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解析
10 (cm ) (m)
1
4
各种振动方式及能量
分子振动方式分为:
伸缩振动 -----对称伸缩振动 s ----反对称伸缩振动 as 弯曲振动 ----面内弯曲振动 ----剪式振动 s -----平面摇摆 -----面外弯曲振动- ----非平面摇摆 -----扭曲振动 按能量高低为: as >
的,只有在立体结构上互相靠近的基团之间才能产生F效应, 例如:
环己酮 4,4-二甲基环己酮 2-溴-环己酮 4,4-二甲基-2-溴-环己酮
C=O
1712
1712
1716
1728
-氯代丙酮的三个异构体的C=O 吸收频率不同
氢键效应
氢键使吸收峰向低波数位移,并使吸收强度加强,
例如: - 和-羟基蒽醌
二氧化碳的IR光谱
O=C=O
对称伸缩振动 不产生吸收峰
O=C=O
反对称伸缩振动 2349
O=C=O
面内弯曲振动 667
O=C=O
面外弯曲振动 667
因此O=C=O的 IR光谱只有2349 和 667/cm 二个吸收峰
二、IR光谱得到的结构信息
IR光谱表示法:
红外光谱(最全-最详细明了)
1. 收集谱图数据
通过红外光谱仪获取样品的光 谱数据。
3. 峰识别与标记
识别谱图中的特征峰,并对其 进行标记。
5. 结果输出
得出样品成分的红外光谱解析 结果。
谱图解析技巧
1. 峰归属参考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常见官能团或分子结构 的红外光谱峰归属。
3. 多谱图比对
将待测样品谱图与标准样品谱图进行比对, 提高解析准确性。
红外光谱与其他谱学的联用技术
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联用
拉曼光谱可以提供分子振动信息,与红外光 谱结合,可更全面地解析分子结构和化学组 成。
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谱联用
核磁共振谱可以提供分子内部结构的详细信息,与 红外光谱结合,有助于深入理解分子结构和化学键 。
红外光谱与质谱联用
质谱可以提供分子质量和结构信息,与红外 光谱结合,有助于对复杂化合物进行鉴定和 分析。
红外光谱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
红外光谱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大量红外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挖掘,提取有用的化学和物理信息 。
人工智能在红外光谱中的应用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红外光谱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和预测,提高红外光谱的解析能力和应用 范围。
红外光谱数据库的建立与完善
建立和完善红外光谱数据库,为科研和工业界提供方便、快捷的红外光谱查询和服务。
分子振动与转动能级
1 2
分子振动
分子中的原子或分子的振动,产生振动能级间的 跃迁。
转动能级
分子整体的转动,产生转动能级间的跃迁。
3
振动与转动能级间的耦合
某些特定的振动模式会导致分子的转动能级发生 跃迁。
红外光谱的吸收峰与跃迁类型
吸收峰
由于分子振动或转动能级间的跃迁,导致光谱上出现暗线或 暗带。
第二章 红外光谱
(2)羧酸盐的对称伸缩振动s在1450~1300cm-1出现强 峰;硝基s 在1385~1290cm-1出现强峰;砜类as(SO2)在 1440~1300cm-1出现强峰 。
X-Y伸缩振动(13001050 cm-1 )
伸缩振动类型 醇C-O 伯醇 仲醇 叔醇 酚C-O
醚C-O 脂肪醚 芳香醚 乙烯醚
(2)醛基上的C-H在2820cm-1、2720-1处有两个吸收锋,它 是由C-H弯曲振动的倍频与C-H伸缩振动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费米共振),其中2720cm-1吸收峰很尖锐,且低于其他的 C-H伸缩振动吸收,易于识别,是醛基的特征吸收峰,可作为 分子中有醛基存在的一个依据。
(3)氧甲基(-OCH3)、氮甲基(-NCH3)和不与芳环相 连的仲胺、叔胺中的亚甲基(-N-CH2-),可在2850-2720cm-1 范围内产生中等强度的吸收峰。
取代基位置等有用情报。
脂肪族化合物C-H面外弯曲振动区
烯烃类型
波数(cm-1)
峰强度
RCH=CH2
990和910
RCH=CHR(顺) 690
强 中至强
RCH=CHR(反) 970
中至强
R2C=CH2 R2C=CHR
890 840-790
中至强 中至强
讨论:
(1)除了R1R2C=CR3R4类型的烯烃化合物,所有其他类 型的烯烃都可用C-H面外弯曲振动作为鉴定的重要依据,其 中=CH2基团除了基频谱带外,在1800cm-1附近可观察到C-H 面外弯曲振动的倍频谱带。
-OCH3 -O-CH2-O-
醛基C-H
波数(cm-1) 2960及2870 2930及2850
2890 2830-2810 2720-2750 2780-2765
红外光谱分析
2、双原子分子的振动
(1)谐振子的振动
将双原子看成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把链 接它们的化学键看作质量可以忽略的弹簧,那么原 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伸缩振动,可以近似看成一个 简谐振动。
μ——原子折合质量 k——弹性模量或键力常数,与键能和键长有关,单位 N/cm。
分子的振动能量(量子化): E振=(υ+1/2)h, υ=0,1,2,3,… ;
光谱 电子光谱 振动光谱
转动能级 最小 0.001-0.05 远红外和微波区 转动光谱
电子光谱包括振-转动光谱,因此紫外可见光谱带最宽, 红外吸收谱带较宽,而转动光谱的吸收带较锐(近似线吸 收); 分子红外吸收光谱主要为振-转动光谱,根据能量不同:
远红外区: 对应分子的转动吸收 中红外区: 对应分子的振动吸收 近红外区: 对应分子的倍频吸收(从基态--第二或第三振动态)
但分子的转动是与振动有联系的。因此,分子的纯转动光 谱只有在气态时能观察到一系列精细的转动结构。对于液态、 固态分子,在红外分析图上观察不到一系列精细的转动光谱, 因而一般将红外光谱称为分子的振动光谱。
4、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1)振动分类 ①伸缩振动:原子沿化学键的轴向方向的伸展和收缩(以υ表 示)。振动时,键长变化,键角不变。根据各原子的振动方向 不同,又可分为对称伸缩振动(υs)和不对称伸缩振动(υas).
中红外光谱区可分成两个区域: 4000cm-1-1600cm-1:基团频率区 1600cm-1-650cm-1:为指纹区
基团频率区为官能团的伸缩振动吸收带,容易辨认。可进
一步分为三个区域。
指纹区内除单键的伸缩振动外,还有因变形振动产生的谱
带。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差异。 指纹区对于指认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很有帮助,而且可以作
红外光谱汇总
红外光谱汇总————————————————————————————————作者:————————————————————————————————日期:第2章红外光谱通常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 IR)是指波长2~25 μm的吸收光谱(即中红外区),这段波长范围反映出分子中原子间的振动和变角运动。
分子在振动的同时还会发生转动运动,虽然分子的转动所涉及的能量变化较小,处在远红外区域,但转动运动影响振动的偶极矩变化,因而在红外光谱区实际所测的谱图是分子的振动与转动运动的加和表现,因此红外光谱又称为分子振转光谱。
红外光谱可以应用于化合物分子结构的测定、未知物鉴定以及混合物成分分析。
2.1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2.1.1 红外吸收光谱1. 当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红外光通过物质,物质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或转动频率和红外光的频率一样时,分子就吸收能量由原来的基态振(转)动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振(转)动能级,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发生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该处波长的光就被物质吸收。
2. 红外光波通常分为三个区域:中红外区、近红外区和远红外区。
波谱区近红外光中红外光远红外光波长/m 0.75~2.5 2.5~50 50~1000 波数/cm-113333~4000 4000~200 200~10 跃迁类型分子振动分子转动近红外区:O-H、N-H和C-H键的倍频吸收或组频吸收,吸收强度一般比较弱;中红外区:绝大多数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基频吸收所在,主要是振动能级的跃迁;远红外区:分子纯转动能级跃迁及晶体的晶格振动。
3. 波数(ν̅)单位是cm-1。
波长和波数的关系是:ν̅(cm−1)=104λ(μm)4. 胡克定律:ν̅=12πc√Kμ其中:μ——折合质量,μ=m1m2m1+m2,单位为kg;K——化学键力常数,与化学键的键能呈正比,单位为N·m-1;ν̅——波数;c——真空中的光速。
什么是红外光谱
什么是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又称分子振动转动光谱,属分子吸收光谱。
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其中一些频率的辐射,分子振动或转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使振-转能级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相应于这些区域的透射光强减弱,记录百分透过率T%对波数或波长的曲线,即为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与紫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并称物质结构分析“四大谱”,是仪器分析中重要的分析手段之一。
通过与标准谱图比较,可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对于未知样品,通过官能团、顺反异构、取代基位置、氢键结合以及络合物的形成等结构信息可以推测结构。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红外光谱
定量分析方法示意图
二甲苯中邻、间和对位三种同分异构体的定量
二甲苯的工作曲线
不同产地赤芍的FT-IR指纹图谱对比分析
目的:寻找能够鉴别不同产地赤芍成分差异的新方法, 探讨赤芍道地性的形成原因 方法:利用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不同产地的样品, 对所获得的指纹图谱进行特征峰指认和对比分析、结果 赤芍野生品与栽培品的红外吸收频率、吸收峰的相对强 度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多伦赤芍(道地药材)的红外 吸收峰形状也有一定的特异性 结论:首次运用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产地芍 药根部的混合化学体系进行了全组分快速分析,为赤芍 道地商品的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空间障碍
指分子中的大基团在空间的位阻作用,迫使邻近 基团间的键角变小成共轭体系之间单键键角偏转, 使基团的振动波数和峰形发生变化.
场效应
基团在空间的极化作用,常使伸缩振动能量增 加,弯曲振动能量减小.同分旋转异构体中同一 基团的吸收峰位置之所以不同,通常是场效应引 起的.例如1,2—二氯乙烷的反式和顺式
红外非活性振动
顺式二氯乙烯在1580cm-1处有双键振动的强吸收峰 反式二氯乙烯分子中的双键,由于分子振动前后的偶极 矩没有改变,此种双键在红外光谱中无吸收峰 3-甲基-1,2-丁二烯的红外光谱在2000-1925cm-1处有 丙二烯基团特征峰;四甲基丙二烯,由于分子对称,在 振动中无偶极矩变化而无此吸收峰
液态样品的制备
夹片法:压制两片空白KBr片,将液态样品滴入 一片上,盖上另一片夹紧,用于挥发性不大的液 态样品 涂片法:可涂在一空白片上测定,可用于粘度在 的液态样品 液体池法:将液态样品装入具有岩盐窗片的液体 池中测定。
红外光谱(超级实用版)
1820~1750 cm-1 , 氢键,二分子缔合体;
10:59:21
4. X—Y,X—H 变形振动区 < 1650 cm-1
指纹区(1350 650 cm-1 ) ,较复杂。 C-H,N-H的变形振动; C-O,C-X的伸缩振动; C-C骨架振动等。精细结构的区分。 顺、反结构区分;
吸 收 带
变 形 振
C-N-O H-C=C-H
500 960(反)
动
R-Ar-H
650-900
H-C-H
1450
常见基团的红外吸收带
=C-H
C-H
CC
C=C
O-H
O-H(氢键) S-H P-H
C-C,C-N,C-O C=O
N-O N-N C-F
C-X
N-H
CN
C=N
3500
3000 2500 特征区
H H
H
与一定结构单元相联系的、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的化学键振动频率——基团 特征频率(特征峰);
例: 2800 3000 cm-1 —CH3 特征峰; 1600 1850 cm-1 — C=O 特征峰;
基团所处化学环境不同,特征峰出现位置变化:
—CH2—CO—CH2— 1715 cm-1 酮
—CH2—CO—O—
注意:溴化钾必须干燥 溴化钾研磨很细 控制溴化钾与样品的比例
此法适用于可以研细的样品,但对于不稳定的化合物, 如发生分解、异构化、升华等变化的化合物不宜使用 压片法。注意样品的干燥,不能吸水。
红外实验所需的油压机以及模具
红外实验所需的样品架
•糊剂法:
对于吸水性很强、有可能与溴化钾发生 反应的样品采用制成糊剂的方法进行测量。 取2mg样品与 1滴石蜡油研磨后,涂在溴 化钾窗片上测量。
红外光谱_百度百科
致基团频率位移的内部因素,迄今已知的有分子中取代基的电性效应:如诱导效应、共轭效应、中 介效应、偶极场效应等;机械效应:如质量效应、张力引起的键角效应、振动之间的耦合效应等。 这些问题虽然已有不少研究报道,并有较为系统的论述,但是,若想按照某种效应的结果来定量地 预测有关基团频率位移的方向和大小,却往往难以做到,因为这些效应大都不是单一出现的。这 样,在进行不同分子间的比较时就很困难。
光谱分类
编辑
红外光谱可分为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两类。
物体的红外发射光谱主要决定于物体的温度和化学组成,由于测试比较困难,红外发射光谱 只是一种正在发展的新的实验技术,如激光诱导荧光。将一束不同波长的红外射线照射到物质的分 子上,某些特定波长的红外射线被吸收,形成这一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每种分子都有由其组成和 结构决定的独有的红外吸收光谱,它是一种分子光谱。
另外氢键效应和配位效应也会导致基团频率位移,如果发生在分子间,则属于外部因素,若发 生在分子内,则属于分子内部因素。
红外谱带的强度是一个振动跃迁概率的量度,而跃迁概率与分子振动时偶极矩的变化大小有 关,偶极矩变化愈大,谱带强度愈大。偶极矩的变化与基团本身固有的偶极矩有关,故基团极性越 强,振动时偶极矩变化越大,吸收谱带越强;分子的对称性越高,振动时偶极矩变化越小,吸收谱 带越弱。
傅里叶变换光谱仪的主要优点是: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①多通道测量使信噪比提高;
②没有入射和出射狭缝限制,因而光通量高,提高值的精确度可达0.01厘米;
④增加动镜移动距离就可使分辨本领提高;
当外界电磁波照射分子时,如照射的电磁波的能量与分子的 红外光谱 两能级差相等,该频率的电磁波就被该分子吸收,从而引起分子 对应能级的跃迁,宏观表现为透射光强度变小。电磁波能量与分子两能级差相等为物质产生红外吸 收光谱必须满足条件之一,这决定了吸收峰出现的位置。
红外光谱
• (2). 空间障碍(空间位阻)
3.空间效应
• (3)环张力:环外双键和环上羰基随着 环的张力增加,其频率也相应增加。
4.氢键
• 分子内氢键:使谱带大幅度向低频方向移动。
4.氢键 乙醇在不同浓度下分子间氢键的影响
4.氢键
分子间氢键: 使OH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发生位移
5. 互变异构
6.振动偶合效应
研究。但由于该光区能量弱,除非其它波长区间内没有合适的
分析谱带,一般不在此范围内进行分析。
3.1 概述
二、红外光谱法的特点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常用于研究不饱和有机物,特别是具有
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而红外光谱法主要研究在振动中伴随有 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没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在拉曼光谱中出
现)。因此,除了单原子和同核分子如Ne、He、O2、H2等之外, 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在红外光谱区均有吸收。
第三章 红外光谱
郭海明 河南师范大学
3.1 概述
发展史
1800年英国的天文学家willam在测定太阳光内外的温度 效应时,发现了红外光的存在。
1903年(103年以后)找到了红外光的检测方法,红外光
与物质之间的内在关系得以发展。 1930年红外光开始应用于化合物结构的研究,至今广泛 地用于化合物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化学动力学研究, 已经成为化学工作者不可缺少的分析工具。
2.振动方程式(Hooke定律)
化学
键长
键能
力常数
波数范围
键
C―C
(nm)
0.154
(KJ mol-1)
347.3
k(N.cm-1)
4.5
(cm-1)
700~1200
红外光谱
KK
1 1
m m m m
ν (cm )
-1
-1
C 2150
C
C 1650
C
C 1200
C
b、轨道中S成分越多,键的强度越大,吸收频率越高
ν (cm )
C__H sp 3300
C__H sp2 3100
C__H sp3 2900
1 K 1 c、原子的质量越大,振动吸收频率越低。 m1 m2 2 m1 m2 2 __ __ __ -1 C H C C C O (cm ) 3000 1200 1100
C-H N-H O-H S-H
C=C C=O
C=N
六.各类有机物的红外吸收:
1.烷烃的红外吸收:
正辛烷
甲基: Vas=2960, Vs=2860,δas=1450, 亚甲基: Vas=2930, Vs=2850, δas=1450 4个以上亚甲基: δs =720(cm-1)
δs =1380
2.烯烃的红外吸收
6 9 0 c m-1 6 9 0 c m-1 C=C H C=C H
2
2-甲基-1-丙烯
(E)-2-己烯
(Z)-3-己烯
3.炔烃的红外吸收:
1-己炔
C H 伸缩振动 3300
C C 伸缩振动 2100
C H 弯曲振动 630
2-己炔
HC
CCH2CH2CH2CH2CH2CH3
CH3C
CCH2CH2CH2CH2CH3
H H2 N , O 2 к Ó ìÍ âÎ üÕ Ê
CH3-CH2-C C-H Ð ÓÍ 箭头表示振动方向 O C O Þ Î ì º â ü Î CH -CH -C 3 2 âÎ Í üÊ Õ
红外光谱法
一 红外光谱法的特点
红外光谱属于吸收光谱,是由于化合物分子中的基团吸收特定波 长的电磁波引起分子内部的某种振动,用仪器记录对应的入射光和出 射光强度的变化而得到的光谱图,与其他光谱法或其他仪器分析法相 比,红外光谱法有以下特点: (1)红外光谱是依据样品在红外光区(一般指波长为2.5~25μm的 中红外区)吸收谱带的位置、强度、形状、个数,并参照谱带与溶剂、 聚集态、浓度等的关系来推测分子的空间构型,求化学键的力常数、 键长和键角,推测分子中某种官能团的存在与否以及官能团的邻近基 团,确定化合物结构。 (2)红外光谱不破坏样品,气体、液体、可研细的固体或薄膜状 的固体都可以做红外光谱,测定方便,制样简单。 (3)红外光谱特征性高。由于红外光谱信息多,可以对不同结构 的化合物给出特征性谱图。 (4)分析时间短。一般红外光谱做一个样可在十几分钟内完成。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在1s以内就可以完成多次扫描。 (5)所需样品用量少,一次用量为1~5mg,有时甚至可以只用几 十微克。
二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红外光谱是分子中基团原子振动跃迁时吸收红外光所产生的。根据红 外吸收光谱中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来推测未知物结构,进行定性分析 和结构分析;根据吸收峰的强弱与物质含量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胡克定律:表示振动频率、原子质量和键力常数之间的关系。
ν ≈1307(K/μ )1/2
苯分子的特征红外光谱波数吸收 1478 cm-1 强度可 以看 出,苯分 子在 吸 附 剂 上 吸 附 量 顺 序 依 次 为 N aY > S—C eY >L —C eY >H Y
五红外光谱的应用
近红外光谱作为一种研究油品组成与性质关系的有效手段,可在 文献上查到的有运用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柴油物理性质、测柴油十 六烷值、测定柴油闪点、测定柴油凝点等。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 汽油分析中运用较多,测定汽油各种质量指标,如汽油辛烷值、芳烃 含量、含氧化合物含量。近红外光谱也用于测量原油中的气/油比率。 石油产品中含有许多未知化学成分,其化学结构与分析对象有较 大相似性,会对目标对象的近红外光谱造成干扰,限制了近红外光谱 预测模型的精度。如何从近红外光谱丰富的信息源中提取目标组分的 特征信息,对复杂的油品体系尤其重要。因此在光谱预处理方面,针 对性地研究适合油品体系的光谱特征信息提取方法也是一个值得进一 步探索的问题。
红外光谱学的基础知识
红外光谱学的基础知识红外光谱学是指利用红外线对物体进行光谱学分析的一种技术。
它是化学、生物、环境、医药等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手段,在物质结构、组成和环境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红外光谱学的基础知识是研究这一技术的先决条件,下面就介绍一下红外光谱学的基础知识。
一、红外光谱学的定义红外光谱学是一种物质分析技术,其基础原理是物质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和散射。
在这一技术中,通过对被测样品引入一定的红外辐射,然后对通过样品的辐射光进行监测和分析,从而得到被测样品的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材料及其构造分析、品质控制、安全检测等多个领域。
二、红外光谱的产生原理对于物质的分子而言,它们是由原子和化学键组成的。
原子和化学键由电子环组成,当红外辐射照射到这些分子结构中时,它们就能够与其中的电场产生相互作用,从而使分子振动。
对于不同的原子或化学键,其振动的频率和振动模式是不同的。
同时,由于物质的分子构造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它在被照射后也会产生吸收的信号。
这样,就能利用这些吸收信号来识别不同的物质。
三、红外光谱学的分析方法根据分析方法的不同,红外光谱学可以分为四种基本方法。
分别是:透射法、拉曼散射法、反射法和化学发光法。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四种方法的原理。
1、透射法透射法是通过将红外辐射通过样品透明部分测量其强度削减的方法。
这样,就可获得被测样品的吸收光谱。
需要注意的是,透射法所使用的样品需要具有较好的透过性质。
对于不同的样品,其需使用的样品尺寸也是不同的。
2、拉曼散射法拉曼散射法是通过同样的红外辐射照射到物质中,同时监测散射光而得到的一种分析方法。
这种分析方法比较适用于样品表面和非平衡相中的物质。
在拉曼散射法中,所使用的激光波长比较短,可以根据散射的波长从而对样品进行分析。
3、反射法反射法所使用的激光波长比较长,能够适用于大多数样品。
在反射法中,激光首先照射到样品表面,然后通过样品表面的反射光测量其吸收。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的样品,需要选用不同种类的反射器,以获得比较准确的分析结果。
红外光谱检测原理
红外光谱检测原理红外光谱检测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它利用样品吸收、散射或透射红外光的特性来获取样品的结构和成分信息。
红外光谱检测原理是基于分子振动的,当分子受到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内部的键振动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特定的红外吸收峰,这些吸收峰可以用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结构。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红外光谱检测的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红外光谱的来源。
红外光谱是指波长范围在0.78μm至1000μm之间的电磁辐射,对应的频率范围为3000GHz至3×10^12GHz。
在这个波长范围内,分子的振动和转动会引起特定的红外吸收,因此红外光谱可以用来研究分子的振动和转动状态。
其次,我们来介绍红外光谱的检测原理。
当样品受到红外光照射时,样品中的分子会吸收红外光的能量,从而发生振动和转动。
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和功能团会产生特定的红外吸收峰,因此可以通过观察红外光谱图谱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结构。
例如,C-H键、O-H键、N-H键等都会在特定的波数范围内产生吸收峰,因此可以通过观察这些吸收峰来确定样品中的化学键和功能团。
另外,红外光谱检测还可以用来确定样品的结构。
由于不同的化学键和功能团会产生特定的红外吸收峰,因此可以通过比对样品的红外光谱图谱和标准物质的光谱图谱来确定样品的结构。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和高分子材料的结构表征。
总的来说,红外光谱检测原理是基于分子振动的,通过观察样品在红外光照射下的吸收情况来获取样品的成分和结构信息。
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已经成为化学分析和材料表征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它在药物分析、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红外光谱检测原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一步了解这一重要的分析技术,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谱法又简称为红外光谱法。
10
1. 概述-红外光区的划分
远红外光区
(25 ~ 1000µ )。 m
主要由气体分子中的纯转动跃迁、振动-转动跃迁、液体
和固体中重原子的伸缩振动、某些变角振动、骨架振动以 及晶体中的晶格振动所引起的。
低频骨架振动能很灵敏地反映出结构变化,对异构体的
研究特别方便。还能用于金属有机化合物(包括络合物)、 氢键、吸附现象的研究。
20
2. 基本原理-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在倍频峰中,二倍频峰还比较强。三倍频峰以上,因跃 迁几率很小,一般都很弱,常常不能测到。 由于分子非谐振性质,各倍频峰并非正好是基频峰的整 数倍,而是略小一些。 除此之外,还有合频峰(m1+m2,2m1+m2,),差频 峰( m1-m2,2m1-m2, )等,这些峰多数很弱,一般 不容易辨认。倍频峰、合频峰和差频峰统称为泛频峰。
16
2. 基本原理-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若把双原子分子(A-B)的两个原子看作两个小球,把 连结它们的化学键看成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弹簧,则两 个原子间的伸缩振动,可近似地看成沿键轴方向的间谐 振动。
沿轴振动,只改变键长,不改变键角
17
2. 基本原理-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由量子力学可以证明,该分子的振动总能量(Em)为:
a) b) c)
d)
有些吸收带落在仪器检测范围之外。
32
2. 基本原理-吸收谱带的强度
强度取决于分子振动时偶极矩的变化,而偶极矩与分子 结构的对称性有关。振动的对称性越高,振动中分子偶 极矩变化越小,谱带强度也就越弱。 极性较强的基团(如C=0,C-X等),吸收强度较大;极性 较弱的基团(如C=C、C-C、N=N等),吸收较弱。 吸收强度一般定性地用很强(vs)、强(s)、中(m)、 弱(w)和很弱(vw)等表示。 按摩尔吸光系数的大小划分吸收峰的强弱等级,具体 如下: >100,非常强峰(vs);20< <100,强峰(s); 10< <20,中强峰(m);1< <10,弱峰(w)。
红外光谱法是鉴定化合物和测定分子结构的最有用方法 之一。
15
2. 基本原理-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第一条件:辐射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发生振动跃迁所需 的跃迁能量相等。 红外吸收光谱是分子振动能级跃迁产生的。因为分子 振动能级差为0.05~1.0eV,比转动能级差(0.0001 0.05eV)大,因此分子发生振动能级跃迁时,不可避 免地伴随转动能级的跃迁,因而无法测得纯振动光谱。 为了讨论方便,以双原子分子振动光谱为例,说明红 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波数/ cm-1 =104 / (µ m)
中红外区的波数范围是4000 ~ 400 cm-1 。
12
1. 概述-红外光谱图
13
1. 概述-红外光谱的特点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常用于研究不饱和有机物,特别 是具有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而红外光谱法主要研 究在振动中伴随有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没有偶极矩 变化的振动在拉曼光谱中出现)。
24
2. 基本原理-双原子分子的振动
影响基本振动频率的直接原因是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 键的力常数。 在红外光谱中, 三键的吸收峰出现在2222 cm-1,双键 约在1667 cm-1,单键在1429 cm-1。 C-C、C-O、C-N键的力常数相近,但相对折合质量不 同,基频振动峰分别出现在1430 cm-1 、1330 cm-1 、 1280 cm-1附近。
1918 年Sleator 和Randall 研制出高分辨仪器;
1950 年由美国PE 公司开始商业化生产名为 Perkin-Elmer 21 的双光束红外光谱议。 美国Digilab 公司在1969 年开始生产FTS-14 型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最早商业化和由完全 由计算机控制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近红外光区:低能电子跃迁、含氢原子团(如O—H、 N—H、C—H)伸缩振动的倍频吸收。
用来研究稀土和其它过渡金属离子的化合物,并适用 于水、醇、某些高分子化合物以及含氢原子团化合物 的定量分析。
9
1. 概述-红外光区的划分
中红外光区(2.5 ~ 25µ )。 m 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离子的基频吸收带出现在该 光区。 基频振动是红外光谱中吸收最强的振动,最适于进行红 外光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中红外光谱仪最为成熟、简单,目前已积累了该区大量 的数据资料,因此它是应用极为广泛的光谱区。中红外
5
1. 概述-红外光谱的发展
Perkin-Elmer 21 的双光束红外光 谱议
6
1. 概述-红外光谱的发展
FTS-14 型傅立 叶变换红外光 谱仪
7
1. 概述-红外光谱的定义
分子的振动能量比转动能量大,当发生振动能级跃迁时, 不可避免地伴随有转动能级的跃迁,所以无法测量纯粹 的振动光谱,而只能得到 分子的振动-转动光谱,这种 光谱称为红外吸收光谱。 照射样品分子
25
2. 基本原理-双原子分子的振动
上述用经典方法来处理分子的振动是宏观处理方法, 或是近似处理的方法。 一个真实分子的振动能量变化是量子化。 分子中基团与基团之间,基团中的化学键之间都会相 互有影响。 除了化学键两端的原子质量、化学键的力常数影响基 本振动频率外,还与内部因素(借光因素)和外部因 素(化学环境)有关。
c)
34
3. 试样的处理和制备
气态样品可在玻璃气槽内进行测定,它的两端粘有红外 透光的NaCl或KBr窗片。先将气槽抽真空,再将试样注 入。 沸点较低、挥发性较大的液体试样,可注入封闭液体池 中,液层厚度一般为0.01~1mm。
33
3. 试样的处理和制备
a)
红外光谱的试样可以是液体、固体或气体。 试样应该是单一组份的纯物质,纯度应>98%。
b)
试样中不应含有游离水。水本身有红外吸收,会严重
干扰样品谱,而且会侵蚀吸收池的盐窗。 试样的浓度和测试厚度应选择适当,以使光谱图中的 大多数吸收峰的透射比处于10%~80%范围内。
分子振动能级的能量差: △E振=△mh 光子能量: EL=hL
产生红外吸收光谱的第一条件为:
EL =△E振 即L=△m
19
2. 基本原理-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由基态振动能级(m=0)跃迁 至第一振动激发态(m=1)时,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 基频峰。 △m=1时,L=,基频峰的位置(L)等于分子的振 动频率。 在红外吸收光谱上除基频峰外,还有振动能级由基态 ( m=0 ) 跃 迁 至 第 二 激 发 态 ( m=2 ) 、 第 三 激 发 态 (m=3),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倍频峰。
26
2. 基本原理-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多原子分子由于原子数目增多,其振动光谱比双原子 分子要复杂。但是可以把它们的振动分解成许多简单 的基本振动,即简正振动。 简正振动的振动状态是分子质心保持不变,整体不转 动,每个原子都在其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振动,其振 动频率和相位都相同,即每个原子都在同一瞬间通过 其平衡位置,而且同时达到其最大位移值。
除了单原子和同核分子如Ne、He、O2、H2等之外, 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在红外光谱区均有吸收。
除光学异构体、某些高分子量的高聚物以及在分子量 上只有微小差异的化合物外,凡是具有不同结构的两 个化合物,一定不会有相同的红外光谱。
14
1. 概述-红外光谱的特点
通常红外吸收带的波长位置与吸收谱带的强度,反映了 分子结构上的特点,可以用来鉴定未知物的结构组成或 确定其化学基团。 吸收谱带的吸收强度与分子组成或化学基团的含量有关, 可用以进行定量分析和纯度鉴定。 红外光谱分析特征性强,气体、液体、固体样品都可测 定,并具有用量少,分析速度快,不破坏样品的特点。
21
2. 基本原理-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氯化氢(HCl) 的吸收峰: 2885.9 cm-1 5668.0 cm-1 8346.9 cm-1 10923.1 cm-1 13396.5 cm-1 最强 较弱 很弱 极弱 极弱
基频峰 (m0→1) 二倍频峰(m0→2 ) 三倍频峰(m0→3 ) 四倍频峰(m0→4 ) 五倍频峰(m0→5 )
29
2. 基本原理-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H2O为非线性分子,有3个基本振动。
30
2. 基本原理-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CO2 是线性分子,有4个基本振动。
31
2. 基本原理-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每种简正振动都有其特定的振动频率,似乎都应有相 应的红外吸收带。实际上绝大多数化合物在红外光谱 图上出现的峰数远小于理论上计算的振动数。 没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不产生红外吸收; 相同频率的振动吸收重叠,即简并; 仪器不能区别那些频率十分接近的振动,或吸收带很 弱,仪器检测不出;
分子中任何一个复杂振动都可以看成这些简正振动的 线性组合。
27
2. 基本原理-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简正振动一般分成两类:伸缩振动和变形振动。
C
对称伸缩振动( ν s) 2853 cm-1
C
不对称伸缩振动 (ν as) 2926 cm-1
+ + +
-
C
剪式振动(δ s)
C
面内摇摆振动 (ρ )
C
面外摇摆振动 (ω )
22
2. 基本原理-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第二条件:只有发生偶极矩变化(△≠0)的振动才 能引起可观测的红外吸收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