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求职信写作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生求职信写作5原则
2019-01-01
原则一、态度真诚,摆正位置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经说过:"各位美国人,你们国家并不向你们索取什么,但请你们扪心自问,你们能为自己的国家做些什么?",写求职信时,要写什么内容,请想想这句,首先应该想着公司要我来干什么?或者换句话说,不应该写自己需要什么、获得该职位对自己有什么好处等,而应该写自己能为公司做些什么,
。有了这样的态度,才能摆正位置。另外在写求职信时,要诚恳礼貌,切忌自吹自擂,炫耀浮夸。虚弱怯懦、缺乏自信也是不可取的。
原则二、富有个性,针对性强
求职信的重要目的是力求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所以求职者在开头应尽量避免许多客套话、空话,要以一句简朴"您好",直接切入主题,如,从光明日报得到贵单位人才信息等,这也能使单位主管感到单位名声在外,广告费没白花,无形中增加了好感。要不就用一两句富于新意的话吸引阅读者。比如一位在外地求学的毕业生给家乡所在单位写求职信时用:请接受一名在外求学的家乡籍学子对您的问候!一下子就拉近了与用人单位的距离。求职信的核心部分是自己胜任工作的条件,这并非多多益善,而是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所以在动笔之前要着眼于现实,对应聘单位情况要有所了解,以事实与成绩恰如其分、有针对性地介绍和突出自己特长。求职信与应聘单位要能够一一对应。目前有许多毕业生一稿多投,本来想"普遍撒网,重点打捞",结果却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由于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不尽相同,求职信也应根据不同的需要有所变化。对于不同的用人单位,最好不要送上相同的求职信。比如,如果是投给外资公司,最好用中文和英文各写一封。如果了解到单位需要从事营销、公关或者是工作的人员,你应突出你在校的实践活动,强调你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自信心,"投其所好",才能赢得胜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那么几点得意之处,只要对求职有帮助,小事也可以体现成绩。反之,如果单位招聘实验室人员或者是档案室管理人员,而你在信中却大谈自己生性活泼,爱好音乐,那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在强调针对性的同时,也不能抹杀相关知识才能的作用,专业特长加上广泛的知识面和兴趣爱好往往会更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原则三、朴实诚恳,以情动人
求职信中,既有客观的内容,比如,对自己四年来知识能力水平的描述;也有主观的情感,比如,对工作机会的渴望、对用人单位的感谢等等。客观部分应真实坦诚,优点不羞谈、缺点不掩饰;不夸夸其谈,不自我卖弄,朴实无华,真诚可信,只有"诚"才能取信于人,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主观部分则要言出由衷,以情动人。这就体现在求职信的"求"字上,不能是哀求,表露出自己的不自信;也不能是"强求",好像去他们单位是给人面子。求得艺术、求得不露痕迹,既让用人单位感受到你的诚恳和期望,又让用人单位对你产生想见上一面的`想法,这样你的求职信才算是成功的。
语言有情,会更有助于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感动对方,写求职信时要注意这一点。以情动人关键在于摸透对方的心理,然后根据你与对方的关系采取相应的对策。如果求职单位在你的家乡,你可以充分表达为建设家乡而贡献自己聪明才智的志向;如果求职单位在贫困地区,你就要充分表达为改变贫困地区面貌而奋斗的决心;如果求职单位是教学单位,你就要充分表达献身教育事业的理想……总之,你要设法引起对方的共鸣,或者得到对方的赞许。这样,你就有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原则四、传递有效信息,言简意赅
求职信要向用人单位传递有效精练的信息,尽量避免在投寄求职信阶段就遭到拒绝,而求职信文字的整洁美观很容易引起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好感,相反如果字迹潦草,龙飞凤舞,则会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建议书法不好的毕业生采用电脑打印稿,不管手写还是打印,都应注意言简意赅。一般而言,求职信以A4的纸张一页为宜,如果确实有内容,则不宜超过两页,或者作为附件或面谈时再说。求职信当然不能太短,太短则显得没诚意,说不清问题,自然难以引起注意;太长不但会浪费阅读者时间,也会引起反感。所以在写求职信时应打草稿,反复推敲:意思是否清楚,用词是否得当,内容是否简练完美等。
原则五、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有机结合
"内在美"是毕业生所追求的,但求职信的"外在美"同样是不容忽视的。求职信的外在美并非是找些红红绿绿有花纹的信纸来写信,亦不是要求用一些什么特殊的字体。"外在美"首先是要令对方看得舒服,长短得宜;其次,格式规范,行文正确。所以,在将求职信寄出之前,你要再三阅读,认真校对;对于一些不太明白、没有把握的用词,要格外小心,避免用错词语,贻笑大方,甚至自己的原意被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