更深人的训诂工作〞而训诂学那么是以前代的训沽材料和前人的训诂工作为研究对象而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

这门应用科学应当属于中国古代文献学的一个分部,但随着它所依赖的根底理论已改变面貌,其内容构造也相应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它即使不再更名,也已不再是旧训诂学,而是一门全新的、现代的综合应用的学科〞。

吕叔湘先生认为,训诂学至少可分为四个局部:(1)一个字(词)的意义分析,包括平面的和历史的—这是词典学(lexigraphy );(2)通贯性的词义研究—这是语义学(seman-tics );(3)汉语中的同源词(字)、通假字、方言本字的研究,以及与汉藏语系中个别的语言的同源词的比拟研究—这是语源学(etymology );(4)虚字研究(如?经传释词?)、释语序研究(如?古书疑义修例?)—这是语法学(grammmar)。

由此可见,训诂学以自己的成果充实了已有的现代科学和开展出新的现代科学之后,一门或数门新的学科将在它的根底上产生并日渐丰富。

在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作为训诂学成果之一的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内容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并未减少,相反,新编教材(2000年以来各地高一、初一新编教材)较之旧教材而言,不仅增加了单元,扩大了文言文的阅读量,而且还要求学生积累较多的语言素材,并进一步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训诂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

训诂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
古书中常有一些较为固定并且特殊 的 表 达 形 式,这 些 特 殊形式的结构比较复杂,既有语法方 面 的,又 有 修 辞 方 面 的. 并且这些辞例是无法用现代汉语的语法、修 辞 规 律 以 及 行 文 习惯来解释,传统训诂学家研究、分析 他 们 的 结 构 特 征,分 别 归类、条例化,就 称 之 为 辞 例. 我 们 利 用 这 些 辞 例 的 结 构 特 征 来 分 析 文 言 文 、指 导 语 文 教 学 是 很 有 意 义 的 .
(一 )对 文 的 运 用 对文是指前后文之间的句与句或者词语与词语字数相 等,结构相同,对应位置词语的语法功 能 也 相 同,并 且 词 义 相 同或者相反的现象.利用对文的结构,可 以 方 便 我 们 根 据 已 知的词义来推断未知的词义. «曹刿论战»公曰:“牺牲玉帛,弗 敢 加 也,必 以 信.”对 曰: “小信未 孚,神 弗 福 也.”公 曰:“小 大 之 狱,虽 不 能 察,必 以 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 一 战.战 则 请 从.”注 释 说:“信,
汉字是一种表意系统的文字,汉字的 构 形 符 号 本 身 就 具 有表意的功能.现在由于字形的演变和书体的变化等方面 的原因,很多汉字已 经 看 不 出 其 构 形 符 号 中 的 表 意 性 能,但 是在古文字阶段像甲骨文、金文等过时根 据 字 义 来 绘 制 或 者 组合形体结构的,字形和字义之间往 往 有 着 直 观 的 联 系. 因 此汉字的形体结构的这种特征,就给我们 提 供 了 一 条 通 过 字 形的分析来达到解释字义的途径.这就 是 前 人 所 说 的“据 形 索 义 ”的 “形 训 ”这 种 训 诂 方 法 .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试论训诂学知识在中学语文课堂的应用

试论训诂学知识在中学语文课堂的应用
现刘备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 2 . 可 以纠正文言文注释 中的错 误之处 虽 然教材 的编 者为 了使语 文教材尽善尽美 , 已经做 了很多次校对 和审查 , 但人 非圣贤 , 在 编著的过 程中 , 难免也会有一些疏漏 。而我 们可 以利用 训诂学 的知 识 , 对 此现象
实现纠正 。如人教版语文七 年级 ( 下) 《 伤 仲永》 一课: “ 邑人奇 之 , 稍稍 宾 客其父 , 或 以钱 币乞之 。 ” 注释对于 “ 或 以钱 币 乞之” 的“ 乞” 字 注 释为 “ 求取” , 而“ 乞” 字有多个 义项 , 在此处应该 理解为 “ 给予 ” 。又如人教 版 高 中语文《 归去来兮 辞》 一课 i “ 景翳 翳 以将 人 , 抚 孤松 而盘桓 。 ” 注释 把 “ 景” 字释作“ 同‘ 影’ , 日光” , 按《 说文 》 : “ 景, 光也 , 从 日, 京声 。 ” 查《 广 韵》 也有“ 居影切” , 释为 “ 大也, 明也 , 像也, 光也, 熠也 ” 。又有 “ 於 丙” 切, 释 义为 “ 形影” 。可 见 这 里 解 释 为 “日光 ” 是 正 确 的, 但又说“ 同 ‘ 影” ’ , 则是不对的。在同一语境 中, 不能 同时有 日光和 日 影 两个义 项。 这 正是通过训诂学最基本 的原 则解决 了注 释不妥 的问题 。 二、 可 以通过 训诂学方法 . 教会学生 自学古文的能力 1 . 利用“ 形训” 进行教 学 形训 , 顾名思义是指用分 析文字形体 的方 法来解 释字义 。汉字是 以象形 字为 基础 而发展 起来 的意音 文字 。运 用 形训 , 能解决 学生 在文 言文 阅读 中遇 到的 一些 问题 。如 中学 语 文课 文 《 鸿 门宴》 中有 “ 按剑而 跽” , 《 唐 雎不辱 使命 》 中有 “ 长跪 而谢 之” 。《 说 文》 : “ 跽, 长跪也” , 那“ 跽” 与“ 长跪 ” 有何联系 呢?“ 跽” 在小篆 中为“ ” , “ 跪在小篆 中为“ ” 由图可见 , 这两个 字是 和古人 的坐 姿相关 。“ 跽” 与 “ 长跪 ” 的动作 , 是 由坐到站 的过渡动作 。“ 跽” 是准 备起身 了, 而“ 长跪 ” 是表敬 意 、 行礼 的动作 。教会 了学生形 训 的方法 , 让 学 生能够分 析 一个 字的形体与发展脉络 , 这样会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一个字的意义。 2 . 利用“ 声训” 进 行教 学 声训 , 是指用声音相 同或相似 的字来 解释 字义。运用声训的知识 , 我们可以让学生解决 遇到的很难 理解的字 词含 义 。如人教版高 中语文课文 《 谏太 宗十思 疏》 有“ 虽董 之 以严刑 ” 一句, 其 中的“ 董” 不 太容 易 理 解。运 用 声训 的知 识 , 我们 可 以知 道这 里 的 “ 董” 实 际上是 “ 督” 的借 字 。“ 董、 督” 二字 , 在古 音 中同为端 母 , 韵 部为 东觉旁对转 , 故可通借 , 所以这里的“ 董” 为监督 之意。 3 . 利用“ 义训” 进行教学 作 为训诂 的三大方 法之一 , 与形训 、 声训 不 同, 义训是用词义 自身 的内部规律 , 即通 过词 与词直 接 的意义关 系 比 较辨其义 。所 以, 我 们在 采取 义训 的方 法 时, 必须 要 通过 比较 来 进行 。 如2 0 0 4年高考全 国卷有一道翻译 题 为“ 此金 者 , 圣 主所 以惠养 老 臣也 , 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 , 其中“ 飨” 字较难 理解。我们 联系 中学阶段 学过 的课文 , 《 鸿门宴》 中有“ 旦 日飨士 卒” , 这里 的“ 飨” 理解为 “ 用酒 肉 慰 劳” ; 《 柳毅传 》 中有“ 飨德怀 恩” , 这里 的“ 飨” 理解为 “ 同‘ 享’ , 享 受” ; 《 祭十二郎文》 中有 “ 尚飨 ” , 理解为“ 鬼神专用 的祭 品” 。我们 通过联 系、 对 比。 从而分析 出这里 的“ 飨” 应该翻译为“ 享受” 之 意。 由此看来 , 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 学的确密切相关 , 在文言文教 与学 的 过程中 , 老师教得越 准确 , 学生就会理解得更透彻 , 学得更愉悦。能够将训 诂学这门古老的学科运用到 中学语文教学领域之 中, 这不仅符合中学语 文 新课标理念, 也能解决 文言 文教学 中的疑难 问题 。对于训诂 学来说 , 这也 是它在实践领域的运用 。这对彼此而言都是相得益彰 、 大有裨益的。

训诂学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训诂学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训诂学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引言训诂学是指对于古代文献的词义、词形、音律等问题进行研究和解析的学科,是文献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训诂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代文献的内在意义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言文写作能力。

本文将着重探讨训诂学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训诂学对文言文理解的影响训诂学对于中学生理解文言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文言文中有大量的古词汇和古语言结构,这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异。

在阅读传统文献时,学生需要理解其中古语言文化的内涵,而这就需要通过对古代文字及其使用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解析来实现。

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训诂学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训诂学在注解中的应用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句中省略、叠词、并列等方法,这无形中增大了学生理解古文的难度。

而在注解中应用训诂学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文写作技巧和古代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在意义。

注解可以对于文言文中的语言结构、表述方式、文化背景等进行分析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的含义和内涵。

训诂学在词义理解中的应用古代文字的词义与现代易混淆,因此训诂学在对于古代文字的词义进行研究和解析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古语言、古文化、古典文学。

同时,学习训诂学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更加准确的文言文翻译,更好地表达文言文中的内涵。

训诂学在口语练习中的应用对于中学生来说,文言文不仅仅是一种阅读材料,同时也需要学生熟练掌握文言文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训诂学知识融入到课堂口语练习中。

通过讲解《说文解字》等经典文献中古汉语在口语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口语表达中运用古汉语的语言表达方式,逐渐熟悉和掌握古代汉语的语言风格。

总结通过以上的探讨,可以发现训诂学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训诂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内在意义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浅谈训诂学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作用

浅谈训诂学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作用

浅谈训诂学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作用前言中学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其中理解古文的方法和技巧是学生们必须掌握的。

训诂学是一种对古文进行解读和理解的方法论,作为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们的古文阅读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就训诂学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一些浅谈。

训诂学的定义训诂学是古代文献研究中的一种方法论,包括对古代文献中的文字、语法、语义、风格以及背景等方面的解读和研究,致力于准确理解文献的含义和背后的历史背景。

训诂学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古文阅读能力训诂学中的研究方法和思路逐渐应用到中学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们在阅读古文时更加准确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通过对文献中的文字、语义、语法等方面进行解读,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更好地掌握文言文写作的技巧和特点。

提高古文翻译能力在文言文翻译中,训诂学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训诂学中的研究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加准确地理解和翻译文献中的句子和段落。

同时,训诂学也能够提高学生们分析和理解文献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们翻译古文的能力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训诂学中需要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这对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着很大的作用。

学生们在学习训诂学中,需要对古代文献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训诂学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和翻译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应该注重训诂学的应用,为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古代文献理解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古文阅读和翻译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诂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训诂学是一门古老传统的学科,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训诂学不仅对于我们辨析词义,继承文化遗产有重要的作用。

即使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中学教师掌握一定的训诂学基础知识,对语文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教师可以根据训诂学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字词的含义,对于一些有待商榷的释义也可以利用训诂学的知识,解开教师与学生心中的疑惑。

提高教学的质量。

洪诚说:“在古代汉语的教学实践中,对于一词一句的解释,无处不是训诂方法的运用,只是有的运用正确,有的运用错误罢了。

”因此对于书本上的一些注释我们不能一味的偏信。

应该怀有一种怀疑的态度,这是严谨教学严谨的基本精神。

在中学课本上有些文中的注释还有待商榷。

如《屈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注释说:“夺,强取。

下文的‘不与’是不给的意思。

”这条注释未妥,上官大夫再坏,也还不至于到公然动手强行抢夺的地步,“夺”,除“夺取”之义外,古代还有“更改”的意思。

《孟子·梁惠王上》中“不夺其时”,即勿改易其农时的意思。

《论语·子罕》中“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说三军的帅主可以改,而匹夫的志气不能变。

凡此“夺”皆解为改易、变更的意思。

“与”是说答应、同意。

所以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屈原由于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后想更改它,屈原不同意。

又如
《陈情表》中:“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注释说:“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守节的意志。

“夺”也是改的意思。

在中学语文古诗文鉴赏教学中,课本中有相当数量的古代文学作品,要弄懂这些名篇,自然也离不开训诂。

如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日。

“亭午”为什
么注释为“正午”?“夜分”又为什么是“夜半”?古音中,“亭”与“正”音相近,都是耕部音,二字声近韵同,所以,“亭”可以表示“正”的意思。

明白“亭午”和了“夜分”的源流,我们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就深刻多了。

古代文化常识中的一部分也是中学生应当掌握的,对教师来讲,它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法宝,训诂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吾与点也。

”其中“点”是曾皙的名,“皙”是他的字。

如果稍有训诂学知识,我们还可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名字相应”的常识。

《说文》“点,小黑也”、“皙,人色白也。

“点”正与“皙”字义相反。

古代的名与字的意义之问往往有着各种联系,或相同或相关,故能闻字而知其名。

如孔子名丘,字仲尼,“丘,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

”丘即山,孔子生于尼山,排行老二,故字仲尼,“丘”正与“尼山”意义相关。

刘禹锡《石头城》诗句:“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女墙”一词注释“女墙,指古代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但求知欲强的同学又会问短墙为什么叫“女墙”呢?要解决此问题,我们仍然离不开训诂学知识,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
“凡物之少小者谓之子,或谓之女。

”原来“女”本指女性,由于女性在社会地位上处于较弱的状态,因此“女”可以表“少小”之义,因此“女墙”指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短墙。

学习训诂,要掌握古汉语一些常见的修辞现象和语法规律,就能正确解释词语。

有些句子,如代称是常见的修词手法之一——借代。

苏东坡《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即以“婵娟”代月。

这样的例子很多;辛弃疾《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若不明“金波”“飞镜”为代称之义,仅靠解释词语是行不通的。

忌讳是古人的礼仪传统,为求避讳,就必须讲究修辞方式而委婉言之,常采用改字的方法,不明避讳,容易致误。

柳宗元《捕蛇者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人”即避李世民的“民”,魏微《谏太宗十思疏》:“怨不在大,可畏惟人,”“人”也是避李世民的“民”,可见忌讳在唐朝是十分盛行的。

互文见义也是古人常用的修辞方法。

如王昌龄《从军行》:“秦时明月汉时关”,贾谊《过秦论》:“追亡逐北”,都是互文现象,这种修辞,言此及彼,以少胜多,文字简练而意义完备,字数有限而内涵丰富,掌握这种修辞,可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

这些举例,说明学习训诂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要准确掌握文言文的文字、语义等方面的内容,就得掌握一些训诂学得基础知识,训诂学在中学古文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作为语文教师,都应自觉地学习和利用这一有力武器。

著名语言学家郭在贻曾说:“我们今
天研究训诂,不应该仅仅是少数专家学者的事,也是广大的语文工作者和语文教师的事,他们都应该而且必须具备一点训诂知识”。

掌握训诂方法会使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迎刃而解,会举一反三,为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同学们也能以训诂之法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