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人生答题卷(新)
美学与人生章节答案有答案
![美学与人生章节答案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2f5328e518964bce847c37.png)
美学与人生章节答案有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第一章1.美的诞生是从实用性向非实用性转化的。
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在十八世纪。
3.殷商时代的()文里就有“美”这个字。
AA.甲骨B.金C.小篆D.隶书4.()的《说文解字》认为“美”是“羊大,味甘也。
”DA.毛苌B.荀子C.董仲舒D.许慎5.意大利美学家()认为维科才是真正的“美学之父”。
A.鲍姆嘉通B.克罗齐 C.柏拉图D.维科6.认为“美”字的意思是羊给中国人的综合感觉为美的是CA.毕达哥拉斯B.莎夫C.笠原仲二D.苏格拉底7.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时间是1750年。
8.下面哪位学者提出了“美是难的”。
苏格拉底9.冯友兰将人生分为哪几重境界ABCDA功利境界B自然境界C道德境界D天地境界10.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哪一部着作中提出了“美是生活”A A《生活与美学》B《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C《怎么办》D《俄国文学果戈理时期概观》第二章测试1柏拉图提出了“美的东西”与“美本身”的分别。
2康德的美学代表作是《判断力批判》。
3休谟认为美的判断标准是人的主观趣味。
4提出美是“数的和谐”的人是DA高尔吉亚B苏格拉底C芝诺D毕达哥拉斯5马克思论述美的重要着作是BA《法哲学》B《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C《私有制的起源》D《共产党宣言》6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7亚里士多德认为美的三原则是高华、匀称、明确X8一首诗和一篇散文之间的关系属于AA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B个别事物与整体之间的关系C事物内部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D事物与人之间的情境关系9布洛在对实验美学批判的基础上,创立了心理距离说。
10柏拉图的哪一篇着作集中讨论了美的本质问题BA《克拉底鲁篇》B《大希庇阿斯篇》C《小希庇阿斯篇》D《曼诺篇》第三章测试1儒家强调尽善尽美,注重社会人格之美2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是法家X3具有禅宗意味的诗人是BA屈原B王维C辛弃疾D杜甫4主张美是社会性与客观性结合的是CA梁启超B蔡元培C李泽厚D王国维5提出充实之为美的是庄子X6提出七窍成而混沌死,追求自然美的是孟子X7老子提出了“忘年忘义。
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第五章章节测验
![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第五章章节测验](https://img.taocdn.com/s3/m/2f40da0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9.png)
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第五章章节测验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第五章章节测验1、以下哪种意象最能使人产生崇高感?(B)A小桥流水B悬崖峭壁C春花秋月D和风细雨2、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指的是(B)A审美的非功利性B审美的非自觉性C审美的具象性D审美的个性3、霍布斯的喜剧主张是(A)A突然荣耀说B预期失望说C生命的机械化D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4、中国古代的“风骨”范畴,类似于现在美学范畴中的(B)。
A优美B崇高C悲剧D喜剧5、李白诗歌中“燕山雪花大如席”中雪花的形象属于(C)。
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6、“虚静”是创作过程中重要的心理状态,但其并不排除或超越(D)。
A功利B逻辑C日常自我D自由7、在西方美学史上,(A)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
A康德B德谟克利特C休谟D博克8、在劳动实践中,人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B)。
A按照对象的客观规律进行建造B按照主体的内在尺度来生产C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D把主体情感投射到对象上面9、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在美学上的两种意义,即(B)。
A既批判丑,又肯定美B既制造丑,又创造美C既扬弃了丑,又消解了美D丑中有美,美中有丑10、古曲《春江花月夜》所属的审美范畴是(D)。
A崇高B悲剧C喜剧D优美11、春光明媚和冰天雪地给人以不同的美感,这说明了(A)。
A形式因素在美感中的中介作用B美感的主体差异C美感的感觉特征D美感的一般特点12、明确地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崇高与优美对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范畴的美学家是(B)。
A托马斯·班纳特 B博克 C毕达哥达斯 D爱迪生13、明确地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崇高与优美对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范畴的美学家是(D)。
A毕达哥达斯 B爱迪生 C托马斯·班纳特 D博克14、姚鼎“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所述的风格特征是(C)A喜剧 B悲剧 C优美 D崇高15、“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嘻嘻钓叟莲娃”所表现的风格是(C)A悲壮 B崇高 C优美 D滑稽16、提出悲剧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结合的是(B)A亚里士多德 B尼采 C叔本华 D狄奥尼索斯17、指出“喜剧是将那人生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是(D)A黑格尔 B康德 C柏格森 D鲁迅18、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悲剧理论基础的是古希腊的(D)A叔本华 B黑格尔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19、以下作品是喜剧的是(B)A《熙德》 B《钦差大臣》 C《罗密欧和朱丽叶》 D《红楼梦》20、(B)提出了“历史的必然和必然不能实现”是悲剧的真正根源的观点。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美学与人生》网上作业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美学与人生》网上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ba38887f0740be1e650e9ab2.png)
1、“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是( )提出的。
B1.A. 亚里士多德2.B. 克罗齐3.C. 柏拉图4.D. 康德2、《红楼梦》里“晴雯撕扇”的情节充分体现了美的( ) C1.A. 形象性2.B. 时代性3.C. 非功利性4.D. 民族性3、王国维的作品不包括( ) D1.A. 《宋元戏曲考》2.B. 《红楼梦评论》3.C. 《人间词话》4.D. 《诗品》4、“美是物在人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
”是以下哪个美学家提出的观点。
( ) C1.A. 朱光潜2.B. 蔡仪3.C. 吕荧4.D. 李泽厚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述的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景象?( ) B1.A. 荒诞2.B. 崇高3.C. 优美4.D. 悲剧6、“客观事物的美的形象关系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实质,而不取决于观赏者的看法”是以下那个美学家提出的观点。
( ) A1.A. 蔡仪2.B. 李泽厚3.C. 康德4.D. 高尔泰7、下列说法是庄子提出来的是() C1.A. 智者乐水2.B. 柔弱胜坚强3.C. 天地有大美不言4.D. 上善若水8、以下大力提倡美感的非功利的美学家是() B1.A. 杜威2.B. 康德3.C. 柏拉图4.D. 孔子9、以下主张艺术是存在真理的“揭示”说的是( ) B1.A. 席勒2.B. 海德格尔3.C. 朱光潜4.D. 荣格10、“不涉理路,不落言荃”是哪一种思维的特点?( B )1.A. 逻辑思维2.B. 形象思维3.C. 辩证思维4.D. 抽象思维11、相当于“崇高”范畴概念的是( D )1.A. 柔美2.B. 婉约3.C. 适宜4.D. 雄浑12、把美分为“绝对的美”和“相对的美”的是( D )1.A. 黑格尔2.B. 康德3.C. 柏拉图4.D. 哈奇生13、以下不属于“自下而上”研究美学的是( A )1.A. 柏拉图2.B. 费希纳3.C. 立普斯4.D. 丹纳14、“孤立说”的提出者是( B )1.A. 康德2.B. 闵斯特堡3.C. 谷鲁斯4.D. 布洛15、“新松恨不高百尺,恶竹应须斩万杆”属于( A )1.A. 对比想象2.B. 接近想象3.C. 创造性想象4.D. 相似想象16、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方其若翰,气倍词前,既乎篇成,半折心始”,这充分说明了文艺创作中( B )的现象。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1606【1145】美学与人生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1606【1145】美学与人生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c801c0360cba1aa811daca.png)
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些误区,就会使得我们有这样的错觉,即日常生活已经很美好、很理想了,无须审美的升华和批判,而且审美也丧失超越性,审美就是日常生活的享受,美感就是日常生活的满足感。现在社会上出现大量的一些所谓的行为艺术(如人体悬挂――用钩子、链子穿过身体,把自己悬挂在疼痛和骇人的半空),表演者本人自称享受疼痛的美感,而这种所谓的行为艺术已经超出了普通大众的接受能力,所以也就不是什么艺术,当然也就与美学沾不上边了。如果不对这些所谓的艺术进行批判的话,那么美学的发展将会走入一个死胡同。
审美还取决于人们对对象的认识方法,审美地看待对象,和认识地看待对象是不同的。与认知相比,审美始终不脱离对象的感性形态,而认知则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认知的眼光里,朝阳和夕阳不过是地球自转的不同阶段与太阳所处的不同空间关系;而在审美的眼光里,喷薄欲出的旭日令人振奋,而洒满晚水的感性风貌所激发的感官快适,是审美感受的基础,它与认知的感官印象是有天壤之别的。
三、小作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审美现象,谈谈你认为什么是美。
美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当时的人们就对自己的生活对象产生了审美感受。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这种审美活动逐渐被少数有教养的阶层所拥有,从而走上“精英化”、“贵族化”甚至是“神圣化”的道路,此时的审美与生活开始渐行渐远。人们认为,正因为审美与生活不同,它才是审美艺术,而且,似乎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越远,越是高高在上,就越是好的审美艺术。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才有闲情逸志和趣味去舞文弄墨,赏画观景;西方亦然,贵族订购艺术家的作品装点自己的豪宅和庭院。所谓的美学文化,在传统社会中被认为是一种资格、标志和地位的象征。拥有艺术趣味和审美品格的人并不是黎民百姓。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民主化和传播技术的演进,美学逐渐走出了少数人的樊笼,而进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其标志就是出现生活美学化的趋势,美化生活成为一个日益民主的文化的标志。对于美学的这种新的变化,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这种发展趋势,既要肯定其对我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所带的下面效果,又要清醒的认识它对我们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用正确的美学思想与观点来指导我们生活。
美学与人生考试
![美学与人生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c66d57c476eeaeaad1f330a2.png)
2、康德的主要美学著作是()。
A:《纯粹理性批判》B:《判断力批判C:《实践理性批判》》D:《反思批判正确答案:B3、第一次把优美与崇高并列,将其作为两个主要审美范畴进行论述的是()。
A:哈奇生B:夏夫兹博里C:休谟D:博克正确答案:D5、提出"劳动创造了美”的是()。
A:别林斯基B:车尔尼雪夫斯基C:马克思D:列宁正确答案:C11、提出"诗言志”的著作是《》。
A:《诗经》B:《尚书》C:《庄子》D:《论语》正确答案:B13、认为文艺是"模仿的模仿”的人是()。
A:苏格拉底B:德谟克利特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正确答案:C1、"美学之父”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鲍姆嘉通D:莱辛正确答案:C6、最早区分"美本身”与"美的东西”的人是()。
A:毕达哥拉斯B:德谟克利特C:苏格拉底D:柏拉图正确答案:D7、提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的人是()。
A:亚里士多德B:伊壁鸠鲁C:巴门尼德D:朗吉弩斯正确答案:A8、庄子的美学观是()。
A:君子**之美B:天地有大美而不言C:充实之谓美D:美在虚实正确答案:B9、认为崇高在于"无形式”的人是()A:康德B:黑格尔C:费希特D:叔本华正确答案:A10、汉代《说文解字》里"美”字的意思是()A:羊人为美B:羊综合感觉为美C:羊生殖崇拜为美D:羊大为美正确答案:D12、强调"尽善尽美”的是()。
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荀子正确答案:B14、苏珊・朗格提出的文艺本质说是()。
A:表现说B:神授说C:无意识说D:符号说正确答案:D15、提出艺术是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之一的人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正确答案:A4、黑格尔的美学观是()。
A:美是理念的感性现象B:美是和谐C:美是鲜明的颜色D:美是数的和谐正确答案:A2.B3.D 5.C 11.B13.C1.C 6.D 7.A 8.B 9.A10.D 12.B 14.D 15.A 4.A第二次作业17、下列作家属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是()。
美学与人生 【 1145 】
![美学与人生 【 1145 】](https://img.taocdn.com/s3/m/0ee06a360722192e4436f60c.png)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
一、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艺术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艺术形象,以人为中心对社会生活做出感性与理性、情感与认识、个别性与概括性相统一的反映,把创照性的生活与表现情感结合起来,并用语言、音调、色彩、线条等物质手段将形象物质和外观,成为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形象性与审美性是艺术作品最突出的特征。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并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是人类自由创照能力的体现,它在发展过程中早已成为独立的精神活动领域。艺术活动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
\
二、艺术是渗透在每一个细节的。艺术无处不在,每一行职业,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语言,每一种形态都可拥有艺术的成份。自然界更是最大手笔的艺术家。而任何事物,无论战争、科学、爱情、文艺、生产制造等等都可以发展到艺术的层面。艺术是一种可以同时被绝大多数人赞同与惊叹的自然或人类的产物。它的表达方式种类不同,但都是反映和描述事物及其价值关系的运动与变化过程,从而对人的情感、知识和意志进行交流、诱导、感化和训练。当任何平凡的事物演绎至艺术的层面,将几近于完美。人类艺术,是人们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艺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娱乐游戏的一种特殊方式,又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属于娱乐游戏文化的范畴。艺术文化的本质特点,就是用语言创造出虚拟的人类现实生活。艺术发生的基础是人类的语言,有效的艺术创造必须完全借助于语言。人类有什么样的语言形式,就会有什么样的艺术形式。不借助语言的所谓艺术创造,只能算是普通的游戏创造。在娱乐功能的层面上,艺术与普通的娱乐游戏具有同等重要的存在价值和发展价值。然而,艺术与普通的游戏在文化形态上毕竟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在文化的社会功能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被认真关注的必要。
美学与人生期末考试答案(最新)
![美学与人生期末考试答案(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114fe70b650e52ea55189821.png)
特征:①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②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③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④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
古罗马的朗吉弩斯,《论崇高》一文中认为文学作品应有崇高的风格,并提出崇高风格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1、庄严伟大的思想,2、慷慨激昂的感情,3、运用藻饰的能力,4、高雅的措辞,5、堂皇的结构。朗吉弩斯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并强调在文章中表现人的激情,那象闪电一样把他遇到的一切击得粉碎的激情而不是那种清醒的理智的说服,对激情与人的心灵的强调,使朗吉弩斯的观点对西方的文艺审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秀美与崇高之间,朗吉弩斯强调崇高之美。他说:“大自然把人放到宇宙这个大会场里,让人不仅来观赏这全部宇宙的壮观,而且还热烈地参加其中的竞赛。……因此,仿佛是按照一种自然规律,我们所欣赏的不是小溪小涧,尽管溪涧也很明媚而且有用,而是尼罗河、多瑙河、莱茵河,尤其是海洋。”朗吉弩斯强调人应当追求那些真正伟大、神圣的事物,他是从人的价值出发,说明人不能满足于当一种卑微的动物,而应让自己变得更伟大、更神圣。
于发现美的眼睛与生活中寻真美感受美给我们带来的愉悦尤其是在这个充斥着名牌奢侈品和总之日常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它已经成为这个社会当中最主流的最强有力的文化建构力量深各种?凤姐?伪娘??小月月?现象以及攀比风的时代我们怎样独善其身于乱世中发现生活之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
学号:姓名:向前看层次:专升本
类别:函授专业:教育学2016年5月
课程名称【编号】:《美学与人生》【1145】A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评卷人
得分
(横线以下为答题区)
美学与人生期末答案
![美学与人生期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43881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8.png)
美学与人生期末答案《美学原理》期末考试选择题试题及答案《美学原理》期末考试选择题试题及答案篇11以下对《红楼梦》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B、它是封建末世形象的历史。
C、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D、以上说法都正确我的答案:C2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的原因不包括?A、审美主体都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
B、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
C、自然物本身具有社会性。
D、审美活动不是生物性的活动而是社会文化活动。
我的答案:C3对于美育说法有误的是?A、孔子是最早提倡美育的中国古代思想家B、席勒认为应大力推行美育C、美育是德育的一部分D、美育属于人文教育我的答案:C4不属于优美的特点的是?A、静默B、单纯C、和谐D、恐惧我的答案:D520世纪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对于自然美的看法是哪一种?A、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B、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C、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D、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我的答案:D6汤显祖认为哪一个朝代是“有情之天下”?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我的答案:A7李白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描述的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景象?A、优美B、崇高C、壮美D、悲情我的答案:C8“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出自()。
A、苏轼B、柳永C、李清照D、曹雪芹我的答案:D《美学原理》期末考试选择题试题及答案篇2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A.期待视界B.先验式C.主体经验D.先见之明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A.读B.悟C.观D.品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4."关关雎,在河之洲。
西南大学18秋[1145]《美学与人生》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18秋[1145]《美学与人生》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e0210ff18583d0496459f3.png)
1、认为艺术是创作家的“白日梦”的是()1.亚里士多德2.荣格3.弗洛依德4.海德格尔2、将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认为艺术的实质是作家无意识的升华的是()1.荣格2.康德3.佛洛依德4.斯宾塞3、()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太一”,“物体美是由分享一种来自神明的理式而得到的”。
1.亚里士多德2.博克3.普洛丁4.柏拉图4、重视艺术的社会作用,突出“兴、观、群、怨”的是()1. E. 道家美学2.禅宗美学3.法家美学4.儒家美学5、以下不属于从作家创作系统来谈文学的学说是()1.表现说2.巫术仪式说3.无意识升华说4.物感说6、认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可得则痛苦,得则无聊,人生就是痛苦和无聊,艺术就是摆脱欲求,获得暂时安()1.康德2.叔本华3.尼采4.黑格尔7、认为“现代社会是一种散文的世界,而不是一种诗意的世界”的是()1.康德2.黑格尔3.马克思4.恩格斯8、以下不是朱光潜先生著作的是()1.《谈美》2.《西方美学史》3.《判断力批判》4.《文艺心理学》9、()认为“美”的本意是人们对羊的一种视觉、味觉和触觉等的一种综合感觉。
1.徐炫2.笠元仲二3.萧兵4.柏拉图10、“人类最高的幸福就在于纯理论”出自于()1.维科2.鲍姆嘉通3.马尔库塞4.伽达默尔11、下面能表达超越了主客二分关系,超越了“自我”的是()1.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2.心外无物3.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4.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12、“情人眼里出西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说明了美具有()1.时代性2.地域性3.民族性4.主观性13、()提出了“历史的必然和这种必然不能实现”是悲剧的真正根源的观点。
1.康德2.马克思3.叔本华4.黑格尔14、以下不属于从美的主观感受来定义美的是()1.快感说2.无意识宣泄说3.移情说4.理念的感性显现说15、提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坚持“历史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相结合的是()1.黑格尔2.柏拉图3.马克思4.康德16、“纯粹主体”对于“纯粹客体”的观审就是美是以下哪位美学家提出的观点?()1.尼采2.亚里士多德3.康德4.叔本华17、“月是故乡明”充分体现了美的()1.形象性2.情感性3.非功利性4.地域性18、以下作品是喜剧的是()1.《熙德》2.《钦差大臣》3.《罗密欧和朱丽叶》4.《红楼梦》19、下列属于美的存在领域的是()1.艺术美2.自然美3.三者都是4.社会美20、提出喜剧是“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的是()1.叔本华2.弗洛依德3.黑格尔4.尼采21、“知人论事”和“以意逆志”是谁提出的观点?()1.庄子2.亚里士多德3.孟子4.孔子22、认为羊能换回更多的东西,因而在人们心理唤起了一种美滋滋的感觉,产生的最初的美感,是()观1.羊生殖崇拜为美2.羊大为美3.羊作为等价交换物为美4.羊人为美23、以下概念不是康德提出的是()1.不关功利而令人愉悦2.思无邪3.纯粹美4.无目的的合目的24、马克思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好无意义”,这说明美感的产生取决于()1.审美态度2.社会环境3.审美需要4.审美能力25、谷鲁斯提出的“内模仿说”属于()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2.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探求美3.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4.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26、“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美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
![美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958c1a856a561253d36fa0.png)
他所说的“大”,比一般的美在程度上更鲜亮激烈,在范围上更广阔宏伟,是一种绚烂壮观的美。
这样的崇敬观点与西方传统美学中的观点对比,重视点不同,但假如把这类品行同相关的遭受联系起来观察,所波及的对象世界中相同包含惹起忧患困苦的要素,与西方美学所议论的崇敬特色还是邻近的。
在不同的人生实践的领域,崇敬有不同的表现。
第一,崇敬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对峙和超越。
人在自然中体验到的崇敬,是那些体积大,力度强的事物所拥有的一种审美属性。
它经过人类的实践活动而进入人的审美视线,并因为人的超越之感而获取审盛情义,进而对人类有一种激励性和激励性。
如高峰大川、大海广阔、雄风惊雷、狂风暴雨等,还有像动物中的雄狮、猛虎、海燕、西南大学网络与持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学号:W6600 姓名: 000 层次:专升本类型:网教专业:公共课2016 年 05 月课程名称【编号】:美学与人生【 1145】A 卷题号得分(横线以下为答题区)雄鹰等,它们都因为人们传递它们上边感悟到力量,进而认可了自己的超越而获取美感。
其次,崇敬表现为人与社会的对峙与超越。
这主要表此刻人的创建物和人的精神品行两个方面。
在人的社会创建中,人经过自己的劳动实践,创建出属于自己的人的精神品行中,人因为战胜社会,自我的有限性,进而获取精神的解放,也就体验到一种崇敬感。
第三,艺术作品的崇敬风格。
人的崇敬体验经过艺术作品加以表现和反应,是自然和社会中崇敬的集中表现形式。
崇敬艺术在内容上都反应了自然和社会中宏伟壮阔的事物,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明月照积雪”,“大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江流昼夜”,“中天悬明镜”,“长河夕阳圆”此种境地堪称“千古奇景”。
这里他从外在形式所以,崇敬作为审美形态,最为主要的是它是一种对峙和矛盾的审美体验。
崇敬是一个相对微小却代表正义与和蔼的主体与强盛的敌对权力奋斗抗争的过程,经过这类奋斗与抗争显现人的精神与力量,崇敬是人的精神与力量的动向显现。
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e60b444b35eefdc8d3339d.png)
单项选择题1、以下著作中哪一部是朱光潜先生的著作?( ) 1.《美的历程》 2. 《文艺心理学》3.《美学散步》 4.《审美教育书简》2、朱自清认为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的是( ) 1.诗缘情 2.比德3. 虚静4.诗言志3、“美是物在人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
”是以下哪个美学家提出的观点。
( ) 1. 高尔泰 2. 朱光潜3. 吕荧4.李泽厚4、认为文艺是对真理“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是不真实的是( ) 1. 亚里士多德 2. 席勒 3.黑格尔4.柏拉图5、在现有材料之上综合出一个新的形象,如猪八戒、孙悟空等属于( ) 1. 对比想象2. 创造想象3. 相似想象4.接近想象6、在西方的喜剧理论中,倡导“预期失望说”的美学家是( ) 1. B. 霍布斯 2. 柏格森3. 弗洛伊德4.康德7、以下关于20世纪50年代“美学大讨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 1. 这次美学讨论形成了对美的一致看法和完整体系2. 朱光潜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3. 蔡仪认为美是客观的4.讨论的主要问题是“美是什么”8、“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是( )提出的。
1. 康德 2. 克罗齐3. 亚里士多德4.柏拉图9、下面能表达超越了主客二分关系,超越了“自我”的是()1.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2.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3.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4.心外无物10、把山水作为绘画、文学等艺术样式的题材,这标志着()1.审美活动开始走向独立2.艺术开始进入自觉的时代3.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建立4.人对自然审美意识开始觉醒11、“纯粹主体”对于“纯粹客体”的观审就是美是以下哪位美学家提出的观点?()1.亚里士多德2.康德3.叔本华4.尼采12、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1.《诗学》2.《大希庇阿斯篇》3.《判断力批判》4.《诗艺》13、把美分为“绝对的美”和“相对的美”的是()1.柏拉图2.哈奇生3.黑格尔4.康德14、姚鼐"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所述的风格特征是()1.崇高2.优美3.喜剧4.悲剧15、写意是中国绘画美学的概念,它与哪一家的美学有密切联系()1.墨家2.法家3.道家4.儒家16、“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VIP专享】《美学与人生》测试题
![【VIP专享】《美学与人生》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45d6b04852458fb770b56d1.png)
1、概念题。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人生美学则是以人类对人生的审美感受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一门美学分支学科。
)美是在主客体之间的互动中生成与发展起来的一种和谐的关系。
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人对美的认识、评价与欣赏,是人们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是对事物美的体验。
审美是审美的主体的感觉、感触与他所接受了美的客体后的美的享受的有机结合。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赞美的。
)审美主体是在社会实践特别是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
审美主体是与审美客体相关相对的美学范畴。
离开审美客体就无所谓审美主体,同样没有审美主体也就不存在审美客体。
审美主体具有社会主体和个人主体的两种含义,但一般来说通常是指个人主体,即人类个体或个体人。
当然,个体人并不都是审美主体,只有当他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并从事审美实践活动,才能成为审美主体。
审美客体又称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对应,指能引起人的美感的客观对象。
审美客体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满足主体所需要的审美价值。
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
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
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西南大学2019年秋[0324]《美学与人生》作业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2019年秋[0324]《美学与人生》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f5451b168884868662d64a.png)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名称:《美学与人生》课程代码:0324 学年学季:20192
单项选择题
1、认为艺术是创作家的“白日梦”的是()
黑格尔
荣格
弗洛依德/【对】
亚里士多德
2、美学思想与审美意识的关系是()
前者以后者为基础/【对】
同时产生
后者以前者为基础
完全等同
3、在荣格看来,艺术家应该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人”,即()
个体的人
审美的人
集体的人/【对】
拥有自由意志的人
4、强调小说具有熏、浸、刺、提功能的是()
梁启超/【对】
宗白华
柏拉图
康德
5、中国古代文论中缘情说大体上可以归结为()
形式说
符号说
娱乐说
表现说/【对】
6、亚里士多德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系统理论总结的著作是()
《诗艺》
《判断力批判》
《理想国》
《诗学》/【对】
7、在西方的喜剧理论中,倡导“预期失望说”的美学家是()
C. 霍布斯。
美学与人生教程试卷
![美学与人生教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14b07b6dbb68a98271fefab6.png)
答案:人对自然审美意识开始觉醒
18、强调“尽善尽美”的是()
题目:强调"尽善尽美"的是()
答案:孔子
题目:强调“尽善尽美”的是()
答案:孔子
题目:尽善尽美是指尽全力做到完善完美。()
答案:错误
19、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 )
题目: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
答案: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题目:美学与那些学科具有密切联系?()
答案:神话学#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
20、艺术游戏说的代表人物是()
题目:艺术游戏说的代表人物是( )
答案:康德
21、朱自清的《绿》所描绘的梅雨潭:“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所表现出的风格是()
题目:朱自清的《绿》所描绘的梅雨潭:“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所表现出的风格是
答案:注入了辩证法的精神
题目:谁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答案:黑格尔
10、提出美是“秩序、匀称与明确”三原则的人是()
题目:提出美是"秩序、匀称与明确"三原则的人是()
答案:亚里士多德
题目:提出美是“秩序、匀称与明确”三原则的人是()
答案:亚里士多德
题目:明确区分出了“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是清代文人姚鼐。()
答案:不必太过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议论,要有自己的主见,只要认定是正确的,就要义无反顾的去践行
7、道家美学的核心范畴是()
题目:道家美学的核心范畴是( )
答案:仁爱
8、中国当代美学家对美的本质有过激烈的争论,其中主张美是客观的,其代表人物是( )
美学与人生答题3
![美学与人生答题3](https://img.taocdn.com/s3/m/0c0ef67a48d7c1c708a14583.png)
4、结合教材上关于美感与快感的论述部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5、针对教材“艺术与艺术圈”部分的内容,谈谈你对艺术与艺术圈这个问题的看法。
2、关于美的特点,教材上提供了非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时代性、主观性以及民族性等方面的论述,对于这些论述,谈谈你自己对其中2个特点的评论和意见。
在以下5个题目中选择其中的2个作答。每小题50分,共100分。分析问题时史料部分要具体清晰,观点部分要明确,论述部分要有层次与逻辑。
1、关于“美是什么”,教材从6个方面进行了界定和回答,针对教材上的这6种说法,谈谈你自己的观点。
2、关于美的特点,教材上提供了非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时代性、主观性以及民族性等方面的论述,对于这些论述,谈谈你自己对其中2个特点的评论和意见。
答:一、美具有形象性。 “形”在中国古典词汇中更多的指地上的可见的事物之外貌,而象则更多地指天象或者象征之意。例如《周易•系辞上》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而韩康伯注曰:“象况日月星辰,形况山川草木。”同样在《系辞上》里说:“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这些都指出了“形象”的直接观感性,只不过有“天上地下”“形上形下”的区分。《周易》里说:“圣人设卦观象,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象也者象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天垂象,见吉凶。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这些“象”都有以痕迹征兆象征的意思。《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忽。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 有物。”《韩非子》对此解释说:“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这里的“象”则多了想象的意思了。总的来看,形象,都包含有可以眼见的直观的甚至可以触觉的物象的意思。 因此,美的形象性就是说美不是抽象的,而是可见、可感可触的。康德曾经指出“美是非关概念而普遍的”,美不是理性逻辑之下的清晰概念,但它却象概念一样有普遍的可传达性。美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抽象的真理和知识,即使美的东西有某种普遍性,典型性,蕴涵着“某种道理”,那也一定是在形象中包含着的,是不知不觉的自然显现,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如果不是感性的显现理念,而仅仅只见理念,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那这个东西不能叫做美。美是人的视觉一下能捕捉到的一个鲜明的栩栩如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这是美的首要条件。然后这个物象要能够引起人们的想象、情感等活动,把这个画面自己构筑成一个连贯的完整的有生命力的包含欣赏者自己情感的美的画面,如果还仅仅只停留在物象的阶段,就很难有更美的感觉。所以,美实际上是感性形象经过人的感性“综合”而形成的一个“意象”,是一个“物乙”而不是物体原样“物甲”了。 二、美具有情感性。 美是靠形象调动人们的感觉、知觉、情感、想象等多方面的生理和心理机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象中去,审美是人的一种亲自的体验,审美主体完全沉浸在对象中,如醉如疵,获得一种忘我的彻底的身心愉快。· 审美必须以形象感染人,打动人,以情动人是审美的重要特点。它不象传输科学知识或者哲学道理,用抽象、客观的概念给人理性的知识。白居易在《琵琶记》里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艺术就是靠这种共同的情感基础来进行交流和传播的,“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文艺作品就是靠这种情感的交流传达来感染人的。在审美中,人们常常随着审美对象本身的形象或哭或笑,或激动或沉思,在一种“恍兮惚兮”的精神状态中与对象交融在一起,融化在一起,同呼吸,共沉浮。 在文艺欣赏中,很多人在看了《少年维特的烦恼》后情不能已,痛哭失声,模仿维特的一举一动,甚至模仿维特的自杀。人们在欣赏拉斐尔的《西斯庭的圣母》常常升起一种圣洁的情感,而在欣赏毕加 索的《格尔尼卡》时则会感到愤怒与恐惧。据记载在清朝有人在春节期间一个人连读《红楼梦》七遍,深感黛玉之悲,最后郁悒而终。人们在读书时读到愤怒处忍不住拍案,读到凄凉处忍不住落泪,读到痛快处忍不住大笑等等,这些审美现象都是都是人们在与美的对象产生强烈的共鸣时产生的。这种情感的感染性是审美的一个基本特点。没有情感就没有美。
(1145)《美学与人生》大作业A
![(1145)《美学与人生》大作业A](https://img.taocdn.com/s3/m/169f1f78a45177232f60a2c0.png)
美,是一个十分诱人的字眼儿,也是一个迷人的迷.古往今来,它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地连在了一起.大概所有的人都会同意生活中不能没有美,所以,人们说话,写文章也就经常要谈到美.于是,诸如“山河美”、“青春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等等,经常为人所道。但,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对美已经十分清楚地了解了呢?不是的!
存在于事物身上、名叫“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人们平常所说的“事物的美”是指激发了美感的形象。人们之所以看到事物身上有“美”是由于人们在审美的时候只注意事物的形象,没注意内心产生的美感,当形象伴随美感出现在大脑中时,就觉得这种形象与没有激发美感的形象有所不同,像是多了件叫美的事物。
美感是大脑受到形象的刺激时处于的一种积极状态或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丑感是大脑受到形象的刺激时处于的一种消极状态或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美感与丑感都只出现在大脑内部。
总之,外在美是天然的,内在美才是我们追求的,希望我们在当今的大千世界中能洁身自好,让自己不光外在美,让心灵更美,让我们携手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3.结合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的论述,谈谈你认为艺术是什么?
答:一般认为,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它最终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这种艺术品既有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也有艺术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它是一种精神产品。
人类并不能命令自己觉得某件事情很美或很丑。人类的基因决定了大脑的结构,决定了一些功能,还可能决定了人类在审美方面的偏好,使人一出生就在审美方面表现出某种倾向。审美观也会影响大脑产生审美感受的过程,如一些一质朴为美的人看不惯花俏的装扮,而一些以花俏为美的人则觉得朴素土气,以此为丑。
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第七章章节测验
![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第七章章节测验](https://img.taocdn.com/s3/m/a0a6c3abf8c75fbfc67db205.png)
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第七章章节测验1、艺术的存在方式是(A)A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B艺术品艺术接受艺术创造C艺术创造艺术接受艺术品D艺术接受艺术品艺术创造2、艺术接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核心问题是(A)A意象的重建B艺术感受C审美理解D审美想象3、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A)A期待视界B先验图式C主体经验D先见之明4、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D)A读B悟C观D品5、“粗娟恶扇,败人意兴”这一现象与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的哪一层次有关?(B)A形式符号层B物质实在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6、“艺”在中国古代被解释为各种操作的本领与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D)A精神产品B物质产品C自然物D人工制品7、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
”这说明了美是(B)A愉快的B感性的C不可抗拒的D自然而然的8、艺术操作中技与道的完美结合,在中国古代书画理论中常被称为(A)A心手相应B刻镂无形C胸有成竹D气韵生动9、(A)是载道说界定艺术的角度A艺术的功能B艺术的起源C艺术的本质D艺术的内容10、将艺术的本体存在仅仅结为艺术家直觉创造的美学家是(A)A克罗齐B弗洛伊德C荣格D海德格尔11、古希腊最早提出模仿说的人是(B)A巴门尼德B亚里士多德C德谟克利特D柏拉图12、在荣格看来,艺术家应该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人”,即(D)A审美的人B个体的人C拥有自由意志的人D集体的人13、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言志说大体上可以归结为(C)A形式说B模仿说C表现说D娱乐说14、不主张载道说的美学家是(A)A陆机B柳宗元C孔子D韩愈15、“悟”是艺术品鉴赏过程中(B)A主体必定要达到的层次B主体感知的升华C意象的复制环节D活动的起始环节16、荣格心理分析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D)A模仿B理念C力比多D集体无意识17、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类型,据此,“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属于(D)A有我之境B物境C意境D无我之境18、以下提倡符号说的美学家是(A)A苏珊朗格B雷纳克C亚里士多德D黑格尔19、重视艺术的社会作用,突出“兴、观、群、怨”的是(D)A道家美学B禅宗美学C法家美学D儒家美学20、认为艺术是创造家的“白日梦”的是(C)A亚里士多德B荣格C弗洛伊德D海德格尔(95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阶段:1950—1979,英勇献身中的伟大,这是审美追求凝结为许许多多各色各样的英雄形象.我们可以把这个时期称为英雄期.在这个时期中,美和审美都洋溢着一种骄傲、乐观的基调
第四阶段:1979—世纪末.这是崇高美学思想回落或螺旋上升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更高层次的‚和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审美意识.这种远远不同于古典和谐的新的和谐观所蕴含的历史丰富性和民族互补性,使得审美追求
如果白雪公主是因为其容貌美和心灵美打动了读者的话,那《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摩多,该是纯粹的心灵美了吧!他曾被人们认为是城市中最丑的
人,没有人的关爱,有的只是人们的耻笑.但他面对女主人公遭到危难时,却毅然伸出了自己丑陋却温暖的双手……卡西摩斗的丑陋的,但同时也是美丽的、可爱的,只是因为他有着一颗充满着温暖与爱的心灵,同时拥有美貌与美好的心灵纵然可贵,但相貌平常却拥有火热心灵的人同样会得到人们的喜爱与赞扬.
古希腊圣哲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辩论‚什么是美‛,最终未能给出一个终极而本质的定义,不得不慨叹:‚美是难的‛.直到科学昌明,哲学繁荣的现在,‚美是什么‛的问题仍是一个难解的‚斯芬克司之谜‛,仍在无休止的争论中.虽然无数的哲学家,美学家,思想家为了揭开美的奥秘,曾经从不同的途径进行过艰苦的探索,并提出了种种当时在他们看来最为理想的答案.但他们都未能最终摘下这颗美学皇冠上的明珠.
首先,美要自然.古人总喜欢用‚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来比喻女子的美,的确,天生丽质的女孩总是引人注目的.人的外表美与生俱来,纵使在昂贵、再优质的化妆品也难以达到,而二十左右时的青春正是人一生当中最美的阶段,它不需要过多的修饰,自自然然的一颦一笑,都时刻透着一种青春的气息,这气息来自人外在的体现,更来自人们的内心,就如同人们说的:‚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一样,更多的美是在于自身与观者的一种感觉,一种心情. 人们心灵美其实是最重要的,应该说在某种情况下,它是超脱于外表美的
悲剧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颂歌演变而来。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其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悲剧撼人心魄的力量来自悲剧主人公人格的深化。
在戏剧史上,根据悲剧所涉及生活范围的不同,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其一为英雄悲剧。它往往通过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中等重大题材,直接表现各派政治力量、不同阶级之间的正面冲突。其二为家庭悲剧。表现家庭之间、家庭内部各种复杂的伦理关系及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法则酿成的激烈的矛盾冲突及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其三为表现"小人物"平凡命运的悲剧。与"小人物"相对立的是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有形与无形的巨网。最后一种是命运悲剧,其表现的矛盾冲突贯穿整个人类社会生活,表达了人类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并力图认识、掌握、驾驭自然、社会及人自身,展现着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艰难历程。
首先,美要自然.古人总喜欢用‚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来比喻女子的美,的确,天生丽质的女孩总是引人注目的.人的外表美与生俱来,纵使在昂贵、再优质的化妆品也难以达到,而二十左右时的青春正是人一生当中最美的阶段,它不需要过多的修饰,自自然然的一颦一笑,都时刻透着一种青春的气息,这气息来自人外在的体现,更来自人们的内心,就如同人们说的:‚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一样,更多的美是在于自身与观者的一种感觉,一种心情. 人们心灵美其实是最重要的,应该说在某种情况下,它是超脱于外表美的
但是,我国的美学老人朱光潜先生,在八十岁以后总结其一生对美学研究的心得时说:‚‘美是什么’的问题,不可能有公式化的一成不变的结论.各时代和各流派各有不同的出发点和不同的结论.‛这一点从二十世纪的中国美学观念的变迁上,便可见一斑.20世纪的中国美学可以分为四个达的阶段:
第一阶段:1900—1919年.这是古典美学受到普遍怀疑、深入批判,趋向瓦解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随着封建王朝的土崩瓦解,随着数千年正统的儒
那么到底什么是所谓的‚审美性质‛或‚素质‛呢为什么各种对称、均为‚无意‛、‚理性‛、‚鬼斧神工‛吗显然不行.传统的格式塔心理学派用主客体‚同形同构‛‚异质同构‛的学说来解释审美本质的根源和由来,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它却对人与对象在形式上的相互对应以及对象上的审美素质作纯生理上的解答,这显然也是有其局限性的.
有人认为美是主观的,他们认为只有人的主观情感,意识与对象结合起来,达到主客观的统一才能产生美,按他们的说法就是‚椅子不为人坐就不成为椅子‛.但这个观点遭到‚客观论‛者的反对,他们认为一个事物能不能成为审美对象,光有主体条件还不行,还需要对象上的某些东西,即这些事物本身具有的某种客观的审美性质或素质.于是他们反驳说:‚为什么我们要坐在椅子上,不坐在一堆泥土上,因为泥土不具有椅子的可坐性.
在这一点上做的最好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本质观.马克思把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和把实践的观点引入知识论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为科学阐明美的本质奠定了唯物辨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按照这个方法论,要揭示美的本质,必须科学地说明人的本质,正确地说明社会生活的本质.首先,人是自由创造的主体,‚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所以美的最终根源在于人的自由创造,在于劳动,或者说是一种‚人化的自然.美是人的主体性,事物的客体性和社会性的有机统一.这其实也并不难理一块石头,一堆泥土本身并不美,但经过艺术家们的加工制作,雕塑成精美的艺术品——塑像,就很美了.
衡、节奏、秩序……能给我们美感,而丑陋、荒谬、芜杂却不能呢把它归结家思想受到猛烈的批判,古典和谐的美的理想慢慢摘下了它往日金光闪闪的王冠,并由中国人逐步趋同的审美取向轰轰烈烈地加冕在崇高美学理想的头上.
第二阶段:1920—1949年.这是20世纪中国崇高美学的前期.其主要特色
是强调审美中的悲与苦、血与火、牺牲与追求,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悲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人沉浸在一种悲伤、悲怆、悲壮的情感巨澜中.它的情感认同,审美取向和新的理论思考都离不开这个‚悲‛字.
回答‚美是什么‛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它所要求的并不是对个别对象作审美判断或作经验性的描述,而是要求在各种美的对象中找出美的普遍本质,或者在与非审美对象的比较中找出其特殊的本质.美并不是固定的,形而上的,在美的概念下,包含着各种性质上极不相同的事物.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如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各种劳动产品以至人物的品质、动作、相貌、表情、风度等等,都可以作为审美对象,都可以是美的事物.要在这些性质上极不相同的各种事物中概括出美的普遍本质,当然是极困难的.再则,美还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化而相应地发展和变化着.在动态的时空结构中,由于时代和社会的不同,美的内涵极其价值意义也就很不一样.综上,正是美的概念内涵的宽泛性、复杂性甚至变易性给美的本质笼上了一层神秘的难以揭去的面纱.
多源化,多层次化了.它强调的不是局部的、外在形式的和谐,而主要强调的是整体的,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和谐.
由此可见,我们对于美的本质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存在或者说审美场的变化而变化的.我们不能单单满足于那个已得的,现在看来还较为科学的‚美的
本质‛的界定.美都是具体的历史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永恒的绝对的美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美的本质‛绝不是一个凝固的概念定义,我们所能做的是在动态中把握它,完善它.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到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我们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幽静美丽的街心公园,各种前卫而时尚的服饰,优雅的宫廷音乐……随处可见,可闻.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认识也有了新的发展.那么,在现实社会里,究竟应该怎样看待美呢下面,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如果白雪公主是因为其容貌美和心灵美打动了读者的话,那《巴黎圣母
院》中的卡西摩多,该是纯粹的心灵美了吧!他曾被人们认为是城市中最丑的
人,没有人的关爱,有的只是人们的耻笑.但他面对女主人公遭到危难时,却毅然伸出了自己丑陋却温暖的双手……卡西摩斗的丑陋的,但同时也是美丽的、可爱的,只是因为他有着一颗充满着温暖与爱的心灵,同时拥有美貌与美好的心灵纵然可贵,但相貌平常却拥有火热心灵的人同样会得到人们的喜爱与赞扬.
总之,在我看了,美丽总是一种虚妄的东西,它像空气一样,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离我们很近却又很远,我们捉摸不到它的形态,但它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美就是这样的东西,它来自于自然,体现在我们的心灵当中.
2、结合中外文学史上关于悲剧的论述,谈谈你认为真正的悲剧是什么
答:悲剧就是指主体遭遇到苦难、毁灭时所表现出来的求生欲望、旺盛的生命力的最后《窦娥冤》剧照迸发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的最大发挥,也就是说所显示出的超常的抗争意识和坚毅的行动意志。悲剧理论认为悲剧性就是指人对死亡、苦难和外界压力的抗争本性;悲剧主体具有强烈的自我保存和维护独立人格的欲望,往往因为对现状的不满而显示出强烈的不可遏制的超越动机,并能按自己的意志去付诸行动,即使命运使他陷入苦难或毁灭境况之中,他也敢于拼死抗争,表现出九死不悔的悲剧精神。
总之,在我看了,美丽总是一种虚妄的东西,它像空气一样,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离我们很近却又很远,我们捉摸不到它的形态,但它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美就是这样的东西,它来自于自然,体现在我们的心灵当中. 能做的是在动态中把握它,完善它.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到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我们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幽静美丽的街心公园,各种前卫而时尚的服饰,优雅的宫廷音乐……随处可见,可闻.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认识也有了新的发展.那么,在现实社会里,究竟应该怎样看待美呢下面,我想谈谈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