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关系是人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的经济关系,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形成生产过程的具体方式。任何一种劳动关系都存在着两个基本的构成因素:存在于劳动者人身之中的劳动力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则形成了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两个独立的主体,并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现实的劳动关系。

从资源配置方式的角度出发,可以区分出两种类型的劳动关系:计划经济的劳动关系和市场经济的劳动关系。

1.计划经济的劳动关系。此种劳动关系具有如下特征:

(1)以计划方式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劳动者对自身的劳动力不再拥有直接的所有权和支配权,而是把这种权利让渡、委托给国家、政府,后者拥有对劳动力的直接所有权和支配权。当然,从终极的意义上说,公有制下的劳动者,既是生产资料的主人,也是自身劳动力的主人,但无论如何,直接的所有权和支配权已经转移到了国家手中。而国家对劳动者也负有无限责任,保证所有的劳动者都能就业并获取相应的劳动报酬。

(2)既然劳动者不再对自身劳动力拥有直接所有权和支配权,劳动者也就失去择业的自由,而只能服从国家自上而下的行政性的安排。建立劳动关系的双方是作为统一整体的国家和作为个人的劳动者。新的劳动关系、新一代劳动者与国家之间的劳动关系,完全是通过行政方式自上而下地建立的。每个人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砖瓦”、“齿轮”和“螺丝钉”。国家把他铺到哪里、安到哪里、拧到哪里,他就得去哪里,并且终身停留在那里。在这种劳动关系中,可想而知,劳动者才能的发展、职业的变换、地位的升迁,都是受到严格限制的。

(3)劳动力不可能作为商品而自由地流动,不可能按照价格信号作既有利于社会又有利于自己的交换,企业不得不接受它不需要的劳动力,同时又得不到它所需要的劳动力,反过来说,劳动者不得不呆在他不想呆的企业和职业岗位,而不能够转移到他能够充分发挥才能的企业和职业岗位。这当然使劳动力这种资源得不到有效的、优化的配置,从而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2.市场经济的劳动关系。此种劳动关系具有如下特征:

(1)以市场方式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劳动者对自身的劳动力拥有了直接的所有权和支配权,从而也从对国家的某种人身依附中解放出来。劳动者不再与国家直接建立劳动关系,而是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单位即企业建立劳动关系。这应当被看作是一个实质性的历史进步。

(2)劳动者因而具有择业的自由、迁徙的自由、与劳动力买方讨价还价的自由、在不同的企业和职业中流动的自由、寻求劳动收入最大化的自由等等;与此同时,劳动者也必须承受失业的风险,没有任何机构承诺和保障劳动者能够永远就业,劳动者再也不能等待别人来包办自己的事情了,他必须主动地、积极地去寻找自己劳动力的买方。企业和劳动者成为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双方,成为劳动关系的两个主

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

胡斌

探索与研究

54

CHINESE WORKERS'MOVEMENT

体,各自从自己的利益和要求出发,通过协商、谈判等等活动,订立合同或契约,建立权利义务关系,从而形成现实的劳动关系。

(3)劳动力真正成为商品,完全按照市场机制进行交换和流通。通过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劳动者之间的竞争以及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讨价还价,企业得到它真正需要的劳动力,劳动者选择到他比较满意的企业,从而实现了劳动力资源的有效、优化配置(不一定是最优配置)。

目前,我国劳动关系已初步形成企业化、市场化、契约化、法制化的格局。为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我国劳动关系已由国家与劳动者建立转向由企业与劳动者建立、由政府通过行政手段配置劳动力资源转向由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由身份制转向由企业与劳动者双方订立契约并由劳动法律法规加以保障。企业获得了用人自主权,劳动者获得了劳动力所有权、支配权和自主择业权,国家则退出劳动关系而成为劳动关系、劳动力市场的宏观协调者、管理者、监督者和仲裁者,这种格局显然有利于调动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积极性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

由于劳动力的使用者或买方同时也是生产资料所有者,在生产经营过程处于主导地位,再加上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因此,劳动者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

这种弱势地位是由以下基本原因决定的:第一,我国劳动力资源严重过剩,使劳动力市场成为一个典型的“买方市场”,计划经济下的隐性失业日趋显性化,使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失业压力,而失业压力首先威胁的是劳动者,劳动者为了获得工作,不得不降低自己的要求而与企业缔结劳动关系;第二,我国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劳动者在与劳动力使用者订立契约时缺乏讨价还价的筹码和优势;第三,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劳动者作为一个阶级或阶层的自我意识没有明确形成,组织程度很低,这一点在非公有制企业中表现得极为明显。于是,相当多的劳动者处于分散的、孤立的、自发的状态之中,经常接受企业或雇主方面苛刻的、不合理的以至非法的要求和条件。

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取决于先前历史发展形成的惯性,另一方面取决于社会主体主动的历史选择和各社会主体之间的力量对比。

从先前历史发展形成的惯性来看,我国劳动关系和劳权的发展趋势将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劳动关系将进一步企业化、市场化、契约化和法制化,直至建立比较完整有序的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劳动关系和劳动力市场,这是一个必然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不仅难以提高,而且将进一步弱化,侵犯劳动者基本权利的现象还会有所蔓延,这是因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短期内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资本对劳动的优势地位也不会马上从根本上改变。

从社会主体的历史选择和力量对比来看,如果说劳动关系进一步企业化、市场化、契约化和法制化是一个全社会都会认同并努力推进的发展趋势的话,那么劳动者地位和劳权进一步弱化的趋势就不能说是必然的和不可避免的,而是可以制止和改变的,并且,随着劳动关系企业化、市场化、契约化和法制化的推进,提高劳动者的地位、保障和加强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之所以说是必要的,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要求有一个比较合理、和谐和稳定的劳动关系,如果劳动关系长期处于紧张、对立的状态之中,劳资纠纷不断涌现,将相应地阻碍和破坏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加大市场经济的制度成本、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这对于劳动力的使用方或资方也是极为不利的。这一点已被所有市场经济国家的历史所证明。之所以说是可能的,是因为:(1)我国的执政党和政府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可以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加大对于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2)我国工人阶级和劳动者的自我意识和维权意识水平正在不断提高,组织水平也将不断提高,工会维护集体劳权的水平也将不断提高;(3)随着教育和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劳动者素质将有大幅度提高,从而加强其在劳动关系和劳动力市场中的主体条件,以此来改善其弱势地位。

(作者单位:中铁电气化局集团)

探索与研究

55

中国工运2009年第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