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章末复习课 新人教A版选修1-1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章末复

习课新人教A版选修1-1

[整合·网络构建]

[警示·易错提醒]

1.命题及其关系的关注点

(1)命题的四种形式的转换,方法是首先确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然后对条件与结论进行交换、否定,就可以得到各种形式的命题.

(2)命题真假的判断,依据是命题所包含的知识点,判断的正确与否反映了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可以根据互为逆否命题具有相同的真假性来判断.

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注意点

(1)在判定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时,要注意既要看由p能否推出q,又要看由q能否推出p,不能顾此失彼.

(2)证明题一般是要求就充要条件进行论证,证明时要分两个方面,防止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证明弄混.

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的两个关注点

(1)正确理解“或”的意义,日常用语中的“或”有两类用法:其一是“不可兼”的“或”;其二是“可兼”的“或”,我们这里仅研究“可兼”的“或”.

(2)有的命题中省略了“且”“或”,要正确区分.

4.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的注意点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的区别.对于命题“若p,则q”,其否命题形式为“若綈p,则綈q”,其否定为“若p,则綈q”,即否命题是将条件、结论同时否定,而命题的否定是只否定结论.有时一个命题的叙述方式是简略式,此时应先分清条件p,结论q,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再判断.

专题一 命题及其关系

对于命题正误的判断是高考的热点之一,理应引起大家的关注,命题正误的判断可涉及各章节的内容,覆盖面宽,也是学生的易失分点.命题正误的判断的原则是正确的命题要有依据或者给以论证;不一定正确的命题要举出反例,绝对不要主观推断,这也是最基本的数学逻辑思维方式.

[例1] (1)下面是关于公差d >0的等差数列{a n }的四个命题:

p 1: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

p 2:数列{na n }是递增数列;

p 3:数列⎩⎨⎧⎭

⎬⎫a n n 是递增数列; p 4:数列{a n +3nd }是递增数列.

其中的真命题为( )

A .p 1,p 2

B .p 3,p 4

C .p 2,p 3

D .p 1,p 4

(2)已知原命题“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对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真假判断正确的是( )

A .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都为真

B .逆命题为真,否命题、逆否命题为假

C .逆命题为假,否命题、逆否命题为真

D .逆命题、否命题为假,逆否命题为真

解析:(1)设a n =a 1+(n -1)d =dn +a 1-d ,因为d >0,所以{a n }是递增数列,所以p 1为真命题;若a n =3n -12,则满足已知,但na n =3n 2-12n ,此时{na n }不是递增数列,

所以p 2为假命题;若a n =n +1,则满足已知,但a n n =1+1n ,此时⎩⎨⎧⎭

⎬⎫a n n 是递减数列,所以p 3为假命题;因为a n +3nd =4dn +a 1-d ,所以{a n +3nd }是递增数列,所以p 4为真命题.

(2)因为原命题“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是真命题,所以它的逆否命题为真;其逆命题“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显然是假命题,所以原命题的否命题也是假命题.

答案:(1)D (2)D 归纳升华

1.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关键是看能否由命题的条件推出命题的结论,若能推出,则是真命题,否则为假命题.

2.还可根据命题的四种形式之间的真假关系进行判断,即当一个命题的真假不易判断时,可以先把它转换成与它等价的命题(逆否命题),再进行判断.

[变式训练] 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xy =1,则x ,y 互为倒数”的逆命题;

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相等”的否命题;

③“若b ≤-1,则关于x 的方程x 2-2bx +b 2+b =0有实数根”的逆否命题;

④若sin α+cos α>1,则α必定是锐角.

其中是真命题的有________(请把所有真命题的序号都填上).

解析:②可利用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假来判断,易知“相似三角形的周长相等”的逆命题为假,故其否命题为假.④中α应为第一象限角.

答案:①③

专题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定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定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内容,在高考试题中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定义,同时,丰富的数学基础知识是做好此类题目的前提.

[例2] (1)若向量a=(x,3)(x∈R),则“|a|=5”是“x=4”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已知条件p:x+y≠-2,条件q:x≠-1或y≠-1,则p是q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1)|a|=x2+32=5得x=4或x=-4.反之当x=4时,|a|=42+32=5,故“|a|=5”是“x=4”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由逆否命题:若綈q,则綈p,则x=-1=y⇒x+y=-2正确,但x+y=-2 x =y=-1,即綈q是綈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答案:(1)B (2)A

归纳升华

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方法

1.定义法: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直接判断.如本例中(1).

2.集合法:运用集合思想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集合范围的大小判断.

3.等价命题法:利用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是等价命题的结论,有时可以很快地判断.如本例中(2).

[变式训练] 已知p :x 2-8x -33>0,q :x 2-2x +1-a 2>0(a >0),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正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解不等式x 2-8x -33>0,得p :A ={x |x >11或x <-3};

解不等式x 2-2x +1-a 2>0,得q :B ={x |x >1+a 或x <1-a ,a >0}.

依题意p ⇒q 但q p ,说明A B .于是有⎩⎪⎨⎪⎧a >0,1+a ≤11,1-a >-3或⎩⎪⎨⎪⎧a >0,1+a <11,1-a ≥-3,

解得0<

a ≤4,

所以正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0<a ≤4.

专题三 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

用逻辑联结词“且”“或”“非”正确地表述数学内容是学习数学的基本要求.本内容在高考试题中,既可以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单独出现,又可以渗透到解答题中.掌握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