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题 (2)
2019年全国中考试题古诗词阅读理解试题汇编及答案

2019年全国中考真题古诗词阅读试题汇编及答案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共42页,98题,有答案;为便于阅读、打印和作为学生训练的试题使用,对题号进行了重新编写,试题的内容未作改动。
(2019年中考·北京卷11-12)中最后的数字“11-12”是指在原试卷中的题号。
1.(2019年中考·北京卷10-11)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完成(1)-(2)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1)这是一首送别诗。
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①”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
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②之情,也表现了诗人③的人生态度。
(3分)(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2分)答:【答案】(1)宦游人,不舍、依依惜别,乐观豁达【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作者情感和人生态度,难度易。
①从诗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判断诗人共同的境遇“宦游人”;②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为不舍、依依惜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抒发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含义、手法和情感,难度中。
题目要求“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分别对两首诗的含义、手法、情感进行分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近在眼前,表达作者乐观豁达的心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夜郎以西!诗中意象“明月”,作者寄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2019年甘肃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十二【古诗词鉴赏类】专题精练及解析

参考答案对农民生活的关切之情。(意近即可)
第二类 边塞军旅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1~3 题。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本诗从题材上属于
,这一题材的唐代代表诗人还有
。
答案边塞诗 高适(岑参)
2.“貂锦”在句中指战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
参考答案借代;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3.末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河边骨”是实写,“梦里人”是虚写,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 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导学号 94264074〛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1~2 题。
从军行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3.这首词上阕写景寄情,下阕怀古抚今,请说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词人鉴古颂今,抒发坚定乐观、奋发进取、改天换地的自豪欣慰之情。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1~3 题。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朱雀桥、乌衣巷是东晋贵族聚居游乐的地方,王谢即王导、谢安。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马作的卢飞快,弓
1.虚实结合是这首词最突出的写法。词中除了“醉里挑灯看剑”外,请你找出另外一句实写的句子。
参考答案可怜白发生!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愤慨 (一腔悲愤)之情。〚导学号 94264072〛
2019年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2期)(原卷版)

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9年中考广西北部湾卷】推、敲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作“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节选自《诗话总龟》)(注)①出自《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此,幽期不负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一日于.驴上得句云__________________(2)又欲.作“推”字__________________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历传诵的名句。
请从“炼字”的角度对比“敲”“推”二字,说说贾岛为什么最终选用“敲”字?二、【2019年中考江苏泰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
”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
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
②事:侍奉。
③迨(dài):及。
④辟:征召。
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_____②或以语话稍.多_____③尽言方.养亲_____④必持以遗.老母_____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B.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预测试题及答案汇编之七言绝句(二)

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之七言绝句(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江上(宋)葛天民连天芳草雨漫漫,赢得鸥边野水宽。
花欲尽时风扑起,柳绵无力护春寒。
1.“漫漫”二字,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雨期之长,雨区(范围)之大。
2.①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借景抒情),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②用了拟人手法,花落时,风去扑救它,表现了诗人对春色的挽留;柳绵去护春寒,而柳绵又无力,寄寓了诗人怅惘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情。
(从以上任意一个角度分析均可)古诗阅读。
桂源铺(宋)杨万里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注释)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一、二句诗。
4.朱光潜《诗论》说:“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炽热的情感和灿烂的意象之中。
”这首哲理诗的第三、四句中能够表现“理”的意象是什么?从中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答案】3.“不许”、“拦”“日夜喧”等词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不怕崇山峻岭的阻挠,日夜向前奔流的情景4.意象:堂堂溪水人生哲理:只要有决心肯努力,就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光明的前途。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野望(宋)翁卷一天秋色冷晴湾①,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①湾:水边5.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先.概括其特点,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6.请分析最后一句中“忽”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案】5.特点: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描述:满天秋色,森森寒意透露在晴日照耀着的水湾;远远近近,映入眼中的是无数层叠起伏的峰峦。
6.“忽”,突然的意思,说明水中青山是作者无意中所见,这就与前句“闲”字相对应,既突出了水之清、山之青,又表达了突然看见青山倒影时的惊喜之情。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

文言文阅读(一)人物轶事(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郑絪①刘瞻之先②,寒士也。
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
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
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
絪坐久,起行五六里。
曰:“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
顾见一绝,染翰尚湿。
絪大讶其佳绝。
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⑤予,辄有寓题。
”引咎又拜。
公咨嗟久之而去。
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⑥一切,无异尔辈。
吾亦不复指使。
”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
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絪:念yīn。
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
③荆部商山:地名。
④概:景象。
⑤起:启发。
⑥馔:念zhuàn,食物。
1.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
(1) 刘景(景) 十八九,絪为御史,(2) 郑絪(絪) 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时南北无行人 / 左右曰 / 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
从今以后让他和你们共同上学院读书,住宿吃饭的标准和你们一样。
4.《太平广记》按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以“郑絪”为题,应属于哪一类?( C )A.俊辩B.气义C.知人D.幼敏5.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
示例:一是善于学习,刘景作为书僮能一鸣惊人,不难推测他长期以来留心学习;二是敢于展露才华,并不因为自己是仆人而妄自菲薄,而是大胆题诗,才有被赏识的机会;三是珍惜学习机会,仅三年左右时间就学有所成,这与他努力进取的态度密不可分。
【译文】刘瞻的父亲刘景,是个贫寒的读书人.(他)十多岁的时候,就在郑絪身边管理笔墨砚台等书房用具.十八九岁的时候,郑絪做了御史,到荆部商山巡视,(中途)在马亭子里休息, 俯瞰山水.当时刚刚雨过天晴,山峦秀美岩石奇丽,泉水山石都十分佳妙.郑絪坐了很久,起来走了五六里地,说:“如此美景,却不能作诗,就是一定要(观赏到)天黑又有何妨呢?”于是又退回到亭子,想要在亭子上题一首诗.但是转头看到亭子上已经题了一首绝句,墨迹还是湿的.郑絪非常惊讶于这首诗作得绝妙.而当时南北方向没有行人,随行的人对郑絪说:“(刚才)只有刘景落在后面二三里地.”郑絪同刘景开玩笑说:“这首诗莫非是你题的吗?”刘景拜了拜说:“实在是(因为)看见侍御您欣赏风景有所吟咏启发了我,才作了这首拙诗题在上面.”说完自我检讨又行了一个礼.郑絪先生赞叹了很久才离开.等到回到了京城,郑絪对自己的后辈子侄郑涵、郑瀚等人说:“刘景将来是个奇才,文学上必然有超人的成就.从此以后可以让他与你们在学院一起生活,住宿吃饭等一切标准,和你们没有差别.我也不再把他当做仆人役使.”到三年多以后,(刘景)所作的文章,辞藻都十分优美,哲理都很深.先后两次参加科举考试(最终)成名,郑絪征召他做了辟法寺学省清级.(二)(2018成都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2019江苏省 中考专题测试语文试卷:古诗文阅读 附答案.

初三复习专题训练:古诗文阅读(1)(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2019年栖霞区一模卷)【古诗阅读】陪润州①裴如晦学士游金山回作〔宋〕杨蟠试上蓬莱②第几洲,长云漠漠鸟飞愁。
海山乱点当轩出,江水中分绕槛流。
天远楼台横北固③,夜深灯火见扬州。
回船却望金陵④月,独倚牙旗⑤坐浪头。
(选自《宋诗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4月版)[注释]①润州:宋朝时润州行政区域为现在的镇江市。
②蓬莱:传说中海上仙山,喻指金山。
③北固:指北固山。
④金陵:唐宋时,金陵也指润州。
⑤牙旗:旗杆顶上饰有象牙的旗。
多为主将主帅所建,亦用作仪仗。
1.本诗前两联写金山胜景,首联用“长云漠漠鸟飞愁”写出金山山势的,颔联用“”“”两个动词性短语写出金山被江水环绕的地形特点。
(2分)2.这首诗尾联对江中明月的描写非常别致,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这幅画面。
(3分)(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3-4题。
(2019年鼓楼一模卷)剑客行[南宋]陆游我友剑侠非常人,袖中青蛇生细鳞。
腾空顷刻已千里,手决风云惊鬼神。
荆轲专诸何足数,正昼①入燕诛逆虏。
一身独报万国雠,归告昌陵②泪如雨。
(选自《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集》,陈祖美主编,河南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注]①正昼:大白天。
②昌陵:永昌陵,宋太祖的陵墓。
3.下列对宝剑的描摹,手法与《剑客行》首联、颔联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一朝斩长鲸,海水赤三月。
(《剑池》)B. 流尘冉冉琴谁鼓,渍血斑斑剑不磨。
(《琴剑》)C. 床头忽觉蛟龙吼,天上方惊牛斗空。
(《甲午十一月十三夜梦》)D.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4.诗中提及荆轲、专诸有何意?(3分)(三)古诗阅读。
(4分)(2019年浙江金华、丽水卷)遣意【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细雨更移橙。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
酿黍:酿酒。
移橙:栽橙。
云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02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10年未考 10年未考 10年未考 10年未考 10年未考 10年未考 10年未考 2016省卷 10年未考 10年未考
26.无题
10年未考
27.渔家傲·秋思
2010昆明
28.江城子·密州出猎
2015省卷
2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016昆明
3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017昆明
31.过零丁洋
【考点二】 品味诗歌语言 2.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2分)
技【法答精案讲】“无时”一词写出诗人随时都想去山西村,表达了诗人与村民相处融洽,喜爱山西村的真 挚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赏析和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这句话的意思 是:但愿今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无时”是随时的意思。从中可以体 会诗人对山西村的热爱,与农民的亲密无间,以及想要隐居此地,惬意生活的愿望。
角度二 整体理解
技法精讲
【常见题型】 (1)本词是一首“壮词”,词人却在结尾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你对此如何理解?(昆明2016.8) (2)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诗人为何“停杯投箸不能食”?(云南2016.11)
【答题步骤】 第一步:确定诗歌题材,如咏史怀古诗、咏物诗、边塞征战诗等,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第二步:借助描写的景物和典型一项,抓住关键词句,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
在词语所在的特定语言环境中进行理解,绝不可望文生义,随意揣测。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中考考情速递
古代诗歌梳理篇目以2018年云南《考试说明》规定篇目和教材共有篇目为依据 【古代诗歌梳理】
一、20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008昆明
2019届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文言文及古诗词赏析 专题二 古诗词曲赏析(甘肃、兰州三年中考+1-20

古诗词曲赏析
聚焦甘肃中考
一、[2017省卷,21~22]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1~2题。(5分)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①,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沈:即“浮沉”。意谓消息隔绝。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3分)( B )
A.忆江南
B.如梦令
C.天净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杳”是远而不见踪影的意思。诗中是指对友人的思念(离梦)如长长
的关塞一般遥远、深长,写出了思念之深。(或“杳”是远而不见踪影
的意思。诗中是指离别后遥远得连“梦魂”也难以飞越,写出了思念之
苦。)
中考方法突破
甘肃近年对古诗词赏析的考查以2014年为分水岭,2014年及以前 多考查课内古诗词曲篇目,2015~2017年连续三年考查课外古诗词,涉 及的考点有:诗歌题材的判断、字词和句子的品味及赏析、诗歌画面的 描述、体味诗人情感、诗歌内容理解等。据此,我们梳理出以下考点及 解题方法,以备考生复习。
2.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
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
利。在本诗中,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
果 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
,也有可
能 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或:楚汉之争是项羽取得胜利)
。(4分)
三、[2015省卷,22~2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5分) 岁暮到家 蒋士铨
C.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他又承认了错误。 D.尾联中的“风尘”比喻在外漂泊的艰辛劳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仔细阅读每一句,对照选 项所给的信息。诗中没有儿子撒谎的信息。故选C。 2.“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一句中诗人因什么而“愧”?(2分) “愧”是因为诗人这些年漂泊在外,没有尽到为人子的孝心与责任,反 而让母亲牵挂担忧。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二 古诗文默写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一、(2019·咸宁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15分)陶侃少孤贫。
建兴三年,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①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
”太宁三年,五月,以陶侃为征西大将军,都督②荆、湘、雍、梁四州诸军事。
荆州刺史、荆州士女③相庆。
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
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④也!”侃在军四十一年,明毅善.断,识察纤密,人不能欺;自南陵迄⑤于白帝,数千里中,路不拾遗。
【注释】①甓(pì):砖。
②都督:统领。
③士女:泛指百姓。
④弃:放弃。
⑤迄:到,至。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3分)A.故自劳.耳(使……劳累)B.常语.人曰(告诉)C.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放弃,舍弃)D.明毅善.断(善于)2.下列选项中的“于”和例句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3分)例:朝运百甓于.斋外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不求闻达于.诸侯C.皆以美于.徐公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陶侃对自己要求严格,不贪图安逸清闲,常常早上把砖从书房运出去,晚上又运回来。
B.从“荆州刺史、荆州士女相庆”,可以看出陶侃为官深得人心。
C.陶侃在生活上不拘小节,但他治军严谨,反对不正之风。
D.陶侃办事严肃认真,为人精明果敢,观察事物细致周密,别人欺骗不了他。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
__陶侃秉性聪明机敏,对人恭敬,做事勤恳,整天并拢双膝、端正地坐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
福建省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五文言文阅读习题2

专题复习五文言文阅读习题2、(2017・福建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6分)【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 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山〒{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 .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
岩前有庵。
从岩后悬梯两 层,更登一岩。
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释】 ①三姑:地名。
②幔亭峰:山峰名。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 /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写“水”,各写了 三峡“四(1)沿溯阻绝溯: _____________(2)属引凄异引: ____________ (3)不及返顾顾: _____________(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 ____________()(3 分)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2019年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论说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12分)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
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
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
岂非为善者福祚④延长,为恶者降年⑤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⑥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
此亦帝王深耻也。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删改)[注释] 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
②钳口:闭口不言。
③可:岂,哪。
④福祚:福禄,福分。
⑤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
⑥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损,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斯故/君臣合契B.卒/令不闻其过C.朕与卿等/可得不慎D.然/周则惟善是务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3分)(1)纳( )(2)诛( )(3)后(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2)此亦帝王深耻也。
4.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二、[2018·潍坊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12分)颜渊论御马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①矣。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
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
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二 课外古诗词群文鉴赏

专题二 课外古诗词群文鉴赏
返回目录
(1)从首联_____登__高_____、_____望__远_____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里的“九日”是指 ____重__阳______节。(2分) (2)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3分)
咏物诗
专题二 课外古诗词群文鉴赏
返回目录
山水风景 思乡怀人 即事感怀 赠友送别 咏物诗
3. 鸟(燕):①以飞鸟自喻,借飞鸟结伴飞返山林,表达出 诗人弃官归隐后的自在心境。如:“山气日夕佳,飞鸟相 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议题2: ②表达内心的孤寂之情。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常见意象 。”(柳宗元《江雪》) ③表现春光美好,传达惜春之情。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两个 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专题二 课外古诗词群文鉴赏
返回目录
山水风景 思乡怀人 即事感怀 赠友送别
4. 草:①抒发爱春惜春之情。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 议题2: 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常见意象 ②喻君子的高尚品德和自己的理想追求。如:“独怜幽草
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咏物诗
专题二 课外古诗词群文鉴赏
专题二 课外古诗词群文鉴赏
山水风景 思乡怀人 即事感怀 赠友送别
语言特点 以描写见长、质朴自然、பைடு நூலகம்新洗练。 语言风格 隽永优美,恬静淡雅。 代表诗人 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分类汇编:专题十 古诗词鉴赏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分类汇编:专题十古诗词鉴赏一、诗歌鉴赏1.古诗文阅读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①[宋]张先②龙头舴艋③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幕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①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古人常在此节日扫墓、春游。
②张先:字子野,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张先善于写“影”,据说因为他的诗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浮萍断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等写影妙句,而有“张三影”的美名。
③舴艋:形状如蚱蜢似的小船。
1.下列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开头两句写出了吴地青年的龙舟竞渡的场景,有游女成双成对笑玩秋干的画面。
“竞”字既写出了划桨人的矫健和船行的轻疾、又可以想见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
B.上阙后两句只是写景,这种浓墨重彩、翠曳红摇的笔墨,平添了许多旖旎春光,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息。
C.下阕前两句承上启下,前句说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后句说笙歌已歇,喧器天的池院,此刻显得分外清静,一“静” 字又为下面写夜景做铺垫。
D.这首词词风疏淡清丽,轻巧自然。
运用华丽浓重的词语和精巧的构思,让人回味无穷。
E. 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游春与赏月的词。
上阕通过一组春游嬉戏的镜头,生动地反映出古代寒食佳节的热闹场面。
下阙描绘出春天月夜的景色。
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词的末句“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进行赏析。
【答案】1.BD2.末句采用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月光下,杨花飘落,没有影子,显出月光的清明,表现了恬淡清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格外恬适和舒畅的心情【解析】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
ACE三项正确。
B项错误,上阕着重写人事,通过热闹的场景,描写春光的美好和游人的欢乐。
D项“运用华丽浓重的词语”错误,本词语言工巧。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赏析。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详细解析】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古诗词阅读长相思(唐)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根据上面两首《长相思》,说说“长相思”词的写作特点。
2.两首《长相思》都写到“山”“水”,但蕴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1.(1)一首36字(2)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句。
(3)一韵到底,有叠韵。
(4)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2.(1)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
“吴山点点愁”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
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
(2)纳兰《长相思》里提到“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
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首词表达纳兰“思归”的委婉心境。
【解析】1.分析词的写作特点,要求学生从字数。
上下阕的格式,押韵好和韵脚等方面分析。
本题两首“长相思”的字数相同,都是36个字。
两首上下阕的格式相同,四句18个字。
都押韵。
白居易词韵脚是“ou”,表达思念亲人的情感。
纳兰性德词韵脚是“ing”,表达思念家乡的情感。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白居易《长相思》他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绵绵的离情别绪,深沉的思念和由此而产生的怨恨情绪;外景中明明的月光,长长的流水,点点的远山,与思妇内心世界中悠悠的思怨,极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江西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训练07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

专题训练(七) 文言文阅读◇论说类◇一、[2018·宿迁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12分)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
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
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
岂非为善者福祚④延长,为恶者降年⑤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⑥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
此亦帝王深耻也。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删改)[注释] 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
②钳口:闭口不言。
③可:岂,哪。
④福祚:福禄,福分。
⑤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
⑥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损,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斯故/君臣合契B.卒/令不闻其过C.朕与卿等/可得不慎D.然/周则惟善是务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3分)(1)纳( )(2)诛( )(3)后(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2)此亦帝王深耻也。
4.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二、[2018·潍坊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12分)颜渊论御马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①矣。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
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一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2古诗词曲鉴赏(附答案)

专题训练(二) 古诗词曲鉴赏◇课标40首诗歌鉴赏训练◇第1首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2018·福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2018·福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第2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018·保定一模]阅读唐诗,回答问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惨的气氛。
B.甲诗中“过五溪”说明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C.乙诗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为后文抒怀做了很好的铺垫。
D.在乙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第3首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2017·连云港]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2.[2017·连云港]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3.[2017·南充]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题

古诗词专题【浙江衢州】1.参照示例,根据提示,赏析《三衢道中马上口占》。
(4分)答案:【四川南充】12.诗歌鉴赏。
(4分)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澳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问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上阙描写 (季节)的景色,表现该季节特征的景物有。
(2分)(2)下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2分)答案:12.(1)春天或春季(1分);兰芽、子规(任答一个得1分)(2)借溪水西流(1分)表现作者老当益壮,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1分)(意近即可)【四川成都】一、诗歌鉴赏(共4分)阅读下面的五代词,完成1-2题。
南乡子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幕。
1.烟、雨、落花、鹧鸪组合在一起,除了点明暮春时节之外,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作答。
(2分)2.下面哪一个选项的诗句最能表达词中“远客”的心境?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2分)A.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答案:1.从“思乡”二字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思乡小词。
词中写岸边烟雨朦胧,花瓣伴着雨滴飘落水中,鹧鸪几声啼叫,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借景抒情,为下文渲染了离愁别恨的崽乡之情做铺垫。
2.C。
《南乡子》表达的远客心境是,身在遥远异乡,内心孤独凄凉,思归心切,却只能在潮退的日暮春色里,遥寄乡愁。
而C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也是表达了作者深处边疆之“远”,保家卫国,但功业未建,只有在杯酒中表达内心的孤独凄凉,寄托思乡之愁。
【四川巴中】14.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专题【浙江衢州】1.参照示例,根据提示,赏析《三衢道中马上口占》。
(4分)答案:【四川南充】12.诗歌鉴赏。
(4分)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澳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问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上阙描写 (季节)的景色,表现该季节特征的景物有。
(2分)(2)下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2分)答案:12.(1)春天或春季(1分);兰芽、子规(任答一个得1分)(2)借溪水西流(1分)表现作者老当益壮,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1分)(意近即可)【四川成都】一、诗歌鉴赏(共4分)阅读下面的五代词,完成1-2题。
南乡子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幕。
1.烟、雨、落花、鹧鸪组合在一起,除了点明暮春时节之外,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作答。
(2分)2.下面哪一个选项的诗句最能表达词中“远客”的心境?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2分)A.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答案:1.从“思乡”二字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思乡小词。
词中写岸边烟雨朦胧,花瓣伴着雨滴飘落水中,鹧鸪几声啼叫,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借景抒情,为下文渲染了离愁别恨的崽乡之情做铺垫。
2.C。
《南乡子》表达的远客心境是,身在遥远异乡,内心孤独凄凉,思归心切,却只能在潮退的日暮春色里,遥寄乡愁。
而C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也是表达了作者深处边疆之“远”,保家卫国,但功业未建,只有在杯酒中表达内心的孤独凄凉,寄托思乡之愁。
【四川巴中】14.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2分)(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
(2分)答案:【浙江嘉兴】(四)古诗阅读(4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5题。
真定怀古元·陈孚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①西来闻雁声。
主父②故宫秋草合,尉陀③荒冢莫④烟平。
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注释】①滹(hū)水:滹沱河。
②主父:战国时赵武灵王。
他让国给其儿子惠文王,自号主父。
③尉陀:即赵佗,秦朝恒山郡真定人,著名将领,南越国第一代皇帝。
④莫:同“暮”。
15.本诗语言平淡质朴,但在平淡中蕴含深意。
结合全诗,体会尾联中“犹”字的意蕴。
(4分)答案:15.(4分)首联描绘了一幅生气盎然的图景。
颔联、颈联以自然的永恒持久来反衬人生的短暂有限。
意思是说主父、尉陀等人虽然历史上也是显赫一时的人物,但早已被人忘记了,现在连他们的故居荒冢已难寻觅,只有刻在开元寺石头上的名字在青苔中依稀可见。
而恒山、滹水等自然界事物仍生生不已。
从全诗来看,采用对比手法写景,一个“犹”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更暗寓了作者这样的观点:只有世世代代让人民安居乐业才是历史的永恒。
(能结合诗歌内容整体分析思考。
理解准确全面深刻。
表述流畅、清晰。
)【山东潍坊】(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13题。
(5分)浣溪沙①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
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12.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
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2分)13.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3分)答案:12.“逐”字有追逐的意思,突出了游人之多、兴致之高,表现了众人游春的热闹情景。
“出”字有飞出、荡出的意思,突出了打秋千人的情态,使画面富有盎然生机。
(2分,字义、效果各1分。
任选一字作答,若全答,按“逐”字判分)13.写出了作者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
(1分)蕴含着作者追求欢乐、排遣苦闷的情感。
(2分)【山东泰安】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8.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A.衡阳雁去B.四面边声C.长烟落日D.孤城紧闭19.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20.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白居易《观刈麦》)C.无为在绞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答案:18.A 19.C 20.D【浙江舟山】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5题真定怀古元·陈孚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①西来闻雁声。
主父②故宫秋草合,尉陀③荒冢莫烟平。
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注释】①滹(hū)水:滹沱河。
②主父:战国时赵武灵王。
他让国给其儿子惠文王,自号主父。
③尉陀:即赵佗,秦朝恒山郡真定人,著名将领,南越国第一代皇帝。
④莫:同“暮”。
15.本诗语言平淡质朴,但在平淡中蕴含深意。
结合全诗,体会尾联中“犹”字的意蕴。
(4分)答案: 15.略【浙江宁波】(五)如梦令(5分)[明]李梦阳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
说与小童知:“池上落红休扫。
”休扫,休扫,花外斜阳更好。
17.结合加点字词赏析画线句子。
(2分)18.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词作。
B.全词分为三层,一层一转,逐层转出,又层层相关。
C.“落红”“斜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
D.本词婉曲深细,表现了词人丰富细腻的感情。
答案: 17.“一夜”表明时间之短,“遍”表明春来之速、范围之广,写出了对春天突然来到的惊喜。
(2分,加点字词赏析1分,句子理解1分,意思相近即可)18.C(3分)【广东广州】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分)(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3分)答案: 12.(1)“顾”意思是:看。
“济”意思是:渡过。
(2)“像姜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
”诗人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江苏连云港】(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
(5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7.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2分)8.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案:7.(2分)诗中用一系列动词,捕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孤雁的执着。
8,(3分)衬托(反衬对比陪衬),蕴含了对野鸦(像野鸦那样的俗客庸夫)的不满与厌恶,对孤雁的同情与赞美,对知己亲朋不能见面的伤感。
(答出两点即可)【湖南长沙】(一)古诗文阅读(共20分)天末怀李白①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②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③,魑魅④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⑤。
【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
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
天末:天边。
②君子:指李白。
③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
④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⑤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10.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有”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
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
C.“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
作者视李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作者对李白的关切。
D.“论世”也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法。
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
所以才由李白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千。
E.诗歌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憎”一“喜”的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
11.诗人为什么说“应供冤魂泪”?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答案:【天津】5.下面对《归园田居(其三)》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A.一、二句通过“盛”与“稀”的对比,写出诗人虽心归田园,却不善农事的情形。
B.三、四句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田间劳动的厌倦之情。
C.末尾句中“愿”的内涵是,诗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
D.全诗语言朴素而诗意醇美,体现了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艺术特点。
答案: 5.B【浙江杭州】2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三宇,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分)(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3分)答案: 21.(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花落尽”(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