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三章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进行建筑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时, 除了少数质量比较集中的结构 可以简化为单质点体系外,大 量的多层和高层工业与民用建 筑、多跨不等高单层工业厂房 等,质量比较分散,则应简化 为多质点体系来分析,这样才 能得出比较符合实际的结果。
一般,对多质点体系,若 只考虑其作单向振动时,则体 系的自由度与质点个数相同。
设防烈度与地震系数的对应关系
设防烈度 地震系数
6
7
0.05 0.10(0.15)
8
9
0.20(0.30) 0.40
地震系数
k
xg (t ) max g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xg max
地震系数是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面运动的最大绝对加速度)与重
力加速度的比值,也就是以重力加速度为单位的地震动峰值加速
度。
2021/3/7
屋面积灰荷载 屋面活荷载
按实际情况考虑的楼面活荷载
按等效均布活荷载考 虑的楼面活荷载
藏书库、档案库 其它民用建筑
吊车悬吊物重力
硬钩吊车
软钩吊车
组合值系数 0.5 0.5
不考虑
1.0 0.8 0.5 0.3 不考虑
2021/3/7
结构抗震设计
9
三、抗震设计反应谱
1、地震系数k 地震系数 kxg(t)max/g 是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面 运动的最大绝对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也就 是以重力加速度为单位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式中 k11——使质点1产生单位位移而质点2保持不动时,
在质点1处所需施加的水平力; k12——使质点2产生单位位移而质点1保持不动时,
在质点1处引起的弹性反力; c11——质点1产生单位速度而质点2保持不动时,
在质点1处产生的阻尼力; c12——质点2产生单位速度而质点1保持不动时,
在质点1处产生的阻尼力;
抗震设防烈度 6
设计基本地震 0.05g 加速度
7
8
9
0.10g 0.15g 0.20g 0.30g 0.40g
表中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取值与《中国地震动参数 区划图》所规定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相当。
2021/3/7
结构抗震设计
20
§3-4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
一、多质点和多自由度体系 二、两自由度弹性体系的自由振动
1、两自由度运动方程的建立 2、两自由度弹性体系的运动微分方程组 3、两自由度弹性体系的自由振动 三、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自由振动 1、n自由度体系运动微分方程组 2、n自由度弹性体系的自由振动 四、振型分解法 1、两自由度体系振型分解法 2、n自由度体系振型分解法
2021/3/7
结构抗震设计
21
一、多质点和多自由度体系
由于地震发生时,可变荷载往往达不到其标准值而采用
组合值(即组合值系数乘以可变荷载标准值),故建筑物
的重力荷载代表值是地震发生时根据遇合概率确定的
“有效重力”。由于重力荷载代表值是按荷载标准值确
定的,所以F按式G
计算得到的地震作用也是标
准值。
2021/3/7
结构抗震设计
8
组合值系数
可变荷载种类 雪荷载
抗震设计中,设计特征周期Tg的取值根据“设计地震
分组”确定。
2021/3/7
结构抗震设计
17
设计地震分组
GB50011—2019规范在附录A中规定了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的 中心地区(如城关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 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
特 征 周 期 Tg 值
设计地
场地类别
震分组 Ⅰ
2021/3/7
结构抗震设计
23
1、两自由度运动方程的建立
单自由度体系相似,取质点1作隔离体,则作用在其上的
惯性力为: I1 m 1 x ( gt) x ( 1t)
弹性恢复力为 :S 1 k 1x ( 1 1t) k 1x ( 2t)
阻尼力为 :R c 1x ( 1 1t) c 1x ( 2t)
结构抗震设计
11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与地震系数
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对应关系
抗震设防烈度
6
7
8
9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0.05g 0.10g 0.15g 0.20g 0.30g 0.40g
表中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取值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所规定的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相当。
即不同阻尼比的地震影响系数是有差别的:随着阻 尼比的减小,地震影响系数增大,而其增大的幅度则随 周期的增大而减小。
2
max
1
Tg
2021/3/7
结构抗震设计
16
设计特征周期
规范规定,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将地震动反应
谱特征周期Tg,取名为“设计特征周期”。
设计特征周期的值应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震环境 确定。(所谓地震环境,是指建筑物所在地区及周围 可能发生地震的震源机制、震级大小、震中距远近以 及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场地条件等。)
一、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公式
地面水平运动时,作用于单自由度体系质点上的惯性力F(t)为
F ( t) m x ( gt) x ( t)
若考虑到cx(t)<<kx(t)而略去不计,则得
F ( t ) m x ( g t ) x ( t ) c x ( t ) k ( t ) x k ( t ) x
15
T
(2)抗震设计反应谱的特征及参数取值
1) 曲线由四部分组成,其值也由四部分构成。 2)结构自振周期
1、单自由度体系: T2 G/g
----质点在单位水平集中力作用下产生的侧移
2、多质点体系:近似计算(P87:§3-9) 3)特征周期 4)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5)对应于阻尼比等于0.05和不等于0.05,抗震设计反应 谱的形状参数( 、 、 )不同:


IV
第一组 0.25 0.35 0.45 0.65
第二组 0.30 0.40 0.55 0.75 第三组 0.35 0.45 0.65 0.90
2021/3/7
结构抗震设计
18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阻尼比0.05)
地震


影响 6
7
8
9
多遇地震 0.04 0.08(0.12) 0.16(0.24) 0.32
罕遇地震
0.50(0.72) 0.90(1.20) 1.40
注:括号数字分别对应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 和0.30g地区的地震作用影响系数。
2021/3/7
结构抗震设计
19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1.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定义: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设 计取值。
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对应关系
2021/3/7
结构抗震设计
22
二、两自由度弹性体系的自由振动
左图为一两自由度弹性体系在 水平地震作用下,在时刻t的变 形情况。Xg(t)为地震时地面运 动的水平位移,质点1和质点2 沿地面运动方向产生的相对于 地面的水平位移分别为x1(t)和 x和2(tx(2),t),而相相对对加速速度度则为为x(1x(1t)t) 和 x(2 t),绝对加速度分别为 x(g t) + x(1 t)和 x(g t)+ x(2 t)。
xg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β----动力系数; km a-x ---地震系数;
α----地震影响系数;G----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地震求系作数用k和在动质力点系上数的β水,平或地者震是作地用震F影EK响,系关数键α在。于求出
2021/3/7
结构抗震设计
7
二、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地震动时能作质量产生地震作用(惯性力)的各种竖向荷 载,称为重力荷载。抗震设计时,在地震作用标准值的 计算中和结构构件地震作用效应的基本组合中,建筑物 重力荷载的取值称为重力荷载代表值。《抗震规范》规 定,建筑物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恒 载)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活荷载)组合值之和。各可变荷 载的组合值系数按规范取值。
2021/3/7
结构抗震设计
14
(1)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抗震设计反应谱)
max
Tg
T
1
----地震影响系数; ----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结构自振周期; ----特征周期(??); ----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 ----阻尼调整系数; ----衰减指数
2
2021/3/7
结构抗震设计
m1——集中在质点1上的质量。
2021/3/7
结构抗震设计
24
2、两自由度弹性体系的运动微分方程组
根动据方达程朗m 1 贝 x ( 1 尔t ) 原c 1 理x ( 1 ,t 1 ) Ic 11 +x ( 2 R2 t ) 1 +k S1 x 1( 1 =t 1 ) 0 ,k 1 经x ( 2 2 t 整) 理 m 得1 x ( g 下t ) 列运 同理对于质点2: m 2 x ( 2 t ) c 2 x ( 1 t 1 ) c 2 x ( 2 2 t ) k 2 x ( 1 t 1 ) k 2 x ( 2 2 t ) m 2 x ( g t ) 上二式就是两自由度弹性体系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运 动微分方程组。 上述列动力平衡方程求解的方法常称为刚度法。运动
结构抗震设计
12
2、动力系数
动力系数:Sa/ x( gt) max
是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地震作用下最大反应加速度与地面运动最大 加速度的比值,表示由于动力效应,质点的最大绝对加速度比地面 运动最大加速度放大了多少倍。
β无量纲,其值与地震烈度无关,因为当 x( g t)ma增x 大或减小时,Sa相 应随之增大或减小。这样就可利用所有不同烈度的地震记录进行计
算 动 由和 力 上统 系 式计数可。β知还,可动以力表系示数为与:地 面2 T 运•动 x ( g加t1 ) m 速a 度0 tx x ( 记g录) e x g2 T ( ( tt) 的) s特i2 T 征 n ( 、t 结) 构d m 的a 自x
振周期T及阻尼比ζ有关。当地面加速度记录 xg (t) 和阻尼比ζ给定时, 就可根据不同的T值算出动力系数β,从而得到一条β~T曲线。这条 曲线就称为动力系数反应谱曲线。
上式表明,在地震作用下,质点任一时刻的相对位移与该瞬时的惯性
力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体系的刚度k。因此可以认为这一位移是由
该瞬时的惯性力引起的,故可将惯性力理解为一种能反映地震影响的 等效荷载。
若考虑到 ,并取 k/m ,则得水平地震作用,即
F ( t) m 2 x ( t) m 0 t x ( g) e ( t ) si ( t n ) d
或 FmSa ,这里,S a 0 t x ( g ) e ( t ) si( n t ) dmax
令: Sa xg max xg,maxkg
代入公上式式:,F 并E 以 K Fm EK代g 替k Fk ,则G 得 计G 算水平地震作用的基本
式中: FEK--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Sa--质点加速度最大值;
显然,地面加速度愈大,地震的影响就愈强烈,即地 震烈度愈大。所以,地震系数与地震烈度有关,都是 地震强烈程度的参数。
例如,地震时在某处地震加速度记录的最大值,就是 这次地震在该处的k值(以重力加速度g为单位)。
2021/3/7
结构抗震设计
10
设防烈度与地震系数的对应关系
地面运动加速度愈大.地震烈度愈高,故地震系数与 地震烈度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设防烈度 6
7
8
9
地震系数 0.05 0.10(0.15) 0.20(0.30) 0.40
从表中可以看出,地震系数反映某地区基本烈度的大 小,当基本烈度确定后,地震系数为常数。
但必须注意,地震烈度的大小还取决于地震持续时间 和地震波的频谱特性。统计分析表明,烈度每增加一 度,k值大致增加一倍。
2021/3/7
在结构抗震设计中,只需求出水平地震作用的最大绝对值,即质点质
量m与最大绝对加速度的乘积。
2021/3/7
结构抗震设计
6
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最大值的基本公式
设F为水平地震作用最大值,则得 F m x ( g t ) x ( t ) m m a0 t x x ( g ) e ( t ) s ( i t n ) d max
动力系数是单质点m最大反应加速度Sa与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 x( g t)max 之比,而 x( g t)ma对x 于给定的地震是个定值,所以β~T曲线实质上是 一种加速度反应谱曲线。
2021/3/7
结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抗震设计
13
3、地震影响系数
地震影响系数: kSa/g
表示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地震时以重力加速度g为单位 的最大反应加速度。 地震影响系数也是作用在质点上的地震作用与结构重 力荷载代表值之比( FEKG )。 《抗震规范》是以地震影响系数作为抗震设计依据的, 其数值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以及结 构自振周期和阻尼比,通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抗震 设计反应谱)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